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界定,有为而练
科学界定,有为而练
——略谈小练笔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一向被视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着力点。然而,它却一直又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瓶颈区域。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大多数学生一谈起习作便兴味索然。而穷于应付交差了事的习作,要么干巴空洞,言之无物;要么东拉西扯,白话连篇;要么语言干涩,内容虚假,毫无真情实感,甚至干脆抄、套所谓的《作文选》中“佳作”,没有半点儿童的灵性与活气可言。因此,“老师为之苦叹、学生为之叹苦。”便成了作文教学的形象写照。
如何摆脱这一窘境,让孩子从一开始动笔写就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全力调动各类感官主动积极地参与习作活动,从而写出内容真实、语言顺畅、感情真挚的习作来呢?新教材以课文为依托,融入“小练笔”训练,以此为篇章习作搭桥铺路,实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那么,如何有效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和身边鲜活的教学资源,提高小练笔的有效性呢?艰苦的实践与探索,让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径。
一、科学界定把握尺度
“小练笔”,既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又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抓手,通向完整习作的桥梁。而阅读教学中“小练笔”,便是一种作文知识与方法的积累与运用的有效训练方式。因此,教者必须明白 :
一是所谓“小练笔”,它本姓“小”,它本身应该只是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习作训练;它可以是简短的感悟,也可是三言两语的补白;可以是关于读的些许心迹的诉说,也可是关于写的某一句式、构文方法等的迁移。它切忌把“小练笔”异化成大习作,要不,孩子的习作兴趣便会被扼杀殆尽。
二是明确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而进行“小练笔”,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写”要有生长点,只有准确把握练笔的切入点,才能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写”出语文课的精彩。因此,教者必须在把握读写的对应性,引导学生领悟文意,掌握写法上下功夫。只有实现“小而精”的和谐统一,才能实现由“小练笔”到“大习作”的稳步推进。
二、以 “例”引写减缓坡度
“小练笔”要真正达到有效,必须以课堂为主渠道,高效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示范功能,这样,方能为学生的“小练笔”降坡搭桥,使之以良好的心态进入习作场。为此,教者应着力于以下两点:
1、运用批注札记,加深阅读感悟。
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或文字在文本上圈点批注,简练的写上自己理解的感受,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这是读写结合的重要途径。课堂上,随时让学生作旁注,如把好的词句勾画下来,把读懂了什么写下来,把感兴趣的地方,令人感动的地方划出来,把自己的想法、认识、看法表达出来;对于重要的阅读感悟,或具有写作方法指导意义的关键词,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通过圈点批注等方式加以巩固和强化,以实现读写结合的有效链接。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思考,解读文本的习惯,提高其认知能力,又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研究语言特色,指导运用方法。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课文的语言特色,清楚编在年级或单元中有哪些凸现的语言范式,课文中有哪些艺术空白可资利用等等,教学时,则要舍得花力气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语言阅读,揣摩体会出其写法的好处。由此营造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心理态势。
三、准确定点 提高效度
《再见了,亲人》
这是“小练笔”的重头戏,为此,教者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目标”要明。学生下笔前,教者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是为“读”而练(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升华思想认识,延拓课文内容等),还是为“写”而练(学写同类事物;运用相关句式;移用段式、行文结构等)。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练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练有所得。
(2)“练点”要准。课文中典型的句式、段式、结构等各有特色,学生下笔前,教者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写作薄弱点以及单元习作的训练重点,精选练笔点,这样才能实现“小练笔”为大习作服务,为单元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服务的多元目的。
(3)“时机”要当。高效的读写结合训练,必须以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点、文本意蕴的着力点、语言范式的经典处为切入点。因此,教者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把它们粘合在一起,以实现读写结合的最优化;更重要的是教者必须捉准学生习作的“软肋”,与文本所呈现的“练点”合理匹配,这样才能实现有效强化,科学发展之目的。
(4)“形式”要活。单一的训练形式,容易使学生因厌倦而产生懈怠的心理。为了是学生始终保持“练笔”兴趣,在练笔切入点的选择上,同一组课文宜以各自最明显且易迁移处为训练点进行练习;在练笔的行为上,既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缺陷,选择相应的范例进行个体性强化练习,也可对普遍存在的弱点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便可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长进,都因尝到了成功的蜜果而乐此不疲。
四、创设氛围,提升温度
创设氛围,让学生的练笔热情升温,是促成学生由“心动”到“行动”,进而为此持之以恒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在阅读感知内容后去发现练笔生成点,进
而激活思维动因,通过内部言语,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整理清楚,再以口说、笔书等竞赛形式,促成其由“说”流利到“写”通畅。为此,在创设情景时,教师宜事先布置读写任务,让学生学有指向,练有目标。这样,由于思路清晰,程序有条不紊,练笔前已成竹在胸,学生们便可兴趣盎然地投入练笔群体之中,一展身手。而此时教师决不可作壁上观。因为,“小练笔”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思、练、评”应尽量在课内完成,以达到“一练一得”之效。这就要求教者在学生练笔时一是注意温情点拨,让个性张扬。悉心引导个别难以下笔的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让他们在自我练习中自我发现、自我纠正存在的问题。二是留心发现其佳处,并以欣赏的目光及时给予充分肯定,鼓励,促其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将教师的真诚、坦率与尊重转化成学生成就佳作的催生剂,促成学生的练笔能力又好又快的发展,还必须体现在彻底改变过去过于追求量化定性的评价方式上,以激发学生对练笔的持久兴趣,以其饱满的热情和主动创造精神,为写出内容充实、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习作而不断努力。为此,在学生写成之后多采用同学互评,师生共评等方法对其练笔进行合理评价,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中分享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仅可使他们达到互利共赢之目的,而且能有效促进其习惯的养成,激发奋发为之的内驱力,由此收到一石数鸟之效。
五、搭建平台拓宽广度
“小练笔”要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必须把阅读、习作、生活三者有机整合,把训练延伸到家庭,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从而促成学生持久地保持表达兴趣,以饱满的练笔热情去尝试多种方式的表达,最终实现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步发展。
为此,要大力挖掘校内外图书资源,发挥学生个人藏书的可利用价值。一是努力培养学生背诵古今经典诗文的习惯,并引导其注意把积蓄在自己头脑中的“精料”运用到练笔中去。二是着力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鼓励他们建立“优词佳句摘录本”, 随时随地从书刊、报纸、杂志上搜集好词好句加以
积累,并分门别类整理。,以应用时之需;再如引导他们将课内学到的圈划批注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之中。在课外阅读时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所得等简明扼要地写在文本的相应的空白处。由此不断强化练习,便可逐步走向“习惯成自然”的境界。
与此同时,还可结合课内外不同语文实践活动,实施多层面练笔策略。如:
1、结合本学科教材特色练笔。
新教材中每个专题都有相互联系的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等实践活动,我们不仅要认真组织开展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观察事物,搜集材料,说话写话,以此丰富小练笔的内容。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体验情境,捕捉精彩镜头,抒写精彩片段,不拘一格地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真正尝到了活动的快乐和小练笔的乐趣,从而变“苦作”为“乐作”,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练笔兴趣。
2、在学科整合中练笔。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它渗透到自然、社会各个学科。可资练笔的素材和实践机会信手拈来,俯拾即是。那数学课上解答难题过程中的烦恼与破解后的兴奋,英语课上同学在会话中没有听懂而答非所问时的哄堂大笑,科学学科中有趣的实验,体育课中激烈的小组对抗,音乐课上“小豆芽”跳跃、律动,美术课上信手涂鸦带来的欢乐„„每一个或出彩或失意的学习片段,都会给同学们带来习作的灵感,成为其练笔的好材料。
3、通过办手抄报等自我活动练笔。
办手抄报,编随感录等是学生表现自我的有效途径。在班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挑选,组织材料,自己撰写稿件,自己排版,自己插图。从总体设计到局部润色的全过程,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既要大胆设想,又要细心从事,尤其是文字材料的撰写和选择,学生特别上心。可以说这一过程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心参与,全神贯注、动脑动手、手脑并用的过程,其创作热情和表达欲望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4、走进生活摄取材料练笔。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中可供练笔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去领略自然界的迷人风光,去感受人世间的爱恨冷暖,由此使学生的表达欲望得以激活,“不吐不快”成为必然,“我手写我心,我笔书我意” 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因此可以说: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是让学生解决“无米之炊”,表达真情实感的康庄路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 都说大作文是“成品”,小练笔是“组件”,“组件”做精良了,“成品”质量就高。在对“小练笔”进行科学定位之后,在以学生为练笔主体的意识指导下,深入挖掘课内外有效素材,相机创设让学生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巧妙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小练笔,使积极,活泼,开放的练笔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愉快生活的一部分。假以时日,“小练笔”这块“小田地”里一定能创出一番“大天地”,学生的练笔能力定能快速稳步提高,并打下扎实的语言表达基础,进而使篇章习作这棵大树根深叶茂,长盛不衰。
第二篇:如何科学界定领导干部政绩
如何科学界定领导干部政绩
考核中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一直是干部工作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干部工作的基础。下面结合这次组工论坛发言的主题,我简单的谈下个人的几点想法。一是要注重把握“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这里显性政绩指的是那些在考核中能一目了然、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政绩,而隐性政绩指的是的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发展的但显现出来需要一定时间的政绩。平时考核中,有的领导干部可能看起来政绩非常突出,但可能主要是前任的功劳,有的领导干部一时看起来没有多少政绩,但他为继任者出政绩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因此,我们在考核中界定领导干部政绩应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科学把握好“显性政绩”与“隐性政绩”。所以,我们的考核工作就要做到像“淘金”那样,从一堆泥沙中淘出金矿来。有的领导干部任期内注重夯实基础,注重长远发展又兼顾眼前利益,成绩可能一时不突出,但我们必须通过考核挖掘出其潜在政绩的大小;同时也不能把“前任投入,现任产出”的政绩简单地记在现任的身上,要坚持深入调查分析,将前任的政绩从现任中“剥离”出来,重点看现任领导在前任打下的工作基础上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创造和发展,从而准确把握领导干部显性政绩中的“含金量”,这样才能对领导干部的政绩作出实事求 1
是的评价,才能有效遏制领导干部追求虚假政绩工程的现象。
二是要辩证对待客观基础与主观努力。我们考核一个干部,既要看政绩,也要看外因条件,这样干部考核起来才会更加有可比性,同时考核结果也才能让人信服。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开展工作所具备的物质条件和工作基础不同,导致工作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我们考核中识别干部政绩既要看干部的主观努力、工作态度、创新精神等,也要深入分析创造政绩的外在因素如地域优势和基础条件等方面因素。通过辩证分析,分清哪些是主观努力得到的,哪些是客观环境带来的,避免只重结果不看过程的问题。同时,还要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和评价干部所取得的政绩,既注重干部当前所取得工作成效的大小,又对客观条件的优劣和过去基础的好坏、以及对主观努力程度的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准确地评价干部在创造政绩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作出的贡献,并对不同的基础条件采用不同量化考核标准,从而提高考核的准确度。
三是要注意区分集体成绩与个人政绩。任何一个单位取得的成绩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体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在考核界定领导干部政绩时,要注意准确区分集体成绩和个人政绩,既不以集体努力的结果为理由而否认个人所做的贡献,也不把所有成绩都归结到某个人特别是“一把
手”身上。要根据领导干部在班子中的具体职责分工以及实际工作情况,实事求是地评价其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考核中要注重看一个干部在某项工作中是发挥了主要作用还是次要作用,是全部参与还是部分参与,以及在工作决策及抓落实过程中发表的意见和采取的措施在工作结果上所起到的作用。因此这里在考核目标设置上就要注意把每项工作都要赋以具体责任人或主要责任人、次要责任人,以便对集体和个人政绩进行量化分解,增加考核的可操作性,使考核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四是要有机结合“资本投入”和“效益产出”。曾经有权威机构做过这样的统计,由于工作决策上的失误、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贪污受贿的9倍之多。如果领导干部能够做好科学决策,正确处理好发展的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那么所创的政绩必会得大于失;相反的,违背规律、脱离实际,不讲成本、不重效益,则政绩一定会“失”大于“得”。因此我们考核领导干部要注意从政绩中减去成本,看创造政绩是否以加重群众负担或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既看效益又看投入,防止出现得不偿失和违背科学发展的“政绩,在考核上做到同等速度看质量,同等规模看水平,同等水平看后劲,同等效果看成本,这样才能真正建立体现科学发展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
第三篇:因练毛笔字而快乐
因练毛笔字而快乐
“它会开花吗?应该会吧。”看着窗外那朵含苞欲放的花儿,我默默地想着。花朵娇小、可爱,似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但那动人的花苞之下却仿佛蕴藏着无穷的生命力。
放假无聊之际看到一篇广告,毛笔字20天速成。只要20天我就能写出潇洒的毛笔字吗?我不假思索地报了名,心中还怀着一蹴而的幻想。但那幻想却在练字的第一天被老师的话打得支离破碎。“20天写好毛笔,这完全是乱扯,人家几十年的苦功,又岂是这么好学的?”接下来,我真切地领悟到了什么叫难学,天气本来就闷热,教室又挤,汗流浃背的我根本静不下心来字。更苦恼的是连续几小时都在练一个“点”,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可言,刚一放松却又招来老师的斥责。记得那天我哭着回家的,发誓发后再也不学毛笔字。
夜晚的一场大雨后,窗外的花苞变得暗淡失色,毫无过去的光彩,随风摆动,似乎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后来我还是被妈妈送回了练字班,逼迫着挤在那窄窄的小屋里一遍又一遍的学“点”已经过了半个月,还是那个“点”,比以前面并无多大进步。我感到前途毫无希望可言,想到了放弃。
一阵狂风袭来,窗外的花苞痛苦的挣扎着,在风中无助地摇动,似乎随时都会被吹走。它怕是连自己的命运都掌握不了,更别说开花了。不行,我不能被吹走,要撑下,我要撑下。窗外的花苞,不知为何忽然激起了我心中的斗志,连我自己也道不明白。
不知何时开始,渐渐地喜欢上这看似枯燥的练字。尽管仍然烦躁,仍然只练那一个“点”,我却在其中感受到了极大乐趣。笔墨挥洒,字里行间仿佛都浸入了自己的心血,就连那份闷热都令人感到亲切。那么舒坦,那么安逸。好像有一股甜滋滋清凉凉的风,掠过我的心头!
窗外的花开了,它开了!淡黄色的花瓣展示着它坚强的毅力与成功的喜悦。在别人都失去希望时,它以它的成长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成长路上无捷径,或许人生就像花儿一样,选择成长,就必须忍受孤独,忍受寂寞。经受狂风暴雨的磨砺。相信吧,只要坚持到最后一刻,生命之花终将绽开,那么美丽,那么灿烂。
第四篇:人民银行县支行有组织的“小而有为”:(模版)
人民银行县支行有组织的“小而有为”:
枣庄案例
陈宜民1
(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市中心支行,山东 枣庄 277102)
摘 要:作为中央银行的基层派出机构,人民银行县支行虽然承担着传导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为县域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等一系列重要职责,但却在职能转换时期普遍面临履职困境。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市中心支行的实践表明,在现有条件下,人民银行县支行完全可以“小而有为”;但前提是,需要为之寻找到职责、尽职作为和实现途径的兼容点,制定差别化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县支行;履职;公共金融服务
Abstract:As the most basic level agency of the PBC,county level sub-branches take on a range of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including transmitting monetary policy,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providing financial services for county economy.At the same time,in the period of functions conversion,they’re generally in trouble in performance.The practice of Zaozhuang Central sub-branch shows that,under current conditions,county level sub-branches can be“small and promising”,but the precondition is to find the compatible point that should be done and be well done,and make more flexible management strategy.Key Words:county level sub-branches,performance,public financial services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2-0032-04
一、人民银行县支行职能转换后的履职困境 自2003年银行监管职能分离后,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主要行使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等三大职能。延续原有体制,在总行之下,人民银行有大区分行、中心支行和县支行三级派出机构,在职责分工上,各层级之间的工作重点也明显不同。作为中央银行最基层的派出机构,人民银行县支行(以下简称为“县支行”)处于中央银行系统的“神经末梢”,在为县域经济、农村地区提供支付清算、信贷征信、金融统计、代理国库等公共金融服务的同时,还承担着传导货币政策、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以及繁杂的各类经济金融信息的搜集、上报等重任。县支行是我国中央银行发挥职能作用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平台。1 作者简介:陈宜民(1964-),男,山东枣庄人,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市中心支行行长,高级经济师。任何新旧制度的交替和变革都需要付出成本、经历曲折。同样,县支行受人民银行职能转换的影响最为深刻。过去的县支行,主要通过批设金融网点、组织金融检查、调剂信贷计划等有形手段行使职能。但职能转换之后,从外部看,县支行失去了赖以履职的金融监管手段,货币政策类工具的运用权限也在层层削减,货币发行等传统央行业务逐步上收集中,致使全国范围的县支行在新的职能定位中失去了目标和方向。从内部看,人民银行新的职责定位如何在总行、分行、中心支行和县支行合理分工、配置,上下级之间如何搭配、衔接,县支行如何深化和分解其岗位职能等等问题,还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自2000年起,全国范围内的县支行人员被冻结10年,未能补充新生力量,多数县支行人员不足30人,并且员工老化,各种福利待遇也与商业银行产生差距。
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全国范围内的县支行普遍遇到了履职困境。这些问题突出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职责定位不清。鉴于整个人民银行系统尚处于转型过程中,县支行的职能定位基本参照了中心支行的模式,除提供征信管理、金融统计、反洗钱等公共金融服务外,还承担着大量有关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调查研究工作。县支行工作头绪多而繁杂,小而全,履职重点不突出,疲于应付,履职效能下降。二是履职手段缺乏深入开发。多数县支行对传统的行政性履职手段存有路径依赖,不清楚如何在新形势下深化、细化和开发新的职责手段,不习惯从金融监管向公共金融服务转变。这些种种不适应性,导致各项工作都“力不从心”。三是履职能力有限。鉴于人员不足、年龄老化、知识陈旧的实际,许多县支行在履职中“拈轻怕重”,只从事些简单、粗放和知识性、技术性要求不高的表面工作事项,放弃了费时费力、但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三农”又急需的金融服务。这样,长期积累的结果必然是,县支行人浮于事,等待观望,问题丛生,在地方没地位,在金融机构中没威信,在社会上没影响,进而步入螺旋下降的不良循环之中。
当前,县支行履职效能的实质是,要弄清楚县支行在履职过程中应该干什么、又能干好什么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枣庄中支”)给出了较好回答。他们立足辖区实际,通过分类指导、上下联动、动态考核,为县支行科学履职寻找到了职责、尽职作为和实现途径的兼容点,激发了县支行的活力与潜能,在推进县支行履行职责上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二、枣庄中支对县支行履职困境的思考 枣庄辖区情况与全国县支行既有相同的困境,也有自己的难题。1998年枣庄辖区实施县支行整合,原有的六家县支行合并为三家;同时,原枣庄银行学校也随之撤销,人员一同合并、分流到滕州、薛城、台儿庄三家县支行。全辖三家县支行共180人,少的60多人,多的曾达80人,一家县支行的人员规模,与中等规模的人民银行中心支行相当,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在县支行全部员工中,最高的专科学历仅3人,职工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年龄老化严重;而且多数员工缺乏正规专业学习经历,综合业务素质不高。
同样受履职难题的困扰,枣庄辖区的三家县支行对外陷入了调研难、协调难和出不去、请不来的困境。干部抱怨员工手中资源少、工具少,难以调动积极性;少数人干,多数人看,一人多职多岗,工作压力大、担子重,鞭打快牛;部分员工对工作漠不关心,无所事事。如果对县支行管理放任自流,不仅会进一步降低其履职效率,加剧县域公共金融服务缺失,还会导致职工意志消沉,甚至会滋生案件等社会问题。
面对这样一支来源广、情况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的县支行队伍,将何去何从?亟需要枣庄中支做出回答。
在做出决策之前,2009年初,枣庄中支就着手开展了充分的前期调查。经过调查,枣庄中支得到了这样一个基本结论:县支行在现有条件下,完全可以“小而有为”。基本理由是:(1)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县支行更好、更多地行使公共金融服务职能。2009年,枣庄市辖下滕州、薛城、台儿庄三个区(市)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80%,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带动效应愈加明显。但贷款难、金融服务不到位、信用环境差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制约县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台儿庄区为例,2009年该区贷款余额21.18亿元,贷款余额占全市比重低于GDP占比4.66个百分点。这迫切需要县支行提供窗口指导、优化金融生态和支农再贷款等公共金融服务。(2)县支行可以因地制宜地履行职责。滕州市是枣庄经济的龙头,经济总量占枣庄的半壁江山,2009年更是列入中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名榜第18位,金融服务需求层次高、规模大,县支行的工作重点肯定有别于全国其他地区。而台儿庄区则是典型的农业区,解决“三农”融资难题应是人民银行及其金融机构努力的方向。所以,基础、条件和情况不同,县支行履职重点也不能“一刀切”,应各有侧重。(3)县支行可与中心支行协同履职摆脱困境。近年来的业务上收,使职责与权限在县支行和中心支行之间发生重大调整。通过上下协同履职,既能减轻中心支行的工作负担和运营成本,又能调动县支行的履职积极性。(4)县支行履职,需要有过程的铺垫和积累。先前对县支行的考核是年终“突击式”的结果认定,最终结果至上,导致县支行履职中形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习惯。要想使县支行“小而有为”,应该重在有一个个完整的履职过程,积少成多,最终集合成有效履职的结果。基于上述认识,2010年1月,枣庄中支在县支行履职问题上做出了分类指导、上下联动、动态考核的总体工作思路。
三、枣庄中支推进县支行履职建设的实践 为实施分类指导、上下联动、动态考核的总体工作思路,2009年初,枣庄中支制订出台了《县支行综合考核暂行办法》等三项配套制度,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一)增强考核弹性,鼓励金融创新
对县支行考核内容分为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其中,基础工作包括日常业务工作、调研信息、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等常规性工作,占60分;重点工作占40分,得分不设上限,鼓励县支行根据执行货币信贷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改善金融服务等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凡是独立开展或承担上级行工作被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以上肯定推广或领导批示的,被地方党委政府肯定的,参加总、分行劳动竞赛获得良好成绩的,均可加分。在制度的激励下,滕州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开办了活体畜禽抵押贷款业务,在全省开了先河,并且不断被复制和模仿;由此,山东省省长做出专门批示,使得该行在中支考核中获得加分。
(二)谋求优势互补,强化上下联动
县支行具有面向基层、置身于市场的优势,中心支行则集中了更多的履职手段工具,谋求两者的有机结合,避免县支行单打独斗,是调动其履职积极性的关键。为此,枣庄中支采取三种上下联动的方式:一是通过选调、上挂下派、岗位轮换等方式促进下级人员及业务交流。先后选调5名人员、2名副行长上挂中支机关任职,选派3名中心支行副科长到县里担任副行长。通过联合组织劳动竞赛、业务检查、联合创新等方式强化对县支行的业务指导。仅2010年,三家县支行就有106人次参与其中。二是让县支行参与各种座谈会、推介会以及金融服务“大回访”活动,着力增强县支行与所在地党政部门的地位和关系。三是切实解决县支行的现实困难。近几年,枣庄中支从紧张的经费中挤出210余万元,集中解决了县支行机房建设、办公楼维护、集中供暖等实际困难。
(三)实施分类指导,打造特色县行
每个县支行基础不同,条件不同,过去“一刀切”的考核模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此,每年制定工作计划之初,枣庄中支坚持分类指导、一行一策,不交叉、不重复。鼓励每家县支行结合自身条件和县域经济金融发展实际需求,每年专心致志地做好
一、两项特色工作。2010年,滕州市支行根据滕州市“全国百强县”的实际,将工作重点定位在创新金融产品、改善融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薛城区支行则立足内部管理优势,在会计核算、人民币管理和国库直拨等方面实施了重点突破;台儿庄区支行则利用鲁苏毗邻和运河古城恢复重建的机会,加强省际跨区域的金融合作,推动旅游业发展。
(四)推行动态管理,确立正向激励
重过程积累是枣庄中支激励县支行履职的另一关键因素。在考评方式上,由原来年终一 次性静态考核向日常考核、动态管理转变。确立县支行工作周报制度、季度例会和考核通报制度、半年现场观摩制度、年终综合考评等四项工作考核机制,通过领导点评、现场打分等形式强化对县支行的业务指导,将对县支行的工作监督考核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同时,注重综合考评结果的运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的,设立突出贡献奖,进行单项奖励,对综合考评先进单位,中支在绩效工资分配、干部选拔使用等方面给予倾斜。
如此一来,枣庄辖区三家县支行都能在新的制度框架下“小而有为”,最大限度挖掘了其潜能,提升了履职效率。近年来,三家县支行主动承担金融支持林权改革试点、全民创业融资网开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建设等重点工作19项,有11项重点创新工作获总、分行肯定和推广。在全国首创了钢结构资产抵押贷款、农村土地经营收益权抵押贷款、“双贷双保”贷款等一系列金融创新产品,缓解了县域中小企业及“三农”融资难题,仅钢结构资产抵押贷款已累计发放8.9亿元。2010年,《金融时报》连续5期对枣庄金融产品创新进行系列报道,省政府领导也做出专门批示,转发全省参阅。各县支行在动起来、活起来的同时,内部规范化管理水平也随之提升,2010年的县支行行长履职审计,发现的问题比2007年下降了66.7%。
四、枣庄中支推进县支行履职建设的机理分析
(一)因需定责
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需求确立职责是枣庄中支调动县支行认真履职的核心。在原有体制下,县支行“大而全”、“小而全”,肩负多项复杂的工作职责。但在目前,县域、中小企业和“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包括商业金融服务、公共金融服务需求都与日剧增,这为县支行发挥其职能作用提供了方向和空间。枣庄中支并没有沿用旧有的管理体制,而是主动放弃了“大而全”、“小而全”,谋求“小而有为”,将经济金融发展的需求作为县支行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理由。围绕县域经济的实际金融需求,合理调整县支行的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地鼓励金融创新,调动其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正因如此,才有了钢结构资产抵押、活禽抵押贷款等领先性金融创新在枣庄面世,为区域经济盘活了数十亿元的抵押资产,让县支行在支持区域经济、金融发展过程中增强成就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根本解决了县支行“该干什么”和“为谁而干”的基本问题。
(二)谋求协同效应
系统要素和结构的优化,往往能够实现其最优功能。作为央行的最基层单位,县支行履职手段少、工作协调难度大,普遍存在畏难情绪。靠县支行单打独斗,势必事倍功半。与县支行相比,中心支行拥有更多的行政及人力资源,履职手段也更为丰富多样。两者的有机结 合,可双向提高履职效率,最大限度地提升县支行履职效能。枣庄中支通过合作研究、参与检查、上级抽调等方式,消除了县支行履职中的短板和缺陷,为之更好履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薛城区支行在全省率先开展的钢结构抵押贷款业务过程中,因抵押登记程序协调不力,无法将这个具有很大操作空间的金融创新推广开来。对此,枣庄中支多次出面协调枣庄市中级法院、中小企业局、工商局及银行机构等部门,解决了钢结构资产的属性及抵押登记等有关法律问题,并联合制定了《枣庄市钢结构资产抵押授信管理暂行办法》,为薛城区支行的金融创新及推广铺平了道路。因此,枣庄中支所推动的上下联动机制,实质上是解决了县支行履职及其履职手段的搭配问题。
(三)差别化管理
“一行一策”是枣庄中支推进县支行建设的另一关键点。鉴于各县支行所在县域经济特征、内部机制建设、人员组成等方面差别很大,促进县支行履职的方式方法也应灵活多样。只有充分调动内外部各种积极因素,并进行合理优化组合,才能实现县支行履职效能的最大化。在推进县支行建设过程中,枣庄中支特别强调“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推动滕州支行开展效能管理体系建设,建立金融一站式服务大厅,推进标准化管理。薛城区支行助推区政府建设优质企业储备库,引导金融机构为31家入库中小企业发放贷款4.72亿元。台儿庄支行创新实施“双贷双保”贷款模式,引导金融机构累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贷款4000多万元;开展“创业成就梦想,金融助你成长”为主题的金融支持青年创业就业活动,为478名创业青年提供了8950余万元的贷款支持,扶持262家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带动5000多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正是有了“一行一策”的工作思路,确保了县支行在社会上的高度好评,三家县支行均荣获了市级“文明单位”。
(四)过程监督
及时防止和纠正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谋求过程的完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监督策略。枣庄中支在推进县支行履职过程中,通过建立周、月、季、考核制度和领导点评、现场观摩等机制,将原先的年终一次性静态考核向日常考核、动态管理转变,形成了对县支行履职系统的反馈与控制机制,将对县支行的工作督导贯穿于工作始终,以完美的动态过程实现了县支行履职效果的最优化。通过在绩效工资分配、干部选拔使用上的倾斜,强化争先创优的正向激励机制,形成了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既重年终、更重日常的考核导向,确保了县支行工作的连续性、持续性。
五、简要启示 人民银行县支行面临履职困境是较为普遍的金融现象。之所以形成这一困境,既有人民 银行职能转换时期工作调整、内部职能分工的原因,也有基层人民银行不适应职能转换、不适应经济金融发展形势的因素。但作为中央银行最基层的派出机构,县支行承担着传导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为县域经济提供公共金融服务的一系列重要职责,是中央银行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平台。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充分调动县支行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是摆在人民银行各级领导面前的重大管理课题。枣庄中支的实践表明,立足现有条件,县支行完全可以“小而有为”。但前提是,需要寻找到县支行该干、能干和干好的兼容点,需要制定更加灵活的管理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县支行动起来、活起来,并在认真履职过程中获得认可和尊重,寻找到成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参考文献:
[1]王洪章.加强人民银行县支行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金融,2009,(12).[2]石志红.人民银行县支行高效履职面临的困难和对策[J].西部金融,2010,(04).(责任编辑 刘西顺)
第五篇:科学练声心得体会
科学练声心得体会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科学练声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内容:练声要在具体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下面我整理了,供你阅读参考。篇 1 科学练声的注意事项一、发声者是否获得了稳定的心理状态,具有较...练声要在具体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下面我整理了,供你阅读参考。
篇 1
科学练声的注意事项
一、发声者是否获得了稳定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精神控制能力.
二、发声者是否建立了较坚实的发声基础,具备了对发声器官主动支配能力.
三、声音的表现力是否以到丰富和提高,达到与表情统一的境界.
四、练声前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纠正.
关于发声训练的原则是每一个练声者必须首先注意的.训练的原则包括:
一、练声要在具体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二、要结合练声者的具体发声条件.
三、要结合有声语言艺术和普通话语音特点的规律,要强调以字带声,不能音声背字.
四、训练的幅度要大于使用的幅度.
五、训练中要做到状态积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除此,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基本功训练与实践应用紧密的联系起来.要通过练功和播音、朗诵、演讲实践两方面来提高嗓音质量和发声能力,不可以失之偏颇.篇 2
首先是练声的时间和地点问题,时间和地点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练声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做一个简要的说明.一般都认为早晨练声比较好,实际上练声时间的选择和练声效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什么时间练可以因人而异,只要能把它作为正常作息安排的一部分,天天去练,不间断就可以了.如果在睡眠过后练声需要注意到:要经过一些轻缓的运动,先把身体活动开,特别要使大脑由抑止转入兴奋状态.关于练声时间的长短,应该根据嗓子的承受能力和练声的效果来定.对于初学者来说,时间尽宜短,比如说每次十五到二十分钟就可以了;次数呢,宜多,每天练上三到四次为好,逐渐地随着嗓子承受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步加强时间和减少次数.另外每次练声不必强求时间划一,也就是说不用我每次都练四十分钟或者三十分钟.这里跟什么有关系呢,和感觉有关系,感觉比较好的时候,效果明显的时候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相反呢,感觉不好,一时不见效果的时候,就可以停下来另辟时间再练.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样做有助于稳定练声时的心态,对提高练声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关于练声的地点,应该选择在噪音比较小混响短,也就是没有明显回音的地方,比如田野,河边,播音室等等,在这些地方练声都是可以的.由于发声环境影响听觉反馈,所以最好不要频繁地更换练声地点.天气不好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应该选择在适当的室内场地练声.练声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常规练习和特殊练习两个部分.所谓常规练习就是每天都要进行的,针对发声各方面控制能力的发展所编排的练习.所谓特殊练习呢,是针对发声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所进行的练习.谈谈练声的具体内容.把它分成四节来讲.第一节锻炼膈肌、腹肌和咽壁;
第二节磨练口齿;
第三节改善音色;
第四节扩展音域和调节响度.先讲第一节锻炼膈肌、腹肌和咽壁.锻炼膈肌、腹肌和咽壁的目的是使它们有力而灵活,在发声当中提供稳定充足的动力,保证声道的畅通.具体锻炼要领和方法是这样的,首先是膈肌咽壁的锻炼,可以通过发 HEI 音合并进行,也就是说膈肌和咽壁的锻炼在这里是合并进行的.具体的做法是:
第一步,深吸气以后,用这一口气发出两三个扎实的 HEI 音,不断重复坚持数日.做一次,深吸一口气,发出两三个扎实的 HEI 音,“HEI HEI HEI”“HEI HEI HEI”“HEI HEI HEI”这是第一步.在做好第一步的基础上要增加弹发次数,进入第二步,一直到一口气能够弹发七八次.这里需要注意,在弹发的过程当中,这个,气的力度应该均匀,声音要保持一定的音高和音量,音色也要始终一致.做一下,“HEI HEI
HEI HEI HEI HEI HEI”“HEI HEI HEI HEI HEI HEI HEI”,这样来做.第三步,第二步练习坚持数日以后就可以获得自动进气的感觉,这以后呢,要由慢到快,稳健轻巧的连续弹发 HEI 音,最后达到要慢就慢要快就快的程度.我来做一下“HEI HEI HEI HEI HEI H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