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9-05-13 01:4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技术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技术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一篇:我国技术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技术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有关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逐渐增多。但从微观来看,我国技术贸易在结构、层次、创新等方面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技术贸易额不断上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技术贸易技术引进技术创新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间按照商业条件签订技术协议或合同而进行的有偿技术转让,是以技术为交易标的的国际贸易行为。国际技术贸易的主要内容有:各种工业产权,如专利、商标;各种专有技术或技术诀窍;提供工程设计,工厂的设备安装、操作和使用;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近年来,我国国际技术贸易迅速发展,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非凡是技术进口为促进中国工农业技术进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水平的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以下几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国际技术贸易活动规则缺乏了解和深入分析

由于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缺乏深入了解和分析,致使近些年高新技术类无形资产流失达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许多人对国际技术贸易的非凡性、复杂性和程序知之甚少,以至于在技术贸易中束手无策,屡屡吃亏。此外,在签订技术贸易合同时,只重视有关技术价格确定、技术资料交付、支付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考核与验收、技术服务与咨询、保密责任等所谓“软条款”的内容,极大地损害了我方的利益。

2.技术的引进与输出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技术进口远远多于技术出口,而且,在技术引进中成套设备等硬件占80%以上,软件技术占的比重较小。出现的结果是引进的技术很多,但真正奏效和起作用的技术有限,不能很好地利用当前引进的技术为国内急需的技术领域和相关的经济建设服务,造成一些资金的浪费和技术的搁浅。

3.技术引进与输出的层次较低,技术的科技含量不高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高新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高新技术的贸易额逐步增大.但这些技术还远跟不上国际高新技术的发展。与世界高精尖技术相比,我国的所谓高新技术科技含量并不高,技术贸易的层次相对较低。

4.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不足

我国在技术引进中只重视对技术、设备等的引进,而忽视了对技术的消化和吸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所引进技术的改进、研发与创新。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尚有4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缺乏技术开发活动。而且,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技术开

发人员投入不合理。

二、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战略

1.建立健全合理的技术引进和输出机制

技术引进机制。技术引进是缩小技术差距的重要途径,它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这是技术消化吸收的前提条件。建立合理的技术引进机制的具体措施有:扩大技术进口的规模,使先进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进口不断增加;以技术密集型战略产业技术为进口重点,实施向战略产业倾斜的技术进口战略;优化技术进口结构,不断提高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和生产治理等软件技术的比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投资、金融、税收和外汇体制的改革,建立有效的技术进口宏观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沿海开放区的“窗口”作用,通过这些地区大力引进技术或提供技术信息.然后向资源丰富的内地辐射和传播等。

技术输出机制。技术输出是技术贸易发展的重要环节。建立技术输出机制的主要措施有:大力发展成套设备和以高技术为基础的软件技术的出口;制定促进技术和成套设备出口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技术出口信贷和风险基金以提供技术出口保障;加强技工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根据世界各国的不同需求,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以亚太和周边国家为重点,积极开拓技术出口市场;加强政府治理,重视知识产权,加强对科研成果的保密,采取经济手段或必要的行政手段来保护和促进技术产品的出口等。

2.提高对外技术贸易的科技含量,走科技兴贸之路

高科技含量增大是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国际技术贸易的重要手段。要使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技术含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出口发展很快,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技术贸易的能力和条件。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对先进技术的选择和消化能力逐步增强,同时,我国在技术出口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也有所提高。我国出口的技术和成套设备,如机电产品、重工业和轻纺织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技术贸易中仍然要坚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提升。一方面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档次、质量和科技含量以进军国际技术贸易市场;另一方面要通过高新技术贸易的发展来促进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因此,我国有必要在部分条件成熟的城市和高新技术区建立一批高新技术贸易城,形成集高新技术信息交流、博览、贸易、开发及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内国际高新技术产品的集散地和信息库,以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展示和贸易;了解、引进、吸收国内外高技术成果并带动以高新技术贸易市场为中心的金融、信息、商品、通信、劳务等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

3.加强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直接关系到对所引进技术的应用和横向扩展,这是目前

国际技术贸易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在技术的消化、吸收方面应作如下考虑:在资金安排上,把消化吸收作为技术贸易投资的重点,从金融、财政和税收政策上给出一定的倾斜,搞好行业规划以及引进项目的布局;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对引进技术设备进行合理合法的研究和推广,适当保护本国企业对进口技术的消化和吸收。此外,还要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只有技术的消化和吸收,没有技术的创新,技术水平就会永远处于被动地位,永远不能领先于世界。要建立合理的技术研发创新机制,加强科学与技术的合作。加强产、学、研的结合,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系统化。加强开发与创新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发展高科技并促使其产业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技术贸易的层次和水平。才能应对国际技术贸易日趋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

4.加强技术贸易的宏观治理,完善配套的政策、法律、法规

随着国际技术贸易在政府间进行的比例增大及我国在技术贸易宏观治理方面问题的突出,加强技术贸易的宏观治理和改善技术贸易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首先,要抓好法律法规建设,保护知识产权,使我国的技术贸易纳入全面法制化治理的轨道,为发展技术进出口提供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其次,应抓好重大技术贸易项目的内外协调与治理,对引进的技术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估,做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研究开发相结合,避免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非凡要杜绝一些企业对同一技术进出口竞相压价以及一些高新技术、核心技术泄密的不正常现象;再次,要加强信息引导,收集和传递技术进出口的重大信息,使开发和引进有的放矢,为技术贸易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三、总结

面对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新形势,我国的技术贸易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从长远来看,能否顺利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最大程度地参与并享受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好处,取决于我国能否尽快提高对外技术贸易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获取技术贸易的最佳效益。只有加快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才能重新配臵我国出口产业和产品的比较优势,在未来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取得有利的位臵,逐步实现向技术贸易大国和强国目标的跨越。

08工管一班 孙雅琴学号:2008021053

第二篇:我国稀土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稀土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稀土内含有多种稀有金属。无论工业用途和战略用途都十分重要,稀土是我国最丰富的战略资源,我国的稀土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但是长期的大量出口和不合理保护,导致我国的稀土资源只能维持20年的战略储备,如此重要的资源必然需要我们加以重点保护,本文仅从表面前议稀土资源及我国稀土资源的保护。

关键字:稀土 工业 资源保护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什么是稀土资源,稀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个

元素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

(Rare Earth)。简称稀土(RE或R)。稀土资源较为稀少,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也集中在几个国家: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马来西亚,埃及,巴西。其中中国是是世界稀土资源第一大国,已探明的稀土资源量约6588万吨。我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目前稀土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主要靠中国出口日本是稀土的主要使用国,稀土作为许多重大武器系统的关键材料,美国几乎都需从中

国进口。

稀土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同时稀土资源在石油化,冶金,军事,农业方面都有重要的用途,对于新材料的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我国长期对稀土资源的出口,以及开发上存在的不合理,导致稀土资源损失严重,对于这样一种能带来技术革命的资源,我国加强对其的保护及战略性储备,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说的一句名言。然而,在发达国家先后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并有所行动的时候,稀土在中国更多只被看作是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中国稀土占据着几个世界第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第一,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拥有重要意义且相对短缺的中重稀土;生产规模第一,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可以说,中国是在敞开了门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据国家发改委的报告,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年生产能力20万吨,超过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而中国的大方,造就了一些国家的贪婪。以制

造业和电子工业起家的日本、韩国自身资源短缺,对稀土的依赖不言而喻。中国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这两个国家。至于稀土储量世界第二的美国,早早便封存了国内最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钼的生产也已停止,转而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西欧国家储量本就不多,就更加珍爱本国稀土资源,也是我国稀土重要用户。发达国家的贪婪表现在,除了生产所需,它们不但通过政府拨款超额购进,存储在各自国家的仓库中——这种做法,日美韩等国行之有年;除了购买,还通过投资等方式规避中国法律,参与稀土开发,行公开掠夺之实。但是目前中国的实际稀

土量已经不足世界的30%,我们稀土储量的三分之二已经流失。

美、俄以及一些是有稀土资源的欧洲国家都早已经封矿,均为从中国进口稀土。日本已经囤积中国稀土足够其国内使用三十年,掌握稀土国际定价权。面对这种形式,我国停止了稀土的出口,并对稀土资源进行了战略储备。并实施联合监管机制2010年8月10日上午,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启动仪式在广东省河源市举行。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五省(区)15市共同签署《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方案》,共同规范我国稀土开发经营秩序,促进我国稀土产业协调发展。因此,福建省龙岩市、三明市,江西省赣州市,湖南省永州市、郴州市,广东省河源市、清远市、梅州市、韶关市、揭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贺州市、梧州市、贵港市、玉林市15市政府经磋商,决定共同对区域内稀土矿产开发采取联合监管行动。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书面发言中强调,我们要站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从大局出发,进一步提升对稀土资源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开展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打胜我国稀土保卫战的决心与

信心。

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联席会议第一任主席市、广东省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说,南方五省(区)15市稀土开发监管区域联合行动,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充分表明了我国对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管理的重视和进一步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决心,对地方资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

用。

面对中国的稀土限卖令,“中国对西方发动稀土战”的论调就在西方满天飞。稀土这种分布在世界多国的资源,被描述成中国要挟他国的“独门武器”。德国《每日镜报》援引一名德国经济界驻京代表的话说,中国人玩稀土就像当年欧佩克玩石油一样;美国《新闻周刊》则称,稀土是高悬于中国贸易伙伴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国针对应针对的摆出强硬的姿态,一方面减少对外的供应,一方面加强本国的管理,同时加大科技开发的力度,减少稀土资源的浪费,这样能使稀土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加强稀土资源开发的整和力度,关闭一些没有科技含量,开发环境较差的稀土矿点.保障我国的稀土资源得到保护和充分利用.保护稀土,人人有责.不仅国家需要加强稀土的保护,我们也应该加强对稀土资源的了

解,增强保护意识,也可以投身于稀土资源的开发.保护好现在的资源,就是在造

福子孙后代.我国稀土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的稀土资源大国,储量位列第一,此外,产品的供应量也占到全球需求量的85%以上,是世界上第一大稀土出口国。既然我国是一个稀土资源大国,同时也是稀土的出口大国,但是我们并没有出口价格上的优势,平均每顿的单价只是法国的三分之

一、日本的四分之一,正也说明我们在稀土贸易中缺乏市场势力和定价权。类比石油充裕的中东国家,同样是资源充裕型社会,中东国家能够将石油定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石油出口获得大量财富,而我国却空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却卖得个“白菜价”,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和悲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稀土出口的低价呢?这里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释。

1、稀土行业门槛低、易进入。据了解,生产1吨中钇富铕矿,需要大概4.4吨硫铵,2.2吨碳铵和0.4吨硫酸,硫铵、碳铵和硫酸的市场价分别为920元/吨、580元/吨和660元/吨,再加上浸析池土地费、土建费及其他制造和间接税费等,总成本约3万元/吨。成本低廉成为导致稀土产业门槛低的原因之一。正因为稀土行业易进入并且有利可图,因此在这一行业中汇集了数百家大大小小的生产企业。

2、稀土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低下。稀土是一门技术含量极高的产业,从采矿、选矿、初步冶炼、深加工到终端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动力。而我国出口产品却主要以中低端的原矿为主,这恰恰与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日本稀土资源匮乏,国内80%的需求都是从中国进口,但是日本却是一个稀土出口大国,出口的是经过深加工后的应用品,并且平均每吨的单价是我国的4倍。这与日本高效的提炼加工技术是分不开的。我国技术低下一方面是基数小,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大量中小企业涌入稀土行业,无暇进行技术研发导致发展速度缓慢。

3、稀土行业价格战激烈。2003年我国稀土总体生产能力就已经达到近13万吨,同时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同期的世界需求仅为9万吨,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均衡价格却下降了。因为只要价格能够大于企业的边际成本,企业都是有利可图的。而获取利润首先就需要销售量的保障,为了抢占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势必会进一步降低价格通过薄利多销的手段生存。因此最后的均衡反而是收益更低的降价,这样双方就陷入了“囚徒困境”。

四、对策分析

面对稀土资源低价出售这一困境,国家也陆陆续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试图提高稀土产品出口价格。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出口配额的管理和发放。从2004年开始,稀土的出口配额管理的发放条件更加严格,对注册资本、出口量的要求标准

更高,同时也取消了稀土的出口退税,进一步控制出口量。从供求角度来看,政府此举减少了稀土产品的国际供给,供给曲线左移,提高了均衡价格。

但是,实际中我们发现,这一措施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没有从根本上限制稀土的外流。这是因为尽管稀土出口配额减少了,但是没有限制深加工产品,因此部分外资企业直接在华设厂,在中国境内完成加工。另外,大量中小企业的滥采、走私也导致了出口配额效果的下降。因此,对于稀土资源的保护,需要从多个角度着手,多管齐下采用全面系统的对策,在此我联系国际经济学及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整合稀土行业,形成利益集团抗衡国外。我国在稀土市场定价权的丧失与国内稀土行业“各自为王”的情况时分不开的。各个企业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势必会导致集体行动的不一致。整合全行业不仅仅提高了我们在国际市场的势力,同时根据克鲁格曼的看法,这也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行业平均成本。这要求我们一方面提高行业进入门槛,淘汰技术不合格、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另一方面建立稀土行业协会,使整个行业形成一个利益集团,能够“同甘苦,共进退”,正所谓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了这样一个利益集合体,我们在国际市场将更有势力和定价权。

2、引进、培养人才,提高技术水平。技术的限制导致我们不能有效的利用稀土矿产,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缺乏深加工技术也是我们没有话语权的原因之一。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将产品结构从中低端提升到高端。这也要求我们在能够整合行业的基础上,投入资金来引进或培养人才。

3、加大调控力度,保证政策的落实。稀土资源的保护离不开政府宏观政策的支持,在出口配额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同时选择征收相关资源税和关税,进一步控制出口。政策的制定和发布是一方面,另外也需要政策的落实和效果。因此,我们还应该加强监管,避免官商勾结和个体的私采滥采行为,同时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奖优罚劣。

4、正确对待稀土贸易的理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稀土产业更着眼于“卖出去”,而国外更着眼于“如何用”。稀土产业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稀土应用的辐射作用上,且其具有“用量小、作用大”的特点,所以“应用稀土”可以获得比稀土产品本身价值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应用才能充分发挥稀土的自身作用,也只有应用才能带动整个稀土产业链的提升。因此我国要改变靠贱卖稀土初级产品获取利益的理念,以“应用为王”为理念才能帮助我们找出一条稀土贸易的康庄大道。

第三篇: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从经济层面,加工贸易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可以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从社会层面,加工贸易的发展对扩大就业和稳定社会做了巨大的显著的贡献。但是近年随着我国产业格局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工贸易显露出来一些重大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对外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如何解决加工贸易目前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立足于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列举了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我国加工贸易 面临的问题 对策与建议

一、加工贸易的历史及现状

1. 我国加工贸易的历史。

我国现代加工贸易的发展开始于1978年。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通过业务外包、贴牌生产等方式,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利用自己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大规模地开展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业务。1996年,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首次超过一般贸易。据统计,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6 905.1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5.3%。其中出口4 165亿美元,增长了27%;进口2 740亿美元,增长了23.6%。在加工贸易出口产品中,除了初级产品外,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数量不断增加。说明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发展。

2.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有明显的改善,技术进步效应逐渐显现。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势化趋势十分明显。技术产业对外贸易更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加工贸易投资主体从20世纪80年代港澳台到90年代初的亚洲“四小龙”国家或地区,主要从事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90年代初开始,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FDI成为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资金和技术来源,电子、电气设备、办公用品、通讯、计算机以及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中间品生产以及制成品的组装在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开始拓展。境外加工贸易作为新的加工贸易方式正在得到发展。

二、加工贸易的存在问题

1.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过高,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居于主体地位。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从1981年到1999年的18年中,我国出口与进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9%和11.9%,但是一般贸易出口与进口的年均增长率仅分别为7.7%和6.8%,均低于GDP年均增长率,而加工贸易出口和进口的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9.5%和26.9%,使加工贸易在出口与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也从4.8%分别上升到56.9%和44.4%。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是我国进出口额不断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其数量的扩张也是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外贸依存度的增长与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增长为正相关,过高的的外贸依存度也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不便,例如我国经济受制于

国际市场的变化、贸易摩擦等。

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我国加工贸易中发展不平衡,外资企业在我国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大。据统计,2004年外资企业占整个加工贸易的比重为70%。此外,虽然我国的制造业结构有所升级,加工贸易所涉及的产业层次逐步提高,但从国际分工层次来看,我国的加工贸易仍然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国内企业多从事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玩具、鞋帽等的加工环节。而技术水平高及附加值高的设计、营销、面料等生产环节,几乎都被外商所掌握。我国企业所从事的机电、高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也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零部件生产和产品组装环节,高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生产控制在外国公司手中。如在微型计算机制造业上,我国企业主要从事鼠标、键盘等简单零部件的生产和整机组装环节,而附加值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环节CPU和高速内存等核心零部件,则由外资企业生产。因此,我国的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1998年为52.4%,2005年为52%,其中来料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为25.4%,进料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为60.4%。另据统计,我国出口加工贸易中,约有85%使用国外的品牌和技术,很多企业采取了贴牌生产,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

2. 制造业技术水平较落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据我国第三次工业普查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中型企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水平落后5—1O年,制造业的生产设备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全部产业设备的24.6%。此外,制造业技术工人的比例也非常低。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我国高级技工只占产业工人的3 5%,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40%。中国知识产权局2005年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有2000家,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我国的加工贸易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制造业技术水平较落后,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在高技术领域也只是涉及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贸易利益,制约了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3. 加工贸易的政策不够完善。

(1)不同部门的政策不配套

加工贸易管理涉及海关、质检、外汇、税务、外经贸等多个部门,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对于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各部门分别制定政策,缺乏正式的跨部门政策协调机制,因此,部门间的政策不一致、不配套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加工贸易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运作。

(2)深加工结转政策不统一

深加工结转政策不统一已成为现行加工贸易政策的焦点问题。对加工贸易企业深加工结转货物实行“免、抵、退”政策,改变了以往的深加工结转货物保税政策,在出口退税手续繁琐、周期长的问题仍没解决的情况下,这种政策变化将直接打击加工贸易企业国内加长国内产业链的积极性。这种政策上的不一致造成了具体执行政策中的混乱,不同地区的作法存在明显的差别,大部分地区没有征税,有些地区采取挂帐,有些地区给予免税。

(3)加工贸易中的一些政策与管理手段不适应加工贸易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上对我国产业转移的速度与力度均大大加强,我国加工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现行政策与管理手段未能针对加工贸易的新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在实际运作中政策与管理不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4)某些新的政策调整脱离了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现实,政策效果低于预期

以出口加工区政策为例。出口加工区是国际上不少国家采用的加工贸易管理方式,而且成效卓著。我国参照国际经验建立出口加工区,有利于提高对加工贸易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但是,出口加工区政策出台以来,实际运作效率并不理想,不少出口加工区入区企业很少。究其原因,就在于出口加工区有关规定脱离了加工贸易发展的实际。

4. 区域发展不平衡。

向中西部梯度快速转移时机尚不成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依托海港,凭借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使加工贸易得到优先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沿海城市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发展非常迅速,我国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出现了新的局面。除了亚洲“四小龙”继续向我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一些跨国公司将成熟的制造工序和加工技术直接转移到了我国。我国沿海城市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领域都有了新的提高,加工贸易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和加工贸易逐步失去了竞争优势,开始向中西部或加工贸易尚不发达区域转移。考虑到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比较落后、物流效率比较低、人力资源较贫乏、营商环境不够好等多方面因素,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速度还有待提高,目前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梯度转移条件还不完全具备。

三、加工贸易的对策

1. 利用转变外资的方式,提高内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地位。

据前所述,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中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所占比重小,且处于国际分工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因此,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的主动权就会被外资企业所掌握,其发展规划就会受到外资企业战略目标的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中的主导权。为此,要加大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力度,提高其适应市场的能力,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加工贸易;要赋予内资企业平等的竞争机会,营造有利于内资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内资企业提供有关技术服务、市场开发、信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与服务;要培育像中兴公司那样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只有拥有更多这样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才能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才能引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2. 努力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

我国要提升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实现从劳动密集型环节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环节转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向我国投资,通过优惠政策引导其投资于国际化生产链条中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或加工环节;鼓励外商在我国设立研发和营销中心,通过与其合作,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鼓励性、扶持性政策,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制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育为跨国公司加工贸易配套的各类企业,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关联效应及技术溢出效应,带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大对加工贸易所需的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培训更多的技术工人。

3. 努力完善加工贸易的政策。

完善、理顺加工贸易政策是实现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关键性因素。政府部门应通过对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目录的调整,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及提供相应的服务,来引导推动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应根据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制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并以优惠的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将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及加工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带动加工贸易的结构调整与升级;针对加工贸易企业深加工结转以及国内采购原材料退税中存在的问题,应尽快修订、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简化退税程序,以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的积极性。

4. 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

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把握新政策带来的机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加工贸易呈饱和态势只是极少数发达地区,即使在这些“饱和”区域,高级形态的加工贸易也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必须创新观念,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在更为广阔的区域合理布置加工贸易,依梯次递进的规律引导加工贸易向腹地延伸。鼓励东部发展空间较小、已趋饱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并辐射至西部地区,带动中西部的发展。对于优先发展起来的中国沿海地区,可以按比较优势,提升加工贸易的技术水平,进入国际技术贸易的循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可以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先进生产制造基地;京津唐地区根据技术知识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东北地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中西部地区要重点发展资源产品、农产品和优势工业品,首先在硬件上,要加快当地物流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湖北具有长江这~黄金水道,现在的加工贸易运输基本依靠的是集装箱运输,沿江口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要加速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从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看,中部地区不到东部地区的50%,西部地区不到东部地区的1/3。高速公路犹如经济的大动脉,血管通畅,活力就强,血管堵塞,活力就弱。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中要特别注意投资于道路交通设施,既要政府投资,也多吸引企业投资。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了,加工贸易发展自然会加快。其次在软环境上,要提高加工贸易管理水平,提高大通关效率,实施贸易便利化。现代大规模的加工贸易对海关监管、通关时效要求很高,特别是一些IT产品,以小时计算,基本是“订单电子化、物流即时化、通关快速化”。再次管理方式可以到东部地区取经,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加工贸易审批工作,尽快实现从以合同为单元的管理向以企业为单元的管理转变。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加工贸易系统联网,实现电子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效能。口岸通关相关的部门,包括商务、海关、检验检疫、交通委、港务局、开发区、保税区等,建立联络协调机制,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协调。最后在发展模式上。依托主要城市和开发区集中区域发展,总结和吸取东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经验和教训,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不可能遍地开花,可以首先选择在工业基础条件好、人力资源充足的重点城市,产业配套条件好的一些产业发展,对优势明显的城市发展加工贸易实施入区“圈养”的方式。

[1] 宋志勇.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J].国际贸易,2005(8)

[2] 郭建宏.中国加工贸易问题研究——发展挑战和结构升级[M].北京:经济管

理出版社,2006.[3] 孙文杰 王岩: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和转型升级《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年第17巷第5期

第四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董越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中国的服务贸易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的服务贸易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起步较晚,基础差,缺乏雄厚的产业支撑,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贸易整体水平低

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水平不高,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不仅

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而且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200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22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7.4%,占GDP的比重为33.6%,服务业从业人数200

1年底为2.02亿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27.7%,而从1980

年到1998年,服务业增加值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低收入国家从

30%上升到38%,中等收入国家从46%上升到56%,高收入国家从

59%上升到65%。

2、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弱

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不如工业,除旅游等少数行

业外,多数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状态。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出

口31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为2.2%,列世界第1

2位;进口384亿美元,比重为2.5%,列世界第10位,2001年我国服务

贸易逆差74亿美元,逆差比2000年扩大23亿美元,2003年,中国

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月艮务贸易逆差额为86亿美元,同比扩大

26%,逆差的主要项目是运输、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以及特许

费和咨询。

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产权市场是随着企业组织管理形式的发展而发展和成熟起

来的。它比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一般更晚些,是属于更高级的市场形态。只有当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技术、土地、信息等)市场化以后,占有这些生产要素的产权主体之间发生

交易行为,产权市场才能因此而发展起来。

2.积极发展无形产权市场,为有形产权市场功能的发挥打

基础。

无形资产产权市场是有形产权市场的基础,没有无形产权

市场,有形产权市场必然是脆弱的。而无形产权市场的核心问

题是产权的可流行性,即经济主体有权决定其产权的自由转让、买卖和合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资产、产权是不流

动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资产、产权开始流动,但其程度不

高,难度还较大。因此,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推进企业产权的商品化、证券化和流动性,促进无形产权市场的发展,这是培

育产权市场体系的重要一环。

3.健全产权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逐步规范产权市场主

体及其相应产权交易行为。

我国现有的有关产权市场的法律法规大多数集中于规范产

权市场主体方面,而对产权交易行为过程,信息披露,交易的公

平、公正和合理化以及交易程序,产权市场结构,市场体系方面的法律规范较少。即使对产权市场主体的规范也不完善,相应的执法和监督管理也不得力。因此,针对当前产权市场发展中

存在的诸多问题,首要的是加强法律建设,以法规的形式规范

产权交易主体和审批机关行为,对产权交易程度、交易机构、产

权转让、收入的处置,以及向外商出售国有企业产权等问题作

出符合逻辑的现实的规范,以保证产权市场的稳步发展。其次,要加强对产权市场的管理,理顺管理体制,严格按照有关的法

律、法规的要求来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及部门

之间的关系,避免政出多门情况的发生,最后还要严格执法强

化监管以保证产权市场有序发展。

4.加强配套制度,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推动产权

市场深入发展。

产权市场的发展,产权交易行为的产生必然会引起企业内

部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调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企业职工,有一

部分可能要下岗、失业。当前我国企业在产权转让企业兼并过

程中大多采取由买方企业将卖方企业的职工“包”下来的办法

而未把产权交易与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保障制度

不健全条件下的被迫选择。但这种状况势必影响到产权交易的成功率和整个产权市场的发展。因此,产权市场的发展需要加

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来与之相配套。其中实施劳动技能培

训和再就业教育制度及保险体制的改革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

度体系的关键,也是推动产权市场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吴敏链《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天津人民

出版社1993年版

2.刘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权制度解析》首都经济贸易

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魏杰《现代产权制度辨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口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lON万方数据——三QQ垒生二_笪生盟王——————————————————· 学术·理论 王晚t1芒鑫晋卜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

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

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

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

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

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也还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

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较大的 改观,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法规,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 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

法律,现有立法未成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有 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 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 明度。

5、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

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 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从1998年至 2000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3年平均值来看,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为13.2%;超过5%的只有社会服务业,为6.1%;其他行业都很低,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3. 3%,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为2.4%,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为O. 2%。

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

我国目前的服务业仍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国际竞争力

较弱,比较优势较低,在世界服务业日益知识化、信息化的趋势下,必须采取适当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 力。

1、增强服务企业竞争力

首先'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切实转换企业的经营

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和改进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减少政府对企 业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预,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其 次,要加快调整和改组的步伐,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企业必须进 一步解决组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模,通过 兼并、联合、重组等,尽快形成更为合理的经济规模,不仅规模 要做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更要增强,要真正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 要力量。再次,要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企业要适应世界贸易组 织的规则,需要一批熟悉世贸组织规则、精通外语、能够参与解 决贸易争端的专业人才。

2、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

一国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始终是其对外服务贸易的基石,没 有国内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就没有对外服务贸易的高度发展。而 目前我国的服务业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其占GDP的份额不 足40%,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落后既有 历史的原因,也有体制方面的制约。历史的原因很难改变,因而要 发展服务业,必须从体制方面突破。首先是制订服务业发展的长 远规划,使服务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并把服务业的 发展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心和经济增长的支撑点之一;其二 是在政策制订和扶持、资金流向方面向服务业倾斜,打破不利于 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投资和市场准入限制,积极鼓励民营和集体

经济投资于服务业,并从注册资金、银行信贷、税收管理、信息 提供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方便和优惠;其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 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和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 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 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和文化体育等行 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 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和农业服务等 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其四是加大相关行业人才的培 养,并建立起人力自由流动制度使得服务业的发展能以人为本,依 托人才来获取竞争力。

3、完善服务业的市场体系和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以适 应未来服务业发展开放的大环境。

我国的某些服务行业垄断性很强,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 争秩序,而且还导致了服务业创新动力的缺乏和效率的低下,为 了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国际地位和声誉,必须从提高行业中的竞争 程度入手,完善和发展服务业的市场体系,通过竞争机制和市场机 制的调解作用来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服务业参与国际 竞争的能力。

4、改革服务管理体制

首先,把重点放在全国服务业的进出口政策的协调和管理

上;其次,确立服务行业的主管部门的宏观管理职,在目前国家 有关服务贸易的立法仍以部门立法为主的情况下,确立行业主管 部门对具体行业服务贸易的监管当是比较符合我国当今服务贸 易对外开放的实际;再次,尽快组建服务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具 有民间性质,对服务贸易的协调管理符合现行国际惯例,不易招致 他国报复,从而有利于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第四,积极利用《服 务贸易总协定,》体制,《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许多规则和规定,我国理应积极使用好的,只有正确充分地运用这些规则,我国的服 务贸易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才能真正走向国际市场。

5、制定完善相关法律

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在服务贸易领域还缺乏立法 经验,因此在现有服务贸易立法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为此 我国应加强有关国内服务业的立法工作。对于我们已经承诺开 放的服务领域的现行立法,应该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 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对那些已经承诺开放的但尚未立法的服 务领域,应按开放的程度、开放的时间进程等方面做出统筹安排。避免立法上的无序现象,同时扩大服务业政策的透明度,及时对 外公布我国新颁布的有关服务业及对外服务贸易的法规,并设立 或指定专门渠道对外发布信息及提供咨询。

参考文献:

1.柳思维.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发展我国服务业的探 讨.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第1期.

2.蔡茂森、谭荣,我国服务业竞争力分析.国际贸易问题. 2005,第2期.

3.高文志、余建星、王庆云.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研 究.经济与管理.2004,第9期.口

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lSE EDUCATION 35万方数据

第五篇: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09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论文

我国

信息技术系 05级4班 沈珊珊(2047)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 现象 影响 原因 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

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2]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最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作出的一

份评估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收入行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快于低收入行业,将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报告举例说,证券业、航空运输业、银行业等行业的职工年薪能达到10万元以上,而纺织业、农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行业的职工年平均工资却低于2万元。[3]

(三)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 到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扩大到13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 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三、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

1.分配制度的改革加剧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克服了以往平均主义的弊端,能够从物质利益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充分配置有限的资源,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各类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按贡献进行分配,而其中资本这项要素总是得大头。这样,在劳动收入大体均等的情况下,收入差距主要因资本要素占有者财产性收入高低而拉大。

2.垄断致富。垄断行业中的企业凭借对关键资源的独自拥有或政府赋予的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在产品市场或者要素市场上具有独自决定价格的能力,它们可以不用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借助自身的垄断优势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这些垄断利润的一部分或大部分会转化成为该行业在岗职工工资,从而导致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高于其他行业。

3.非法暴富。我国已有富豪阶层出现,他们的人数不多,集中的财富占了全国居民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这些富人中相当部分是靠勤劳致富的,然而不少人主要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的。他们走私贩私、制假贩假、集资诈骗、偷税漏税,更有甚者,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以权谋私、做权钱交易,搞“腐败经济”,看看当前的腐败问题,很多都与经济金钱有关。而这些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必然加剧贫富差距。

4.税收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个人所得税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但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还不够完善,个人所得税所需要的征管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另外,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覆盖范围比较窄、保障程度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在城乡二元化隔离的基础之上,造成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巨大差别。这种缺乏覆盖城乡全体人民的公正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实际上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

四、解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思考

从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来看,虽说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如果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甚至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一)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4]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通

过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流动,促进城乡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二)打破行业垄断,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非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消除或减轻行业之间的不公平交易,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坚决反对垄断价格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另外,考虑对某些个人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垄断性行业应征收垄断税。在税收上要做到扶持低收入行业、困难行业的发展,保障其职工的基本收入和生活。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控制收入差距于适当的范围之内必须兼顾效率和公平。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报告中承诺缩小中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他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另外,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还要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支持和扶助农村的发展。

(四)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5]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五)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形成三次分配格局。有学者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另外,对于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企业,政府应该在税收和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回报社会。

五、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对策

1.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初次分配是在全社会各种微观单位内部分散进行的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的数额要比二次分配大得多,初次分配的大格局一旦确定下来,二次分配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只能通过财政收支和转移支付手段在局部或一定环节上作出调整和修正。因此,初次分配就要注重公平。要逐渐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要素报酬水平,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

2.改革税收制度,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一是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及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收负担,相对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对高收入者实行累进税率,并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援助。二是改革完善财产税。应尽早开征遗

产税、赠与税、物业税。对于一些高收入群体的奢侈消费项目,如高尔夫球、桑拿、健身等,可以考虑开征特别消费税。

3.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当前的重点是尽快建立对困难群体的利益保障机制,尽快制定和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失业保险条例》,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困难企业解决社会保险金和医疗费等的拖欠问题。加紧研究《企业工资条例》,对工资的确定原则、依据、拖欠工资等违规行为处罚力度等作出明确规定,保证低收入者的收入受法律保护。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救助机制。

4.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垄断企业凭借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通过垄断价格形成高额垄断利润,从而维持了本行业的高收入水平,这种现象很不公平。我们要加强对某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和竞争主体,打破行业垄断。通过《反垄断法》来有效地约束垄断经营行为,对垄断企业的定价权实行严格监督,对某些自然垄断行业实行高于一般行业的税率,使其获得的超额利润收归国有。

5.坚决取缔各类非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强化对掌握权力和掌握公共资源的公务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和约束,铲除腐败,缓解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依法严惩侵吞国家财产及以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私利的一切腐败行为。

6.创造平等的教育和竞争机会。治贫的主要手段是教育,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同时,打破生产要素流动壁垒,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给予他们平等待遇,让其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才真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7.加快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步伐,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地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通过各种形式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以经济发展带动中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高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探析[D],江苏,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6

[2]刘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扩大 17年间增加12倍[N],北京商报,2008-10-16

[3]郭爱娣,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比3.33∶1[N],京华时报,2008-08-29

[4]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2

[5]李中华,透视现阶段贫富差距的拉大[J],求索,2005(3): 25-27

[6]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年10月

[7]林毅夫:以初次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J].党政干部文摘,2007(6)

[8]林彬:由基尼系数引发对中国现今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7(17)

[9]于猛:缩小我国居民贫富差距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7(11)

下载我国技术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技术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2006-12-14 21:27:22)经过充分准备,我组就“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具体分析了中国人才流失的现象、原因、影响以......

    关于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对策分析

    关于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对策分析 背景:旅游业是被认为最适合电子商务模式的领域之一。旅游业开展电子商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可以增强企业的竞......

    我国金融营销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金融营销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加入WTO之后。 金融业面临巨大冲击.金融市场营销成为发展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介绍西方国家 金融营销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金融营......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史超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本文......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广告经营管理》 姓 名 付秀丽 班 级 09广告学1班 学 号 091200121 成 绩 指导老师 李英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作为当......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法学院社会工作081班 080301110092 张松群摘要:通过对我国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途径、青少年对性行为及避孕措施的了解及态度、青少年人工流产......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导游人员是旅游过程的核心人物, 他们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整体形象。然而, 直到今天,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仍然令人忧心。本文旨......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史超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