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攻坚抓突破 创新机制增活力 切实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

时间:2019-05-14 20:1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克难攻坚抓突破 创新机制增活力 切实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克难攻坚抓突破 创新机制增活力 切实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

第一篇:克难攻坚抓突破 创新机制增活力 切实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

克难攻坚抓突破 创新机制增活力 切实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

去年以来,十堰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抓好中纪发〔2009〕

9、10号和鄂办发〔2009〕5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省纪委制定的“19项指标”中,十堰市有15项达到100%,另有2个建议指标也达到100%,基本实现县、乡、村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全覆盖,有力地推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把握重点,克难攻坚,全面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

(一)领导高度重视,全面安排部署。市委高度重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及时召开专题常委会学习“三个文件”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印发专题会议纪要。市纪委主要领导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去年8月和今年5月,十堰市两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贯彻落实“三个文件”情况进行安排部署和督办落实。

(二)抓住难点问题,集中攻坚突破。一是解决干部政治待遇。在关于“县市区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同级党委组织的干部民主推荐会议”方面,组织部门起初坚持纪委常委只能参加集中换届时的干部民主推荐会议,不能参加平时干部民主推荐会议。市纪委主动与其沟通交换意见,讲清政策依据,最终达成了共识。在“内设室主任明确为副科级领导职务”方面,部分县市区委组织部门认为不好平衡,其他部门都是“股级”,只有资历比较老的股长才享受副科级待遇,而不是副科级领导职务。对此,市纪委与县市区委书记、组织部长当面沟通意见。之后,县市区委都召开专题常委会研究,统一下发了“明确纪委内设室主任为副科级领导职务”的文件。二是增加人员编制。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增加人员编制30名。三是抓好干部交流。去年以来,经过与县市区委沟通,县市区纪委领导班子任职达10年以上的6名成员全部进行了交流,达100%;另外交流领导班子成员17人,其中提拔交流9人,平职交流到重要岗位8人。

(三)抓好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到位。采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抓典型树样板、抓先进促提高的办法,整体推进工作进展。首先在竹溪县进行乡村纪检组织建设试点,在房县、竹山县进行县直纪检监察机构派出改革试点,实现人员、机构、职责和工作成效新突破。然后认真总结这3个县的经验做法,通过召开现场会议,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观摩学习等形式,在全市推广。目前,各县市区在全部完成3个文件要求的基础上,正在研究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抓好巩固提高。

二、创新突破,拓展延伸,科学构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体系

(一)在纪检监察机构建设上抓延伸。在认真组织实施“七有”工程的同时,努力把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相关要求延伸落实到乡镇和村(社区)。去年下半年,在房县、竹山县开展了派出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每个县分别设立3个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级别为正科级,下设综合室、案件检查室、行政监察室,人员编制为10~11人。今年年初,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乡镇(街办)村(社区)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目前,乡镇纪委“七有”、村纪检小组“五落实”已全部到位,并有所拓展。十堰市各乡镇全部配备乡镇纪委副书记,3个县市区明确乡镇纪委副书记副科级待遇;所有村(社区)按3~5人成立纪检小组,纪检小组长从原村干部、退伍军人、驻村大学毕业生等有威望、有文化的党员中选举产生,纪检小组成员同时兼任本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村级信访接待员;全市村纪检小组成员达5600多人。竹溪县在乡镇、村(社区)全面实施“双十”工程,即乡镇纪委“有牌子、有专职副书记、有办公室、有工作职责和制度、有电脑和打印机、有举报电话、有录音笔、有照相机、有摄像机、有档案柜”;村(社区)纪检小组 “有牌子、有队伍、有专职纪检小组长、有办公室、有电脑及档案柜、有工作职责和制度、有印章、有举报箱、有党风廉政宣传栏、有工资”。今年3月,《中国纪检监察报》以《纪检“办公桌”下移到田头》作了大幅报道,并配发短评。

(二)在干部管理体制上抓创新。对县直单位和乡镇纪检干部如何管理、如何考核工作业绩进行探索创新。市纪委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在郧县开展试点工作,对县直和乡镇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副书记(副组长、监察室主任)的任免,实行由县纪委初始提名后与组织部共同考察、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最后由县纪委下文任命的管理方式,并建立了一套考核奖惩办法。去年以来,该县下文任命县直和乡镇纪委书记(纪检组长)31人,对考核优秀的4 名乡镇纪委书记提拔担任乡镇党委副书记。

(三)在纪检监察干部待遇上求突破。通过与组织、财政等部门协商,十堰市县级纪委内设室主任全部享受副科级待遇,县纪委常委全部享受正科级待遇。特别是村(社区)纪检小组长的经济待遇,在6个县市为国家级贫困县市的情况下,通过与县市区领导和财政部门协商沟通,全市8个县市区和经济开发区、武当山特区按每人每月60~100元的工资直接列入财政预算。有的地方把纪检小组长的工资比照村级副职干部的工资标准执行,其他成员的待遇采取发误工补贴的形式解决,经费从转移支付资金中开支。

三、强化素质,严格管理,着力增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活力

(一)强化教育培训。通过办培训班、以案代训、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综合素质。去年以来,先后组织60余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上级纪委组织的业务培训,抽调16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参与省、市纪委大案要案查处。今年各县市区还对村纪检小组成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目前已培训4000多人。

(二)建立竞争机制。建立纪检监察干部准入制度,规范干部选调程序,明确录用资格条件,确保选调人员素质。今年以来,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录用干部30人,全部通过考试考核择优选用。同时,定期组织内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去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20多名干部通过竞争走上了领导岗位。

(三)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基层纪检监察机构的工作职责,建立议事决策规则、派出纪工委正副书记和乡镇纪委书记述职述廉等制度,细化了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执法监督等工作程序。各地建立健全纪检小组议事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信访接待制度、向村党支部和乡镇纪委报告工作制度、年终述职评议制度,以及小组成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等制度,使乡、村纪检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第二篇:抓基层 打基础 增活力

抓基层 打基础 增活力

建设电网先锋党支部 深化创先争优活动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曹志安

(2012年2月1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受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同志委托,我简要汇报国家电网公司创先争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情况。

国家电网公司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经营区域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占国土面积88%,供电人口超过10亿。2011年,公司资产总额22093亿元,营业收入16760亿元,完成利润533亿元。公司管理员工231万人,基层党组织2.8万个、党员54.7万名,87%的党支部建在一线,数量多、分布广,联系千家万户、直接服务群众。公司党组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开展“电网先锋党支部”创建活动,制定了《电网先锋党支部创建工作指导意见》、《电网先锋党支部创建工作管理办法》,细化创建内容,加强分类指导,明确考评标准,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本职争优秀,在电网发展和公司发展中创造一流业绩。

一、加强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公司党组坚持以党建促

发展,确保业务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一是加强新建机构、并购重组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做到党组织与经济组织同步设置、同步调整。二是推进海外企业党组织建设。党组坚持把海外企业(机构)党组织建设纳入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业务发展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及时成立驻菲律宾、美国、俄罗斯、欧洲、巴西、印度等海外党支部。三是抓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党组织设置。先后成立上海世博会国家电网馆临时党总支,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总指挥部临时党委,把支部建在工程现场,让党旗飘扬在急难险重一线,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就有电网先锋党支部。

二、推行公推直选,选好带头人。党组把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作为建设电网先锋党支部的关键,积极探索公推直选支部书记,制定了《基层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实施意见》,对报名推荐、民主测评、直接选举等11个环节做了详细规定。在直接选举环节突出互动性,有效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保障了党员民主权利,提高了公推直选的效果和质量。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在四川、浙江、湖北等省公司以及26个直属单位进行了公推直选,推动了基层党内民主建设,激发了电网先锋党支部的内生活力。

三、夯实工作基础,推广《一本通》。公司在健全完善基层党建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编制《基层党组织工作一本通》,以— 2 —

经常性工作为主线,以应知应会应做的基本内容为重点,按照简洁适用、便于操作、易于管理的原则,汇编了党组织日常工作中11类记录表单、9 类工作流程、6 种公文范本以及90条党建基本知识要点、69份党内文件索引。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将《一本通》与电子政工平台的推广应用结合起来,实现了基层党务工作标准统一、流程优化、评价量化和资源共享,使电网先锋党支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评比有标准、操作有规范、学习有大纲、对标有平台,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四、强化党建考核,确保工作落实。公司制定了《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7个方面的内容,细分为19个考评指标,赋予相应分值,明确考评要点。实行党员公认度测评,党员不认可的一票否决。综合运用自评与上级考评、结果考评与过程评价、定量与定性考评等,使考评工作全面科学。考评结果作为创建电网先锋党支部的依据,突出了考评的导向性和实效性。每年年初,公司把创建电网先锋党支部与安全生产、资产经营、党风廉政建设一并部署,年终统一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的落实。

五、落实党务公开,兑现公开承诺。公司统一制定《党务公开目录》等一系列制度,明确公开内容、程序、范围、形式和时限。实施党员发展公示制度,严把党员入口关,强化发展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到思想纯洁、队伍

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各级基层党组织把公开承诺与加强党务公开有机结合,有力推进。一是突出主题。公司党组带头承诺,作出表率。承诺内容突出科学发展主题,深化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突出为民服务主题,实施95598光明服务工程;突出基层组织建设主题,开展“迎接党的十八大,创先争优当先锋”活动。二是细化内容。公开承诺的内容既有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共性标准,也有结合工作实际的个性承诺,内容具体翔实,便于评价考核。三是分类落实。公司总部(分部)突出“讲责任、比奉献、作表率”,建设国际一流企业集团总部;供电营业窗口和服务一线突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开展“三亮三创三评”,公开供电服务“三个十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直属单位突出“强管理、控风险、增效益”,提高支撑和服务公司创新发展的能力;各党支部针对领导点评和群众评议情况,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改进提升。

六、选树先进典型,注重示范引领。公司从三个层面入手,选树、宣传、推广电网先锋党支部先进典型。一是抓选树。公司评选表彰166个“电网先锋党支部”和90个“电网先锋党支部标兵”,先后有30人获得全国和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1年,公司2个基层党组织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基层党组织荣获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电网共产党员服务队坚持“有呼必应、有难必帮”,在党和人民群— 4 —

众之间架起连心桥,被群众亲切称为“电力110”。习近平副主席对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十年如一日、坚持为民服务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二是抓宣传。公司先后推出了“电力雄鹰”吕清森、“不倒的铁塔”江小金、“助学老人”解黎明、“爱心大使”韩克勤、“工人专家”夏晓宾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公司先进典型的事迹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对公司先进典型的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吕清森作为中央企业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在央企进行了巡回报告;公司组建了青藏联网工程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公司进行巡回报告,彰显了中央企业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三是抓推广。公司积极推广党员“一带二”、“双培养一输送”,党建“三级联创”、同业对标等一系列先进经验。山东电力公司推行创先争优活动项目化管理,实现“创争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数据化”,李源潮同志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在国企普遍推广。国资委党委推广了福建公司“双培养一输送”的做法。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许继集团公司党委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推行“流程化、制度化、绩效化”管理的做法得到中组部肯定。

“电网先锋党支部”有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了创先争优活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公司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电网发展迈上新台阶:建成了代表世界电网技术最高水平的特高压交直流示范工程,在智

能电网领域继续走在世界前列。经营管理再上新水平:公司连续7年被国资委评为业绩考核A级企业,在《财富》世界企业500强排名第7位,比2004年上升39位。自主创新取得新成果:取得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2011年获得授权专利数量在中央企业名列第二。优质服务实现新提升:公司各单位在地方行风评议中名列前茅。目前,公司系统共有241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创先争优呈现新气象: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深化两个转变,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实践中,认真践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努力超越、追求卓越。

中央明确2012年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国资委党委、中央企业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王勇同志的要求,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不断深化创先争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以国网公司科学发展的新成效,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与时俱进抓建家 创新持续增活力

与时俱进抓建家 创新持续增活力

基层工会要牢固树立“发展为先、职工为本、基层为重、创新为魂”理念,坚持“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与时俱进抓建家,持续创新增活力,促进企业工会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形成了百舸争流的局面,呈现出与职工同心、与时代同行、与企业一起成长的发展态势。基层工会开展建家工作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晰建家工作思路

(一)提高认识,准确定位。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任务,我们深刻领会党中央对工会开展建家工作的要求,按照全总的部署,紧紧围绕“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抓建家,结合基层实际,深刻认识建家与建企业目标是一致的,鲜明地提出了“建家兴企、建家强会、建家育人、建家交友”的工作理念,把建家作为工会工作的“龙头工程”,纳入整体工作规划,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家,使之成为工会履行维护职责与实践科学发展的结合点,成为工会组织发挥优势、展示作为、体现特色、创造价值的重要抓手。

(二)创新理念,明确思路。提出“把工会组织进一步建成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要求。我们把学习领会的重点放在“进一步”、“名副其实”和“各级”上,进一步就是要实现创新发展,名副 其实就是要经得起内外考验,就是要把建家工作从延伸到工会小组。为此,要坚持以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阀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牢固树立发展为先、职工为本、基层为重、创新为魂理念,做到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科学干事,努力使各项工作抓在点子上、干在关键处、站在最前列,把基层工会建设成特色工会、有为工会、满意工会、品牌工会,把职工之家打造为安全之家、和谐之家、创新之家、文化之家、小康之家,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文化的建家工作新思路”。

(三)构建格局,常建常新。建家的宗旨是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我们从贯彻落实“依靠”方针的高度,把工会建家上升为企业建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热情支持、工会具体实施、职工广泛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

二、强化建家工作新举措

(一)建功立业展作为。结合企业实际,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我们着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广泛深入开展了创建“工人先锋号”等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和每年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坚持做到年初抓发动,季度抓评比,半年鼓干劲,全年大表彰,不断掀起建功立业和劳动竞赛热潮。

(二)创先争优铸品牌。深入学习劳模精神,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把学习劳模精神与建设职工之家、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争不到第一就意味着差距”的争先理念,不断加强对政策的超前研究,对形势的超前分析,对难点工作的超前预测,对工会重点工作的超前试行。推动职代会标准化、厂务公开程序化;培育了工会文化建设。

(三)重心向下打基础。要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必须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此,要牢固树立抓基层、打基础的观念,始终把服务基层,重心下移作为工作重点。以职工是否满意、基层是否有活力作为检验标准,坚持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钱往基层用。开展工作大调研,召开作风建设动员会,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了工作提速、服务提质、面貌提神,安排部署有人抓,具体落实有人管,工作结果有人查,形成业绩有人奖,出现问题有人罚,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同时,健全各项组织制度、民主制度、工作制度,加强基础资料和阵地管理,实行会务公开,接受会员群众民主评议和监督。

三、完善建家工作新机制

(一)素质保证机制。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抓住学习这个根本,在工会干部培训上舍得投入,提升工会干部素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创新研讨季等活动,引导基层工会干部用宽广 的眼界看世界,用前瞻的思维想未来,用辩证的观点认形势,用发展的眼光看条件,用创新的精神解难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目标责任机制。以职工之家建设目标为导向,以工会干部责任制为基础,实行双向的目标责任机制。每一项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与绩效考核和个人收入挂钩。分管主席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负责,人人肩上有指标,挂图作战,限时办结;基层单位工会目标任务提出具体化、精细化的工作要求,认真对标检查,考核兑现落实。

(三)拐点激励机制。克服个别单位骄傲自满情绪,防止松口气、歇歇脚现象,在建家考核中,对那些当标杆、做表率的模范职工之家,有意识挑毛病,高标准严要求,采取拐点激励的方法。调动基层工会干部的警醒和振奋,焕发生机和活力,保持了在职工之家建设上的不动摇,不迟疑,不懈怠。

(四)监督评议机制。以会员群众为主体,依靠会员群众建家、管家和评家,定期开展“会员评家”活动。一是把好民主评议程序关,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和测评票,让会员群众对职工之家建设“评头论足”。二是把好监督检查整改关,评议结果向同级党组织和上一级工会报告,整改措施张榜公布,接受会员群众监督。三是把好评优考核申报关,凡申报评选各类各级模范、先进职工之家的,会员评家是必经环节,会员群众不评家的,没 有评先选优资格;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向会员报告,接受评议。

(五)工作运行机制。在活动建家、载体建家的基础上,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制度建家的内容。制定并落实工会常委会议事规则、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通报、理论创新成果发布制度。加大了职工之家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数字化建设力度。利用网络的快捷,建立网上信息发布系统和无纸化办公平台,构筑了网上职工之家。

(六)奖惩激励机制。坚持一票否决制度,凡职工民主管理不达标、上解经费完不成、安全生产出现重大事故者,不能当选模范或者先进职工之家。凡职工之家建设不达标的,单位不能评选为文明单位,工会主席不能评为先进工作者。考核结果作为推荐上一级先进、模范职工之家的重要依据。

与时俱进抓建家,持续创新增活力。基层工会坚持以建设职工之家为载体,提升服务职工群众意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任务建功立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创企业工会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井陉)创新机制增活力 狠抓落实提质量

创新机制增活力 狠抓落实提质量

2014工作总结

井陉县教研室

2014年,井陉县教研室紧紧围绕市教科所工作重点及我县教育局确立的“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切实发挥教研室研究、指导、服务的作用,健全、创新学科教学评价体系与质量管理监测机制,不断进行新课改及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狠抓落实,提高教学质量。与2013年相比,2014年中考我县重点中学绝对人数上线率和上线增长率增幅分别达到了104.12%和109.79%;高考成绩本

一、本

二、本三万人上线率分别提高0.08%、0.18%、3.87%,稳中有升。

一、切实保障教研经费投入,创造良好办公条件 经费投入 井陉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教研室建设,把做好教研工作作为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想方设法保证教研经费及时到位,确保教学研究、课题研究、课改实验、教学评估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县教育局拨付用于教科研和教学评估专项经费逐年提高。其中,2014年用于教研员外出学习培训、差旅费及出差补助1.6万元,用于《井陉研训》的印刷费用2万元,用于奖励基层优秀期刊2万元,用于为每位教研员征订相关学科报刊杂志费用0.8万元。另外,对在各级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论文,在中小学评优课、中小学素质赛、自制教具竞赛上获奖的全县教育系统干部教师进行专项奖励,奖励金额达4.5万元。

办公条件 继2013年为所有办公室铺设瓷砖、粉刷墙壁、更换铝合金门窗、为每位教研员配齐办公桌椅的基础上,又新购置电脑4台,安装空调1台,为方便下乡调研,专门配备轿车1辆。教研经费充足、及时、到位确保为各项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2014年,我县教研员参加教育系统国家、省、市各级教研活动63人次,辐射全县各建制学校各学科教师384人次。每位教研员均建立起个人成长的详细电子档案。

二、全面加强教研队伍管理,打造高素质教研团队 教研队伍管理 我县教育局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教研管理体制,建立并不断完善覆盖全县各建制学校和教学点的“县教研室—大学区(中心校)—学校研训室(组)”三级教学科研机构和“学区间联合教研—学区内教研—协作组活动—学科组活动”教学研究体系,教研室健全《学区研训室工作制度》、《学区研训室(直属学校)主任职责》、《研训员岗位职责》、《课题研训工作流程》,教研室、各学区、各学校、各研训室(组)均制定详细教研工作目标、计划及方法措施,坚持自主教研和联合教研相结合、县内教研和县外教研相结合、校本教研和网络教研相结合、个人研究和学习培训相结合,鼓励和帮助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校本教研,80%以上中心学区和建制学校均有自己的校本课程和研修刊物,我县教研室教研员赵春英和张华分别开发的《井陉拉花简明教程》(小学、初中)、《体育与健康》(小学全一册)课程已经在全县中小学逐步推广。

教研室始终坚持每周一学习制度,加强对教研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全面落实教研员 “六个一工程”(即“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上好一堂示范研究课、搞好一次专题讲座、发表一篇论文、抓好一个课题、建设指导好一个责任区”),不断完善教研员量化考核制度。制定了详细的基层教研工作计划,把常规教研工作和分年级阶段性教研、分学科专题教研、有重点地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结合起来,扎实做好教研员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工作。

专兼职教研员 根据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需要,我县教研室从全县教师队伍中择优选拔骨干教师,配备中学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等学科教研员以及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音乐、体育等学科教研员。此外,还选拔、确定各学科兼职教研员共计

人。教育局从我县实际出发,实施科室人员包校工作制度,教研室每位教研员均有定点联系学校,有工作计划和季度性总结,作学科专题讲座22次,根据情况作示范课,全年听 课人均达160余节次。

三、开拓创新教研思路,充分发挥教研职能

课程实施研究指导 我县教育局把保证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作为规范办学的重要内容和指标并纳入年终星级考核,教研室在每学期组织力量检查全县各学校落实情况并登记建档。

教学改革 教研室认真落实教育局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制定教研员包片工作规划,有重点地扶持薄弱学校学科建设,下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全面巩固爱生学校建设成果,重点推进微矿路学校生本教育、障城明德学校全人教育、小作中学的全面教育,积极促进和谐课堂的建设及开展。制定并不断完善《教研背囊》,建立起各学科课堂教学管理及评价检验机制。

教育科研 严格、规范课题的申报、审批程序,以课题研究引领研训和课堂教学改革,把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师业务素质与教学水平。今年,推荐申报省“十二五”规划课题13项,其中被省“十二五”规划立项4项,目前正在筹备开题系列事宜。目前,又从基层课题中,择优推荐40项课题参加石家庄个人课题申报,正等待立项评审。有6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被评为优秀论文。其中,教研员张华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科研论文报告会上做了《井陉县中小学“1+1”特色课间操创新实践》报告。教师专业发展 依据《井陉县教研室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名师工程”建设的奖励办法》,对在各级正规刊物上发表论文及参加省、市级评优课、素质赛的教育系统干部教师进行奖励。教研室制定《教研员职责》,对教研员工作作出明确的指导意见。通过教学大比武、评优课、素质赛等多种渠道评选各学科名师、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利用暑假时间,对全县3000余名各学科教师进行一次新课程及教材全员培训。

评价研究 实施《井陉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检测实施方案》,分析每一所学校、每一学科、每一名任课教师教学情况,全面、客观、公正、具体地评估全县中小学教学质量,从分析中发现问题,依据问题开展针对性教研活动。制定《星级学区(校)建设“教学质量星”考核实施细则》,根据教育局《星级考核细则》,重视平时教学实际,结合期中质量抽测成绩,对全县中小学进行教学质量考核,分等定星。进一步修正《井陉县小学生学业水平质量检测方案》,对各中心学区、各学校及任课教师进行客观、公正、合理考评。

工作效能 全面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认真组织、落实市、县各级教育部门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详细计划和具体措施,确保落实到位、准确高效。

四、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谋划今后工作 回顾2014年,我县教研室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工作扎实高效,得到市、县教育部门的肯定和基层一线学校的欢迎,成为鼓舞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们也看到,教研工作中的时效性、针对性仍然需要提高,我县山区学校多、布局分散、边远山区学科教研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成为深入、高效教研的不利因素,需要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改革魄力、开拓创新的思路方法、扎实有效的措施和行动去面对、去解决、去克服。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坚持附身教研,深入教学一线,抓住学区中心小学和建制初中,扎实推进教研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质量检测体系,逐步改进检测方法,使之更加贴近我县教学实际。继续探索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增强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健全教师档案、课题建设及管理,稳步提高教研队伍的管理水平。

教研创新:2014年8月,体育教研员张华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科研论文报告会上做了《井陉县中小学“1+1”特色课间操创新实践》报告,井陉做法和经验得到与会专家的肯定。

2015年1月

第五篇:以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突破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

以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突破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成绩有目共睹。《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权威公布,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排名29位,是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

但我国在创新制度(包括监管环境、商务环境等)、市场成熟度(包括信贷、投资等)等方面与全球领先水平差距仍较大。实际上就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而言,“创新驱动乏力”仍然是转型阶段的严峻挑战。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并未伴随着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从而无法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或将延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发展进程。

“创新驱动乏力”,究其根本原因是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发投入资金巨大但结构失衡,并未带来高质量的创新产出。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报,201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R&D)达到1.3万亿元,占GDP比重2.09%;全时研发人员总量达到380万人年,位居世界第一。如果从研发投入看,我国已经趋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研发资金的利用效率却令人堪忧。从科技产出看,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2014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量达92.8万件,同比增长12.5%,高居世界第一位,并且已经连续四年高居世界首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件。单纯看专利数量,我国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专利大国,但是我国专利质量依然落后于美、德、日等创新强国。从发明专利的持有情况看,我国发明专利申请的授权率并不高,只占到申请量的约1/4。全部有效发明专利中,国外企业持有数量仍占一半;国内发明专利中近1/3由“三资”企业拥有;在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最多的10家企业中,内资企业不足一半。从专利权维持年限看,专利权维持有效的时间越长,表明其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越长,市场价值越高。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中,维持年限五年以下的占55.3%,有效期超过十年的只占5.5%,远低于国外平均26.1%的占比。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

一言蔽之,专利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突出,凸显市场创新环境的扭曲。在为我国科技投入产出规模大幅攀升而欢呼之时,应该更加关注隐藏在这些科技统计指标里的结构性问题。必须认识到,改善科技投入产出的结构远比扩大科技投入产出规模难得多。

二是科技管理体制滞后,创新主体之间未能形成创新合力。宏观上,体制分割、机制僵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的合力。一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自成一体、缺乏分工合作,完整的知识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多年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在相互独立的管理体制下平行发展的。教育部所属高校有“211”、“985”工程,而中科院有自己的“知识创新工程”。尽管这些项目建设都已取得重大成就,但两套运行系统独立存在也带来诸多问题。在项目立项和经费投入上存在不必要的重复,使得有限投入没有发挥出更大效益,创新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的配置。人才战中更是你争我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创新资源的浪费。高校和院所由于体制分割,捏不成拳头,形不成合力,科技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相互脱节,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组织上、空间上、产权上相互分离,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与合作。研究课题的立项和选题往往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而不是源于企业的现实需求,通常是专家出题、专家解题、专家评审、专家获奖,“从文献中来、到实验室中去”的模式,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研究开发与成果产业化脱节、自主研发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脱节,不利于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科技资源分散使用和低水平重复配置,使得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难以提高。根据美国商务部2012年发布的《知识产权与美国经济:产业聚焦》报告显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每年为美国经济贡献超过5万亿美元,约占GDP的34.8%,欧洲为40%,中国则不到27%。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滞后,发明人利益保障不力,全社会缺乏创新动力。我国专利制度有先天缺陷。它诞生于计划经济时期,并不是以保护发明人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更强调发明人应当对社会作出更多贡献。没有充分考虑发明人所承担的风险,对专利期保护过后所产生的不利后果缺乏关注。专利失效后,不但不能有效转化、推广,而且会变成真正的“死亡”技术,因为在专利丧失保护之后,谁也不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去研发出让别人无偿享用的技术。正像当年开发VCD技术的万燕集团一样,由于VCD技术没有专利保护,所以在研发出来后,被众多厂家仿冒,使投入巨额资金开发的万燕集团,不能收回开发成本,最终倒闭。

美国专利制度是先授权,再公开,而且有审查时间的限制,因此专利在保密状态下的审查受外界干扰影响很小,发明的审查授权公正有保障,专利权人有足够长的时间获取回报。而我国的专利制度是发明专利申请满18个月后公开,审查没有时限,发明的审查授权公正很难保障。

发明申请即使最终授权,发明人也会因侵权产品遍布市场,侵权人获得巨大收益,市场机会消失。发明人会因受到侵权无力追诉、维权成本极高、专利费用急剧增加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导致无法获得应有的回报,血本无归,甚至债台高筑。反而利益相关方、专利侵权人获得巨大收益。这也是我国专利申请众多,但最后成功推广转化为产品让老百姓受益少之又少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体制机制下,难以想象能诞生如乔布斯那样对世界技术进步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发明人。

四是市场环境不健全,政策导向扭曲,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大的障碍是市场环境不健全。一方面,部分重要资源的价格不能反映其稀缺性和外部性,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片面追求速度。另一方面,许多政策还是投资激励,各级政府掌控土地资源和政策资源等,采取零地价和减免税等政策吸引投资,使得部分领域的企业倾向于从政策优惠中获利。如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利润率远高于高技术产业,一些企业不愿意费力搞创新,甚至不愿意做实业。当前我国市场环境不健全的“乱象”体现在:低成本竞争,高资源消耗,零成本污染,代工、抄袭模仿、行业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这些扭曲市场的问题不解决,真正内在的创新动力根本无从谈起。创新往往意味着不确定性和失败。在一个不尽完善的市场中,创新并非是企业发展的理性选择。只有当市场秩序趋于公平规范时,企业才会有真正内在的创新压力和创新动力。

下载克难攻坚抓突破 创新机制增活力 切实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克难攻坚抓突破 创新机制增活力 切实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