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都锦生织锦考察报告
都锦生织锦博物馆考察报告
前言:
此次考察,我们主要是考察围绕在西湖周围的各种博物馆,然后进行一些整理和比较。而我把所有的考察中心都集中在都锦生织锦博物馆。
我们考察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与这些博物馆的对话,来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学的专业以及这些专业在社会上,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我们可以以这些博物馆为学习媒介,去吸收一些自己所空缺的知识常识和一些比较先进的美术理念。然后,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
在都锦生织锦博物馆所看到的织品展览,它给我感觉就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文人,有条不紊的向我慢慢诉述曾经的以及现在的织锦发展。而透过这些精美华丽的织锦艺术,我们也可以对过去的织品艺术如何光辉壮大和未来织锦该如何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正 文
中国文字里,所有丝织品里只有锦字以金为偏旁,其余都是交织旁。织锦是采用两种以上彩色丝线在专用提花机上支撑的多重织物,“织采为文日锦”,织锦在织制过程中既利用了经纬组织的变化,又利用了经纬色彩的变化来显现花纹。所以质地厚重,织纹精细,色彩瑰丽,代表了丝绸的最高水平。
我国织锦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汉代织锦已达到很高的成就。从系周到南北朝,织锦以平纹经锦为主,通过警卫色彩的疯疯变化来呈现花纹。唐代织锦从平纹经锦变为斜纹纬锦,由于吸收了西亚和印度外来文化,唐代织锦纹样题材广泛造型圆润丰满,色彩鲜明富丽,有泱泱大国的风范。宋代至今改变了纹,地组织统一的织法,将花纹的组织与地纹的组织区分开来,是纹样更加突出。同时在纹样造型上吸收了宋画院写生花鸟画的技法。从而使工艺及艺术格调有了巨大的变化。元代大量使用金线织造织金锦,纹样设计一粗壮简练的造型适应较粗的金线材料,组织设计采用一组“接结经”来固结起花的金线,使金线浮长增长,金花更加闪亮。明清时期的织锦,吸收宋元以来织锦工艺的优点,将将经丝分为地经和特经两组,特经由花本控制,地经用宗光控制,使织锦正面更加突出,背面浮纬得到固结。而这一时期的织锦纹样,则受到当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风的影响,一寓意及吉祥图案为主。
织锦艺术发展到当代,融传统织锦的精华及西湖山色的妩媚于一体的杭州都锦生织锦脱颖而出,成为现代织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都锦生织锦是都锦生先生在本世纪20年代初首创的,经过近80年的发展织锦已趋完善,它目前有两大系列(像景织锦和装饰织锦),共有1600多个品种,都锦生织锦艺术既继承了蜀锦的质朴,宋锦的儒雅,云锦的艳丽,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制造工艺,纹样题材,原料选择和用途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1独树一帜的工艺
都锦生用于制造丝织风景和人像的影光缎纹组织是中国织锦历史上的首创。他虽是在纬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表现力是任何其他纬锦组织所不能相比的。由于黑白交织的影光缎纹组织可提供由明到暗过渡的32个色阶,它就可以用黑白两色织出任何黑白照片和水
墨画。加之都锦生先生又发明了在黑白职务上用广告颜料,通过描,擦,揉来添加色彩的方法,就更使都锦生织锦不但能表现黑白作品,而且能把彩色作品也表现得完美无缺,而织物并不增厚,成本相对低廉,在历史上和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都锦生像景织锦的另一品种彩色锦绣,继承了明清宋锦中最贵重的品种—重锦的优秀传统,又大大发展了半丝的组织方法,把色织技术提到极致,使织锦的表现力可与任何手工的刺绣相媲美。在织造工艺上,都锦生织锦可谓集历代织锦之大成,既有经丝显花的品种,也有纬丝显花的品种,还有经纬混用显花的品种。经丝的配置也是两条腿走路,既有使用综光的品种,也有不适用综光的品种。纬线色彩的组织也是双管齐下,即用长梭,也运用不同色的短跑梭来换道以增加色彩数量。随着机械和电子工业技术的发展,目前都锦生织锦完全排除了手工半手工织造。空前丰富的题材
随着工艺改进和织锦艺术表现力的提高,都锦生织锦在纹样题材方面的包容量超过了历史上所有其他的织锦产品。
都锦生先生首创了在织锦上表现风景摄影作品的方法,随之引申开去,无论是人物肖像,还是动物花卉,抑或是果蔬静物的摄影作品,都能够栩栩如生的尽收织物之中。这不但是工艺上的独创,而且导致了表现题材上的一次革命,给古老的至今艺术注入了生机。
在表现绘画作品方面,都锦生织锦继承了传统的国画和宗教土菜,又发展了对年画,版画,古典油画直到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技法。特别是近年来开发的大型织锦壁挂,用于再现各种风格的绘画作品,真是千姿百态,精美绝伦,青于蓝而胜于蓝,其艺术性超过明清宋锦中最贵重的“重锦”挂轴。
都锦生织锦还继承了民族民间艺术传统,保留“吉祥图案”一类的织锦题材,像“八仙寿字”“三星高照”等等都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产品。
在装饰织锦类的日用品方面,图案题材也空前丰富,织锦台毯和织锦靠垫原是模仿云锦而来的,图案风格较粗狂,题材以装饰纹样为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题材扩大到花卉,人物,山水,动物,建筑物,纯装饰的传统纹样和现代装饰图案等等。有的像一幅幅刺绣花鸟画作品;有的似一张张风俗连环画,一个个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还有的色彩绚丽,纹样雍容华贵,虽是实用品,却每每让人爱不释手,不忍动用。新颖多样的原料
现代纺织材料工业的发展卖给都锦生织锦带来新的面貌,使她更加多姿多彩。除了以传统的真丝为主要原料外,其他天然和合成纤维也被尝试用来制造产品。事实上,用真丝和人造丝交织而成的织锦,比全真丝制品看上去更加光彩照人;而部分用合成纤维取代真丝之称的实用工艺品,抗皱性能大大提高,牢度也同时增加,价格却相对低廉。在都锦生像景织锦作品中,有一幅用棉纱代替丝织之称的大型风景画《万里长城》,由于棉纱经纬交织点粗,又容易着色,看上去既似麻胶版上的油画作品,又像针法粗狂的绒绣。还有一幅以人造棉和人造丝织成的《奔马》立绒挂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立体感,一群骏马通身光亮,尽力向前方奔驰,似乎要冲出画面。至于古代制作工艺复杂,价值连城的织金锦,已被外观相似,造价低廉,色彩更加丰富的铝皮线所取代。金银丝织锦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逐渐演变的功能
与传统织锦相比,都锦生织锦在产品功能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古代织锦首创的最初阶段,是完全被用来作为衣着面料的,但随着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人们注意到织锦产品的美化功能,开始用它做锦褥锦被和室内铺陈。到了元明清时期,织锦艺术日臻完善,出现了纯欣赏性的织锦产品,最著名的有辽宁博物馆藏云带《织成仪凤图》和故宫博物馆保存的清乾隆《彩织极乐世界图轴》。
现代都锦生织锦的美化功能实际上已超过了使用功能,一方面,都锦生织锦完全摒弃了以服用作为目的的品种;另一方面,都锦生织锦而大系列之一的像景织锦与另一系列装饰织锦类的相比,艺术成就更高,织造工艺更精湛,花色品种更繁多。
都锦生织锦产品功能的演变还表现在她不断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实用功能上,70年代末只80年代初,都锦生织锦增加了现代床上用品的床罩系列。有绚烂华美的织锦大床罩,有精致高贵的玉光床罩,有素雅大方的花蕊床罩,成为都锦生的当家织锦产品。
中国是丝绸打过,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精美绝伦的织锦遗产和精湛无比的织造技艺,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振兴祖国的丝绸工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责无旁贷的任务。
结语:
现如今,都锦生的织锦越走越远,生产工艺也今非昔比。只有都锦生织锦博物馆里,一些小样、轧花还一直静静地躺在那里,陪伴着那些手拉脚踏织锦机、手拉织机,陪伴着那个为织锦而生的人。
或许,是因为大爱,才会让都锦生织锦的艺术精髓绵延至今,爱国与专注,这两种于公无私的精神,让都锦生织锦在最困难的时候存活下来,在最幸福的时间段发展。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锦。
参考文献
【1】府祥兴,王克清 丝织物组织与纹织设计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4年
【2】织物组织与纹织学 纺织工业出版社1982年
第二篇: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简介
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坐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由我国著名民族企业家都锦生先生于1922年在杭州西湖茅家埠创办,最初只是一个仅一台手拉织机和二位工人的家庭作坊,主要产品为丝织风景织锦画。都锦生丝织厂于1954年实行公私合营; 1966年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企业改称为东方红丝织厂;1972年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又改名为杭州织锦厂;1983年开始恢复使用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厂名;2001年企业改制为杭州都锦生实业有限公司,但保留杭州都锦生丝织厂作为第二厂名。
都锦生织锦形成于1921年,由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都锦生先生独创,是杭州织锦的代表,经过八十余年的发展和创新,都锦生织锦目前已形成了以像景织锦、装饰织锦、服用织锦为代表的三大系列,一千六百四十余个花色品种,已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名锦之一。
都锦生织锦坚持用传统工艺设计生产,大多为纯手工制作,一般产品都要经过 58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由于做工精致、色彩瑰丽、质地细腻、手感丰满、极富民族特色等特点,被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都锦生织锦曾代表杭州传统织锦工艺参加192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并一举荣获金奖;1929年参加首届西湖博览会,荣获特等奖和优秀奖;并在1979年、1982年、1984年多次荣获国家金质奖、银质奖。都锦生也于1990年和2010年先后二次被国家内贸部和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都锦生产品通过了国际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生产全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工艺手段和科学的组织管理标准,在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各道环节都能提供最好的质量保证。都锦生还是国家标准《织锦工艺制品》的起草单位之一,由都锦生申报的《杭州织锦技艺》更是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都锦生织锦从五十年代开始就被定为国家礼品之一,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以都锦生织锦作为礼品赠送外国首脑和贵宾。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1957年视察都锦生丝织厂时曾指出“都锦生织锦是中国工艺品中一朵奇葩,是国宝,要保留下去,要后继有人。”
都锦生丝织厂从1953年开始就被列为外事接待单位、现为杭州市的国际旅游访问点之一,几十年来曾接待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和胡锦涛、吴邦国、习近平、朱镕基、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曾先后前往都锦生视察并指导工作。
都锦生地处杭州市的商贸旅游中心地段,距西湖仅百米之遥,都锦生织锦博物馆和都锦生故居都是杭州市的著名旅游景点,也是杭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锦生织锦现已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了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都锦生织锦也列入了杭州市传统工艺美术重点保护品种和技艺名录。
在保持和发扬传统丝织工艺品牌的同时,都锦生目前还实施了多元化的经营,并形成了以都锦生织锦博物馆为龙头,集丝织工艺品生产、展示、参观、旅游、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工业旅游中心。
第三篇:支都煤矿考察报告
支都煤矿考察报告
2011年6月6日公司领导王总、李总带领各部门负责人一行到支都煤矿进行了现场考察,通过对支都煤矿的图纸资料、地面设施、周围环境以及井下的实地堪察,以及经过一系列的论证,对支都煤矿的基本情况已大致了解。通过了解这些基本情况以及各部室意见汇总,现对玉舍支都煤矿的现场勘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矿井建设的优点
1、煤矿地面工业广场场地宽阔、地面办公室面积较大,布局较气派,能满足30万吨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2、地面交通方便,该矿距离玉舍乡政府和玉舍火车站都很近,仅几公里路即可到达。
3、从资料和井下现场看,该矿3号煤层煤质较好(其他层位煤层没能看到)。
二、矿井建设存在问题
1、主扇通风机和地面变电所的位置设置,设置在山坳中间,而且还没有明显的防洪设施,如果一旦雨季当中遇到连续的强降雨,就会受到洪水威胁。
2、职工宿舍、澡堂这些基本设施还没有完善。
3、该煤矿在1937米标高以上的资源已基本开采完毕,目前仅有局部煤柱可以回收。
4、该矿的深部是玉舍煤业的资源,本矿只能在玉舍煤业资源标
高以上进行煤炭开采,因此煤矿的合理开采布局有很大局限性。
5、该矿在副平硐建井过程中,曾经和原老窑采空区贯通过,距调查,矿区范围是由原来的4个小煤矿整合而成的,加之从井上下对照图上看出矿区范围内有6个小窑井口,由此推断矿区范围内有大量的老窑采空区,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患比较严重。
6、根据调查原来在该矿担任过工程师得知,该矿资料上有10层可采煤层,但在开采过程中实际只有3层比较稳定具有开采价值(从原来在该矿干过的工程师处得知),资料上的储量(工业储量1350万吨)仅有1/3可用。
7、矿井西翼有一条斜交断层,落差在6-7米之间,给煤矿开采布局带来较大困难。
8、矿井现有回风井、运输井、副井井筒偏小,巷道断面6至8m3,进回风断面受到一定限制,不能满足30万吨通风能力,对扩大生产能力有很大限制。
9、在矿查阅的采掘工程平面图中,采空区未上图,井上下对照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的内容有一定差异,煤层等高线与实际不符,采掘工程平面图被修改过。据开采设计方案介绍,该矿区域内有10条断层,增加了开采难度,不利于机械化开采。
10、10301运输巷掘进58米后见一条断层,该断层为斜交断层,初步判断该工作面资源储量少于设计储量1/3,10302运输巷,回风巷虽未见断层,但该煤层伪顶为厚300mm的炭质泥岩。
11、该矿开采历史长,矿区内有山体滑坡现象,初步估计1937
标高以上水平开采充分,采空区多,现仅剩10301、10302两个工作面,且该面资源受断层影响于设计方案资源不符,仅剩煤柱。
三、建议
根据以上现场勘查情况和所了解到的资料信息看出,支都煤矿本身的开采价值不容乐观,请领导们酌情考虑收购方案和具体价位。
2011年6月7日
第四篇:黎族织锦图案
黎族织锦图案是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其内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或美好形象物等。据不完全统计,织锦图案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
人形纹主要有婚礼图、舞蹈图、青春幸福图、百人图、丰收欢乐图、人丁兴旺图、放牧图、吉祥平安图等,它寄寓了人们对生育繁衍、人丁兴旺、子孙满堂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黎族妇女通过夸张和变形的工艺创造手法,把黎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场景反映在织物上,使图案造型具有可视性和艺术性。最有代表性的是婚礼图,它主要流行于乐东、三亚、东方等市县,是典型的人形纹样,它将黎族婚娶礼仪习俗中的迎亲、送亲以及送彩礼和拜堂等活动场面反映在筒裙上,描绘了新郎新娘和前来参加婚礼的众多村民的画面。其场面开阔,热烈壮观,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风情。
动物纹主要有龙凤、黄猄、水牛、水鹿、鱼虾、青蛙、乌鸦、鸽子、蜜蜂、蝴蝶等,其中,龙纹、青蛙纹最为常见。龙纹是流行在白沙、琼中一带最为普遍的黎锦图案,反映了黎族人民把龙当作高贵、吉祥、幸福和美好的象征。青蛙纹图案在民间流传很广,在黎族的传统观念里,青蛙有表达母爱和避邪的功能。反映在服饰上的蛙纹有严格的对称结构,图案以“田”字形纹样为主体,中间有四只具有抽象性的青蛙纹,用动和静的对比手法,显示青蛙在田间生活的主要特征,画面充实,节奏协调。有的地方的青蛙纹样,采用夸张与变形的表现手法,把青蛙前腿省略,后脚加长,表现出青蛙跃跃欲跳的神态,图案构思大胆,造型简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植物纹主要有木棉花、泥嫩花、龙骨花、竹叶花等花卉,以及藤、树木、青草等。常见的有木棉纹、花草纹等。木棉是黎族纺织的主要原料之一,黎族妇女普遍喜欢用木棉纹样做为织锦纹样,图案以木棉树为主,有根部、分枝,分枝下有钥匙纹(又称“任意花”),还有花和绿叶,以此象征根深叶茂,家庭美满幸福。花草纹流行于五指山地区一带服饰图案纹样,图案以长柱形花纹作族系标志,整体纹饰近似汉文的倒“巾”字形,上有野草和菱形连续纹样。寓意根深叶茂,家族人丁兴旺,繁衍生息。
几何纹是利用直线、平行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组成的纹样,以抽象的图案表现在服饰上,反映出原始思维的某些特征。其内容丰富,色彩美观。
汉字符号纹样有喜字、福字、禄字、寿字、万字等。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织锦图案因受汉文化的影响,有些图案逐渐采用汉字符号。这些汉文字体现在服饰上,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能够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自然界现象的纹样主要包括日月、星辰、雷电、水火等。黎族是一个崇拜自然的民族,对自然的崇拜一直影响着织锦图案的发展。
第五篇:黎族织锦社会调查报告
黎族织锦社会调查报告
摘要: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黎族,自称“赛”,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岭南民族的一支。黎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海南岛的中部和西南部,也有黎族汉族杂居的。黎族的工艺美术,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纺织工艺了。海南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对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纺织尤其独具匠心。我的学校在海南国兴中学,那是少数民族学校,再次,我就通过暑假的社会实践以及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海南黎族的纺织工艺——黎族织锦。
关键词:黎族 黎族织锦 海南
一、调查情况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海南大学生返乡支教活动,这次返乡支教,主要是去比较海南比较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支教,而我在的支教地点是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在那里我接触了黎族本地居民,在我的学生中也有好几位是当地黎族居民。由于我的高中学校是少数民族学校,每年农历三月三都会举行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对此,我也对黎族文化产生很大兴趣。黎族三月三在汉族地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跳竹竿舞,我也经常参加竹竿舞比赛。但是,这次调查我最感兴趣的是黎族织锦。原因很简单,我高中学校与俄罗斯某校交流,校长互换的礼物不是竹竿二十黎族织锦。所以,我把我在学生之间了解的黎族织锦和所查的资料整理所得这篇报告。
二、黎族织锦
黎族织锦,一般包括挑花、刺绣、扎染(古称绞缬染)和蜡染等民族工艺。在海南黎族地区,无论走到哪一个村寨,都可以见到一件件出自黎族妇女之手的筒裙、上衣、头帽、花帽、花带、胸挂、围腰、挂包、龙被和壁挂等精美的织绣艺术品,丰富多彩的图案,美不胜收。这些工艺精巧的作品,集中反映了南国乡土的独特风韵,因而驰名古今中外。黎锦不仅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其中更蕴涵着浓厚的古老原始的中华文化。图一:黎族少女穿着黎锦服饰 我这次的社会调查就是研究黎锦的文化内涵、历史起源及其发展前景。
三、黎锦的历史
黎族织锦(简称“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 “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黎族织锦工艺存续了二千多年。最早有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里的:“岛夷卉服,厥篚织贝”,说明黎族妇女很早就懂得从植物中提取纤维作为纺织的原料。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
秦汉时期,黎族的纺织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在《后汉书》里提到的珠崖太守孙幸强调“广幅布”,激起黎族人民的反抗。棉纺织品“广幅布”指的就是棉布,当时人们穿的贯头衣即由“广幅布”做成。可见,“广幅布”以它的优良品质不仅成为进奉朝廷的贡品,而且在百姓中也十分普及。
唐宋时代,黎族棉纺织业十分发达,其棉纺技术和棉纺工艺品,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且品种繁多。“黎幕,出海南黎峒,黎人得中国锦彩,拆取色丝,间木棉挑织而成,每以四幅联成一幕。„„黎单,亦黎人所织,青红间道,木棉布也。”(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黎族妇女所织的黎饰、黎单、黎幕、鞍搭等,“五色鲜明”,“异纹炳然”,曾作为岁贡献给中原统治者以及远销广西桂林各地。
宋末元初的黄道婆,在学习和总结崖州黎族妇女纺织技术基础上,运用当地传统的丝麻纺织工具和技术到棉纺织工艺中来,改变了松江一带落后的纺织业,促进了江南地区棉纺业的大发展。明清时期,黎族棉纺织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黎族妇女织的黎锦、黎布等“贾者或用牛或用盐易而售诸市”(清·张庆长《黎屺纪闻》)。“其出于琼者,或以吴绫越锦,拆取色丝,间以鹅毳之绵,织成人物、花鸟、诗词,名曰黎锦”(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货语》)。
清代,中国博物馆所藏的清代《琼州海黎图纺织图》文字说明:“其地惟产木棉一种,春花夏实。黎妇采子取棉,以手足纫线,染成绚烂色,织为吉贝。”黎族人采用木棉花蒴果内的棉毛或其它种类的棉花做纬线,苎麻等纤维做经线,再用天然植物色素为颜料染色,然后织成一种特色花棉布——黎锦。从宋代到清代,黎锦极品都是向朝廷进贡的珍品,被誉为“东粤棉布之最美者。”
黎族织锦历史悠久,其精湛的工艺,精美的图案早已闻名于世。但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黎锦工艺仅在山区、乡间以作坊形式残存下来,传统的黎锦制作的知识和技艺正在面临失传。在上世纪80年代,有双面绣图案的一套服装,价格才二三十元,做工精细的五十元左右,黎锦中的精品——龙被(下图)几百元就能买到,价值较低。现今,随着收藏热的升温,黎锦的价格已翻了许多,据2005年《海南京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的黎锦价格普通的一二千元,有的六七千元,甚至上万元,历史久远且品相好的龙被价格高达十几、二十几万。可以说黎锦的升值空间是很大的,有极大的收藏价值。就像藏族的唐卡、纳西族的神路图,黎锦是织在布上的民族史诗,极富东方神秘文化的色彩。
图二:工艺精湛的黎锦艺术:龙被
四、黎锦的图案
黎族织锦中的图案也是各式各样,因为黎族妇女们精巧的手艺和丰富的想象力,一般很难找到两块一模一样图案的黎锦。
首先,黎锦作为工艺美术织品,很讲究色彩的运用,多以黑色或者深蓝色为基本色调,以红、黄、绿、白相间,紫、棕、粉红、咖啡为辅助色,有深色也有浅色,有对比色彩也有调和色彩。花纹多以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组成几何形,以点引线,点线立图,有几何纹、方块纹、梯田纹、房屋纹、干栏纹、竹条纹、水波纹、山形纹、牛鹿纹、龙凤纹、青蛙纹、鱼虾纹、人舞纹(上图)、汉字纹等等,黎族妇女们通过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掌握各种设计技巧,进一步加深图案的抽
象化,所以图案表现的风格是抽象的。
黎族不同地区的人,织锦的花纹、色调、长短、式样等都会有所不同。如在润方言区的妇女穿超短筒裙,以上、中、下三幅布打横连接起来,最上面一幅花纹最简单,一般用深蓝、白、赤褐等三种颜色织成几何图案。中间一幅花样多些,颜色以蓝白相间为主,最下面一幅是最漂亮的了,色彩尤其鲜艳,把各种漂亮栩栩如生的图案织在上面,图象颜色变化多端。又如在美孚方言区的妇女筒裙长及小腿,是所有支系中最长的,它的花纹属中间那块最为鲜艳,图案也最为丰富多样。赛方言区妇女筒裙较宽大,中间一般不绣花,下摆花纹很精致、秀气。黎锦图案还跟历史上黎族人民的信仰和习俗有一定的关系,黎族人所崇拜信奉的图腾物有青蛙、坡鹿、龙等,植物中有大榕树、水稻等,所以在黎锦中经常出现带有这些动物或植物的图案。黎锦的图案不但丰富多采,而且图色并茂,图象逼真、自然,从中可以看到黎族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风格。
五、黎锦的纺织
图三 在黎族村寨中认真纺织的黎族老太太
在陵水黎族村我们看到了几个黎族妇女坐在草棚下,足踏织机木棍,熟捻地纺织。黎族妇女们对推动我国的棉纺织业的发展是功不可没,她们从小就学习织锦、纺纱、刺绣,然后再教授子女们。通过这种原始的方法,她们将这种绝伦的手艺一代代传承下来。
黎族妇女织布主要采用踞腰织机。踞腰织机简称为腰机,由藤腰带、腰力棍、木刀、拉经棍、竹梳、竹纬线针、整绒梳等器械组成。在织布时绑着藤腰带,伸直双腿蹬着织机经线木棍撑开纱线,席地坐着织布。其过程是用右手持着纬线木刀,按织物的强力交替程度,用左手投纬引线,然后用木刀打紧纬线,整个过程看上去复杂而精细。
清代《黎歧纪闻》有这样一段论述黎族妇女纺织:复基经之两端,各用小圆木,而围于腰间,一端以足踏圆木一条贯之。于是加纬焉,以渐移其木而成匹,织者匠心也。
六、黎锦的发展前景
纵使海南黎锦是延绵多年的艺术,在服装市场日新月异的年代,我们珍贵的织锦技艺正在慢慢流失,黎族织锦工艺濒临灭绝。不少黎族地区的人们逐渐丧失黎锦的制作技能,而会的也是先买好现成的线与颜料制作,掘弃了黎锦本身采棉制线的独特风味。而一些地区黎锦织品成为殉葬品,被酸性的土壤慢慢啃噬,这是令人非常心痛的事!保护黎锦,迫在眉睫,则拓宽黎锦的市场,使其发扬光大是重要举措。
我们分析了个中原因,发现黎锦的知名度没有打响,加上市场需求不一,更新量快,使人们忽略它的美。而黎锦本身工艺落后、生产率低下(黎锦为完全手工制作)、没有形成规模等劣势也是影响黎锦传承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黎锦本身拥有许多其他民族服饰不具备的特点。比起湘西土家服粗犷过余,藏族服饰沉重繁多等弊处,黎锦质朴中见优雅,厚重而不失灵动。所以我们积极探讨了黎锦的发展出路。
第一,黎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企业政府应大力举措发展服饰市场。据统计,黎锦的一套女式上衣和筒裙约600-800元,其它黎锦品利润也较丰厚。
第二,黎锦黎族的织染绣技艺内容非常丰富,包括麻织、棉织、织锦、印染(包括扎染)、刺绣、龙被等品种,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图案典雅、款式多样,能够结合现代元素,创新时尚服饰设计,成就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独特之美。所以我们觉得黎锦的设计可以融入海南岛的岛服设计,既宏扬了海南传统文化,又能使人耳目一新。众服装设计师也可以利用其进行创新。一旦将其推广,一定能激起人们的文化积蕴,更能招徕广大华裔的倾心。
第三,黎锦可以运用到各种周边产物中,如壁画,床单等。所以发展以黎锦设计为主的床上用品,家具(如 电话垫子,鞋垫,窗帘等)未尝不是刺激人们需求的方法。
第四,为了保证黎锦质量,我们觉得应提高原棉的生产与质量,从而又拓出一条提供失业或无业人员就业发展的道路,由此又能促进经济发展。
第五,如今众多海外收藏家倾心中华民族工艺品,所以发展黎锦的出口贸易与拍卖市场也值得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