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时间:2019-05-14 20:4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第一篇: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姓名:尤军

学号:0934001461176 年级:09秋

专业:行 政 管 理层次:专科

2011年10月

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组织化和有组织的管理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当代人类创造了巨大的文明和成就,而取得了这些文明和成就的重要因素是我们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建立各种社会组织,以及有新的组织管理工作。在当今高度发展的社会,组织和组织管理对我们的寒舍和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它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行政组织学讲述的是基础知识和理论,同时也反映出最新的知识和观点。它的主要意图是帮助学习行政管理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了解和理解关于行政组织及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及基本方法,使得以后在工作中提高自身组织管理的才能。

一、课程主要内容:

一、行政组织学导论讲述了组织与人类社会的组织化,行政组织的性质与功能以及行政组织学的学习和研究三节内容。行政组织就是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如我车的国务院及省、市、地、县、乡各级从民政府及其办事和机构。行政组织是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大众谋取公共利益的核心。行政组织在政治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力量。

二、组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和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系统权度组织理论三个重要时期。人类20世纪初到30年代进行了伟大而卓越的组织管理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组织理论体系。

三、行政组织的环境与管理,从行政组织管理的角度看,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人口环境、国际环境对公共行政组织的管理影响是巨大的。环境对组织施加影响,而组织同时也改变着环境。而现代组织应对复杂的组织环境提升组织生存发展的能力,就是现代组织管理面临的艰巨任务。

四、行政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人事安排和配合的归依所在。通过学习组织结构可展现组织当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桥梁和工具、是联系人们活动的纽带。行政组织结构的设计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应从政府行政管理的现实出发,合理划分和科学设置行政部门与机构,以发挥行政组织的作用。

五、中国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机关由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共同组成,是单一制结构形成的国家,中央行政机关是国务院是管理国务和政务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在国家机关中的法律地位,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从法律地位看,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们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对同级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室另一方面它们接受并服从上级国家行政机关领导。

六、行政组织的社会从理论与管理研究是重视对行政组织中人的研究,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心理关系,包括个体、群体、组织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及各种理论。重视对人的潜能挖掘和运用。

七、行政组织中的领导的作用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行政组织领导是行政组织中的领导者依法运用国家公共权力,通过决策、指挥、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方式引导和影响所属成员达成公共目标的活动过程。不同的领导行为与作用会造成不同的社会心理气氛,影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目标的实现。为了提高领导力,领导者首先具备较高的领导素养,其次要掌握高超的领导艺术。

八、行政组织部中的决策在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行政组织决策是行政组织活动的先导,任何行政管理过程和行为都离不开行政组织决策。现代社会问题繁多,行政组织决策的模式和种类也不一样,决策的过程必须科学的进行,决策的体制是行政组织决策职能实现的组织和制度保证,组织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任务和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九、行政组织中的冲突管理原则是:倡导建设性冲突,并控制在适度水平,在行政组织管理中产生冲突原因多样,层次不一,要探寻冲突的根源,有效解决冲突,协调人际关系,增进组织管理效能。

十、行政组织的沟通是一门艺术其中包含一些特定的沟通技术、方法和技巧,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与提高。组织沟通在促进组织关系协调,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提高组织效率具有很大的作用。组织沟通的目的是促进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信息交流、沟通互动、加强信任了解、解决矛盾冲突、达到行为认识一致、让大家齐心协力实现目标,增进组织凝聚力,提高组织效率,组织沟通是实现组织协调的必要方法。

十一、行政学习使组织成员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素养,从而改善自身的行为,优化组织体系、现代社会发展日益复杂、动荡和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多样,必须加强行政组织学习,增强知识基础,改进组织效能,不断完善自身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才能使组织健康和谐的发展。

十二、行政组织文化与管理,行政组织文化对组织起管理作用,行政组织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行政组织文化有团结、凝聚、规范、激励和控制的作用,是行政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途经。创建行政组织文化需要各级行政组织机构,群众团体组织各种活动培训学习,要重视行政组织文化工作的研究和培育,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十三、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是行政组织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低成本高绩效是行政组织管理追求的重要目标。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发展,组织管理领域利用先进科学成果提高绩效管理方法,不断改进措施利用新制度、新方法提升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高度。

十四、组织变革与发展,现代社会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变革,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组织变革与发展就是组织为了适应各种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管理模式的更新,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使基适应各种变化的环境,以维系生存和发展。组织变革是组织管理主体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组织变革与发展是组织管理的永恒主题,是改善和提高组织能效的重要途经。

十五、行政组织管理的未来。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是依靠各式各样的组织来实现社会上各种目标。其中知识是组织的根本要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到来,对待下级织布而言即是发展的机会也是挑战。只有认识了解影响行政组织管理的因素与力量、分析、预掌握行政管理面临的和发展趋向,才能从战略管理高度去建设,行政组织以及提高其适应能力。

二、依法行政在工作中的应用:

行政组织的组成权力及运作程序和方式,都受制于法律,无法律则无行政。行政组织的组织和运作都需要法律的依据,否则就是违法行政要追究法律责任。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国家政府行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标志。随着国家执政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举世嘱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行政法制宣传教育。一是有法可依。为了适应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国家和地方依照各自职责,在立法方面有较大进展。一方面,要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清除官本位、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只有这样,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作好人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不但知道法律,更要熟悉和掌握法制,增强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要变过去的“以教”为中心的“静态”普法为“动态”普法,把普法的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将普法有机地融入群众的生活之中的,在形式上注重趣味性,使“要我学法”逐步转变为“我要学法”,公众才会在接纳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法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感染,逐渐地拥有法治精神,改善社会的法治文化氛围。

(二)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规范性文件的不规范,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危害是极大的,不仅影响了行政机关的权威、声誉和形象,甚至会激化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稳定。因此,在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现代意识,更新“立法”观念。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要贯彻“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提高理性层次。要树立以维护市场权力为本位,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为宗旨的意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二是从实际出发,科学安排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应当始终立足于同改革发展进程相适应,自觉服从并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好及时“跟进”社会实践和适当“超前”的关系。对那些不合理的、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障碍要彻底改革,力求在体制、机制、制度上不断有所创新。三是进一步加强备案审查工作。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有关规定,抓紧建立健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其所属部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体制。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把备案工作的重点放到审查上来,对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对越权设定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强制的,对违背WTO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设置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以及制定程序和公布方式不合法、不规范的,政府法制机构要责成制定机关及时修改、或依法予以撤销。积极探索备案审查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监督的机制,建立备案工作责任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备案工作顺利实施。

(三)进一步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一是对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取消“软指标”,制定“硬指标”。由国务院科学地制定出一个量化标准,确定政府法制机构的人员配备、领导职数设置、经费保障与当地干部总数、财政收入的比例,使各级地方政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与当地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相适应,才能为依法行政构建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强化政府法制机构权威。目前在依法行政工作应做到,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经济行政事务,都要求法制办负责人列席;凡市政府拟出台的政策性文件,都应注意听取法制部门的意见;凡市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涉法文件,都由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凡未经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审核签字,涉法文件一律不得提交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在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方面,由政府法制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实施;以进一步提高政府法制机构的权威。同时在今后的依法行政工作中,要实行行政首长向政府法制机构定期报告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的工作制度,对依法行政工作采取一票否决制。三是要进一步改变依法行政工作的体制,使政府法制序列从国务院到地方实行垂直领导,其人事任免、经费保障等直接由上级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各级政府法制机构不再是当地政府的工作部门,而是当地政府和部门在依法行政工作方面的领导和监督实施机构,使政府法制机构彻底摆脱地方政府的束缚和干扰,全心全意地开展依法行政工作。

(四)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法律秩序是靠人来维持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法律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因此,要推进依法行政,就必须高度重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一是要严把“入口”,要明确规定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条件,并且要逐步提高门槛,在目前的情况下,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应至少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可根据情况的发展,要求进入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中须具有全日制大专学历。坚持逢进必

考的原则,由人事、法制部门共同组织考试,对新录用的人员采用试用期的方式进行考查,经考查合格的人员,再发给其执法证件,方可从事行政执法活动。二是要疏通“出口”,对于严重违法执法人员,要坚决将其清除出行政执法队伍,从整体上确保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三是抓好对现有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通过开展“文明执法”竞赛,评选“文明执法单位”和“人民满意的执法者”等活动,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弘扬正气,树立行政执法队伍良好的形象,推进依法行政向纵深发展。四是所有行政执法队伍的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统一予以保障,其罚没收入也不再返还,使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与部门经济利益彻底脱钩,从源头克服利益“驱动”。

(五)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执法职能和要求的调整变化,将行政执法责任及时分解落实到行政执法机构及行政执法岗位。加大对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评议考核力度,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行政机关执法状况的重要标准。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工作,健全相关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主体资格、法定职责、执法依据、执法程序、监督办法;建立行政执法投诉制度,受理人民群众对违法行政行为的投诉,严肃查处违法行政问题,加强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健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追究的范围和具体程序,通过严格的责任追究,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积极稳妥地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解决好多头执法、职权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以及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提高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学习收获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国家的行政组织结构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在学习中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培养了我发现、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行政组织环境与管理任何一个组织与特定的环境相互联系与作用。组织环境对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技术等都会产生多多少少的影响。行政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功能、结构和运行方式。对行政组织环境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对行政组织运行的影响,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把握行政组织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行政组织良好运作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加强廉政建设,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是我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政府机关必须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制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有原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标志。依法行政使我们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保证工作有序进行,保障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行政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对行政组织及行政管理的研究与探讨,对改善和提升我国行政组织的效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我要用最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同时也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使自己能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①张成福:《行政组织学》,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杨洪兰、张晓蓉:《现代组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③张步洪:《中国行政法学前沿问题报告》,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④李贵显、陈福信、张德信:《公共行政概论》,北京新魏出版社2002年版。⑤付思明:《中国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⑥《政治与行政》第四章,弗兰克•丁•古德诺著,王元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⑦《当前制约依法行政的若干因素》、《党校报》,1999年4月5日第三版。

第二篇:(课程综述)《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摘要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对《行政组织学》的简单介绍以及通过一些实际情况凭借沟通的原理进行分析,然后对得出一些结论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启示。最后总结出针心得。学习了《行政组织学》之后,我更加全面地理解了行政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了如何建立行政组织并使行政组织正常地运行和发展,我也获得了分析行政组织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适当的解决方案。三年来,在老师的指导教育下,在同学、朋友、家人的帮助支持下,我学到许多知识,取得较好的成绩,总结如下,结合实践情况,对该课程进行综述。

关键词: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行政管理

一、《行政组织学》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行政组织学》包括十四个章节。第一章对行政组织学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一定的要素组成的目标统一的开放系统,就是组织。组织的目标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组织具有特定的文化特征。第二章主要讲的是组织理论的发展过程。对组织内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加以解释最后做到能够预测,这就是组织理论。第三章主要对行政组织内部的环境与管方案进行讲解。不同环境下产生的组织的结构是不同的,组织的目标等也并不相同,组织环境既可以对组织运行起到积极作用,也有可能抑制组织的运转。第四章阐述了行政组织的结构以及组织的设计。组织的总体结构是由组织各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决定的,这有利于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协调。第五章为我们讲述了中国的行政组织的结构。中国的行政组织分为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第六章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由于人是构成行政组织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人的心里行为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研究的大体方向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行政组织对社会心理以及组织的管理的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强调对组织内员工的研究。第七章行政组织中的领导。在行政组织中,领导的行为以及作风会影响到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从而对组织的目标的实现造成影响。第八章行政组织中的决策。人类主要依靠决策活动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改造,在组织运转时,决策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第九章行政组织中的冲突管理。组织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交往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可能导致人们之间的合作和分歧。第十章行政组织的沟通。人们、群体间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就是组织沟通。我们可以通过沟通来消除之间的矛盾以及一些隐患,从而使双方在认知和行为上达成一致意见,让组织成员在实现组织共同目标的途中齐心协力。第十一章行政组织学习。时代在变化,社会上的各种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行政组织只有不断的学习,夯实基础完善体系才能够不断的克服困难提高业绩进而增强组织的整体实力。第十二章行政组织文化与管理。文化是管理取得胜利的秘密武器。建设优良的行政组织文化,能够使组织更加团结,有利于加强组织的凝聚力以及鼓励组织成员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自1970年经济全球化越来越近,现在也迎来了信息时代,人们对行政组织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行政管理领域出现了绩效管理这一政策。第十四章组织变革与发展。为了适应环境的发展和改变,组织不得不进行改革。

二、“行政组织沟通”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我们应该将所学的《行政组织学》的知识,运用到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去,从而在遇到问题时,善于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行政组织管理中信息沟通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沟通是人类集体活动的基础,是人类存在的前提。在具体的行政沟通中,应用行政沟通理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升行政沟通环境,降低沟通噪音

经济在国际领域活跃度提升的背景中,行政领域加工数据的水平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强化,更加准确的信息才是我们需要的。信息沟通的高效可以通过消除通信编码中的不利因素实现。其次,针对行政领域机制设置的不足加以弥补、修正,增强其深层分歧的调和,助力改革进程加快。行政运行需要更加透明,这可通过建立政府对公众的新闻发布机制来达到,使公众对于政府从无知到有知。最后,倡导法治,使公众受利于行政机关沟通法律的建立健全,监督权与知情权得以行使。

(二)行政沟通方式的正确选择

行政沟通有许多种不同的方式策略与风格,其中,每种方式方法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公共部门因而要在行政沟通时作出选择。选择的沟通途径恰当有助于顺利实现行政沟通,提高行政沟通效率。行政人员经验是否丰富与判断是否准确对于行政沟通最优方式的选择有很大影响。公共行政传播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策略。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对方的信息接受方式,然后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以使交际意图更完整、更准确地接受和理解。特别是,作为公营部门的领袖,我们应该更灵活,而不是一成不变、僵化。在工作中不断汇入各种形式的行政沟通,不断总结,得出各种条件以适合不同沟通方式,使工作高效,使行政沟通水平提高。

(三)建立多种沟通渠道

管理和组织的每一变化都会使相应的沟通方式改变,组织的沟通方式是从上到下型的垂直型沟通,纵向沟通与横向沟通成了垂直型沟通后来的样子。社会交际系统包括行政组织。它须适应如今以知识文化为基础的、网络化的管理和沟通方式。传统的行政沟通方法,虽然信息的传播的正确性很高,但是信息渠道是单一的,信息链在信息渠道被封锁时就会被破坏。改变行政组织结构的结构是很困难的。沟通方式相对于组织结构而言,更容易被改变。

其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结合时,非正式的沟通应作为指导的关键点。除了传统的“文件流通”和以领导人讲话方式为代表的正式沟通外,非正式沟通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需要被加强。例如,领导者会偶尔召开座谈会,与下属进行研讨会,或与下属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意识形态趋势,工作和生活条件,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由于组织结构和特征的局限性,正式的行政沟通常常面临缺乏灵活性和形式化等缺点。如果非正式沟通中能积极发挥作用,那么就能以非正式的沟通为正式沟通排除过失,为正式的沟通渠道减负,使组织参与的态度更加积极。同时,组织应该防止非正式的沟通陷入“谣言”的误解。

其二,实施双向沟通机制,建立新的会议制度。自有以来的行政沟通,多是从上到下一个方向的沟通,信息通过文书和演讲来传达,或者通过“会议”,严格按照听的过程传达。会议也是行政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传统会议中,通常按照职位由高到低的顺序对演讲排列。这将导致一种“领导定基调和下属合唱”的局面。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双向沟通的原则,建立新类型的会议系统,指导者只不过是将会议讨论的话题在开始时决定下来。这样人们就可以针对主题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三,其他沟通方式。第一种:上行沟通。经过上行沟通,上级领导可以了解下层员工的见解,由此组织成员能够更加参与到组织当中并且可以获得满足感;同时,上级和领导也能够了解到组织成员的现况,并根据事实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种:畅所欲言”这是平行沟通。组织中各部门可以通过这种沟通方式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这有利于消除之间的误解与隔阂,有利于组织内部的团结,以及制止组织内发生专制和个人主义等的问题。第三种:下行沟通。领导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想法传递给成员,使成员了解组织的工作目标和自己的任务以及权利;当然,领导也可以把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要求传递给组织成员,让组织成员参与其中,从而增强其对组织的归属感;下行沟通也能够使不同部门之间更加了解彼此的职务。

三、学习该课程的体会和收获

学习《行政组织学》之后,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什么是行政组织学以及行政组织学的基本理论,明白了行政组织是怎样建立以及发展运行的,养成了准确分析组织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的解决方案。组织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是不可避免的。组织的目标机构等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组织环境既可以对组织运作与管理产生有利影响,也能够产生不利影响。行政组织是个开放系统,处于特定的环境下,环境会对行政组织的结构功能以及运转方式都会产生影响。分析行政组织环境有利于我们了解不同的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有何区别,以便于后来我们对环境的变化趋势进行预判,从而改善组织来适应新环境,从而使行政组织能够与时俱进,并正常运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一些典例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更好的学习行政组织学。行政组织学是管理学的一门小学科,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我们通过合理运用行政组织学的原理能够明显地提高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稳丰,陈庆之.行政组织学视阈中的研究生党支部设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2):9-10.[2]李传军.公共组织学的研究视域[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02):30-34.[3]韦彬,李建辉,叶小燕.试论《行政组织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4(09):118-119.[4]黄蓝.研究型课程教学方法探究——以《行政组织学》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01):133-136.[5]黄蓝.试论“行政组织学”情景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03):77-78.[6]韦彬,李建辉,叶小燕.试论《行政组织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1):190-192.[7]韩璐璐.政府执行力的组织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8]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8.[9]罗刚健.行政组织学的开拓之作——《行政组织学》评介[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26.[10]杨智.农村社区成人教育组织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3.[11]冯卫东.聘任制背景下高校教师工作不安全感与敬业度和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第三篇:《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校:姓

名:学

号:班

级:指导教师:安徽省电大开放学院 ×××

××××××××× ×××行政管理(专)芮 峰

目 录

内容摘要 目录

一、行政组织学的主要内容„„„„„„„„„„„„„„„„„„„„„„1

二、行政组织的决策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2

三、学习体会和收获„„„„„„„„„„„„„„„„„„„„„„„„„4 参考文献

《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内容摘要:行政组织学不仅对行政组织及理论的内涵和作用进行了概括和介绍,还介绍了行政组织的发展历史,并对行政组织的类型、结构和体制等进行分析,从各个角度探讨行政组织与内外条件的相互依赖关系和行政组织的建立、管理及发展的一般趋势,并根据现实情况,讲解了我国行政组织学的发展和行政组织的特点,我国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运行,以及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具有充分的人民性的特点。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了《行政组织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我国行政组织决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第三部分总结对《行政组织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关键词:行政组织学,决策,原理,体会 组织是现实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高度的组织化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高度的文明,取得了无数的成就,而获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人类建立了实现各种目的的组织,以及展现出的卓越的组织能力。今天,政府的行政组织和市场的企业组织对我们社会和生活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以至于任何人都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

一、行政组织学的主要内容

《行政组织学》一共介绍了十五章节的内容。第一章讲述了行政组织学导论。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有一定要素构成的,为达成一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随着内外环境不断变化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组织是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组织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人类个人和集体的存在条件及其活动能力,都是通过各种组织获得、发展和完善的。在如今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组织和组织管理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与进度的重要力量。第二章讲述了组织理论的发展。组织理论就是观察、解释、预测组织现象的概念框架。系统的组织理论出现于19世纪末,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和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三个主要时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现象和组织管理进行了研究。第三章讲述了行政组织的环境与管理。任何一个组织都与特定的环境相互联系与作用。组织环境对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技术等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组织环境对组织运作与管理及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或制约。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行政组织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行政组织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功能、结构和运行方式。对行政组织环境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的幻想关联以及对行政组织运行的影响,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把握行政组织环境的变化以及其发展趋势,为行政组织的良好运行创造更加有力的发展环境。第四章讲述了行政组织的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构成部分或各个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模式,是组织中各部分之间分工合作、互相协调的一种方式。组织结构的作用就是把组织内各个人、各个部门的活动按照一定的凡是联结起来,使其协同一致地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和影响着组织职能的发挥,进而影响组织效率。第五章讲述了中国行政组织结构。中国是单一制结构形式的国家,行政组织机关由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共同组成。中央行政机关即国务院,也称中央人民政府。中国目前的地方行政建制,除少数地区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体制外,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省、市、县、乡四级行政体制。从法律地位看,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它们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统计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另一方面,它们接受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并服从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的统一领导。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依法设立的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具有特殊性。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于内地的人民代表大会与行政挂系之间的立法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第六章讲述了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行政组织是由人组成的,因此要研究人的心理行为,主要是研究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如交往、沟通、竞争、冲突、指挥、组织和领导等。行政组织的社会心理与管理研究就是要重视对行政组织中认得研究,重视对 4 人的潜能的挖掘和运用。第七章讲述了行政组织中的领导。在行政组织中,不同的领导行为与领导作风,会造成组织不同的社会心理气氛,从而影响到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目标的现实。在迅速变化的今天及未来的组织中,领导的作用绝对不容忽视的。从组织行为角度来探讨领导、领导力是很重要的,通过这种研究可以提高领导工作的适应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第八章讲述了行政组织中的决策。决策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象征组织运转过程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决策。在现在社会,随着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增多,民主、宽容精神的弘扬,管理科学的不断演进,行政组织决策理论研究组建发展起来,在组织管理中决策的地位也日显重要。第九章讲述了行政组织中的冲突管理。行政组织中存在着各种层次的工作、交往和人际交往,人群之间存在着互相依赖的关系,这种关系即可能导致合作,也可能导致意见分歧、争论、对抗甚至是冲突。因此在行政组织管理中,必须探讨冲突产生的根源,寻找解决冲突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冲突管理,从而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组织效能和效率。第十章讲述了行政组织的沟通。组织沟通时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双向交流信息的一个互相过程。组织沟通的目的就是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消除矛盾和隐患,达成认识的共识和行为上的一致,使组织成员能够齐心协力推动组织目的地实现。组织沟通对于促进组织关系的协调、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组织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第十一章讲述了行政组织学习。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日益复杂、动荡和多样、行政组织必须不断克服各种障碍,加强组织学习,在学习中夯实组织的知识基础,改进组织绩效,完善组织体系,提高其环境适应性和创新能力。第十二章讲述了行政组织文化与管理。文化是管理的制胜之宝。有效地行政组织文化,具有团结、凝聚、规范、激励和控制的作用,能够实现不管而管得效果,因而应是现代行政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第十三章讲述了行政组织的绩效管理。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国家竞争力,以更加低廉的成本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绩效管理开始在行政管理领域出现。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绩效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渐趋成熟,成为现代行政组织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第十四章讲述了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变革与发展就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对组织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调整,改变旧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组织管理形态,以维系组织系统适应组织环境的过程,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地活动。组织变革与发展已经成为改善和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途径。第十五章行政组织管理的未来。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行政组织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挑战,认识和了解影响行政组织管理的因素与力量,预测并把握行政组织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行政组织战略管理的需要,也是提升行政组织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的必然要求。

二、行政组织的决策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决策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象征组织运转过程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决策。在现在社会,随着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增多,民主、5 宽容精神的弘扬,管理科学的不断演进,行政组织决策理论研究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在组织管理中决策的地位也日显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说,行政组织决策是行政组织活动的先导,一切行政管理过程和行政行为都离不开行政组织决策。行政组织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目标能否实现;行政组织决策水平如何,会影响到行政管理活动是否有生机和活力。

然而我国当前行政决策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在:一是行政决策观念陈旧。在传统政治文化和行政文化影响下,我国行政决策者或多或少抱有“庶民不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思想观念,政府行政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往往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内进行的,公众和社会团体常常被排除在行政决策过程之外,只有被动地接受既定的事实。二是行政决策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权限划分不清。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己经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推进,但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职能定位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行政决策权力依然过于集中在政府手中。现代政府应该是一个有限政府,这意味着政府必需要收缩自己的活动范围,将自己的权限限制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主要去解决市场做不了或不宜由市场解决的问题。有限政府表明,属于社会的权力也该让它回归社会,政府应该将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更多地下放给社会,由中介组织、协会、社团等各种社会民间组织进行自我管理。政府职能的严格限制,必然要求政府将原先自己包揽的权力,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交还给市场和社会,使他们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自主决策的权利。但在实际运行中,我国行政决策“越位”与“缺位”现象同时并存。三是行政决策组织机构不尽合理。现代行政决策体制是由中枢系统、信息咨询系统、执行系统与监督系统所构成的完整组织体系,同时谋与断、决策与执行以及决策制定、执行与监督等相互分离又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发展趋势。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既是决策的制定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集于一身,造成了决策偏离公共性、行政决策执行力低下等诸多问题。四是行政决策监督主体职能分工不明确。我国己经形成了政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公众个人监督相结合的一整套行政决策监督体系,但在行政决策监督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还未能真正形成严密有序、分工合理、运转高效的监督整体,监督合力的效果也没有真正显现出来。五是行政问责制的不完善,对决策的绩效评估不够。虽然从“非典”之后我国兴起了“问责风暴”,但是由于行政决策中的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不清,责任主体难以界定,责任规定模糊等等,这些都使得一旦出现重大决策问题之后,向谁问责成为一个问题。虽然原则上我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但重大决策通常又是通过集体决定的,因而出现问题之后,只能“集体负责”,只能找“有关负责人”问责,但有关负责人到底是谁,就留下很多的解释空间。

我认为,要提高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水平,首先应该完善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要健全会议决策制度和协商决策制度,实现民主集中制,在此基础上完善行政决策程序,从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到咨询论证、信息公开和听证、最终集体决定或民主决定,都以制度为依据,程序化地运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其次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构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与民众的制度化联系网络平台,使基层群众的要求和意见等可以通过他们反映给国家决策者。要改革信访制度,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分配日益多样化,利益冲突也日益激烈,因为利益冲突而导致社会动荡的潜在危险也逐渐增大。为了保持社会的动态稳定,必须建立起调节、调整利益关系的社会安全阀 机制。信访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制度,因为其上述特征而可以形成一种恰当的减压安全阀机制。第三,要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要促进公民参与决策、监督决策,以及决策的社会讨论,从而实现透明决策,只有政治生活的透明,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决策之中,才会避免各种“小道消息”、谣言满天飞等现象的发生,才能避免重大决策缺少监督而导致失误的现象发生,才能充分保证广大群众参与决策,享有知情权与参与权。第四,是实行行政决策责任制。一个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必然离不开决策者对决策负责的制度。实行行政决策责任制有利于使决策过程更民主、更科学,也有利于决策者审慎决策,承担决策责任,实现权责一致。国外行政决策的问责制已经比较完备与成熟,建构了权力问责、媒体问责、民众问责等全方位的问责体系,而且在实践中也对行政决策权力实行了有力的监督,对过失权力和决策失误进行了责任追究。

三、学习体会和收获

通过对行政组织学的学习使我比较系统地掌握了行政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认识行政组织建立、运行和发展的规律,培养了我正确分析、解决行政组织问题的能力。并且体会到行政组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其产生晚于管理学。组织理论是行政管理学的一个分支,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组织理论的专业基础理论。行政管理学先于行政组织理论而产生,行政组织理论是从行政管理学中分离而独立出来的。

通过行政组织学使我了解到我国行政组织基本上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制度来保证。并学习在现阶段怎样转变政府职能来促进我国行政组织改革,以使之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行政组织的环境与管理任何一个组织都与特定的环境相互联系与作用。组织环境对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技术等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组织环境对组织运作与管理既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或制约。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行政组织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行政组织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功能、结构和运行方式。对行政组织环境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的幻想关联以及对行政组织运行的影响,有助于我们预测和把握行政组织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为行政组织的良好运行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出版社,1997

2、张成福等.行政组织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3、计敏.我国行政组织文化建设的原则及途径.行政论坛,2004

4、李才俊.毛泽东行政组织思想初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第四篇:《行政组织学》课程阅读参考书目

《行政组织学》课程阅读参考书目

1、公共行政组织原理体系与范围,唐兴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版

2、理解和管理公共组织,(美)瑞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版

3、公共组织理论,(美)罗伯特·B·登哈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版

4、公共组织理论,陈振明, 孟华,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版

5、公共组织学,李传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

6、公共组织管理:当代欧洲的经验与教训,K.A.埃利亚森(Kjell A.Eliassen),简·克伊曼(Jan Kooiman),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3版

7、组织行为学,竺乾威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版

8、行政组织学,尹钢, 梁丽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

9、公共组织行为学,孙萍,张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

10、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美)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美)特德·盖布勒(Ted Gaebler)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版

11、经济与社会,(德)马克斯·韦伯,商务印书馆2006版

12、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彼得.圣吉(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3、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美)珍妮特·V.登哈特(Janet V.Denhardt),(美)罗伯特·B.登哈特(Robert B.Denhardt)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版

14、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美)奥斯本 普拉斯特里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15、电子政务导论,金江军, 潘懋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版

16、电子政务,汪进波, 孙仲美, 虞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版

17、网络组织与企业高成长,林润辉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版

18、迈向学习型组织的十个步骤,(美)彼得·柯莱恩(Peter Kline),(美)伯纳德·桑德斯(Bernard Saunders)著,上海三联书店 2005版

19、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丁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版

20、现代科层制:中国语境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刘圣中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版

21、官僚制内幕,(美)安东尼·唐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版

第五篇:行政组织学(模版)

行政组织文化与管理

一、简答题1.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2.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走向。3.简析我国当代行政组织文化的基本内涵。4.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选取怎样的途径?

二、论述题1.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服务质量,应该构建怎样的组织文化来适应当今转型的中国社会?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行政组织文化的特点:(1)民族性;(2)无形性和潜在性;(3)稳定性和变革性;(4)软约束性和强制性的统一;(5)观念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行政组织文化的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控制功能;(5)阻抑功能。

2、(1)由封闭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开放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2)由人治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3)由集权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参与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4)由全能型行政组织文化向分化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5)由管制型行政组织文化向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转变。

3、(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4、构建行政组织文化应该遵循的原则有:(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创新原则;(4)参与原则;(5)以人为中心原则。构建行政组织文化的途径:(1)加强行政组织人员道德建设,强化责任意识;(2)培养具有核心文化素质的领导,发挥领导在组织文化建设中的作用;(3)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有压力感的组织文化氛围;(4)开展团队建设,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5)创造文明的办公环境。

二、论述题

1、(1)以“公仆精神”为代表的服务型行政组织文化;(2)以“廉价政府”为代表的效率型行政组织文化;(3)以“公民导向”为代表的民主型行政组织文化;(4)以“依法行政”为代表的法治型行政组织文化。

行政组织中的冲突管理

一、简答题

1、简述冲突定义的要点。

2、简述冲突的积极功能。

3、简述冲突的消极功能。

4、简述冲突处理的模式。

5、基本的冲突处理策略主要有哪几种?

二、论述题

1、试分析引起群体产生冲突的因素。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减少冲突。

3、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引起冲突。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冲突可能发生于个人之间,也可能发生于群体之间;(2)冲突是在目标和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目标和利益完全一致,则不可能发生冲突;(3)冲突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只有单方面的态度或行为,即使十分激烈和极端,也构不成冲突。

2、(1)积极冲突对组织成员心理的影响是,使坚强者从幻觉中清醒,从陶醉中震惊,从不能战胜对方中看到自己的弱点所在,发愤图强;(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不打不成交”,使人加强对对方的注意,一旦发现对方的力量、智慧等令人敬畏的品质,就会增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团体间的冲突促进各团体内成员一致对外,抑制内部冲突,增强凝聚力;(3)对组织成员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发现与对方之间的不平衡,激起竞争、优胜、取得平衡的工作动机,振奋创新精神,发挥创造力;(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使人注意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不协调,发现对方的存在价值和需要,采取有利于各方的政策,加以协调,使有利于组织的各项工作均得以开展;(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反映出认识的不正确,方案的不完善,要求人全面地考虑问题,使决策更为周密;(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在于,冲突本身是利益分配不平衡的表现,它迫使人通过互相妥协让步和互相制约监督,调节利益关系,使各方面在可能的条件下均得到满足,维持内部的相对平衡,使组织在新的基础上取得发展。

3、(1)对组织成员的心理影响是,带来损害,引起紧张、焦虑,使人消沉痛苦;(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排斥、对立、威胁、攻击,使组织涣散,削弱凝聚力;(3)对工作动机的影响是,使成员情绪消极,心不在焉,不愿服从与之冲突的领导的指挥,不愿与相冲突的同事配合,破坏团结愉快的心理气氛,减弱工作动机;(4)对工作协调的影响是,导致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互不配合,互相封锁,互相拆台,破坏组织的协调统一和工作效率;(5)对组织效率的影响是,互相扯皮,互相攻击,转移对工作的注意力,政出多门,降低决策和工作效率,相互间争夺人、财、物,造成积压、浪费;(6)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影响是,冲突达到一定程度后,双方互不关心对方的整体利益,有可能使组织在内乱中濒临解体。

4、(1)回避型;(2)争斗型;(3)克制型;(4)妥协型;(5)协作型。

5、(1)回避策略;(2)缓解策略;(3)正视策略。

二、论述题

1、(1)目标因素;(2)资源因素;(3)责权因素;(4)信息沟通因素;(5)结构因素。

2、(1)谈判;(2)设置超级目标;(3)第三方介入;(4)结构调整。

3、(1)造成一定阶段、一定范围的目标差异;(2)选派开明的领导者;(3)开辟多种信息渠道;(4)结构调整。

行政组织的沟通

一、简答题

1、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构成要素。

2、简述组织沟通的特性。

3、简述非正式沟通及其优缺点。

4、比较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优缺点。

5、简述组织沟通的基本原则。

二、论述题

1、试论组织沟通在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

2、试论组织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3、论有效组织沟通的方法与策略。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1)发讯者;(2)编码;(3)信息;(4)渠道或媒介;(5)受讯者;(6)译码;(7)受讯者的反应;(8)反馈。

2、(1)沟通的动态性;(2)沟通的互动性;(3)沟通的不可逆性;(4)沟通的环境制约性。

3、非正式沟通是指正式沟通渠道以外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它不受组织监控,自由选择沟通渠道。与正式沟通相比,非正式沟通具有迅速、灵活、程序简便的特点,并且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的、通过正式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往往反映了组织中成员较真实的思想、态度、动机。其缺点是难以控制,信息易于失真,意见易被歪曲,各种小道消息及流言蜚语易于传播,容易导致小集团意识,如不加以有效的诱导和控制,则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瓦解组织的内聚力。

4、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各有利弊,具体表现在:(1)单向沟通比双向沟通速度快、迅速;双向沟通需要不断听取反馈意见,故信息传递的速度比较缓慢。(2)单向沟通的效果较差,而双向沟通比较准确,沟通效果较好。(3)单向沟通比较严肃、呆板,由于往往采取下命令的方式,因此,在受讯者不愿意接受意见时,易产生抗拒心理,影响沟通效果;双向沟通比较灵活、自由,受讯者有反馈意见的机会,使受讯者有参与感,能增强其自信心,有助于建立和巩固双方的情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5、(1)明确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需要原则;(4)计划原则;(5)反馈原则;(6)在战略上使用非正式沟通原则。

二、论述题

1、(1)组织沟通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计划的前提条件;(2)组织沟通是实施有效组织协调的依据和手段;(3)组织沟通是建立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4)组织沟通是改变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5)组织沟通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提高组织效率。

2、(1)组织沟通的主观心理性障碍:①从主观心理因素来看,个体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需要、品质的差别都会成为沟通的障碍;②从知识和经验方面来看,由于沟通双方在经验、知识水平上差距过大,就会产生沟通障碍;③记忆能力不佳所造成的障碍;④需要和态度不同造成的障碍;⑤知觉选择性。(2)组织沟通的客观性障碍:①空间距离(地域因素)所引起的障碍;②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③信息过量引起的障碍。(3)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①语言障碍;②选择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

3、(1)提高组织信息沟通的心理水平;(2)正确运用语言文字;(3)学会有效聆听的方法;(4)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

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棱柱模式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色。组织结构设计 组织结构设计是指组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环境因素,规划、选择、建立一种适合本组织自身特点的、结构优良、功能齐全、运转灵活的组织结构的过程或活动。

简述权变组织理论的理论观点。答:第一,组织是个系统,它由各分系统构成,组织与外界环境具有相互影响与相互适应的关系;第二,在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以及各分系统之间都应有一致性,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求组织与其环境之间及组织内部各分系统中的最大一致性;第三,组织与其环境之间会呈现出不同的变量形态,即不同类型的组织都有其适当的关系模式,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提出最适于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注:括号里面的内容即为选项内容)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是(正式组织); 2.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认为的设计而产生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一种人际关系,此种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3.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强制性组织);

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6.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组织);

7.(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8.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9.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1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11.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奥梅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14.马斯洛在其代表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

1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17.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森斯);18.(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19.(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20.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组织环境); 21.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22.组织界限之外和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23.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24.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25.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谓(管理幅度); 26.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反比例关系); 27.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 28.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时无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 28.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书为(战略与组织结构);

37.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38.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的内容。39.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需要)45.(决策)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51.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52.行政组织决策是以(公共权力)为后盾。53.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可以预测,需要冒一定风险)。54.(发现问题)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55.(调查研究)是行政组织决策科学化的基础。56.(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57.(选择方案)是决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58.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团体决策模型)。59.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

60.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61.(冲突分析)是管理冲突的基础。62.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适度冲突)。63.解决冲突最基本的策略是(正视策略)。

64.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克制型)65.缓解策略比回避策略更(进一步)。66.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此种形式的信息沟通为(正式沟通)。67.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以写实、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的交流与信息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68.组织中的成员、群体通过一定的渠道与决策层进行的信息交流,如下级向上级定期或不定期汇报工作,进行情况或问题的反映等,这种沟通形式为(上行沟通)。

69.组织中自上而下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如上级意见、文件、政策的下达等,这种沟通形式我们称之为(下行沟通)。

70.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平行沟通)

76.行政组织文化主要包括行政制度文化和(行政精神文化),但是受行政物质文化的客观影响。

77.根据行政组织文化产生的时间,行政组织文化可以分为传统行政组织文化和(当代行政组织文化)。

79.行政组织文化相比于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的控制作用,它具有(软约束性)的特性。

80.经济性指标一般指行政组织投入到管理中的资源,其关心的是行政组织的(投入)。

81.效果通常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其关心的是(质量)。

82.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其关心的是(手段)问题。

84.哈佛大学教授格雷纳1967年在《组织变革模式》一书中提出(按权力来划分组织变革模式)。

二、多单项选择题(注:括号里面的内容即为选项内容)

1、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静态的组织观,动态的组织观,生态的组织观,精神的组织观)。

2、管理学家W。理查德。斯格特在其《组织理论》一书中,认为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社会结构、参与者、目标、技术、环境)

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4、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的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的运用关系,将组织划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5、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分为(互利组织、服务组织、企业组织、公益组织)。

6、从系统理论的角度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聚合”功能、“转换”功能、“释放”功能)。

7、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职务、职权、职责)。

8、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是(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

9、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

10、韦伯对行政组织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理性—法律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

11、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12、西蒙把决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找到一个需要工作决策的时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当时的情况及对未来的预测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

13、西蒙指出,决策有(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两种极端类型。

14、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性)。

15、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为(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

16、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17、邓肯从(简单迂夫子)和(动态与静态)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8、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阶段:(环境扫盲、环境监视、环境预测、环境评价)。

19、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机械式组织结构、有机式组织结构)。

20、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罕见的白花和环境的被动性、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行政组织环境的互相作用兴)。

21、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工作环境)。

22、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以下几种环境状态:(镜头—简单环境、静态—复杂环境、动态—简单环境、动态—复杂环境)。

23、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机械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稳定性、层级性、相对性、开放性与变异型)。

24、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组织的“显结构”、组织的“潜结构”)。

25、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平行分化、垂直分化)。

26、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因素包括(目标认同程度、价值趋同程度、气质协调程度、能力互补程度)。

27、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目标手段、政策手段、组织手段、信息沟通手段)。

49、行政决策的特征主要是(主体的他特殊性、决策内容的特殊性、决策依据的特殊性)。50、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的可靠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

51、正确的决策目标应具备的条件是(定量化、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明确责任)。

54、科学决策原则主要包括(预测原则、程序原则、可行性原则、信息原则)。

55、现代行政组织决策体制包括(中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情报信息系统)。

56、实现决策程序法制化,应该规范的程序由(调查程序、方案设计程序、可行性论证程序、社会交流程序)。

57、冲突的特性有(客观性、主观性、程度性)。

58、符合现代冲突观点的是(插图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冲突有些对组织具有破坏性、有些冲突对组织具有建设性)。

59、根据冲突的内容可把冲突分为(权力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60、根据冲突发生的方向可把冲突分为(横向冲突、纵向冲突、直线/职能冲突)。61、冲突经历的阶段包括(潜代阶段、认知阶段、行为阶段、产生结果阶段)。62、回避策略中解决冲突的方法包括(忽视、分离、限制)。63、减少冲突的策略主要由(谈判、设置超级目标、第三方介入、结构调整)。64、从组织沟通的一般模式和组成要素来看,组织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动态性、互动性、不可逆性、环境制约型)。

65、以组织结构及其运行程序为依据和标准,组织信息沟通的形势和类型可划分为以下几种(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型关图)66、根据沟通是否需要第三者介入传递,我们可将沟通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直接沟通、间接沟通)。67、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会形成和出现不同的沟通结构形式,这便是沟通的网络,一般来讲,组织沟通网络可分为两大类(正式沟通网络、非正式沟通网络)。69、戴维斯在《管理沟通与小道消息》一文中指出,口头传播方式的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或形式主要有(单线式、流言式、偶然式、集约式)。

70、在组织沟通中,由信息传递的媒介形式引起的障碍主要有(语言障碍、沟通方式不当引起的障碍)。71、组织沟通中存在的客观性障碍主要有(下行过量引起的障碍、组织机构引起的障碍、空间距离引起的障碍)。72、组织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改变,分别是(行为的改变、组织体系的改变、认知的改变)。73、行政组织学习的类型可分为(双环学习、单环学习、三环学习)。74、行政组织学习的途径包括(试验、外部咨询、经验学习)。75、行政组织学习途径之一的试验,可分为(持续性试验、示范性试验)。76、完善的信息系统包括(信息收集系统、信息交流系统)。

77、目前在理论界,对行政组织文化的理解主要有(大行政组织文化概念、小行政组织文化概念、辩证综合的行政组织文化概念)观点。78、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正在向(防止型文化、开放型文化、参与型文化、服务型文化)方向迈进。

79、行政组织文化构建中最重要的两条原则是(目标原则)和(以人为中心的原则)我国行政组织文化构建的途径有(道德建设途径、领导素质途径、行政体制机制途径)。94、组织变革并非凭空产生,它是有原因的。组织变革的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组织变革的动因分为两大类(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95、对组织管理和暴光方式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一部环境因素、特殊工作环境)。96、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心理学教授利维特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些因素有(技术、人员、结构、任务)。

概率抽样以概率理论为依据,通过随机化的机械操作程序取得样本,所以能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样本的客观性.虽然随机样本一般不会与总体完全一致,但它所依据的是大数定律,而且能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因此可以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概率抽样主要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类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等类型.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抽样调查都采用概率抽样方法来抽取样本.非概率抽样:又称为不等概率抽样或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它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所以失去了大数定律的存在基础,也就无法确定抽样误差,无法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虽然根据样本调查的结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性质,特征,但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非概率抽样主要有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等类型.根本区别就是有没有逡巡一定的规律进行抽样 多阶抽样与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的关系

多阶段抽样区别于分层抽样,其优点在于适用于抽样调查的面特别广,没有一个包括所有总体单位的抽样框,或总体范围太大,无法直接抽取样本等情况,可以相对节省调查费用。其主要缺点是抽样时较为麻烦,而且从样本对总体的估计比较复杂。将总体分为若干个一阶单元,如果在每一个一阶单元中,都随机抽取部分二阶单元,由这些二阶单元中的总体基本单元组成的样本,在抽样的方式上,就相当于分层抽样;如果在全部的一阶单元中,只抽取了部分一阶单元,并对抽中的一阶单元中的所有的基本单元都做全面调查,这就是整群抽样。因此,分层抽样实际是第一阶抽样比为100%时的一种特殊的两阶抽样;而整群抽样实际上是第二阶抽样比为100%时的一种特殊的两阶抽样,故也称单级整群抽样

多阶抽样与分层抽样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分层抽样是对总体中的每个一级样本群体进行全面入样,再对所有的样本进行抽查;而两阶抽样则把总体中所有的群体视为一阶单元,对这些一阶单元进行抽样,将抽出的样本再次进行抽样(两次都不是进行全面的调查),产生两级样本,最后综合估算出总的一级样本指标。

二、整群抽样是对总体中抽取的每个样本群体所包含的基本单元进行全面调查;而两阶抽样则把总体中所有的群体视为一阶单元,对每一个被抽中的一阶单元所包含的二级单元(即基本单位),不是进行全面的调查,而是再进行一次抽样调查(也称抽子样本)。即两阶抽样,产生两级样本,最后综合估算出总的一级样本指标。至于在综合估算的方式方法上,两阶抽样与整群抽样也是极其相似的,只不过前者为就被抽一级单元的样本指标进行综合估算,后者为就被抽样群体单元的全体指标进行综合估算。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分成抽样的区别 等距抽样

它是首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是纯随机抽样的变种。在系统抽样中,先将总体从1~N相继编号,并计算抽样距离K=N/n。式中N为总体单位总数,n为样本容量。然后在1~K中抽一随机数k1,作为样本的第一个单位,接着取k1+K,k1+2K……,直至抽够n个单位为止。

等距抽样要防止周期性偏差,因为它会降低样本的代表性。例如,军队人员名单通常按班排列,10人一班,班长排第 1名,若抽样距离也取10时,则样本或全由士兵组成或全由班长组成。

根据总体单位排列方法,等距抽样的单位排列可分为三类:按有关标志排队、按无关标志排队以及介于按有关标志排队和按无关标志排队之间的按自然状态排列。

等距抽样的作法

按照具体实施等距抽样的作法,等距抽样可分为:直线等距抽样、对称等距抽样和循环等距抽样三种。

等距抽样的优点

等距抽样的最主要优点是简便易行,且当对总体结构有一定了解时,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对总体单位进行排队后再抽样,则可提高抽样效率。

等距抽样的特点

等距抽样的特点是:抽出的单位在总体中是均匀分布的,且抽取的样本可少于纯随机抽样。

等距抽样既可以用同调查项目相关的标志排队,也可以用同调查项目无关的标志排队。

等距抽样在抽样调查中的应用

在定量抽样调查中,等距抽样常常代替简单随机抽样。由于该抽样方法简单实用,所以应用普遍。等距抽样得到的样本几乎与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样本是相同的。等距抽样的基本做法是,将总体中的各单元先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号,然后决定一个间隔,并在此间隔基础上选择被调查的单位个体。

样本距离可通过下面公式确定:样本距离 = 总体单位数∕样本单位数

例如,假设你使用本地电话本并确定样本距离为 100,那幺 100 个中取 1 个组成样本。这个公式保证了整个列表的完整性。

等距抽样方式随意用一个起点,例如,如果你把一本电话本作为抽样框,必须随意取出一个号码决定从该页开始翻阅。假设从第 5 页开始,在该页上再另选一个数决定从该行开始。假定选择从第 3 行开始,这就决定了实际开始的位置。

等距抽样方式相对于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最主要的优势就是经济性。等距抽样方式比简单随机抽样更为简单,花的时间更少,并且花费也少。使用等距抽样方式最大的缺陷在于总体单位的排列上。一些总体单位数可能包含隐蔽的形态或者是“不合格样本”,调查者可能疏忽,把它们抽选为样本。

整群抽样

就是从总体中成群成组地抽取调查单位,而不是一个一个地抽取调查样本。

特点是:调查单位比较集中,调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比较方便。但调查单位在总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准确性要差些。因此,在群间差异性不大或者不适宜单个地抽选调查样本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式。

将总体中各单位划分为若干群,从各群中随机抽取整群样品,例如,调查中学生患近视眼的情况,抽某一个班做统计;进行产品检验;每隔8h抽1h生产的全部产品进行检验等。

整群抽样的优点是抽样方法简便,缺点是抽取的样本在总体中分布不均匀,代表性差。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的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总体(层),然后再从每一层内进行单纯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分层可以提高总体指标估计值的精确度,它可以将一个内部变异很大的总体分成一些内部变异较小的层(次总体)。每一层内个体变异越小越好,层间变异则越大越好。

分层抽样比单纯随机抽样所得到的结果准确性更高,组织管理更方便,而且它能保证总体中每一层都有个体被抽到。这样除了能估计总体的参数值,还可以分别估计各个层内的情况,因此分层抽样技术常被采用。

一般地,在抽样时,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一定的比例,从各层次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次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是一种分层抽样。

又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同质层,再在各层内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分层抽样的特点是将科学分组法与抽样法结合在一起,分组减小了各抽样层变异性的影响,抽样保证了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分层抽样根据在同质层内抽样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一般分层抽样和分层比例抽样,一般分层抽样是根据样品变异性大小来确定各层的样本容量,变异性大的层多抽样,变异性小的层少抽样,在事先并不知道样品变异性大小的情况下,通常多采用分层比例抽样。

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所谓操作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

操作化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经的一个阶段。操作化的作用之一,在于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操作化的作用之二,在于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操作化的作用之三,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下载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组织学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行政组织学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 行政组织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组织2、行政组织3、非正式组织4、强制性组织5、功利性组织6、规范性组织7、互利组织......

    行政组织学

    行政组织学 模拟一! 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B. 互利性组织 )。 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D. 可以预......

    行政组织学

    1、行政组织文化包含哪些层次?这些层次之间有何关系? 答:行政组织文化的结构内在地包括思想性的行政组织文化、制度性的行政组织文化和心理性的行政组织文化三个层次。 行政组......

    行政组织学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组织2.例外原则3.委员会制4.行政组织活动环境5.电子政务 二、简答题: 1.简述行政组织功能稳定性与动态性的关系。 2.简述巴纳德的权威接受理论。无 3.简述行......

    行政组织学论文

    《行政组织学》课程综述 目 录 摘要--------------------------第3页 关键词------------------------第3页 一、行政组织学主要内容--------第3页 二、以人为本人性管理原......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

    四、简答题 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下列几种:一、组织目标;二、机构设置;三、人员构成;四、全责体系;五、制度规范;六、资金设备;七、技术;八、信息沟通;九......

    行政组织学3

    一、单选题 1、由来自同一等级、不同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他们来到一起的目的是完成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后又回到各自的部门,这种团队属于( )。 A.问题解决型团队 B.自我管理型团队......

    行政组织学(精选五篇)

    名词解释 1.组织:是特定社会环境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