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解说词

时间:2019-05-14 20:1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录片解说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纪录片解说词》。

第一篇:纪录片解说词

附件:

“中国西部纪录片创作中心白银基地”情况分析

中央电视台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开播纪录片频道,每天播出4小时纪录片,频道序号为CCTV—9,新的纪录片频道将在全国范围内委托定制纪录片,全国的制片人和纪录片摄制组参与创作,开启了在“制播”分离模式下纪录片创作的新时代。新的纪录片CCTV—9对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催化”。“纪录片发展的春天来了”、“纪录片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到来了”。这是业内人士对即将开播的纪录片频道的赞誉。

中国西部纪录片白银基地的成立正是顺应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既是和CCTV—9的对接,也是打造白银纪录片产业化发展平台的需要。白银纪录片基地以制作大型的电视专题片、系列纪录片、电视剧、数字电影等为重点。以弘扬主旋律、反映白银改革发展成就、展现时代精神和人文历史为己任,创作出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影视精品。2010年召开的“西部纪录片(白银)高峰论坛”为中国西部纪录片白银基地的成立和发展打下了基础。甘肃的纪录片创作有白银的声音,通过纪录片,让白银走向全国。所幸的是,在纪录片制作方面,我们白银电视台并不落后(较甘肃省而言)。

2009年,白银电视台大胆实践,以“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创作了14集的大型人文电视系列片《黄河258》,今年拍摄4集纪录片《黄河S湾秘事》,规划中的建党90周年献礼片《陇原枪声》(又名《靖远起义》,5集)、反映会宁教育的纪录片《师魂》、红色题材

《大会师》、生态题材《大移民》、工业题材《铜城——共和国不会忘记》。2011年将是白银纪录片创作的有利时机。

还有部分设想中的选题正在酝酿,如反映白银城市建设为内容的专题片。如《白银蓝天梦》(白银空气治理);《我家的变迁》(白银棚户区改造);《最后的火车》(白银工业史);《黄河畅想曲》(聚焦黄河旅游文化经济带);《铜城儿女》(劳模、先进专访);《党旗飘飘》(党建工作);《红色记忆》(长征、西路军纪实);《荒漠化的省思》《宋平和郭富山》(绿色、环境、生态、人文);《绝响》(民间音乐、民间文艺);《黄河野鸭》(地理、环境);《旱塬古象揭秘》(考古)等。

中远期目标:28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会师》,反映发生在70多年前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的历史事件,史诗般的讲述那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革命故事,抢救性的发掘历史资料。纪录片将历时3年,于2016年3月前完成,5月推广发行,9月拟于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16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师魂》,以写实的手法,艺术的表现会宁的教育精神,以大山深处的几个点、几个人展开纪录,突出故事性(矛盾冲突的设计)、突出人物命运(人物命运的细节展示),突出地域文化(黄河高原的民俗风情),实现继《脊梁》后又一部反映会宁教育的影视作品。

近期目标:8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陇原枪声》,以发生在1932年的靖远起义为线索,反映中国共产党上世纪30年代的“谍战”故事,把我省地下党员血雨腥风的人生传奇搬上荧屏。

白银纪录片基地的优势:

1、制作优势:整合电视台的优势资源,把优秀的编导、摄像和制作人员集中到纪录片基地,打出拳头产品。中国纪录片创作中心是一个全国性机构,中国西部纪录片创作中心(甘肃省电视台)和我们有很好的合作,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2、机制优势: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经营创收。

3、人才优势:影视是一个重装备、高科技行业,对人才的依赖程度非常高。“白银基地”具备灵活、科学的用人机制,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吸引优秀的影视业人才加盟。以干事业的精神吸引人、以丰厚的补助留住人、以先进的文化培养人才。争取使白银纪录片基地成为培养高端影视人才的摇篮。

4、竞争优势:白银纪录片基地成立后,白银的地方影视制作实现了和国内、国际同行之间的“同台竞争”。我们已经走过的两年多的纪录片创作历程为我们积累了不少创作经验和教训;中央电视台即将推出的纪录片频道为白银纪录片基地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其实早在两年前,其他各地市州也积极行动起来了。酒泉台已经在央视《探索·发现》累计播出了十多集自拍节目,平凉给央视制作的《关山》已近尾声,天水的大型纪录片《渭河两岸》正在制作,张掖台的数字电影《卧佛寺传奇》正在拍摄,还有像《百年青海》、《茶马古道人家》等纪录片的推出,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请相信我们,把白银纪录片团队“扶上马”,她就一定能“淌出一条路来”。

中国西部纪录片创作中心白银基地

2010年12月8日

第二篇:学校纪录片解说词

追求教育品质 奠基幸福人生

——临沭县实验小学

临沭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76年,学校占地近2万平方米,校舍面积达1万平方米。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生2400人,在编教师160名,具有本、专科学历的教师分别约占教师总数的61%和35%。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山东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临沂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临沂市科普示范学校、市级文明学校、市级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教学示范学校、市级规范化学校、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少先队金星大队等近百项荣誉称号。

我校最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源自前瞻的教育理念,源自教干教师的团结拼搏,更源自我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正是这种对高品质教育的执著追求和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满意、领导的放心和社会的肯定。

一、打造高品质的育人环境

高品质的教育需要高品位的校园环境和高标准的教学设施。让校园吸引师生,成为教与学的乐园,是我们努力的主要目标。

1、积极投入,构筑高标准发展平台

高标准的教学设施是落实办学理念的必要保证。我们在投资400万元,建起厚德楼、启蒙楼、合堂教室楼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2007年,投资30余万元,铺设塑胶跑道、建设操场护栏,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及“大课间”活动提供了舒适、安全的场所。2008年投资约30万元,购置了包括电脑、投影机、实物展台等在内的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26套,班级多媒体数超过60%。现在,学校各种功能教室齐全,仪器及各类器材均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初步实现教学现代化。

2、精心设计,营造高品位文化氛围

让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学生,让文明的气息滋养学生,让励志的标语鼓舞学生,让师生走进校园,油然而生自豪感和幸福感,是我们对校园文化的追求。宽阔的青石路面、舒适的塑胶跑道、幽静的绿色长廊让人赏心悦目,山石错落、花木峥嵘,近800平方米的植物园,是学生们亲近自然、诵读经典、美术写生、休息嬉戏的绝好去处。国学精粹、翰墨飘香、佳作欣赏、每周一得、新闻周刊、我最棒等特色专栏,让学生知中华文化之渊源、晓家国天下之大事、展自我英俊之风采。

3、德育为首,创建高质量育人环境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我校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从党支部、各科室到各年级组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网络。通过师德报告、树立榜样、问题讨论等形式,明确教师育人职责,推行首遇责任制。

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讲座、主题研讨、现场说法等方式,积极开展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完善了《班主任工作职责》、《班务工作规范》等有关规章制度。在开展爱岗敬业教育的同时,把学生的满意率作为评价教职工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阵地建设方面,建立了高标准的少先队活动室、德育室,通过图版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传统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孝亲敬老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等。坚持周一升旗制度,进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话”。

在日常管理方面,我们坚持不懈抓好养成教育。号召全体学生“养成好习惯,争做实小好少年”,提出了“三轻轻四不要”(即:脚步轻轻、动作轻轻、说话轻轻,不要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不吃零食、不乱扔废弃物)的行为准则,编写了日常行为规范的歌诀。编写了《临沭县实验小学学生行为规范须知》,内容涵盖德育教育的多个方面,如:“五旗”(党旗、国旗、军旗、团旗、队旗)、“三歌”(国歌、队歌、校歌)、“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我是文明实小人》歌诀等。

在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方面,我们创造性地实行了“菜单式即时性评价”。最近,为了把养成教育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我们创造性地开展了“三方五评”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个方面的作用,开展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督促学生对照评价表《学校篇》、《家庭篇》和《社区篇》的不同要求(每篇均设计了十项具体要求),每天一评,周周总结,坚持一月,在不断的反省中完善自我,逐渐地养成良好习惯。

在开展活动方面,我们邀请家庭教育的专家、“知心姐姐”杂志社组织的讲师团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扎扎实实地进行了家长学校有关课程的落实。聘请法制副校长和“五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坚持上好晨会课、班队会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 “告别网吧•远离诱惑,争做文明好少年”的签字活动、“感恩父母,孝亲敬老尊师”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二、锻炼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素质决定学校的品位。根据小学教师任教学科课多、课时多、工作量大、参加教研时间有限的实际,我们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以“五个一”工程(即:双周一次校长推荐材料学习、每学期一次基本功集中展示、一次名师示范、一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每周至少一次推门听课)为抓手,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五一”工程,奏响课堂教学主旋律(1)理论学习,引领课改新理念

如果教师不能真正理解新课改三维目标,不能知晓本次课程改革的六个具体目标,很难相信他会是一个合格的课改人。为了让教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我们不是单纯地让教师摘抄记录,而是将推荐文章印发给教师,教师阅读随手记录反思。这样不但避免了机械抄写挫伤教师学习积极性的弊端,还可以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从理论上有所收获,从实践上有所反思。我们定期将老师们结合理论学习的教育反思,汇编成《观点与思考》,装订成册,印发给每一位教师,达到思想共享。

(2)展示自我,夯实教学基本功 多年来,我校一直未放松对教师基本功的要求和训练,每学期都要安排一定形式的教师基本功比赛,如:钢笔字、粉笔字比赛,语文教师下水文、朗诵比赛,数学教师计算技能比赛,教师说课、案例评析比赛等。例如,我校教师案例评析能力日渐增强,写作潜能被有效激发。近三年,我校教师有90余篇教学论文、随笔等发表在《人民教育》、《中小学教材教法》、《山东教育》等刊物上,有30余篇论文获省论文评选一、二等奖。

(3)培养名师,要求不同多层次

名校育名师,名师创名校。我们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式发展的优势,积极抓好名师培养工程,形成了“推出一批、锻炼一批、发现一批”的名师培养梯队建设模式,体现了教师团队式发展的层次性。

首先,我们利用已有市以上教学能手等组成名师培养工程的第一梯队,作为名师培养的主导力量,他们教学理论深厚,教学意识超前,教学经验丰富,已经成为有一定影响的名师。我们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勇于承担教研任务,主动总结教改经验,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辐射面,尽最大可能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

其次,我们把县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作为名师培养工程的第二梯队。作为名师培养的中坚力量,这些教师年富力强,理念先进,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能手示范课”、到结对乡镇送教、送讲座,进行听评课指导,等形式对他们进行锻炼和培养。

再次,我们还注意从年轻教师中,发现和选拔那些工作积极主动、学习意识强烈、有较强进取心的教师,作为名师培养工程的第三梯队。通过与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结对拜师”等形式,利用诊断课、研讨课、优质课等手段,帮助他们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为了零距离感受名校、名师的教学氛围,我们选派骨干教师分别到青岛、济南、上海等名校蹲点学习,多次邀请省、市、县的有关专家到校讲学,让全体教师有机会与真正的大家、名师进行交流。目前,我校已培养出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7名、省级教学能手1名、省特级教师1名、市级教学能手13名、县级教学能手43名。

(4)“课堂比武”,搭建教学大舞台

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了抓实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提出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该活动集“备、说、讲、评”于一体,把整个学科组“捆绑” 在一起,变过去的教师单兵作战,为学科组合作下的团队竞争,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具体操作流程为:

活动准备阶段:以年级学科教研组为一个团队,围绕课题,确定目标、选择教法、设计过程、制作课件,分工合作,集大家智慧,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活动分工阶段:在正式比赛前,以抽签的方式,确定每个团队的讲课、说课和评课教师各一名。

活动展示阶段:各团队依据抽签决定的教师依次进行说课→讲课→评课,从设计理念到实践操作,由剖析反思再到总结提升,全面而透彻地展示本教研团队对这节课的研讨成果。

活动中相关学科全体教师全程参与听课,学校组成评委团,对每个教研团队从说课、讲课、评课、团队协作精神四个方面分别打分,综合评定。所得成绩既要记入该教研组所有教师本学期的个人课堂教学成绩,还作为年终评选优秀教研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教后说、以说促备”。在学期末教学内容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从本学期所有课时中随机抽取一课时,教师进行现场说课,将说课内容和备课簿上当初的教案设计结合起来进行评比。促使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为“教”而“备”。

(5)推门听课,指导督促重激励

我们实行教干包年级制度,让全体教干直接加入到老师们的合作团队之中,进一步加大了教干深入课堂、参与教学、研讨教改的力度,要求全体教干每周深入课堂听评课不得少于两节,每星期结束后必须将听课记录统一交校长办公室检查登记,将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点从“会议室”推进到“教室”,让全体教干随时了解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情况,注重指导、督促与激励,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的制度、完善的管理、灵活创新的教研、“捆绑式”的合作团队,促进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最近三年,我校有9人在省级讲课比赛中获奖,16人在市级讲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执教市级公开课10人,县级公开课24人。

2、“双主双序”,课题带动谋新篇

科研,是一所学校成为名校的灵魂所在。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则是我们在教科研工作中落实团队式发展的主要体现。

针对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了《双主双序教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目前已被确定为临沂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该课题基于“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各自成长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认为只要遵循一定的教育发展规律,做到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密切结合、协调互动,就能构建起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了真正借助此项课题研究,实现教师、学生、学校三方的和谐发展,我们组建了强大的合作团队,并于今年3月21日进行开题,全县课题负责人观摩了我校《双主双序教育体系构建》课题研究的开题现场。

从2002至今,我校共计进行省、市、县级课题研究活动45项,其中有35项课题顺利通过上级科研部门的结题鉴定。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有6位教师获省教科研成果奖,8位教师获县级教科研成果奖。现有1项省级课题、6项市级课题、3项县级课题正在研究。

三、实施高标准的常规管理

坚持人本思想,追求常规管理的高标准、精细化,谋求教学管理的高效益是我们管理的重要目标。

1、进行人文化管理

我们深知,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激发人的创造性。因此,我校提出创建“尊重他人、完善自我、与时俱进、顽强拼搏”的校风,让每一个人学会理解、宽容与尊重。努力创建刚柔相济,宽严有度的管理体系。在全体老师中树立创优争先、敢于拼搏的竞争意识;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质量意识;终身学习、志存高远的进取意识,激励全体教师同甘苦,共负责,全面释放组织成员的潜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2、不断创新管理

只有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才能使学校管理高效运行。我们根据实际,创新并实行了以下举措:

班主任选聘制。从08年开始,我们的班主任不再按惯例由本班语、数教师共同承担,而是打破学科界限,从全校的所有教师中进行选聘。通过自愿报名和学校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将一批热爱学生、责任心强、组织管理能力高的优秀教师选聘到班主任岗位上,并且提高班主任待遇,让班主任成为教师愿意干的岗位。

班级量化共享制。我们依据《办学规范》“一岗双责”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任课教师分享班级量化结果”的评价方案,把各班级的期末量化结果折算到该班级每一位任课教师的个人量化评估之中,同时将该班级各科任课教师的教学成绩计入本班量化评估之中,将班级和任课教师“捆绑”在一起,使得班级和学生管理成了所有任课教师的共同责任,而不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独角戏”,强化了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育人意识。

优秀教研组评比制。我们针对学校规模较大、教师数量较多、教导处直接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实验小学教研组考核办法》,提出了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学科组的地位,将一些教学、教研活动的组织权、管理权放给学科组,让学科组自行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如针对“蓓蕾读书工程”,各年级学科组分别组织开展了“经典古诗文朗诵”、“迎奥运激情演讲”、“课外阅读积累竞赛”、“优美课文朗读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各学科组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分别确定了不同的活动主题,与全校统一开展活动相比较,形式更灵活,效果更扎实。每学期,我们都要依据教研组考评结果,分等级确定各组教研经费,并对优秀教研组进行表彰奖励。

3、把管理做精细、做扎实。

管理精细、落实到位决定着管理的效益。我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从小事做起,将管理进行到底。

备课必须实用。要求老师们精心备好每一课,在进行阶段常规检查时由检评组长指定具体检查哪一课时,对于这一课时的备课,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指出问题和不足,给予恰当评价。同时,要求每位听课的领导必须在被听老师的课时教案后面签字。一可以促使老师加强听评课的落实,避免抄听课记录。二可以督促上课老师按备课设计上课。

落实候课制度。向“40分钟”要质量,我们首先必须保证40分钟的数量。老师上课之前1分钟必须到教室门前站立等候,一可以给学生提示马上上什么课,学生可以作好准备,二是教师可以作好心理准备。平时由包级教干、值班教干进行检查,由分管校长和教导处进行督查。

课堂督查制度。除规定教干必须完成规定的推门听课任务外,值周校长进行“走班”听课,即在班级听课时间少则三五分钟、多则十多分钟,尽可能多地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督促教师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诊断制度。尽管课改已进行多年,但课堂教学仍很难尽如人意,如有的课堂是东施效颦,追求“形似”而丑态百出,明显地力不从心;有的课堂是邯郸学步,新的路子走不下去,老的路子又不敢走;有的课堂只是贴了一个课改的标签,多了些冠冕堂皇,少了些扎实训练。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益,怎么能够落实《办学规范》的需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因此,我们定期对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采取的步骤是:教师自我诊断,本学科教师诊断,学校组织专家组诊断。

从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教师评价语言的内容、有效性和学生对评价内容的反应等方面进行课堂的分项观察记录,重点分析研究其中哪些活动是有效的、高效的,哪些活动是低效的、无效的。分析后写出诊断报告,诊断后要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当堂达标监测制度。我们提出课堂教学高效益,就是要求教师要当堂训练、当堂达标。为了落实这些要求,听课时,教干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测,了解教学的效果。

六、实现高素质的学生发展

高品质的育人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标准的教育管理,其落脚点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在对待学生发展上,引导教师和学生将眼光从单纯的学科考试,拓展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方方面面,体现学生素质培养的多元化。

1、博学多读厚积文化底蕴

几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成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设计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蓓蕾读书阅读笔记,包含推荐阅读的书目、每周的阅读记录卡、每周读书一得、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加强学生阅读过程的管理,我们为每位同学建立《阅读档案》,跟踪记录每一名学生的阅读情况,并通过自评、家长评、老师评,调动多方面的教育合力,不断提高阅读的质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有计划的组织“读书汇报会”、“图书交流会”、毕业班学生“图书捐赠会”等活动。我们还发动教师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宣传“亲子共读”的思想,号召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越来越高。

2、改革作业体现探究学习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开展《小学生探究式作业》研究活动,把主题式、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作业中,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生成寓于生动的情景表演与动作操作、亲身体验中,实现了学生作业的“大变脸”。

语文作业“走过四季”记录卡、书法成长记录、课外阅读记录、优美语句袋、好词我来记、奇思妙想做一做等各类型作业。数学作业“有趣的七巧板”,“心灵手巧”“小小设计师”“社会小调查”等作业。这些活泼新颖的新型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我们根据课题实验整理出了几种探究性作业类型:演说交际型、阅读研究型、动手操作型、考察探究型等,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培育了探索精神,提升了综合素质。

07年3月份,我们地为全县精细化管理现场会提供了现场。与会的领导、专家、老师对我校学生作业中体现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3、集思广益开发校本教材 我们以《校韵•乡情》为主题编制的校本教材,分上下两册设计了14个专题,展示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师生们的精彩表现和学校的发展前景,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家乡临沭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在校本教材的编制过程中,参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搜集素材,采访知情人员,设计教材插图,形成书面资料,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为了做实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充分挖掘本地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计划以“百家讲坛”的形式,邀请我县书法、剪纸、文明礼仪、安全避险等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全体师生作相关内容的讲座,从而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培养技能,获得更全面的发展。讲坛第一期邀请了我县书法界颇有影响王方昌老师,为全体师生作书法讲座,探索了一条校本课程开发的新途径。

4、搭建平台尽展学生风采

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形成,既要有大量实践锻炼的机会,也需要广阔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为此,我们组织专人对学校旧的宣传栏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将其定位为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宣传优秀的展台,创造激情的擂台,共同成长的平台。主要张贴和介绍学生的优秀书法、习作、绘画作品,优秀作业,获奖情况等。同时把内容的设计和布置完全交给班级和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还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学生文体艺术活动,如:“春之声”“秋之韵”歌咏比赛,庆“六一”、庆“元旦”、庆祝教师节等文艺汇演,美术画展、书法展览,举办科技制作、科学幻想画、七巧板、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灭火等科普类比赛,举办运动会、小型体育项目竞赛等体育类比赛活动。这些活动有计划地穿插在学的各个阶段,与教学活动相互配合,有条不紊,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校自编自演的、歌颂家乡的情景剧《苍源河——我的家》,在县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各界好评。

据统计,最近两年获国家级奖的有9项、省级10项、市级68项。有300多名学生获得了奥赛、电脑作品、机器人比赛奖项或小提琴、古筝、钢琴、二胡、笛子、舞蹈、绘画等考级证书,连续三年获得全县小学生特长比赛团体第一名。电脑作品连续三年荣获山东省一等奖、机器人竞赛获省二等奖,机器人足球、灭火两个项目的市级第一名和第二名、二胡演奏获“山东省首届少儿才艺大赛”二等奖、乒乓球大赛获得省少年组第六名。

虽然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先进单位相比,还有许多差距。我们将继续秉承“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坚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同成长、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为指南,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把学校建成人文校园、和谐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实现临沭县实验小学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越。

2008年10月28日

第三篇:继续教育纪录片解说词

达依乡中心小学小继教纪录片解说词

一、学校简介

达依乡中心小学距赫章县城12公里,坐落于达依乡磨石村。这里绿树成荫,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一块育人宝地。本学期,我校共有学生313人,6个教学班,有教师21人,其中本科学历11人,占教师总数的52.38%,专科学历10人,占教师总数的47.62%,按照国家规定,教师学历全部达到规定标准。

我校“十二•五” 教师继续教育工程自2011年启动以来,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遵照《赫章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精神,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创造性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打造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保障机制

2011年,我校根据赫章县教育局文件《赫教发【2011】34号》文件精神、《赫章县“十二五”(2011—2015年)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仔细研究,确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为副组长,其他行政人员和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师继续教育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有专人分管和负责办公室业务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制定规划,从宏观上把握工作方向,定期召开继续教育专题会议,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形成了团结、拼搏、务实的教师继续教育领导集体。

在制度建设上,领导小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引入激励机制,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与教师考核、评优评先等挂钩。根据分级管理、分层实施的原则,制订完善了一系列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另外,我校每年投入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逐年递增,有力地保障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坚持“强化能力,提升素质,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思想,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创新精神、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五年来,我校围绕县教育局和乡教管中心的工作安排,以《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小学新课程标准》、《有效上课—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等为教材,安排学校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每科的辅导老师,定期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并且要求他们写出学习计划、总结、学习笔记。同时我校根据教师实际,有计划的选派各科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各种培训。

通过这些培训,教师们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有了显著提高,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师德师风有了很大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也在逐渐转变,教师在实施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及探究过程。

四、取得的成果

辛勤的耕耘迎来了累累硕果。五年来,我校先后荣获:

。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

篇,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乡前列。继续教育的成果,在我们学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

五年来,我校继续教育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业务学习,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为提高全校教师综合素质,推进达依乡中心小学教育不断向前进步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人民大学纪录片解说词

片名:庆祝中国人民大学创立八十周年纪录片 主题:引发教育工作者思考,推广普适性的教育理念。片长:每集30分钟,共5集 影片规格:4K 高清(4096*2160)

拍摄方式:参考电影构图,讲究光影运用。运用升降、摇臂、轨道、灯光等特殊拍摄器材,达到画面最佳效果,使画面充满质感。影片配音:选用具有人文特质、充满亲和力、厚重深远而又激昂的男性,体现学校内涵,展示学校形象。

受众群:关注教育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掌握话语权的主流社会精英。节目定位:以回顾学校八十年发展历程为主线,用翔实的史料真实还原校区八十年发展历程。通过此片进一步凝聚学校师生力量,激发校友对母校的热爱之情,为学校八十年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整体结构:整部纪录片分为明暗两条线并行,先“起”后“接”,相辅相成相呼应。明线:全面展示学校历史沿革、发展进程、成就现状、未来的思考。暗线:以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变迁及改革开放后的教育体制改革历程为大背景。该专题片包含的内容基于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历史人文、发展历程、社会影响、社会荣誉、团队建设、教改探索、模式创新、未来展望等都囊括入内。

纪录片风格:风格上直白、平实、不矫饰,同时,尽量展现矛盾和冲突,要生动、具有雄厚的思辨色彩、具有思想张力和思想高度,能够激发受众思考。从而把学校理念、探索、成就和思考有机结合在一起。内容分集: 每集片头解说词 八十年的耕耘求索 八十年的与时俱进 八十年我们播种希望 八十年我们风雨兼程 重温光辉的风月 感受创业的激情 解读理性的睿智 唱响发展的强音 第一集:人文篇

本集是纪录片的开端,讲述中国人民大学是如何成立的?他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上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7年12月16日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以人物访谈、历史回顾等手法,再现学校当年的历史人文及辉煌成就。第二集:探索篇

中国人民大学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本部分是专题片重点展现的内容,讲述学校近年来的勇于探索、率先实践。学校如今一流的教学理念和实践,不是靠 “跂足而望”得来的,而是借助于与时俱进的探索、创新而来,借助于探索实践而来,借助于不断思考考察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研究以新思想、新理论、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教育机制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而来的。第三集:辉煌篇

本篇是上篇内容的自然延伸,呈现学校的荣誉奖章。特别是该学校很多项目在多次获得殊荣,为社会贡献了一种“体教结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把学校价值放到如何更好满足社会需求上去考量。第四集:前瞻篇

中国的教育思想家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学校每一次变化起伏都有时代背景,但是也有不变的东西,也即教育的本质不变。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也是一种实践,学校一直积极致力于探索教育最本质的东西。第五集:未来愿景

前四集的回顾加升华,在思考探索篇的基础上进行镜头切换,画面内涵和音效与引子部分相呼应,强化整片的力度,把整部片子推向高潮,充分表现学校不断探索创新,永葆前进动力的风采。从而把学校的形象进一步予以提升,描绘出学校的发展蓝图和美好明天。最后再次出现中国人民大学的Logo和学校宣传语,加深观众印象。

第五篇: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1

时间在缓缓流逝。

被长时间滞留在匈奴人军帐中的张骞对于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在匈奴人眼里,祁连山是神圣的,匈奴语中的“祁连”就是“天”的意思。

这片神圣的土地曾是月氏人的家园。

在那个纵横驰骋的时代,河西走廊丰美的水草,培育出优良的战马。拥有了优良的战马,也就拥有了向更远处开拓的力量和速度,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尤其重要。

从公元前2开始,野心勃勃的冒顿单于就不断领兵南下。

不堪袭扰的月氏人被迫西迁。

从此,祁连山与河西走廊成了匈奴人的'天然牧场。

他们由此握住了一把直插汉帝国西部边境的利剑。

汉武帝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

他时常梦到西域,梦到匈奴,血腥的厮杀,枪刺与马蹄,他试图冲破重围,但毫无希望。

此时已经是公元前133年春,张骞出使西域的第5年。

汉武帝失去了耐心,决定不再等待张骞使团的消息。他召集群臣,就如何应对匈奴的战略进行廷议。

5年来,汉武帝锐意改革,大力削藩,巩固中央政权的政治和经济实力。

在军事上,他严厉督促各地行政官员广泛搜寻并储备良马,选拔卫青、公孙敖等一批年轻军官展开军事训练。

汉武帝刘彻决心已定,即或是张骞杳无音讯,或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要开始对匈奴的反击。

这次廷议中,汉帝国的文武大臣们一致同意停止执行先帝们奉行的防御战略,反击匈奴。

汉武帝刘彻计划亲率30万大军,以和亲为诱饵,在马邑围剿前来迎亲的匈奴部队。

虽然这次被称为“马邑之谋”的军事行动由于消息泄露而被迫中止,但汉帝国自此揭开了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

刘彻,这位年轻气盛、胸怀宏图大略的皇帝,将把汉帝国快速带入一个开疆拓土,威仪天下的崭新时代。 一幕围绕争夺河西走廊的政治谋略与军事行动的大戏逐渐走向高潮。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2

“马邑之谋”过去4年后。 公元前129年,当匈奴又一次对汉帝国的北方发起袭击的时候,汉武帝决定派出四路大军回击匈奴。 这是汉帝国面对匈奴袭扰的第一次全面反击。 但结果却是,四路大军中一路无功,两路折损,唯独车骑将军卫青领衔的一支,出其不意地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并且在汉帝国历史上首次俘虏了匈奴将士近千人。

这就是名噪一时的“龙城之战”。 这让汉武帝感到振奋。

但另外三路大军的失败,却让汉武帝陷入沉思。 对于匈奴的不了解和缺乏必要的情报成为了更加迫切的问题。

9年前,当他选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他满怀期待。 此时,杳无音讯的张骞不知是否还活着? 时光匆匆,转眼间,张骞已经在匈奴的监管下生活了9年。 9年时光,足以磨灭一个人的雄心壮志。 只有细心的匈奴妻子会发现,张骞偶尔会眺望东方。 那一定是长安,是他对故乡的思念,还有,汉帝国交给他的使命。

一个平常的日子,张骞带着自己的随从堂邑父像往常一样外出打猎。

但他的匈奴妻子还是察觉出一丝异样。

她知道,此一去,自己的汉人丈夫将不再回头。

张骞和堂邑父穿着胡服,穿越匈奴人的关卡一路狂奔——但他并不是要回长安,而是选择了继续西行,完成汉帝国交给自己的使命。

此时,月氏人早已在匈奴的数次打击下,分裂成两支一大部分月氏人选择西迁,他们背井离乡,途经大宛,迁居到中亚阿姆河流域,他们被称作大月氏。而少数则留在敦煌南山地区,与羌人杂处,被称作小月氏。

当张骞得知这一消息后,毅然折向西南方向,继续寻找大月氏。他们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经过库车、疏勒等地。

这是一次艰险的跋涉。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张骞他们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塔克拉玛干,世界第二大沙漠。

两千年前,张骞和随从堂邑父曾经从这里穿过,前往西域。

茫茫无际的沙漠中时而飞沙走石、时而热浪翻涌,今天的'我们依然无法想象,张骞是如何在强大的信念支撑下,横穿大漠,翻越帕米尔高原,来到大月氏的。这相当于从今天的内蒙古,走到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

当大月氏王见到这个来自遥远中原的汉人时,他格外地惊奇和钦佩,但对汉武帝联合攻击匈奴的提议并不感兴趣。

他告诉张骞:这里土地肥沃,大月氏部落已经逐渐由游牧生活过渡到安居下来发展农业生产的状态,已经无意东还。

张骞在大月氏滞留了一年多,再三邀请大月氏王却得不到明确的答复。

尽管他感到有些失望,但他的内心深处依然觉得不虚此行。

他途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西域数国,足迹遍及天山南北和中亚、西亚各地,深入了解了西域社会。

这里人们的风俗习惯以及草木、畜产都与中原不同,更有一种名为汗血宝马的优良马种,高大俊朗,绝非中原所见。

如果能够打通河西走廊这条沟通汉帝国与西域的咽喉要道,中原与西域的贸易往来就可以畅通无阻,汉帝国的视野也将更加开阔。

带着这样的想法,张骞决定尽快返回长安。

为了避开匈奴控制区,张骞决定改变路线,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遭到匈奴人的拦截。

他们再次翻越帕米尔高原,沿昆仑山北麓,经莎车、于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迂回北上返回长安。

意外的是,此时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

张骞实在是时运不济,再次成为匈奴骑兵的俘虏。

这一次。张骞认为自己必死无疑。

但,令人惊奇的是,匈奴首领再一次宽恕了这个逃跑的汉人使者。

在匈奴人的营地里,张骞几经周折,回到了他的妻子——那个善良的匈奴女身边。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3

公元前140年,一个男婴降生在汉武帝刘彻的姐姐平阳公主府里。

他的母亲卫少儿是公主府里的女仆,父亲则是平阳县一个地位卑微的官员。

他们给这个孱弱的婴儿起名霍去病。

此时,已经是刘彻登上皇位的第二年,看上去,霍去病与皇帝的命运不会有任何交集。

但之后,就是这个霍去病,肩负起了汉帝国打通河西走廊的使命。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汉武帝在他的爱将卫青陪同下来到羽林营视察。

此时,汉帝国与匈奴都在紧张备战,伺机发起更大规模的战役。

训练有素的职业军官将是决定战场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他们的目光紧紧盯着正在指挥军士进行格斗训练的少年军官霍去病。

这个出生在平阳公主府普通女佣家的婴儿原本命运平平淡淡,但转机很快就悄然而至——

由于他的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带入宫中并成为皇后,霍去病也从仆人的儿子瞬间变成了汉帝国的皇族成员。

而他的.舅舅正是汉帝国冉冉上升的高级军事将领,卫青。

尽管前程锦绣的霍去病可以享受宫廷的奢华生活,但他却偏偏喜欢舞刀弄枪,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关于秣马厉兵的风云战事与帝国战略。

他酷爱军事,喜欢骑射,每天跟着舅舅厮混在羽林营中摸爬滚打。

汉武帝十分喜爱自己这个虎虎生风的外甥。

在看过霍去病的训练之后,汉武帝建议霍去病要向古人学习,熟读兵法。

没想到,霍去病却和刘彻争辩说:“打仗应该随机应变,光学古时候的兵法是没有用的。”

霍去病犀利、敏锐的思维方式让汉武帝感到后生可畏。

此时,汉帝国与匈奴的生死缠斗仍在持续进行。

匈奴每年侵扰汉朝的边境,杀掠汉朝的官员和百姓。

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汉帝国的国力已达到最强盛的时期。

面对匈奴的一再挑衅,汉武帝终于下定了全面反击的决心。

从公元前129年开始,他先后发动了几次战役,解除了匈奴对汉都城长安的威胁。

而张骞带回的关于河西走廊及广阔西域的信息,极大地激发了汉武帝向西拓展的信心。

自从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月氏部落被匈奴驱逐之后,匈奴单于便把走廊东段封给了休屠王,西段封给了浑邪王。

通过这条走廊,匈奴王朝向西可以控制西域诸国,向南可与羌族结成对抗汉朝的联盟,对汉帝国西部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假若汉帝国能夺取河西走廊,那么,既能解除匈奴从西方对中原腹地的威胁,又可斩断匈奴与羌族部落的联盟,大大削弱匈奴的势力范围,斩断匈奴的右臂,打通前往西域的通道。

汉武帝刘彻知道,汉匈之间的战争是极其特殊的。河西走廊远离交通线与人口稠密地区,很难及时得到来自后方的补给。更何况

拥有强大骑兵的匈奴人,作战方式灵活多变,突然性强,这让习惯两军对垒的汉帝国军队防不胜防。

公元前123年,大将军卫青率十万大军与匈奴单子主力对决,17岁的霍去病以骠姚校尉的军阶随队出征。

在其中的一次战役中,卫青所率主力部队伤亡惨重。

但初出茅庐的霍去病却率领八百骑兵孤军深人,立下战功。

这次战役引起汉武帝的高度关注,他赐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年少轻狂、冲动骁勇的霍去病,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束缚,更不按常理出牌。

这个皇家年轻军官所采用的轻骑兵快速突袭的战术正是汉武帝所期待的。

这是位于河西走廊武威市的雷台汉墓,“马踏飞燕”的出土地。

1983年,“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这匹青铜铸成的骏马,从两千多年历史的硝烟中奔驰而来,它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鬃毛飞扬,飘逸灵动。

汉帝国纵横千里、万马奔腾的激情岁月在河西走廊上留下了它的见证。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4

张骞的所见所闻让地处亚洲东部的汉帝国视野大开,他们的目光已经可以越过巍蛾的崇山峻岭,穿过河西走廊,看到了西域、中亚、南亚,一直到罗马帝国。

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那么振奋。

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

但跟随张骞的匈奴妻子在历史典籍中鲜有提及,我们只知道,一年后,她染病故去。

在漫长而艰辛的出使西域途中,因为这个女人,张骞不再孤独——两千年后,人们更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这将是汉帝国随后在西域开展军事和外交攻势的基础,也使汉武帝最终坚定了打败匈奴的信心。

这些宝贵的情报使得汉帝国与匈奴人的决战不再是一场盲目的复仇。

尽管距离分出胜负还为时尚早,但打通河西走廊这条通往西域的'必经通道,斩断匈奴右翼,并且让它永远成为帝国的一部分,成为汉武帝的国家战略。

3年后。

公元前123年二月到四月。

已经晋升为大将军的卫青率六路大军先后两次进攻匈奴。

汉武帝命张骞以校尉军衔跟随卫青出击漠北。

张骞利用他熟悉匈奴军队特点、具有沙漠行军经验和丰富地理知识的优势。为汉朝军队做向导,指点行军路线和扎营布阵的方案。

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张骞“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确保了战役的胜利。

战后论功行赏,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

“博望”是取其能“广博瞻望”的意思。

张骞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河西走廊也因此记住了这个坚忍不拔的探路者。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5

公元前1十月,45岁的汉武帝刘彻率领上万骑兵部队出巡雍州,最后抵达甘肃靖远的黄河岸边。

秋季的黄河汹涌澎湃。汉武帝向着西方极目远眺。

此时此刻,远方的祁连山连同咽喉一样的河西走廊已经成为中原版图的一部分。

汉帝国的使者、商队、军队,正通过河西走廊源源不断地奔赴富饶的西域。

尽管他一生都没有踏上河西走廊,但他知道,为了打通并且经略这条走廊,有无数汉家将士为之浴血奋战,忠骨销魂,长眠戈壁大漠。

但,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年以后。

公元前1,汉帝国在河西走廊的四个行政管理区设置完成。

它们是: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

酒泉、敦煌扼守西部关口;张掖居中;武威则临界古金城府——也就是现在的兰州。

河西四郡的`每一个命名都有着独特的含义。

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以显示汉帝国的武功和军威到达河西。

张掖,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腋。

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冲,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

敦煌,即盛大辉煌之意。

汉武帝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将他经略西部的梦想留在了河西走廊上。

同时,在河西走廊,汉帝国还设置了两个著名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和阳关,以此扼守西大门并建立了面向西域的前进基地。

这两个屹立于西北大漠的古代名关是河西走廊去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在敦煌以西约八十公里的地方,一南一北,分扼天山南北路的咽喉。两千年来见证无数历史沧桑,被世人千古传唱。

两千年云烟聚散,直到今天,尽管当年的四郡变成了如今的河西5座城市,但,河西走廊的格局和其中四座城市的名称依旧没有改变——

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

河西走廊的打通,为汉帝国带来了继续前行的机遇。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6

公元前138年·西汉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

距离汉帝国首都长安西北120公里之外的甘泉宫里气氛不同寻常。—个使团即将出征。

朝廷侍从官张骞郑重地从汉武帝刘彻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

他将率领使团踏上出使西域的行程。

这一年,他们都很年轻——刘彻19岁。张骞27岁。

对于距今21前的这个帝国来说,

“西域”,无疑是个风险重重又令人向往的地方。

张骞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满艰辛和不测。

但他无法知道的是,当他转身的那一刻,这次起伏跌宕、险象环生的出行就将注定被载入史册。

而河西走廊,也将从此进入中国人的视野。

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的省级行政区划。

甘肃省,是中国西部的一个省份,形状犹如一支如意,它的中段,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

这条通道东西长约12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南侧是祁连山脉,北侧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

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于是被人们称作——“河西走廊”。

它的形成,源于数亿年前的一次地壳剧变。

欧亚板块因为印度次大陆板块的撞击而缓慢隆起,形成地球上最高、也是最庞大的地质构造体系:青藏高原。与此同时,一条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弧形山脉被顶推隆起,这,就是祁连山。在祁连山脉的北麓自然形成了这条咽喉般的狭长走廊。它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东西连接着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的隆起,切断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使西北地区形成了大片的戈壁荒漠。但幸运的是,在来自太平洋季风的吹拂下,丰沛的山区降雨使祁连山成为伸入西北的一座湿岛。祁连山脉覆盖的积雪和史前冰川融化,形成了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河水奔涌而下,源源不断地流进了河西走廊。在黑河的东西两侧是石羊河和疏勒河,这三大水系滋养了片片绿洲,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

这个星球上除了海洋以外,几乎所有的'地形地貌都在这条走廊上呈现。

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向中亚、西亚的必经之路,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后来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注定要从这里穿过。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河西走廊关乎一个国家政治经略、经贸促进、文化交融的宏图大梦。对于生活在中原的人们,打通河西走廊,前往更为辽阔的西部是他们不变的梦想。

这个梦想的开端,源于两千年前一个帝国的开拓。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7

公元前141年。西汉。公元前141年,作为汉帝国创始人刘邦的重孙、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年仅16岁的刘彻登上皇位。此时,汉帝国已经运行了64个年头。

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铲除了异姓王。平定了刘姓诸王叛乱,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经济上休养生息,国富民强,充满活力。

但是军事和外交的羸弱却让这个国家被北方的匈奴王朝袭扰和压制了几十年。

年轻的刘彻自登基的那一天起,就踌躇满志地开始谋划如何经营自己的国家。

此时,他的国家,向东是大海;西南方向是犹如天然屏障般的青藏高原;向北和向西都是强大的匈奴势力。匈奴,始终是东亚大陆诸国的噩梦。

他们曾经是亚洲大陆上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游牧部落,成为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可怕力量。

这是一个由众多游牧民族逐渐演变、融合而成的部族,发祥地在今天的内蒙古河套地区和阴山一带。

从先秦时代开始,他们一批批地从蒙古高原冲出去,无所顾忌地劫掠安定富庶的农耕国家。

秦末汉初之时,趁着中原形势混乱之际,匈奴杰出的军事统帅冒顿单于杀父自立,驱逐东胡、月氏等邻族,一统大漠,建立起庞大的匈奴王朝。

也正是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匈奴王朝勾勒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可以控制的地域东起辽东,横跨蒙古草原,西与羌、氐相接,北达贝加尔湖,南抵河套及今山西、陕西北部。

这个王朝雄踞在高原大漠之上,俯瞰着东亚腹地。他们兵锋南指,成为汉帝国最强悍的敌人。

公元前2,一支匈奴骑兵突然包围了马邑城,随后又南扰太原。刚刚统一全国的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军营救,不想却被困在冰天雪地的白登山七天七夜,虽然军中猛将谋士如云,“马上天子”久经沙场,却险些全军覆没。

“白登之围”是汉匈正式交锋的第一战,竟以如此惨败的结局而告终。

这是汉高祖刘邦始料不及的。一统天下的豪情化作英雄迟暮的伤感。

为了休养生息,刘邦只能被迫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同时每年还要源源不断地送给匈奴大批生活物资。

但是,匈奴带给汉帝国的.威胁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无奈的屈辱已经延续了五代皇帝,年轻的刘彻决心改变这一切。

就在汉武帝刘彻登基不久,一名匈奴军官被汉帝国边境部队俘获。

通过对这名军官的审讯,刘彻得到这样一条情报:

当时河西走廊形势混乱,被大大小小的游牧部落所控制,其中比较大的是月氏和乌孙部落。月氏部落赶走了乌孙人,而匈奴单于进入河西走廊后又杀死了月氏的领袖,甚至把他的头颅做成酒器。

新的月氏王渴望报匈奴的杀父之仇,但力不从心。

于是,月氏人只好向西迁徙。

刘彻觉得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假如能联合西域的月氏,形成东西方向的联合夹击,必定可以打败匈奴。

遗憾的是,在年轻的汉武帝麾下,几乎所有谋臣武士,对遥远的西方世界一无所知。

但他们知道,向西渡过黄河之后,有一条河西走廊可以通往西域。

一个解除来自北方匈奴威胁的战略构想被提上汉帝国的日程表:

汉武帝决定公开招募愿意冒险出使的人,穿过河西走廊,前往西域去寻找月氏部落,说服他们和汉帝国东西夹击,赶走匈奴。

但是,作为此时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交通要道.河西走廊控制在匈奴王朝右贤王部的浑邪王与休屠王手中,而且月氏西迁后的下落也无人知晓。

更令人担忧的是,也许出使的人还没有走到西域,就会被匈奴人杀掉。

但还是有勇敢者站了出来,他就是27岁的陕西城固人,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首创察举制之后被推举出来的孝廉,并且刚刚成为帝国宫廷中的侍从官,也就是汉武帝的宫廷侍卫、朝廷行政事务见习官。

张骞觉得出使西域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也是一件对中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

汉武帝非常高兴。

他不仅亲自为张骞挑选了勇士随行,还让一个归顺的匈奴人堂邑父给张骞做向导和翻译。

临行前,汉武帝刘彻在甘泉宫隆重接见了张骞。

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担当这样的重任,汉武帝有气量,没把握。

这里是祁连山脉中段一条长约28公里,贯通南北的大峡谷——扁都口。

今天,扁都口仍然是由青海进入河西走廊的重要通道。两侧山势陡峭,奇峰耸立,发源于祁连山脉黑河水系的大大小小20多条河流,沿峡谷蜿蜒而下。远近的牧民在此放牧,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他们中很少有人知道,两千年前,张骞和他的使团渡过黄河后,就是由这里进入河西走廊的。

当张骞使团走出了扁都口的葱郁山林,来到河西走廊的茫茫戈壁之中时,他们距离帝都长安已经1000公里了。

对于长期生活在富庶汉中平原上的张骞和他的使团来说,尽管对于穿越这条通道的艰苦与险恶有着充足的心理准备,但随着日渐深入河西走廊,他们还是感到了自然环境的压力——

戈壁坚硬,黄沙漫漫,阳光炽烈如火一般燃烧,走上很远才能看见一片绿洲和稀疏的人烟……然后又是荒漠,戈壁,劲吹的风沙铺天盖地……危险无处不在。

要找到月氏部落,就只能冒险穿过匈奴人严密控制的这条通道。

而强大的匈奴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对立已经持续了几百年,若是不幸撞到匈奴士兵,后果不堪设想。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8

毫无疑问,匈奴的军事优势在于骑兵,骑兵的关键在于优质战马,这恰恰是汉帝国所缺乏的,也正是汉军常常被匈奴牵制的重要原因。

当汉武帝刘彻登基时,大力发展优良战马便迅速成为重中之重的国策。

汉朝的军队开始了职业化进程,不再是平时耕种、到战时才征召的农民。骑兵战术也在与游牧民族不断交锋中逐渐成熟。在帝国丰盈的财政收入保障下,骑兵数量也急剧膨胀,一度竟拥有甲兵45万、军马60万匹,相当于中国现役部队总兵力的五分之—。

看上去,万事俱备,只欠一次在河西走廊上酣畅淋漓的胜利。

多年以后,当烈士暮年的汉武帝蓦然回首时,他或许还会记起:在实现帝国梦想的道路上。发生在戈壁大漠上的生死搏杀是多么令人心悸。

基于打通并有效控制河西走廊的战略意图,汉武帝决定发起河西战役。

初战告捷的冠军侯霍去病成为汉武帝突击河西走廊的首选。

与其说选择喜欢冒险的霍去病,倒不如说汉武帝本人更喜欢冒险。

乌鞘岭位于甘肃中南部,是河西走廊东端的起点,平均海拔3000米,两侧的山势在这里开始收缩,它是河西走廊的咽喉,也是长安通往河西走廊的主要通路。

公元前1,早春时节。

壮志凌云的霍去病站在大雪纷飞的乌鞘岭上,手中握着张骞提供的河西走廊地图。

在他的身后,一万名精锐骑兵正在翻越天寒路险的隘口。

他的前方没有尽头。他的国家需要这条通道。

就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从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的霍去病率部急速转战6天,连续扫荡了匈奴五个部落。抗拒者以武力征服,降服者则予以安抚。

随即,霍去病越过匈奴人放牧的天然草场焉支山,连续疾进500公里,斩杀了折兰王、卢胡王,歼灭匈奴军近万。

惊慌失措的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率残部逃走。

霍去病追击到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才收兵回撤。

这是霍去病骑兵闪击战术的首次正规试验,结果大获全胜。

年轻的霍将军完全按自己的战术思想单独指挥一支劲旅打了一场漂亮的'运动战。

霍去病凯旋归来。

但汉武帝仍然心有遗憾,他把霍去病召进宫中,彻夜长谈。

这次河西作战,虽然深入匈奴境内近1000公里,大军贯穿整个河西走廊,但由于只有平推,没有聚歼,使休屠王和浑邪王逃之夭夭,没能达成围歼匈奴主力的既定目标。

就在这次讨论中,一个新的作战计划逐渐成形——

为了迷惑敌人,由老将公孙敖率军从东面进攻,吸引匈奴的注意力,霍去病趁机绕道闪击匈奴后方。

同时,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各带一路人马,分两路纵队切断匈奴援军的路线。

如果计划顺利实施,那么,霍去病和公孙敖将在河西走廊会师,形成东西夹击,彻底聚歼休屠王和浑邪王部落。

他们为这个充满想象力的作战计划激动不已。

3个月后,公元前121年夏天。

汉武帝下达了出击的命令,汉帝国的军队按预定作战行动从3个方向出发。

匈奴单于也派出数万骑兵南下,快速进击代郡、雁门,分散汉军兵力,以期达到到汉军不敢放手全力攻击河西走廊右贤王部队的作战目的。

汉匈之战,在数千里的广阔地带展开并迅速推向高潮。

霍去病率领经过严格挑选的精锐骑兵向西北挺进,渡过黄河,跨越贺兰山,横穿大漠,至居延泽,再由西北转向西南,长驱深入达1000公里,按照计划绕到匈奴军队的后方。

但此时霍去病发现,如此精心策划的第二次河西之战出现了意外——

公孙敖部由于在行军中迷失了方向,未能按预定的计划和霍去病会师。

这令霍去病的奇袭之师突然陷入困境。

此时,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罢兵而归;要么全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河西歼敌的重任。

旷野之上,帝国的骑兵和马队整装待发。

霍去病决定铤而走险,向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的部队侧背发动攻击。

寂寞荒凉的戈壁滩上骤然战马嘶鸣、杀声震天。

匈奴人做梦也没想到,他们防线的背后会突然遭到袭击。

措手不及的匈奴主力部队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遭到毁灭性打击。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山丹县。早在两千年前,匈奴人就在焉支山下这片天然的草场上饲养良种战马。今天,这里仍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马场。

这里的人骄傲地告诉我们:“我们的第一任场长就是霍去病。”

纪录片河西走廊解说词9

河西之战后,霍去病的大军接收了这片匈奴人饲养战马的梦幻之地——山丹。

从此,汉帝国有了理想的军马养殖基地,高原环境培养出的马匹质量远远超过中原马。

被霍去病击溃的匈奴唱着悲凉的歌退出祁连山牧场。

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兴奋的汉武帝刘彻下诏表彰霍去病的战功,并为他建造了一座豪华府第。

听说此事的霍去病向汉武帝上奏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史官司马迁记录了霍去病这句话并成为流传千古的铿锵名言。

但,霍去病的辉煌难掩另外一个人的失意。

在这场宏大战役中,作为牵制匈奴人行动的李广与张骞部队,却陷入敌人的重围遭遇惨败。

张骞因贻误战机,免去博望侯,成为庶民。

从巅峰瞬间滑落到低谷,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连续发生在河西走廊上的春夏大战让匈奴感到异常焦虑。

一旦失去对河西走廊的控制,就再无法形成对汉帝国的封锁与围堵,匈奴王朝的战略优势将丧失殆尽。

愤怒之极的匈奴单于打算召回并杀掉浑邪王、休屠王。

听到风声的浑邪王和休屠王万般无奈,决定投降汉帝国。

但得知这个消息的汉武帝担心有诈,踌躇再三,决定派霍去病率领部队前去受降——这是霍去病一年之内第三次受命出征河西走廊。

尽管浑邪王和休屠王两次战败,但他们仍然拥有数万军队,而且,受降地点远在匈奴境内,很有可能出现预料不到的突然变化。

当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尚未到达河西时,休屠王果然临阵变卦,拒绝降汉。

一场血腥的内讧不可避免——浑邪王杀掉休屠王并收编了他的军队。但浑邪王自己也举棋不定。

面对人心浮动、剑拔弩张的受降场面,霍去病淡定自若,策马走入匈奴军营,来到浑邪王面前,命令军士将正要逃跑的匈奴兵就地杀掉。

震惊不已的浑邪王只得交出佩刀,在汉军卫队护送下前往长安面见汉武帝。

就在公元前121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历经3次河西之战的`霍去病和他的精锐部队纵横驰骋,终于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

著名的“河西之战”落下帷幕。

连续三次河西战役对汉匈双方力量的消长产生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

匈奴再难以依靠西域地区诸国和羌族诸部落的人力、物力、资源从西方发动对汉的进袭。汉帝国西部边境地区,也由此获得了相对安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形成了从西面屏护京师长安的安全地带。

这一年,汉帝国首次设置武威、酒泉两郡,河西走廊并入中原版图。

而青春洋溢的霍去病刚刚19岁。

经过河西之战后,汉匈战争的攻守态势发生逆转,但北撤的匈奴并未屈服。

公元前119年夏,为巩固河西战果,卫青和霍去病各带一路大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直击匈奴单于本部。

霍去病的部队在全歼匈奴主力之后,一路冲到被匈奴人视为圣地的狼居胥山,并率大军进行了祭天仪式。史称“封狼居胥”。

从此,匈奴再也没有能力和汉朝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这一年,霍去病22岁。

此时汉帝国国力强盛,蒸蒸日上,不仅陆续收复了秦帝国时代的领土,还继续开疆拓土,在今天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宁夏、甘肃设立了郡县行政建制。

在汉武帝心中,他强烈渴望能建立一个疆域万里,远方的人将通过九重翻译来朝见,在邻邦中建立威德的国家。

河西之战结束后,汉帝国通往西方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征召从巅峰跌落谷底的张骞第二次代表国家出使西域。被任命为中郎将的张骞率领一支300人的庞大使团,携带帝国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和牛羊币帛等财物浩浩荡荡地向西域进发。

此时,河西走廊已在汉帝国掌控之中,张骞和他的使团不再担心匈奴轻骑的威胁与骚扰。

当年,张骞在离开西域时曾郑重许诺说,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

如今,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这一次,他们顺利抵达了西域的乌孙国,表达了结盟的意愿。

在这期间,张骞还派副使分道赴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和天山以南的于阗、扜弥等地进行访问,在汉帝国与天山南北及中亚地区之间建立起了友好关系。

张骞和他的使团将来自中原的物产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传到了西域;西域的名马、银器及毛织品等当地特产也源源不断地传到了中原。西域各国纷纷遣使来汉,开始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广泛交流,这在河西走廊很多现存文物中都有所体现。

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纷纷进入中原,我们今天熟知的葡萄、胡萝卜、石榴等瓜果蔬菜,以及骆驼、狮子、鸵鸟等物种也陆续沿着这条走廊传人中原内地。

毫无疑问,张骞的第二次出使,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奠定了中原王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遗憾的是,河西走廊上出现的繁荣景象,霍去病无缘再见。

公元前117年九月,年仅23岁的霍去病突然去世。

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犹如一颗耀眼的彗星,光芒四射地划过天宇,又匆匆地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之中。

悲痛的汉武帝用国礼厚葬了自己的这位爱将,并把他的墓修成了祁连山的样子。

他的灵魂与河西走廊融为一体。还有伫立在时光斑驳的岁月中的马踏匈奴雕塑。

时至今日,在河西走廊东面的兰州市,依旧塑有霍去病的巨大雕像,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征战河西的英雄。

在霍去病辞世两年后,结束了第二次西域之行的张骞被汉武帝任命为大行令。

只可惜,这样的荣耀来得太晚。

一年后的公元前114年,张骞与世长辞。

由此,一段波澜壮阔的铁血岁月落下帷幕。

下载纪录片解说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纪录片解说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纪录片解说词五篇

    在路上 【开篇镜头的字幕】 选择从这里开始…… 幸福也从这里开始…… 那年我大学毕业,从七月流火的南方来到清爽大连工作。当时只为了心里的足球情结,和苏小明《军港之夜》中......

    纪录片《新中国》解说词

    纪录片《新中国》解说词 引言 1999年7月2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接受《新中国》摄制组的采访。 江泽民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开......

    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 《复兴之路》解说词 第一集:千年局变 序言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

    历史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

    历史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 历史纪录片《颐和园》解说词(下) 2011-01-20 21:55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 这儿盖神殿,......

    纪录片解说词(共5则范文)

    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街石基村。传说古时有一对凤凰飞临此地,从此就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该村地处一小岛.水边地区叫“浦”.水中的陆地日“洲”,所以取村名为“......

    《强军》纪录片 解说词第五集

    同期:(习主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主席,扶危定倾,力挽狂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领导人民军队强力正风反腐,从严整纲肃纪,反身自我净化的熔炉,人民军队正经历着凤凰涅槃式的浴火......

    《强军》纪录片 解说词第三集

    强军第三集制胜 2016年底,新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然而,一部纪录片却网络上弥漫起不安的情绪,这部由英国人制作的纪录片,片名为《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 同期(美国作家詹姆斯布拉德利):如......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

    cctv纪录片《敦煌》解说词 纪录片《敦煌》十集篇目: 第一集《探险者来了》 第二集《千年的营造》 第三集《藏经洞之谜》 第四集《无名的大师》 第五集《敦煌彩塑》 第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