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民间资本对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

时间:2019-05-14 20:5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看待民间资本对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看待民间资本对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

第一篇:如何看待民间资本对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

如何看待民间资本对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

在经济发展观上,过去我们片面强调“大河有水小河满”(即“国富民强”)。然而在人民大众生活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要求所有的民众都大公无私去为过奉献,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人们只有在丰衣足食、自身财富积累比较充裕时,才有创造更多财富去振兴国家的内在动力。同理,民营企业这一“民本经济”的创富载体,也是在自我发展到以一定规模时才会自觉地承担起普惠社稷的责任。这就是“小河涌,大河流”(即“民强国富”)的道理。当然“民富”与“国富”并非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应该说他们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只不过在居民人均财富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应当首先考虑促进“民富”(即把解决民间资本积累不足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在居民人均财富水平有了充分的提高后,则应加大促进“国富”的力度(即把提高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长期以来我们之所以片面强调“国富民强”,有其深层的制度根源。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系下,政府几乎垄断了所有的要素资源,大大小小的经济事业基本上都靠政府投资来兴办,靠政府的行政权力、行政手段甚至是“长官意志”来管理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经济是“官本经济”。“官本经济”虽然能够运用行政权力集中力量迅速上马一些大项目(如建国初期兴建的156个大型重工业工程项目),但往往难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效率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民本经济”,它既不同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本经济”,也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官本经济”。“民本经济”之所以与“人本经济”不同,主要表现在人本经济中的“人”是指抽象的人,是指从利己的动机出发,主观利己、客观利他的人。民本经济中的“民”,则是指具体的人,是兼顾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劳动大众。发展民本经济,引导广大民众依法经营、勤劳致富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劳动大众。发展民本经济,引导广大民众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居民之间可能会出现先富后富、多富少富的差别,也会产生相互竞争、优胜劣汰的内部矛盾,但如果目标明确、法制健全、引导得当,就可避免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的尖锐矛盾,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

本文由 上海小额贷款 整理发布。

第二篇:易经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贡献

2012-2013年第二学期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易经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贡献

系别:软件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12网络工程(升)三班学号:1215134046 姓名:谢昊天 任课教师:庞彦林

易经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贡献

【摘要】 《易经》的形成过程经历的几千年,从伏羲始作八卦,以后经过炎帝、黄帝、又经夏、商,不断地演进,再到周文王重新演绎,整理卦辞、爻辞,还有孔子作《十翼》?几千年来凝结了多少人共同的心血!《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的典籍。历代正统的学者,用许多不同的文字赞扬它,推崇它为“群经之首”,致予无上的敬意。相反的,认为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近于巫祝的诬词,卑不足道。只是经过孔子的传述《周易》以后,又加上历代许多学者穿凿附会,才有了后世的盲从和崇敬。甚之,近代以来,还有许多类似轻薄的讥讽。

【关键字】 《易经》 中国传统文化 哲学 感悟 命运

【正文】

易者,易也,不易也,于易中究其不易之道也,然人为其中心也。滚滚历史长河奔流不息,朝代换了又换,风流人物出了无数,又都灰灰湮灭,人在变,风景在变,不变的是人生的终点与起点以及那人生中的智慧。

一、《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沟通天人这际的桥梁

人性本源于天道,然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却越来越背离了天道。背天离道之人,又何以见其本性而等天齐地呢?古圣先贤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之一,便是给人类留下了一部登天的梯子,造就了一座由人及天的桥梁--《易经》。

《易经》本身就是古人对天道规律的形象化演示与文字述说。《周易》原名《易》,汉代以后称为《易经》,是周代贵族求神问卜的书,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文部分包括卦形、卦辞、爻辞、传文则是后人对经文的解释。

一部《易经》,上达天道,下通万物,六十四卦,本身就是一座沟通天人之际的桥梁。人天尚未沟通,可以由此前往;人天已经沟通,便是进入了天人合一的高境界,便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即时时事事随心所欲,而又时时事事符合天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便也具备了天道恒昌特性而可心想事成了,因此,《周易》被列为群经之首,在古人眼里,知易者对,不知者愚,甚或把学易看作人生这幸事。

二、《易经》包含着“道非常道,有无相生”的宇宙观

“道非常道,有无相生”是中国道德哲学对自然界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总结。不仅包含着西方现代哲学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更重要的是创立了西方哲学一直未重视的终始观。

《易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然界这些发展变化规律渗透到自己的预测理论体系之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置于正确的、科学的宇宙观指导之下,为其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追溯《易经》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对《易经》的理解,准确的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有助于我们驳开《易经》的神秘面纱,纠正唯心主义的不全面、不客观认识。《易经》通过卦名、爻名立论,通过卦辞、爻辞论述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断辞指导人们吉凶趋僻。哲学原理就包含在卦序、爻序、卦名、爻名、卦变、爻变之中。

三、《易经》中包含“对立统一,负阴抱阳”的辨证法。

对立统一和负阴抱阳,是中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不同表述,其实质相同。西方哲学关于对立统一的基本表述是对立双方,相互对立,相互联系,互为存在的前提。

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既分阴阳说明二者不同是对立,既负又抱说明阴阳不可分离是统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双方就是在消长运动中达到平衡,从而使负阴抱阳的平衡体,能持续一定的时间而存在。当这个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就是事物灭亡的时候,构成了万物皆有生命(持续时间)的从有到无的过程。

中国人应用对立统一负阴抱阴的规律,表现为一分为

二、合二而一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这也是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有独特的逻辑思维方法之所在。中国人对这一规律的应用可以说与生俱来,得心应手。西方人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应用方面,自始至终显得生硬,不切合具体事物。《易经》中对一分为二,合而为一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

四、易经中含有中国传统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高校教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归为三点:

1、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

2、刚健有为与自强不息;

3、厚德载物与中庸尚和。

天人合一与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天人这中,人是重点,人要去认识天道,实践天道,体现天道,参与天道其中,最终实现天人合一。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本出自《易传》的两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为什么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因为天行刚健有为,地道柔顺宽容,君子只不过是在法天则地而已。

至于中庸尚和,它本来也是上天的品质之一,中就是度,就是和,就是适可而止,不偏不依,老子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不就是不偏不依的中道吗?昼夜的交替,寒暑的变化,草木的枯荣,不都是上天中和的体现吗?

因此,就其实质与其追求的最高标准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而不是三,这个一,便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之中,包含着人本主义,包含着自强不息,包含着厚德载物,包含着中庸尚和。

五、《易经》卦之第一感悟:养精蓄锐把握机会-----学会定位

就像易经的卦象需要一个定位一样,人生也需要一个定位,哪怕是不太明确的有了定位,才会知道自己的机会在哪儿,才能安静的走自己的路。定位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特别重要,大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是你腾飞的地方,也可能是你堕落的天堂。如果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就会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去哪儿,也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定位就像一个坐标,它让你充分的了解自己,对于自己制定目标和确立奋斗方向意义重大。如果你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你可以定位自己为搞科研的,专心做学问;如果你喜欢人际交往,你就是一个社交人才,学生活动是你努力做好的方向;如果你找不到自己明确的定位,可以先测试一下,易经的卦可以帮你,说笑的,得靠自己找寻,人生的定位得靠自己!定好位后就的静下心来走自己的路了,别管别人的风景有多美,默默地忍受路上的孤独与寂寞,渐行渐远。

希望自己锲而不舍下去,早日奋发图强,保留幼稚吧,留下童真,也许会慢慢磨掉,我也愿意。我们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因为生活总在变,生活就流向大海的河流,河流很多,你不知道自己是那一条,上帝也不知道(我不信上帝)。命运就像一个长夜,我们永远活在黑暗中,黑暗无边,但也许前面就是光明。命运之所以精彩,就在于其不知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口味的。

命运无法预知,好好把握现在,我很期待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也相信易经,因为它不只是单纯的靠概率吃饭,它遵循某些客观的规律,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所用。

《易经》在科学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的指导下立说和论述,是人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一部完完全全的人文科学著作。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易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抛弃从唯心主义出发认识《易经》的立场和观点,确立其科学地位,使之尽快进入理论殿堂,进入国民教育的正式内容,为以德治国,人格治理奠定理论基础,为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做出贡献。

第三篇: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物理学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电子的发现者是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的,这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基本粒子,由于电子的发现,汤姆孙被后人誉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他因电子发现和对气体导电理论和实验的研究所作出的贡献获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经典的物质观,向人们宣告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它具有内部结构,是可分的.电子的发现是与微观物质组成有最直接的关系,它是组成原子的普适成分,它的质量比氢原子要小3个数量级.电子的发现开辟了原子物理学的崭新研究领域.在这以后,电子的性质,在原子中电子的运动规律,电子通过晶体的衍射等都是物理学家感兴趣的研究内容.在这些领域的不少研究成果都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的问世开辟了电子技术的新时代.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从电子管生产到半导体管的诞生及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再到集成电路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微电子科技时代.作为现代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的微电子技术不仅使人类的通讯技术进入高速,准确和可靠的领域,同时,也大大促进了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正是现代现代信息技术的两个重要基础,使今天人类社会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信息社会。

从17世纪至18世纪,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对机械工业,尤其是热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世纪,不断发展的经典电磁理论,促进了工业电气化和无线电通信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人类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和原子核内部,人类开始进入了核能时代和信息时代。此外物理学还有着丰富的精神价值:物理学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物理学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物理学中汲取了许多“营养”;物理学与数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共同建立起来的“实验方法”、“逻辑方法”和“概念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得到普遍的应用,成为科学方法论的三大支柱。因此,物理学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思想与方法不仅对物理学本身有价值,而且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有人统计过,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及医学奖,甚至经济学奖的获奖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学的背景;——这意味着他们从物理学中汲取了智能,转而在非物理领域里获得了成功。——反过来,却从未发现有非物理专业出身的科学家问鼎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事例。这就是物理智能的力量。难怪国外有专家十分尖锐地指出:没有物理修养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这屋里知识,比如说,坐车为什么要继安全带啊,这是物理学的惯性知识吧,我们为什么可以看电视啊,电视机的制作与电磁学有关吧,其实许多的家用电器都是依据物理知识制造出来的。随着物理学的进步科学家制作出来的东西会更先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人类都是有帮助的,像电话,电脑,哪一个不是用物理学作为基础。

近代科学技术自19世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过程。从19世纪中叶自强运动中开始的“师夷之长技”和“求强求富”,到20世纪初年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思潮,从50年代的“向科学进军”,到20世纪末叶的“科教兴国”战略,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给予了多少希望、梦想和憧憬!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显著的,但在全人类共同创建的现代科学技术大厦中,中国人的贡献还相当有限,中国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还没有完成。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科学技术,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面对这样重大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深入了解和借鉴科学技术发达国家的经验,还必须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力求准确地把握科学技术的特性及其发展机制,总结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致力于解决眼前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时候,却很少系统地探讨和总结我们一二百年来科技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长期以来,我们对如何推进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文化氛围缺乏应有的认识。结果,我们不仅不易充分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反而可能重复旧的失当的政策和举措。因此,在面临重任和挑战的今天,系统的研究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不但是学术研究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现实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物理”一词,在2300年前我国的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当时的思想家还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和人文社会的规律是统一的,人文社会的法则也应该归结为天地、自然的法则。从这点来看,当时的物理学与哲学是混为一体的。

其实“物理”一词,在2300年前我国的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但当时的含义比现在的“物理”要广泛得多。它泛指人类对自然界及人类自身的理性认识或世界万物的道理。中国古代的学者很注意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他们认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对于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至于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当时的思想家还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和人文社会的规律是统一的,人文社会的法则也应该归结为自然的法则;后来有人把这个观点概括为“天人合一”。从这点来看,当时的物理学与哲学是混为一体的。例如,孔子在《大学》中把人的教育过程描述为:一个人首先要尽力探求世界万物的道理,深入理解得到的各种知识,才会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修养好人高尚的品德;每个人有了好的品德,才能处理好家族、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达到天下太平。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的屈原,在他著名的《天问》一诗中就曾一连向大自然提出了172个问题,表现了中国古代先贤追求真理的精神。中国古代学者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重视和探究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还导致一系列的技术发明。例如中国在很早的时期就建立了先进的天象综合观测技术,创建了一批珍贵的记录,包括用甲骨文记录的、世界最早的超新星爆发事件。通过长期的观测与实践,创造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农历,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延用至今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又如声学上,在乐器制作、声音传播规律的掌握以及具备完美听觉的音乐殿堂的建造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了公元前500年制造的曾侯乙编钟,共8组合计65件。现代中国物理工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它所包含的物理内容令人惊叹!由青铜铸成的编钟,钟形是扁瓦形的而不是圆的,每个钟具有双音性质,各自可以发频率相差大三度或小三度的两个音。整个编钟的音域共5个八度,中音区12个半音俱全,音高几乎与现代乐器的音高一致。编钟的延音短,能够演奏旋律快的音乐,钟上突起的钟枚起到滤波的作用,使音质更为优美,无论是中华民族音乐还是西方的交响乐曲都能演奏。声学分析表明,编钟正着敲时钟体振动波谱的最大振幅正好在正中,而波节则在离正中侧敲点处;编钟侧敲时振动波谱的最大振幅正好在侧边,而波节则正好在正敲点处,因此两种声音互不干扰。扁形的钟体刚性比圆形的要高得多,振幅衰减得快,从而延音短能够演奏旋律快的乐曲。2000年9月在巴黎中国文化周上演出的古代编钟乐舞,曾引起欧洲观众的广泛赞扬。编钟在法国巴黎舞台上演奏时,除了中国古代乐曲外,还演奏了一段第9交响曲。其他如力学方面我国在杠杆原理、静力平衡原理以及在能够演奏旋律快的音乐秤量工具和建筑结构等方面也很早就有很多建树;光学方面,在墨子的《墨经》中对几何光学的现象已有相当完整的表述,当时已发现小孔成像技术,发展了金属放大镜技术等。历史上,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16世纪之前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中国科技领先世界,其中对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和应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无庸讳言,中国的物理尽管在当时是先进的,但与近代的物理相比,却有着质的差距:还没有在系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上升到系统的、科学的理性认识;还不能定量地表达客

观世界的普遍规律,进而精确预言客观物体未来的状态。

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历程

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发展不如西方,一方面因为长期的封建统治不利于“求真唯实”的近代科学的萌发,“闭关锁国”又阻止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另一方面也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比较讲究实用,缺乏科学探索和建立理性思维体系的动力。令人遗憾的是,近代科学并没有起源于先前经济科技发达的中国,中国近代物理学的起步比西方晚了200多年。其中深刻的原因十分复杂,需要历史学家从各个角度仔细研究才搞得清楚。一方面可能在长期封建统治下的伦理道德与文化观念,包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唯君是从”,“唯古是尊”等等,不利于讲究“求真唯实”的近代科学的萌发;加上清代“闭关锁国”的政策又阻止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另一方面我国的传统文化比较讲究实用,缺乏科学探索和建立理性思维体系的动力也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们往往讲“学以致用”讲得很多,而对“学以致知”讲得不够。这样的文化可以有利于技术研究的开展,却不足以推动科学探索的发展。结果我国不乏优秀的技术发明,但往往止步于其应用上的成就而很少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尽管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在形式和方法上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技术研究的动机全在于应用,而基础科学则代表着一种探索,其目标在于揭示和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它的动机是求知、求真,对客观真理的追求。“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科技大幅度地落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被动挨打的局面。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后来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国都以惨败告终。这些惨痛教训,激励国人“兴学救国”,开始以译书、建学、派遣留学生等方式向西方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我国正式用物理学作为Physic的学名也是于1900年从日文翻译的“物理学”出版开始的。然而那时的学习还只停留于“西学为用”的层面上,没有深入到学习先进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与先进的文化观念中去。1919年的“五四”运动高举“科学、民主”的大旗,才真正开始发展中国的近代物理和近代科学,成为中国人民摒弃陈腐思想、制度,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建立新中国的重要组成部份。当时许多人在西方留学完成学业之后,立即返回苦难深重的祖国,发展教育,培养青年人才,并逐步开展中国物理学的研究。1919年我国首次在北京大学设立“物理学系”,开设完整的本科课程和实验。之后清华、南京、东南、中央等大学先后建立物理教育中心。1930年前后,全国有2百多所高等院校设物理系。其中北大、清华、浙大、中大、燕京等若干大学等已开展物理学研究。1928-1929年间,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也先后于上海和北京成立。1930年左右,全国的物理学工作者发展到三百人左右。中国物理学界还积极地与西方物理学界建立了广泛联系。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22年底、1932年初两度来上海访问,朗之万、狄拉克、玻尔等著名科学家也先后来华访问。1931年保尔·朗之万在北京建议中国物理学工作者联合起来成立中国物理学会并参加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会联合会IUPAP。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日军侵华前夕,中国物理学会于1932年8月23日在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中国物理学会成立之后,即为发展中国的物理学努力奋斗,学会坚持不渝地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坚持出版物理学报,论文用英、法、德三种文字发表,附以中文

摘要,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7年7月7日日寇在卢沟桥发起侵华战争。八年抗战中,各地区的教育和研究机构被迫西迁到四川、云南、广西、贵州、陕西等地区,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物理教学和研究,从未停息。在海外从事前沿研究的爱国学者也不断回国工作,竭尽全力使中国物理教育达到先进水平。周培源关于湍流模式理论的奠基性工作、王淦昌提出的中微子探测方法、吴大猷的《多原子分子结构和振动光谱》专著、王竹溪和汤佩松关于植物细胞水势的研究等,都是当时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西南联大等校还培养出以杨振宁、李政道、黄昆等为杰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者。抗战期间中国物理学会坚持开了六次年会,出版了六期学报。1942年还开报告会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一些努力为近代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培养了人才,奠定了基础,先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令人钦佩。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物理学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建立起完整的物理学教育和研究体系,在数十所大学设立物理系,物理学教育的规模和质量空前提高,各大学物理系每年招生的数目,远远超过解放前各大学物理系所有在校学生的总和;还建立了几十个与物理有关的专业研究院所,从事物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当时在国外的一大批中国物理学者,周培源、赵忠尧、钱三强、何泽慧、王大珩、胡宁、黄昆、朱光亚等相继归来,他们和留在国内的老一辈物理学家相结合,大大增强了中国物理学队伍的实力。五十年代后期,许多优秀的物理工作者,坚决服从国家需要,放弃自己熟悉的专业,投入到“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中去。他们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干部、工人及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困难、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环境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依靠自主创新,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9年9月18日中央决定表彰为研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名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物理学家有王淦昌、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于敏、王大珩、朱光亚、吴自良、陈能宽、周光召、钱学森、程开甲、彭桓武等13人。他们是中国优秀物理学工作者的代表,也是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的楷模。我们要学习他们爱国奉献的精神和高贵品格!另一方面,从他们的贡献中我们既看到了物理学的发展对加强国防建设和提高综合国力竞争的重大意义,也看到了物理探索与需求牵引相结合对发展科学技术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作用。例如,为了制造原子弹,我们从教科书上就知道,必须使裂变材料达到临界体积,发生链式反应才能爆炸。但用什么方式来达到?怎么来提高爆炸的威力?这些都是高度机密的问题,谁都不会让你知道。这里涉及裂变物理、中子物理、爆轰物理、高压物理、流体物理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问题。我们只能在没有任何设计资料和关键数据的条件下,靠自己的智慧,通过物理分析,来进行物理设计和研制。那时候,在彭桓武先生的领导下,周光召等理论物理学家,为了确定设计中的一个疑点,就用理想条件下炸药爆炸的最大功从头进行计算,经过反复9次仔细计算最后终于实现并确认了总体设计。1964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是自主创新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1960年,前苏联毁约撤走专家时,曾有专家断言中国人20年搞不出原子弹来,结果我们短短四年就成功了。爆炸成功后,美国人通过尘埃测试不得不承认中国采用了先进的内爆型设计技术。我们依靠自主创新在物理上解决了热核点火和自持燃烧的关键。在原子弹爆炸两年零两个月之后又成功地突破了氢弹的研制,创造了核武器发展的最快速度。我们之所以能这么快和好的掌握核武器,除了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之外,最重要的是有像邓稼先、郭永怀等一心献身祖

国的科学家。

改革开放以来,科教兴国的战略为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是国家大幅度增加了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包括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自由探索,启动“863”计划、攀登计划和“973”计划,结合国家需求推动前沿物理研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以来,年均科研投入的增长在22%以上。为了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国家在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基础上,建立学位制度,强化了高层次人才的教育,还通过设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创新团队等其他举措,培育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1993年来,物理学科上已有4500余人获得博士学位,150余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总额1亿元,还有7个物理学的研究团队获“创新群体”资助。与此同时,国家还以较大的经费力度先后建造了一批物理学的重大科学工程(如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装置、重离子加速器,用于核聚变研究的托卡马克装置等)和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些重大举措为加快中国物理学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中国物理学会各方面的努力,为中国物理学的大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空前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迅速攀升。国家大型科学工程上做出了诸如t-轻子质量精密测定、新的放射性核素,包括超重核素的合成、利用同步辐射光分析确定SARS病毒的结构等一系列为我国在世界同行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工作。物理的各个领域包括理论物理、激光物理、微结构物理、高温超导、晶体生长、X-光结构分析以及碳纳米管等,都有一批高水平的工作。如上海光机所徐至展等发展了基于OPCPA的太瓦激光装置,他们还用超短超强激光与大尺度原子和分子团簇作用产生了高能离子(如1.3MeV氮)。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们有一批中青年科学家,在前沿领域,做出了不少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工作。如在量子信息方面,中国科大潘建伟小组,创造了在13公里内自由通讯的纪录;中科院物理所薛其坤等在纳米超导体方面发现了量子尺效应导致的金属薄膜材料的奇异超导性质——超导转变温度随薄膜厚度的振荡现象等等.物理学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基本认识的结晶,是人类探究物质世界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物理学的基本使命是认识物质世界,并以概念、规律、方法、理论等形态,客观反映物质世界,以正确地揭示物质世界现象和过程的本质。物理学作为一门探索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公认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重要学科。物理学作为一门成熟的科学有着巨大的物质价值,物理知识可以被转化为技术和产品,对人类的物质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众所周知,从17世纪至18世纪,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对机械工业,尤其是热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世纪,不断发展的经典电磁理论,促进了工业电气化和无线电通信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人类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和原子核内部,人类开始进入了核能时代和信息时代。此外物理学还有着丰富的精神价值:物理学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物理学和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物理学中汲取了许多“营养”;物理学与数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共同建立起来的“实验方法”、“逻辑方法”和“概念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得到普遍的应用,成为科学方法论的三大支柱。因此,物理学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篇:对经济社会发展与法制建设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明显进步。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失业、贫困、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合法权益保护、突发事件等社会问题开始凸现。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条腿长、一

条腿短”的问题。实践表明,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把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对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概括而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使社会充满活力,实现公平正义,保持安定有序。这对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法制建设应当使社会充满活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目前,在经济领域,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包括保护产权、加强宏观调控、维护公平交易和市场秩序等制度的较为完整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这些制度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的同时,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空间,从而保证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而在社会领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现有制度更为侧重于管理和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主体主动创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

法制建设应当有利于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很大程度上反映为利益关系的平衡。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因此,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如何正确处理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兼顾公平正义,是制度建设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这些年,我国的法制建设是比较重视体现公平正义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同社会主体之间机会不公平、规则不公平、分配不公平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比如,教育和卫生事业关乎每个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目前,还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城市与农村、城市不同群体之间受教育、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又比如,近年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的城乡收入,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不同职业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趋势,贫富差距扩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收入分配调节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法制建设应当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礼记·礼运》中描绘了理想社会的图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各得其所,安定和谐,秩序井然,这是一个良好的社会境界。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关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是一个重要原因,主要有:一是,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的制度不健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便捷、及时的反映,滋生不少矛盾。二是,社会矛盾调处机制不完善。随着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逐渐多样化,我国社会矛盾和纠纷呈现出利益性、群体性、危害性强等特点。及时化解纠纷、保持社会稳定,需要建立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诉讼、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在内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但还不够完善。人民法院通过诉讼解决社会矛盾的压力过大,其他矛盾调处方式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的成本很高。三是,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没有形成。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和事故灾难也逐渐增多,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些年,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应对突发事件中对公民权利的限制缺乏明确规定,公民权利受到不法侵害缺乏明确的法律救济渠道,社会广泛参与应对工作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公众的危机意识有待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不够强。

二、加强法制建设的指导原则和重要工作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首先要求要有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实际、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法律制度。也可以说,加强法制建设的过程,就

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落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法制建设中,应当始终坚持以下指导原则:

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发展社会事业中的作用。政府要切实承担起发展教育、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的责任,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政府发展社会事业,并不意味着要自己建学校、办医院,而是应当充分运用经济扶持(花钱买服务)等手段,鼓励、支持各类社会事业主体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此外,一些社会事业领域也要引入必要的市场机制,通过竞争,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发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积极性。要妥善处理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的关系。原则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事情,不要由政府管理,尽可能留给社会自律解决;应当主要由政府管理的事情,也要尽可能发挥社会自律的作用,彻底改变政府包打天下的局面。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度建设的基本着眼点,充分考虑、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按照上述指导原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落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力口强法制建设,要紧紧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法制建设。要建立健全现代国民教育制度和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特别是发展义务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要加强科技制度建设,推进科技事业发展。要加快公共卫生制度和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要加强文化制度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完善社团、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管理制度。要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和改进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它们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努力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完善收入分配调节制度。要强化政府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切实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的问题。要研究制定社会保险法,完善社会补偿、社会救济方面的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当前,要进一步抓紧制定、完善有关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要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制订或者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

建立健全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完善我国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应当在明确各类社会矛盾解决方式性质、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它们在整个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注意处理好相互之间的衔接配合关系,保证整个机制有效运作。各级行政机关要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制度,及时发现矛盾隐患,及时化解。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首先,要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积极支持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人民调解工作。研究解决乡镇(街道)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及区域性、行业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其他民间调解委员会的法律地位问题。其次,要完善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行政机关解决社会矛盾的机制。关于行政裁决,在完善有关行政裁决组织、行政裁决程序等制度的同时,要重点研究行政裁决与诉讼的衔接问题。

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制度建设和重大决策要切实做到广泛集中民智、充分反映民意、切实珍惜民力。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

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法制建设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法制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要按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的要求,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此,在经济领域,要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一部分人通过合法致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在社会领域,要切实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公共利益。需要强调的是,公平是再次分配的生命所在。制度建设要特别注意避免再次分配中的不公平,从根本上消除教育、医疗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等现象,二是,活力与有序的关系。活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有序则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缺乏活力的社会必然停滞不前,而没有秩序的社会则会陷入混乱。因此,制度建设必须体现活力与有序的平衡。要放松对社会主体的规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制度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不断繁荣各项社会事业。同时,要特别注意到,转变对社会事业的管理方式,需要在不断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因此,发展社会事业,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在发展中保持秩序。

三是,强制与引导的关系。要切实改变片面强调法的强制功能、忽视鼓励、评价和引导功能的现象,注重发挥法律规范的引导功能,根据行为人不同的行为方式来确定能够有效发挥法律规范作用的相应制度。因此,制度要重在为解决问题提供一种机制,创造一种环境,尽量通过确立一系列供人们自己判断是非、分配责任的规则来解决问题,要鼓励、引导社会主体之间以契约等形式来自我规范和控制,以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是,行政管理与社会自律的关系。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政府应当加强对社会事务的管理。但是,加强管理并不等于凡事都要政府去管理。政府掌握的资源是有限的,政府承担的管理职责也应当是有限的。因此,要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的事项和范围,对不应当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要善于发挥市场机制、社会自律的作用;对应当社会自律解决的事项,政府也不能“一放了之”,“听之任之”,而是要通过鼓励和支持具备各种良性功能的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它们在社会自律方面的作用,逐步构建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良性互动的社会管理体制。

第五篇:民间资本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民间资本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夏汛鸽

积极推动民间资本踊跃参与农村金融市场,是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金融改革滞缓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及相关实施细则的颁布,国家银监部门逐渐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一批主要由民间资本注资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继诞生。民间投资参与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以村镇银行为主的中长期金融服务体系,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为主的短期金融服务平台,以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主的临时金融服务渠道方兴未艾。但总体上观察,民间资本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不深、影响力有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依然“少而弱”,尚未根本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对农村金融市场事实上的垄断。继续努力引导民间资本规范融入农村金融市场,事关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事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不容懈怠。

正确研判民间资本投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困难

(一)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渠道窄、门槛高、风险大。受国有资本为主导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政策的影响,村镇银行中民间资本的占比可能进一步降低。目前,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以下或简称“小贷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工作进展迟缓。国家规定必须由已确定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使作为小贷公司大股东的民营企业主实际上处于从属地位,不利于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有些省禁止小贷公司跨地区经营贷款业务,实际上制约了民间资本的合理流动,导致长期存在县域经济资金短缺的局面。由于注册资本金高企,使有的本应面向“三农”、小微企业的小贷公司转做大额贷款而“不务正业”。国家银监部门对民间资本单个法人股东入股资格的过高要求,导致民间投资经常被拒之门外。此外,农村贷款领域多为周期长、风险大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在农村普遍缺乏信用评级及农产品保险的背景下,民间投资风险不言而喻。

(二)民间资本注资农村金融组织步履艰难

1.村镇银行。(1)按现行规定导致村镇银行主发起人选择面过窄,无法让更多优质民间资金流入农村金融领域。(2)缺乏社会公信力而吸储难度大,制约了贷款规模扩张。(3)不能进入全国拆借市场进行资金拆借,向当地金融机构拆借资金成本较高。(4)未能加入人民银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只能借助其他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开展业务。(5)贷款出现脱农化、短期化倾向,涉农贷款比重不高。(6)“村镇银行不在村”现象依然严重存在,目前只能承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将进一步设立向下(村镇)延伸的二级支行”。

2.小额贷款公司。(1)“只贷不存”的规定使小贷公司以非金融企业身份从事金融活动,但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税收征缴、土地房产抵押及动产和其他权利抵押、财务监督等有关事务,则因企业性质不明而面临诸多不便。(2)按规定小贷公司要交纳5.6%的营业税及附加25%的所得税,因对冲了其盈利能力而使其选择高利率,影响了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效果。(3)按规定小贷公司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实际操作中经常严重超出这一比例,不利于其可持续稳健发展。(4)按规定小贷公司可从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但实际上因县级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没有资金拆出权而无法落实。(5)因未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增加了小贷公司经营风险。

3.融资担保公司(以下或简称“担保公司”)。(1)资本实力相对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一些担保公司资金运用不规范、资金到位率不足。(2)部分担保公司脱离主业违规经营,虚假注资、高息吸储、违规放贷、超额担保、资本金过度流动等时有发生。(3)一些中小规模担保公司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主观判断、没有完善的再担保机制来规避风险,没有执行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10%的规定。(4)担保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完全处于弱势地位(承担100%的风险),不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发展。(5)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复合型人才极少,给担保公司的业务带来人为风险。

4.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资金互助社。(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金融业务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不大、整体运营水平较低,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2)能够得到银监部门金融业务经营许可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数量极其有限,一些地方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县级分支机构愿意参与建立农民资金互助社的相关事宜,但因体制制约使相关“申报”迟迟得不到批准。(3)主要由民间资本支撑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如何可持续发展尚待探索。

5.典当行。(1)目前国家关于典当业的相关政策依然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在工商部门的管理中,典当行被视为一般企业;但在税务部门,典当行却又按金融行业的标准在缴税。(2)典当业主要靠自身资本注入实现收益,但要缴纳2次所得税后才能实现利润分配:首先要缴33%的企业所得税,在给股东(自然人)分配时,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实际所得税税负达到46.4%。

(三)民间融资态势总体可控但监管无序。中国农村经济实体较普遍存在“抵质押物所不值”的问题。现代金融严格的抵质押条件与完备的贷款审查要求,与现阶段中国农村保险业的落后呈现巨大反差。在中国经济市场化不可逆转的大前提下,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必然坚守其“成本底线”,与“小额、分散”的农村贷款需求将会长期博弈。因此,大量民间融资活动仍在未有序监管的状态下进行或将成为常态。诚然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规范引导民间资本,使其借贷利率高、容易滋生非法集资行为的问题总体仍在国家掌控之中。现阶段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总体净流入量不大,其主要原因或许在于:在金融垄断格局未被打破的前提下,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被抑制;如何规定和管理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的风险控制权重,仍然缺乏明确有效的监督和纠错机制。

继续改善民间资本融入农村的金融政策环境

(一)继续放宽准入限制。应继续放开农村金融领域,让民间资本放手发展,包括继续支持和推动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要提高民间资金注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比重,进一步明晰产权和完善治理结构,发挥其在县域经济中的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继续加快村镇银行建设。要因地制宜贯彻执行国家已出台的政策措施,改制村镇银行不必一定由国有商业银行发起,并可慎重考虑适度降低发起人资本充足率条件;适当扩大村镇银行的试点区域,并逐步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的比例实际上仍被限制在49%以内的现状。继续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在增资扩股的基础上,使单笔借款提高到1万元以上。对扶贫型的资金互助社重在扶贫,政府应加大投入,增加互助社的可用资金,为贫困户提供更多扶持。对效益型的资金互助社,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入股,允许股金分红。

(二)继续加强政策扶持。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贷款的财税支持力度。有关部门应大幅降低涉农贷款比例较高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对农村金融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减征、免征或返还其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放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存贷比限制以及呆账核销条件,尽快建立金融支农风险基金,通过财政贴息、专项补助等形式建立健全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要进一步促进各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建议在农村金融领域,不允许对单位存款及社保金存入的银行作出限定,应由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业务竞争。在处理不良贷款抵押资产、人才培训等方面,对各金融机构一视同仁。要进一步鼓励金融创新。应鼓励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开展集体林权、海域(水域)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蔬菜大棚、农村房屋产权等抵押质押贷款工作试点,切实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贷款抵押难问题。

(三)继续改善农村金融环境。要继续引导公众理性投资。应推广各地成立民间融资服务中心的经验,集中介服务、备案管理及监测体系等功能于一体,对利率符合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备案登记,将民间借贷置于阳光下操作。要继续加快涉农保险业发展。应加快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相关机构,建立健全针对面积大、影响大、灾害发生频繁的专项巨灾保险和再保险机制,有效增强农业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化解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要继续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应协调人民银行放开征信管理系统,由人民银行指定一家金融机构代为查询信用信息。应逐步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其他各类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

理性拓展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空间

(一)加大国家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政策力度

国家应在“顶层设计”的层面切实突破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障碍,逐步扩大银行业分支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面的自主权;积极鼓励所有涉农金融机构充分吸引民间资本,更加广泛务实地参与农村金融创新工作。采取拨出专项资金为支农建立担保基金、提供利差补贴,以及风险补偿等措施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农村金融创新;减免涉农金融机构对新兴农村金融组织批发贷款业务的营业税和所得税,适当提高对其财政贴息水平。出台对涉农金融机构发放专项支农再贷款办法,用于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相关业务;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担保机构逐步达到准入条件,携手扩大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提高面向本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领域的融资能力。

国家应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对新型信贷产品的运用与开发,推动建立民营企业动产、知识产权、股权、林权等质押贷款业务;对错失组建地方城市商业银行机遇的地区,鼓励民间资本积极进入金融领域创建相关服务机构。允许通过私募股权投资扩大民间资本直接融资的比重,依托商会或商会筹备的某种经济实体发行产业投资基金,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公司制、合伙制的私募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企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和融资政策,在信贷政策、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政策;加大中央财政补贴力度,积极鼓励银行业机构向贫困地域金融空白地区延伸服务。

(二)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更加规范进入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1.村镇银行。(1)完全取消关于“设立村镇银行需国有商业银行发起并相对控股”的规定;降低资金开户的银行类别门槛条件,政府部门账户和政府金融资源可适当向村镇银行倾斜。中央银行可通过“支农再贷款”之类优惠政策措施,使村镇银行扩大资金实力,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自行确定贷款利率。(2)村镇银行应与农村信用社同等享受免征所得税和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对涉农贷款实施补贴制度,由中央以及地方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信贷补贴,以鼓励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3)村镇银行要加强管理提高自身竞争力。要强化内部控制,完善风险防范措施。贷款发放始终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农户贷款的覆盖面,防止信贷资金的过度集中风险。要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贷前审查与风险预警机制,提高贷款审查量化评分制和信用评级制的实际水平。(4)坚持村镇银行在村镇设置的根本方针,鼓励各地将已在县城(或村镇)建立的村镇银行支行(或营业点)于1-2年内转制为实体村镇银行(具有总行营业部功能),彻底改变村镇银行不在“村”的尴尬境地。增大村镇银行的规模,准许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开设异地分支机构。

2.小额贷款公司。(1)应将小额贷款公司直接定义为“金融机构”。将小贷公司改制村镇银行必须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改为由“符合条件的企业法人作为主发起人”,尽快制定出台小贷公司转型为乡镇银行的具体实施细则。(2)放宽小贷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比例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0%的限制,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资信审查情况,自主审定对小贷公司的融入资金,利率执行同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富裕资金应依一定条件按比例批发给小贷公司使用;小贷公司持续稳定经营3年后可放宽增资扩股条件。(3)适当扩大小贷公司业务范围,允许其开展拆借、票据贴现、资产转让等业务,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加盈利空间。逐渐改变小贷公司按普通工商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及附加的现状;鼓励经过试点比照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适当减免小贷公司税费、适时降低其贷款利率并获得利息补贴。(4)适时将小贷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提高审贷效率,防范信贷风险。地方政府在原给予企业贴息基础上建立小贷公司风险补偿基金;对小贷公司放贷过程中产生的不良贷款,经审核可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偿。由省级有关金融管理部门牵头建立有相关部门参与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小贷公司监管虚置问题。

3.融资担保公司。(1)应逐步改变民间资本为主体的融资担保公司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附庸的现状。放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的限定;探索国家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与民间融资担保公司之间平等的盈利模式。国有商业银行对由民营担保公司担保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基准利率不上浮或者下浮;对运作规范的民营担保公司的保证金收取比率控制在10%—12%。(2)应充分肯定民营担保公司和业务领域的金融性质与合法性,简化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流程,以民营担保公司的调查评审为主,提高贷款效率。整合出台民营担保公司可适用的法规,对担保公司定位、市场准入退出、行业标准、从业员资质、担保实施方式、担保比例、担保倍数等关键性内容应作出统一规定。(3)应对民营担保公司进行评级和等级划分,规范担保机构的业务操作;探索组建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协会,提高民营担保业组织化程度。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担保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加强担保业梯度建设,完善再担保机制。强化担保公司内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4)应建立健全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建立银行与担保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进一步理顺股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动产为担保物的融资担保公司,加大对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措施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努力做到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

4.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资金互助社。(1)应适当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企业成员的比例,鼓励构建以龙头民营企业为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积极鼓励各类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民扶贫互助社)、农民互助基金和有实力、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探索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实力。(2)积极鼓励龙头民营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公司+合作社+社员”的信贷模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提供林业、果业、养殖业担保,以及订单质押、仓单质押等组合贷款。也应积极探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联保贷款方式,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动产或不动产抵押贷款,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公司”贷款模式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不足难题。(3)人民银行应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引导相关金融机构给予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融通方便,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与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对接机制。探索民间资本与松散农户日常资金需求的有机联系;相关制度性的有机联系应在互助金章程中予以规定,以利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正常运行。(4)努力创新贫困地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制度实践,务实创造农民资金互助社的长效机制。丰富完善民间资本在农民资金互助社内的有机构成;对“小额”资金(5000元)与满足贫困户发展资金实际需求的关系,应适时具体分析或调整。对按年末借款余额3%提取风险准备金、农民交纳互助金不低于财政扶贫资金总额15%且不超过50%等政策规定,应在防止向变相吸储和非法集资演变、防范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的目标前提下,注意及时分析、随机监控。

5.典当行。(1)典当是人类文明中最古老信用形式之一,作为银行的补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将我国新型典当业与高利贷混为一谈,不利于合法正常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取得共识。《典当管理条例》在已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应适时正式出台;有关典当与抵押的相关区别,乃至所有权转让产生的具体政策问题,宜在充分案例研究基础上制定细则予以规范。(2)从保护当户权益与典当业利益的前提出发,目前应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扩大绝当当物的处分权利;同时典当业应尽快立法,提高其法律和社会地位,促进其良性运作,更好地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服务。(3)典当行作为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引导其发展过程中要适时构建征信体系,防范和化解违约风险;将典当业纳入人民银行的监测范围,有利于监测、统计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规范行业发展。借鉴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的经验,并根据典当自身特点加以改造,完善授信流程。(4)探索建立多层次典当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提高典当行抗风险能力。加强银行与典当行的纵向合作,有效促进两者间优势互补。加大培训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启动和推进典当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工作,建立典当行全方位、分层次的轮训制度。

(三)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金融覆盖较弱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通过承包租赁或业主招标等方式,鼓励、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农田水利、水土保持、交通、学校、邮电等项目,并实施相应的政府补贴。与此相关,应鼓励民间资本经过务实调研,在县域经济的适宜区域设立商业性质的金融担保机构,通过参与上述事宜落实立足服务“三农”的相关承诺。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建立各类服务“三农”的投资基金,通过由民间资本组成的各类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对有意参与上述事宜的相关企业或机构进行投资参股。还应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探索建立各类专项产业投资基金,应以政府引导、民间参与的主导方式,依托民间资本设立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相关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特别是运用国家片区扶贫政策,通过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改进国家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加大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力度。

逐步完善奖惩共济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一)加快构建农村金融组织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业务,各地政府可根据贷款余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发挥财政对新兴农村金融组织信贷投放的杠杆撬动作用。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财政资金补贴范围,对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均按上年贷款平均余额2%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应适时予以提高补贴比例的调整,激发农村金融组织信贷投放的积极性。进一步支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拿出专项资金对出现的风险、坏账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补偿;对新成立的相关金融机构,采取税收奖励或返还的奖励措施;对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贡献突出的小额贷款公司,应给予特别奖励项目扶持,促使其经营模式尽快成熟。

(二)努力保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有序发展。人民银行应在村镇银行的金融统计、利率浮动、存款准备金、支付结算、现金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银监局应加强业务指导,帮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完善各种制度,形成新的制度体系。指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与其业务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框架和组织机构,协调有关部门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各种服务支持,指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定加强风险防范的措施办法,探索建立县域银行业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补偿基金,对由于政策因素产生的不良贷款,适当予以补偿。人民银行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切实从政策、环境、服务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新兴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探索风险共担体制促进农村金融良性循环。应始终关注如何切实防止民间资本走向非法融资领域,将民间资本投资规范在有效可控范围之内。应具体研究银行业和担保业如何互惠互利、共同承担合作风险,逐渐合理解决民营担保机构长期无条件为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信贷资金风险的状况。应引导、鼓励民间资本积极融入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与其共同践行合作承担相关风险的具体过程,积极探索实践有关林权、茶权、船权、土地流转经营权、商标权抵押、存贷抵押等多种担保形式,着力解决民间资本实务的各类融资难问题。应积极探索如何鼓励民营企业依照《公司法》招聘金融职业经理人,通过规范公司机制治理,按照银监部门要求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各级政府也应努力做到监管到位不越位,坚定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可控的信念;努力探索并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实现良性循环。

下载如何看待民间资本对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看待民间资本对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贡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间资本的运作与管理

    据统计,民间资本在我国社会总资本中的份额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一方面民间资本的运作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繁荣,但是由于民间资本的流动具有无序性和不稳定性,一旦民间资本......

    仿生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五篇模版)

    仿生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仿生学的概念 所谓“仿生”,顾名思义就是向生物学习、模仿或取得启示,仿造各种生物的优点以用在人类科学技术的创造或改进上。仿生学一词是19......

    人民日报-辩证的看待社会发展与问题

    人民日报人民观点:有“问题意识”,也要有“过程意识” ——辩证看待社会发展与问题之一 编者按 今日中国,仍在穿越历史的三峡。这样的阶段,水域开阔也暗流涌动,大河奔腾却泥沙俱......

    *县激活民间资本发展县域经济调研报告

    如何有效引导、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兴工强县,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培植和壮大县级财源,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我们在**县进行了专题调研。一、民间资本投......

    *县激活民间资本发展县域经济调研报告

    如何有效引导、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兴工强县,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培植和壮大县级财源,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我们在**县进行了专题调研。一、民间资本投......

    关于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无锡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族民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胜地,是长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

    对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考察报告

    为实现省委提出的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伟大目标,前不久,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带领市委办公厅、市经贸委、市建委、市外经贸委、市规划局、市统计局等单位同志赴长沙进......

    关于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报告无锡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族民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