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政策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4 20:3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政策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政策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一篇: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政策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政策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纺织行业的现状是出口竞争力下滑,内销市场得到重要性提高,行业高低端生存状态不同等方面。以及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纺织服装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但入世以来面临进口国不同文化背景以及政治背景之下的挑战,纺织品服装面临了一些问题。本文为改变这些现象提出了一些措施。即我们可以从在打破各种贸易壁垒中提升本国贸易竞争力,壮大企业规模走集团化战略,重视研发和纺织企业技术水平、技术设备的提高升级,开拓国际新市场不忘国内高档品需求市场,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我所用等方面着手来解决或者缓解这些问题。

【关键词】纺织品行业 出口 发展 外贸 入世

我国纺织行业的现状

1、纺织品出口竞争力下滑

政策环境已不利于纺织品的出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内外生产成本对比;产能过剩;化纤替代产品增加;订单将继续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这些都威胁着纺织品行业的出口竞争力。

2、内销市场的重要性提高

国内生活水平提高,将继续加大对纺织品的需求;国内高等级纺织品出口仍有竞争力。从国内销售情况来看,国内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开始提升,对纺织产品的数量、品种、档次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出口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成为后期企业需要重点开拓的市场,国内市场将是纺织行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内需持续稳定扩大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需市场潜力巨大,而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总量决定了内需市场必须依靠本国纺织产业来满足。

3.行业高低端生存状态不同

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棉花原料成本在低端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更大,因而在国内棉花成本价格相对于国外的劣势愈来愈明显的情况下,低端企业竞争力减弱将是必然的趋势。在棉花价格的大涨大跌行情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大量处于低端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偏弱,许多企业停工或半停工,江浙一带的小型织布企业中已有大约1/3的企业”放假“,还有约1/5的小厂商已经开始卖机器,一些情况稍好的企业则在”咬牙硬撑“,这部分企业之所以不敢轻易停工,主要是因为停工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招到工人,货源和销售渠道都会受到影响。(1)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现状

我国纺织品服装以其经久不衰的比较优势,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产品,并从1994年以来处于固际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纺织品服装连年贸易顺差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的平衡以及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入世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对我国就业具有巨大的贡献,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仍为日本、香港、美国和欧盟,但总体来说对这些国家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目前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I/6左右。入世以来,国内外环境为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尤其为纺织品服装外贸飞速发展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我国纺织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幅增长。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多年来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不过仍有下降的趋势。

纺织品服装外贸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平衡国际收支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起到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由于纺织品服装配额于2005年全部放开,许多国外中小企业将加快在我国的投资和合作,虽然可能面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再次被设限的不确定因素,但国外企业看好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纺织产业多年来一直在从高成本向低成本地区流动,我国成为纺织产业转移最大承接地。在世界纺织资源重新组合过程中,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资金的进入,将带动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升级换代,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科技含量,并以面料、设计、生产三方面互相促进发展,为扩大进出口规模创造更多的机遇,也不断推动我国纺织工业走向国际化(2)

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入国际市场不但面临着来自进口国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来自进口国政治、经济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挑战。相对于美国和日本说,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工人工资水平较低劳动生产率较高。虽然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纺织品服装具有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但是他们国家控制着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的出口。其次,由于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利用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免关税、无配额和原产地政策等,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我国低成本的优势。跨国零售巨头纷纷在我国设立采购中心,在我国进行直接采购,取消中间环节,大大缩短了贸易链,外贸公司中问商的角色受到打压,给外贸公司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国际上针对我纺织品服装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演愈烈。纺织品服装是各国设置技术壁垒最多的商品之一,目前针对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技术壁垒以欧盟的最多且影响最大。为了提高纺织品国际竞争力,许多美国纺织公司采取了如下的策略:一是进行了购并、转产,多元化重组;二是把资产集中在最有盈利的市场并使产品多样化;三是通过资本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四是与成衣制造商、零售商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五是使用快速反应体系和其他信息技术提高自身全球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3)

我国可以采取的措施

1.在打破各种贸易壁垒中提升本国贸易竞争力

注重研发绿色环保型产品和绿色生产,突破绿色壁垒。针对欧盟、日本、美国等已对纺织品和服装实施的环境标志制度,其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使我国纺织生产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削弱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于非关税壁垒存在的必然性,想消除别国对我国实施的各种非关税措施是不现实的,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改变观念,要去主动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加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技术进步,重视提高品牌附加值,逐步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产品低附加值的状况,并运用国际营销网络,树立我国纺织品服装品牌,以降低遭遇非关税壁垒的可能性。

2.壮大企业规模走集团化战略

我国纺织工业存在老国有企业多、企业生产规模偏小、投资分散、专业化程 度低的状况,要使之参与更加广泛的国际竞争,必须对组织形态和企业规模进行改革,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引导企业出口,形成行业自律机制,避免无序竞争,减少贸易摩擦。

3.重视研发和纺织企业技术水平、技术设备的提高升级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大型企业构建研发中心,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力量进入企业,着重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促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开拓国际新市场不忘国内高档品需求市场

开辟国内市场和国际新市场是从减少贸易摩擦和市场集中度的角度考虑的。

5.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为我所用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关贸总协定(GATT)在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国际贸易关系的新发展而创立的一种崭新制度。作为WTO法律体系的核心制度之一,它是成员方解决政府间贸易争端的强制性、排他性的合法渠道,并且是一种基于法律规则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培养熟悉WTO规则的法律人才,积极应诉不合理的贸易制裁,运用WTO规则维护自身权益。政府加强对纺织品服装企业人员相关贸易条款的教育,让我国企业不仅做到对外出口产品,还要学会应对各种贸易摩擦。(4)

6.借鉴SAS000标准切实保护我国劳工权益,并在世贸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制定以保护我国纺织产业为目的的贸易保护措施,以期提高纺织行业竞争力,同时提

(5)高我国国民整体福利。

参考文献:

(1)全球纺织网,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现状,2011-08-31

(2)张莹,美国和日本对我国纺织品非关税贸易政策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3)李红丽,入世对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4)湛蓝,中国纺织行业的贸易摩擦及竞争力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5)杨帆,新型非关税壁垒与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第二篇: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和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等一些原有贸易保护措施的作用日益削弱。于是,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以保护环境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兴起并日渐加强。我国在加入WTO后,在对外贸易中将不可避免的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客观地看待绿色贸易壁垒,适应绿色贸易壁垒,并学会利用绿色贸易壁垒,以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我国出口贸易现状,介绍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形式及其基本特点,了解这种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多方面的影响,然后再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提出了我国出口行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一系列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出口贸易;对策

I

Influence on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to Export Trade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followed the global economic growth,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being day by day serious, the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question has become one of various countries' attention important questions.At the same time, alo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liberalization's development, the traditional tariff barrier and so on some original trade protective measures' function weakens day by day.Therefore,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various countries take protects the environment to emerge gradually reality of as the good trade protection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to strengthen day after day.Our country after joining WTO, in the foreign trade the inevitable bitter experience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this will request us to regard the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objectively comprehensively, the adaptation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the academic society uses the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by is promoting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penetrates our country export trade present situation, introduce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primary coverage, the form and the essential feature, understood that this kind of trade protectionism to our country export trade various influence, then embarked again fro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goal, proposed our country export profession dealt with the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a series of strategies and the measure.Key words: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Export trade;Countermeasure

II

目 录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1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起源 ················································································· 1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总体特征 ········································································· 2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 3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 5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6

(一)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 6

(二)对我国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 ····································································· 8

(三)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 ····································································· 9

(四)对我国政府法制建设和宏观管理体制的影响 ········································· 9

三、我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面临的问题 ····································································· 10

(一)结构问题 ··································································································· 10

(二)法律、制度问题 ······················································································· 11

四、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 12

(一)以政府为主的宏观管理对策 ··································································· 12

(二)以企业为主的微观对策 ··········································································· 15 参考文献 ··························································································································· 18 后

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II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起源 1.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对于绿色堡垒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对来自国外的产品进行限制的手段和措施。由于这些措施,限制了有关产品的自由贸易,通常是一国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障碍,限制其进口,以防止和抑制他国产品对本国的冲击,从而实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因此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1]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只不过是技术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它是以在贸易中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而出现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对绿色贸易壁垒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环境管理,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命,它是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反映了各国对环保的普遍重视,有其合理一面;另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打着保护环境的幌子,其实是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从而构筑新的技术贸易壁垒,也就是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2] 2.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

绿色壁垒起因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也使得世界各个角落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在日渐频繁、广泛的国际交往中,严重的环境污染超越了国与国之间的地理界限。对全人类的生存前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全球性发展潮流。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环境成为人类首要问题之一。于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的需要,就出现了绿色壁垒。可以说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安全的要求;同时,消费者环境意识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绿色贸易壁垒真正走向前台并扮演重要角色,是以1995年WTO专门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的,到1999年11月3

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从而使环境这道绝对的贸易壁垒车成为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环境和贸易这两个原本在世界贸易史上不相干的问题被一条绿色的纽带联系在一起,绿色贸易壁垒随之盛行。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总体特征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名义的合理性、形式的合法性、内容的广泛性和方式的隐蔽性。1.名义的合理性

从绿色贸易壁垒含义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为名,实则是出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口实施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问题。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生活质量,关注生态环境,环保消费的理性心理也在群众中逐步增强。绿色保护措施的呼声在消费者中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在此情况下,“绿色贸易壁垒”正是抓住了消费者关注生态保护的心理,从而为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上的顺利实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2.形式的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本身就是某些国家国内法的一部分,这里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它符合国际多边贸易条约的规定。国际贸易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且是一种法律行为,贸易双方都要认真地履行有关法律。国际贸易中适用的法律有:国内法、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条约。目前世界上最重要、最有权威、最有普遍性的国际多边贸易条约是GATT和WTO两个文件。GATT第20条,授予了各国“环保例外权”,WTO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前言中也规定了“不能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诸如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措施”。由此可见,发达国家采取的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从法律的角度看,一般是无可非议的。3.内容的广泛性

绿色贸易壁垒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它涉及到了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方面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在具体实施时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刁难和抵制。对于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绿色贸易壁垒涉 2

及面就更广更深了。4.方式的隐蔽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它与其他类型的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贸易等相比,则存在明显的隐蔽性。其他关税壁垒具有显而易见的歧视性、明确性和针对性,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没有明确限制某个国家的贸易行为,措施对所有的国家一视同仁;其次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是建立在高科技发展水平基础上的,各类环保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发展中国家受到自身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难以判断其科学性和正确性;第三,绿色贸易壁垒将贸易保护的视线转移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自身健康上,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绿色贸易壁垒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产品角度看,它不仅涉及初级产品,还涉及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从生产过程来看,它涵盖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等诸多环节。[3]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绿色税收。下面将对上述七种绿色壁垒形式分别进行详细的介绍。

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绿色关税与市场准入是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商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施贸易制裁。

2.绿色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以保护环境为名,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可以达到,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实施起来非常困难。这种貌似公正,实则不平等的环保技术标准,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美国现有55种认证体系,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欧共体内已统一了9种认证体系,共有10万个技术法规和标准,很多都较苛刻。3.绿色环境标志

绿色环境标志亦称绿色通行证,是指国家政府部门或由公共或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厂家颁布的证明其产品符合环境标准的一种特定标志。通常它以图形为标志,表明该产品不但在质量上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自1477年德国第一个实施环境标志制度以来,己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这一制度,标志涉及的产品范围也越来越广。目前,各国绿色环境标志所依据的环境标准不一样,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所选择的产品类别有偏向,往往只选择本国境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对其他国家的企业在中请程序上可能存在歧视。一些国家规定,无绿色环境标志的外国产品在进口时受到数量和价格的限制。4.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又称环保包装,指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根据包装废弃物处理的3R原则(即Reduce-减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绿色包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保证包装功能条件下,用料最省,废弃物最少,是一种适度包装;②包装生产工艺过程没有或极少污染环境;③包装制品不与内装物品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同时对人体和生物无害无毒;④包装废弃物应易回收易再利用再循环,而且掩埋时能迅速降解不产生污染,焚烧时能产生新能源且不污染环境。5.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

各国存在严格的卫生检验检疫制度。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中建议各成员国应遵守非歧视原则,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根据现行的国际标准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其中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造成的伤害。但是,该协议条款模糊,只是规定各成员国在制定和实施检验检疫措施时应考虑对贸易的限制不应超过环保目标所需程度,而且要有较高的透明度,没有其他明确的规定。因此发达国家利用条款的不完善性对发展中国家商品的进口进行各种各样的限制。当前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主要对食品安全指标十分敏感,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6.绿色补贴

绿色补贴又称环境补贴,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各国政府采取干预 4

政策将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本国企业在治理环境、改善产品加工工艺的投入进行补贴,以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的一种产业政策。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低的环境标准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提高。但是不幸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为此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以达到保护国内产业、协调发展与环境目标的关系。但是发达国家却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补贴”违反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从而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例如,美国就以环境保护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了反补贴起诉。7.绿色税收

目前某些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为了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把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环境费用纳入其市场价格中去(或称“使环境成本内在化”),普遍以环境税的形式出现。目前开征的税种有:(1)污染物排放税,对象是燃烧时会排放CO2的燃料,这是国外开征最普遍的环境税;(2)环境服务税,对象是污水、垃圾等公共处理设施的使用活动,征收依据是公共服务;(3)污染产品税,既对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环境危害的产品进行到底征税;(4)生态补偿税,是对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征税,主要用于补偿或恢复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自然资源的破坏。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绿色贸易壁垒被作为一国限制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一种行之有效又深入人心的措施,正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商品的进口限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本身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不断调整和补充,出现了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绿色贸易措施,涉及包括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安全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所管辖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它不仅对产品(消费)本身提出绿色环保要求,还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原料投入、生产方式、包装材料、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甚至工厂的厂房、后勤设施、操作人员医疗卫生条件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绿色 5

环保的要求,如美国实施的HACCP计划,其目的是更方便、更有效地实施其绿色贸易壁垒措施。[4]更为严重的是,目前的绿色贸易壁垒不仅表现为环境技术规定、标准,而且这些规定的执行过程也逐渐成为外国商品进入市场的严重障碍,执行过程中的一些争议往往导致旷日持久的调查和取证,导致成本大大增加并延误了良好的商机。

2.使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绿色贸易壁垒往往针对那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因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够利用本国资源及劳动力的优势大量生产并出口资源或劳动密集性的产品,其出口产品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容易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业形成威胁。所以,这类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最易遭到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阻挠。3.措施具有动态性

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各国所确定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必将进行不断的调整,包括壁垒设置的内容、方式、手段、目标以及设置壁垒的程度等都在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变动;另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动态性还表现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往往会产生联动反应,一国实施立即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纷纷效仿,由一个设限国快速扩散到多个设限国,给出口国造成重大的打击。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1.影响我国出口市场

目前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东南亚以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与他们的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85%以上。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如果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我国许多出口产品就会因达不到它们的“绿色标准”而经常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这将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5]例如,欧盟从1996年下半年起全面禁止使用偶氮染料,迫使我国104种

纺织品和服装退出欧盟市场。按着日本、法国、捷克、荷兰等国也要求进口的纺织和服装不使用偶氮染料,使我国纺织品国际市场大大缩小。又如我国的机电产品收音机、电视、灯具等出口居世界第一,并主要销往欧、美、日等,自1996年欧盟对工业产品进入市场进行CE认证后,澳、美加、德等国也对电子、机械和电器产品等实行认证制度,因而使我国许多电器产品没有认证而无法进入这些国家市场。《光明日报》2004年3月22日报道:2003年12月31日,美国南部虾业联盟向美国商业部正式提出了对巴西、中国等6国虾进口的反倾销调查请求;2004年2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确定:进口虾类确实伤害了本国工业,一场贸易壁垒攻防战又燃起硝烟。2.对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应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产品的报废处理各个环节。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过程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6]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生产者为了达到出日国的环境标准和获得进口国所承认的认证或环境标志,不得不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同时还要支付很高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这些都使得我国企业产品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降低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价格优势,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效益。例如,出口到加拿大的产品要求获得加拿大政府承认的“环境选择”标志,而获得该环境标志所需支付的申请费和年费非常高。可见要获得一个国家的环境标志认证所需要支付的各项费用非常高,再加上许多国家环境标志并不能互相流通,因此如果企业产品出口到需要环境标志的国家,出口国企业必须逐一进行各国环境标志的申请,这样申请费、年费等各种费用累计起来非常的高,一般企业难以承受。可见,高额的费用,烦琐的申请程序给企业,特别中小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成本负担,影响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的效益也随之下滑。3.绿色贸易壁垒促进了我国外贸方式的转变

绿色贸易壁垒促进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外贸方式的转变。以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单纯追求以量取胜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他们大量利用自然资源来进行生产,忽略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此类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带来了各国的经济短暂的繁荣,但是该短暂的繁荣兴旺却付出 7

了昂贵的生态环境代价。当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各国为了保护环境,出现了绿色贸易壁垒。[7]虽然绿色贸易壁垒的绝大部分技术标准、措施等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一致,而依据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来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了我国贸易的发展,但是该类措施、标准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我国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成本,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实现清洁生产,最终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环保产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加速外贸方式从以量取胜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4.绿色贸易壁垒推进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进行技术创新

绿色贸易壁垒的各项标准和措施不仅对产品(消费)本身设置技术性要求,而且对产品的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整个生命周期都设置了环保要求。高的环保标准和措施需要依赖先进的生产工艺、检测技术、设备、先进的环保管理经验才能达到。[8]而目前我国由于经济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要通过自身现有的科技手段来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非常困难。但是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下,我国将被动变主动,大量引进外国先进的环保技术、管理经验等,在国内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我国向在绿色环保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检测技术和设备、管理经验、人才培训等,同时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国情进行本地化改良,使得进口技术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对我国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

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低而数目少,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在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绿色贸易壁垒并日益提高其环境标准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低标准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洋垃圾进口事件的屡屡发生便是很好的例证。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大量外资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9]但是,在外商投资建设项目中,我国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评估,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制度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一些外商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成本内部化和绿色贸易管制,将一些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我国境内生产,这在化工、造纸、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的转移,一方面损害了 8

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

综上所述,新贸易保护主义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使我国受到限制的出口产品已从传统的农产品、纺织品、机电产品扩大到新近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从原来的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到生产、加工领域,将受限制的产品越来越多,涉及金额越来越大,现已达600亿美元以上;并且由出口产品到进口产品和产业以至我国整个国际贸易领域都受到影响。其后果越来越严重,已构成我国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量吸收外来投资的同时,也有许多企业在海外投资,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据外经贸部统计,1979-1999年上半年。我国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793家贸易型和非贸易型企业,中方协议投资总额超过65亿美元。[10]虽然我国在海外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的说来,目前我国海外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外资投资规模小,投资产业层次低,主要为贸易性企业、一般加工工业、房地产及餐饮服务业等、资源开采项目也集中在铜、铁矿的粗放型开采方面。投资对象国主要在香港、北美和大洋州,并且海外投资企业跨国经营水平较低,整体效益不佳。正是由于我国海外企业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投资对象国集中在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国家和地区,并且我国投资的产业为对环境污染、破坏较严重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性产业,因而我国海外投资越来越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措施的限制,加大了我国海外投资的难度。

(四)对我国政府法制建设和宏观管理体制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能够促进我国不断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各类宏观管理制度。为了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必须根据绿色壁垒的各项标准和措施来制定和健全各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国内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生产出符合出口要求的环境友好产品。[11] 例如,我国颁布的《对外贸易法》明确规定了因考虑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生态环境因素,国家可以限制或禁止某些产品和服务的进口或出口。其中生态环境因素包括: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国内资源,为保护人人的健康或生命,为防止生态环境破坏,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为了遵守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协定等而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等。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下,我国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了《中华 9

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并规定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防止洋垃圾转移到我国,我国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废 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危险废物鉴定标准》等,为防止洋垃圾进口污染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同时我国政府也会根据国际环保发展的趋势来制定各类宏观管理政策,例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从各方面指导、支持绿色环保产品的发展,限制和禁止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产生大量污染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三、我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问题 1.贸易结构不合理

进口产品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优化结果。而目前我国的贸易结构极其不合理,在出口方面片面强调数量扩张,出口商品以粗加工、低附加值占绝大多数,一些农副产品及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总体效益不高。有关统计资料一显示:1998年我国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的出口额达60亿美元;污染较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的出口额达200多亿美元,其中农药、制革、染料等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额达78.5亿美元。在进口贸易方面,我国环保工作控制不严,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乘机将高污染产业转移到我国,特别是港澳台地区的一些企业将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限制和禁止物质的生产转移到大陆,1991年在沿海地区建立的生产泡沫塑料的企业达29家,投资额2032万美元,生产灭火剂、清洁剂、制冷剂等的企业有46家,投资金额2500力美元,这给我国履行国际公约增加了难度。2.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背后却存在着种种危机。在工业发展中存在着发展与资源、发展与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工业生产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状态。[12] 我国每年因工业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在农业领域中,一方面,我国存在着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即由于人日剧增和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所造成的严重的农业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风沙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工业化农业或称为“石油农业”所特有的高投入和农业污染问题也出现在我国。目前,我国因农业污染每年减产粮食50多亿公斤,经济损失约300亿元。在第三产业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日益兴旺,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例如燃煤污染、废水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和视觉污染等问题。种种事实表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已不能满足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二)法律、制度问题 1.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交流活动的进行,我国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健全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体制。但是目前我国山于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度阶段,许多制度体制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出现了某些法律法规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贸易的顺利发展。[13] 例如,我国在环保贸易方面的立法还比较落后,还没有跟上国际生态环境保护和贸易立法发展的步伐,并且某些法律法规条款说明没有细分,比较笼统含糊,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比较棘手甚至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其次,在贸易环境执法方面,我国还比较薄弱。

2.与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的各项宏观制度、措施不完善

针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各类宏观制度和措施有绿色税收制度、绿色关税制度、[14]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推行制度等。目前我国在上述宏观制度和措施方面比较落后,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在绿色税收方面还处于落后的状态,我国企业普遍认为实施绿色税收将会增加产品成本,使产品失去国际竞争力,并且负担太昂贵的环保成本会使生活和工业水准降低,因此目前仅限于对煤、石油、天然气、盐等征收绿色税收(资源税),而主要偏向于采取资源补偿费、生态环境补偿费和排污收费来限制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但是山于上述方式存在诸多的缺点:资源补偿费收取范围狭小、生态环境补偿费收费内容并不能真正体现环境生态价值、排污收费标准低,单一等,导致各类收费无法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活动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而正确合理的绿色税收体制不仅能很好地规避上述收费的缺陷,而且 11

将会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政府的收支问题,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国家和企业都是有利的。

当前,我国的进出口关税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如进口税率没有充分考虑环保因素,税率比较笼统,未按进口产品的环保能力、对环境影响的程度的不同加以区分;而出口关税没有考虑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没有考虑产品的加工程度等。关税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四、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以政府为主的宏观管理对策

1.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和树立公众参与意识

对一个问题的认识理解程度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正确的认识能够有利地促进工作的开展,而不正确的认识,则阻碍工作的进行。因此我国政府应将加强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国民环保意识和树立公众参与意识的工作放在首位。日前 我

[15]国 国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应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放在当务之急。我国应在详细深入了解各国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理论、环保法规、技术标准、限制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及相关知识的全方位立体宣传工作,使全社会在环保和环保投入上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性,树立绿色观念,树立公众参与意识,为打破绿色贸易壁泉创造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前提和基础。2.不断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贸易环境执法工作

在环保立法方面,我国应吸取和借鉴国外环保方面的立法经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中,不仅要明确规定法律责任,更要把环保的法律精神体现在与之相关的所有法律法规之中,如在有关产品质量立法中应体现生产者的环境责任和义务,以增强经营者开发绿色环保产品的意识:在经济立法中应体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要求,使环境条款成为经济行为合法有效的要件之一,要把环保立法内容从防治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扩展到生产污染和浪费资源、能源的生产过程,对企业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推进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实行环境标志制度,促进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管理,使环境成本内在化,从本质上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同时应尽快将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律原则具体化,在环境立法中明确规定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一,在决策过程中对经济、社会、环境因素全面考虑,统筹兼顾,并把环境保护管理责任目标化、定量化,纳入政绩考核项目,从而保证政府机关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和责任,也可对责任不到位的政府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在对外贸易立法中,应加强关于外商投资审批制度的立法工作,确保投资论证时考虑项目的环境影响,坚决纠正盲目追求外资规模、速度和数量而忽视环境问题的做法,禁止外商投资污染密集型产业。另外,还应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利用公众力量督促政府的环保工作。

在强化贸易环境执法方面,首先应健全各级执法部门,赋予执法部门全面合理的职能,使其能够依法严惩在经贸活动中违法环境贸易法规的行为。同时各级执法部门应将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法规方面的盲区总结出来,向有关立法部门汇报,为立法部门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工作提供依据。

3.不断完善各项宏观制度、措施等,促进我国经济与环保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在宏观制度和措施方面比较落后,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完善宏观制度和措施。

完善我国的绿色税收制度。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指为了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推进清浩生产,实现绿色消费而征收的税收。绿色税收的理论依据是国际贸易中有关环境成本内在化理论。目前世界各国开征的绿色税收税种有污染物排放税、环境服务税、污染产品税和生态环境税等。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在绿色税收制度方面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绿色税收制度。我国应建立一个以资源税为核心,污染物排放税、污染产品税和生态环境税等为组成部分的税制体系,促进企业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经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在此税收制度体系中应对不同的行业的企业的生产活动采取不同的税收征收制度,如对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的一些初级产品盲目大量出口以及某些矿产资源的盲目开发出口活动应征收较高的资源税:而对于一些乡镇企业盲目出口一些高污染产业的产品,应对其征收污染税;对与绿色产品的出口,应给予鼓励,不征收任何税。其次应采取不同的税率,根据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来采取不同的税率征税,做到公平、合理、高效地征税。

完善绿色关税制度。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对进出口关税进行适当的、合理的调整和完善,顺应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 13

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出口关税设置单一,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较少。因此当前应从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出口关税税制。首先,在出口关税设置时,应多考虑环境因素,关税的确定和税率的高低应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程度来确定。第二,应考虑产品附加值的大小,也就是说产品在环境污染程度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附加值低的产品应征收高额关税。第三,出口关税税率的确立应充分考虑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做到科学合理。

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制度。它是协调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应加强我国在这方面的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管理工作。[16]当前我国应积极面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各类措施推进IS014000认证的进行。首先,我国政府应帮助企业了解认证的益处,引导企业申请认证;在认证的程序上指导和帮助企业,交流推广实施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其次,对于中小企业,山于受到自身财力、物力的限制,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政府应在财力上给予必要的资助来帮助企业完成认证的咨询、申请等工作,在此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贴息贷款或由政府和企业按一定比例承担咨询、申请费用。第三,我国政府应规范IS014000认证咨询机构工作,规范咨询服务活动,确保咨询服务质量。

在推广环境标志方面,我国政府同样应加强宣传工作,引导企业开展环境标志认证工作。其次,我国应加强我国环境标志与其他国家环境标志互相认可和等效工作。我国应积极对外宣传中国环境标志制度,使其符合国际标准,真正使环境标志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其真实可靠性、可行性和权威性。4.调整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

调整贸易结构。我国不合理的贸易结构应该彻底改变,否则不仅会继续恶化我国本来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而且从长远发展看也不利于我国对外经贸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因此我国应对贸易结构进行调整,在出口贸易方面应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我国的绿色产品出口生产体系,大力推广有利于环境优化的产品的出口。在进口贸易方面,应严格控制国外污染垃圾的进口,严格外商投资审批程序,禁止高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同时应采取各类措施,如财政、税收等措施来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产品、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环保产品的国际竞争 14

力。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业指生态化了的、符合环保法规要求的产业部门,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优质的,对消费者的健康无损、无公害、污染,即其生产供给的是绿色产品与绿色服务。目前我国的绿色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发展速度缓慢,并且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非常小。[17]1997年我国绿色产业的产值为522亿元,1998年为562亿元,1999年为611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左右。因此我国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又称为“朝阳产业”,是一个

[18]独立于三大产业之外的新兴产业。环保产业是以防治城乡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它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环保产业具有外部经济效应,它通过与其他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可以用自身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环保技术、绿色工业、绿色食品的发展,成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能够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以企业为主的微观对策

在我国政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确保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同时,我国企业自身也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将绿色贸易壁垒的压力变为动力,充分把握绿色浪潮中的商机。1.树立绿色理念

当前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企业顺应绿色潮流,面向绿色未来,把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社会公众身心健康的绿色理念贯穿于几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自觉地做到“负责任的社团公民”,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成长。[19]为此,企业应树立绿色理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放弃以自身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树立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利润合理化”的经营宗旨,通过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的动力。2.实施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又称环保营销或生态营销,是指企业运用营销工具,以不损害人类自身及后代的未来需要为条件,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环保需求的经营销售活动,15

也就是企业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积极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需求,来完成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用、废料的处理、产品销售甚至包括对用户的售后服务等生产、经营环节,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最终经营目的。[20]绿色营销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满足了当前国际贸易竞争的需要,同时也可以给企业创造新的商机,带来合理的经济效益。

为此,我国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绿色营销工作: 首先,树立正确的绿色营销观念。当前绿色营销己成为国际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消除“环境无价”的错误观念,转变“增加对环境投资会加重企业负担”的片面观点,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消除仅凭价格优势就能扩大出口创汇的传统观念,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其次,绿色营销中贯彻“5R”管理原则。在绿色营销中必须以“5R”原则为指导,5R为:研究(Research):重视研究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减少(Reduce):减少或消除有害物的排放:循环(Recycle):对废旧物质进行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再用开发(Rediscover):变普通产品为绿色产品;保护(Reserve):积极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树立环保意识。

最后,实行绿色化经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将坏境资源价值纳入生产核算体系,作为衡量企业效益和进行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企业应逐步淘汰落后的技术和工艺,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绿色产品的开发,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工艺,在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努力降低直至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企业产值的绿色增长,开展绿色贸易,推动建立绿色市场,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引导社会的绿色消费。在实行绿色化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具体做到:收集绿色信息、开展绿色设计、开展清洁生产、使用绿色包装、制定合理的绿色价格、建立绿色销售渠道、提供绿色服务,积极中请IS014000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3.实行国际化经营

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实行国际化经营,减少国际贸易的风险。由于国际贸易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例如,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制定内 16

外区别的环境标准、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等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导致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受到阻碍。如果我国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这样可以利于我国企业克服由于国内外经营差异给企业带来的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减少国际贸易风险,同时也利于我国企业获得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从而带动国内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军.绿色贸易壁垒应对措施探析[J].当代经济,2008(10):101.[2]李颖.“绿色贸易壁垒” 对我国贸易活动的影响[J].绥化学院学报,2008(5):3.[3]何伟.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经济研究,2009(7):249.[4]徐秋萍,刘淑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对策[J].经济纵横,2005:130.[5]严跃平.绿色贸易壁垒及我国出口企业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2008(10):77-78.[6]李群.中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J].观察思考,2008(3):32-33.[7]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997:301-323.[8]许景新.我国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2008(13):88-89.[9]孙吉川.探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J].产业观察,2008(5):112-115.[10]赵少平.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北方经贸,2008(4):45-47.[11]王虹.绿色生产—我国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J].绿色经济,2007:51-55.[12]马淑琴.国际贸易理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34-151.[13]赵昱.绿色贸易壁垒及对策探析[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3):3-4.[14]孙爱龙.绿色壁垒对中国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7(10):215—217.[15]张卓远.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42-43.[16]孙晗霆.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浅析[J].商业经济,2008(1):76-77.[17]李友忠.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策略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3-15.[18]贾随园.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国际经贸,2006(6):23-24.[19]项国.浅议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和对策[J].经济师,2008(2):47-48.[20]王素芹.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8(3):65-67.

第三篇:民族贸易政策弊端及其对策研究

民族贸易政策弊端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族贸易能够加速民族地区商品流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民族贸易现行政策弊端的分析,提出了民族贸易政策调整的目标、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民族贸易政策;和谐社会;弊端;调整

The Study of Shortage and Adjustment for Ethnic Trade Policies in China Abstract:Trade among nationalities can speed up circulation of commodities in ethnic areas.The practice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thnic areas and it’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building the harmony society.After carefully analyzing the shortage of current Ethnic Trade Policies, this paper proposes adjusted goals, though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we should take.Key words:Policies of Ethnic Trade in China; Harmony Society;Shortage;Adjustment

民族贸易是实现民族地区商品流通、保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原有的民族贸易政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要求,有些民族贸易政策已名存实亡,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民族贸易发展,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进步,对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产生不利的影响。鉴于民族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所以本文尝试着对民族贸易现行政策弊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族贸易政策调整目标、思路及对策。

一、民族贸易对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应该同样有以上特征。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民族地区无论在经济规模、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和我国东部汉族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见图1),图1: 2007地区之间人均GDP 的绝对差异图 Fig1: the absolute differnece of per capital GDP for2007 由上图可以看出地区之间的差距,显然导致了民族地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从而经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要多于东部地区,因此,必须重视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向绪爱(2006)认为边境贸易是沿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王兆峰、张海燕(2007)认为,不仅是边境贸易对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构建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整个民族地区的区际贸易对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他们认为,只有在民族地区实行民族贸易优惠政策,才能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向发达地区的经济转化,促使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之间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差别,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才具有可能性。

民族地区的不和谐,关键是经济利益的不和谐。民族贸易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图2反映了民族贸易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机理:

如图2所示,民族贸易通过一系列的民族贸易政策,包括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引导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民族地区商品流通,支持与鼓励民族地区民族特殊商品的生产。一方面满足民族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特殊要求,尊重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促进了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融洽相处。发展民族贸易,能够促进少数民族特殊用品的生产与流通,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受到尊重,民族关系实现了和谐。

另一方面推动了民族地区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族贸易优惠政策是党和国家扶持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搞活流通,发展经济,在政策上给民族贸易(商业)一系列扶持措施、优惠条件、照顾办法的总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引导与制约(如图3所示),产业政策是引导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民族地区的市场需求是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因素。民族贸易发展中,政府可以通过民族贸易政策的制定来引导民族地区商品生产,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当政府需要加速民族地区某一产业发展时,政府可以通过民族贸易优惠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来引导市场主体将资源投向这一新的产业,这样,便能迅速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加速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另外,民族贸易是民族地区商品流通,民族贸易发展受民族地区市场需求的影响与制约,当民族地区市场需求发生新的变化时,民族贸易内容也会发生新的变化(民族地区商品流通能否顺利实现取决于民族地区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是否一致,当供给与需求相矛盾时,商品市场供需信息,通过民族贸易反馈给商品生产者,引导商品生产者调整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民族贸易通过民族地区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最后,民族贸易优惠政策,对大力发展边境贸易,繁荣边境两国经济,增强我国与邻近国家和地区人民友谊,维护边境地区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只有当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处在稳定发展中时,那种不稳定因素才不会占主导地位,和谐社会的建设才具有可能。

(作者): 我国现行民族贸易政策的弊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对民族地区的贸易企业实行以经营资金、利润留成、价格补贴和运费补贴为内容的“三项照顾”,后又实行了对民族贸易企业贷款的优惠利率、减免各项税收等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十一五” 期间, 国家继续对全国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定点企业实行“ 三项民贸优惠政策”。在党和国家建国以来各个时期坚持实行的一整套特殊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的民族贸易不断发展;成为满足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特殊需要的强大商品流通体系,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在贯彻实施国家民族贸易政策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改制后,享受民族贸易优惠政策的对象和范围问题

自从对国有企业实行“抓大放小”和以调整结构、资本重组为内容的改革转制以来,民族地区大批基层民族贸易企业通过改、转、租、卖、并等方式,多已改变成为国有民营、社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的贸易企业网点。就是说,民族地区的市场主体现已形成三种基本的企业制度,即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法人)制企业,过去的国合城乡分工、统包民族贸易市场的局面,已被多种所有制的企业网点、多种形式的贸易市场所代替。随着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全方位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传统民族贸易及适应计划经济体制时代需要的一系列民族贸易政策的贯彻执行带来了很大冲击。因此要进一步明确享受民族贸易优惠政策的对象和范围。

2.民族贸易政策的实施部门问题

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现在各类市场主体都是无主管部门企业,在这种的新形势下,应由哪个部门来实施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民族贸易政策?由于这些问题目前还不够明确,以致近几年出现了尽管国家对民族贸易优惠政策曾多次强调、重申但却难以得到全面、顺利贯彻落实的情况。

我国的民族贸易,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扶持、发展起来的。在过去的历史时期,民族贸易企业除了国营商业,就是供销合作社企业,各自都有其上级主管部门和上下对口的专业管理系统,而且其经营活动都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层层下达的指令性商品流转计划,一切按上级指令办事。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企业虽无独立决策的自主权,但对国家政策来说却比较容易自上而下地得到贯彻落实。随着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全方位开展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给传统民族贸易及适应计划经济体制时代需要的一系列民族贸易政策的贯彻执行带来了很大冲击。因此政策要明确实施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民族贸易政策的部门。3.一些政策比较单一,不配套

单一的政策本身就很难达到其原定目标,尤其在执行时大大降低了执行保障力度;经济层次不高,跟不上形势发展。我国民族法律体系很不完备。在内容、结构和数量等方面, 同我国民族工作的实际需要的差距很大。一部分经济政策中央下放执行权利,允许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参照、酌情应用,从而导致一些政策名存实亡。4.民族贸易政策弊端问题

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使原来对民贸企业“三项照顾”的规定有的已经弱化,有的与现行经济体制和财政金融政策发生了矛盾而无法继续执行。现阶段一些经济政策依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很少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信贷、利率、汇率等现代化经济杠杆形式;经济政策以给钱、免税等输血式扶持为住,增长了少数民族人民的依赖心里,导致民族地区整个社会单求稳定、不思进取的倾向。5.建立和健全民族法的监督机制问题

为了保障民族法的贯彻实施, 要采取措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颁布实施的有关法律中唯独民族法缺少“法律责任”一章。建立和健全民族法的监督机制是实施民族法规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不执行自治法或法规的相应惩处法律, 有明确的专门机构负责进行监督检查, 对违反民族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实施行政的、法律的处理和制裁,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作者):

第四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 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 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 保险、国际运输、教育 培训、信息技术、民族 文化 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 管理 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 环境 建设。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发展:(1)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3)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主要是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以及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服务行业;(4)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2、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正像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 图所表示的,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步伐加快的今天,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与 APEDC其他一些成员经济体相比,在国民待遇、市场准入、透明度以及统计数据和信息收集方面尚有较大差距。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仍有不少制约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因素,故而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家应有目的地区分禁止开放、限制开放和鼓励开放三种类型,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对沿海地区具备条件的优先发展,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银行、保险、咨询、邮电、通讯等。而中西部等地区则可待成熟了再推广。

3、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一步开放服务业的,也没有一个国是毫无保留地开放所有服务部门的。因此,面对国际高水平服务业的冲击,中国必须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凡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安

全和国家机密的极少数部门或项目,应采取明令禁止的政策,不开放,不允许外资进入;凡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人民生活安定的重要部门或项目,允许开放,允许外资进入,但不允许外商独资或控股,要规定其股份的最高界限;除以上两者外的绝大多数一般部门或项目,要安全开放,实行自由化的政策,但应在坚持国民待遇的原则下,采用严格规范的国内政策以限制和推迟外资进入。另外,《服务贸易总协定》给予发展中国家若干特殊的优惠待遇、宽限期以及保护措施,中国应充分加以利用。保护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有选择地、适度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这样对未开放的国内服务市场客观上形成了保护。第二,在对外开放的服务市场领域,实行一定的进入限制,如对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资格限制等。第三,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在国内服务市场的竞争行业进行管理,如价格管理、垄断竞争行业管理等。第四,对国内部分服务行业和领域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在税收、财政、信贷、人员培训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加快服务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服务业中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律法规。因此,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应加强对GATT、GATS、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同时,依据GATS进行保护性立法,最大限度地缓和与减少外来的强大冲击波。

5、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关键是要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其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其次,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服务贸易涉及诸多部门,有必要成立全国性的服务贸易管理组织。建议中央、国务院建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协调小组或委员会,负责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立法、对外谈判和政策协调等事宜。

6、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及中国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日益融入到全球一体化是对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严峻挑战ˇ也是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良好机遇。

第一ˇ加强政府作用ˇ打破壁垒ˇ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壁垒林立ˇ据关贸总协定统计ˇ全球服务贸易的壁垒有2000多种。《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贸易规则也承认了这一领域管理贸易的合法性ˇ规定彼此感兴趣的国家进行双边谈判ˇ讨论服务业市场开放问

题。因此ˇ我国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应该重视利用政府谈判ˇ打破壁垒ˇ发展服务贸易ˇ我国政府对本国的服务贸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国经济贸易发展中生产力要素的组织协调者ˇ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ˇ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第二ˇ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ˇ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发展ˇˇ1ˇ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ˇ如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金融业、保ˇ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ˇˇ2ˇ发展农村第三产业ˇ主要是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ˇ以及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服务行业ˇˇ3ˇ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ˇ的基础行业ˇ主要是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第三ˇ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ˇ仍有不少制约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因素ˇ故而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ˇ我们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ˇ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ˇ稳妥、慎重、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

第四ˇ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凡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国家机密的极少数部门或ˇ目ˇ应采取明令禁止的政策ˇ不开放ˇ不允许外资进入ˇ凡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人民生活安定的重要部门或ˇ目ˇ允许开放ˇ允许外资进入ˇ但不允许外商独资或控股ˇ要规定其股份的最高界ˇˇ除以上两者外的绝大多数一般部门或ˇ目ˇ要安全开放ˇ实行自由化的政策。

第五ˇ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ˇ我国商务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ˇ其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ˇ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ˇ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ˇ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ˇ可见ˇ为出口而进口ˇ以引进促出口ˇ能够增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部门ˇ拓展服务贸易发展空间ˇ改善出口结构。服务贸易是新世纪重要的贸易形式ˇ中国ˇ由一个贸易大国变为一个贸易强国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ˇˇ

第五篇:FDI对我国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FDI对我国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摘 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国外直接投资对我国的贸易的持续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不管是从出口额、商品结构还是产业结构方面来讲,FDI对我国的贸易有很大的帮助。

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由于对外开放,带来了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自1978年以来,我国在吸引外资上取得了极大的努力,从1993年起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引资国。1978年到1983年的5年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合计不过26.9亿美元,而1988年当年就达到31.94亿美元;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已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7万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8984.2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7年成为世界上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截止2004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非常少, 项目数占总数比重不到3% , 合同外资额所占比重则仅占2%;第二产业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 项目数比重高达72.22% , 合同外资额比重约75.98%;第三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多, 累计项目数已近总数的25% , 合同外资额比重亦已超过30%。

一、FDI的含义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即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它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FDI不仅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且其直接目标就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基于此,有学者认为:“FDI是指一国或地区企业通过垄断优势(主要表现为无形资产)的国际转移,获得部分或全部外国企业控制权,以实现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高度统一的长期投资行为。”

FDI的作用一方面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存量, 提高了人均资本水平,进而会

提高本国的投资率。而投资率的上升势必会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从而加快资本积累为经济增长提供主要动力。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数量稀缺, 这一途径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引入外资弥补国内投资不足就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先决条件。另一方面,FDI 也会通过溢出效应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加快东道国对国外新技术和专有技术的了解与吸收,从而为东道国产业发展和生产率的提升提供技术基础。再者,FDI给东道国市场带来了新的竞争,从而可以提高东道国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

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到1999年为止,5.3万跨国公司约有3.5万亿美元资产。且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且基本上分布于日本,美国,欧盟三极之中。日本早前的FDI主要投资于东南亚,80年代后,80%投资于美国,20%投资于欧洲。现在为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国。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对外投资趋缓。

二、对我国贸易影响的因素分析 1.经济增长对贸易的影响

经济增长被发展经济学家定义为一国在一定时期际的货物和劳务产出的增长,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就是它的向外扩张。经济增长可以由生产要素的增加而引起,也可能由技术进步而引起。经济的这种增长,会引起该国进出口商品数量的变化,从而引起一国贸易发生变化。

2.关税变化对贸易的影响分析

对于贸易大国来说,关税可以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虽然随着区域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关税的总体水平已经大大降低,同时,各种名目的非关税壁垒也层出不穷,关税的重要性也大大降低。但从理论上说,对关税的理解仍是最基本的,应该对贸易的影响展开深入的分析。

3.外商直接投资对贸易的影响分析

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l)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FDI流入国之一,外资经济的迅猛发展是我国经济增长最

显著的特点之一。随着FDI流入的不断增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呈现同步高速增长的趋势。

三、FDI对我国贸易的影响 1.FDI增加贸易出口额

1978 年中国的进出口额为206 亿美元,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 32 位。此后,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进出口总额在 20世纪 80 年代以年平均 11.5%的速度增长,到 1990 年,外贸进出口额已达到 1 154.37 亿美元,跃居世界第 15位。1990―1996 年间的外贸增长速度更高,大约年均增长 18%。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上升到 3%,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提升到 11 位,并连续五年保持这一地位。到 2004 年,外贸总出口额达 5 934 亿美元,对外贸易进口额达 5 614 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提升到第 3 位。我国自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为中国的资本形成、收入、就业及出口增长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 1993年中国就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东道国。

据海关统计:2005 年我国制成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12 251.6 亿美元,其中:出口 7 129.2 亿美元,是 1985 年的 53 倍,出口额排名由世界第 26 位提升到第 4位 与此同时,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 我国在吸收FDI 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 2005 年 12 月底,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 260 000 个,合同 FDI 为 1 925.93 亿美元,实际使用 FDI 为 638.05 亿美元,是 1985 年的 13 倍。

1980年,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同期出口总额的比重处于很低的水平, 只有0105%。2003年, 该比重则已增至54183%。而2003年同期, 我国国有企业出口额为138013亿美元, 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1149%。这一结果显示, 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贸易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已经超过国有企业, 由此可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能力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和增长源泉。

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中国出口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尽管中国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国内需求始终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但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国际

化程度的提高, 外需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 每当受国际经济影响使出口增长受阻时, 中国经济增长就面临较大压力, 例如1998~1999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增长受阻, 同期GDP的增长明显趋缓;2001年受世界经济减弱的影响情形同样如此。

2.FDI提升商品结构

自改革开放以来, 以工业制成口出口额与初级产品出口额之比表示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连

年提升, 表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在不断得以优化,与此同时, 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从1980年的116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52714亿美元, 年均增幅达36177%。1980~ 1985年间我国的贸易结构基本没有变化, 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资大量涌入我国后我国的贸易结构才发生明显的改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国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外商成为出口机电产品的主要货源提供者。

FDI 在改善和优化中国出口贸易额结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提升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转变;另一方面F DI 对增强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中的比较优势具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表现更为显著,这充分说明 FDI 有利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变迁有着重要影响。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加工贸易方式提升了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也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出口的商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相对增加,档次逐步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地位相对在提高。FDI与当地资本结合,使东道国相关产业纳入了跨国公司的垂直和水平分工网络,增加了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机会,对于东道国优化出口结构,改善国际分工地位意义重大。

随着FDI流入,中国形成了通过从外国进口初级产品,利用自身大量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加工,并将工业制成品出口国外的对外贸易结构 由于FDI流入的同时,也带来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因此中国的工业制造业得到了发展,相应地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需求相对减少。可以说,FDI帮助中国实现了对外贸易结

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了从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政策,使中国抓住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第二产业的难得发展机遇,并使现在的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

FDI改变我国商品结构的原因有:由出口商品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和人民币汇率组成的系统在长期构成一个稳定的过程,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在长期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产生正的优化作用, 而人民币汇率则在长期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产生负的优化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短期的优化力度为负, 但与其长期正的优化力度相比, 净效应仍然为正;而汇率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短期的优化力度为正, 但与其长期负的优化力度相比, 净效应为负。外商直接投资在长期和短期都构成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的因,而人民币汇率只在短期构成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因。

但也有学者认为FDI的流入并不直接改变我国贸易的出口结构。所谓贸易结构的改善并非简单的贸易部门本身出口结构的变化, 其背后是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 正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 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影响到贸易部门出口结构的变化。相对于外在因素的作用, 国内产业结构对贸易结构的影响明显更为基本和深刻, 所以, 一个国家贸易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在根本上是需要以本国的产业升级为基础和前提;外部因素, 像国外资本的流入对我国贸易结构升级的作用并不明显。这样两个截然相反地结果值得我们继续研究。

3.FDI改善产业结构

经过30多年的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外资的不断流入, 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不断的变化。

投向第一产业的外资所占比重和比例很小。既使是在改革开放初期, 投向第一产业的外资所占比重也很小, 而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直到1996年。从1997年开始略有回升, 但是幅度不是很大, 在1999年达到316%, 从那以后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在2002年再次降到210%。

第二产业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部门。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很大。1991年甚至占到8414%, 在1993年, 投向第二产业的外资所占的比重为4914%, 是历年来的最低, 甚至低于投向第三产业的外资。从这以后投向第

二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基本上呈现了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2001年为7416%, 在2002年也占到了7319%。总体看来, 第二产业占了到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部分。

投向第三产业的外资所占比重呈现出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在1993年之前呈现出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1993年达到最高, 为4915%。在这之后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2000年达到最低2215%。

据商务部最新统计, 截止2 0 0 4 年我国第一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非常少, 项目数占总数比重不到3% , 合同外资额所占比重则仅占2%;第二产业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 项目数比重高达7 2.2 2% , 合同外资额比重约7 5.9 8%;第三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多, 累计项目数已近总数的2 5% , 合同外资额比重亦已超过3 0%。

我国第一产业的现状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FDI 发生的基本原理在于企业自身优势与东道国地方要素优势的结合可以带给企业更多的利益。我国地少人多, 并且大部分劳动力分散从事于第一产业, 同时土地、林木等要素存在着地域界限, 这些不仅增加了外资进入时的交易成本, 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也使外资节约劳动力的技术优势失去用武之地。第二产业内部制造业成为了FDI 聚集的领域。我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成为引资的重要筹码, 特别是面向国际市场的加工工业, 更加看重这一资源。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适逢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时期。为寻求更大的市场和超额利润空间, 国际制造业资本纷纷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直接面向消费者, 投资回收比较容易, 因此对外商吸引力较强。房地产和社会服务业正是因为较高利润率和较少限制而吸引了大量的FDI。由于入世前很长时期内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于第三产业中很多行业限制较多, 造成投资比例不高的局面。入世后, 第三产业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不仅取消了原有的很多限制, 电信业、银行业、保险业和专业服务业这四个新开放的领域也将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这也是近年来第三产业FDI 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并且还将有着更大的增长空间。

四、总结

FDI使我国贸易的迅猛地发展。它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了中国出口结构向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迁移,提高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及高技术含量产

品的出口竞争力。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给中国带来的出口额增加、商品结构改善、产业结构提升,中国的贸易行业存在巨大的商机。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外商投资来推动我国贸易的前进。我们仍需改变自己的贸易产品的内部结构来改变自己的贸易前景。

参考文献:

马玲.FDI、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1,(08)师一本.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11,(23)赵扬.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分析经济与管理[J].2007,(12)

马婷洁.FDI 对我国贸易出口额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6)童擎天,王蓉.影响我国贸易条件的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09,(31)蔡茂森,顾敏芬.FDI对我国出口贸易贡献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5,(18)曾艳萍,张伟静.F DI与我国出口贸易额的实证分析[J].华商,2008,(04)刘舜佳.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J].财经科学,2004,(02)孙军.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01)傅利利.中国贸易出口结构与F D I 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13)柯楷,钟建飞.FDI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3)赖晓飞.FD 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现状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10)

潘冬冬.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8)

下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政策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政策对我国纺织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稀土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稀土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

    我国技术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技术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有关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逐渐增多。但从微观来看,我国技术贸易在结构、层次、创新等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缩小与发......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18 经济理论研究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张令倩 马小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山东青岛266555)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服务贸易......

    浅谈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贸易策略的影响(合集五篇)

    浅谈国际贸易环境对我国贸易策略的影响 近十几年来,全球贸易量取得了惊人的跨越式增长,而自由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也日趋尖锐。一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利用不对等的贸易和投资......

    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符

    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深入,服务贸易自由化也发展起来。由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无论是欧洲,北美还是亚洲都被经济全球化捆绑在一起......

    我国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加强对策

    网带输送机 关键词:网络贸易特性影响对策性建议 内容摘要:在此背景下,研究网络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在分析网络贸易发展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贸易对我国经济发......

    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合集五篇)

    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从经济层面,加工贸易的发......

    论当代国际贸易的创新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影响

    论当代国际贸易的创新对我国贸易发展的影响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的服务的交换活动。它既包含着有形的产品交换,也包含着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