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收工作心得体会-税收重在服务
几年前的一天,我们的申报厅一名干部,发现欠税业主李某遗忘在申报台上的手提包,马上通知其本人,物归原主。李某深受感动,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拖欠税款的现象。拾物归遗,理所应当,但是因为适用的对象和环境不同,收到的成效不可估量。看来,充分认识为纳税人服务的重要性,树立服务第一,征收第二的意识,才能使税收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试想,如果我们的干部没有这种优秀的品德和较高的觉悟,想靠说服教育使欠税户转变思想真是比登天还难,感动就更谈不上了。多少年来,权大于法的观念和“厌税”、“恨税”意识根深蒂固,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但公民的义务观念、法制观念和自觉纳税意识却相对滞后,视税务机关为眼中钉,收税被认为是柞取人民的血汗钱,税务干部成为市场经营者共同的“敌人”。我想,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税法没有深入人心,这是我们税务机关的责任;二是公民依法纳税的观念淡薄,这也是税务机关的责任;三是各种体制的不健全,这还是我们税务机关的责任。三个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服务的意识不强,服务的水平不高,服务的质量不佳,最终导致我们的税收工作进展不顺利,可见,为纳税人服务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服务”呢?我想,要明白一个辩证关系:就是为纳税人服务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如果我们的服务无可挑剔,但是在税收工作上却不见一点成效,这种服务就失去了意义。而为纳税人服务仅仅停滞在拾物归遗、文明用语上显然是不够的,要建立征纳双方相濡以沫,共谋进退的关系,需要我们投入的不仅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感情、良知和对税收事业的忠诚。
一.增强征纳双方的法制观念,提高税务干部的执法水平,提高纳税人知法、守法和自觉纳税的意识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税法深入人心是我们税务机关的责任。如果有一天,税法能在每个公民的心目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我们就胜利了。我想“服务”不仅仅是施行者给予被施行者物质享受,精神财富的给予才是最慷慨的。自古以来,我们的“法”就蒙羞于“权力”之下,一些有侥幸心理的人在人情税、关系税的避护下,偷逃骗税,更可恶的是那些以身视法的税务干部,他们开人情税、关系税之先河,导致我们的税收环境每况愈下,实在令人痛心。他们的行为不仅破坏了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更破坏了税法的神圣与尊严,破坏了税务机关的形象,破坏了税务干部在纳税人心目中的地位。试想,你为一个人开了人情关,伤了多少本有依法纳税意识人的心;法制的畸形,使多少原本善良的人有了“邪门歪道”之想;使多少原本守法的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法制不健全是个悲哀,但公民有法不依是最大的悲哀,执法者执法不严是最大的不幸,违法者逍遥法外是最大的羞辱。让税法深入人心,表面上看与服务不沾边,但实则意义重大。只有让公民知法,才能让他们守法,只有守法,才能有稳定的经营环境,违法了还何谈经营?何谈挣钱?所以沾沾自喜于人情税、关系税避护网下的人,早晚有一天会被税法之网牢牢罩住,等待那些以身视法的税务干部的也将是法律的严惩。说到法,我有两句题外话,当你用电脑的五笔字型打字时会发现,“税法”一词以词组的形式打出来是“乘法”,“执法”一词以词组的形式打出来是“热潮”,“依法”一词以词组的形式打出来是“贪污”,这是不是又能证明点什么?看来,我们的“法”真的到了该深入人心的时候了。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形成服务第一,征收第二的共识
前两天,我看《中国税务》中的一篇《荆楚十日》,非常感动。“荆人有远虑,楚地多人才”的地缘文化的论断,和铁的事实证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税收事业的重要意义。税收事业的发展壮大,取决于拥有什么样的纳税群体,而纳税群体的优劣,全靠这支干部队伍的高效工作和优质服务。因此,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十堰市地税局办税服务大厅女干部彭艳冰,发现纳税人的申报数与帐目明显不符,在退回纳税人申报表时,被纳税人用口水狠狠地啐在脸上,但她用缄默化解了内心的委曲,也得到那位纳税人的一声“对不起”和一张真实的申报表。这是什么?这就是素质,是我们大声疾呼的高素质!黄石市地税局副局长管幼华,抱病催收,8天实现税收入库1000万元,在去大冶铁矿的途中却永远地倒下了,但是她的墓碑前却是无数税务干部奉献的鲜花和一位下岗工人接受其救济无法报恩的守护。这不就是高素质吗?为税收事业奉献了生命,不正是为纳税人服务了一生吗!我们作为税务干部,就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有坚定的立场,有敏锐的思维,有不屈人格,有闪亮的人生,不是说“只有你崇高了,别人才伟大了”吗?我们说只有税务干部的素质提高了,税收优质服务才能实现,税收事业才有希望。
三.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服务第一,征收第二
为纳税人服务,靠素质、靠自觉、靠意识,更要靠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把为纳税人服务提高到“法”的规定上来,形成规章,形成制度,使行动有准绳,违章有处罚。
在工作效率上,必须高效、准确、快捷,视纳税人的时间为金钱、甚至生命,决不允许有推诿、搪塞、懈怠的恶劣行为出现在税务机关;
在执法标准上,必须严格、公平、公正、公开,我们不能奢求在短时间内将“秉公执法、不循私情”在税收执法领域中100%的变成现实,但是我们有决心逐步改善执法环境,当然也希望税收执法干部珍惜手中的一分权力,挑起肩上的十分担子,撑起身上的百分责任,用良知为纳税人开辟正常有序的经营之路;
在领导机制上,领导干部必须当先锋,作表率。为纳税人服务,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走在前面,严格坚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处罚制”,一视同人,在这一点上,决不能姑息迁就。其实,对领导干部而言,“为纳税人服务”就是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完成税收任务,保证不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出现偷漏骗逃税现象,保证干部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一点很重要。荆州市的杨秀琳女士,接任了上一年度没有完成税收任务的李埠地税所所长一职,面对全所干部一年没有拿到税收奖金的消极和沮丧,她说了两句话:“从今天起,我半年不拿工资,如果做不到‘双过半’,我就一年不拿工资。”两句掷地有声的话,使全所干部拼命地干了半年,“双过半”的奖金终于从她手里发给每一位干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如果我们的干部还停留在为每一天的生活奔波忙碌的水平线上,怎么会有心思为纳税人着想?执行公务的时候要想晚饭吃什么既经济又实惠?做妈妈的要想今天孩子又没有小食品了;开出的税票明明是1000元,却偏偏写了100元,等等类似事件,多耽误事。所以说,“有己之足,才有人之福”。试想,连自己都衣食无着,还何谈为别人服务?为什么大家都说“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雷锋的精神毋庸置疑,但是雷锋是那个时代造就的,我们不能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的税务干部成为那个时代的雷锋,但是雷锋的精神却要代代相传,并要在我们身上得到升华。这也就是无论哪个时代,无论社会如何进步,都要有一种支撑的理性东西。我想,税务干部尽职尽责,工作有方,这就是为纳税人服务。如果120万的税务干部都能有杨秀琳的精神,别说八千亿的任务,就是完成2个八千亿都不是纸上谈兵。说什么“税源下滑,征收难度大,任务繁重”,都是在找客观原因,主观不努力才是大障碍。依我看,征纳双方只是角度不同,一方是为国聚财,一方是为国纳税,责任和目标却是相同的。
我想,《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以及《行政处罚法》的施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是为纳税人提供了监督税务部门执行公务的法律依据。所以说,我们税务机关真的要把为纳税人服务作为税收工作的主线,切记:繁荣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是征纳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税务机关只不过是承担了“征”的任务,宗旨应该是演好服务的角色,千万不要以自己手中的一点的权力忘乎所以,不然,我们是不是也可能成为被告?真的不是骇人听闻。
仅一拙见,请指正。
第二篇:税收工作重在服务
谈不上是论文,更谈不上是经验,只是一些感悟。
几年前的一天,我们的申报厅一名干部,发现欠税业主李某遗忘在申报台上的手提包,马上通知其本人,物归原主。李某深受感动,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拖欠税款的现象。拾物归遗,理所应当,但是因为适用的对象和环境不同,收到的成效不可估量。看来,充分认识为纳税人服务的重要性,树立服务第一,征收第二的意识,才能使税收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试想,如果我们的干部没有这种优秀的品德和较高的觉悟,想靠说服教育使欠税户转变思想真是比登天还难,感动就更谈不上了。多少年来,权大于法的观念和“厌税”、“恨税”意识根深蒂固,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但公民的义务观念、法制观念和自觉纳税意识却相对滞后,视税务机关为眼中钉,收税被认为是柞取人民的血汗钱,税务干部成为市场经营者共同的“敌人”。我想,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税法没有深入人心,这是我们税务机关的责任;二是公民依法纳税的观念淡薄,这也是税务机关的责任;三是各种体制的不健全,这还是我们税务机关的责任。三个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服务的意识不强,服务的水平不高,服务的质量不佳,最终导致我们的税收工作进展不顺利,可见,为纳税人服务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服务”呢?我想,要明白一个辩证关系:就是为纳税人服务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完成各项税收工作任务;如果我们的服务无可挑剔,但是在税收工作上却不见一点成效,这种服务就失去了意义。而为纳税人服务仅仅停滞在拾物归遗、文明用语上显然是不够的,要建立征纳双方相濡以沫,共谋进退的关系,需要我们投入的不仅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感情、良知和对税收事业的忠诚。一.增强征纳双方的法制观念,提高税务干部的执法水平,提高纳税人知法、守法和自觉纳税的意识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税法深入人心是我们税务机关的责任。如果有一天,税法能在每个公民的心目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我们就胜利了。我想“服务”不仅仅是施行者给予被施行者物质享受,精神财富的给予才是最慷慨的。自古以来,我们的“法”就蒙羞于“权力”之下,一些有侥幸心理的人在人情税、关系税的避护下,偷逃骗税,更可恶的是那些以身视法的税务干部,他们开人情税、关系税之先河,导致我们的税收环境每况愈下,实在令人痛心。他们的行为不仅破坏了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更破坏了税法的神圣与尊严,破坏了税务机关的形象,破坏了税务干部在纳税人心目中的地位。试想,你为一个人开了人情关,伤了多少本有依法纳税意识人的心;法制的畸形,使多少原本善良的人有了“邪门歪道”之想;使多少原本守法的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法制不健全是个悲哀,但公民有法不依是最大的悲哀,执法者执法不严是最大的不幸,违法者逍遥法外是最大的羞辱。让税法深入人心,表面上看与服务不沾边,但实则意义重大。只有让公民知法,才能让他们守法,只有守法,才能有稳定的经营环境,违法了还何谈经营?何谈挣钱?所以沾沾自喜于人情税、关系税避护网下的人,早晚有一天会被税法之网牢牢罩住,等待那些以身视法的税务干部的也将是法律的严惩。说到法,我有两句题外话,当你用电脑的五笔字型打字时会发现,“税法”一词以词组的形式打出来是“乘法”,“执法”一词以词组的形式打出来是“热潮”,“依法”一词以词组的形式打出来是“贪污”,这是不是又能证明点什么?看来,我们的“法”真的到了该深入人心的时候了。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形成服务第一,征收第二的共识
前两天,我看《中国税务》中的一篇《荆楚十日》,非常感动。“荆人有远虑,楚地多人才”的地缘文化的论断,和铁的事实证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对税收事业的重要意义。税收事业的发展壮大,取决于拥有什么样的纳税群体,而纳税群体的优劣,全靠这支干部队伍的高效工作和优质服务。因此,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尤其是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十堰市地税局办税服务大厅女干部彭艳冰,发现纳税人的申报数与帐目明显不符,在退回纳税人申报表时,被纳税人用口水狠狠地啐在脸上,但她用缄默化解了内心的委曲,也得到那位纳税人的一声“对不起”和一张真实的申报表。这是什么?这就是素质,是我们大声疾呼的高素质!黄石市地税局副局长管幼华,抱病催收,8天实现税收入库1000万元,在去大冶铁矿的途中却永远地倒下了,但是她的墓碑前却是无数税务干部奉献的鲜花和一位下岗工人接受其救济无法报恩的守护。这不就是高素质吗?为税收事业奉献了生命,不正是为纳税人服务了一生吗!我们作为税务干部,就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有坚定的立场,有敏锐的思维,有不屈人格,有闪亮的人生,不是说“只有你崇高了,别人才伟大了”吗?我们说只有税务干部的素质提高了,税收优质服务才能实现,税收事业才有希望。
三.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服务第一,征收第二
第三篇:如何加强税收服务工作浅谈
文章标题:如何加强税收服务工作浅谈
税收执法与税收服务是一对辩证的关系。作为基层税务机关,正确履行好法律所赋予的税收执法管理监督职能,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服务,更要把握好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的关系。国家税务总局于2005年10月16日下发了关于《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对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视
程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就如何加强纳税服务方面的工作谈一点看法。
一、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
税收执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只有把发展经济、服务经济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保证税收工作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要理清依法治税与税收服务的关系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工作的灵魂。国家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征纳关系,一方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不受损失,同时也维护纳税人的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治税就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最好的服务。而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处理好执法管理与纳税服务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税收工作中的一个瓶颈。
目前在一些税务人员的观念中,往往把依法治税与纳税服务对立起来,把依法治税片面的理解为“整顿”、“治理”、“稽查”、“处罚”,把纳税服务简单的看作为“笑脸相迎”、“热情接待”。甚至在有的地方一提依法治税,就是“拉网检查”、“严查重罚”。一提优化服务,稽查工作就暂停了,调整税负也不敢进行了。这都是对依法治税和优化服务的误解。依法治税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来管理税收,达到依法征税、依法纳税和依法管税的目的。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规,主动为纳税人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实现征纳双方责、权、利对称平等的税收管理形式。因此,我们强调服务意识决不是要淡化执法,加强税收执法也决不是忽略服务,依法治税和税收服务是税收管理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我国的税收模式虽然已经经历了几次转换,但是少数税务机关仍然从“本位”出发,被动的对纳税人提供一些税务部门必须提供的服务。要提高纳税服务的质量,改变这种被动服务,取而代之以全方位的主动服务。
树立纳税服务观念,淡化权力意识,把尊重纳税人、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贯穿在税收征管中,进一步简化办税程序和有关审批手续,减少形式上的重复多头检查,改变检查进就轰轰烈烈抓一阵的表面化的短期行为,使内容、形式、效果相统一,纳税服务向长效发展。
作为主动服务的重点,应着重把纳税人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一律公开,尤其在税收政策信息传达方面,不能只停留在办税服务厅公告,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上,应开辟与企业加强联系的多种渠道,如利用电子网站、媒体等形式加强纳税服务宣传,便于纳税人学习掌握;主动、及时、准确、全面地将税收政策向纳税人解释透彻,以增加税收政策的透明度,使企业与税务部门的信息交流始终畅通,减少纳税人由于了解政策不及时或不全面而出现的问题,真正维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利,自觉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切实保证税法的贯彻落实,把优化服务拓展到提高纳税人的素质之中。
(三)加强税收宣传服务
在税收宣传上,要注重实质效果,不能忽视纳税人以及整个社会的不同层次的需求;要注意加强日常宣传,不能偏重于突击宣传,尽量做到税收宣传经常化,制度化;要将税收宣传工作做为税收工作的一个侧重点,不能偏重于单一化、形式化宣传,忽视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加强税收宣传的力度,应从提高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开拓税收宣传的广度。税收宣传不但要重视对纳税人的宣传,还要重视对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宣传,不但要重视税法本身的宣传,还要重视税务机关职能及其自身形象的宣传;二是挖掘税收宣传的尝试要重视税收宣传中税法与其他法律的衔接,重视从法律和税法两个方面来规范、约束税务机关以及纳税人的涉税行为的宣传,重视税收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联系进行深入的宣传。
二、进一步强化整个税务部门的服务意识
新的《税收征管法》将税收服务提升为税收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机关在坚持税务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税务干部为纳税人服务的工作中,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对自身角色与职能进行重新审视并加以调整,真正实现从“执法”型机关向“管理服务”型机关转变。要树立公众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服务思想,确立“让纳税人满意”的思维观念,把“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完善、全方位的税收服务体系。
(一)增加“诚信”意识。诚实信用是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主要基础,建立诚信税收,营造“征税人诚信征税、纳税人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要切实落实
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要严格依法办事,依率计征。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退尽退等等。建立纳税信誉评估机制,广泛开展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真诚鼓励诚信纳税人,严厉惩治违法行为,形成税收信用体系,使“诚信”成为连结征税人和纳税人不可或缺的纽带和桥梁。
(二)增强“效率”意识。完善“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征管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平
台,在减少办事环节,减少行政审批手续、提高办税效率上取得进展,将所有纳税人需要向税务部门咨询、受理、核批的操作性业务前移至办税服务厅归口管理,实行“一窗式”服务、“一站式”服务,真正让纳税人“进一个门,办全部事”。
三、要逐步优化服务
优化税收服务是贯彻《税收征管法》的必然要求,也是改进政府公共服务的客观要求。
(一)、规范健全服务机制。一是要规范地建立制度保障
机制。要建立一套从可行性分析、决策、实施到效果评估、信息反馈、服务监督、业绩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纳税人工作的开展。二是要规范建立监督保障机制。落实服务监督,将各项文明办税制度或承诺印发给纳税人,让每个纳税人知晓其享有的权利,设立服务投诉电话和征求意见箱,以确保接受全社会监督。三是要规范建立责任保障机制。明确税收服务岗位职责,完善税收服务岗责体系,实行过错责任追究,从制度上保证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四是要规范建立考核保障机制。要完善服务承诺制度,公开纳税人承诺涉税服务标准和办结时限,实行标准化服务要严格服务考评制度对税收服务工作质量采取量化打分、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考查,并将服务考查结果与工作人员业绩及奖罚挂钩。
(二)优化服务手段。要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税收管理信息进行集约化处理,促进税收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一是要健全服务系统。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征管模式,全面提升税收管理效能和质量,使纳税人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税收服务。二是要健全服务网络。促进相关部门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推进税收管理的现代化和税收服务的社会化。
(三)强化服务措施
一是要继续强化聚财服务,把组织收入做为税收工作的中心;二是要认真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培植壮大税源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强化办税服务。
《如何加强税收服务工作浅谈》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如何加强税收服务工作浅谈。
第四篇:税收工作心得体会
税收工作心得体会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热点及今年税收工作重点,为了更好地服务税收中心工作,帮助企业财务人员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指导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正确处理相关涉税问题,从而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科学运用税收筹划,优化经营模式,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提高财务人员在企业涉税事项中的工作能力与服务能力,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经济与税收发展需要。
我有幸代表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参加此次“国地税合并背景下个税与社保风险管控与税务安排”“国地税合并后最新政策解析与税务稽查防控”的培训,我就本次培训做如下总结:
一、国地税合并背景下个税与社保风险管控与税务安排
1、关于新《个人所得税法》变化点解析
此次关于新《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的六大变化,完善了有关纳税人的规定,如判定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的标准有现行的是否满1年调整为是否为满183天。提高了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的标准,由月3500元调高到5000元。对部分劳动性所得实行综合征税。优化了调整税率结构,主要是调整了7及超额累进税率的跨度。设立了专项附加扣除,实在已有的专项扣除增加了附加扣除,更有利于税制公平。增加反避税条款,赋予税务机关按合理方法进行纳税调整的权利。
二、国地税合并后最新政策解析与税务稽查防控
1、国地税合并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随着国地税的合并,两个部门的合并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影响,毕竟两个部门的社会背景,工作侧重点不一样,合并后需要一个磨合期。国税相对地税更规范,这样就会导致部分企业相对的不适应,由于地税当时管理环境相对宽松,企业部分不太规范,而现在面临国税,必须的严抓管理,否则会造成企业涉税风险。
第五篇:税收工作心得体会
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完成税收任务,保证不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出现偷漏骗逃税现象,保证干部有一定的经济基矗这一点很重要。荆州市的杨秀琳女士,接任了上一没有完成税收任务的李埠地税所所长一职,面对全所干部一年没有拿到税收奖金的消极和沮丧,她说了两句话:“从今天起,我半年不拿工资,如果做不到‘双过半’,我就一年不拿工资。”两句掷地有声的话,使全所干部拼命地干了半年,“双过半”的奖金终于从她手里发给每一位干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如果我们的干部还停留在为每一天的生活奔波忙碌的水平线上,怎么会有心思为纳税人着想?执行公务的时候要想晚饭吃什么既经济又实惠?做妈妈的要想今天孩子又没有小食品了;开出的税票明明是1000元,却偏偏写了100元,等等类似事件,多耽误事。所以说,“有己之足,才有人之福”。试想,连自己都衣食无着,还何谈为别人服务?为什么大家都说“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雷锋的精神毋庸置疑,但是雷锋是那个时代造就的,我们不能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的税务干部成为那个时代的雷锋,但是雷锋的精神却要代代相传,并要在我们身上得到升华。这也就是无论哪个时代,无论社会如何进步,都要有一种支撑的理性东西。我想,税务干部尽职尽责,工作有方,这就是为纳税人服务。如果120万的税务干部都能有杨秀琳的精神,别说八千亿的任务,就是完成2个八千亿都不是纸上谈兵。说什么“税源下滑,征收难度大,任务繁重”,都是在找客观原因,主观不努力才是大障碍。依我看,征纳双方只是角度不同,一方是为国聚财,一方是为国纳税,责任和目标却是相同的。
我想,《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以及《行政处罚法》的施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是为纳税人提供了监督税务部门执行公务的法律依据。所以说,我们税务机关真的要把为纳税人服务作为税收工作的主线,切记:繁荣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是征纳双方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税务机关只不过是承担了“征”的任务,宗旨应该是演好服务的角色,千万不要以自己手中的一点的权力忘乎所以,不然,我们是不是也可能成为被告?真的不是骇人听闻。
仅一拙见,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