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管理是艺术,而不是科学,要从实践中感悟
公共管理是艺术,而不是科学,要从实践中感悟。公共管理有5个层面,即方法(技术、手段);公共政策问题;制度问题;宪政问题;公共管理的精神。最后一个层面是最重要的,因为公共管理的精神是支撑公共管理的价值理念。张成福教授认为当代中国公共管理体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于公共行政“公共精神”的忽视乃至衰微。
我们这个时代的公共管理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精神?张教授认为现代公共管理的基本精神应体现在以下四个主要的方面:
(一)民主的精神。民主行政的精神是这样一种信念:相信民众;相信人民如果了解、关心世事、富于理性便可以依赖他们,由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相信通过民主的方式可以纠正和解决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差错;相信遵循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尊重少数人权利都是重要的。
(二)法的精神。法治在理念和实践上是这样一种状态:法律是建立在尊重民主、自由、人权的基础上,宪法和法律有着最高的权威和效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不承认任何人,团体和组织具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任何人都在法律的范围内享有平等的权利,并平等地承担义务。
(三)公正的精神。公平的行政首先是这样一个基本的理念:承认社会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而这些权利,并不因为个人的地位、性别、种族、收入等的差异受到损害,也不能被权力和特权所侵袭,更不能被金钱所买卖。
(四)公共服务的精神。服务的精神意味着政府施政要以公民的愿望与需要相一致;政府及其他职工人员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与服
务,同时又是高品质的服务。
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在上述公共精神指引下的行政是一个什么样的行政呢?张教授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逐步实现政府与公民平等化的行政。2.行政权力既受到保障又受到制约与规范的行政。3.既有效率又有责任的政府行政。4.由民众驱动的行政和积极的行政。5.合作主义的、参与的行政。
报告会最后,张教授给同学们留下了几个思考题,并鼓励同学们学好公共财政和预算等定量化方法。张教授讲座内容充实、新颖,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报告结束之后同学们积极提问,张教授一一给予细致的回答。
第二篇: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黄铁鹰)
2009年10月13日晚,由人大商学院主办、人大商学院EDP中心承办的2009成长中国大讲堂第十一场在人大逸夫会堂第二报告厅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校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访问教授、香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前任董事总经理黄铁鹰为两百多名人大学生和校友作了题为“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的精彩演讲,结合其跨越商界和学界的传奇经历,对这一古老的话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本次活动由人大商学院副院长李平教授致欢迎词并代表主办方向黄铁鹰赠送纪念品,由人大商学院MBA研修同学会理事、北京海若天成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海娟担任现场主持。以下为嘉宾黄铁鹰的精彩言论:
1.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也是100%正确的。然而这个问题并不是毫无厘头的,弄清这个问题对于管理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如果我们觉得管理主要是一门科学,那我们在管理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们就请麦肯锡那些最高级的咨询顾问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反之,如果我们认为管理主要是一门艺术,我可能更多靠自己或是向同行请教。另外,如果我们认为管理主要是一门科学,那么我们在招收管理者的时候,会更看重它的学历,而把他们的经历放在第二位;如果我们认为管理主要是一门艺术,那么我们在招收管理者的时候,可能对你的MBA学位就不会给更高的分。
2.当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认为管理主要是一门科学,而当从生意场上退下来,又在学校教了几年书,我现在觉得管理更应该是一门艺术。什么是科学?科学是能够既证实又证伪的东西,是能够重复验证的东西,比如1+1=2,比如酸碱中和一定是生成盐。艺术则不然,赵本山的小品在长江以北每个人都能背下来,可是在广东省,春晚的收视率还不到5%,我们讲一段赵本山的段子广东人都听不懂。同一个歌手唱同一首歌,面对不同的观众其反响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艺术,有的时候灵,有的时候不灵。
3.为什么国外一些比较高级和先进的组织形式对中国的企业、对亚洲的企业就不灵呢?因为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的是互动,随着管理对象的不同,方法也不一样。从事任何科学职业的人都有固定的职业训练督导,比如说医生一定要在医学院读过书,然后做实
习医生,之后才能够去行医。而管理者则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很多人高中都没毕业,可是他们在管理这个岗位做的有声有色。世界500强的CEO中大多数都不是MBA的毕业生,而是EMBA的学生,亦即他们是先成功成为了管理者,然后再回学校去学习。
4.科学是能够在课堂中教会的,有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从来没有出过校门,而管理是在课堂上教不会的,学不来的。6月份刚刚倒闭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曾经集中过美利坚最优秀的一群脑袋,可是在70年代开始受到日本汽车的进攻,它们发现打不过既省油,成本又低,质量又好的日本汽车,因此派了大批的专家、学者、工程师去日本学习丰田汽车管理方法,然而并没有学会。80年代丰田汽车公司和美国通用组成了美国第一的中美汽车合资企业归日本人管理,这意味着一群专家在干活,另外一群专家拿着放大镜去看,去学什么是丰田汽车生产管理,然而依然没有学会。到了21世纪,因为石油价格太高而造成美国汽车大批积压,然而2000年日本的电油两用汽车已经开上了美国的高速公路。熟悉汽车制造行业的人都会知道,其实美国汽车生产制造设备的装备水平是高过丰田汽车的,因为他们人工太高用了更多机械设备。美国人为什么学不会丰田汽车管理方法?我的答案是,日本人的精神信仰更多是建立在集体主义文化精神之上的。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能够发明那么精确的人体导弹,他们20几岁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开着临时轰炸机往美国军舰上撞,这种精确性绝不亚于今天的导弹。日本的民族在战争中出现了很多董存瑞、黄继光,多到已经不值得去宣传了,那么这样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企业管理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应用?丰田汽车公司第二代家族管理者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而引咎辞职,拱手让出了丰田汽车的管理权,以此向丰田员工和整个社会谢罪。企业经营不好的时候,董事长和总经理可以把自己工资减半,然后再让员工减10%,如果不行我再减一半,员工再减10%,如果还不行,高技术的工人绝不遣散,因为日本人知道,当经济复兴的时候,高技术的技术工人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回来的。相反,美国是一个个人主义至上的国家,以人为本,所以美国的战俘从朝鲜战场、越南战场回国的时候,可以受到英雄般的待遇。那么这种个人主义在企业管理上的应用是什么?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到国会山向美国纳税人求救的时候,他们还都坐着公司的专机降落在华盛顿。不管他们的公司亏损多大,但是他们的年薪至少要在7位数到8位数。工人当然也是个人主义至上,所以美国的汽车行业是工业化最强的行业,美国汽车工人平均工薪是每小时70美元,这是日本汽车工人工资的两倍。所以美国汽车厂走到今天的境况,原因不在于他们不懂得丰田汽车的生产管理方法,而是他们这种人不能用那样的方法。所以说管理主要不是一门科学,因为这种方法是学不会的,是因人而异的。
5.管理是什么?辛弃疾这首词能很准确地表达管理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我觉得这就是初入管理时的状态。刚刚开
始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和在校学习管理专业的学生,都会觉得管理更多是一门科学,因此我们试图在学习和在管理的过程中找出那种规律性的东西,找出它的流程、方法、工具、制度,认为把这些东西做好,再找到合适的人应变,这个企业就长治久安了。可是真正在管理职位摸爬滚打了几年,再回到课堂上谈管理,就会变得“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管理可能就像谈恋爱,无论你看了多少言情小说,看过多少爱情大片,目睹你身边多少密友那种痛不欲生的经历,如果你自己不真的谈一次,你绝对不知道谈恋爱是什么滋味。我觉得这就是管理。
6.管理是实践的艺术,是具体而非抽象的。北京城内有一个海底捞的火锅店,2004年刚到北京开,现在在北京已经有20几个分店。这个火锅店近似于一个奇迹,起码在近几年,三伏天北京人排着队等一个多小时去它的火锅店吃。那么海底捞是怎么管的?员工服务为什么那么好?海底捞有6千员工,4千个一线的服务员。对于这4千个一线的服务员,他们的老板说,如果你们发现我们的服务不好,以至于引起客人不满意,你们有权力给客人免单,也可以给客人送一盘菜。这种授权使得海底捞的员工总是笑呵呵的,那种笑容是从心里往外面发自于内心的笑容,不像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员那么职业型的笑容,而是毫不卑微的、很灿烂的那种笑容。
7.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其次要信任别人,尽量把权力交给下属,最后要有果断的决策能力。
8.管理者要让有着各种利益诉求的人在一起能够和谐、高效的工作,首先必须有超强的沟通能力。8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曾经让很多研究人员拿着秒表跟着400多个美国的CEO,从他们上班开始,就坐在办公室看他干什么,然后把他们的工作时间做出分析。结果发现他们每天工作时间的40%是用来开会。开会是干什么?是沟通。另外20%的时间是在旅行,旅行是什么?是飞着去开会。所以优秀管理者60%的时间都是在跟别人沟通,由此可见沟通能力是管理者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
9.管理者沟通的的第一语言不是言语,而是行动。如果我们让一个同我们没有预约的远道而来的分公司总经理坐在门外等半个小时,其实我们一句话还没有讲,这个沟通已经完了,我们已经准确无误地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不重视你这个分公司总经理。人事任免往墙上一贴,其实沟通就已经完毕了,这个组织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林彪就是这方面的沟通大师。他那么年轻,为什么在开国十大元帅中排在第三位?因为他带领的四野过山海关之后,兵力已经是一二三野之和,然后解放了半个新中国。熟悉林彪的人都会知道,这个人语言极
其木讷,很不善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很不善于做战前鼓动,做思想工作。那他靠什么去指挥他的四野军团?靠的是行动,靠的是命令。
10.管理者沟通的第二语言应该是耳朵而不是嘴,应该是听而不是说。为什么呢?因为别人脑子里的问题比管理者脑子里的问题更重要。这个“别人”就是两类人,一类是老板,另一类是下属。老板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工作目标,你必须把老板脑袋里的意思和他脑袋里的问题听懂。第二类是你的下属,他们在第一线上,他们脑子的问题如果你解决不了,他们的手就开始迟疑了。管理者这个职业,与其他任何职业有一个唯一的不同点,就是管理者的命运是靠别人所决定的。如果你是一个医生,你可以独立做一个手术,当然有些护士配合,但主要是靠你的脑袋和手完成,这个时候你的工作好坏100%由你的技术、经历、责任心来决定。如果你被提升为院长,你就变成了管理者,那么这个时候决定你工作好坏的就绝不仅仅是你的技术是否精湛,而是你下面那10个手术医生的责任、工作态度和医疗技术。所以作为管理者,我们的命运是在别人手中掌握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先能听懂别人脑袋里的问题。
11.管理者的耳朵是可以训练的。如果我们去国外,要找一个翻译,一个听力好的和一个口语好的,我们应该找谁?肯定是听力好的。在澳大利亚我们曾经发生一个笑话,一个旅行团的翻译听不太懂澳大利亚那种带口音的英文,结果就没有找到厕所,所以一团的人都出了问题。哪怕假设这个翻译是一个哑巴,可是他听力非常好,只要用手写出厕所,他一下就会把这个旅行团带到厕所去。所以这就是耳朵的重要性。后来我们在选择管理者时,每到最后我都会问一两个含糊不清的问题,我故意把这个问题组织的含糊不清。大多数人会以他们所理解的那个意思开始回答,可是一定会有少数的人,很怯生生地说对不起,黄总你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还有的干脆就更直截了当说,对不起我没听懂。如果其他条件差不多的话,这个工作机会就应该是他的,因为他有一个善于聆听的耳朵。他面对他的老板都敢说对不起我没听懂,那当他面对他的下属,那个耳朵会竖起来的。要警惕能讲的人,重视会听的人。
12.管理者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就是有效的管理语言。管理语言就是被管理者的语言,是具体的小词。从沟通效果来说,具体的小词一定优于抽象的大词,“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不需要培训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传达效率高。然而我觉得很多管理者,特别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管理者、MBA的学生,特别愿意使用管理学的语言。管理学的语言绝不是有效的管理语言,比如“愿景”,如果我们要跟工地上的民工和工厂里的工人讲什么是愿景,一定要经过培训才能明白。还有“执行力”,这是翻译最差的一个管理词汇,让人感觉把员工、下属只当成工具了,应该叫操作能
力。文化也是个非常差的翻译,需要不断对被管理者进行培训,让大家才知道,此文化非彼文化。企业文化相当于我们每个家的家风,我们一出生,一懂事就开始学着爸爸妈妈去为人处世,所以当我们长成了,突然有些人要请咨询公司帮我们整理文化,对我们说我来提炼提炼你们的家风,这是很怪异的事情。“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是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估计十几万的移动员工可能都不太懂,而另外一个企业文化“用双手改变命运”,全中国人几乎都懂了,这就是管理者应该使用的语言。
13.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第二个素质就是信任别人。在支付不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的情况下,如何让员工心里很痛快,很愿意给你干活,首先就要信任别人。
14.人骨子里面没有人愿意做一个螺丝钉,这同人的人性有关。人为什么活着?《百年孤独》里描写了一个职业革命家,打了一辈子仗,60多岁的时候不打仗了坐在海滩上跟一个武将喝酒聊天,然后他问这个朋友说,人为什么活着?那个武将说,我们革命者当然为了把拉美人民从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主义者统治下解放出来而活着。这个主人公说:“你真幸福,你知道你为什么活着,我60多了才刚刚想起我为什么活着,我就是为了我的骄傲而活着。从我砍下第一颗人头,到领导20多次起义,血流成河,其实支持我的背后的东西总是我想向世人,向我在意的人,向这个社会证明我能干,我比你们能干,我没白活。”在组织中怎么能体现出你的能干和骄傲呢?那就是老板信任你。
15.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很多试验来证实人有多自恋,有多骄傲。每个人对自己能力都高看一眼,所以在管理学中有内归因和外归因。其实人类不仅对自己的能力高估,对自己的道德也高看一眼。同样是美国行为学家做的试验,将五万个中层管理者分成两半,一半人给了一种问卷,说请你在下面这些原因中进行排序,看哪些原因是主要激励你努力工作的,结果70%的受访者的前两位是责任和挑战,第三位才是为了钱。另一半人又发了另外一种问卷,让在下面这些原因中进行排序,看哪些是激励下属工作的主要原因,结果70%的人认为激励下属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钱。这是赤裸裸地在道德上对自己高估。一个管理者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尽量把权利交给下属,他们也需要骄傲,我的位置已经代表了我的骄傲,那么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不要再继续展示我的骄傲了,不要向下属展示我比你们还能干,因为你的职位更多的代表了是责任而不是权利。我曾经见过一个董事长,管着300多亿的公司,他在签字财权上从来一个字都不签,把做事的权利都交给下属。权利就像一个奖牌,别在谁身上,谁的胸脯就挺起来了,谁就骄傲了,谁就不仅仅是为了金钱而工作了。菜根谭有一句很好的话,叫“信人者己诚,疑人者己诈”,在用人这个问题上也是如此。
16.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的第三个要素就是要有决策能力。所有的商业决策都是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总要对未来不确定的东西拍脑袋,即使你不做决策者,其本身就相当于你做了一个决策。比如啤酒市场你的市场份额是70%,这个时候突然百威杀进来了,百威是美国最大的啤酒商,它一进来就给城中每个超过20张餐桌的饭店送一个巨大的厨房冰柜,条件就是你不要卖别人的啤酒。一个星期你的销售队伍就顶不住了,说我们现在每天市场份额减少1%,都让百威拿去了,老板你必须批准我们也用这种方式跟百威竞争。可是今年两千万营销费用早就花下去了,怎么办呢?你把销售总监、财务总监都找来,商量完之后也没有结果,你说对不起我再想想,可是你这样做本身就已经做了一个决策,那就是按照原来的营销方式继续和百威打,可是你躺在床上睡不着觉了,因为你知道随着时间滴答滴答的过去,你的市场份额在每天1%往下跌。这样悬而未决的东西在你脑袋里面积攒越来越多,你的神经就不正常了。这是为什么那么多管理者拿了七八位数字的年薪,坐着头等舱,开着奔驰车,可每天都皱着眉头的原因。决策的痛苦在于选择,因为决策往往是在不同的方案中进行选择,选择了A方案,就放弃了B、C、D方案,放弃就意味着损失。所以管理者必须是能够承担损失的人。
17.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时你会发现这个老板用这种方法跟他交流,跟他沟通比较好,有时发现另外一个老板完全不吃这一套,就是管理者跟老板沟通的时候,事先要在心中提醒自己,我们要如何管理老板。我们一旦说管理,往往都说是管理下属,实际上不对,老板更需要管理。因为老板一般比我们站得高,望得远,野心有点太大,野心太大意味着我们在第一线的就难做。所以管理老板才是管理的重点,把老板管理好了,他的期望值降下来了,你的目标就切合实际了,你就好管理了。
18.对于一个业务的判断最主要的不是数量指标,而是定性指标,数量反映出来的都是尘埃落定的。如果一个管理者仅从数量指标去管理你的企业,你离关门就不远了,应该看数字背后那些定性的东西,那些让你睡不着觉,让你琢磨不透,让你欲哭无泪,让你走投无路的东西才能帮助你做出一个成功的管理决策。
第三篇:管理是艺术还是科学
管理到底是艺术还是科学
管理到底是艺术还是科学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他指出管理既是一名科学又是一名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体。管理科学是管理这一能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而 管理艺术则是它的主观创造性方面的反映。二者的统一是知识与技能、理念与经验、原则与灵活、定量与定性的统一。
而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简介科学管理的局限性,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他将工人看成是机器的附属品,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工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强调严格的服从,他没有看到工人的主关能动性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认为人们只看重经济利益,根本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由于对工人的的错误认识,必然导致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而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他的主要观点的基本内容是表现在;
科学管理的目的及科学管理的原则及科学管理的组织研究。这三点中 其中泰罗在他的《科学管理原则》一书中,提出了管理的四项原则,分别为;定额原则、标准化原则、差别的计件工资原则、惩罚原则。而得知管理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综合以上本人认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确实管理学是一门不精准的科学管理的对象是人 而非物品如果把人比作物品那么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物品。人的行为很难数学化。人是管理活动中最积极最生动的因素,把人管理好,管理可定。但是,人和人性是世间最复杂的事情之
一。个体在心理、精神、情感、思维方式、气质、性格、喜恶及价值观差异等等...所以本人不认同管理学是一门艺术性学科或者科学性学科 正如德鲁克所言管理既是一名科学又是一名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体。管理科学是管理这一能动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而 管理艺术则是它的主观创造性方面的反映。二者的统一是知识与技能、理念与经验、原则与灵活、定量与定性的统一。
第四篇:管理是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管理是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管理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是长起以来人门在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发展。人们将这些作以分析,整理并形成系统。成为理论。因此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何况现在的大学里也在开设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课程,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说管理是一门艺术。此话亦真,我们谈管理,不只是单纯的形式上的管理。理论上的管理。而是多姿多彩的全面的管理。管理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很高,要他同时具备多种素质。有一篇文章曾将管理人才的素质分为几类:“一个管理人员应该同时是一个军师,一个元帅,一个花匠、一个战士等。”因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统帅全局、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作谋划,必须身先士卒和有缜密的思维。因此说管理是一门艺术也不足为过。何况当今的高级管理人才毕竟少的可怜。
管理肯定是科学,但同时又是艺术。因为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而不是机器,所以要讲究方式方法,这就是艺术了。有些管理者懂管理理论,但不会做人的工作,结果与愿望相反,有些管理者可能不是很懂理论,但会做工作,结果与希望相一致。这就是管理的艺术所在。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
自然,管理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一项职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有管理学、管理方法、管理理论等形态;从艺术角度来看,则有具体的管理艺术,特别是在度的把握以及在具体应用时一些微妙的变化……所以说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象一台运转的机器,它遵循着它的运作模式,但是在机器陈旧的时候就需要改进和维护,从而为企业进行更好的服务,这时就产生了艺术,而管理步伐中的细小环节,模式所不能解决的它就必须有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新的做法去解决,根据环境和问题的不同,作出不同的结论,这本身也是艺术,所以管理是科学,但是它同时也是一门最好的艺术
第五篇: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
艺术是什么?艺术也就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教育就是一门艺术,怎样把自己知道的东西,经过大脑加工、提炼,再把它很好地展现给别人这是很重要的。
“教育是一门艺术”这个论断首先来自于历史上有影响的教育家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思想。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育建艺术,是学生的学习达到了“欲罢不能”的境界。
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一个特征是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对不同人的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随机应变。教育更像艺术,艺术也有法则,但不拘泥于法则,更多的是创造„„
教育是艺术,有无尽的创造力在吸引着教师。我们每一个人只要走进艺术的殿堂,总会被一件件艺术品所吸引,被他们的艺术创造所震撼。学校就是艺术殿堂,儿童就是一件件艺术品,他们吸引着我们去创造。
老师很普通,很平凡。但我们的课,有的要朴素平实,平实中见功底,大气潇洒,大气中透灵气;有的要清晰而细腻,流畅而完美;有的要简洁严谨,丝丝入扣,含而不露,引而不发,达到与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之效;有的要时而奇峰突起,引人入胜,时而妙趣横生,扣人心弦,颇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势„„我们的教学要风格各异,使学生学得愉快,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要创造充实的育人环境
只有创造并且经常得到充实的教育人的环境,才能使教育手段收到预期的效果。
外部环境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决定性因素。人的精神生活,即内心世界是否丰富,取决于他同周围世界的实际关系是否丰富多彩,取决于他同自然界和其他人的相互作用的内容与性质。
农村教师首先应考虑学生学习的氛围问题。在农村学校工作的同志,首先用考虑学生学习的氛围问题。要力争做到使家庭和学校充满书籍,要使农村形成一个善思考、勤读书,崇尚知识、科学和文化的氛围。、必须让学生经常接触大自然
少年时期多方面的精神生活,要求大自然不再成为培养智力兴趣的某种附属品和设置的环境,而是成为生命的媒介。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
带着你的孩子们到树林、到河边、到草地去吧!把这个生活的源泉展现在他们面前吧!没有这个源泉,就不可能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一旦你这样做了,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们会变得多么聪明、多么敏锐、多么机灵。
请您带学生去游览吧――在田野和牧场,在城镇的郊野,在无名小溪的岸畔。在这里,在大地的每一块石头上和每一捧泥土里,在流水的潺潺和树叶的沙沙声中,都有着我们理想的细小须根。要用它们来培育自己的心灵,使心灵变得高尚起来。
大自然是思维的摇篮,大自然是一本书,是思维的摇篮,它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儿童发现得越多,他们因思维获得的快乐感越大,他们就会感到未知的越多,因而提出越多的问题:这是是什么?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什么现象?于是,他们的精神力量就越执著地专注于求知和解疑。对大自然进行思考的水滴就可以汇成浩瀚的思维之河。
要引导孩子们从源泉中汲取思想。要到田野、到公园去,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这种溶有生命活力的水会使你的学生成为聪慧的探索者,好学好问的人,成为诗人。我千百次地证实:缺少了诗意的、美感的涌流,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别让教室的四壁把儿童与斑斓绚丽的世界隔开
别让教室的四壁把儿童与斑斓绚丽的世界隔开。我们应当经常关心,别让儿童的思想从入学伊始就塞进教学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别让教室的四壁把他与斑斓绚丽的世界隔开,因为大千世界的奥秘是思想和创造力取之不竭的源泉。
要为孩子们逐渐打开通向无边世界的窗口我建议老师们:要逐渐影响孩子的情感、想像和幻想,逐渐打开通向无边世界的窗口,不要一下就完全敞开,不要把它变成一个宽敞的大门,致使那些被您叙述内容的思想所吸引的孩子们不顾您的希望而像圆珠一般冲撒出去„„起初,他们会面对那浩如烟海的事物而不知所措,尔后,这些实际上尚未被认识的东西又会令人腻烦,变得空空洞洞。
四、青少年需要富有激情的活动
青少年需要富有激情的活动。按其本性来说,青少年需要富有激情的活动。由于感情的积极流露――这样表达如果是可以的话――学生的感情或激情得到了满足,从而形成了信念;思想和观点也逐渐变成他们心灵中能激励他们从事道德高尚活动的积极力量。
激情世界不能得到开发危害大。智力较差,有惰性和落后,往往与激情的贫乏、精神的疲沓,或者说激情世界未得到开发有关。
五、、应引导孩子们进行积极活动
应引导孩子们进行积极活动。实践告诉我们,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所选择的方法应能引导他们进行积极活动,能在他们面前展现出战胜困难的吸引人的前景,能唤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自尊心。活动本身还应包括克服困难和障碍的可能性,但应适合学生的年龄。重要的是,从孩子们受教育的第一天起,就要用克服困难的社会意义和智力创造来吸引他们。
活动使少年的禀赋得以展现和发展。如何才能使少年对积极活动的自然追求服从于道德的发展?这种积极活动应当包含什么?那些决定以后(青年和成年时期)人的独特个性和决定人的饱满的精神生活及幸福的个人才能、意向与天才,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被揭示出来并得到发展。正确地组织少年时期的教育,意味着努力使每个儿童恰恰是在同他的禀赋最相适应的活动中把自己展现出来。
要力求使每个少年都有自己钟情的工作。我们力求使每个少年都有自己喜爱的、感兴趣的和使他们激动的工作;要他们把在这项工作中产生的感情转到学习中去,转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道德态度上去。
要教孩子敢于去做聪慧的冒险。如果我的每个学生在童年时期不敢爬上树顶,不敢游泳过河,不敢深更半夜到森林中去找回需要的一根木棒或者在行军时某位同学丢了的指南针,不敢从屋顶上把过早爬出鸟窝的并卡在瓦缝中的雏鸟捉回来,不敢在暴风雪中护送很小的、无自卫能力的孩子回家,那我就把这种教育说成是温室里的培育。只有学生敢于去做那些事,才能教育出英勇果敢的学生。在那些勇敢行为中永远会有冒险,但是,没有聪慧的父亲般的冒险,谈及教育一般是不可能的。
教育家巴特尔说:“爱和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教师拥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他们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教育就是爱,唯有爱才能改变一个人。教育离不开爱心,犹如鱼儿离不开水。另外,人天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幼儿时模仿父母,在学校模仿老师。学生在教师给予的关心、热爱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会到如何待人。同时,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心田里播种下爱的种子,收获的是学生对这个世界的爱。
教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