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复习总结收藏版(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20:4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学原理复习总结收藏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学原理复习总结收藏版》。

第一篇:管理学原理复习总结收藏版

战略管理:是组织指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特点:1.系统性2.长远预见性3.对外抗争性4.灵活应变性主观决策法;指的是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在决策过程中,直接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额方法,并做出评价和选择。决策: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判断过程。职权分裂:当解决一个问题或者做出一项决策必须汇总两个或更多的管理者的职权才能实现时,就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职权是分裂的。目标协调原理:是指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为就会趋向统一,从而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取得的效率就会越高,效果就会越好。损益控制法:是根据一个组织的损益表,对其精英和管理成效进行综合控制的方法。“第一流的工人”:1.该工人的能力最适合他所从事的工作,2.该工人从内心愿意从事这项工作。集中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种特殊的产品。前提是:企业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上超过那些较宽业务范围的竞争对手。职位丰富化:是指从纵向上充实和丰富工作的内容,即从增加员工对工作的自主性和责任心的角度,使其体验工作的内在意义,挑战性和成熟感。工作团队:对某一特殊过程负责,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协同工作。控制关键点原理:是指管理者越是尽可能的选择计划的关键点作为控制标准,控制工作越有效。直接控制原理:是指管理者及其下属的素质越高,就越能胜任所承担的职务,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例外情况原理:是指管理者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例外的情况,控制工作越有效。组织适应性原理:是指组织机构是明确,全面和完整,设计的控制技术越是能反映组织机构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误差。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限制条件:1.不能总是以推迟决策的时间来确保计划的灵活性。2.使计划具有灵活性可能是得花钱的,甚至由此而得到的好处可能补偿不了它的费用和支出,不符合计划的效率性。3.有些情况往往根本无法使计划具有灵活性困难多会影响到计划的实施。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的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许诺原理: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限定因素原理: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实现预期目标。例外问题: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结构上下不分明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问题。例行问题: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人才生命周期: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落阶段。经济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计划评审技术:是吧工程项目当作一个系统,用网络图或表格或矩阵来表示各项具体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以时间为中心,找出从开工到完工所需时间最长的关键线路,并围绕关键线路对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及对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进行严密控制,以达到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来完成系统预定目标的一种计划与控制方法。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松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的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职位设计: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自我管理团队:是指直接管理所在过程或部门的日常运作的员工群体。控制关键点原理:是指管理者越是尽可能选择计划的关键点作为控制标准,控制工作越有效。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特点:1.一般性2.多样性3.历史性4.实践性战略: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对索要采取的行动方针和自愿使用方向的一种总体项目。集中化战略: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特殊的产品的竞争战略。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正式沟通: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盈亏分析:根据销售量,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和盈利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又称量本利分析。职务要求明确原理:是指对主管职务及其相应人员的要求越是明确,培训和评价管理者的方法越是完善,管理者工作的质量越有保证。公开竞争原理:是指组织越是

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用人之长原理:是指管理者越是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就越能使组织得到最大的收益。管理宽度原理;指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是适当九月能够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责权一直原理:指在组织结构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是有效。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目标: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计量决策方法: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的核心是把决策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建立数学模型。职能职权:是某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管理者的那部门权利,大部分是有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使的。职务轮换:是使各级管理者在不同的部门的不同主管位置或非主管位置上轮流工作,以使其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工作内容,得到各种不同的经验,为其今后在较高层次上任职打好基础。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的计划,用财务数字或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运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工人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单位生产成本预算,推销及管理费用与预算等。投资预算: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购置,扩建,改造,更新等,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财务预算: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既是支持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又是组织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它设计到信息技术的选用和设备的配置应用软件的系统开发,以及管理过程的优化和组织文化,管理方式的变革,他的建立和实施是基于主管人员的决策信息需求,管理职能和部门业务活动的需要及组织运营的信息转化过程,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统的展开。直线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做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利,即指挥权。扁平结构: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结构。优缺点: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属人员。不能严密的监督下级,上下级协调差,增加了同级间相互沟通的困难。高耸结构的优缺点:管理严密,分工细致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但是层次越多需要从事管理的人员越多彼此协调加剧,所花费的时间支出加剧,上下级交流受阻。管理审核:是一个工作过程,以管理学基本原理为评价准则,系统的考察,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进而采取措施使之克服存在的缺点和问题。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程序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金额测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人物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组织个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意味着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事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组织变革:是指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的改革和适应的过程。组织变革三阶段:1.解冻阶段,促使人们转变原有的观念和态度,认识变革的重要性,接受变革2.变革阶段即实施变革阶段3.重新解冻阶段,以使变革的成果得以保持。直线型组织机构:又称单线行组织机构。是指在这种结构中职权从组织上层流向组织基层。过程改进团队:是指改进或开发某个具体业务过程的项目团队。团队:是指完成相互依存的任务,实现共同使命的一群人。

简述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4.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5.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简述高耸型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管理层次越多,需要的管理人员就越多,彼此之间的协调工作也越多,2.在管理层次上占用的设备与花销开支,小号的时间与精力也相应增加,3.使上下的意见沟通和交流受阻,4.上层对下层管理者的控制变得困难,5.影响下级人员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简要说明业务过程再造及其特点:业务过程再造是指为了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这些关键的绩效指标方面实现剧烈的改进,而对业务过程进行额根本的再思考和激进的再设计。特点有:1,思维模式的彻底改变,2.以过程为中心进行系统改造,3.创造性的应用信息技术。简述全通道式沟通的特点:全通道沟通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系统,其中每个成员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彼此了解,此网络组织的集中化程度及主管人的预测程度均很低,由于沟通渠道多,组织成员平均满意程度高而差异小,对增强组织合作精神,提高士气有很大作用,但是由于沟通渠道太多,易造成混乱,且又费时,影响工作效率。简述霍桑实验的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感。4.存在着霍桑效应。简述计划工作的重要性: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的管理,4.有利于控制。简述有效授权的要求有哪些:1.要有善于接受不同意见的态度,2.要有放手的态度,3.要允许别人犯错误,4.要善于信任下级,5.要善于适度控制。控制工作要求是什么?1.控制系统应切合管理者的个别情况,2.供职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4.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5控制工作应有纠正措施,6.控制工作应具有全局观点。7.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什么是管理道德?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指的是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以及其背后所依据的准则。1.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2.个人特征,指个人早年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基本信条。3.组织结构,有助于行程管理者的道德行为。4.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也会影响到道德行为。简述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2.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各级管理人员讲清楚。3.目标难以确定。4.目标一般是短期的。5.不灵活的危险。简述沟通渠道的性质: 1.速度:不同渠道的沟通速度相差很大。2,反馈:利用不同沟通方法,所得到的发聩速度和正确性不同。3,选择性:对于信息的沟通,能否加以控制和选择及其程度。4,接收性:同样信息,可能经由不同渠道造成不同的被接收程度。5.成本:选用不同渠道,可能涉及不同的人力物力费用。6.责任建立:随着信息的沟通,代表责任的托付。简述管理突破的步骤:1.论证必要性,2.组织落实,3.进行诊断4.治疗过程5.克服阻力6.在新的水平上控制。简述管理的两重性:两重性指的是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必要性是指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的组织劳动所必须的;目的性是指管理直接或间接的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集权制组织具有哪些特点?1.经营决策权大多集中在高层领导,中下层只有日常的决策权限,2.对下级的控制较多,3.统一经营,4.统一核算。分权制组织的特点:1.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限,2.上级的控制较少,往往以完成规定的目标为限,3.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4.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简要说明设计组织结构时为什么要遵循集权分权相结合的原则:集权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指的是对组织中职权的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处理的越是适中,就越是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技术越发展生产越社会化,协作劳动越紧密分工越精细,越需要集中统一的指挥与管理,利于加强组织中局部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更经济合理利用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集权管理是社会大生产保持统一性协调性的内在需要。集权的弱点:弹性差,适应性弱,无弹性的集权可能造成组织的窒息,必须实行局部管理权力的分散。简述沟通的过程:1.沟通主体,即信息的发出者或来源。2.编码,指主体采取某种形式来传递信息的内容。3.媒体,或称沟通渠道。4.沟通的客体,即信息的接受者。5.译码,指客体对接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解释,理解。6.作出反应,体现沟通效果。7.反馈。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1.目的性 2.主导性3.普遍性4.经济性 简述管理中计划工作的意义:计划工作是一项指导性,科学性,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但同时也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重要性体现在:1.弥补不肯定行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3.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简述分工协作原理: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要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是精干,高效。规定了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次的分工,部门的分工和职权的分工。人员配备包括哪些具体原理:1.职务要求明确原理,指对主管职务及其相应人员的要求越是明确,培训和评价管理者的方法越是完善,管理者工作的质量也就越有保证。2.权责利一致原理:指组织越是想要尽快地保证

目标的实现,就越是要使管理者的责权利相一致。3.公开竞争原理:指组织越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是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4.用人之长原理:指管理者越是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职位上,就越能使组织得到最大的收益。简述控制工作的要求:1.控制系统应切合管理者的个别情况2.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3.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4.控制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 5.应有纠正措施6.应具有全局观点。7.应面向未来。简述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表层,中层,深层。表层的企业文化如厂容,厂貌,厂歌产品形象,职工风貌等。中层介于表层和深层之间,如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深层指的是沉淀于企业及职工心里的意识形态,受企业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内化为企业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简述团队推进者及其在团队推进中所扮演的角色:团队推进者具有协助团队有效工作的职责。推进者可以通过提问鼓励这一群体从不同角度观察他们所从事的技术过程,担当了重要角色。团队推进者要理解质量管理理论,了解群体中个人和社会心里的影响作用。要有助于团队改进的技术方面。简述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1.保护股东及其他出资人的投资,并使其得到合理的收益2.对新闻媒介,企业要保证提供信息的准确,及时,真实,客观。3.对于社区,企业应当经常参与公益活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环境保护4.认真遵守政府的有关法令和政策规定,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5.满足顾客需要,尊重和维护其合法权益,担任起教育,引导消费者的职责。简述分析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主要因素:1.技术。随着技术复杂性的增加,组织结构的层次也随之增多,管理宽度变窄,参谋职位减少,组织趋于高耸型;但当技术复杂性进一步增加时,管理宽度显示增加,后是减少2.外界环境。稳定的环境对应的是机械式结构,不稳定环境则对应有机式结构3.组织规模。大型组织的职位专业化程度更高,分权程度也越高4.组织的生命周期。当组织由一个阶段发展为另一个阶段,将变得更大,更机械,更侵权,专业化程度将更高。5.组织的战略。不同层次的战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组织结构的构成与特征。简述组织管理者所能变革的主要领域:1.结构变革,包括组织的职权关系,协作机制,集权制度,职位设计,管理跨度等因素的改变2.技术变革,包括对工作的流程,方法,设备,设施的改变3.人员变革,是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期望,任职和行为的改变。简要说明管理部门划分应遵循的具体原则:1.力求最少2.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3.确保目标的实现4.指派平衡5.检察部门分设简要说明影响管理宽度的主要因素:管理宽度是指管理者有效的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1.管理者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2.面对问题的种类3.组织沟通的类型和方法4.授权5.计划6.组织的稳定性简要说明沟通及其基本含义:沟通也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取得课题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1.沟通是双方的行为2.沟通是一个过程3.编码,译码和沟通渠道是沟通过程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始于主体发出信息终于得到反应。简述非正式沟通的含义和类型:是指通过正式组织途径以外的信息流通方式。沟通形态有1.集群连锁2.密语连锁3.随机连锁4.单线连锁。简要说明有效授权应遵循的要求:1.要有善于接受不同意见的态度2.要有放手的态度3.要允许别人犯错误4.要善于信任下级5.要善于适度控制。简述“六西格玛管理”的实质及管理思想:六西格玛管理的实质是对过程的持续改进,它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论。体现了“只有能够衡量,才可以实施改进的思想。

举例说明外部环境的哪些变化促使了组织变革:如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的产品和工艺的变化,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等,这些都是促使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调整的重要力量。内部环境-如组织自身的成长,技术条件的变化,人员条件的变化,管理条件的变化等。对组织中人的不同假设,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试分析管理中的四种人性观点:1.经济人的假设,1)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想设法去逃避工作,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的受别人的指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5)一类人大多数符合上述设想,另一类人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当承担管理责任。2.社会人的假设。1),认识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

系获得认同感,2)工业革命与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因此只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义,3)职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管理者所给与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4)职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3.自我实现人的假设。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手段3)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职责。4)少数人在解决组织苦难问题时,都能发挥出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5)有自找满足和自我实现需求的人往往以达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致力于实现目标的最大报酬6)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职能潜力只得到了一部分的发挥。4.复杂人的假设:1)每个人的需要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2)人在同一时间内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3)随着组织的工作生活条件变化,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部门,需要不同。5)由于不同需要,不同能力,不同管理方式,因此没有统一的管理方式。

第二篇:管理学原理总结

简答题(5×5):

第一章: 1.管理概念构成的四要素:(1)管理主体(2)管理环境(3)管理客体(4)管理目标 2.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1)人的管理(2)激励(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5)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

第二章: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1)工作定额(2)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3)标准化原理(4)选择第一流的工人(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6)推行例外管理原则(7)实行职能组织制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三章:

1.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1)物质层,即外显层文化(2)制度层,即中层文化(3)精神层,即内隐文化

2.企业文化的功能:(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调适功能(5)辐射功能(6)组织功能(7)互益功能 3.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1)分析评估(2)规划设计(3)培植塑造(4)调整完善

第四章:

1.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管理方式。它是一个组织中上级管理人员同下级管理人员,以及同员工一起制定组织目标,并把其具体化展开至组织每个部门、层次、成员,与组织内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责任和成果相互密切联系,明确地规定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职责范围,并用这些措施来进行管理、评价和决定对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贡献和奖励报酬等一整套系统化的管理方式。(2)目标管理的特点

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2、目标管理既重视科学管理,又重视人的因素,强调“自我控制”。

3、目标管理促使权利下放。

4、目标管理注重成果。

2.目标管理的主要工作(工作步骤)

⑴ 制定目标

⑵ 执行目标⑶ 评价成果⑷ 实行奖惩⑸ 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

3.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阐明不够(2)给予目标制定者的指导不够(3)目标确定困难(4)强调短期目标(5)不灵活的危险

第五章:

1.典型的组织结构类型(1)直线制结构(2)职能制组织结构(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4)事业部制组织结构(5)矩阵型结构(6)控股型结构(7)网络型组织结构

2.组织中集权程度与分权程度的标志(1)不同类型决策的集中程度(2)整个决策过程的集中程度(3)下属决策受控制的程度 3.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1)正式组织的特征:1.目的性2.正规性3.稳定性(2)非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3)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作用: 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既可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它可以为员工提供在正式组织中很难得到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创造一种更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相互合作精神,最终改变正式组织的工作情况。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在于,如果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目标发生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行为一致性的压力,可能会束缚其成员的个人发展。此外,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到正式组织的变革进程,造成组织创新的惰性。

(4)对待非正式组织的策略:

由于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现象,也由于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具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所以,管理者不能采取简单的禁止或取缔态度,而应该对它加以妥善地管理。也就是要因势利导,善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的作用。一方面,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要求有效地利用和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为此,管理者必须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努力使之与正式组织相吻合。

另一方面,考虑到非正式组织可能具有的不利影响,管理者需要通过建立、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以影响与改变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从而更好地引导非正式组织做出积极贡献。

第六章:

1.理论中性格理论的缺陷

(1)它们忽略了被领导者的地位和影响作用。事实上,一个领导者能否发挥其领导效能,会因被领导者的不同而不同;

(2)领导者的性格特征内容过于繁杂,且随不同情况而变化,难以寻求由此获得成功的真正因素;

(3)难以探索领导者所有性格特征彼此的相对重要性;(4)各种有关实证研究所显示的结果相当不一致。

2.管理方格图(九宫格)理论的主要观点:在“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论,用一种二维坐标组合形式来描述领导方式的差异。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1.1贫乏型:领导者对职工漠不关心,领导者本人也只以最低限度的努力来完成必须做的工作。

9.9战斗集体型:对职工、对生产都极为关心,通过协调和综合工作相关活动而提高任务效率与工作士气。

5.5中间型:领导者对人的关心度和对生产的关心度能够保持平衡,追求正常的效率和令人满意的士气。

9.1任务型:领导者的注意力集中于任务的效率,而不重视下属的发展和下属的士气。1.9俱乐部型:领导者集中注意对职工的支持与体谅,但对任务效率和规章制度、指挥监督等则很少关心。

第七章:

1.管理控制的目标和作用(1)管理控制工作的目标:1.限制偏差的累积2.适应环境的变化 管理控制上述两个目标的实现,实际上是与管理控制的两大功能联系在一起的。如前面图7-1所示,管理控制通过其“纠偏”功能(A1),使计划执行中的偏差得以防止或缩小,从而确保组织的稳定运行;同时通过其“调适”功能(A2),积极调整原定标准或重新制定新的标准,以确保组织对内外运行环境的适应性。这两类控制功能的不同作用,可从图7-2和图7-3对比中得到清楚说明。

2.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控制系统是由控制的标准和目标、偏差或变化的信息,以及纠正偏差或调整标准和目标的行动措施这三部分要素构成的。第八章——无 论述题:(2×10,其中必有一道与电力企业有关)

第一章:

1.论述企业管理的系统原理并举例说明:P11 举例:图书馆的系统原理:

如果将图书馆作为一个完整系统,依据现代管理的系统理论,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系统要素方面:即构成图书馆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相关条件;

(2)系统结构方面:即图书馆各部分的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3)系统功能方面:表现为图书馆系统整体和局部功能的总和;

(4)系统集合方面:揭示维持、完善与发展图书馆系统的源泉与因素;

(5)系统联系方面:研究图书馆系统与其他系统间以及其内部子系统之间相互纵横的联系;

(6)系统历史方面:展示整个图书馆系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其一般的历史规律。

同样,图书馆系统也包括不同层级的子系统,各子系统都各司其职。高层级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整体目标,向下一层级发出指令,最后考核该层级指令执行的结果,同时解决下一层次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协调或矛盾;低层级的子系统要对上一层级子系统负责,协调相关层级子系统共同完成任务。从系统原理的观点出发,图书馆管理者必须重视各层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制定适当的管理制度,从图书馆工作目标出发,合理分配各部门的职责,理顺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防止各部门由于职责不清导致互相推控,影响整个图书馆系统的正常运作。

2.论述企业管理的效益原理:P12

第二章:

1、论述双因素理论主要内容及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两种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2)双因素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第一,工作的丰富化,即工作内容的丰富化、多样化。积极地培养职工的工作兴趣和情趣。第二,工作的扩大化。要求职工同时承担几项工作。

第三,弹性工时。职工在保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除一部分规定工作时间外,其它时间自行安排。

2.论述科学管理思想并对其进行评价:

答: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用以规范工人的工作活动和工作定额; ②挑选工人进行专门的培训; ③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④明确该了这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

评价: 贡献: ①将科学引入了管理领域,提出了时间和动作的科学研究方法。②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分工协调。局限性:①把人看成“经济人”; ②把人看成会说话的工具; ③把管理看成了狭窄的车间管理。

第三章:

1.论述电力企业文化的特点以及新时期电力企业应遵循的理念:(1)电力企业文化的特点:

1.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环境中由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形成的

2.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3.企业文化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 4.企业文化具有异质性(2)电力企业文化的建设应遵循的理念: 1.必须冲破传统文化的禁锢2.以人为本的理念3.服务的理念4.创新的理念5.和谐的理念 2.论述电力企业如何实施现代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由垄断走向市场,既是电力工业自身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终极目标。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电力企业进入市场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2、实行三项制度

一是企业法人制度,确立法人财产权。

二是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保障出资者和经营者利益的新型财务会计制度。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3、满足三个条件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电力工业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电力企业必须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本质要求。二是电力企业必须完全面向市场,按照市场供求变化和价值规律来组织生产、从事经营和管理活动,以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为其主要目标。

三是政企彻底分开,管电职能独立,既不允许以政代企,也不允许以企代政。政府对企业只能是宏观调控和服务。

4、坚持三条原则

第一条:企业法人原则

第二条:坚持商业化运营原则

第三条:政企分开原则 建立电力工业现代企业制度,政企分开是前提,公司制改组是关键,商业化运营是最终目标,只有三者结合进行改革,同时改革企业财务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等,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才能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电力工业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章:

论述实践中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两种主要方法,并比较说明优劣:P54~55 实践中计划组织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目标管理、计量经济学方法、网络计划技术法、滚动计划法、投入产出法等、滚动计划的主要优点: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滚动计划方法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第五章——无

第六章:

1.论述企业组织中沟通的障碍以及改善的方法 沟通的障碍:

(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有选择地接受,另一是沟通技巧的差异。(2)技术因素。技术因素主要包括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量。

(3)结构因素,结构因素包括地位差别、团体规模、空间约束和信息传递链四个方面。(4)人际因素,人际因素主要包括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程度。沟通的改善:

(1)坚持及时性、适量性、灵活性、有效性四项沟通原则。

(2)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这些经理人员应尽量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如减少组织机构重叠,在利用正式沟通的同时,开辟高层管理人员至基层管理人员的非正式的沟通渠道,以便于信息的传递。

(3)管理人员要发展支持性沟通应该做到:在信息沟通中,多以合作的态度和帮助对方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交谈,从而提高信息沟通的质量;作为信息发送者,管理者应表现出真诚、朴实的态度,而作为信息接收者的下属也应做出相应的反应,设身处地为沟通的对方着想,以增加相互理解,使沟通更为容易;以平等方式来对待下属,表明对下属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得到下属友好的反应,这样信息沟通会更为有效;提倡共同协商讨论的行为方式,避免独断专横、蛮不讲理的行为。(4)建立共同的价值观。通过培训,提高对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在文化共识的基础上,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战略的需要建立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以便管理者更好的统一员工的思想,在组织中建立信息沟通共同的参照框架,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和达到有效的沟通。

2.论述领导者在实现组织目标中发挥的作用。

(1)指挥作用:为保证企业活动的协调和统一,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来帮助人们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领导就是引导、指挥、指导,领导者应帮助组织成员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目标。他们不是站在组织成员的后面去推动、去督促,而是作为带头人来引导前进,鼓舞人们去实现组织的目标。领导者只有站在群众的前面,用自己的行动带领人们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才能真正起到指挥的作用。

(2)协调作用:在许多人协同工作的集体活动中,领导者必须协调企业中的各种资源或因素,促使企业的所有活动以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为导向。①思想协调。②目标协调。③权力协调。④信息协调。

(3)激励作用。企业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有着不同的动机和要求,领导者必须最大程度的在工作中帮助他们实现各种愿望,提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但是不能偏离企业目标。

第七章:

论述控制的原则并举例说明

(1)控制应该同计划、组织相适应(2)控制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3)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扭曲问题(4)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

(5)管理控制需要将财务绩效控制与非财务绩效控制有机地结合(6)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第八章——无 名词解释(5×4)

第一章

1.管理:管理的概念,通俗的说法有“管理就是管理人”;“管理就是让别人按自己的意思去把事情办好”。从字面意思理解,管理一词中的“管”,就是管辖,主管,就是讲职务的隶属,权力的结构,责任的界限。管理一词中的“理”,就是治理,处理,调理。

2.企业:所谓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

第三章: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发展历史过程中及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在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广大职工所认可的企业价值观。

第四章:

计划:从静态方面来解释,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企业以及企业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计划既是所确定的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管理活动的基础。

从动态方面来解释,计划是指为了实现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第五章: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所谓管理幅度,就是一位管理人员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数。管理幅度的大小与管理层次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

2.集权与分权:集权与分权反映组织的纵向职权关系,是指组织中决策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所谓分权,就是在组织中将决策的权限分配给中下层组织单位的这样一种倾向。分权的对立面是集权,即决策权限主要集中在高层领导者手中。

3.授权与尽责:授权是组织纵向职权关系赖以形成的根本性的组织运作问题。所谓授权,就是上级把手中的权力部分委让给下级的这样一个过程。

第六章:

1.领导:①领导就是影响员工、要他们好好工作并努力完成组织目标的一个过程; ②领导就是影响力;

③领导就是有意的过程,并且是建立在一定影响的基础之上,通过有意地施加影响,个人依赖自身的力量和可信性,从而改变或影响其他人及他们的环境; ④领导是企业的创造者和维持者; ⑤领导是解决问题的初始行为。

激励: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沟通: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们的行为。

2.强化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认为,人多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刺激对他有利,他的行为就有可能重复出现;若刺激对他不利,则他的行为就可能减弱,甚至消失,因此领导者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使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目标。

3.期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的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M=V×E

第七章:

1.绩效控制:绩效控制是一种财务控制,即利用财务数据来观测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以此考评各责任中心的工作实绩,控制其经营行为。

2.外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或个人的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制定,以及为了保证目标和标准的顺利实现而开展的控制工作,是由其他的单位或个人来承担,自己只负责检测、发现问题和报告偏差。内在控制:不是“他人”控制(它既不是来自上级主管的“人治”,也不是来自程序规则的“法治”),而是一种自动控制或自我控制(称之为自治)。自我控制的单位或个人,不仅能自己检测发现问题,还能自己订立标准并采取行动纠正偏差。负馈控制与正馈控制:根据控制目的和对象的角度不同分类,可以将控制分为负馈控制和正馈控制。

“负馈”使偏差得到缩小,“正馈”使控制标准和目标发生振荡或变动。

第八章:

1.决策:所谓决策就是指决策者为了解决组织面临的问题,实现组织目标,在充分搜集并详细分析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依据评定准则和标准,选定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2.头脑风暴:“头脑风暴”一词原本是用来形容精神病人胡思乱想、胡言乱语的情形,当作为一种决策方法提出的时候,其含义则是指在决策的会议上,人们可以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思考问题,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常用的专家论证决策方法,该方法便于与会者发表创造性意见,因此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

3.风险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自然状态,每一个决策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有不同的结果,而且能够预先估计出各个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所以,风险型决策又叫随机型决策。

案例分析(15×1):

1.组织职能,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类型及改进。

管理学案例分析 某地方生产传统工艺品的企业,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发展壮大起来。销售额和出口额近十年来平均增长15%以上。员工也有原来的不足200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企业还是采用过去的类似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企业一把手王厂长既管销售,又管生产,是一个多面全能型的管理者。最近企业发生了一些事情,让王厂长应接不暇。其一:生产基本是按定单生产,基本由厂长传达生产指令。碰到交货紧,往往是厂长带头,和员工一起挑灯夜战。虽然按时交货,但质量不过关,产品被退回,并被要求索赔;其二:以前企业招聘人员人数少,所以王厂长一人就可以决定了。现在每年要招收大中专学生近50人,还要牵涉到人员的培训等,以前的做法就不行了。其三:过去总是王厂长临时抓人去做后勤等工作,现在这方面工作太多,临时抓人去做,已经做不了做不好了。凡此种种,以前有效的管理方法已经失去作用了。

问题: 请从组织工作的角度说明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措施。

答案要点:(1)从案例中给出的信息看,企业明显采用的是直线型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优点是: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结构比较简单,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应向谁报告和谁向他报告。责任与职权明确。每个人有一个并且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因而作出决定可能比较容易和迅速。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务比较复杂,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

(2)显然当企业已经发展成为2000多人时,直线型组织结构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如同案例中王厂长面临的困境,要一个人管所有的事情,已经没有效果和效率了。

(3)企业需要采用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形式,例如管理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考虑设立生产计划部门、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后勤部门。这样就可以发挥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的优点,即各级直线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作为参谋和助手,因而能够对本部进行有效管理,以适应现代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细致的特点,而每个部门都是由直线人员统一指挥,这就满足了现代组织活动需要统一指挥和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度的要求 2.与领导职能有关的——领导的方式和管理方式,理论。比如:领导忙的不得了。(1)先总结案例现状(2)谈一谈与领导有关的理论(3)用理论分析现状。

第三篇: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定稿)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 管理概述

掌握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原则、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十种角色。第二章 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

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提出了理性-合法式权威。掌握梅奥及其所领导的霍桑试验的基本发现,如社会人、非正式组织;麦格雷戈的X-Y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重点掌握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大职能、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第三章 决策

掌握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程序;掌握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德尔菲法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树法和非确定型决策方法的原理和求解思路。重点掌握决策程序、决策的影响因素。第四章 计划

掌握计划的概念、计划的形式分类;掌握计划的特征;掌握计划的编制程序;掌握计划工作的原理;掌握滚动计划法的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计划的特征、计划的编制程序。第五章 组织与人事

掌握组织的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掌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概念;掌握各种部门化的特点,能够区分是那种类型的部门化,如许多企业按照早、中、晚三班制安排生产活动,属于时间部门化;掌握组织职权的类型、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掌握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特点和优缺点;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主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重点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和优缺点。第六章 领导

掌握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活动的要素;掌握领导的功能;掌握领导职权的组成;掌握领导方式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掌握不同指挥模式下的领导方式的特点;掌握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图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重点掌握不同指挥模式下的领导方式的特点、管理方格图理论中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的特征、领导活动的要素。第七章 激励

掌握激励的概念、需要和动机的概念;掌握激励的过程、激励的方法;掌握需要层次理论的五种需要、双因素理论中的两种因素;掌握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重点掌握期望理论的内容和应用、需要层次理论的五种需要。第八章 沟通与协调

掌握沟通的概念,沟通过程的四个主要因素;掌握人际沟通的分类、正式人际沟通的网络形式及适用情形;掌握有效沟通的7C原则和有效沟通的技巧;掌握协调的概念和基本要求。重点掌握有效沟通的7C原则和有效沟通的技巧、协调的基本要求。第九章 控制

掌握控制的概念、控制系统的3个基本要素;掌握控制的内容;掌握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含义;掌握控制过程的3个阶段;掌握预算的概念。重点掌握控制的内容。第十章 创新

掌握创新的概念及创新概念的起源;掌握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制度创新的特征;掌握创新的过程;掌握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掌握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掌握管理创新的过程。重点掌握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

考试题型共五种,填空题、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上述要掌握的概念出题题型为名词解释,上述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出题题型为简答题或论述题。其他内容出题题型为单选题和填空题。希望大家能够按照复习提纲有重点地进行认真复习,对于一些知识能够灵活掌握。

附练习题: 下面是一些练习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对考试有较大帮助,请认真练习): 选择题:

1.企业在销售产品时,需要预估货款回收的可能性。为此,信用审核部门力图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处理有关客户资信的材料,但因为过程速度太慢,使许多客户另求他处购货。该项信用审核工作可以说是()A.重效率、轻效果

B.轻效率、重效果

C.重效率、重效果

D.效率和效果都不重视

2.古人云“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的哪一个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3.某研究所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自己的朋友,说他在单位的主要职责是给软件开发人员分派具体的工作任务,并指挥和监督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由此可推断,这位管理人员是()

A.高层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基层管理人员

D.无法判断 4.对基层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

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营销技能 5.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是()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6.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对付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色

D.谈判者角色 7.管理者需要具有多种技能。其中,管理者对组织发展的远大目标、战略方向的判断力,即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以及权衡不同方案优劣的能力,这些能力属于以下哪种技能?()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战略技能

8.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A.技术技能

B.概念技能

C.人际技能

D.诊断技能 9.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提高劳动生产率

B.增加工资

C.增加利润

D.时间动作分析 10.马克斯韦伯认为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的权力是()

A.继承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

C.超凡的权力

D.理性-合法的权力 11.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的观点来源于()

A.现代管理理论

B.管理过程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

D.霍桑试验结论 12.()是从乐观肯定的观点来看待员工的。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

13.“企业管理应随机应变,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是()的观点。

A.社会系统学派

B.经验主义学派

C.权变理论学派

D.管理科学学派 14.管理的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

A.组织结构的蓝图

B.组织的领导方式

C.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D.组织中的工作设计

15.计划的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

A.大

B.小

C.灵活

D.捉摸不定

16.某顾客到一百货商店考察,查阅了其规章制度手册,有三条引起他的注意:我们只售高贵、时髦的衣服和各种高级用具;货物售出超过30天,不再退还购货款;在退还顾客购货款前,营业员需注意检查退回的货物,然后取得楼层经理的批准。试问这三条规定各自属于常用计划的哪一种形式?()A.都是规则

B.都是政策

C.分别是政策、程序、规则

D.分别是政策、规则、程序 17.目标管理中,主管对员工人性的判断是基于()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经济人 18.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制定是通过()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双向沟通

D.单向沟通 19.决策树适合哪种类型的决策?()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B和C 20.某公司为了寻找改进管理的途径而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在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但是少数人提出的方法很荒诞,甚至有时让人感觉离题太远。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A.委婉地打断他,让别人发言

B.及时、断然地打断他,这样才可以防止其他人也犯同样的错误

C.会议应该让大家畅所欲言,不应该干预

D.只有在他谈论和主题无关的话题时才打断他

21.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2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元,每台售价2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

A.400台

B.2000台

C.4000台

D.20000台 22.银行设立商业信贷部属于()

A.职能部门化

B.生产过程部门化

C.产品部门化

D.用户部门化 23.一个金属公司铝试管厂,生产部门由铸造部、锻压部、制管部、成品部、检验包装部5个部门组成,这属于()

A.职能部门化

B.生产过程部门化

C.产品部门化

D.用户部门化 24.一个企业中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所做出的决策数量很多且很重要,在决策时受到的限制很少,则可以认为该企业()

A.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

B.高层主管比较开明

C.组织集权程度较高

D.组织分权程度较高 2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在人员甄选的原则上是()

A.用人所长原则

B.人事动态平衡原则

C.因事择人原则

D.因材器用原则 26.某知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护士长,在处理危重病人时,应表现为()A.专制式领导风格

B.放任式领导风格

C.民主协商式领导风格

D.参与式领导风格

27.如果你是一位股票投资者,你在反复比较了几只股票之后,终于决定购买其中的一只股票。后来的行情表明,这只股票是表现最好的。这时你的后悔值应当为()

A.0

B.正值

C.负值

D.不好判断 28.根据权变理论,领导是否有效取决于()

A.稳定的领导行为

B.领导者的品质权威

C.领导者能否适应其所处的具体环境

D.是专制型领导还是民主型领导 29.宾馆的管道系统出了毛病,因维修部经理正准备出差,便委托维修科长处理,但几天后管道系统仍然渗漏,宾馆总经理听完汇报后,准备追求事故的责任,责任应当由谁来承担?()

A.维修科长

B.维修部经理

C.维修工人

D.工程部经理 30.激励过程是()

A.需要-动机-行为-绩效

B.绩效-行为-动机-需要 C.动机-行为-绩效-需要

D.行为-绩效-动机-需要

31.一个尊重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下列哪种激励措施最能产生效果?()A.提薪

B.升职

C.解聘威胁

D.工作扩大化

32.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涉及一个叫做“保健因素”的概念。它指的是()A.能影响和促进员工工作满意感的因素

B.能保护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C.能影响和预防员工不满意感发生的因素

D.能预防员工生理疾病的因素 33.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34.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他在城门口立了一个木棍,声称能将木棍从南门移到北门的奖励500金但没人去尝试。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A.500金的效价太低

B.居民得到报酬的期望太低

C.居民对完成要求的期望太低

D.大家都不敢尝试

35.王鹏的父亲为了鼓励他发奋学习,向他提出:如果在下学期每门功课考试都达到90分以上,就给物质奖励。在下述什么情况下,王鹏会受到激励而用功学习?()

A.平时成绩较好,有可能功课都考90分以上 B.奖励的东西是王鹏最想要的 C.父亲说话向来都是算数的 D.上述三种情况同时存在

36.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是哪一种强化方式?()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忽视

37.小刘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几年来他工作积极,最近和其他人合作,成功地开发了一个新程序,领到了较丰厚的奖金。开始时很高兴,随后不久,他无意之中看到了领发奖金一览表,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下列哪种理论可以较恰当地予以解释?()

A.双因素理论

B.期望理论

C.公平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38.班主任走进课堂的时候发现王明和李进两位同学趴在桌上睡觉。王明平时是个认真学习的学生,而李进平时表现较差。班主任把他们叫醒说道:“你看王明同学多刻苦,看书看得睡着了;而李进同学怎么一看书就睡觉呢?”请问班主任对两个同学采用的是什么激励理论?()

A.期望理论

B.归因理论

C.公平理论

D.强化理论 39.以下哪种方式是物质性奖励?()

A.参与决策

B.休假

C.分红

D.调动工作岗位 40.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沟通方式是()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 41.管理界有这么一种主张:如果你想表扬某人,最好形成文字;而如果你想批评某人,那么只需要打个电话说一下就可以完事了。按照这种主张,不同的强化方式各应采取何种沟通方式?()

A.正强化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负强化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

B.正强化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一般性的批评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

C.正强化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负强化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

D.正强化宜采取口头沟通方式,惩罚宜采取书面沟通方式

42.课堂上有学生不认真听课,和其他同学在讲话,老师用严厉的目光盯着他以示警告。这属于()

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口头沟通

D.非语言沟通 43.假设你是一名负责情报工作的间谍,有着非常坚定的意志,并能保证绝不背叛。你有4名为你收集情报的工作人员,他们不过是为了经济报酬。为了保证谍报网的安全,并能收集情报。你最有可能采取的网络沟通方式为()A.链式沟通

B.环式沟通

C.轮式沟通

D.Y式沟通 44.某保险公司为开发一项新业务,从不同部门抽调若干员工组建了一个项目团队,为激励他们高度热情地投身于新工作,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沟通媒介最合适?()

A.电子邮件

B.电话

C.面谈

D.简报 45.控制的最根本目的在于()

A.寻找错误

B.衡量下属绩效

C确保行为按计划发展

D.约束下属 46.“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

A.同期控制

B.实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前馈控制 47.强化是通过奖惩手段修正员工的行为,它属于()

A.预防性控制

B.反馈控制

C.前馈控制

D.同期控制 48.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组织目标不能实现时,组织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修正计划

B.激励员工克服困难

C.调整组织结构

D.撤换领导 49.一个人每天或每周必须生产一定数目的零件,他必须保持废品率不超标,他必须在指定的六个月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工作,在生产特定数目的零件时不能超过所规定的物料消耗。对于控制来讲,这是在()

A.衡量实际绩效

B.进行差异分析

C.采取纠偏措施

D.明确控制标准 50.衡量推销人员的工作绩效,应采用的比较客观和有效的标准是()A.销售人员给顾客打电话的次数

B.销售人员花费在销售上的时间 C.销售人员在每件产品上的单位销售费用

D.销售人员的销售额是否比平均水平高出一定数量

51.1912年,()首次提出“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A.亚当斯密

B.约瑟夫熊彼特

C.赫伯特西蒙

D.彼得德鲁克 5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创新活动的是()

A.设备的更新改造

B.产品的开发

C.质量的检验

D.工艺的改进 53.制度创新需要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A.社会经济

B.技术

C.社会变化

D.组织结构 54.()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A.要素创新

B.产品创新

C.要素组合方法创新

D.流程创新 55.“亡羊补牢”属于()。

A.预防性控制

B.反馈控制

C.前馈控制

D.同期控制 56.目标管理的宗旨在于()。

A.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B.用“民主式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理”

C.用“参与式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D.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理”

57.新思维广告公司是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业务包括广告策划、制作和发行。考虑到一个电视广告设计至少要经过创意、文案、导演、美工、音乐合成、制作等专业的合作才能完成。下列何种组织结构能最好地支撑该公司的业务要求?()A.直线制

B.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58.某地2元福利彩票销售时经常会出现人潮汹涌的现象,如果用期望值理论对此事进行解释,最合理的可能是下列哪项?()

A.能有一个机会对社会有所回报,是许多人所渴望的 B.期望概率虽然低,但许多人还是想碰碰运气

C.效价太高了,以致许多人忘记了概率的问题

D.由于综合的激发力量受到了媒体宣传的影响,所以已经偏离正常的规律 59.()组织结构采用“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管理原则。A.直线制

B.职能制

C.矩阵制

D.事业部制 60.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被称为()。

A.规划

B.决策

C.预测

D.预算

填空题:

1.管理的原则主要有____________、人本原则、效益原则和适度原则。2.一般认为,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结构,即___________、制度(行为)层和观念层。

3.按决策问题的条件分类,决策分成确定型决策、______________和不确定型决策。

4.SWOT分析是对组织的优势、劣势、_____________和威胁进行分析。5.德尔菲法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反馈性、反复性和收敛性。

6.盈亏平衡分析法通过分析产销量、__________和利润三者的关系,掌握盈亏平衡点,从而选出能产生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7.计划工作的原理包括限定因素原理、____________、灵活性原理和改变航道原理。

8.滚动计划法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后滚动,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9.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参与管理、___________、下放权力和绩效反馈。10.组织内的职权有三种,分别是直线职权、____________和职能职权。11.人员配备过程中必须依循的原则包括因事择人的原则、______________和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

12.主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个人素质、管理能力和_________________。

13.组织的变革一般包括3个主要内容,即________________、工作制度的变革和人事管理的变革。

14.领导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

15.领导的功能包括组织功能、指挥功能、_________________和控制功能。16.领导者的职权由合法权和______________组成。

17.按领导权力的控制和运用方式来分,领导方式可分为集权式、___________和均权式。

18.领导行为四分图将领导行为的内容归结为两个方面,即以人为中心和以_______为中心。

19.___________是需要与行为的中介。

20.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分别是激励因素和______________。

21.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_____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22.按照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将人的行为归为内因行为和______________。23.沟通过程的4个主要因素是输出者、____________、信息和沟通渠道。24.根据信息流动的方向,将沟通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_______________。25.根据沟通形式划分,可将沟通分为口头沟通和_________________。26.控制系统的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分别是施控者、受控者和________________。

27.控制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_____________。28._______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对即将出现的偏差有所分析和预见,及时采取措施,使预期的偏差不至于发生。

29.对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______________,他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

30.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____________、迅速行动、坚持不懈”这样几个阶段的努力。

31.管理创新的过程包含三个阶段,依次是创新的提出、____________和争取内外部的认可。

32.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包括企业本性论、_______________和员工本性论。33.工作再设计的主要方法通常包括工作轮换、______________和工作丰富化。34.激励的方法可分为精神激励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35.决策树是由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点、____________和结果点5类要素组成的树状图。

第四篇:复习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复习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1.人类活动的特点

(1)(2)(3)目的性。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经过大脑思考,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依存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通过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而进行的。知识性。人类能从自己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独有的知识体系。

2.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基本)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4.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有人类的活动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人和社会活动都具备各种管理;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性质)

管理的性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实在,所以,我们成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5.管理的社会属性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6管理者的角色

(1)

人际角色。作为管理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能,必须在工作

小组内扮演代表人物、领导者和组织联络者的角色。

(2)信息角色。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须扮演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的角色。

(3)决策角色。管理者也起着决策者的作用,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须扮演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谈判者的角色。

7.管理者的技能

(1)技术技能。管理者需具备足够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以便卓有成效地指导员工、组织任务,把小组工作的需要传达给其他小组以及解决问题。

(2)人际技能。管理者必须能够理解个人和小组、与个人和小组共事以及同个人和小组处理好关系。

(3)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8.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1)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界末。代表人物和著作:亚当 斯密《国富论》

查理 巴贝奇《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主要管理理论:工厂代替作坊;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生产率。(2)时间:20世纪初至1950年代。代表人物和著作;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 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一般行政管理; 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行为管理; 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

定量管理;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提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方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理论”所研究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应当注意改善经营的六个方面: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管理职能。

【对泰罗制的评价】

(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程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3)打破了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的现象,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为管理理论的传利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4)泰罗制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他把人看作是做纯粹的“经济人”,认为人的活动仅仅出于个人的经济动机,护士企业成员之间的交往及工人的感

情、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行为科学派

“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

“行为科学”的发展是从人群关系论开始的。人群关系论的代表人物是埃尔顿 梅奥------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的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实验结果:(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工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 一种“非正式组织”

“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一. 需要层次理论; 二. 双因素理论; 三. XY理论; 四. Z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一个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得到什么,尚缺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影响行为; 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

分五级需要: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感情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包括;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等

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

结论: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心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提升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与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

【XY理论】提出者:麦格雷戈

X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励的办法是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对其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努力的去完成工作目标;一般人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的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性”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

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并不懒惰,因为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厌恶取决于这个工作对它们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愿意承担责任,人们对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Z理论】提出者:威廉大内 按照Z理论,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2)上下结合制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3)实行个人负责制;

(4)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5)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的工作经验;(6)相对缓慢的评价与稳步提拔

(7)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9.管理的基本原理

(1)系统原理: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

系统原理要点: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环境适应性原理、综合性原理

(2)人本原理: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3)责任原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4)效益原理:【效益与效果的联系与区别】

a.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以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b.效果,是只有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10.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原则层次。

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前惯例层次;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第四阶段上(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p157(2)个人特性: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和自控能力。(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对管理道德的影响巨大(4)组织文化---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11.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全体成员对本企业“应当是什么”和“应当做什么”的高度认同 企业价值观的发展-p167 12.决策的特点:

(1)目的性。任何决策都包含着目标的确定,明确的目标能够为方案的拟定、比较、选择、实施及实施效果的检查提供标准与依据。

(3)选择性。决策的关键是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而要能有所选择,就必须提供可以相互替代的多种方案。

(2)可行性。方案的实施需要利用一定的资源,在决策过程中,决者不仅要考虑采取某种行动的必要性,而且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

13.决策的方法

【集体决策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创始人:英国心理学家 奥斯本

头脑风暴法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通常是将对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

(二)名义小组技术:在集体决策中,如对问题的性质不完全了解并且

意见分歧严重,则可采用名义小组技术。在这种技术下,小组的成员互不通气,也不在一起讨论、协商,从而小组只是名义上的。这种名义上的小组可以有效的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德尔菲技术-----提出:兰德公司

被用来听取有关专家对某一问题或机会的意见。其关键是要选好专家,这主要取决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或机会的性质;决定适当的专家人数,一般10—50人比较好;拟定好意见征询表,因为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的有效性。

13.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1)企业的人物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会同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依此想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的贡献的标准。

(3)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管理人员和工人是靠目标来管理,由所要到达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5)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14.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计划。

基本思想: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P259 15.企业资源计划----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19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MRP】 基本内容: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p264 【19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MRP】p265图 【1980年代制造资源计划MRP 2】 【1990年代企业资源计划 ERP】p267图

16.管理组织的两种基本结构形态

(1)扁平结构-----特点: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优点: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被管理者有较大自由性和创造性,因而有满足感,也有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属。

缺点:上下级协调较差,同级之间相互沟通困难。

(2)锥形结构-----特点: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

优点:管理严密,分工细致明确,上下级易于协调。

缺点:协调工作增加;设备与开支、时间与精力增加;上下级的意见沟通和交流受阻;上层对下层的控制困难;由于管理严密,影响下及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7.组织设计的原则p289

(1)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2)权责对等的原则;(3)命令统一的原则.18.集权与分权

(1)集权:集权是指决策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2)分权:分权是指决策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程度上的分散。

19分权的途径----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制度分权);

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

(1)制度分权:是在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职务和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

(2)授权:是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为充分利用站们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力委任给某个或某些下属

(3)正确授权的基本要素----

20.人员配备的原则

(1)因事择人的原则。选人的目的在于是其担当一定的职务,要求其从事与该植物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2)因材器使的原则。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人去进行,而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 的能力和素质,能够从事不同的工作。

(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在不断发展的,工作中的人的能力和知识是在不断提高和丰富的,同时,组织对其成员的素质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全面、完善的。

21.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工作轮换;设置助理职务;临时职务与彼得原理。【彼得原理】----在实行登等级制度的组织里,每个人都崇尚爬到能力所不逮的层次。

22.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2)使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3)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能够促进他们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帮助正式组织起到一定的培训作用;

(4)能够影响组织行为,帮助正式组织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

23.组织变革的三种力量---3C力量

顾客、竞争、变革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既是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

组织变革的过程:解冻解冻、变革阶段、再解冻阶段

24.组织冲突

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利益、性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性所导致的彼此相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

建设性冲突: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所提

出的意见等等;

破坏性冲突:是指由于认识上的不一致,组织资源和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员工发生相互抵触、争执甚至是攻击等行为,从而导致组织效率下降,并最终影响到组织发展的冲突。

25.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

(1)超个体的独立性。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组织文化,这是由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行业特点所形成的。

(2)相对稳定想。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而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会因组织结构的改变、战略的转移或产品与服务的调整而随时变化。

(3)融合继承性。每一个组织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形成的,必然和接受和继承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

(4)发展性。组织文化随着历史的积累、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迁以及组织变革逐步演进和发展。

26.组织文化的结构

(1)潜层次的精神层。这是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包括管理哲学、敬业精神、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等

(2)表层的制度系统。又称制度层,是体现某个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组织体内的分工协作关系的组织结构。是组织文化核心与显现层的中间层,是虚体文化向实体文化转化的中介。

(3)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又称物质层,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载体的外在显现,显现层是组织文化最直观的部分,也是人们最易于感知的部分。

27.组织成员的接受(组织文化的形成要点):社会化与预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组织通过一定形式不断向员工灌输某种特写的价值观念,如通过组织培训、宣传等。

预社会化:企业在招募新员工时不仅提出相应的技术后和要求,而且注意分析应聘者的行为特征,判断影响应聘者外显行为的内在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是否一致,从而保证新聘员工对组织文化的接受、进入组织后在特定文化氛围中迅速融入。

28.领导----所谓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9.领导集体的构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 p408 29.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专权型、民主型、放任型 p410 30.管理方格论:任务型、乡村俱乐部型、中庸之道型、贫乏型、团队型 p413 31.激励-----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为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因此称之为激励。

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满足程度。

期望值;是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即行为者采取某种行动,获得某种成果,从而带来某种心理上的满足的可能性。

32.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的层次,从低到高】

第五篇:管理学原理期末总结

管理学原理期末总结

判断1*20 简答5*10 论述 1*10 案例 2*10

第一章

管理的特征(简答论述):1 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原理和原则是人们从大量管理活动总结出的然后经过实践上升称为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这证明了管理理论反映了管理活动的特点和客观规律因此管理具有科学性但管理的科学性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模式和方法在面对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管理对象的参差不齐必须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了管理者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对管理原理运用的灵活性和技巧性所以管理又具有艺术性 2 管理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涉及到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没有效率很难达到优良的效果没有效果再高的效率也毫无意义因此管理必须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3 管理是维持和创新的统一 管理工作的基本目的就是维持组织的稳定有序保证目标的实现若这一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组织工作就会偏离要求各要素相互脱节产生混乱所以管理的维持工作是很重要的但组织的内为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着这种变化要求管理者不需再原有的管理水平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这就是管理的创新 4 管理是理性手段和非理性手段的统一 管理者用制度约束规范组织各部门和成员的行为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 这是管理的理性手段同时管理者还要采用尊重人关心人民主参与的非理性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有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的二重性及意义(简答论述):管理局有两重性即管理及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这是由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决定的。就是说管理一方面是由于许多人协作写作劳动必须的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是有效的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这是由一般生产过程决定的另一方面管理优势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必然体现出生产资料占有着指挥劳动监督劳动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意义:1 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 有利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对于我们有利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 有利于揭露资本主义管理维护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4 有利于结合国情随机制宜地学习运用及探索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管理的职能:计划 组织 人员配备 领导 控制

管理者的角色:

(一)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包括挂名首脑(必须履行许多法律社会性的例行义务)领导者(负责动员和激励下属负责人员配备培训交往的职责)联络者(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接触和联系网络向人们提供信息以及恩惠)

(二)信息传递方面 包括监听者(寻求和获取各种特定的信息以便透彻的了解组织与环境 作为组织内部与外部的神将中枢)传播者(将从外部人员和下级那里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的成员)发言人(向外界发布有关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结果等信息)

(三)决策制定方面 包括企业家(寻找组织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制定改革方案发起改革监督某些方案的实施)混乱驾驭者(当组织面临林中大意外的动向是负责采取补救行为)谈判者(在主要谈判中作为组织的代表)

管理者的素质: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良好的品质 管理道德 知识结构

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指业务领域内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人际技能指处理组织内外人关系以及与各方面人员公示的能力;概念技能指观察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并及时果断作出决策的能力

管理的主体:指管理活动的发起者执行者即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管理的客体:指管理活动的接收者对象即组织的各类资源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组织发展的劳动力的能力即组织内外能够为组织所利用卫组织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员的总和;财力资源指组织拥有的货币资本和现金;物质资源指组织拥有的如土地建筑设备设施原材料零部件能源等有形的生产要素;信息资源指组织拥有的各类信息分为知识性信息和非知识类信息;关系

资源指组织拥有的与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时间资源指组织拥有的可利用的时间

第三章

广义和狭义的计划:广义的计划工作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指制定计划

计划的分类:1 按计划期限分为长期计划(指校场时间以一般5年企业发展的计划主要描述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中期计划(指有长期计划衍生而来时间一般在2至3年 较长期计划而言更具体更贴近现实可操作性更强)短期计划(指较短时间内一般为1年以内的企业发展的计划主要描述企业发展的近期计划)2 按性质可分为战略计划(属于高层管理计划主要描述的是企业基本目标基本政策策略企业获取资源及其配置组合的准则)战术计划(属于中层和基层管理计划是战略计划的具体化带有职能性是为实现战略计划而制定的更具体详细的计划)3 按工作职能分为人力资源计划生产制造计划销售计划售后服务计划供应计划新产品研发计划财务计划投资计划等

计划工作的原理:1 限定因素原理主要内涵:主管人员越是能够了解对达到目标其主要限制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够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拟定各种行动方案 他要求主管人员在制定计划是必须全力找出影响计划目标实现的主要限定因素或战略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互补措施确保计划能够实现 2 许诺原理 主要内涵: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因而许诺越大事先许诺的时间就越长实现许诺的可能性就越小 他要求制定计划首先要有计划期限其次合理的确定计划期限 任意提前或延长期限都是不可取的 3 灵活性原理 主要内容:计划总体现的灵活性越大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4 改变航道原理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可因情况的变化随时改变使计划执行过程具有应变能力

第四章

各类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1 直线制特点:管理的全部只能由单位的各级领导人负责不另设职能或参谋机构最多的最高领导层配备少数职能人员协助最高领导人进行管理工作单位内各级组织只接受上一级领导人的指挥 结构简单权力集中职责明确联系简捷便于统一指挥提高工作效率但它要求各级负责人具有全面的业务知识能亲自处理全部管理业务这种结构只适用于规模不大员工人数不多管理工作较简单的单位 2 职能制 特点:组织内各级管理部门除了领导人外还建立了相应的职能机构在自己管辖的业务范围内有权向下级组织下达指示命令优点是将组织的管理工作按职能进行分工提高挂你的专业化程度减轻各级领导者工作负担缺点下级负责人除了接受上一级负责人的领导外还要接受上一级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容易形成多头领导不符合统一指挥的原则未得到推广应用 3 直线职能制 特点:各级管理组织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职能机构这些机构只是同级直线指挥人员的参谋和助手有权提出建议提供信心并对下级职能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优点 既能保证集中统一指挥又能发挥职能机构专业管理的作用缺点 对职能机构的职权不够重视 4 事业部制 又称分权组织或部门化结构 特点: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在集中领导下实行分权管理 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种类繁多市场分布较广的企业 优点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便于采用流水线生产和自动生产线的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摆脱日常生产经营管理的事务性工作集中精力做好有关企业大政方针的决策又有利于调动各事业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增强企业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各事业部门单独核算便于各事业部门之间展开竞争促进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和训练高级管理人才 缺点容易造成人员调换困难彼此工作不协调也容易滋长不顾企业整体利益的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倾向;造成机构重叠官僚主义日益严重管理人员和管理费用增加 5 矩阵制 又称目标规划制 优点 打破了传统的一个管理人员只接收一个部门的领导的原则使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加强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能够及时互通情况共同决策使各项专业管理能够比较协调灵活的执行任务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把

不同专业部门的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助于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业务水平;将需要的各种知识集中起来 有利于加速开发新技术和试制新产品同时也为综合管理和职能管理的结合提供了组织结构模式;组结构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动 缺点 由于领导关系上的双重性往往会产生矛盾 主要使用某些需要集中各方面专业人员参加完成的项目业务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 任务目标原则 2 统一指挥原则 3 管理幅度原则 4 权责一致原则 5 精干高效原则 6 分工协作原则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关系: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例关系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多

直线职权和参谋职权的矛盾和解决:矛盾 当保持了命令的一致性但参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当参谋人员向直线管理人员提意见时直线管理人员会认为参谋干扰了自己的工作产生对参谋人员的不满这样会对直线人员失去约束力;参谋作用发挥不当破坏了直线人员的同一指挥 有些参谋人员对下级的一些底层管理者发号施令造成下级人员没有统一指挥 解决 明确职权关系 直线与参谋间要相互了解彼此关系就有可能获得彼此重视;授予参谋人员必要的职能权力让参谋人员在某些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决策监督权;向参谋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五章

内外部招聘机制的优缺点:内部优点 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持企业政策的连续性;人选更准确;节省费用;管理人员的内部晋升减轻了招聘难度 不总 引起雇员群体中嫉妒攀比等问题处理不好又会引起拉帮结派问题;容易产生近亲繁殖;来源局限水平有限;产生内部矛盾 外部优点 能后接受外部新的思想调整企业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节省培训费;能够给组织内部造成竞争压力 缺点 招聘费用高;外聘人员缺乏对企业的忠诚;进入角色时间长

下载管理学原理复习总结收藏版(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学原理复习总结收藏版(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 1、管理者的角色(或者简答)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补充材料1.简述预测的重要性。 预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预测既是计划工作的前题条件,又是计划工作的结果。 (2)预测是使管理具有预见性的一种手段。 (3......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 管理的历史发展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生活或者说集体生活,就有了管理的时间和经验总结。管理经验、管理思想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一)选择题1、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2、管理者的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作和员工。3、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4、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如果生产专用性高,企业既难以(),也难以()。2.量本利计算的基本公式是()。3.经营计划的重点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是(),范围是()。4......

    管理学原理

    课期末 论文题目:论高校管理的有效途径 系别:翻译系七班 年级:2010级 姓名:张春花 学号:2010010140722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2011年12月26日内容提要: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

    管理学原理

    东 北 农 业 大 学 题 签 (A卷) (2009-2010学年第 一 学期) 课程号:08600005j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开卷) 学分:3平时成绩:30% 题 号 试 题(分值)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

    管理学原理

    17春《管理学原理》作业_1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道小题,总分值80分) 1.需求层次理论是由()提出来的。(4分) A. 梅奥 B. 赫茨伯格 C. 马斯洛 D. 泰罗 答案:B 2.侧重研究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