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会影响环境污染

时间:2019-05-14 20:5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增长会影响环境污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增长会影响环境污染》。

第一篇:经济增长会影响环境污染

整理后的辩论赛资料

从刀耕火种到农耕文明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至今,人始终作用于自然环境以求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规模增大,投入更多资源,而产出提高也意味着废弃物增加。工业革命,人类征服海洋,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使得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由此而带来的自然环境恶化前所未有、触目惊心……而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翻天覆地,但上世纪60年代特大沙尘暴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0多次,21世纪波及范围更广、损失更大,让我们怎么能说经济发展能避免自然环境恶化? 要指出,我方说经济发展不能避免自然环境恶化不是消极悲观,而是正视问题,也请对方辩友站在现实的基础上,正视经济发展不能避免自然环境恶化。

问题

正三问:经济发展是否需要资源材料?人类现阶段能否合理开发基础能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否会导致环境恶化?污染会不会带来环境恶化?

5、立足于现实考虑问题

成都的都江堰它的主要功能是防洪与灌灌,它就向我们展示了经济发展的双赢。

正二:虽然它有利的一面,但对方辩友你想过没有在建造都江堰的过程有多少物种被消灭,而且经济的发展所带来污染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6、不否认经济发展的意义、作用

经济发展中人类的心态有一定的作用,由于人们的贪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从自然中索取的更多。在大自然的面前,很多时候我们是年轻的渺小的,我们并不能掌握所有自然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经济发展并不能避免自然环境的恶化。但并非无能力,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爱我们的家以及所有善良勤劳的人们。所以希望通过经济发展使他们过的更好,而我们的经济 第一,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的投入和废弃物的产出与环境保护相矛盾。发展模式向一种更协调更明智的方向转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一,经济发展中自然资源的投入和废弃物的产出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第二,企业经营者在经济活动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点,使他们想进办法压低包括环境成本在内的一切成本。黄河三门峡工程的修建者造成了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其原因就是操作者自身对环境成本的认识不足或计量时故意忽略,压低环境成本。可见,以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矛盾说明经济发展不能避免自然环境的恶化。

经济发展不等同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损害后代利益为代价的发展。所以,单凭经济发展不能避免环境恶化,只有社会、资源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够实现环保。也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环保意识提高、政府调控、制度完善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济发展不等同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损害后代利益为代价的发展。所以,单凭经济发展不能避免环境恶化,只有社会、资源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够实现环保。也就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环保意识提高、政府调控、制度完善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方:(要点)经济发展追求利益,广大淮河流域严重污染,农作物大面积枯萎,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但经济要发展,污染难避免,即使拥有技术,何时能避免也尚未知。

经济发展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在生产的过程,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生存及自然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向恶的方向发展。我们说的环境恶化不单单包括废水、废气排放导致的污染,也包括环境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的资源浪费。科技再发达,运用太阳能等资源,但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缺失是有目共睹的。经济发展会用到这些资源,也是环境恶化。

经济发展就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它要求不断加强对资源的 投入以保证产出的增长。事实告诉我们因为人类认识的局限,能力的局限,理性的局限。经济发展不能避免环境的恶化,并不是要放弃经济发展,而是因为只有当我们摒持着这种心态,才能更理智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谢谢大家!对方第二个错误就是脱离实际,太过理想化。对方辩友提到循环经济,提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是对方辩友要知道,经济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必须要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也许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们可以节约用纸,用电子邮件、电子贺卡,但是我们不可能把山西的煤用电子邮件发到秦皇岛,不管是煤块、煤粉还是煤气,我们都不能不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为什么?因为人类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里,离不开物质作基础,而且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

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发展史,但是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也带来了生态退化。人类又经历了200多年的工业发展史,但是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优势,又有哪一个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经济发展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建立在对资源的开发、环境的改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这些人为因素的介入都会引起自然环境原有平衡的失调。今天也许经济发展带动的科技、社会的进步可以缓解自然环境的恶化,但是只要经济在发展,他就无法避免自然环境的恶化。

第二篇: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

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

戴茜 201330841303 公管13级13班

摘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经历了 30 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然而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之间的两难冲突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二者关系的探讨也逐渐成为各领域的热点问题。如何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成功的结合起来,则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学者与经济学者至今仍在探索的问题。在此,针对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中国;环境政策;工业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R以年均9.7%的速度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在2006年末已超过20万亿元,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要素的大量投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剧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同时,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积累、环境污染指标的现状和区域差异,进而探讨各地区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齐飞,2014)

而为了有效突破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瓶颈”,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政策,例如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作为“十一五”规划中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等。那么,这些环境政策的效果究竟如何?它们是否能有效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降低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这些问题对于正确制定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环境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深人研究。

二、历史发展

当前,环境污染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2010年发生的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2012年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以及近年来国内频繁发生的铅污染事件,给人类生命财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害。由于环境污染损害危及海洋、陆地、河流、地下水、环境空气等各类环境介质,损害范围包括健康、财产、文化、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造成环境污染损害评估的研究和实践涉及环境法学、环境经济、环境伦理、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以及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环境风险、环境健康、污染生态等自然学科和工程领域。

事实上,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环境污染问题与经济增长同样、甚至更加受到关注。污染是企业将内部治理成本推向公众,由社会承担。环境管制后,这种格局发生变化,企业将承担越来越多的污染治理成本,某些污染严重的企业甚至可能被关闭。在资源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企业的总产出会相应减少。环境管制越严格,产出减少越多。因此,必须协调工业增长与环境保护两者间的矛盾,在节约资源同时,尽可能多生产好产品和尽可能少排放污染。

另外,与人类从环境中获益的历史相比,人类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开始得太晚,标志着人类历史巨大飞跃的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而关注环境保护的国家和国际政策仅仅出现于二十世纪后半期。直到十九世纪末期,人们仍认为无限的资源可以被国家乃至全球所用,而无须规制性和保护性政策。

环境保护的国家和国际政策历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最初的地方性和国家性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第二阶段是:各个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的环境治理政策。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保护资源是环境政策的主题。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于1872年建立黄石国家公园,于1879年通过立法保存美国广大的自然森林系统。(方化雷,20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实际发展中,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因而无法准确的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换而言之,即在两者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良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低,城市化进程缓慢。(2)环境资源问题严重。

(3)政府对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

调查显示,仅在中国的4个城市:重庆、北京、上海和沈阳,每年就有一万人因接触空气中的污染颗粒而过早死亡。自1970年至1995年的25年间,黄河先后断流了18次,根据每年断流天数预测,2010年黄河将断流200天,2020年黄河下游将全年断流。中国科学院公开发表的《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报告》显示,科学家计算得来的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875亿元,而该数字只包含部分可计量的环境损失(除了大气、水、固体废弃物、酸雨等可计量损失外,无形损失尚未包括在内)

而关于东、中、西部的环境污染比较如下:(1)东、中、西部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比较

考察东、中、西地区在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这一指标的差异性特征时,发现1995-2010 年间东部地区无论是人均排放量还是总排放量都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均排放量角度来看,大部分年份数值高于 20 吨,人均年排放量为 23.47 吨;总量角度来,大部分年份排放总量在 1000000 万吨以上。相比也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该指标处于较低水平,人均年排放放量分别为 14.85 吨和 14.2 吨,数值上差异不大。(2)东、中、西部地区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比较

1995-2010 年间,人均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这一指标,西部地区要高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均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 355.76 万吨,其次是中部,东部地区最低,人均年产生量分别为 156.34 万吨 和 47.47 万吨。(3)东、中、西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量比较

1995-2010 年间,东、中、西部地区考察二氧化硫排放量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西部地区要高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每年的人均排放量超过 16.2kg,东部地区次之,每年的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在 14.4kg 附近,中部地区最低在 10kg 左右。

(4)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烟尘排放量比较

1995-2010 年间,三大区域人均烟尘排放量,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对较高,每年人均排放量分别为 7.24kg 和 7.33kg;东部地区人均排放量处于最低水平,每年排放量为为 5.42kg。

(5)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粉尘排放量比较

1995-2010 年间,考察东、中、西部地区在工业粉尘排放量指标上所表现的差异性特征可以发现,东部地区人均年排放量处于较低水平,为 5.74kg,中、西部地区分人均年排放量要高于东部地区,但二者差异不大,数值分别为 6.8kg 和 6.4kg。(齐飞,2014)

从而看出,经济增长方面,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区域比较之中占据绝对优势,无论是经济发展总量水平、人均水平、增长速度,还是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积累、第三产业占比都呈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环境污染方面,从总量上看,东部地区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要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烟尘、粉尘排放量要高于西部和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高于中、东部地区;从人均排放量来看,由于东部地区较高的人口密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均排放水平,各地区人均排放量呈现出各自特征,污染物的排放量跟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环保政策、科技水平密切相关,从趋势上来看,各地区污染物排放量近些年来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与近些年来高度重视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保护环境,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落后产能有很大关系。

四、结论和建议:

为此,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

(1)未来随着人们对清洁环境需求的提高,政策绿色 GDP的政策导向和环保政策,重型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的加大,环境质量会有所改善,这也要求东、中、西部地区能明确自身特点,寻求各自可持续发展之路。

(2)加强排污监督,科学制定环境标准,强化环境与经济的综合决策。在加快经济发展时,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发展,而应当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科学的制定相关环境标准体系,建立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把环境保护目标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之中,用标准限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3)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而是我国环境法制建设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需要国家提供立法支持。中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时机已经趋于成熟。在工业化过程中,环境污染的发生不仅频繁而且后果严重。单个污染企业承担责任的能力有限,致使污染受害者和公共环境损害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赔偿。为分散企业环境污染赔偿责任,最大限度的保护受害者,尽童减少社会和国家的报失,有必要借鉴国外环境保险的经验,探索建立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4)改革我国目前的环保投融资体系,增加环保投入。我们应当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逐步使排污者和开发者成为环保投资的主体。

(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和健全我国的环境资源配置体系。走出“环保靠政府,经济靠市场”的误区,开展排污权交易,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事业之中,实现环保制度的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经济激励与约束机制可以给经济主体提供充分的刺激,将环境保护与企业利润最大化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目标联系起来,实现生产、消费与环保的和谐统一。

(6)必须致力寻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充分的结合社会的实际本质;应该重新制订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制订一系列经济环境政策。(7)中国必须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日益凸显出来。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因而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就需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方化雷.2011.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环境库兹涅兹假说的产权制度变迁解释与实证分析[D].山东.山东大学

[2]黄菁.2010.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 [3]马丽、金凤君、刘毅.2012.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J].地理学报.第67卷第10期 [4]齐飞.2014.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5]吴萍.201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第23期 [6]于杨.2010.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第6期

[7]张红凤、周峰等.2009.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规制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第3期

[8]周泽辉、赵娜.2010.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第6期

[9]赵新华、李斌、李玉双.2011.环境管制下FDI、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第3期

[10]张红振、曹东等.2013.环境损害评估:国际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J].环境科学.第34卷第5期 [11]曾昭法,陈青云.2009.中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J].统计与决策.113-115.

第三篇: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问题

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脆弱性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但是经济增长与环境脆弱性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滞后期数的影响,而且这两者对对方的影响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济增长对环境脆弱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滞性,是一种长期的、渐进的影响;而环境脆弱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时滞却较短,是一种短期的、非渐进的影响。

正文:

环境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发展经济既是人类持续生存和社会日益进步的前提,也是实现保护环境的物质保证。但经济发展不能脱离和超越环境的承载力,否则,就会发生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制约因素。因此,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也是一个能源需求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改革开放20年中国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日益显现。能源、经济和环境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经济增长需要能源供应支撑,能源消耗带来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反过来又造成经济损失,破坏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据世界银行按“人力资本”方法估算,1995年中国的大气和水污染损失高达240 亿美元,占当年GDP 的3.5%.最近世界银行发表了新的研究报告《增长的质量》估计,1997年发展中国家国内储蓄率为 25%,但是减去对自然资本过度开采之后,真实国内储蓄率只有14%,中国则由42% 下降为32%,减了10个百分点。报告呼吁各国关注增长的质量,其中环境质量被视为增长质量的重要方面。当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10% 以上降到目前的7%到8%,关注增长的质量便显得尤为重要。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环境质量和增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是环境质量和增长路径不是唯一的,经济高增长、低增长和负增长都可以带来环境高破坏,但也存在环境低破坏和经济高增长的可行路径,中国和印度均被列为经济高增长、环境高污染的国家。这就提出中国的增长模式转变问题,即中国如何从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高增长转向低资本投入、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高增长。问题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转变,促使国民经济服务化、信息化,传统产业资源利用集约化,单位GDP 能耗大幅度下降,能源结构清洁化,能源消费低增长甚至负增长。能源结构的转变对环境质量至关重要,并且直接促进增长模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和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恰是这一规律的客观反映。

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积极保护环境的零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发展第一的经济决定论”还是“零增长的环境优先论”,都是孤立、静止地看待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把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巨大压力和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主要困难和突出矛盾。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新的发展观。它主要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第四篇:经济增长是否要以环境污染为代价?

经济增长是否要以环境污染为代价?

摘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不再是两个独立的问题,两者之间互相影响,互为效果,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改善因经济增长而带来的环境问题是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改进的方向。

关键字:工业革命

经济增长

代价

政策

环保措施

18世纪和19世纪,工业革命以不可逆转的趋势从英国起飞迅速席卷世界各国,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体系的形成,大机器生产的出现,以及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工厂或企业等经济组织的形成和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展已然成为各国政府追求的核心目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想尽办法用尽所有手段积累财富,催生本国经济飞速增长。各个国家不断扩大对开发自然的投资,尽可能地从自然界攫取用于经济发展的资源,并在所有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据统计,1960年~1970年间,日本的工业生产年均增长16%,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3%。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6年,日本的黄金储备达到42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1987年,日本的外汇储备超过联邦德国,居世界首位,1988年,日本的人均收入达1.9万美元。然而,经济发展都是有代价的,与上述光鲜傲人数据相比的是,日本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全球十大环境污染案例中,日本竟然榜上有名蝉联三次,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让人不寒而栗;而美国也因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和多诺拉烟雾事件,使得居民日常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提高自身的生存质量,是人类的长期梦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可以说,工业革命真正开始了人类向自然进军并且蹂躏自然的旅程。人类有恃无恐地改造自然,不断地吞噬自然领地,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的同时,自然环境持续恶化,生态系统日益衰退。

看着昔日澄净的蓝天如今阴霾布满,头顶上同样是五千年前晚唐的月光却再也看不到那时“银河渐落晓星沉”的诗意盎然;古代“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邴然气势却变成了如今张爱玲笔下“现在海枯石烂也很快”的无限苍凉。

每天看着新闻报道,都是触目惊心的悲痛,前段时间的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震惊全球,据说这一悲剧的影响之大前所未有,有关方面需要花几个月时间封闭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将耗时近10年,而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为一片废海,也就意味着附近居民每天面对的都是表面漂浮着一层厚厚的黑色的原油以及难闻的味道,他们不能再住下去了,那是用生命在开玩笑,他们赖以生存的祖宗饭碗此刻已被破坏殆尽,唯一办法就是搬迁,离开那世代生存的埋葬了太多骨肉联系的心中净土。更不用提那些海洋生物,他们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穿透不了那一层枷锁,很多已经死亡,浮尸遍野,而更多物种甚至濒临灭绝,这不得不说是人类破坏环境史上空前的危机。

我们不禁要质问,难道真的要以环境污染来谋求经济增长吗?我们把环境破坏,把资源开采完,留给我们后代的还有什么,这让他们如何生存下去?我们真要让《2012》成为现实,真要让大自然给我们毁灭的一击才能住手吗?现在来说说我们国家吧,在世界上,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污染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4%像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没有保证在2012年以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据世界银行说,世界上有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其中有16个在中国。在中国,空气中有害微粒的含量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标准的3至5倍!所以,在中国人中,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着中国人的健康。据法国社会展望和国际信息研究中心说,在1990-2010年期间,中国的污染气体排放量将增加一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人现在在迷恋汽车,汽车正在逐步取代自行车成为人们的交通工具。据估计,从现在起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将增加到1亿辆。

作为该地区第一经济大国,中国有一些其它的紧迫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国有企业破产问题,经济发展速度减慢问题,失业率上升问题„„ 然而,中国政府的前瞻性和传统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始得到正确运用,1990年起中国开始重视环境污染这个问题!1985年成立的负责全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权力得到了加强。电视每天晚上播放全国42个39个主张保护环境的非政府组织也在努力使舆论重视环境问题。

中国正在同荒漠化作斗争,政府已决心采取行动。1990年以来,中国已重

新造林5273万公顷。煤炭(仍占全国能源生产的76%)正在逐步被天然气取代,煤产量在1996-1999年期间从16亿吨下降到了9亿吨,因而中国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3年来减少了20%。我们国家在从大的方面进行调整,以前的“又快又好”政策改为“又好又快”,“经济增长”调节为“经济发展”,不仅要保持GDP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保持环境和人文社会的统一发展,秉持科学发展观理论,力在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我们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相关政府的大力宣传下,公众的环保意识开始逐渐增强,节约用水用电,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支持绿化,不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等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

上面所体现的数据和结论会让我们觉得欣慰,然而现在全球力抓环境保护的同时,中国却成了世界工厂。“不客气地说,一些地方已经成为了世界垃圾场。”中国家电协会副理事长刘福中曾指出,全世界的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丢弃在中国。其他国家在中国建厂,利用中国资源进行加工,再把产成品运到国外,成果是他们所享,留给中国的只有垃圾和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抓环保、防污染,要“绿色GDP”不仅是民间日益强烈的呼声,也成为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国开始了一系列严打严抓的措施,环境立法,通过法律手段来加强环境保护,通过环境立法,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能源环境的基本法律制度体系。同时动用“区域限批”政策惩罚严重违规的行政区域、行业和大型企业,即停止审批其境内或所属的除循环经济类项目外的所有项目,直到它们的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为止。

然而这些光靠政府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企业和民众的参与。首先,对于污染超标的企业,该罚就罚,该曝光就曝光。可以把环保成绩纳入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同时,将企业的环保业绩完全公开,并加大惩罚力度。

其次,还是人多力量大,一个人能做的不算多,13亿人的力量就可以无限大,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我觉得美国《新闻周刊》曾提出过的环保节能方法非常简便也非常有效,都是我们的举手之劳。1.少用化学制剂清洁房间,多用自制的苏打水或柠檬水;2.别让你不喜欢的公司给你寄宣传册,否则会毁掉大量树木。3.尽可能用凉水洗衣服,当衣服攒得够多时再用洗衣机。4.将白炽灯泡换成节能灯泡,可节省约70%的电能。5.多喝自带水,少买瓶装水。此外,当企业环保指

数被公开后,消费者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权利,尽量不买污染超标企业的商品,这样的选择对个人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但对企业来说是巨大的压力,逼着它不得不想办法节能减排。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响应国家提出的环保政策,做好公民的监督工作,不仅要监督政府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方式,更要监督企业和公司的实行,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不能只是口号,也不能只是政府单方面的事。

我觉得还有就是教育孩子,从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意识,这需要大人的言传身教,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规范自己行为,这样一代影响一代。

我们国家要想等完全发展起来后再治理环境,就已经来不及了。因此要防患于未然,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经济增长坚决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当有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企业的密切配合及公众的积极参与,我坚信中国的环境能有质的飞跃!

第五篇:浅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王敏 王敏

浅析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摘要: 本文以我国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出口贸易的具体状况,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协整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关键字: 贸易、经济、商品、结构 正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排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2位。2007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67.1%,外贸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将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但是,同其它各国一样,我国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也主要关注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受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出口导向战略成功的影响,我国政界和学界表现出高度重视出口贸易而低估甚至忽视进口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倾向。一.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概述

进口贸易指一国向他国购进商品用于国内生产或非生产性消费的全部贸易性业务。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因素:(1)社会总产出和国民收入水平;(2)汇率;(3)贸易效率的提高。

经济增长是指全球或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也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其衡量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因素: 供给因素及需求因素。二.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从1980^-2007年这二十年间,外贸总量从1980年的570亿元迅猛增长到2007年165295.7亿元,不考虑物价指数的影响,年均增长122.4%。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从1980年的298.8亿元和271.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72679.0亿元和92616.7亿元,不考虑物价

[l]

王敏 王敏

指数影响,年均增长100.7%和123.2%0。而我国的GDP增长也“不甘示弱”,从当初的4517.8亿元增加到246619亿元,增长幅度相当惊人。[2] 三.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一直放在出口方面,国家通过出口 补贴和出口退税等措施积极地扩大出口,而对进口却实行不同程度的关税和非关 税限制措施。

1.关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认识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低估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对于进口贸易的认 识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想法。一是外扎储备越多国家金融越安全的误区。2005 年底我国外旅储备已达到8189亿美元。金融安全的程度并不在于外汇储备多少,因为投机资金数量要远远大于任何国家外11储备数额,真正的危机是国外投机资金利用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发起攻击。二是出口越多国家越有实力。实际上出口创造的外汇并不是真正的财富,只是货币符号而己,只有将外汇花出去才能获得实际的财富。从另一方面来看,出口多只能说明中国在为世界“打工”,世界在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2.进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进口商品结构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原材料进口比重较高,技术进 口比重较低;二是高附加值原料材料进口较多,低附加值原材料进口较少;三是 技术设备进口用于加工行业的较多,用于原材料工业的较少。这种进口商品结构 是由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决定的,同时也将对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 级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形成阻碍。3.加工贸易进口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弱,拉 动作用相对较小。我国绝大部分加工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短缺产品开 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相当部分属于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加工生产 能力严重过剩的同时,真正高、精、尖的加工能力却严重不足,生产加工能力集 中于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 更是严重依赖进口。三.我国进口贸易特征分析

王敏 王敏

从建国至今,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过程。建国初期,我国处于经济恢复阶段。在1953年的进口总值中,生产资料的比重占进口总值的比重达到92.1,占了绝大部分,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和调整时期,生活资料占进口总值的比重由1953年的7.9%上升到1962年的44.8%,生产资料比重则相应下降。70年以后才明显回升。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又发生新的变化,工业制成品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比重,始终处于高位水平。[3]由上表可见,现在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特点主要是:

1、工业制成品进口在总进口中一直保持主导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我国从国外进口了大量机械设备以及用于生产的工业原料。自8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制成品进口在总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保持在80%左右的高位水平上。

2、工业制成品内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设备及工业原料进口占支配地位

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的两个主要类别(化学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在总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40.1%上升到2006年的56.1;相应地,作为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在总进口中所占的份额从1980年的20.8%下降到2006年的11.0%。这说明,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

3、我国已成为初级产品的净进口国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及一些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现在,我国发展经济所需的许多重要能源物资已主要依靠进口。四.进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供给角度)从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要素供给的增长,包括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投入的增加包括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规模效应、制度创新等,而这些因素都与进口有密切关系。因为进口中往往包含大量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它虽然不会直接对GDP总额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大量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进口会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会促进经济集约化增长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

王敏 王敏

GDP增长率的提高。所以说,如果一国的进口结构保持以先进技术、生产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原材料为主的格局,进口在一定时期中增加较快,甚至出现适度的贸易逆差也是可以容忍的。统计资料显示,随着美国先进技术进口所占的比重逐渐提高,美国高科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不断增长,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至少有27%要归功于高科技产业及高新技术的进口,高科技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力的推动力。1981年至2007年这27年间,相比于出口增长率,我国进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波动曲线更加吻合。特别是1991年以来,GDP增长率与进口增长率的波动更加一致。总体来看,GDP与进口的波动平均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差,这与我国进口以投资品为主的情况符合。出口增长波动情况,与GDP增长率波动差异较大,说明我国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性较进口要小。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得出结论与推测相关性较强,进口贸易促进了要素供给的增长,进口贸易增长与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2.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需求角度)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Y=C+工十G+(EX-IM),进口是国民收入的负向因子,进口会挤占进口国的资金和市场,削弱进口国的内需,这些都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若从系统角度来看,国民经济也是一种系统,是由进口、出口、投资、消费等诸要素构成的,各要素间及与系统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4] 1980年以来,我国进口、出口、固定资产投资与消费品零售总额都有很快增长。进口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1984年以前较低,之后这一比例大幅度提高,近年呈基本稳定趋势。我国进口增幅的波动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的波动基本一致,仅1998年出现反向情况。1980年以来,我国进口大于出口仅有9年,其余均为顺差,自1993年以来,己有连续14年的顺差。近年来,进口与出口比例逐年下降,2007年这一数据降到78.5%。进口增长波动与出口增长波动有一定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结论和推测2:进口贸易增幅波动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三者的增幅波动都呈现较强的同步性,进口贸易与这三者关联程度较强,且进口促进了这三者的增长。

3.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性分析(进口商品结构角度)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进口商品结构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大类,两大

王敏 王敏

类内部又各分为五个小类。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来源于合理的进口产品结构。不同类的商品会对经济增长起增长或抑制作用。比如,某些初级产品的 进口会缓解我国的资源瓶颈,从而能够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这些显然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样地,含有大量高新技术的机械设备类产品的进口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和干中学效应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某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会造成与国内产品的竞争,不利于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国内市场,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于是我们得到结论与推测3:不同的进口商品结构会对经济增长起不同的作 用。

五.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

从前文的实证可知,进口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对于进口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的途径,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进口贸易从供给角度和需求角度推动经济增长,从微观层面上说,初级产品和高新技术的资本品的进口则有利于经济增长。[5] 1.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供给角度)从长期来看,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要素供给(主要是劳动和资本)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下面我们分别从这两个角度来说明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

(1)进口贸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

通过进口贸易获得更好的中间产品:其一,更多种类中间产品能够增加最终产品的生产效率,进口国不必对新的中间产品支付额外的费用;其二,中间产品的进口会刺激进口国对这些产品的学习和模仿,甚至开发出具有竞争性的类似产品,从而促进进口国的技术进步。这就是所谓的的技术外溢,本国通过进口贸易直接分享到了出口国R&D投入的成果,进而促进本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进口贸易促进竞争:外国商品意味着外国企业加入了竞争,这迫使国内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创新,这本身就意味着丁FP的增长。

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口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促进的增长。通过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关键设备,提升了进口国加工制造能力,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国际竞争力,逐步开始品牌化经营,占有产品价值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

王敏 王敏

(2)进口贸易促进劳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一定条件下,进口可以促进劳动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一是增加就业,人们总是担心进口会冲击国内产业,增加失业。实际上,进口对就业的影响因情形不同而不同,与进口国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弹性有关。在灵活的经济结构中,如果高效率产业具有更高的增长率或较高的就业弹性,进口和产业升级带来的经济增长可以增加就业,即就业弹性高的产业比就业弹性低的产业更能吸纳就业。对我国而言,由于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因此,加工贸易的进口对增加就业,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改善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干中学”,通过从发达国家进口设备、仪器等给本国带来更多的技术模仿、学习机会,在“干中学”过程中,必然会培养出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实现本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当然,这种“干中学”也是有条件的,即工人和管理者必须不断地从事崭新的工作,持续地“沿着质量阶梯向上爬行”。(3)进口贸易改善资源瓶颈

进口贸易的一个最直接的作用就在于可以克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和要素的限制,给本国或地区工业发展提供必需的原材料,实现工业生产各个环节的良性循环和运行,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而言,进口贸易关系到该国经济是否能正常运行的重要问题,甚至还可能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对于一个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来说,进口贸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不管一个国家的资源察赋如何丰裕,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本国经济生产和人民消费的需要。显然,通过进口贸易途径弥补了我国生产资源的缺陷,缓解了经济发展资源供给瓶颈,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进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探析(需求角度)

从要素供给的角度分析了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现在我们从国民经 济恒等式的需求角度考虑来分析这个问题。实际上,进口贸易分别与消费、投资、出口这三者互相促进,存在着一种互动效应。(1)进口贸易优化国内消费结构

进口贸易有利于改变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有利于培育新的消 费需求,发现新的市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进口一方面带来了国内消费者原先 从未接触的新产品,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国外的文化和消费理念,引领他们接

王敏 王敏

受外界的新鲜事物和新的消费方式,进而形成新的消费需求、刺激国内相关产业 的形成与发展,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在汽车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表 现突出。而经济增长必然会带来进口的增加。于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进口增 加—培育新的消费需求—经济增长,紧接着又会带来进口的提高,所以说,进口和消费两者之间存在着是一种互动效应,互为促进。(2)进口贸易与FDI的互动效应

FDI通过资本积累、技术转移和扩散、“干中学”等效应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己经成为学术界一个公认的事实。进口贸易之所以能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归结于进口与FDI的互动效应。首先,进口促进了FDI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国对于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进口会不断增长,这就会导致外商市场驱动型的FDI。这是因为通过FDI,外商可以节约运输成本,绕过关税等各种贸易壁垒,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FDI的流入又促进了本国的进口贸易。[6]首先,FDI可间接派生出进口贸易,如外国子公司的跨行业生产可能对东道国多种产业的产品产生进口需求,有的外商利用我国廉价的生产成本,从海外进口原料或半成品,经过加工后再出口销售,这样就会增加本国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的进口。其次,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与本地企业的联动效应促进本土企业的进口,如生产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的企业,因受外商投资企业产品质量、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限制,必须从国外进口原材料,从而使进口增加。(3)进口贸易促进出口增长

进口的增加意味着外汇需求的增加,从而缓解了本币升值的压力,进而有利 于出口。出口产品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进口,有利于提高 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出口的增长。进口能够满足国内对外国产品的潜在 需求,改变消费方式和习惯,形成新的消费生产,由此带动国内相关生产领域的 变化,导致新的投资生产。比如我国的彩电、手机等产业,开始时,这些消费品 都是进口的,然后国内企业开始模仿生产直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样在满足国 六.我国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结论

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是从履行我国对WTO的承诺来看,我国都将面临进一步增加进口的情况。进口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进口工作的重视和对我国进口的研究,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进口

王敏 王敏

对经济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学术界和实际工作者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视出口,相对忽视进口的情况,认为出口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更大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国内外许多关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却发现,进口对经济增长有着比出口更为显著和长期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l]亚当·斯密.国富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大卫·李嘉图著.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洪银兴,沈坤荣,何旭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5]索洛,罗伯特·M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各期.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下载经济增长会影响环境污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增长会影响环境污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 宁波国际博览会:现状、特点与效应分析 2. 宁波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3. 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问题研究 4. 美国对我贸易保护及我国的对策 5. 民营企业对外......

    广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

    广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广西1995-2015年的平行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来验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将环境污染视为经济增长过程中得......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经济活动正以高新技术为动力推动着一场世界性新的产业革命并极大地推进着产业结构发......

    关于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影响的思考

    关于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影响的思考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资源,尤其是林业生态遭到严重影响。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结构主义发展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R.Solow,195......

    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增长理论读书笔记 经济活动是指为提高一定努力和资源的产量或者为降低一定产量的成本所作的努力。人均产出的增长,一方面取决于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在于人的行为。......

    转变经济增长观念

    转变经济增长观念,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该矿依靠自身优势,在稳定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型......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汇报

    高 台 县 物 价 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项检查 整改措施及成效汇报 县纪委: 2011年我局按照《高台县开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认真贯彻上级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