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常见涉税争议热点问题与风险规避

时间:2019-05-14 20:2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0个常见涉税争议热点问题与风险规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0个常见涉税争议热点问题与风险规避》。

第一篇:80个常见涉税争议热点问题与风险规避

80个常见涉税争议热点问题与风险规避

1、新准则“谨慎原则”运用的争议

★规避方法1——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及时申报纳税,并注意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和相关的纳税调整。

★规避方法2——巧妙利用“分期收款方式”应对,将所谓“隐瞒”收入的“偷税”演变成合理合法的“延期纳税”。

★温馨提示——“分期收款方式”的税务策划应用技巧和案例:

1、延缓收入(利润);

2、税务稽查应对。

2、“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纳税争议问题

★基本案情——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税务干部对于企业某个年度12月31日前没有入账的成本费用,都确认为应计未计扣除项目不允许税前扣除。如果企业该年度扣除了,在以后稽查当中被发现,就认定为未按规定申报或虚列成本费用,处理的方法是补税、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

★法规依据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6]79号)文件:“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规定的‘企业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移转以后年度补扣’,是指年度终了,纳税人在规定的申报期申报后,发现的应计未计、应提未提的税前扣除项目。”

★规避方法——企业每年度在汇算清缴和年度申报的终结前,一定要认真仔细地核查上年度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情况,一旦发现“遗漏”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温馨提示——补帐的具体操作方法:年度申报直接调整,财务报表作补充说明,相关凭证和记录以“以前年度损益科目”入次年帐,并注意不得在次年重复扣除相关的成本费用。

3、“应付帐款”长期挂帐的纳税争议问题

★基本案情——一般来说,税务稽查对公司的“应付帐款”是必须要重点检查的项目(特别是长期有余额且金额较大的)。检查方法是抽取其中大金额的款项,弄清来龙去脉,看是否存在将应计入销售收入或营业外收入的款项,挂在应付帐款;有无将已收回的应收款不进行冲帐,用收回款搞非法的帐外经营或个人占用;有无调增或调减应收账款数额,多提或少提坏账准备金的问题。另外,对异常的往来单位、金额、以及账龄比较长的情况更要逐笔查清和核对。

★规避方法——即陈述和申辩。“确实无法偿付”的事实认定从法律角度来分析,需要具备一定的事实证据证明,而相关的事实就具体的调查来说,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目前税务稽查认定的“事实”多是“长期挂帐”、“债权人失踪或死亡”和“企业倒闭或破产”,但这样的认定多数是经不起法律推敲的,如“长期”究竟是多数年?债权人失踪或死亡后,还有没有法定继承人?企业如果倒闭或破产,但其原股东的追偿权在法律上也并未明确否定。而且,税务稽查是行政

执法,负有举证义务,如此的“调查”确实挺有难度的。

★温馨提示——如果是“长期挂帐”,最好是要求相关的债权人每年底发来一个“还款计划”。

4、关联交易所得税反避税调整问题

★规避方法——自行转让定价应符合市场独立交易原则的二个基本条件;或者与税务机关“预约定价”。

★温馨提示——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或者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安排的,税务机关有权在该业务发生的纳税年度起10年内,进行纳税调整。

5、BVI-英属维尔京群岛,号称“避税天堂” –-免税特区:开曼、百慕大、巴哈马等地设立“离岸公司”。

6、财政补贴收入的纳税争议问题

第七条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一)财政拨款;

(二)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注:其他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财税字〔1995〕81号: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争议处理——申请上级税务机关函复。

7、减免税(含即征即退)纳税争议问题

★法规依据——财税字【1994】第074号:对企业减免或返还的流转税(含即征即退、先征后退),除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有指定用途的项目以外,都应并入企业利润,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直接减免和即征即退的,应并入企业当年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先征税后返还和先征后退的,应并入企业实际收到退税或返还税款年度的企业利润征收企业所得税。

★争议处理——是否有指定用途;申请上级复函。

8、固定资产新标准的纳税争议问题

★涉税争议——新购的小型工具应该如何核算?

★法规依据—— TL第五十七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所称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争议处理——

1、各省局可能制定相应价值标准;

2、合理掌握: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生产经营主要的工具和辅助性的工具的核算差异。

9、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纳税争议问题

★法规依据——研究开发费用的“五变三不变”:

第一变:享受主体进一步放宽;第二变:不再限定增长比例;第三变:扣除金额可5年递延;第四变:研究开发用仪器设备费用税前扣除政策有变化;第五变:委托技术开发费用也可享受加计扣除。

一不变:享受加计扣除的技术开发费内容不变;

二不变:申请享受程序不变;

三不变:工业类集团企业向下属企业提取技术开发费审批政策不变。★争议处理——

关键是研发项目技术上的关联性的合理解释。

10、房地产预缴所得税的纳税争议问题

★法规依据——

国税发[2006]31号:其预售收入先按预计计税毛利率分季(或月)计算出当期毛利额,扣除相关的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国税函〔2008]299号:按照规定的预计利润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利润额,计入利润总额预缴(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11、房地产合作建房的纳税争议问题

★解决方案——以国税发[2006]31号文件为依据,并结合最新文件规定,请按以下方法操作:

A、以资金投资开发项目的情况:

(1)合资开发——分配开发产品的:其应分配给投资方的计税成本与其投资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2)合资开发——分配项目利润的: 开发项目的营业利润额应在统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后,再行分配;投资方视同取得股息、红利,新法规定享受免税。

★温馨提示——投资方投资额的相关利息不得在开发项目公司的成本中摊销或在税前扣除。

B、以土地使用权投资开发项目的情况:

(1)以地换房——

(1.投资方,将其分解为转让土地使用权和购入开发产品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取得的开发产品的市场公允价值计算确认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或损失;

(2.项目公司,将其分解为按市场公允价值销售该项目应分出的开发产品和购入该项土地使用权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将该项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计入该项目的成本。

(2)股权投资——

(1.投资方,应将其分解为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2.项目公司,接受土地使用权的开发方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可按上述投资交易额计算确认土地使用权的成本,并计入开发产品的成本。

★温馨提示——如上述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占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比例如超过50%,可从投资交易发生年度起,按5个纳税年度均摊至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12、房地产“会所”视同销售的纳税争议问题

★基本案情——开发企业在开发区内,一般会建造系列化的“会所”,诸如停车场库、物业管理场所、电站、热力站、水厂、文体场馆、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如何进行所得税的处理。

★解决方案——以国税发[2006]31号文件为依据,并结合最新文件规定,请按以下方法操作:

(1)属于非营利性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的,可将其视为公共配套设施,其建造费用按公共配套设施费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物业管理公司?)

(2)属于营利性的,或产权归开发企业所有的,或未明确产权归属的,或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以外其他单位的,应当单独核算其成本。除开发企业自用应按建造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外,其他一律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

★温馨提示——开发企业在开发区内建造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设施应单独核算成本,并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由开发企业投资建设完工后,出售的,按建造开发产品进行处理;出租的,按建造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无偿赠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的,按建造公共配套设施进行处理。

(2)由开发企业与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合资建设,完工后有偿移交的,国家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单位给予的经济补偿可直接抵扣该项目的建造成本,抵扣的差额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13、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税的纳税争议问题

★解决方案——依据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条例的法规,并结合最新文件规定,请按以下方法操作:

原内资企业技术改造和外资企业鼓励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的抵免税政策,已取消,应停止执行;但居民企业属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等专用国产设备的投资,可以按一定比例(10%)实行税额抵免政策。

★法规依据——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温馨提示1——税额抵免,是指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温馨提示2——享受前款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应当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前款规定的专用设备;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温馨提示3——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4、清算所得弥补亏损的纳税争议问题

★基本案情——某公司董事会于2007年5月20日向股东会提交解散申请书,股东会5月25日通过,并作出决议,5月31日解散,6月1日开始正常清算。该公司年初1月至5月份盈利8万元。假设该公司6月1日-6月14日的清算期间费用14万元,则公司最后的清算应税所得为-6万元。

★纳税争议——税务机关认为,按照新《企业所得税税法》第五十三条第三款规定,清算期间应单独作为一个纳税年度,即这14万元费用属于清算期间的“纳税年度”费用,不能与公司年初1月至5月份盈利8万元相抵。

★争议处理——在尚未公告的前提下,股东会议再次通过决议把解散日期改为6月15日,于6月16日开始清算,则前期清算费用14万元就可与公司年初1月至5月份盈利8万元相抵,公司1月1日-6月14日为正常纳税年度,应税所得为-6万元;清算所得为9万元,需抵减上期亏损后再纳税,则公司最后清算所得为3万元。

15、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纳税争议问题

★基本案情——某居民企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案例。

★法规依据——

原规定:第十一条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新规定:第十八条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16、集团公司收缴“管理费”的纳税争议问题

★基本案情——新法及条例已取消了“管理费”的税前列支。

★纳税争议——总公司的职能一般是为子公司提供

管理和信息服务,其费用为何不能列支

★法规依据——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风险规避——(1)直接费用转移“报销”;(2)间接费用以合理的名义“分摊”。

第二篇:新税法下税企间常见涉税争议问题处理及风险规避

新税法下税企间常见涉税争议问题处理及风险规避

一、人治与法制的矛盾

(一)权大于法,税务稽查的结果和处罚往往因人而异。

(二)法律漏洞多,给税企双方带来太多的争议。

【思考】企业低价转让股权,税务机关是否要纳税调整?如:股权的成本价500万元,按200万元转让给非关联方。国税发【2009】2号:销售或转让资产、转让无形资产、融通资金、提供劳务。所以,上述业务税务机关无权核定转让价格缴纳企业所得税。

【思考】甲企业属于生产企业,从某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进原材料,但没有取得专用发票,没有抵扣进项税额。后来,从供货方(小规模纳税人)处取得1万元的返还资金。国税局要求必须按销售返利冲减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准确? 【思考】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合同,甲企业需要的原材料全部由乙企业提供,但为了保证原材料供应及时,双方约定,乙企业生产出原材料要直接运往甲企业的仓库,由甲企业代为保管,待甲企业使用后,按实际的使用数量向乙企业支付货款并取得乙企业开具的发票抵扣。甲企业在支付货款时,按结算金额的1%扣减保管费。

问1:甲企业少付的1%保管费是否属于销售返利?是否应当冲减增值税进项税额?

问2:如何降低税负? 问3:乙企业移送到外地的原材料是否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

【思考】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一笔交易合同,为了避免乙企业违约,要求乙企业缴纳了10000元订金,甲企业帐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其他应付款——乙企业10000 到交货期后,乙企业说不买了,甲企业没收了订金10000元,并做如下帐务处理:

借:其他应付款——乙企业10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000 问:税务机关要求甲企业作为价外费用缴纳增值税,是否正确?

【思考】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饮料制造企业

1.饮料品牌使用方发生的广告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

2.饮料品牌使用方发生的广告宣传费支出还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归集至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作为销售费用据实在税前扣除。即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在计算本企业广告宣传费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限额时,可将饮料品牌使用方归集至本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剔除。

问题:如何将甲企业的费用归集到乙企业?归集到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或的广告宣传费应当按30%扣除还是按100%扣除?

(三)要树立法无明文不征税的理念。

【思考】甲企业2010年3月份,购进一批设备的零配件组装设备后,移送本企业生产车间作为固定资产使用,是否应当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可以抵扣?

【思考】某商场将采购对外销售的办公桌20张(每张成本200元,售价300元)用于本企业办公使用,且自己为自己开具了普通发票入帐。借:管理费用——办公费4000 贷:库存商品4000 问:是否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查帐与办案的矛盾

(一)树立办案意识

1、税务稽查的权限(1)查账权;

(2)实地检查权(生产经营场所、仓库等);(3)责成提供资料权;(4)询问权;

(5)交通要道检查权(车站、码头、机场、邮政);(6)银行帐户检查权。

2、税务机关不能行使的权利(1)侦察权(2)搜查权

(3)人身强制权

(二)树立证据意识

直接证据:原材料购进发票、销售发票、入库单、出库单、盘点表、银行结算单等。

间接证据:询问笔录、录音录象等。

【思考】税务稽查时发现甲企业的仓库保管员处有一本“发货单”既有存根联,也有记账联,税务机关一般如何处理?

【思考】以收入总额核定征收企业,税务稽查中发现多数外购的货物、劳务没有取得合法有效的发票,是否属于偷税行为?

【思考】某国税局按照某面粉生产企业耗电量进行检查,发现2009年共耗用电费23万度,当地国税局测定的评估指标为加工一吨面粉平均用电76度: 应生产面粉数量=230000/76=3026(吨)

检查“产成品”借方入库数量以及仓库保管账反映的入库数量均为1480吨。因此,要求该企业按照出厂价每顿1800元补缴增值税=(3026-1480)×1800×17%=473076(元)

问:国税局这样处理是否存在问题?证据是否充足? 【思考】询问笔录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

【思考】李某在外地工作,将老家的一处位置较好的沿街房租赁给他人使用,收取的租赁费一直没有缴纳营业税、房产税等达5万元之多。主管税务机关对其进行税务行政处罚,在无法直接送达和留置送达的情况下,通过特快专递邮寄到李某外地的居住地,并取得了邮政部门的送达回执。但回执上签字的并不是李某,而是该小区物业公司的值班人员。

在规定的期限内,李某没有主动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罚款,主管税务机关对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李某得到消息,以送达回执不是本人签收为由提出抗辩,认为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不符合法律规定程序。问:李某的抗辩理由成立吗?

(三)树立保密意识

三、程序与实体的矛盾

(一)程序与实体的关系

(二)税务稽查的调账程序

(三)封存程序

(四)扣押电脑问题

第二讲 税收政策执法运用常见争议问题

一.企业所得税常见争议问题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存在的问题 1.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收入方面的体现

思考:2009年5月1日,甲企业将自有资金100万元贷与乙企业使用,贷款期限为3年,合同约定,3年后一次性还本付息,合计136万元。甲企业取得的利息收入什么时间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收入取得方面的体现 3.收入确认的条件在实务操作中的具体运用

思考:甲企业2009年8月份销售给乙企业产品一批,开具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100万元,增值税17万元,成本价80万元。合同约定,待乙企业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付款。会计上没有确认收入。借:发出商品80 贷:库存商品80 问1:上述业务是否应当缴纳增值税? 问2:上述业务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4.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成本费用方面的运用:成本费用必须是可以准确计量的,估计的费用一律不得扣除。(1)利息;(2)租金收入;(3)预提的修理费;(4)企业预提的或有损失、预计负债、各项减值准备等;(5)办公楼评估增值提取的折旧等。

5.暂估价值的税前扣除问题。6.滞后开票问题。

(二)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理解存在的问题

(三)应付账款调增征税存在的问题

(四)关联交易的界定与所得税调增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是居民企业,由A公司和B公司分别出资400万元设立,各占50%股份。乙企业属于香港企业,甲企业和乙企业属于关联方关系。甲企业2009年底的净资产为7000万元。2009年12月份,A公司与香港乙企业签订股权转让

协议,将其持有的乙企业的50%股权以3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乙企业。问:税务机关是否应当对A公司核定转让价格征收企业所得税?(3)特别纳税调整的方法(4)规避渠道

【思考】如上例,假设A公司改为自然人股东李某,其他的内容不变,税务机关是否有权对李某低价转让股权的行为进行纳税调整?

【思考】甲企业属于厦门一家企业,乙企业在上海,属于关联方关系。甲企业将其拥有的座落在北京的一处房屋无偿提供给乙企业使用二年,后税务机关查账时认为,由于位于北京的房屋由于没有收取租赁费,因此,本着收入与费用相关的原则,甲企业提取的折旧不得税前扣除。问:税务机关的认定是否准确?

(五)企业政府补贴收入征税存在的问题

【思考】某企业2008年取得用于污染治理的专项补贴20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账户,没有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2009年税务机关检查时,认定需要补缴所得税并予以处罚。问题:税务机关处理处罚正确吗?

(六)以不征税收入与免税收入发生的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思考】甲企业取得的100万元财政拨款不征税,但一该财政拨款购置资产的折旧等必须税前扣除。如果企业以免税的股息购置的资产的折旧是否可以税前扣除呢?

(七)债务重组公允价值的理解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欠乙企业104万元货款(含税),2010年3月份,双方约定,甲企业以2006年购置的一台旧设备(原值100万元,已提折旧30万元)抵债。问1:上述业务是否缴纳增值税? 问2:上述业务缴纳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八)没有取得发票的资产和成本费用的税前扣除问题

(九)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问题

(十)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收账款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扣除及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扣除存在的问题

(十一)专用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十二)合作建房及房地产项目资金合作分红征税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房地产企业出资1000万元,乙企业出资500万元,合作建房。合同

约定,按2:1分配商品房。问:如何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

(十三)软件生产企业获利的判断原则问题

(十四)代收代付款项是否作为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理解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属于劳务公司,与乙企业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合同约定,乙企业从甲企业聘用员工50人,每人每年支付5万元(其中,由劳务公司转付的工资薪金2万元,住房公积金0.24万元,社会保险费0.4万元,管理费2.76万元)。问1:甲企业会计上应当确认的收入=? 问2:甲企业缴纳营业税的计税依据=? 问3:甲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收入=?

(十五)权益法核算下的股权投资及股本溢价转增股本所得税问题 【思考】

(1)甲企业和乙企业不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甲企业2009年1月1日以产品一批投资于乙企业,占乙企业40%股份。该批产品的成本800万元,同类货物的售价1000万元,增值税率17%。合并日乙企业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为3000万元。(2)2009年12月31日,乙企业实现利润1000万元,甲企业采取权益法核算:(3)2010年3月份,乙企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300万元。(十六)增值税的免抵退征收企业所得税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是一家出口企业,增值税实行免抵退,收到退税款时: 借:应收出口退税款——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但税务机关在进行检查时,要求甲企业将其列入补贴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请问我公司出口货物获得的出口退税款,应如何进行税务处理,是否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十七)招待费、会议费、福利费、考察费等的区分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2009年申报所得税表附表一第1行申报“销售收入合计”1000万元。2010年税务稽查中税务部门发现其少进一笔销售收入150万元,请问税务机关查补的销售收入150万元是否可以作为2009计算广告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的计算基数?

(十八)收入时间确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十九)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视同销售问题

(二十)以前资产损失补扣存在的问题(二十一)固定资产问题

1.固定资产改建支出和修理支出的扣除问题 2.购进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问题(二十二)汇总缴纳和预缴办法 1.就地预缴办法:

(1)如果总分机构适用税率一致:

①总机构按月或按季统一计算应纳所得税额=∑(该分支机构会计利润-亏损-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该分支机构适用税率

②该分支机构分摊比例=(该分支机构营业收入/各分支机构营业收入之和)×0.35+(该分支机构工资总额/各分支机构工资总额之和)×0.35+[(该分支机构资产总额-该分支机构无形资产)/(各分支机构资产总额之和-各分支机构无形资产合计)]×0.3 ③该分支机构应当就地预缴所得税=①×②×50%(2)如果总分机构适用税率不一致:

①总机构按月或按季统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该分支机构会计利润-亏损-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②该分支机构分摊比例=(该分支机构营业收入/各分支机构营业收入之和)×0.35+(该分支机构工资总额/各分支机构工资总额之和)×0.35+[(该分支机构资产总额-该分支机构无形资产)/(各分支机构资产总额之和-各分支机构无形资产合计)]×0.3 ③该分支机构应当就地预缴所得税=①×②×该分支机构适用税率×50% 2.分支机构出现下列情况不需要就地预缴所得税:

(1)总机构设立的具有独立生产经营的职能部门,原则上应当视同一个分支机构就地预缴所得税,但如果该职能部门的三项指标与管理部门的三项指标不能分开核算的,不需要就地预缴所得税。(可以筹划)

(2)不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且在当地不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售后服务、内部研发、仓储等企业内部辅助性二级机构及以下分支机构,不就地预缴所得税。(3)上被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的分支机构不就地预缴所得税。(问题:应当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出具总机构属于小型微利企业的确认书。)

(4)新设立的分支机构在设立的当年不需要就地预缴所得税。(5)企业在境外设立的非法人的分支机构不需要就地预缴所得税。3.就地预缴所得税应当注意的其它问题:

(1)国税发【2008】28号文件列举的铁路、邮政、银行、石油等14家没有纳入中央与地方分享范围的企业,不就地预缴所得税,而是由总机构直接缴入中央金库。

(2)撤销的分支机构在撤销当年剩余期限内应当分摊的企业所得税由总机构缴入中央金库。如不足一月或一个季度等。

(3)总机构在2007年底前按照独立纳税人缴纳所得税时尚未弥补的亏损,允许在剩余弥补年限内由总机构统一弥补。(包括预缴或汇算清缴)国税函【2008】635号

(4)总机构应当在终了后的5个月内办理汇算清缴手续,各分支机构不需要汇算清缴。汇算清缴时,应当补缴的所得税由总机构缴入中央金库,属于多交的所得税,由总机构向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退税。(不实行抵顶下所得税)。财预【2008】10号、国税发【2008】28号

4.二级分支机构的判定问题

二级分支机构是指总机构对其财务、业务、人员等直接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的领取非法人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

总机构应及时将其所属二级分支机构名单报送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并向其所属二级分支机构及时出具有效证明(支持证明的材料包括总机构拨款证明、总分机构协议或合同、公司章程、管理制度等)。

二级分支机构在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非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由总机构出具的二级分支机构的有效证明。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二级分支机构进行审核鉴定,督促其及时预缴企业所得税。

以总机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的非法人分支机构,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二级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身份的,应视同独立纳税人计算并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不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的相关规定。(国税函[2009]221号)

5.总机构不提供分配表时分支机构的税务处理

关于总机构不向分支机构提供企业所得税分配表,导致分支机构无法正常就

地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处理问题

首先,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要对二级分支机构进行审核鉴定,如该二级分支机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可以确定为应就地申报预缴所得税的二级分支机构;其次,对确定为就地申报预缴所得税的二级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应责成该分支机构督促总机构限期提供税款分配表,同时函请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责成总机构限期提供税款分配表,并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对总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未尽责的,由上级税务机关对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执法责任制的规定严肃处理。(国税函【2008】747号)

6.关于实行跨地区汇总纳税的企业能否核定征收所得税的问题

跨地区汇总纳税企业的所得税收入涉及到跨区利益,跨区法人应健全财务核算制度并准确计算经营成果,不适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30号)。(国税函[2008]747号)

7.总分机构多预缴或少预缴所得税的处理

在预缴企业所得税时造成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之间同时存在一方(或几方)多预缴另一方(或几方)少预缴税款的,其总机构或分支机构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低于按上述文件规定计算分配的数额的,应在随后的预缴期间内,由总机构将按上述文件规定计算分配的税款差额分配到总机构或分支机构补缴;其总机构或分支机构就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高于按上述文件规定计算分配的数额的,应在随后的预缴期间内,由总机构将按上述文件规定计算分配的税款差额从总机构或分支机构的预缴数中扣减。(国税函[2009]221号)(二十三)多预缴所得税是否可以退还理解上存在的问题

纳税人在纳税内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少于应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应在汇算清缴期内结清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预缴税款超过应纳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按有关规定办理退税,或者经纳税人同意后抵缴其下一应缴企业所得税税款。

(二十四)不征税的财政拨款孳生利息是否纳税问题

【思考】甲企业取得一笔用于环境保护专项治理的财政拨款500万元,按规定不征税。该企业将这部分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收入20万元,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十五)工资薪金会计核算口径与税前扣除口径变化问题(二十六)超支福利费冲减教育经费余额存在的问题(二十七)民间集资利息税前扣除问题

(二十八)投资者未到位资金同时发生借款利息扣除问题(二十九)福利企业减免的增值税是否免征企业所得税问题(三十)投资者分得2007年底前利润是否补税问题(三十一)合伙企业纳税问题

1.合伙企业的类型 2.合伙企业的所得税处理

3.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按照下列原则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①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

②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合伙人协商决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③协商不成的,按照合伙人实缴出资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④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按照合伙人数量平均计算每个合伙人的应纳税所得额。

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

4.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伙人在计算其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不得用合伙企业的亏损抵减其盈利。

(三十二)外商投资企业因政府规划停止经营优惠政策的衔接问题

外商投资企业因国家发展规划调整(包括城市建设规划等)被实施关停并清算,导致其不符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过渡性政策规定条件税收优惠处理问题,经研究,批复如下:

1、根据原《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79条的规定,应当补缴或缴回按该条规定已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款。

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依照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字[2000]049号)有关规定将已经享受投资抵免的2007年12月31日前购买的国产设备,在购置之日起五年内出租、转让,不论出租、转让行为发生在2008年1月1日之前或之后的,均应在出租、转让时补缴就该购买设备已抵免的企业所得

税税款。

3、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的规定,将从企业取得的利润于2007年12月31日前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如经营期不少于五年并经税务机关批准已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税款,再投资不满五年撤出的,应当缴回已退的税款。

(三十三)优惠政策叠加享受问题

【思考】甲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15%的低税率优惠政策。该企业2010购置一台环境保护的专用设备,设备属于财税【2008】118号文件所列范围,是否可以享受设备抵免优惠政策?(三十四)建筑业所得税重复课税问题

建筑行业跨地区施工行为非常普遍,即在当地注册成立的建筑企业往往主要是在异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从所得的来源地看,建筑企业的所得来源于施工项目所在地。但是,对于企业所得税而言,建筑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是回其机构所在地缴纳。由于建筑企业异地施工,需要在项目所在地开票并缴纳营业税及其附加,因此一些项目所得地的税务机关为争夺税源,往往在为异地施工的建筑企业代开建筑业发票时,强行按开票金额的一定比例附征企业所得税。而异地施工的建筑企业在被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预扣了企业所得税后,在回机构所在地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对于建筑企业异地缴纳的这部分企业所得税又不认可,导致了建筑企业重复纳税。

为此,国税发[1995]227号曾经明确了建筑企业的纳税地点:建筑企业异地施工,持有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的,企业所得税回机构所在地缴纳;无外经证的,在施工地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是,由于各地对于税源的争夺,这一规定在实践中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为进一步规范建筑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有序的税收征纳秩序,国家税务总局于2010年1月26日专门下发了《关于建筑企业所得税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39号):

第一:如果施工合同由总机构直接与建设单位签订,并以总机构名义来项目所在地进行施工的,如果总机构能够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以自己名义签订的合同、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的纳税证明及相应身份证明的,所得税应当回其机构所在地缴纳。

第二:如果建筑企业跨地区经营,实行总、分机构体制的,应根据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分支机构应在项目所在地按月或按季预缴企业所得税。但是,应当注意:

(1)根据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新设立的分支机构,设立当年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当然,尽管有这个文件的规定,各地税务机关对于实行总、分机构体制的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在企业所得税的具体征管方法上可能还会有所差异。有些地方在文件下发后在开票环节就不再预征企业所得税,而是严格要求分支机构按规定预缴企业所得税。有些地方从强化管理的角度考虑,可能在开票环节仍实行按一个固定比例预征企业所得税,但是在终了,会根据分支机构提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进行结算,多退少补。

这个,企业应关注当地的相关规定。但是,企业必须要牢记一点的是,无论当地实行哪种管理模式,分支机构在当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不能超过按国税发[2008]28号文的规定应在当地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数额,否则总机构应在随后的预缴期间内,由总机构将按上述文件规定计算分配的税款差额从分支机构的预缴数中扣减。即分支机构在当地多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在总机构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不能作为已缴税款而减少总机构应在其所在地税务机关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而影响到总机构所在地的税收权益。

(2)实行总、分机构体制的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需要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的,仅限于其设立的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二级分支机构。三级及其以下分支机构不需要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国税函[2009]221号:二级分支机构是指总机构对其财务、业务、人员等直接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的领取非法人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以总机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的非法人分支机构,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二级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身份的,应视同独立纳税人计算并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3)由于施工资质等各种原因,建筑业中的挂靠经营非常普遍。有些建筑企业跨地区经营设立的分支机构,在财务、业务、人员等方面都合总机构无直接联系,仅仅是某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得施工资质,借有资质建筑企业之名设立的。因此,这些不符合条件的二级分支机构,应作为独立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4)建筑企业跨地区设立的不符合二级分支机构条件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与项目经理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应汇总到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统一计算,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由于符合条件的二级分支机构必须是领取非法人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因此建筑企业跨地区经营,从管理角度考虑设立的项目经理部、工程指挥部或合同段,都不符合二级分支机构的条件。因此,如果这些项目经理部是总机构直接设立的,则汇总到总机构缴纳企业所得税,不需要在当地预缴。如果这些项目经理部是符合条件的二级分支机构设立的,则并入二级分支机构,由二级分支机构统一预缴企业所得税。

(5)文件重申了税收执法纪律,各地税务机关自行制定的与本通知相抵触的征管文件,一律停止执行并予以纠正;对按照规定不应就地预缴而征收了企业所得税的,要及时将税款返还给企业。未按本通知要求进行纠正的,税务总局将按照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三十五)扣除凭证的合法性问题

(三十六)核定征收所得税企业政策理解存在的问题 1.什么样的企业才能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1)按规定可以不设账的;(2)按规定应当设帐但未设置的;(3)擅自销毁账簿或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4)虽设帐,但帐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6)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注意:特殊行业、特殊类型的纳税人和一定规模以上的纳税人不适用于本办法。(总局另行规定)

2.不能核定征收的特定纳税人

(1)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务院规定的一项或几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不包括仅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免税收入优惠政策的企业);

(2)汇总纳税企业;

(3)上市公司;

(4)银行、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典当公司等金融企业;

(5)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税务、房地产估价、土地估价、工程造价、律师、价格鉴证、公证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专利代理、商标代理以及其他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

(6)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企业。

对上述规定之外的企业,主管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确定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不得违规扩大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范围;对其中达不到查账征收条件的企业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促使其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达到查账征收条件后要及时转为查账征收。(国税函[2009]377号)3.核定征收方式(1)核定应税所得率:(2)核定定额。3.核定征收注意的问题

享受小型微利企业待遇应适用于具备建账核算自身应纳税所得额条件的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国税发[2008]30号)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在不具备准确核算应纳税所得额条件前,暂不适用小型微利企业适用税率。(财税[2009]69号)4.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方法

(1)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

(2)按照应税收入额或成本费用支出额定率核定;

(3)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测算核定;

(4)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采用前款所列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的,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采用两种以上方法测算的应纳税额不一致时,可按测算的应纳税额从高核定。

5.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的计算公式及说明

(1)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应纳所得税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注:从2009年1月1日起:

“应税收入额”等于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

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其中,收入总额为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国税函[2009]377号)

【例题】某小型企业,自行申报2009的收入总额160万元(其中包括从投资方分得的股息3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10万元),应扣除的成本费用合计为160万元,全年亏损10万元。经税务机关核查,其发生的成本费用较真实,但收入总额无法核准。假定对该企业实行核定征收,应税所得率为20%。试计算该小型企业2009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1)应纳税所得额=160÷(1-20%)×20%=40(万元)

2)2009应缴纳企业所得税=40×25%=10(万元)

(2)实行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经营多业的,无论其经营项目是否单独核算,均由税务机关根据其主营项目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6.下列情况需要重新调整应税所得率或应纳税额: A.生产经营范围发生变化; B.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

C.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增减变化达到20%的。

【思考】对于无法准确提供成本费用或收入额的核定征收企业如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思考】核定征收对税收环境的影响?

7.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的申报

(1)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确定纳税人按月或者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预缴方法一经确定,一个纳税内不得改变。

(2)按实际数额预缴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可按上一应纳税额的1/12或1/4预缴,或者按经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

8.税务机关应当在每年6月底前对上实行核定征收的纳税人进行重新鉴定。重新鉴定前,纳税人暂按上的核定征收方式预缴所得税,鉴定后,按重新鉴定的结果执行。

9.不得违规扩大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范围,严禁“一刀切”。10.核定征收企业不得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

11.在一个纳税内,符合了查账征收条件的,可以随时改为查账征收。取消了原规定一定一年不变的规定。

12.核定征收企业亏损弥补问题

(1)核定征收期间发生的经营亏损不得用查账征收期间的生产经营所得弥补。

(2)但核定征收前发生的生产经营亏损,可以结转到再次由核定征收改为查账征收期间的所得弥补,但弥补的年限不得减除核定征收的,连续弥补期限不得超过5年。

(三十七)清算所得弥补亏损的政策理解存在的问题 二.个人所得税常见争议问题

(一)股权转换评估增值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

【思考】A、B二厂均为独立法人,两个工厂都由李某和王某控股,分别持有60%和40%的股权。为了实现A工厂的上市,2008年,双方协议,李某和王某分别将其持有的B工厂的股份按一定的折股比例出资增加A工厂的注册资本,改制后,B工厂成为A工厂的全资子公司。B工厂净资产的账面价值1000万元,评估价值3000万元。

问:李某(2000*60%=1200万元)和王某(800万元)因转让股权取得的增

值部分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有限公司税后利润向投资者个人分配个人所得税问题

【思考】甲企业由李某和王某分别出资100万元设立的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打拼,企业净资产已经达到1000万元。但该企业一直没有分配,其中未分配利润达到600万元。

1.如果分配给个人,应当按“股息”所得缴纳20%个人所得税。

2.筹划:如果李某和王某分别将其持有的甲企业的股权以成本价100万元转让给李某和王某控股的乙企业,税务机关是否有权调整转让价格?

3.甲企业将600万元利润分配给李某和王某控股的乙企业,是否缴纳企业所得税?

4.最新税收政策解读

(三)员工外出考察旅游费用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

(四)欠发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适用政策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2009年1月1日起进行工资调整,但由于资金紧张,调整的工资薪金一直没有到位。直到2010年7月1日,才一次性补发6个月的调整工资。

甲企业将7月份补发的工资薪金除以6加上7月份的工资进行计税。但地税局要求,将补发的6个月的工资薪金加上7月份的工资薪金一并计税。是否正确?

(五)外出经营建筑工程个人所得税重复交税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是北京市一家建筑安装企业,2009年到山东省从事工程施工。持有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在向劳务发生地地税局申请代开建筑安装发票时,地税局除扣缴营业税外,还要按开具金额附征缴纳1%的个人所得税。问题:甲企业职工的工资薪金在北京市发放,已经按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劳务发生地地税局再扣缴个人所得税,是否存在重复课税问题?如何处理?

(六)劳务报酬与工资薪金征税存在的问题 1.如何区分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 2.董事费个人所得税问题

(七)股东借款不还个人所得税问题

(八)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

1、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2、本通知所称限售股,包括:

(1)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票复牌日之前股东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复牌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以下统称股改限售股);

(2).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间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转股(以下统称新股限售股);

(3)财政部、税务总局、法制办和证监会共同确定的其他限售股。

3、个人转让限售股,以每次限售股转让收入,减除股票原值和合理税费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即:

应纳税所得额=限售股转让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税费)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20%

本通知所称的限售股转让收入,是指转让限售股股票实际取得的收入。限售股原值,是指限售股买入时的买入价及按照规定缴纳的有关费用。合理税费,是指转让限售股过程中发生的印花税、佣金、过户费等与交易相关的税费。

如果纳税人未能提供完整、真实的限售股原值凭证的,不能准确计算限售股原值的,主管税务机关一律按限售股转让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及合理税费。

4、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以限售股持有者为纳税义务人,以个人股东开户的证券机构为扣缴义务人。限售股个人所得税由证券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

5、限售股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采取证券机构预扣预缴、纳税人自行申报清算和证券机构直接扣缴相结合的方式征收。证券机构预扣预缴的税款,于次月7日内以纳税保证金形式向主管税务机关缴纳。主管税务机关在收取纳税保证金时,应向证券机构开具《中华人民共和国纳税保证金收据》,并纳入专户存储。

根据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情况,对不同阶段形成的限售股,采取不同的征收管理办法。

(1)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前形成的限售股,证券机构按照股改限售股股改复牌日收盘价,或新股限售股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转让收入,按照计算

出的转让收入的15%确定限售股原值和合理税费,以转让收入减去原值和合理税费后的余额,适用20%税率,计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额。

纳税人按照实际转让收入与实际成本计算出的应纳税额,与证券机构预扣预缴税额有差异的,纳税人应自证券机构代扣并解缴税款的次月1日起3个月内,持加盖证券机构印章的交易记录和相关完整、真实凭证,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清算申报并办理清算事宜。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按照重新计算的应纳税额,办理退(补)税手续。纳税人在规定期限内未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清算事宜的,税务机关不再办理清算事宜,已预扣预缴的税款从纳税保证金账户全额缴入国库。

(2)证券机构技术和制度准备完成后新上市公司的限售股,按照证券机构事先植入结算系统的限售股成本原值和发生的合理税费,以实际转让收入减去原值和合理税费后的余额,适用20%税率,计算直接扣缴个人所得税额。

6、纳税人同时持有限售股及该股流通股的,其股票转让所得,按照限售股优先原则,即:转让股票视同为先转让限售股,按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7、证券机构等应积极配合税务机关做好各项征收管理工作,并于每月15日前,将上月限售股减持的有关信息传递至主管税务机关。限售股减持信息包括:股东姓名、公民身份号码、开户证券公司名称及地址、限售股股票代码、本期减持股数及减持取得的收入总额。证券机构有义务向纳税人提供加盖印章的限售股交易记录。

8、对个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转让从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

(九)企业年金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1、企业年金的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个人当月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扣除。

2、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以下简称企业缴费)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

扣代缴。

对企业按季度、半年或缴纳企业缴费的,在计税时不得还原至所属月份,均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3、对因年金设置条件导致的已经计入个人账户的企业缴费不能归属个人的部分,其已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还。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税款=企业缴费已纳税款×(1-实际领取企业缴费/已纳税企业缴费的累计额) 参加年金计划的个人在办理退税时,应持居民身份证、企业以前月度申报的含有个人明细信息的《年金企业缴费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复印件、解缴税款的《税收缴款书》复印件等资料,以及由企业出具的个人实际可领取的年金企业缴费额与已缴纳税款的年金企业缴费额的差额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后,予以退税。

4、设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实行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制度。企业要加强与其受托人的信息传递,并按照主管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对违反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5、本通知下发前,企业已按规定对企业缴费部分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不再退税;企业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个人所得税的,税务机关应限期责令企业按以下方法计算扣缴税款:以每未扣缴企业缴费部分为应纳税所得额,以当年每个职工月平均工资额的适用税率为所属期企业缴费的适用税率,汇总计算各应扣缴税款。

6、本通知所称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按照《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规定,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对个人取得本通知规定之外的其他补充养老保险收入,应全额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

7、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十)转租房屋个人所得税问题

1、个人将承租房屋转租取得的租金收入,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应按“财产租赁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取得转租收入的个人向房屋出租方支付的租金,凭房屋租赁合同和合法支付

凭据允许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从该项转租收入中扣除。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业务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146号)有关财产租赁所得个人所得税前扣除税费的扣除次序调整为:(1)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2)向出租方支付的租金;(3)由纳税人负担的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4)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

(十一)个人无偿受赠房屋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

以下情形的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对当事双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1.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2.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对其承担直接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者赡养人;3.房屋产权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产权的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

三.增值税常见争议问题

(一)视同销售计税依据的确定问题

【思考】某商场将部分笔记本、钢笔等用于本企业管理部门使用,并给自己开具普通发票入帐,成本价5000元,同类货物的售价7000元: 借:管理费用5000 贷:库存商品5000 税务机关要求按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是否正确?

【思考】2009年10月份,某企业将已经抵扣进项税额且已使用过的一台设备赠送给灾区,原值100万元,抵扣进项税额17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1)这笔业务是否应当缴纳增值税?(2)缴纳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二)进项税额抵扣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今年因财务系统升级,购进一批财务办公软件和杀毒软件总计金额30万元,并已取得供货单位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请问购进的这批软件可否抵扣增值税进项税?

【思考】供电企业的水泥电杆的水泥垛是否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思考】加油站购置的储油罐进项税额是否可以抵扣?

【思考】甲企业2009年3月份从花卉中心购买一批绿化用的花草、树木,有些摆放在企业的经营场所,有些摆放在职工宿舍、食堂等部门、已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三)购物赠送视同销售增值税征收存在的问题

(四)资产转让与股权转让征税存在的问题

(五)正常损失与非正常损失理解存在的问题

【思考】食品或药品过期无法销售的,是否应当作为非正常损失做进项税额转出?

【思考】甲企业销售给乙企业货物一批,售价100万元,成本价80万元(其中,按17%税率计算的材料成本占50%,运费成本占10%,其他成本占40%),委托丙企业运输,丙企业在运输途中发生事故,导致该批产品报废。丙企业赔偿甲企业17.55万元,甲企业处置报废的产品,取得收入11.7万元。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正确的是哪一项?(1)按销售

借:现金17.55+11.7=29.25 贷:主营业务收入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25 借:主营业务成本80 贷:库存商品80 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税务机关有权核定计税价格。(2)按损失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87.4 贷:库存商品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0*50%*17%+80*10%/(1-7%)*7%=7.4(3)都不对。

(六)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问题

1、增值税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除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外,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本办法所称年应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累计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包括免税销售额。

2、年应税销售额未超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以及新开业的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对提出申请并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为其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1)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

(2)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核算,能够提供准确税务资料。

3、下列纳税人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1)个体工商户以外的其他个人;

(2)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非企业性单位;

(3)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的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

4、纳税人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5、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权限,在县(市、区)国家税务局或者同级别的税务分局(以下称认定机关)。

6、纳税人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1)纳税人应当在申报期结束后40日(工作日,下同)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见附件1,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2)认定机关应当在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并由主管税务机关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

(3)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规定期限结束后20日内制作并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

纳税人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应当在收到《税务事项通知书》后1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不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表》(见附件2),经认定机关批准后不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认定机关应当在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批准完毕,并由主管税务机关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

7、纳税人符合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1)纳税人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申请表,并提供下列资料:

A.《税务登记证》副本;

B.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的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

C.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或者与中介机构签订的代理记账协议及其复印件;

D.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协议,或者其他可使用场地证明及其复印件;

E.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有关资料。

(2)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当场核对纳税人的申请资料,经核对一致且申请资料齐全、符合填列要求的,当场受理,制作《文书受理回执单》,并将有关资料的原件退还纳税人。

对申请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填列要求的,应当当场告知纳税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3)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申请以后,根据需要进行实地查验,并制作查验报告。

查验报告由纳税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业主)、税务查验人员共同签字(签章)确认。

实地查验时,应当有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同时到场。

实地查验的范围和方法由各省税务机关确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4)认定机关应当自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完成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并由主管税务机关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

8、纳税人自认定机关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次月起(新开业纳税人自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的当月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并按照规定领购、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

9、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10、主管税务机关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对下列一般纳税人实行纳税辅导期管理:

(1)按照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新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小型商贸批发企业;

(2)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一般纳税人。

纳税辅导期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

【思考】李某2009年承包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平时按小规模纳税人缴纳

增值税。税务机关检查发现存该企业的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要求按一般纳税人17%征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抵扣。纳税人不认同税务机关的处理,认为自己是承包人,又是个人,应该作为独立的纳税主体,应按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3%纳税。如何认定承包人纳税主体?如何征税?

(七)第三方开票错误理解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乙企业、丙企业都属于一般纳税人。甲企业向乙企业购进货物1万元,货物尚未到达,甲企业又将该批货物转让给丙企业,并与丙企业合同约定,由丙企业将1万元货款直接付给乙企业,并向甲企业支付差价1000元。以上价格均为不含税。乙企业开具1万元专用发票给甲企业,甲企业开具专用发票11000元给丙企业。甲企业和丙企业均抵扣了进项税额。

此交易行为是否违反税法的有关规定?

(八)赔偿收入视同价外收费征税存在的问题

(九)销售折扣与折让问题

(十)买一赠一及购物券争议问题

(十一)售后回购问题

(十二)上市公司停牌后整体转让资产涉税问题

(十五)外购货物赠送他人视同销售还是不得抵扣问题(十六)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退还增值税问题

【思考】某外资研发中心2010年3月份外购国产设备一台,取得专用发票已经按规定认证,并经税务机关批准,享受退还增值税的优惠政策。问:其进项税额是否可以抵扣?

1.符合财税【2009】115号文件规定条件的外资研发中心按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4号免征进口税收。

2.内外资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可以全额退还增值税。3.具体的退税程序及办法详见国税发【2010】9号:

(1)2009年7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开票时间为准),研发机构在此期间采购国产设备,应熟悉新出台的退税申报时限,规划好投资项目内设备的购进与发票的取得,及时按规定将发票进行认证,并在取得发票的180天内进行申报,避免误期申报造成经济损失。根据该办法规定,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研发机构购进国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规定的认

证期限内办理认证手续,2009年12月31日前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期限为90日,2010年1月1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期限为180日。

要注意的是,未认证或认证未通过的一律不得申报退税。同时,研发机构应自购买国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之日起180日内,向其主管退税税务机关报送《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申报审核审批表》及电子数据申请退税,同时附送采购国产设备合同、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付款凭证、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2)可享受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税的企业范围

该办法适用于内外资的研发机构,具体包括以下三类企业,第一类是符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4号文规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机构。第二类是符合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5号文规定的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校。第三类是外资研发中心,特别要注意设立时间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

一是2009年9月30日及其之前设立的外资研发中心,如新设立时间不足两年,属于独立法人的其投资总额不低于500万美元,属于公司内设部门或分公司的其研发总投入不低于500万美元,如设立时间在两年及两年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年支出额不低于1000万元;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不低于90人;设立以来累计购置的设备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

二是2009年10月1日及其之后设立的外资研发中心,属于独立法人的其投资总额不低于800万美元,属于公司内设部门或分公司的其研发总投入不低于800万美元;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不低于150人;设立以来累计购置的设备原值不低于2000万元。

由此可见,该办法与之前被废止的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存在不同之处,在于该办法只限定外资研发机构或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可享受全额退还增值税,并非所有的外商投资企业都能享受全额退还增值税的优惠,而且享受退税的企业范围要根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发机构采购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15号)有关规定执行。(3)可享受退税的设备范围,防止设备划分混淆

该办法明确了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享受退税的设备范围,将科技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设备清单具体分为三大类二十四小类:

第一大类是实验环境方面,包括教学实验仪器及装置、超净设备、清洗循环

设备等八小类;

第二大类是样品制备设备和装置,包括培养设备、微量取样设备等八小类;

第三大类是实验室专用设备,包括特殊照相和摄影设备、特种数据记录设备及材料、特殊电子部件等八小类。

(4)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享受退税还要注意税收管理风险

一是享受采购国产设备退税的研发机构,应在申请办理退税前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原件及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副本的原件及复印件、退税账户证明及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向主管退税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采购国产设备的退税认定手续。

二是国产设备由主管税务机关监管5年,如果研发机构将已退税的设备转让、赠送或者出租、再投资,应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补缴已退税款。

三是研发机构以假冒采购国产设备退税资格、既申报抵扣又申报退税、虚构采购国产设备业务、提供虚假退税申报资料等手段骗取国产设备退税款的,按照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四是已享受退税的国产设备,增值税发票被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加盖了“已申报退税”章的,不能再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凭证,而且企业对已退税的发票应注意做好留存备案。

五是对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外资研发机构或中心申报退税,主管退税税务机关是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稽核信息核对无误的情况下,方给予办理退税。对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外资研发机构或中心申报退税,主管退税税务机关须进行发函调查,在确认发票真实、发票所列设备已按照规定申报纳税后,方可办理退税。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通常包括从事交通运输、开发普通住宅的企业以及从事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中外合作企业;采购国产设备的应退税额,是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而确定的。凡外资研发机构或中心未全额支付所购设备货款的,按照已付款比例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确定应退税款;凡未付款部分的相应税款,待企业实际支付货款后再予退税。(十七)增值税抵扣凭证的认定时间问题

国税函[2009]617号,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扣税凭证的认证、抵扣、比对时间进行延长。

1、出台背景。

2、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申请认证时间延长到180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并在认证通过的次月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超过180天的不得扣税。

3、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认证通过的次月申报期内抵扣进项税额。涉及增值税专用发票、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否则,不得抵扣进项税金。

4、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扣税期限基本相同。实行“先比对后抵扣”管理办法的一般纳税人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海关缴款书,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包括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申请稽核比对。未实行海关缴款书“先比对后抵扣”管理办法的一般纳税人取得2010年1月1日后开具的海关缴款书,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后的第一个纳税申报期结束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5、未在规定期认证、申报抵扣或者申请稽核比对的,不得扣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2010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以及海关缴款书,未在规定期限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申报抵扣或者申请稽核比对的,不得作为合法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得计算进项税额抵扣。

6、丢失增值税抵扣凭证的处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丢失已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通知》(国税发[2006]156号)第二十八条及相关规定办理。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丢失海关缴款书,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凭报关地海关出具的相关已完税证明,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抵扣申请。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核,并将纳税人提供的海关缴款书电子数据纳入稽核系统进行比对。稽核比对无误后,方可允许计算进项税额抵扣。

7、本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纳税人取得2009年12月31日以前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仍按原规定执行。其它涉及增值税扣税凭证认证、申报抵扣或者申请稽核比对时间的文件或规定,均以本通知为准。

【思考】工程物资进项税额如何才能抵扣?

(十八)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变化问题

【例题】甲企业2008年12月1日以视同买断方式委托乙商场代销商品100件,单位成本80元,协议价100元(不含增值税,商品增值税率17%)。

(1)12月20日收到40件商品的代销款,乙未开具代销清单;

(2)其余60件于2009年6月20日收到款项,乙开具了100件的代销清单。请进行相应的会计和税收处理。

(1)《会计准则——收入准则》规定:收取手续费方式下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2)国税函【2008】875号: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与会计准则一致。(十九)销售旧货与销售废旧物品适用政策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2009年3月6日将2006年购置的一台旧设备销售,取得收入10万元,该设备的原值100万元,已提折旧30万元。如何缴纳增值税? 【思考】甲企业2009年10月将2008年2月份购置且已使用过的旧设备拆件销售,取得收入10万元,该设备的原值100万元,已提折旧30万元。问:上述10万元是否可以按4%减半征收增值税?

【思考】甲企业2009年10月将当年2月份购进并已经抵扣进项税额的一台生产用设备用于本企业的兼营的饭店使用,该设备的原值10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已经抵扣的进项税额17万元。问:

1.该笔业务是否应当做进项税额转出? 2.如果需要转出,进项税额转出的金额是多少? 四.营业税常见争议问题

(一)建筑业营业税计税依据确定存在的问题

【思考】某房地产公司下属一装修公司经过竞标,2009年1月与某宾馆签署了装修合同,合同约定,由宾馆自购装修材料300万元,设备200万元。由装修公司负责装修并安装设备。宾馆支付装修公司工程款150万元(包括装修收入100万元,设备安装收入50万元,会计上单独核算)。工程已于2008年1月完工,工程款已收启。装修公司应纳的营业税正确的是? A.150*3%

B.(150+300)*3% C.(150+300+200)*3%

(二)总包人与分包人重复课税问题

(三)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变化问题

(四)增值税及营业税混合销售处理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属于玻璃幕墙生产企业,2009年3月销售给乙企业1000万元玻璃幕墙,合同约定,由甲企业负责施工安装,另外收取安装费200万元。甲企业具有施工资质。下列纳税办法正确的是? A、1000万元缴纳增值税,200万元缴纳营业税 B、1200万元全部缴纳增值税 C、1200万元全部缴纳营业税 D、都不对

【思考】甲企业生产锅炉设备,2009年销售给乙企业锅炉设备一台,不含税价格200万元,合同约定,由甲企业负责安装,另外收取安装费20万元。甲企业开具普通发票金额=234+20=254万元给乙企业。会计上没有分别核算。问:上述混合销售行为应当缴纳一种税还是两种税?怎么缴纳?

【思考】某装修公司主要从事装修业务,2006年10月份采取“包工包料”方式为某企业进行装修,合同注明:材料款100万元,装修费30万元,工程款合计130万元。下列纳税方法正确的是? A、100万元征收增值税,30万元征收营业税

B、130万元全部缴纳增值税,原因是材料款占工程款达到50%以上 C、130万元全部缴纳营业税

(五)兼营业务纳税争议问题

【思考】2009年甲企业属于面粉厂,兼营一家饭店,但饭店收入与销售收入没有准确的划分。问:如何缴纳两种税? A、全部缴纳增值税 B、全部缴纳营业税

C、按面粉销售收入与饭店收入孰大原则确认缴纳增值税还是营业税 D、都不对

(六)劳务抵债行为是否视同销售缴纳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争议问题

【思考】甲企业将自建的一处房屋用于本企业办公楼使用,是否属于营业税的视同应税行为?是否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否缴纳契税? 【思考】甲企业是一家装修公司,欠乙企业货款100万元一直没有能力归还。恰好乙企业有一项装修业务,双方约定,甲企业为乙企业提供装修劳务,抵顶甲企业的欠款。问:甲企业是否应当就其为乙企业提供装修劳务的行为缴纳营业税?

(七)非金融机构统借统还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

(八)集资建房营业税征税存在的问题

【思考】某单位集资建房,员工按照内部规定缴纳一定的集资款后,可以分得住房无偿使用。土地由单位购置,计划立项也是以单位名义。税务机关检查时,认为应按销售不动产行为征收营业税及相关税费,集资款为预售收入。税务机关的做法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九)内部设立的职工食堂等机构相互提供劳务征税存在的问题

(十)营业税劳务范围界定问题

(十一)代扣代缴手续费收入是否缴纳营业税问题

(十二)仓储费被要求缴纳增值税问题

(十三)无形资产、不动产差额征税适用范围存在的问题 营业税条例第5条:下列业务按差额缴纳营业税

(1)运输业务:

运输业务分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允许减除支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运输费用后的余额缴纳营业税。(2)旅游业务

允许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除替旅游者支付的住宿费、餐费、交通费、旅游景点门票费和支付给其他接团旅游企业的旅游费后的余额缴纳营业税。

(3)建筑工程

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可以按减除分包款后的差额缴纳营业税。(4)金融商品

外汇、有价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5)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思考】某企业将位于市中心的市政府大楼以3000万元购进,装修后对外转让,发生装修成本及其他相关费用2000万元。转让价款共计12000万元。思考:该公司应纳多少营业税? A、(12000-3000)×5% B、(12000-3000-2000)×5% C、12000×5% D、转让使用过的旧房子不征营业税 E、以上答案均不对

【思考】甲房地产企业2005年销售给甲企业办公楼一栋,并开具发票给甲企业,2008年5月,甲企业又将办公楼销售给乙企业,但没有给乙企业开具发票。乙企业于2008年12月将办公楼销售给丙企业。

问:甲企业、乙企业缴纳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应当按全额缴纳还是差额缴纳? 【思考】从土地的一级市场通过支付土地转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转让时,应当按差额缴纳营业税还是按全额缴纳营业税?贵阳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

(十四)探矿权、采矿权纳税问题

【思考】转让探矿权或采矿权是否应当缴纳营业税?

(十五)房地产企业以开发产品抵顶拆迁补偿费及房屋调换营业税计税依据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房地产企业与某拆迁户李某达成拆迁补偿费协议,约定如下: 1.以相同面积65平米与被拆迁户进行房屋调换。

2.由于房地产企业提供的房屋位置因素,等面积的部分,每平米李某按协议支付给房地产企业200元的差价。

3.超过的面积80平米-65平米=15平米,按如下规定处理:(1)10平米内的部分按5500元/平米结算(2)5平米部分按6100元/平米结算。

4.房地产企业换出房屋的不含地价款的成本价2100元/平米,含地价款的成本价为3600元/平米。

问1:甲房地产企业抵给李某的房屋的营业税计税依据是多少?

问2:甲房地产企业抵给李某的房屋应当按含地价款的成本价还是按不含地价款的成本价缴纳营业税?

(十六)拆迁补偿费是否缴纳营业税问题 五.其他税收政策执法运用常见争议问题

(一)房产税计税依据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2005年购买一块土地计划建造办公楼一座,将土地购置价值在“无形资产”科目核算,按50年平均摊销,直到2006年才开始施工并于当年12月31日完工交付使用。2008年地税局查账时,发现甲企业没有将地价款的摊销余值计入办公楼的原值,遂要求将土地摊余价值计入办公楼原值作为房产税计税依据。是否正确?

(二)房屋装修费是否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缴纳房产税问题

【思考】我公司于2005年对办公楼进行装修,所发生装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装修”,并单独核算,房产税仍按房屋原值缴纳。地税机关在对我公司进行税务检查时,要求我公司将装修费计入房屋原值一并缴纳房产税,请问税务机关的处理是否正确,我公司应如何缴纳房产税?

(三)房地产企业的售楼处的临时性建筑物是否缴纳房产税?

(四)职工宿舍使用单位自有住房免征房产税问题

【思考】企业购置一栋高档商品房提供给本企业职工使用,有些职工收取低廉的房租,有些高级专家则不收取任何的房租。问:应当如何缴纳房产税?

(五)地下建筑缴纳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问题

(六)无租使用其他单位房产的房产税问题

(七)土地使用税起征时限问题

(八)土地增值税核算单位理解及利息计算存在的问题

(九)展期贴现按贷款合同征收印花税存在的问题

【思考】某企业向银行借款1000万元,已按规定缴纳印花税。到期后,由于资金紧张,尚有800万元未归还。经与金融机构申请,同意办理一年展期,重新约定还款时间及办法。税务机关对此合同800万元展期合同认为属于贷款合同,要求补缴印花税。同时发现企业办理票据贴现业务,也要求企业按贷款合同补缴印花税。税务机关的意见是否正确?

【思考】甲企业与乙企业签订借款合同,是否缴纳印花税?

(十)印花税核定征收计税依据存在的问题

(十一)企业集团内部使用的有关凭证征收印花税问题

(十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契税计税依据确定问题

(十三)改组改制契税问题

第三讲 执法程序税务处罚运用不当常见争议问题

一.处罚不及时告知、不听取陈述申辩问题 二.偷税定性计算比例适用存在的问题 三.处罚超越法定时间存在的问题

【思考】2008年甲企业接受省局稽查机关检查,检查发现2002-2003年因按照地方政府规定,采取不进行纳税申报手段,少缴税收200万元。省级税务机关拟决定按《征管法》规定处罚50%,并加收滞纳金。合计金额500多万元。税务机关的处理处罚是否正确? 四.处罚不公正不公平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2007申报亏损80000元,2008税务机关在检查中,查补所得60000元,弥补亏损后,实际发生亏损2万元。企业及时调整了亏损额。税务机关按征管法第64条规定处以5万元的罚款,是否合适?

【思考】2008年甲企业利用多计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方法偷逃增值税等达到200万元,应纳税总额为1000万元。偷逃税款占应纳税总额的比例超过10%,构成偷税罪。

税务机关要求甲企业补缴偷逃的税款200万元,加收滞纳金并除以2倍的罚款。问是否正确?

五.同一税收违法事项重复处罚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2007接受虚开货物运输业发票,多列支成本费用100万元。税务机关检查发现这一情况后,认定企业多列支出,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33万元,属于偷税行为。除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外,作出如下处罚:(1)按偷税除以一倍罚款;

(2)按未按规定取得发票处以罚款1万元; 问题:税务机关处理正确吗? 六.发票越权处罚存在的问题 七.行政复议诉讼期限存在的问题

【思考】某企业1月1日接到税务机关处理决定,限期在15日内缴纳税款。处理决定载明:纳税人在按期缴纳税款之后的60日内,可以申请复议。企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于2月1日缴纳税款,同时提出申请复议。

税务机关认为,因企业逾期缴纳税款,所以不受理复议申请。根据税务复议前置的规定,企业同时也不能向法院进行诉讼。税务机关的处理及意见是否正确?

八.增值税滞留专用发票税收处理存在的问题

【思考】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账外经营隐瞒含税收入1170万元,同时隐瞒进项税金150万元,税务机关检查发现后,依据规定认定偷税170万元。纳税人认为只偷税20万元。谁的认识是正确的? 九.关联交易调整的处罚适用条款存在的问题

【思考】甲企业与乙企业属于关联方,甲企业主管税务机关2009在对甲企业2008所得税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甲企业固定资产卡片中包括北京市的一处房屋,但却没有取得任何收入。经检查企业的合同并进行外调,得知,该房屋无偿提供给乙企业使用。税务机关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11条: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固定资产不得提取折旧,要求甲企业将提取的折旧进行纳税调增,补缴企业所得税。是否正确?

十.税务稽查查补的税款是否必须处罚的问题

十一、工商注销未办税务注销纳税义务的履行问题

第三篇: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的涉税问题与风险规避

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的涉税问题与风险规避

课程背景:

中国企业在并购方面刚起步,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支机动高效的并购团队,对并购业务开展职业化的运作。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并购的效率和成功率。因此培养一批职业高效的并购专业人才,对并购业务进行科学规划和高效管理,是并购企业最经济的做法,也是提高并购成功率的当务之急。

课程收益:

本课程将通过将通过案例分析形式,讲解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涉及的纳税问题与风险规避,帮助学员及时、全面的了解,并购重组中的纳税、法律、会计等方面的处理与运用问题,实现企业资本运作的最大化效益。

授课天数:1天,6小时/天

授课对象:企业老板、总经理、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税务经理、经营人员等

授课方式:讲师讲授+案例分析

课程目录

模块一:企业兼并重组基本形式

模块二 企业“合并与分立”的涉税风险及筹划 模块三“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利弊分析 模块四“债务重组”带来的 “重重债务”涉税风险分析 模块五 企业不同重组形式“架构设计”与“核算处理” 模块六 案例解析股权收购的几种企业筹划方式

课程大纲

模块一:企业兼并重组基本形式

一、资本运营介绍

1、资本运营简介

2、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关系

3、资本运营模式

4、资本运营手段

二、公司并购的方式

1、并购的概念

2、并购的方式

3、企业合并

4、企业收购

5、合并与收购的异同

三、公司并购的支付方式

1、现金支付

2、股份支付

3、现金与股份的组合

模块二 企业“合并与分立”的涉税风险及筹划

一、企业“合并”前后,盈余分配与所得税考量!

二、企业“分立”前后,盈余分配与所得税考量!

三、企业“合并、分立”前后,税收优惠的延续!

四、不同形式合并与分立的涉税事项与风险规避!

模块三“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利弊分析

一、“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形式区别

二、“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纳税义务区别

三、“资产收购”与“股权收购”的有机结合?

四、案例盘点企业都是如何考虑重大资产收购方案的的筹划要点

模块四“债务重组”带来的 “重重债务”涉税风险分析

一、债务重组都有哪些不同的“重组”形式?

二、在不同的“重组”形式中纳税有何区别?

三、债务重组对“债”“权”双方有何影响?

四、如何有效防范债务纳税风险与方案筹划? 模块五 企业不同重组形式“架构设计”与“核算处理”!

一、企业不同法律形式的改变,税收缴纳与筹划!

二、如何实现优质重组“架构”设计与方式选择?

三、企业重组过程中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把控!

四、企业重组所得与损失,核算处理与纳税申报!

模块六 案例解析股权收购的几种企业筹划方式 一、一般性税务处理,如何确认计税基础与所得

二、特殊性税务处理,如何确认计税基础与所得

三、不同税务处理方式,对收购双方的纳税影响

四、案例解析上市公司都是如何进行股权收购与方案筹划

第四篇:涉税风险自查报告

税务自查报告

根据*地税直查(2014)2002号文件要求,我公司高度重视*省地税局直属分局对企业所得税的此次稽查,成立专门的自查工作小组,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学习,采取了自查与聘请税务师事务所税务专业人员协助相结合的方式,于2014年7月13日-17日针对企业所得税进行自查。目前,自查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本次自查的时间范围和涉及的税种范围

本公司本次自查主要为2012至2014的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情况。

二、自查工作的原则

1、高度重视,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国家财经税收相关法规,对本公司2012至2014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税种进行彻底的清查,力求做到不疏忽、不遗漏。

2、把握契机,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提前化解税务风险。我公司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全面的自查,彻底清理违法及不规范涉税事项,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我公司税务基础管理工作,并改善我局税务管理工作的盲点弱点,提高我公司的税务工作管理水平。

三、自查结果

经过为期一周的自查工作,我公司2012年—2014年税务工作基本遵守国家相关税收及会计法律法规,依法申报缴纳各项税费。但工作当中难免存在疏漏,问题主要反映在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年分摊所属费用、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无须支付的应付款项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等。通过此次自查,我公司2012年—2014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3,096.18元;其中:2012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4,580.76元;2013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8,515.42元。具体情况如下: 1、2012

我公司所得税自查问题主要反映在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年分摊所

属费用上面,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少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3,881.10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4,580.76元,具体调增事项明细如下:

项目 金额

未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摊所属费用 13,881.10 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小计 13,881.10 应补缴企业所得税 4,580.76(1)未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摊所属费用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我公司2012年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分摊所属费用13,881.10元,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084号文)第四条的规定,我公司应将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分摊所属费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3,881.10元。2、2013

我公司所得税自查问题主要反映在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无须支付的应付款项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面,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合计少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4,061.67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8,515.42元,具体调增事项明细如下:

项目 金额

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 14,061.67 无须支付的应付款项 20,000.00 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小计 34,061.67 应补缴企业所得税 8,515.42(1)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我公司2013年11月购入财务软件

14,300.00元直接计入了当期费用,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

[2000]084号文)的规定,应将该无形资产分期摊销,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061.67元。

(2)无需支付的应付款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我公司无需支付的2004年应付莱思软件公司20,000.00元,软件公司现己合并,并且该公司一直未催收该笔款项,根据*地税直函[2004]89号文中 “对于农电提成余额、无需支付的应付款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000.00元。

附件:企业纳税情况自查表

*省 服务有限公司

2014年7月18日篇二:税务风险防范与企业自查如何应对

税务风险防范与企业自查如何应对

企业自查技巧与原则

每年3月份开始到12月份,税务都会要求对上一税负异常的企业展开自查或进行纳税评估,如果企业平时没有注意控制税负或者税负过低,恭喜你,已经被纳入自查范围了!税局开展的企业自查最主要目的是完成税款入库任务。

那么多少金额合适呢?这里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据说有些地方稽查局内部有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企业报的自查数一般不得少于该企业上一纳税总额的1.5%。1.5%的数字也符合统计学原理。比如2008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54218亿元,其中稽查局查补入库的税款是513亿元,占0.94%,考虑到2009年稽查任务增加了一倍,把比例提高到1.5%是有道理的。

或者你参照你所属行业的税负率平均数再偏上一点作为你需要补税的指标数。

大多数企业老板一直指示或要求会计税负不能做高,会计在老板压力下,税负做到极低。糊涂财税一个学员,公司年营业额1个亿,老板给财务下的指标,全年纳税不能超过30万,税负能不异常吗?

若不是老板或会计不懂税负原理或者不懂控制税负,企业一般也不会故意留着一块税不交,导致税负过低,税负过低,每年自查一定少不了查你,而一旦要求 你自查了,不补税是很难过关的,最后还是会被补税,还会增加被加收滞纳金的风险。

所以,建议平时还是需要控制税负,造行业水平范围内,这样,一般不会被要求自查。

一旦被税局要求自查,绝大部分企业都要老老实实的自查,自查即是税局给企业自己纠错的机会,如果自查环节不能通过,一旦转入稽查,企业的大麻烦就开始了。

那么怎样才能在自查环节过关而不至于遭到稽查局的重点检查呢?

首先,企业要重视每次税务检查。

衡量自己在当地所处的地位,是不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是不是当地行业的领头羊?如果是,企业应该明白自己毫无疑问已成为了税务检查的重点对象,稽查局会把优势力量集中于纳税大户身上,因为从重点税源企业挖税远比从一般中小企业见效要快得多。没有哪个企业敢说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即使请了中介帮助协查,仍不能高枕无忧,因此企业切不可轻视。

其次,企业应先把能在会计报表上体现的税款自查一遍。

比如印花税,现在很多省市采用了核定征收的方式,只要看财务报表的购销金额就可以匡算出购销合同印花税的金额。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增加会导致印花税的产生,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收账款的增加也会导致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纳税义务的发生。还有土地使用税,从2008年开始,很多地方都大幅度提高了单位税额,税务局借助税务机关的征管信息系统,或者直接从财务报表上就可以看出,企业所交的土地使用税是否足额。这些表面上易计算检查的税款一定要报上去,这样可以赢得稽查局的好感,起码能给稽查局留下已经在认真自查的印象。最后,企业应该认真对照自查提纲的内容进行自查。

自查提纲是税务机关根据以往对相关行业进行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检查提纲,对每一个纳税人的自查都有指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自查时不能仅限于自查提纲的要求,还应该跳出提纲,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自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稽查风险。

表面上的税款报上去后,如果税务局觉得还不满意,或者尚未达到想要的数字,一般要求企业在回去自查的,当然我们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拒绝然后再去递交自查报告,企业应该多与税务局的同志沟通,认真把握机会再梳理一遍,看看还有什么地方疏漏了,以免留下后患。

自查期间,企业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对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自查。自查工作应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全部税种。

其中,四个主要税种的自查提纲如下:

一、增值税

(一)进项税额

1.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2.用于抵扣进项的运费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与购进和销售货物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或销售免纳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致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情况。

3.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开具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具体包括:向经销农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收购农产品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扩大农产品范围,把非免税农产品(如方木、枕木、道木、锯材等)开具成免税农产品(如原木);虚开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虚开数量、单价,抵扣税款)。

4.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废旧物资发票是否真实合法。

5.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海关完税凭证是否真实合法。

6.是否存在购进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7.是否存在购进材料、电、汽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的情况。

8.发生退货或取得折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9.用于非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10.是否存在将返利挂入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帐或冲减营业费用,而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二)销项税额

1.销售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是否存在以货易货交易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取得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将收取的销售款项,先支付费用(如购货方的回扣、推销奖、营业费用、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等),再将余款入账作收入的情况。

2.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情况: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如用于内设的食堂、宾馆、医院、托儿所、学校、俱乐部、家属社区等部门,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分配、无偿捐助等,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

3.是否存在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的情况: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开具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4.是否存在购进的材料、水、电、汽等货物用于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的情况:收取外单位或个人水、电、汽等费用,不计、少计收入或冲减费用;将外购的材料改变用途,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等未按视同销售的规定计税。5.向购货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例如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运输装卸费等等)是否按规定纳税。

6.设有两个以上的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用于销售,是否作销售处理。

7.对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押金是否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8.是否有应缴纳增值税项目的业务按营业税缴纳。

9.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是否依法纳税:对增值税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征税的行为是否按规定纳税;从事货物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是否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10.兼营的非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对不分别核算或者不

能准确核算的,是否按增值税的规定一并缴纳增值税。

11.按照增值税税法规定应征收增值税的代购货物、代理进口货物的行为,是否缴纳了增值税。

12.免税货物是否依法核算:增值税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免税范围的问题;军队、军工系统的增值税纳税人,其免税的企业、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福利、校办企业其免税的企业、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兼营免税项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免税额、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是否准确?

二、营业税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一)营业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

1.现金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2.不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3.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

4.向客户收取的价外收费未依法纳税。

5.以劳务、资产抵债未并入收入记税。

6.不按《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递延纳税义务。

(二)关联企业间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申报纳税时不做调整。

(三)按税法规定负有营业税扣缴义务而未依法履行扣缴税款。

(四)兼营不同税率的业务时,高税率业务适用低税率。

三、企业所得税

自查各项应税收入是否全部按税法规定缴税,各项成本费用是否按照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税前列支。具体自查项目应至少涵盖以下问题:

(一)收入方面

1.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是否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2.企业从境外被投资企业取得的所得是否未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税计税。

3.持有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份(限售股),在解禁之后出售股份取得的收入是否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4.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是否存在未按所得税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计税的问题。

5.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延迟实现应税收入或调整企业利润。

6.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收入或权益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7.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作纳税调整。8.是否存在各种减免流转税及各项补贴、收到政府奖励,未按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9.是否存在接受捐赠的货币及非货币资产,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10.是否存在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未按地区差补缴企业所得税。

(二)成本费用方面

1.是否存在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

2.是否存在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

3.是否存在将资本性支出一次计入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一次性列支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作纳税调整;达到无形资产标准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营业费用中一次性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4.内资企业的工资费用是否按计税工资的标准计算扣除;是否存在工效挂钩的工资基数不报税务机关备案确认,提取数大于实发数。

5.是否存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6.是否存在计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职工住房公积金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是否存在计提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年金等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7.是否存在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8.是否存在超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提折旧时固定资产残值率低于税法规定的残值率或电子类设备折旧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部分,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

9.是否存在超标准列支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

10.是否存在擅自扩大技术开发费用的列支范围,享受税收优惠。

11.专项基金是否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

12.是否存在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进行税前扣除。

13.是否存在扩大计提范围,多计提不符合规定的准备金,未进行纳税调整。

14.是否存在从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未进行纳税调整。

15.企业从关联方借款金额超过注册资金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是否在税前扣除。

16.是否存在已作损失处理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收回的,未作纳税调整;是否存在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补偿的部分,未作纳税调整。

17.是否存在开办费摊销期限与税法不一致的,未进行纳税调整。

18.是否存在不符合条件或超过标准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未进行纳税调整。

19.是否存在支付给总机构的管理费无批复文件,或不按批准的比例和数额扣除,或提取后不上交的,未进行纳税调整。

20.是否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视同经营性租赁,多摊费用,未作纳税调整。

(三)关联交易方面

是否存在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未作纳税调整。

四、个人所得税

自查企业以各种形式向职工发放的工薪收入是否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重点自查项目如下:

1.为职工建立的年金;

2.为职工购买的各种商业保险; 3.超标准为职工支付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

4.超标准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5.以报销发票形式向职工支付的各种个人收入;

6.车改补贴、通信补贴。如果所在省制定了免税补贴标准(税前扣除标准)的,在标准限额内的部分可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标准外以发票方式为职工报销费用的,计入当月个人收入征税;未明确税前扣除标准的,应合理确定补贴中因私用形成的个人收入部分,扣缴个人所得税;

7.为职工所有的房产支付的暖气费、物业费;

8.股票期权收入。实行员工股票期权计划的,员工在行权时获得的差价收益,是否按工薪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9.以非货币形式发放的个人收入是否扣缴个人所得税篇三:2015税务自查报告

2015税务自查报告

第1篇:税务自查报告

一、企业基本情况:

我公司系私营企业,经营地址:xxxxxx主营:xxxx注册资金:xxx人。法人代表:xxx,在册职工工资总额xxxx。20xx年实现营业收入20xx经营性亏损xx元。

二、流转税(地税):

1、主营业务收入:我公司20xx年1月—20xx年12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元。

2、营业税:我公司20xx年1月—20xx年12月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元,已缴纳多少元,应补缴多少元。

3、城市维护建设税:我公司20xx年1月—20xx年12月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元,已缴纳多少元,应补缴多少元。

4、教育费附加:我公司20xx年1月—20xx年12月应缴纳教育费附加元,已缴纳多少元,应补缴多少元。

5、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我公司20xx年1月—20xx年12月年应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多少元,已缴纳多少元,应补缴多少元。

6、防洪保安资金:我公司20xx年1月—20xx年12月应缴防洪保安资金多少元,已缴纳多少元,应补缴多少元。

7、地方教育附加费:我公司20xx年1月—20xx年12月应缴多少元,已缴纳多少元,应补缴多少元。

三、地方各税部分:

1、个人所得税:我公司法人代表20xx-20xx工资收入元,我公司20-20个人工资收入未达到个人所得税纳税标准,无个人所得税。

2、土地使用税:我公司20xx-20xx应税土地面积10000平方米,应纳土地使用税2万元,已缴纳。

3、房产税:我公司20xx-20xx应税房产原值1000万元,应纳房产税8、4万元,已缴纳。

4、车船税:我公司拥有乘用车辆,应缴纳车船税元,已缴纳;商用车辆,其中客车辆,应缴纳车船税xx元,已缴纳;货车辆,应缴纳车船税xx元,已缴纳。

5、印花税:我公司20xx-20xx主营业务收入元,按0、03%税率应缴纳印花税元。帐本4本,每本5元贴花,共计xx元。合计应缴纳印花税xx元。

四、规费、基金部分:

1、我公司20xx-20xx为职工150人缴纳了社会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其他人员未在我公司缴纳,原因系这批职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仍由以前的工作单位代缴,关系未转入我公司。

2、我公司20xx-20xx交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元。

五、发票使用情况:

20xx-20xx我公司开具了xx发票,多少张,金额多少,已全部记帐作收入。第2篇:税务自查报告

根据*地税直查(20xx)2002号文件要求,我公司高度重视*省地税局直属分局对企业所得税的此次稽查,成立专门的自查工作小组,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学习,采取了自查与聘请税务师事务所税务专业人员协助相结合的方式,于2015年7月14日-17日针对企业所得税进行自查。目前,自查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本次自查的时间范围和涉及的税种范围

本公司本次自查主要为20xx至20xx的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情况。

二、自查工作的原则

1、高度重视,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国家财经税收相关法规,对本公司2015至2015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各类税种进行彻底的清查,力求做到不疏忽、不遗漏。

2、把握契机,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提前化解税务风险。我公司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全面的自查,彻底清理违法及不规范涉税事项,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我公司税务基础管理工作,并改善我局税务管理工作的盲点弱点,提高我公司的税务工作管理水平。

三、自查结果

经过为期一周的自查工作,我公司2015年—2015年税务工作基本遵守国家相关税收及会计法律法规,依法申报缴纳各项税费。但工作当中难免存在疏漏,问题主要反映在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年分摊所属费用、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无须支付的应付款项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等。通过此次自查,我公司2015年—2015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14,096、18元;其中:2015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4,580、76元;2015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8,515、42元。具体情况如下: 1、20xx

我公司所得税自查问题主要反映在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年分摊所属费用上面,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少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881、10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4,580、76元,具体调增事项明细如下:

(1)未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分摊所属费用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我公司2015年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分摊所属费用14,881、10元,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084号文)第四条的规定,我公司应将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分摊所属费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881、10元。2、20xx

我公司所得税自查问题主要反映在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无须支付的应付款项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面,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合计少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4,061、67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额8,515、42元,具体调增事项明细如下:

(1)购买无形资产直接费用化:我公司2015年11月购入财务软件14,300、00元直接计入了当期费用,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084号文)的规定,应将该无形资产分期摊销,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14,061、67元。

(2)无需支付的应付款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我公司无需支付的2015年应付莱思软件公司20,000、00元,软件公司现己合并,并且该公司一直未催收该笔款项,根据*地税直函201589号文中对于农电提成余额、无需支付的应付款项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000、00元。

第3篇:税务自查报告

一、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建设

我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jú长单晨光为组长的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地税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总体规划、重大事项、重要文件的审核与决策,全面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省地税系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办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同时,局内各单位均安排了专兼职人员担任政府信息公开联络员,负责信息采集、信息发布、综合协调等工作。各市、州地税局也相应成立了由jú长任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对各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和统一指导,在系统内形成了责任明确、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我局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切实维护纳税人利益及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滋生腐败的环节入手,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制定了《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四川省地方税务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程》、《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政府信息公开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编制《政府信息公开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制度汇编》印发局内各单位。在各市、州局及扩权试点县、市局办公室业务培训中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重点培训内容。

二、拓宽发布渠道,提升信息质量

大力加强内外网信息建设。内外网站是地税系统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载体。全系统统一使用内网信息编报平台并由专人负责编审,实现了省局处室、市、州局及扩权试点县、市局及时采编报送和信息登载,确保了信息工作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完成了外网改版,开设了政府信息公开栏目,及时、全面地公开与纳税人及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截至2015年7月31日,外网共公开各类信息870条。积极主动报送专报信息。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关注的重点工作,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地税系统工作动态。根据新形势对信息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积极探索信息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进信息服务方式,加大信息约稿力度,从会议、文件、新闻、领导讲话和批示中主动寻找、挖掘信息线索。高度重视信息编辑细节问题,做到信息编辑精细化,除严格把好信息编辑质量关,还对格式、标点、印刷精益求精,努力提升信息工作整体质量。截至2015年7月31日,共上报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专报130余篇。其中,国办采用信息1条,省政府采用专报累计达到33条。

有效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广泛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渠道对外公开最新、最快的税收政策和征管改革各项举措,让广大纳税人及时、准确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理解并支持税务部门工作,为税收征管提供坚强的舆论保障。今年,我局已多次与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合作播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税收政策电视片和广播节目。在《四川日报》、《中国税务报》、《四川经济日报》等报刊上刊载文章38篇。

充分利用其他公开途径。在机关大厅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栏,详细公开各处室职责、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实事求是编制了我局2015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并在省政府网站上发布。每年及时向省档案局送交已公开的文件资料。

三明确工作重点,突出监督检查

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15年政务公开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15〕76号)要求,我局着力做好服务两个加快工作,突出公开重点,及时公开地税系统灾后恢复重建、深化行政效能建设、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等方面的信息。在具体分类上,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比照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公开的划分标准,积极主动公开应当公开的信息,妥善处理依申请公开事项,严格把关不予公开的政

府信息。目前,我局共受理依申请公开事项1例,已按规定程序圆满办结,未收取任何费用。未出现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同时,严格按照《四川省地方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进行审核把关,未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引发失泄密事件。

有效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必须切实做好监督考核。我局制定了《四川省政府信息公开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聘请了28位各行业代表为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员,为地税部门信息公开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并反馈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下,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结合地税工作实际,纵深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4篇:税务自查报告

市地税分局:

20xx年6月29日贵局召开了税收专项检查动员大会,会后我们根据大检查安排意见对我单位2015年至2015年1至5月底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概况

实收资本xxxx,公司下设工程部、财务部、销售部、办公室等职能科室。目实现销售收入xxxxxx元。

二、自查情况

根据贵局大检查安排意见,我们重点对本企业2015年至2015年5月底以前的纳税情况进行了自查,自查结果为:

1、营业税检查情况:截止2015年5月底,本企业少缴营业税:......元;城建税:......元;教育费附加:。元;土地增zhí shuì:......元;水利基金:2......元;少缴税的主要原因是:2015年6月公司竞拍土地13、64亩,当时的成交价为每亩地500万元,原计划土地拿到后能尽快开工建设,加快资金回笼,但由于在拆迁过程中个别住户设置障碍,以至于拖到现在无法拆迁,加之大部分住户的安置补偿、过渡费等费用使企业资金周转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因此造成了税款的拖欠。

2、代扣税检查情况

根据税务局要求,我们对建筑企业的税收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监督,并积极进行了代扣代缴,尽管如此目前还有一些问题:

①由于工程未决算,目前已付工程款xx元,工程款暂未代扣税金。

②其他由于正在办理外派证,已付xx元,暂未代扣税金。

经过自查,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除积极补交税款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学习税收知识,改正错误,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为国家富强,企业发展尽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5篇:某企业税收自查报告

xxx国税局:

我公司是某某食品有限公司在新疆登记注册的全资子公司,属于食品加工企业,经营范围为方便面、挂面、粉丝、调味品的生产与销售。注册资金1000万元。

我公司于2015年正式生产运营,设有供应、生产、物流、营销、财务等部门,遵循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设置总账、明细账等,目前使用金蝶软件,我公司纳税申报按照要求统一进行网上申报,各国税、地税申报税种有增zhí shuì、城建税、房产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均为自行申报,没有聘请税务等代理机构。我公司每年都

聘请某税务师事务所的人员对我司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工作进行核实检查并出具报告,现将我公司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我公司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zhí shuì专用发票是真实合法的,没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用于抵扣进项的运费发票是真实合法的,没有与购进和销售货物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没有以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或销售免纳增zhí shuì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税额;没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不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致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不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情况。

我公司取得的增zhí shuì普通发票、通用机打发票、手工发票等,已经国税官网查询,查询信息与票面均一致。

不存在购进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不存在购进材料、电、汽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的情况。

发生退货或取得折让已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用于非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按照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销售收入是完整及时入账:不存在以货易货交易未记收入的情况;不存在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情况;不存在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取得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不存在销售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的情况。不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情况

不存在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的情况: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开具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符合税法规定。

营业收入完整及时入账,现金收入按规定入账;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按规定入账。按《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准时完成纳税义务。

不存在各种减免流转税及各项补贴、收到政府奖励,未按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不存在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一次性列支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作纳税调整;达到无形资产标准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营业费用中一次性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不存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职工住房公积金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年金等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不存在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不存在超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提折旧时固定资产残值率低于税法规定的残值率或电子类设备折旧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部分,已进行了纳税调整。

不存在超标准列支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擅自扩大技术开发费用的列支范围,享受税收优惠。

企业以各种形式向职工发放的工薪收入已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

我公司将在税收专项检查纳税自查中,及时、准确的完成我公司税收自查工作。以上报告!

第6篇:税务自查报告

xx市地方税务局将按照征管体制改革要求,承担辖区内税收征收管理稽查工作。自1994年9月设立以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坚篇四:增值税政策执行情况涉税风险点自查提纲

增值税政策执行情况涉税风险点自查提纲

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2 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或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货物发出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货物发出的当天,或生产销售生产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机械设备、船舶、飞机等货物,收到预收款或者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或者收到全部或者部分货款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6 销售应税劳务,提供劳务同时收讫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未作销售收入处理。

有无账面已记销售,但账面未计提销项税额,未申报纳税。

有无账面已记销售、已计提销项税额,但未申报或少申报纳税。

有无将以物易物不按规定确认收入,未计提销项税额。

用货物抵偿债务,有无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有无未按规定冲减收入,少报销项税额。

有无将向购货方收取的应一并缴纳增值税的各种价外费用,未计提销项税额。

有无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

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有无按减除还本支出后的销售额计提销项税额。

采用以旧换新销售方式销售货物,有无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计提销项税额(金银首饰除外)。16 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包装物,有无不计或少计收入。

有无将应税包装物押金收入不按规定申报纳税。

有无将销售残次品、废品、材料、边角废料等直接冲减原材料、成本、费用等账户,未计提销项税额。19 有无出售应税固定资产,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或未按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

将货物交付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代销有无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销售代销货物有无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有无未作视同销

售处理,但相关机构设在同一县(市)的除外。

将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有无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将自产、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有无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有无未作视同销售处理。26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分配给股东或者投资者有无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有无未作视同销售处理。

纳税人兼营非应税劳务,有无未分别核算销售货物(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按规定申报增值税销售额。

有无将属于应征增值税的混合销售行为中的非应税劳务作为营业税项目申报缴纳了营业税。

属于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混合销售行为,有无未按规定申报纳税。

有无将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申报抵扣。

有无将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应税劳务的进项税未作进项税额转出。

有无将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未作进项税额转出。

有无扩大农产品收购凭证的使用范围、将其他费用计入买价,多抵扣进项税额。

有无将专用于非应税项目、减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申报抵扣。

有无将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等项目的进项税额申报抵扣。

对改变用途的固定资产,有无将其已抵扣的进项税额未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有无将属于不动产类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申报抵扣。

有无将代购代建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申报抵扣。

有无将作为房屋及构筑物的配套设施并与其构成一体的设备的进项税额(包括:给排水、采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等设备)申报抵扣。(财税[2009]113号)

有无将返利收入挂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冲减营业费用等,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各种返还收入,未按照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

一般纳税人因进货退出或折让而收回的增值税额,未从发生进货退出或折让当期的进项税额中扣减。

致。

56 有无将不得抵扣的运杂费计入抵扣。有无错用扣税率。有无将非应税项目的运输费用结算单据支出计算进项税额抵扣。有无将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结算单据计算进项税额抵扣。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支付货款、劳务费用的对象,是否与开具抵扣凭证的销货单位、提供劳务的单位一小规模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后,有无抵扣其小规模纳税人期间发生的进项税额。有无将取得未认证或逾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申报进项税额抵扣。有无将取得未认证或逾期运输费用结算单据计算进项税额抵扣。有无将取得未采集上传信息或逾期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申报进项税额抵扣。是否对评估、核查、稽查等调整的应纳税额进行调账处理,有无将调增的税额冲减当期应纳税额。适用简易办法征收方式是否符合规定。减按2%计算应纳税额是否符合规定。篇五:2.开展纳税人涉税风险自查工作的通知

开展纳税人涉税风险自查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建立良好的税收环境,实现纳税人自我修正涉税问题,有效防范税收风险,特开展纳税人涉税风险自查工作,请见到此通知的纳税人按要求认真做好自查。关于本次在查的具体要求如下:

1.本次排查的属期为2011年1月2014年9月。

2.开展自查的时间:2014年10月1日-2014年11月17日。

3.自查结果于2014年11月1日之2014年11月17日期间通过神州浩天申报接收系统随申报上传。(纯所得税户,2015年1月征期上传)

4.上传内容及操作说明:

(1)随告知提示下载相应文件

(2)进入申报界面,打开《自查结果统计表》,如果下载的文件中包含dat文件或zap文件,点【导入】,选择已下载的dat文件或zap文件,确定导入;如果下载的文件中不包含dat文件或zap文件,直接填写《自查结果统计表》

(3)填完《自查结果统计表》后,点击【导出】

(4)点上传文件,选择需要上传的《自查报告》和其他附件

(5)选择导出路径,完成导出,生成结果回收文件(6)2014年11月申报时,申报系统会有回收提示,上传之前生成的回收文件即可,上传其他格式的文件一律无效

5.自查报告采取问答式,无问题的项目须填写“无问题”,有问题的项目须具体填写涉及的金额、税额及问题描述。

6.通过梳理涉税风险提示要点,发现当期问题的随申报进行相应调整;发现以前属期问题的,在2014年11月18日至2014年11月30日期间,前往所属税源管理部门开具《纳税评估、税务核查、税务稽查调整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传递单》后,在申报大厅办理补充申报、缴纳税款及滞纳金等业务。

7、请收到《自查提纲》的纳税人对本企业涉税问题认真对照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提高本企业税法的遵从度。税务机关回收自查结果后,将逐户对自查结果深入整合分析,对仍然存在涉税风险的企业开展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同时自查结果作为企业档案留存,用于企业信誉等级管理。

第五篇:涉税争议前置处理意见书

附件3:

涉税争议前置处理意见书

沪税XX税争处〔20XX〕XX号 <样式>

(申请人):

你(单位)于

日提出(涉税争议项目名称)涉税争议。

经调查,已对上述涉税争议事项出具处理意见并通知主管税务机关。请于 年 月 日持本意见书至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相关涉税事项。

受理机构:(涉税争议前置处理专用章)

年 月 日

申请人:

年 月 日

重要告知:

1、本意见书不替代主管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2、申请人如对争议处理结果不服,仍可通过其他税务争议处理或救济方式行使权力,提出主张,寻求救济。

本文由上海注册公司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搜集整理,原文刊登于上海税务局网站,仅供学习交流,不得用于盈利。

下载80个常见涉税争议热点问题与风险规避word格式文档
下载80个常见涉税争议热点问题与风险规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所得税常见涉税风险 - 新闻公告 - 税屋网(合集)

    企业所得税常见涉税风险税屋网 本文章共21434字,分6页,当前第1页,快速翻页:(一)收入类涉税风险点1、取得手续费收入,未计入收入总额。如: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取得手续费收入。核查......

    涉税执法风险及案例

    (一)税务登记 1、漏征漏管形成的风险 巡查监督不到位,没有依法将其纳入正常管理,形成漏征漏管,致使国家税款流失,形成执法风险。 【案例1】2008年,某区国税局通报了A税收管理员违纪......

    浅谈纳税人如何降低涉税风险

    浅谈纳税人如何降低涉税风险随着经济形式多元化的发展、追求利润最大化、行政效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纳税人涉税风险越来越大,本文就如何降低纳税人的涉税风险谈谈自己的看法......

    正确规避代扣代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涉税风险

    正确规避代扣代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涉税风险 2010-08-02 来源:财务与会计作者: 张延辉 参与讨论:会计论坛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融合,税收......

    涉税争议前置处理受理通知书

    附件1: 涉税争议前置处理受理通知书 沪税XX税争受〔20XX〕XX号 (申请人): 你(单位)于 年 月 日提出 (涉税争议名称) 涉税争议。 经审核,涉税争议事项符合受理条件,涉税争......

    存货损失涉税风险分析

    财税体检 普金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存货损失涉税风险分析 http://www.xiexiebang.com/infor/00000015788.html 存货损失涉税风险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除了存货的......

    “甲供材料”涉税风险分析

    “甲供材料”涉税风险分析 税务机关在对某企业进行纳税检查,发现该企业2009年建造厂房发生的工程材料款(钢筋、石材、管材以及水泥等)600万元均是自行采购的,已取得增值税普通发......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常见的涉税风险(共五篇)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常见的涉税风险 2013-01-31 09:35:35 chenjuan 23 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一般有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在日常征管中,有些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