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鼓舞人心,激励再前行
鼓舞人心,激励再前行
新建县组工干部对全省“讲重作”活动总结会议召开反响强烈
10月11日上午,全省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总结会议在滨江宾馆召开,会上表彰了全省“讲重作”活动开展以来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倾听了6位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特别莫部长的讲话精神更是鼓舞人心,激励前行。会后,新建县委组织部及时召开组工干部工作会议进行传达和学习,大家纷纷表示,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新的起点,以先进为榜样,争做先进,争当先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在“讲重作”活动中,新建县组织系统认真贯彻落实活动精神,深入开展“进组织部为什么,到组织部干了什么,在组织部和人家比什么”的主题大讨论和“基层组织建设年、人才工作突破年、干部工作树立年”等为主题的一系列党性教育活动,并以“组织部长讲党课,科室主任讲业务”为载体,坚持不懈地创建学习型机关,以“工作零失误、程序零差错、作风零负面”目标为工作准则,推进从严治部、从严律己的组工队伍,促进全县组工队伍建设,实现了组工干部的党性更加坚定、业务更加精通、作风更加务实、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
第二篇:校训激励我前行
校训激励我前行
【摘要】校训是广大师生们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与基本行为准则,校训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关键词】校训;激励作用;实行
【引言】作为大学文化的灵魂和精髓的校训,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也是区别于其他高校的文化标签,体现了本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主张。
一、校训的作用
校训,作为一所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的集中体现。它短小精炼,贯通古今,融会现代,每一则校训都寓意深刻而隽永。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支柱,必将开启每个人的智慧、让每个人都懂得主动追求真理、转播知识弘扬文化,担负起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神圣使命。校训为我们眺望其精神家园打开了一扇窗。在每一所校园里,校训就犹如给予了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力量的指路明灯,激励着每一位在校的教师和学子。
1、评价作用
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它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它一般设置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使得每一名师生都可以经常看到它,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逐渐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并自觉地以此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并依靠这一内在价值尺度来及时调整自己。
2、导引作用
校训是对历史悠远的文化沉淀的提炼,反映了一所大学长时间的办学传统,现在的办学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校训对人无疑有一种巨大的感染作用,尤其是长时间后,它会逐渐内化为学校师生的一种心理因子,赋予他们一种本校的文化精神,主导他们的一言一行,充分实现自我。
3、激励作用
校训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号召力与鼓动力,如东北大学的“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本身就是一个号角,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励人们。因此,校训无论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评价标准,还是内化为一种自在的引导,最终都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激励行为上来。
二、校训的涵义
作为本校的学校的校训——我行,我能,简洁明了的四个字的描述却使得其风格独特、寓意深刻。“我行 我能”,没有引经具典,也没有照搬雷同,而是结合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理念,将“我”这一校训的实践主体放在第一位,以主体人的“勇气”与“能力”为核心展示出其树立信心、追求成功的精神,鼓励学生要增强自信,勇于创新,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师生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和行动上的指导,也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不过只有自己亲身体悟到了“我行 我能”的精髓,才能勇气去担当,有能力获得成功。我行:意味着我有勇气敢于担当;我能:意味着我有能力取得成功。我行,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能在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树立自信、敢于担当。有信心去挑战未知的领域,充分利用身边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敢于承担自己身上应有的社会和家庭责任;我能,就是要用心做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在任何时代、任何时期,成功都只属于那些说我能的人,而永远不会属于习惯说不可能的人。如同《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所属的部队的“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一样,坚信我能!
“我行 我能”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上的主张,也是学术、实践上的主张。徐伟浩教授在欢送09级毕业生招待酒会上曾经说过:“过去四年的大学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我行我能。我行我能,是这所大学给你们的全部教育,我行我能是一种品格,我行我能是一种思想,我行我能是一种意志。谁能用一生的追求去实行我行我能的校训精神,谁就是我们这所大学的骄傲,谁就是母校的楷模,谁就是当之无愧的绿岛学子。”所以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不仅要“我知我懂”,还得“我知我会”,既要知道是什么,又要知道怎么做,做到“知行合一”。牢记校训,是牢牢树立一种做人的信念。因为只有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增强自信,勇于创新,苦练本领,奋发成才,目标和理想才会闪出耀眼的光芒。我行,因为我能!
三、实行“我行 我能”的校训精神 建立自信,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只有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目标和理想才会闪出耀眼的光芒。
1、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我行
我们很多时候之所以不能成功,缺乏的是相信自己、大胆尝试的自信与勇气,而不是机遇和才能。很多时候,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多走一步路,多拐一个弯就可以了。所以首先要摆正位置,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以此引发对个人责任的思考,查找担当责任的能力与自我现实之间的差距。即要正确的认识、悦纳自己,要应该相信自己能够做到。相信自己是一种信念,它不是繁花如梦似锦,却似青松雪压不倒。因为在这世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身上定有着别人不具备的优点,所以要相信自己,再塑自我,将大学生活看成是人生新的起跑线,重新出发,时刻告诉自己“我行,我可以!”。因为一个人能走多远,取自于他能想多远;而一个人的成功,则取决于他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通过分析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在大学里要努力改变自己,利用各种机会锤炼自我,充满信心地搏击人生,取得成功。我们要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积极、乐观、自信的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与其抱怨他人,对事情过于挑剔,倒不如积极的应对身边的人和事,用行动去改变自己的心境,用成功者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设定生活与学习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为之努力和奋斗,当我们朝着奋斗的目标迈进时,都会增加我们的愉悦与自信,使人生价值最大限度的实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会坚持到底,永远自信。
2、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我能
对于大学生而言,勇于创新,苦练本领才能拥有成功。在“我能”时代,拼搏是一种信念,它如同航标灯射出的光芒,在浩淼的人生海洋中,指引着我们走向辉煌。高举信念之旗的人,对一切艰难困苦都会无所畏惧。美国的前总统里根说:“创业者苦抱着无比的信念,就可以缔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成功总是属于那些不断进取勇于拼搏的人们。看到那高高的山了吗?要翻过去很难,但我们要对自己说:“我能!”看那书上的思考题,虽然很难,但是我们要对自己说:“我能!”看见那长长的跑道了吗?面对对手强大的压力,我们得对自己说:“我能!”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对自己高呼;“我能!”。我们要充满信心去挑战未知的领域,充分利用一切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要苦练本领,主动学、动手学,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同时增长知识,增长才干。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坚不可摧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面对追求成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与阻碍,只要不动摇、不屈服,不放弃,敢于坚持,百折不挠,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拼搏的精神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而要磨练成功,不仅要战胜客观上的困难,而且要不断战胜主观上的障碍。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问题的关键是你是否相信自己,是否愿意打造自己、开发自己,使生铁毛坯成为发条,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最大限度的展现。
3、我行我能
我行我能,不是一句只说不做的口号,而是要脚踏实地的学习和工作。“事虽小,不为不成;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要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做好目前应该做的事情。培根曾说过 “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都在我自己。”现实中,确实有不少的不可能驻扎在我们心头,它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我们的理想和意志,许多本来能被我们把握的机遇也便在这不可能中悄然逝去。其实,这些不可能大多是人们的一种想象,只要能拿出勇气主动出击,那些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刻,能够成才是每个人的奋斗目标。我行,我能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其意义却非常重大,它鞭策的不只是自我而是所有人。既然别人能够做到,为何我们做不到,究其原因,只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而“我行我能”却可以强大我们的内心,鞭策我们奋发成才。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可以有一万个理由说可以放弃,但只有一种人能够成功,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在任何一个可以放弃的时刻都不放弃的人。用我行我能的校训鞭策自己在学习中不断前进,让我们拥有一段最美好的大学时光。
参考文献:
《试论校训的写作技巧》——《应用写作》杂志2006年第2期 《校训激励我前行》——导师课讲义
第三篇:榜样激励我们前行
榜样激励我们前行
——观《榜样》有感
今天街道党委组织机关全体同志收看了《榜样》专题片,那些优秀的中共党员以及他们优秀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也激励着我努力向榜样们看齐,争做一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对得起人民的优秀党员。
专题片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通过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风采。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他们拥有不同的故事,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但是,他们都是优秀的中共党员,他们都在做着身为中共党员应该做好的每一件事情。我为带领山区百姓致富,经过三年失败终将天麻实验成功,坚守信念的罗官章而感动;为三十六年坚守在偏远山村讲台,播撒希望、无怨无悔的支月英而感动;为匡扶正义、用赤胆和忠诚撑起群众平安的天空的李贝而感动;为党龄60年、从医73年依然坚守一线的吴孟超而感动„„
这些人中给我启发最多是有着流动党员“服务器”之称的苗振水同志。苗振水同志作为师级干部从第二炮兵政治部副秘书长的岗位退休后,被家乡固始县委任命为固始县驻北京党工委书记。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流动党员党建工作中来,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救助弱势群体,使固始县在京农民工党支部从第一批的8个发展到今天的29个,充分发挥了教育管理党员、凝聚服务群众的作用。当我看到工地上的农民党员读着苗振水同志发来的祝贺“政治生日”的特殊短信,脸上洋溢着自豪与责任的笑容时,我不仅佩服苗振水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更为他创新举措增强流动党员党性的新思路所折服。当前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新发展的形势,有效管理党员,增强党员尤其是漂泊在外的党员的党性观念,重视自己的政治身份尤为重要。我认为我们街道党委也应当借鉴苗振水同志的成功经验,创新组织结构、工作方法、管理模式,搭建党员学习交流平台,架起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连心桥”。
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许多人心中的梦想和激情,激发昂扬向上的力量,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苗振水说:“不管党员怎么流动,党的组织怎么流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不能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这句话也拷问着我们每一位在职党员的灵魂:你是否也把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义务铭记于心,永葆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苗振水同志为我做出了榜样,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四个字的神圣和责任,对比苗振水同志,我为自己的平庸与碌碌无为感到羞赧。平常工作中只是满足于顺利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缺乏变通能力与创新意识。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中国共产党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高尚情操,永远激励着我不忘初心,努力前进。今后我要像他们那样,积极努力的增强工作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创新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第四篇:长征精神,激励前行
长征精神,激励我前行 红兴隆管理局局直中学:刘彦平
2016年11月12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一首短短的七律浓缩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路,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充满奋斗与坚持的历史画卷,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都足以让时代铭记。
1934-1936年红军行走的两万五千里土地中都埋藏了一种永垂不朽的精神,逐渐的扎根,逐渐的传播,最终遍布神州,让世人为之叹服。他在漫长的时光中积沉,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对后人的勉励,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
这段记忆能成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史实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丰碑,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形成了延安精神。长征中所体现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胸怀目标、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心系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情怀,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革命风格,无私奉献、乐观积极的革命斗志。
今天,长征精神依旧焕发着光芒,照耀着每一颗赤诚的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深刻体会到在工作中长征精神的引领所带来的丰厚收获。刚步入工作岗位时,尚未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向老教师学习,同时长征精神传递给我一种信念:相信自己,有一个既定目标,坚定信念。正是这份内心的暗示帮助我一步步掌握着教学中的技巧,不断成长。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总是会有一些难题,那些从未面对过的复杂是犹如丛山峻岭一般的令我望而生畏,但忆起当年红军跨越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的长征,这其中的精神鼓舞着我勇往直前。可哪怕不畏惧的向前,依旧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时,心中的长征精神告诉我不气馁,要有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锲而不舍的恒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斗不息的精神。正是这勇往直前的大无畏帮助我带领班级取得一个个的进步。
每年都会有许多的团体活动,我每次都会陪同学生一起练习,一方面是担心学生发生一些小意外,另一方面是为了组织学生们更好地配合,使班集体能够团结协作。这,亦是长征精神带给我的“财富”。正是这心系学生,教他们团结协作的过程,拉近了师生关系,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班级,是一个集体,作为一名班主任,要赶在值日生之前到,及时的发现问题,要多用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变化,这其中的奉献,是长征精神所给予的动力源泉。正是这奉献,使得每个学生都默默地奉献,使集体充满温暖。
无论是在教学上的成长,还是克服困难的喜悦,无论是班级凝聚力的提高,还是集体奉献的温暖。都源于长征精神带给我的领悟。这长征精神,亦会在此后引导我,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艰苦奋斗,锲而不舍的无私奉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跋山涉水、爬冰卧雪、草根果腹、皮带充饥、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强渡嘉陵江,这是史诗般的气魄,是刻骨铭心的,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人类大无畏精神的体现,是人类历史上永久的丰碑。
长征过程是曲折的,长征精神是宝贵的,曾经,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开创了新的局面,如今,长征精神是我们创造新局面的助力剂,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会不断的用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第五篇:忧患意识激励我们前行
尊敬的党组织:
入党,是多么崇高的事情,现在我却可以实现,我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正式的党员,今天我向党组织汇报我的一点想法,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进步毋庸置疑。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民众兜里有钱,心里有底。
客观上,社会的进步巩固了执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但从根本上说,也是执政党直面问题,回归改革与务实的历史规律让执政地位更加巩固。这要求执政党能够正视困难和风险,以不断的改革来应对新的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忧患意识正是这样一种执政的常识。而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某一个侧面也是认识常识、尊重常识、回归常识的过程。
开放的选择同样来自执政党的忧患意识。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的30年时间中,中国经常面对重大选择。其中最为艰巨的,则是面对国际社会风云变幻,是否选择开放道路。因为一旦打开国门,必然会面临激烈的经济竞争以及观念挑战。中国也不止一次面对怀疑的眼光。是否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一度成为执政党生死攸关的命题,而开放的决心,同样也是寻找先进、追求先进的决心。对此,事实的回答是:在30年来的历史进行曲中,改革开放成为最有力的音符。
改革开放的深化,同样来自执政党新的忧患意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成就有目共睹。但30年后,任务依然艰巨:“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党和国家工作中还存在缺点和不足,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因此,只有义无反顾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正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命题,才能真正使改革开放不断走向深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0年来中华民族拼搏奋斗的历史进程,再次验证了这句古训。安乐是对过往的满足,忧患则是对未来的清醒。30年前,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迫;30年后,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同样是时代要求。民众的忧患往往是一时的个人温饱苦乐,而执政党的忧患则是十几亿人福祉的叠加。所以,只有关注民生,倾听民声的执政党,才能有真正的忧患意识和改革的决心。
正因如此,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绝不是沉醉于30年来历史伟业的庆功宴,因为“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而更是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认真研究和面对新问题的再洗礼。
最后我相信自己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我一定能够早日实现我成为党员的理想,并且我会一直为之努力奋斗,让党组织看到我的进步。
汇报人:xiexieb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