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20:3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

第一篇: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增强广大农民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国内外农业发展大势、整体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形势下,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专业合作组织是引领农民进入市场的新型组织。家庭经营发展

到一定程度、各类市场发育到一定阶段之后,在家庭经营和广阔市场之间需要一个中间环节来调节产、供、销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农户经营进入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是这样一种应运而生的新型的中介经济组织。目前,我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97家,拥有会(社)员15.6万个,带动农户32.9万个,占农户总数的26,全市60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是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的,1/3以上的农产品是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外销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在引领我市广大农民走出小农经济的狭小天地,走向现代农业的广阔市场。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新型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农民自愿参加的经济合作组织,能把分散的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发挥其连接农民与企业、沟通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有效地抵御农产品经营的市场风险,克服分散的小生产与统一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石门柑橘协会2002年9月成立以来,采取“大户入会、能人办会、实体兴会”的办会模式,先后与16家企业的21个品种开展合作,在全县建立特约连锁经营点42个,在哈尔滨、牡丹江、大连、东莞、深圳等地建立营销办事处,去年协会会员共销售果品10.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小小的柑橘协会使广大橘农走到了一起,连成了一体,可谓功不可没。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的新型依托。农业的社会效益高和自身比较效益低是一对突出的矛盾,随着矛盾的演进,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以专业合作组织的形式,重新调整和整合生产与加工、销售的关系,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让农民从中分享到更多的市场利润,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保证。2004年,全市各类参与合作组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295元。桃源三江养殖合作社积极帮助养殖专业户更新品种、传授技术,使每只蛋鸡年获纯利比以前增加了41,户平均增收6100多元。灌溪镇优质稻产业协会通过疏通销售渠道、开展技术服务,使会员每100公斤优质稻比非协会成员多卖6-10元。事实证明,兴办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能带动一个产业发展;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组织,就能加快增收步伐。专业合作组织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的新型帮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其自身特有的民办性、民主性、专业性、合作性和服务性等优势,不断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有效解决政府“统”不了、技术部门“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农民单家独户“干”不了的许多问题,成为政府调控农业的好帮手。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起来后,也有利于广大基层干部从大量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力量搞服务、办实事。石门县双佳禽业合作社在近两年的“非典”、“禽流感”疫情流行期间,不等不靠,自我调节,先后动用公积金和风险基金500多万元,确保了养殖社员的利益不受损失,发挥了政府难以发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缓解了压力。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要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必须进一步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大力发展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迫切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关心和支持,迫切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推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步入快速健康发展轨道。

1、要把握原则,科学规划。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立足本地实际,不定模式、不定规模、不定框框,不搞“一刀切”,引导农民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要围绕我市的主导产业、拳头产品、优势资源,科学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划,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在全市建成优势产业比较明显、带动能力比较强劲、内部运作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0家,认定并扶持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家,带动50以上的农户。

2、要落实政策,大力扶持。各级各部门要树立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是扶持农业、关爱农民的观念,认真落实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要切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启动资金和农产品收购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制定和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用地政策,优先安排农产品加

第二篇:加快发展合作组织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桂阳县加快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桂阳县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引导扶持,不断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2个,发展会员3.8万人,带动农户6.6万余户,建设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3.4万多亩,涵盖种植、养殖、加工、运输、服务等多个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农民增收的重点,乡风文明建设的基地,民主管理的榜样,产业结构调整的典范。2008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总收入达1.02亿元,可分配盈余0.26亿元,合作组织成员年人平纯收入达5843元,高出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74元。

坚持入退自愿,推行多样化合作

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坚持入社(会)自愿、退社(会)自由,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多主体、多元化创办农民专合组织和行业协会。一是部门引导。农业、林业、畜牧、供销等涉农部门充分发挥技术、服务、管理等优势,按照农户意愿和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发展对生产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营销的专业协会。如烟草部门组建了烟农协会、林业部门组建了花卉协会、畜牧部门组建了生猪养殖协会等。二是企业带动。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由基地农户参与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公司+农户”扩充为“公

司+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化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成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如以太和辣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创办了桂阳县辣翻天辣椒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成员206个,成员人平纯收入达2万元。三是大户联合。以生产大户为龙头,联合从事相同产业的农户组建合作社会,以实现信息共享、市场共占。如桂阳县大连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由刘典文等7个生猪养殖大户创办,现已发展成员52个,年出栏生猪1.2万头,带动农户550余户。三是股份合作。由农户自愿组合,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而建立的紧密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汽车运输协会等。

坚持市场导向,推动品牌化建设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各合作组织发展品牌农业,着力塑造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是鼓励争创品牌。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商标、名牌产品评定及著名商标评选工作,获得省级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的组织,优先享受各项优惠政策。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省级名牌产品5个,市级名牌产品12个,共注册商标5个。二是加强优质农产品认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并不断提供优质服务,整合资源,全力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中国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个,国家ISO900标准认证10个。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农村科技服务,引导各合作组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水平。如桂阳县富民特色红薯专业合作社,每年从利润中拿出10%作为技术培训和引种推广费用,引进淀粉型新品种10个、紫薯新品种

8、食用型红薯新品种4个,发展推广种植面积8000亩,带动农户1800余户,辐射我县雷坪、莲塘、方元、光明、华泉等7个乡镇,实现年产鲜薯总量1.75万吨,年加工产湿淀粉0.25万吨,年总产值750万元,创销售利润100万元。

坚持优质服务,推进规范化管理

以强化优质服务为目标,从完善制度着手,不断推进规范化管理,有力保障了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合作组织登记注册、财政、税收、信贷、质量认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优质服务,组织相关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帮助合作社搞好技术培训,引进先进技术和高优品种,建立生产基地。同时,加强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推介和奖励先进典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制定了《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办法》、《桂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在充分尊重合作组织意愿的基础上,派出工作人员,帮助合作组织建章立制,健全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的利益分配、分工协作、风

险防范等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组织化程度。三是推行规范化建设。推行以“四有”(有明晰的产权、有完善的服务体系、有民主管理制度、有合理的分配机制)、“五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会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为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规范化合作经济组织52家,规范化发展趋势明显,数量增加迅速。(欧阳志杆)

第三篇:加快发展合作组织 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发展合作组织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中共桂阳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欧阳志杆

近年来,桂阳县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引导扶持,不断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2个,发展会员3.8万人,带动农户6.6万余户,建设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3.4万多亩,涵盖种植、养殖、加工、运输、服务等多个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农民增收的重点,乡风文明建设的基地,民主管理的榜样,产业结构调整的典范。2008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总收入达1.02亿元,可分配盈余0.26亿元,合作组织成员年人平纯收入达5843元,高出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74元。

一、坚持入退自愿,推行多样化合作

近年来,我们都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坚持入社(会)自愿、退社(会)自由,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多主体、多元化创办农民专合组织 1

和行业协会。一是部门引导。农业、林业、畜牧、供销等涉农部门充分发挥技术、服务、管理等优势,按照农户意愿和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引导发展对生产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营销的专业协会。如烟草部门引导发展了烟农协会、林业部门引导发展了花卉协会、畜牧部门引导发展了生猪养殖协会等。二是企业带动。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由基地农户参与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公司+农户”扩充为“公司+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化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成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如以太和辣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创办了桂阳县辣翻天辣椒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发展成员206个,成员人平纯收入达2万余元。三是大户联合。以生产大户为龙头,联合从事相同产业的农户组建合作社会,以实现信息共享、市场共占。如桂阳县大连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由刘典文等7个生猪养殖大户创办,现已发展成员52个,年出栏生猪1.2万头,带动农户550余户。三是股份合作。由农户自愿组合,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而建立的紧密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汽车运输协会等。

二、坚持市场导向,推动品牌化建设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各合作组织发展品牌农业,着力塑造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是鼓励争创品牌。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册商标、名牌产品评定及著名商标评选工作,获得省级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的组织,优先享受各项优惠政策。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省级名牌产品5个,市级名牌产品12个,共注册商标5个。二是加强优质农产品认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并不断提供优质服务,整合资源,全力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取得中国有机食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个,国家ISO900标准认证10个。三是加快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农村科技服务,引导各合作组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水平。如桂阳县富民特色红薯专业合作社,每年从利润中拿出10%作为技术培训和引种推广费用,引进淀粉型新品种10个、紫薯新品种

8、食用型红薯新品种4个,发展推广种植面积8000亩,带动农户1800余户,辐射我县雷坪、莲塘、方元、光明、华泉等7个乡镇,实现年产鲜薯总量1.75万吨,年加

工产湿淀粉0.25万吨,年总产值750万元,创销售利润100万元。

三、坚持优质服务,推进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我们以强化优质服务为目标,从完善制度着手,不断推进规范化管理,有力保障了合作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合作组织登记注册、财政、税收、信贷、质量认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优质服务,组织相关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帮助合作社搞好技术培训,引进先进技术和高优品种,建立生产基地。同时,加强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推介和奖励先进典型,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制定了《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办法》、《桂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在充分尊重合作组织意愿的基础上,派出工作人员,帮助合作组织建章立制,健全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的利益分配、分工协作、风险防范等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组织化程度。三是推行规范化建设。推行以“四有”(有明晰的产权、有完善的服务体系、有民主管

理制度、有合理的分配机制)、“五化”(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会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为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规范化合作经济组织52家,规范化发展趋势明显,数量增加迅速。

第四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百良镇太枣村位于合阳县东北部,距县城30千米,共有8个村民小组,555户,2185口人,耕地面积4680亩。具有良好的地域资源优势,海拔高度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气候条件优势优越,是发展红提球葡萄的最佳区域。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突破发展、和谐稳定”主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发展特色产业战略的要求,结合实际,精心谋划,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他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采取“支部+ 党员+ 农户”的方式,积极引导鼓励村党支部和党员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增加收入。

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我村两委班子积极响应县、乡政府号召集中连片,规模栽植,带领群众发展红提葡萄产业,2009年秋季栽植红提葡萄200亩,2010年栽植红提葡萄300亩,2011年建日光温室设施葡萄15座,今年底再建温室设施葡萄15座,露地栽植红提葡萄300亩,辐射带动全村村民大力发展设施葡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葡萄产业做大做强,使葡萄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村干部2010年9月27日在路井镇参加县上组织红提葡萄产业发展推进会,樊书记、陈县长做了重要指示,通过现场观摩北党村雷俊杰和车庄村景来宝的二年生嫁接红提示范

园,看到了红提葡萄是一个“稳、平、快”的好项目,具有发展潜力,了解了红提葡萄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使人振奋,深受启发,倍受鼓舞,会后村干部变心动为行动,扎实做好红提葡萄产业推进工作,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村两委会制定《太枣村2010——2012年千亩红提葡萄基地建设发展规划》,为了果农建好园,村上提供葡萄杆,多次组织村民到行家庄、新民村、北党村参观学习,邀请县果业局王颖丹来我村开展技术讲座,面对面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确保红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去年建日光温室红提葡萄示范基地,村干部埋头想事,认真干事,为果农协调土地,聘请工程队建棚,联系邮政信贷,解决果农资金缺乏问题;为设施大棚通电、通水;组织果农到渭南、大荔参观学习,全力促进红提产业发展。九月的太枣葡萄绿意正浓,串串葡萄缀满枝,处处呈现丰收景,2011年9月15日中国渭南葡萄节,我村葡萄种植能手张敏孝葡萄产品参加评比,喜获金奖,为我村葡萄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我村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科技人才匮乏是瓶颈,还需上级大力支持,想方设法联系、聘请技术专家指导,建立一支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人才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市场营销队伍,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真正要让葡萄成为我村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第五篇: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靖边县东坑镇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简介

靖边县东坑镇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靖边县城西22公里处。全镇总土地面积522.5平方公里,有耕地24.6万亩,有水浇地19万亩,有农业人口5.2万人。全年降雨量395㎜,干旱少雨,年均无霜期121天,但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无污染,有利于发展设施农业。

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一主题,牢固树立 “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人才兴镇、文化塑镇”的工作理念和“靠调整起家、蔬菜当家、科技兴家、市场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的主要手段。2010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10.8亿元,较2005年末的3.8亿元,年均递增25%;2010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7.8万吨,较2005年末的3.12万吨,年均递增8%;2010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294元,较2005年的3058,年均递增20%;非公有制经济经济总量较2005年的3000万元,年均递增20%,2010年全镇农业劳动生产率平均达31680元,土地产出率达52520元。特别是我镇伊当湾、东胜两村已有35%的农户,户均突破10万元大关,农业劳动生产率达75400元,土地产出率达79500元。2007年以来,我镇连创全国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蔬菜等八项全国单产记录。以上几组数据表明,我镇“十一五”开始发展现代农业以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土地产出率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生活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巨大变化。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用现代产业化发展理念引导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不只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的新技术化,而是融合了生产资料、食品加工等第二产业以及流通、销售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已经成为一个融合一二三产,与发展现代农业相关,为发展农业服务的产业链条。近年来东坑镇党委政府创新思路,用工业化思路谋划现代农业,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确立了“生态立镇、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人才兴镇、文化塑镇”的工作理念和“靠调整起家、蔬菜当家、科技兴家、市场发家”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

二、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硬件建设。“十一五”以来,镇党委、镇政府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争资金、引项目,在水利设施建设上:新打深井456眼,建成水厂15座,建成蓄水池12座,解决了3.9万人的饮水工程,新建淤地坝5座;在电力设施建设上:完成了全镇的农网改造,安装各类变压器358台,架设高压线120余公里,架设低压线115公里,解决了867户的照明用电难题,建起 了110KV变电站一处,解决了农业灌溉轮电问题;在道路交通建设上:沥青化通村道路120余公里,沙石化道路80余公里,铺设东坑镇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区道路12公里,在通讯设施建设上:建起移动通讯架8座,联通通讯架3座,架设电信网络120余公里。

三、强化产业支撑,注重科技引领。首先,我们集中精力,用现代化的农牧业装备设施武装“菜、蓄、薯”三大主导产业,强化主导产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积极引导土地流转,逐步形成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模式。按照自愿、有序的原则,合理流转土地1.2万亩,积极发展种植30亩水地以上,饲养30—80头(只)家畜,种养殖互助型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的小型农牧场,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试验示范推广的典范。2011年全镇发展棚栽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温棚0.4万亩,拱棚0.8万亩),发展夏马铃薯5万亩,秋马铃薯3万亩,发展大田蔬菜5万亩(红萝卜3万亩、大田杂菜2万亩),全镇生猪羊子存栏量达37万头(只),其中生猪存栏15万头,羊子存栏22万只,三大主导产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85%以上;其次,我们通过多次组织镇、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代表,外出考察调研,邀请外、本地养殖大户、蔬菜专业大户巡回演讲、现身说法,提高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第三我们注重科技服务,培训新型农民,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技术保障。我们采取上聘“洋专家”、引进“土专家”、内育“小专家”的办法,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力量和科技支撑。同时,积极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合作,举办了新型农民和镇村两级干部培训班,加快新型干部群众的培训步伐。五年培训干部群众6000余人次; 第四我们狠抓新品种新技术革命,加强龙头企业引进,加大合作组织扶持力度,加快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进企业做示范、扶助合作组织带农户、规模标准化生产连市场”的运作模式,引进了十余家种养殖公司,建起了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基地各一处,向农户推荐新品种、传递新技术。五年来,扶持建起合作组织30余家,发展起农民经济人500余人,通过合作组织的组织协调,构筑起了连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新桥梁。

四、提升产业化水平,狠抓市场营销。一方面我们建起了蔬菜交易市场、制冷保鲜库、肉联厂、包装厂,为“菜、畜、薯”三大主导产业贮藏、保鲜、交易搭建了平台。另一方面引进了蔬菜脱水、饲料加工等十二家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了产业链条。努力把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为一支对外立体式的销售网络组织,现在全国建有10余个销售网点,特别是我镇的夏马铃薯、红萝卜、辣椒远销各大城市和东南亚等地,全方位提升了产业化水平。

五、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前进

(一)注重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严格实行干部管理“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干部留守机关,处理日常工作;三分之一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三分之一的干部外出学经验、跑市场、争资金、引项目,组织新农村建设。同时,成立了产业办,专门为农户提供农资、农经、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解决困扰广大农民种养殖决策难、技术难、组织资金难和产品销售难的“四难”问题。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人才和现代化的理念,特别是要求村支两委负责人具有现代化的产业理念来组织现代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为此,镇党委通过积极调研深入研究,决定将党组织与产业链相联系,创造性地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一方面将各村在外能人、企业家吸引回村担任村支两委负责人,使其用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指导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是将各村种养殖大户发展为党员致富带头人,再将党员致富带头人发展为村支两委成员或是农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业经济人。再一方面是要求每位党员致富带头人每年联系培养本村30户种养殖示范户。截至目前我镇黄家峁、伊当湾、东胜、四十里铺、小桥畔等12个现代农业重点村村支两委负责人全部是吸纳各村 在外能人、企业家担任,全镇30余名农村合作组织带头人中党员致富带头人占到了80%以上,全镇500余名农业经济人中党员致富带头人占到了50%以上。

(三)注重配套运作,强化产业发展后劲。我们重点强化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定订单,通过“订单农业”,调节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鼓励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产品、技术和资金等入股,使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让农民真正投身产业化经营,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

以上就是我镇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十二五”期间,我镇将以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榆林靖边东坑示范基地建设为目标,依托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在沿青银高速东坑段打造150平方公里的现代特色农业带,形成“六个万亩基地”,即:1万亩苗木基地、2万亩吨产田玉米基地、3万亩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四万亩棚栽果蔬基地、5万亩露天蔬菜基地、6万亩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六处万头养殖小区”,即:以合作社为依托,建成万头养牛小区一处,万头养猪小区2处,万只养羊小区3处。同时将榆林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与与东坑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统筹规划,实行“园区+重点镇+移民工程”三位一体建设模式,通过统筹园区和重点镇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将重点镇新区建设成占地6平方公里“三横五纵”的商贸区和居住区,将农业园 6 区建成占地6平方公里的“产业集群”区,将环白于山区4000——6000人移往重点镇新区和农业园区,使其转变为镇域商贸活动者和现代农业劳动者以及企业从业人员。到“十二五”末,将园区建设成西北最大的蔬菜物流营销基地、陕西最大的农副产品转化基地、陕甘宁蒙晋最著名的现代农业技术研发集成示范基地和西北部农副产品关联产业基地”。届时东坑镇域人口将达8万人,园区、镇区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达3万人,有商业区、居住区、产业集成区,实现城乡统筹,镇村联动,经济发展,人民安居。

下载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积极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句容市水利农机局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是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机化发展而成长起来的集体和个体从事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新兴农机......

    促进农民增收

    白水民间资本助推经济发展澄城六大举措促进农民增收 (记者 王小丽 通讯员 杨娟)作为全省首个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意见》的白水县,今年民间资本呈现出活跃态势,已有......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杨龙书 [论文提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浅析如何促进农民增收 灵石县两渡镇镇长侯文斌 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促进 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基石。......

    加快农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淮北市地处黄淮海平原,全市农业人口122万人,常年耕地面积204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400万亩,大宗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13年,全市实......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艾合买提.吐尔地 (2009年3月) 2009年3月9日——13日,由我牵头,抽调农办、新村办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到17个乡镇场重......

    发展玉米机械促进农民增收

    一号文件助农发展玉米机械促农增收 甘州区农机局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玉米 机械化生产列为重点项目实施。 玉米是甘州区第一大粮食(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40万亩,......

    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陈昌智在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上强调 《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12日 10 版) 本报南宁10月11日电 (记者庞革平、谢建伟)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10日在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