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出口的竞争力分析

时间:2019-05-14 20:30: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纺织业出口的竞争力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纺织业出口的竞争力分析》。

第一篇:纺织业出口的竞争力分析

纺织业出口的竞争力分析

管理科学系 物流管理B班杨红云 郭丽萍 庄月芳 洪艺婷 雷佳 徐曼莎

【摘要】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出口量最多的行业。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纺织业的出口贸易面临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立足于纺织业的出口,分析其优劣势。

【关键字】纺织业、出口、优势、劣势、竞争力

【正文】

一、纺织业的概念

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

纺织业细分下来包括棉纺织、化纤、麻纺织、毛纺织、丝绸、纺织品针织行业、印染业等。

纺织业同时也是一个高污染行业。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纺织业被列为重点污染行业。

二、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现状

1、出口增速明显下降

2006年至2008年前10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明显下降。2006年为25.08%,2007年是18.77%,2008年前10月下降到5.89%。2008年1-10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为1537.17美元,同比上涨5.89%,较去年同期回落13.84个百分点,为近6年来的最低。纺织服装出口放缓已对行业就业及经营带来很大影响。据统计,2008年1月-5月,全国纺织业实际就业人数减少4.6万人,而去年同期是新增20万人。按工业和贸易统计计算,纺织品全年出口每下降10%,行业的销售收入将下降6.3%,就业岗位相应减少60万个左右。

2、纺织品内销比重逐年上升

2003-2007年中国纺织品的内销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纺织品批发零售总额也在稳步提升。2002年,中国纺织品内销比重大约66%。2003年基本与此无关002

年持平,从2004年开始,内销比重不断扩大,2007年内销比重高达斡尔5%。近几年纺织品内销比重的逐年商社也说明了中国纺织品出口越来越大越困难,使得大量以出口为主的企业转向以内销为主,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纺织品内销市场的竞争在加剧。

3..大量企业面临亏损和倒闭

今年来,中国纺织行业受到国际、国内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生存和发展已受到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2008年,国内众多纺织企业纷纷陷入关车、停产、倒闭的困境,大批纺织工人的基本生活失去了保障。纺织行业已经到了“‘10年以来最为艰难”的关口。如:2008年1-2月在浙江省7792家纺织企业中,有2368家发生亏损;2008年4月,山东樱花集团因资不抵债,被如意集团收购;2008年6月,郑州国棉因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卖地求生;2008年9月,郑州三大国有纺织企业因经营困难而集体转让。

(二)趋势

1、我国纺织行业发展趋势

参与纺织产品的全球竞争,将是我国纺织行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动力。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的纺织品大类将近有1/3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且这一趋势在不断扩大。同时,国外名牌产品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发展中国家纺织业中低档产品低成本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会深刻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市场和中国纺织业结构的巨大调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衣着类、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未来10年中,我国衣着类增长速度为3%-4%,而家用纺织品增长6%-7%,产业用纺织品增长速度将在10%左右。

2、国际纺织行业发展趋势

(一)世界对各种纤维的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全球纺织纤维需求在过去的20年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2000年世界人口60亿,人均纤维年消费量为

8.7公斤,其中北美36.1公斤、非洲3.2公斤、中国6.6公斤。可以预见未来,世界纤维消费年增长率为3,这就意味着每年还要增加200万吨,相当于要建15到20个世界规模的新厂。

三、我国纺织业出口的竞争力分析

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实施了40多年的纺织品配额制度被废除,配额取消意味着我国的纺织品可以自由进入任何国家,国际纺织资源将得以更加有序地进行市场化配置,一个更加公平、自由的贸易竞争时代就要到来。

(一)出口竞争力优势分析

1、国际竞争力依然雄厚

虽然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产品的档次还不是很高,主要还是以量取胜,但是近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纺织企业已经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向品牌竞争的阶段发展。开拓国际市场相当重要的是解决品牌问题,而不仅仅是产品问题,品牌已经成为进入国际市场的最有价值的入场券。

随着纺织企业在自主创新和品牌发展上有长足的进步,从纱线、面料和服装出口情况看,国际竞争力正不断提高。

从我国纱线、面料和服装出口情况看,加入WTO后,纱线、面料和服装出口连续几年都呈现高速增长趋势。

由近几年出口增长情况看,出口增幅不断下降,但面料、服装出口平均价格不断提升。经过几年努力,我国面料、服装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水平、企业品牌开发上都有大幅度提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纺织面料的发展,服装企业也正在创建自主品牌上不断努力。

2、国家政策的支持

纺织服装是我国传统出口优势产业,对保障就业和拉动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纺织行业健康发展,国家继2008年8月、11月两次上调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之后,又于11月19日出台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助推产业升级;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增值税改革方案,将有效降低纺织企业购进设备成本,增加可抵扣增值税规模;近日国务院原则上通过纺织业振兴规划并进一步将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5%。一系列新政出台,给纺织服装行业走出困境带来希望。

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纺织工业、企业现在要做的是苦练内功,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眼睛向内求生存的同时,不放弃已形成的国际贸易优势,国际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3、国际需求有刚性的一面

随着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行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和欧洲的纺织服装业呈现不断升级和缩小趋势。基于全球产业分工,美欧不可能在一夜间恢复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如果说中国的外向型企业目前依赖美国和欧洲市场,那么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也依赖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吃、穿、用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不可能因为金融危机而让消费者不穿衣服,更多的是减少奢侈品的消费,选择价廉物美的产品。

4、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

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到2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市场就达到38家。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纺织服装行业正在建立合理的外销市场布局,通过降低市场集中度和分散市场风险,将有力地促使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纱线、面料和服装出口市场都表现出了多元化趋势。

5、地方产业集群化

我国纺织业经过几十年稳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具有一定区域优势的地方产业集群。据统计,目前中国纺织服装地方产业集群已有200多个。以我国的化纤面料为例,化纤产业链目前形成了三个集中的区域:一是浙江绍兴、萧山地区;二是苏州、嘉兴地区;三是中山、佛山地区。这三个集群区域的纺织产值都超过了1000亿,占全国纺织工业总值的20%以上。在地区产业集群内部,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了一整套的生产供应链,在横向、纵向方面均有延伸。以我国现有的纺织服装产业群来看,区域集群内一般以中小企业居多,而且大多是进行低附加值的生产加工活动,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很少。针对这种情况,区域内地方产业应该利用已有的区域优势,进一步整合区域内供应链,优化供应链各环节效益,提供供应链整体实力,并通过各企业资金、人力、设备、技术的整合和优化,提高整体竞争实力,进行技术创新,创建自有品牌,提高纺织企业国际竞争力。

(二)出口竞争力劣势分析

虽然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力优势明显,但是与国际水平仍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备不良影响企业生产

中国产制的设备运转不稳定,产品质量控制不够严格,为生产企业带来困扰,由于设备不良的状况很多,有的生产企业甚至不敢与客户确认交货日期。

2.原料使用的范围不够大

目前使用天然纤维比例过高,而且天然纤维中还以棉、毛为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局限。最近几年化纤,如聚酯、尼龙也有使用,不过预料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主要还是会落在可回收再生,属于天然纤维的麻,另外则是高性能的纤维。目前发展的高性能纤维几乎90%都为产业用纺织品所使用。以飞机为例,一架飞机所用的大部分材料都是纺织复合材料或纺织品,尤其是碳纤维。一架777客机要使用2吨半的碳纤维;一架787飞机则可能使用到12吨半的碳纤维,所以在产业用纺织品方面,高性能纤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产业纺织品加工方式单一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产业之发展一直以来,均以不织布为主。最近30年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方式除了不织布,还包括机织、针织,甚至还有多层复合纺织材料。

如果产业用纺织品产业仅用不织布来定义似嫌狭隘,它应该是多种加工方式均存在的行业。

4.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不够宽广

不织布使用的范围广泛,有军事用的、国防的、民生用的等多方面,但中国尚未了解这些应用领域。

5.产品水平和技术有待提升

产业用纺织品产业人士普遍了解,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增加产品开发,产业才会发展。目前中国仍缺少在国际市场上具竞争力的产品。加速技术提升与产品创新是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日后的重要课题,需持续进行,设备水平亦待提升。

6.产业规模仍需扩大

目前世界平均水平是产业用纺织品占纤维制品加工总量的30%,不织布材料占产业用纺织品的40%。目前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占纤维制品加工总量的比例则尚不及20%。

四、总结

随着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加剧,我国纺织企业要积极面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使出口产品由传统的低附加值转为高科技、高附加值,由传统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综合竞争优势,借市场的力量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百度百科)

第二篇:毕业论文纺织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模版

文献综述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两大趋势背景下,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已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国际经验表明,产业集群是激烈的全球产业竞争的产物,是国家和地区回应全球化挑战的必由之路。美国有些机构与媒体甚至认为:“中国制造”的成功秘诀就是产业集群。经过改革开放的20多年发展,浙江省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并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随着国际间茧丝绸产业的快速转移和国内“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历来素有“丝绸之府”美名的浙江省湖州市,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的丝绸却没有成为浙江产业集群中的明星集群,行业中突出的问题制约了湖州纺织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也使集群内企业难以健康成长。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规避湖州纺织业集群发展中“盛极而衰”的致命弱点,保持和提升湖州纺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成为学者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因而,通过GEM模型构建一个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湖州纺织业集群竞争力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键词:纺织产业,产业集群竞争力,GEM模型

前言

丝绸作为湖州的传统支柱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在湖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农民增收、居民就业、出口创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国际间茧丝绸产业的快速转移和国内“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湖州丝绸行业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2009年浙江省湖州市把特色纺织业纳入湖州重点培育发展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对纺织业的诸多细分产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取舍”——重点培育发展真丝、羊绒、产业用化纤产品、家纺四大细分产业,以此带动纺织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随着国际间茧丝绸产业的快速转移和国内“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行业中突出的问题制约了湖州市纺织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充分发挥,也使集群内企业难以健康成长,湖州纺织产业集群品牌的竞争优势难以发挥。因而,科学地分析与评价湖州丝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对增强集群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 提升湖州丝绸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实现集群内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题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技术、资源、市场条件下历史演变的产物, 是企业竞争优势和创新优势的重要组织保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国际经验表明,产业集群是激烈的全球产业竞争的产物,是国家和地区回应全球化挑战的必由之路。美国有些机构与媒体甚至认为:“中

国制造”的成功秘诀就是产业集群。“浙江制造”就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绍兴轻纺、海宁皮革、温州皮鞋、永康五金、柳市的低压电器、嵊州领带、诸暨袜业,星罗期布,各具特色。但在提及浙江的产业集群时,鲜少有人提及“湖州丝绸”。国内外发展经验已证明“纺织服装业的产业集群是纺织服装行业的突出特征。所以,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创建集群品牌,打造丝绸特色名城已是湖州丝绸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国外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

迈克尔·波特(1998)的“钻石模型”,从定性的角度,以国家为研究对象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认为如果将一个集群看作一个整体其竞争力取决于相互关联的六个因素:1.要素条件,产业集群必备的竞争要素;2.需求条件,即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判断产业是否具备国际竞争力;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指支配企业如何创建、组织与管理的国内条件,以及该国的国内竞争性质;5.机遇作用,偶然性事件和机会也会对地区竞争优势产生影响;6.政府作用,政府可以通过政策调节来创造竞争优势。这六个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产业集群竞争力。

加拿大学者Padmore 和Gibson(1998)对钻石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GEM 模型。GEM 模型确定了影响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6 大因素,包括“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外部市场”。该模型从定量的角度,以企业集群为研究视角分析区域产业竞争力。优点在于把握产业集群的关键症状,并提供解决这些症状的分析框架。

二、国内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

(一)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的研究

魏守华(2002)构造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来源机制,把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另一类是基于集群创新系统的优势,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论证:低成本优势和区位品牌优势来源于外部经济机制的作用,价值链分工和市场议价优势来源于合作机制的作用,技术垄断和产品技术差异化优势来源于技术创新和扩散机制的作用。

金祥荣(2002)从企业内部分工的外部化和社会化来解释企业集群优势形成的原因。认为企业集群导致专业化“块状经济”的形成,在块状经济中,由于中间产品的转移成本很低,分工的精细化以及资产专用性的提高带来机会主义难以实现等原因,生产同类产品的各种可分割性操作功能不断从企业内部剥离出去并达到最佳生产规模,并且由于企业之间空间距离小、各种联系网络密集,所以块状经济能够实现知识与技术的有效外溢。

蔡宁(2002)从资源的结构性整合角度探讨了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单个企业控制和占有资源的能力是及其有限的,通过企业集群这种中间组织实现对资源的占有和企业能力的完善,是企业发展、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张辉(2003)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而产业集群竞争力就是经济规避能力。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经济机理在于:一方面因具有学习效用和利用区域资源而获取正面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是规避柠檬问题和负外部性,从而获取规避负面效应而产生的竞争力。

傅京燕(2003)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来源于国家,集群,企业三个层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认为产业集群组成要素的整体运作往往会表现出集群的涌现性。这种涌现性是由产业集群的自组织系统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共同产生的,其结果表现为产业集群的整体价值大于集群内各个企业价值的简单加总。

(二)对产业集群竞争力创新机理的研究

王缉慈(2001)系统地概括了产业集聚理论与新产业区域理论,并结合中国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战略思想。并指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营造区域竞争环境,强化区域竞争优势是增强国力的关键。只有当本地区形成真正的产业文化,即全社会具有创新的共识,才能促进科技、教育的快速进步,以及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区域经济结构的成功升级。

王郡(2002)认为,自发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的衰退不仅因为构成集群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创新能力弱,更重要的是,传统企业内的中小企业的模仿动机远远超过创新动机,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陷入“囚徒困境”。主张由政府出面引入创新源,并提出了三套具体方案:一.政府重点扶持创新性大企业;二.由政府主导建立技术创新与推广的公共机构,提供新产品设计与开发实验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三.由政府主导建立股份制或政府全资的技术开发公司,专门经营与开发引入的创新资源。

胡太山(2002)对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创新网络和创新机理作了专门研究。认为众多创新型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可以强化创新氛围,使群聚的厂商更愿意共同去追求具有风险的创新目标。集群有利于创新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知识的外溢。

(三)对产业集群竞争力构建的研究

盛世豪(2004)运用产业集群及相关理论,对浙江纺织产业集群发展进入了深入分析,剖析了产业集群与浙江区域经济的相关性,揭示了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及内在机制,为产业集群研究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实证资料。认为浙江纺织工业逐已步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纺织大企业大集团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市(县)镇纺织产业集群相结合的产业组织格局。集群式发展成为浙江纺织工业的一个重要特征。产业集群是“浙江活力”的核心,也是“浙江现象”的标志。

常亚平(2005)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中国丝绸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衡量,认为丝绸大国的国际地位稳固,丝绸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丝绸业存在部分薄弱环节将影响竞争力的提高,政府政策是丝绸业竞争潜力释放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以服装为龙头、以丝绸为特色、以化纤为基础的产业结构战略设想;产业集聚、集团化和虚拟化的产业组织战略方案以及品牌化、信息化和技术进步的产业升级战略规划。

张国权等(2005)从环杭州湾地区纺织产业的现状作为研究出发点,提出环杭州湾纺织产业集群的三大问题,并提出集群发展的四大目标,最后提出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广电子商务、构筑创新平台、和构建区域特色文化体系四个对策,促进环杭州湾纺织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保持持续的国际竞争力。

查志强(2006)认为杭州丝绸产业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一个产业集群发育和演进的过程。在分析杭州丝绸产业集群组织构架的基础上,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提出通过区域整合、产业整合、产品差异化战略、自主创新战略、市场互动战略、区域品牌战略、人才强业战略进一步提升杭州丝绸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

周颖、金婧(2006)从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借鉴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新钻石模型”,对具典型意义的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于深入了解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现状以及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龚世文(2006)认为中国纺织品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低劳动成本的比较优势,但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品牌知名度,以量取胜,其绝对竞争优势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要改变这种情况,仅依靠单个企业自身的努力,或政府产业政策扶持,都是不现实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从本质上讲就是为了创造竞争优势而产生。利用产业集群重新构造中国纺织行业产业空间结构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纺织工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形式,利用产业集群战略进行产业空间结构再造已成为提升中国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赵广华等(2009)以营销和品牌管理理论为主线,分析了中国产业集群品牌发展的演进机理和集群品牌发展的三个阶段,集群品牌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提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通力服务配合,三方以市场需求为纽带而联结,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螺旋发展路径”,创建了集群企业快速、低成本构建强势品牌的“PIEE”钻石模型,搭建了一个产业集群品牌提升的框架体系,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潘百翔(2009)结合产业集聚特征明显、纺织产业发展较具代表性的浙江省五地市(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进行实证分析,了解纺织产业集群发挥独特“集群效能”的内在机理以及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制,认为浙江纺织业应通过自主创新能力、品牌建设、专业市场建设推动浙江省纺织集群的产业升级;把浙江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有效融进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发挥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的服务作用;政府为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各类平台支持;提升纺织企业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的有效性五个方面提高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

冯芳等(2010)对我国丝绸外贸出口所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分析,结合浙江丝绸产业的现状,从提升附加值、拓展新领域、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应变能力四个角度,探究了现有经济形势下浙江丝绸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范作冰,于威,顾国达(2010)在丝绸贸易“后配额时代”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运用态势(SWOT)分析法对中国的丝绸产业进行了全面分析,对产业的竞争优势、自身存在问题以及当前所面临国际环境中的机遇和挑战等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了要尽快完善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链、推进行业技术改造、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丝绸最终产品出口等战略选择。

(四)对湖州纺织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

于敏捷(2008)通过将湖州丝绸产业集群构架与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构架进行比较,以拓展产业链和提升产业架构为手段,探讨如何发展湖州丝绸产业,并切实规避产业集群发展中“盛极而衰”的致命弱点。认为只有政府合理地招商引资、用文化服务经济,企业积极地融入环杭州湾纺织产业集群以及自主创新、建立品牌,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完善的湖州丝绸产业构架,切实可行地发展湖州丝绸产业。

尹晨沣等(2010)从产业集群角度,通过对湖州丝绸发展现状的了解,深入剖析湖州丝绸衰退的原因,分析湖州丝绸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并提出通过整合块状经济,形成有层次的产业集群和整合品牌从而振兴湖州丝绸产业。

结语

经过阅读文献,产业集群作为当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大关注。产业集群给湖州的纺织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产业集群重新构造湖州纺织业,如何利用产业集群战略进行产业空间结构再造已成为提升湖州丝绸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当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在湖州丝绸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科学地分析与评价湖州丝绸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有效制定和实施区域集群发展政策, 增强集群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 提升湖州纺织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 实现集群内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湖州纺织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棉价牵制纺织业竞争力走低

棉价牵制纺织业竞争力走低

在经历了2010和2011的起起落落之后,中国棉价在2012上半年趋势相对平稳。然而在国内收储政策的支撑之下,国内外棉价差创下历史新高,这 会给纺织企业带来极大困扰。在全球棉花消费形势不尽如人意、全球经济环境堪忧的情形下,过高的用棉成本大大减弱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展望下半年,棉花供给压力仍将延续,庞大的库存将对中长期棉价造成较大压制,纺织业需求复苏迟缓,国家收储政策可能暂时提振新棉价格,但国储轮库及抛储仍对棉价构成潜在压制,棉价仍将“上下两难”。

收储托市

内外价差历史最高

2012年以来,国内外棉花价格整体呈现弱势下跌格局。1~2月,受欧美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棉价止跌回升,ICE棉花期 货合约逼近100美分关口;受国内收储及美棉走势提振,郑棉指数一度站上22000元/吨关口;3月开始,受评级机构相继下调欧元区部分国家信用评级、美 国农业部调增全球棉花期末库存等因素影响,国内外棉花价格逐步回落。5月份,受国内增发100万吨进口配额及纺织业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国内棉花市场跌破 前期整理平台,呈现深幅调整走势,郑棉指数下破20000关口,回落至18000关口。在欧债危机形势严峻及USDA持续上调全球库存预估的影响下,国际 棉花市场呈现持续下跌走势,ICE期棉合约一度下探至65美分/磅关口,创出年内新低。

6月份,受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大幅下跌、国外低价棉花进口数量大幅增加、纺织品服装销售增速下滑等因素影响,下游纺织企业采购国产棉积极性不 高,国内市场棉花价格继续小幅下降。6月国内市场标准三级棉花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吨18562元,比上月下降3.4%,比价格水平较高的上年同期下降 24.1%。国际方面,市场对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落空,美元升值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经济景气指数下降,世界 经济复苏形势不确定性增强。受上述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承接上月下降走势继续大幅下降。6月份纽约交易所最近交割的棉花期货价格为每吨1637美 元,比上月下降6.1%,比上年同期下降52.3%。此外,由于国际市场棉花价格降幅高于国内,棉花进口成本继续低于国内棉价,差距有所扩大。

2011/2012以来的收储政策和下的收储政策对国内棉花价格形成支持,而外棉价格在全球经济环境堪忧、全球棉花消费形势不尽如 人意、全球棉花期末库存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大幅下跌。由于国内棉花价格下跌幅度小于国际棉价下跌幅度,导致国内棉花价格由低于国外棉花价格逐渐转变为高于国 外棉花价格,且价差呈扩大趋势。2012年5月31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328为18731元/吨,进口棉花价格指数M级棉花1%关税和滑准税下折价分别 为13441元/吨

和13954元/吨,外棉较国内棉低出的价差分别为5290元/吨和4777元/吨。相比往年,本国内外棉价差已创下历史新高。

结构转变

用棉需求出现萎缩

由于国际棉价大大低于国内棉价,不少纺织企业转向使用低价进口棉。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前6个月共进口棉花305.5万吨,同比增长 130.2%。2011/2012前10个月(2011年9月~2012年6月)中国累计进口棉花473万吨,同比增长113.8%,达到历史同期最 高水平。根据历史数据统计,本棉花总进口量毫无悬念地将超过往年。从进口棉国别看,美棉进口比例相比印度棉缩减严重,澳棉进口比重增加。

由于国内外棉市价差较大,国内棉花消费企业更愿意选择进口棉花,国产棉除了进入国储库以外,市场实际销售情况并不乐观。不过,受进口配额调 控限制,很多棉纺企业采购不到进口棉,部分企业主要以国产棉为原料,这就造成了原料价格高、产品售价低的现象,并导致当前很多国内棉纺织企业亏损,最终使 棉市下游需求更加萎缩。据了解,目前滑准税进口配额“僧多粥少”,江苏、山东、河南等地一些中小棉纺厂、织布厂因无法拿到进口配额而无法使用低价的外棉,再加上纱布库存造成现金流非常紧张,不得不减产或停产来应对。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纯棉产品需求由棉混纺及非棉产品替代的趋势明显。根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监测的数据以及对部分企业调查采访的情况,企业 在调整产品结构的过程中,因国内棉价不具竞争力而降低纯棉类产品比重的现象比比皆是,非棉纤维替代棉纤维已形成一种趋势。高价棉催生可替代产品的涌现,非 棉纤维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纺织产品的发展趋势,而棉型产品比重将有所下调。

供大于求

短期趋势难改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棉市基本面仍然比较槽糕,尤其是下游纺织企业需求依然疲弱,中小型纺织企业停产或限产,加之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棉市需 求面并不支持棉价上涨。目前,国内棉市最大的支撑因素是新国储棉收购价定为20400元/吨,但如果后期基本面没有好转的配合,棉价仍会呈现振荡局 面。在有关部门加强调控进口棉的背景下,国内棉市需更多关注国储棉的收购与抛售,政策的引导作用将决定棉价的涨跌。

2011/2012棉花收储工作共累计成交313.032万吨,收储工作稳定了国内棉花价格,保障了棉农的利益。由于国内棉花市场表现 疲弱及内外价差处于高位,若新一20400元/吨的收储价格得到执行,预计交储仍将成为棉花销售的主要渠道;但随着储备棉库存的巨幅增加,未来国储棉 的抛售和处理将给全球棉花市场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总体上对新一棉花价格构成较大压力。

在近日召开的储备棉业务工作会议上,有关部门预测2012/2013我国棉花总产量为686万吨,同比减少9.1%,预测市场可供棉花 总量为1292.93万吨,排除收储等因素市场可供棉花总量约为900万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棉花消费形势看,可能出现新棉花上市即满足临 时收储预案启动条件的情况,且收储量有可能超过上个。

另外,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7178.7万亩,同比减少763.1万亩,降幅9.6%,预计新年 度棉花产量将出现下降。但USDA供需报告预计2012/2013全球棉花结转库存将达到创纪录的1622.3万吨,较上高10%以上,库存消费 比攀升至68.3%;其中中国棉花结转库存为681.55万吨,库存消费比攀升至78.25%。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国储棉收购与抛售数量的大小可以左右国内棉市的供求格局,当前市场特别关注这方面的消息。但港口进口棉仍然大量积压,进口棉价格仍大幅低于国产棉价格,加上我国棉纺织品出口不畅,国内棉价短期内难以大幅上涨。

综合分析,2011/2012棉花供给压力将延续至2012/2013,庞大的库存将对中长期棉价构成较大压制。由于下半年的出口形势难以迅速回 升,以及棉花价格的国内外差价对于企业利润的吞噬,纺织行业整体仍不太乐观。国内外棉花价差处于高位,棉花进口维持增势,港口棉花库存高企将对国内现货棉 价走势形成打压。下半年国内将实行新棉花收储预案,收储价格进一步提高至20400元/吨,这将对新棉构成政策支持,收储成为新棉销售的主要渠道。由 于上收储量较大,国储棉的抛储处理和轮库将会给棉花市场带来极大的冲击,下半年棉花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国储政策的导向。

本文摘自

第四篇:广东省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分析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引言„„„„„„„„„„„„„„„„„„„„„„„„„„„„„„„„„1

一、广东农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1

(一)出口农产品的结构不平衡„„„„„„„„„„„„„„„„„„„„„„1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2

(三)出口市场集中„„„„„„„„„„„„„„„„„„„„„„„„„„„2

(四)产品质量卫生问题„„„„„„„„„„„„„„„„„„„„„„„„„2

二、广东农产品出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

(一)国内原因 „„„„„„„„„„„„„„„„„„„„„„„„„„„„3

(二)国际原因 „„„„„„„„„„„„„„„„„„„„„„„„„„„„3

三、提高广东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4

(一)生产战略 „„„„„„„„„„„„„„„„„„„„„„„„„„„„4

(二)产品战略„„„„„„„„„„„„„„„„„„„„„„„„„„„„„6

(三)市场战略 „„„„„„„„„„„„„„„„„„„„„„„„„„„„8

(四)实行支持农业政策 „„„„„„„„„„„„„„„„„„„„„„„„9 结论 „„„„„„„„„„„„„„„„„„„„„„„„„„„„„„„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摘 要

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全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居于出口大省的地位。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广东农产品在获得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本文以广东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为研究对象,从广东农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广东农产品出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入手,以此相应的提出提高广东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来增加广东省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让农产品走出国际走向更多国家。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对策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Abstract

Guangdo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rade is play an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trade.But, 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guangdo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gain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will face more intens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Based on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guangdong from guangdong as research objec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problems and guangdong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 reasons,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of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n guangdong to increase agricultural export competitiveness in guangdong province, let produce out of international to more countries.Keywords: agriculturalproducts, export, competitiveness, countermeasures, international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引言

自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贸易规模翻了两番。于此同时,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农业正遭遇着国内外的市场变化的影响,农产品出口贸易变化迅速。2004年至今,广东省农产品连续几年呈现逆差状态。因此,研究当前广东省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状况对于更好把握目前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各省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的研究很多,主要概括在出口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和对策三个大的方面。“十一五”期间也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扩大广东农产品出口,为“十一五”发展打下良好的开端,对广东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一、广东农产品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东省是农产品出口大省,中国加入WTO势必对其农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正在削弱或部分抵消了中国传统出口产品的优势,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管理、环保等方面的优势,设置了以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检验检疫措施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近几年来,我们的农产品出口屡屡遭遇国外技术贸易壁垒,而国外农产品则不断占领国内市场。因此,积极发展农产品出口,进一步振兴我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特别是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已成为发展我省农产品生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出口农产品的结构不平衡

在我省农产品的出口中,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食用植物油是较大宗的五大类,占据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0%;农产品加工增值程度低,加工出口份额所占比例极低。广东绿色食品在数量和规模上发展迅速,产品出口取得较快的发展,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具有良好的对外竞争力。新兴产业如花卉等产品出口额得到极大提高,广东花卉资源相当丰富。目前全省周年栽培的花卉品种达1500多个,有闻名全国 的陈村花卉世界、芳村花卉世界和珠江三角洲的百公里的花卉长廊,花卉产品出口额逐年上升,2002年7月出口额达1792万美元,是我省农产品出口增长较快的一类产品。广东农产品出口大宗优势品种较少,2002年出口超亿美元的仅仅蔬菜一种,出口值为1.9亿美元。①

目前我省农产品出口遭受欧美等国严格的技术检验标准和“绿色壁垒”的限制,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抗生素等指标达不到进口国的标准要求,加工增值程度低,缺乏大宗优势农产品,出口市场过度集中,农产品出口价格下降,这些都削弱了广东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

我省农产品种类齐全,不少其有国外不可替代的独特性,但深度和广度加工却很不够。从广东近几年出口较大的品种可知,很多产品都是初级产品,加工品出口份额所占比例极低。目前,我省农产品加工率只达30%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70-90%。其中粮蔗等粗加工占了相当比重,一些大宗优势农产品加工率低。在农产品加工业中,果蔬保鲜业更明显落后,加工能力不足,设备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不高。此外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产值的比也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 ①乔娟、李秉龙.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M]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之比不足1:11,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加明显。这一切表明,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尚处于低级水平,远不能成为我省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力量。

(三)出口市场集中

目前广东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在东南亚,广东农产品较少出口到日本、韩国市场,特别是美、欧等国市场,国际市场特别是远洋市场开拓存在较大困难。1995年以来,广东省农产品出口到150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市场仍然占主导地位,2002年我省农产品出口亚洲市场占出口额的77.8%,北美洲占15.4%。我省农产品出口额最大的七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香港、美国、日本、印尼、澳门、马拉西亚和新加波,出口额之和达到22.7亿美元,占我省农产品出口的84.6%。但我省农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却难以提高,原因在于欧盟市场是绿色壁垒的发源地,广东省农产品难以突破其市场的技术准入限制。市场的过于集中化隐藏着较大的市场风险。2005年广东省对上述七个地区的农产品出口总量达26.81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5 %。由于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及相近的消费习惯,广东省出口的农产品与其他省市相比在港澳地区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出口港澳市场金额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5.9%。②

(四)产品质量卫生问题

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为广东省出口的主导产品,但由于质量标准和安全水平不高,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出口。我省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有相当大的距离,检测水平落后,难以为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二、广东农产品出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内原因

一方面,企业的意识。首先,加工能力不强,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目前广东农副产品进入精深加工阶段的还不多,产业链条不够长,初加工甚至未加工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并且由于农业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分散种养,难以实行标准化生产,对农药、兽药的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难度较高,对生产全过程难以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容易导致产品品质和规格不一,质量不够稳定,产品档次不高。另外,省内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和有效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尚待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检验检疫标准及检测技术手段有待提高。其次,市场结构略显单一。港澳市场是广东农产品出口的传统市场,广东农产品出口香港市场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2005年广东农产品出口香港地区金额为15.45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 ②海关统计年鉴.(1981-1998)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额的43.2 %。而对远洋市场,广东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仍显不足,抗市场风险和突破技术壁垒的能力较弱,一些食品需求量大的地区广东的企业较少涉足。另一方面,国家的政策。长期以来,我国利于外资发展农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了农业基础薄弱和发展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另外,对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体系不够完善。

(二)国际原因 1.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越来越苛刻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为了在不违反世贸规则条件下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口,许多国家不断针对不同的产品来源地歧视性的提高其对进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直接限制相关农产品进口。如日本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加强了检验检疫,以发现禽流感病毒、农药、兽药残留超标为由,先后对我国出口日本的禽肉产品、冷冻菠菜和烤鳗实行进口限令。欧盟对水海产品中氯霉素含量标准提高了50倍,限制了我国(广东)水海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不断出台并强化食品卫生安全法规和政策,客观上限制了农产品进口,给广东农产品出口带来了一定影响。如欧盟将推出新的食品法,要求实行食品供应链(即从农场到餐桌)的综合管理,对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规定具有责任可追溯性,问题食品将被召回。这意味着今后向欧盟出口的农产品,不但要符合欧盟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还要扩大至整个食品安全管理链条的标准化作业。

2.反倾销措施

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部分国家对广东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出口增长较快的农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2005年欧盟对马铃薯的反倾销案例对我省农业冲击较大。世界范围的反倾销案的数目正在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有很少的反倾销活动;80年代,全球发生的反倾销案有1600多起;而90年代有2200起,大约增长了25%。事实上,反倾销已成了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之一。

三、提高广东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全球性的经济全球化逆流,主要就是各国的贸易壁垒高筑,贸易保护主义增多;中国与美国、日本及其他国家之间的某些战略利益的冲突会进一步加大。从内部背景看,到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进入到世界下中等收入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高,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发展状况良好;广东改革开放较早,社会主义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市场经济体制更加规范和完善,竞争已成为重要机制,外向型农业发展环境良好;国内已经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广东处在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动力。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明确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然而,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农产品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水产、畜产品等强项出口农产品受贸易壁垒日趋严重,在国际市场难有大的增幅,这些给广东农产品出口形成了较严峻的考验。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广东农产品对外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农产品进出口将会持续增长,但进口将会增长更快,逆差进一步扩大。今后,广东应该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农产品出口。在这个的整体框架内,把握农产品出口的生产战略、产品战略、市场战略以及支持农业战略。

(一)生产战略

1.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可以将分散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避免分散经营的盲目性、封闭性、落后性和低效率,实现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加工程度,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因此,要选择培养龙头企业,正确确定一体化实体的经营方向。一体化经营方向的确定,既要考虑国内国际市场的现实需求和眼前的比较优势,又要考虑未来需要和潜在的相对优势,注意比较利益的可转移性。要充分发挥一体化经营实体的各项功能。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的调研、分析、预测,进行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通过对各种资源的综合配置,实现理想的经营效绩和投资回报;通过内部统一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通过提供法律、金融、公关、财务管理等各种服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创新农业经营机制,采用“公司+农户”,成立行业协会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招商,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尤其要扶持一批产业化经营的农产品出口企业,鼓励大型企业进入农产品出口领域由于大型企业更容易达到产品出口的国际标准,不少还具有国际分支机构,能保证市场稳定,因此,国家应采取各种形式,组建综合性的企业集团,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定向出口,同时扶持一批产业化经营的出口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它们成为“龙头企业”。

2.加大农产品出口企业内部改革力度

第一,转变经营方式,扩大开放,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我省农产品要走出国门,具备竞争能力,客观上要求企业转变经营方式,由原来的简单原料出口向成品出口演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变,由初级产品的出口向附加值较高的肉食、水产等产品出口转换,由单纯的产品提供和商品买卖向投资品牌、建立销售网络、推广服务体系转变,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连接起来,建立国内外一体化的产业链和营销网。此外,要扩大开放体系,从市场选择上,由周边国家和局部地区向全球化扩展,逐步提高国际经营的比重。

第二,依靠科技兴农,加强品牌建设,以此抢占国际市场。我省的农产品企业走出国门,首先就得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资和开发,充分利用追求食品安全成为国际潮流这一背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开发有机食品,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其次是加强品牌建设,结合实际,形成特色竞争优势。

第三、积极开展合资、合作,充分利用国外企业的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走出国门。在积极开展合资、合作方面,我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要把握好三点:首先,要充分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将具有出口潜力的农产品项目做大做强,通过扩张调整运营、改进技术和包装等措施,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其次,加强管理,搞好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再次,通过铺设新点,增加生产和经营能力,也可以通过参股、联营、控股方式,利用跨国公司的营销网络来销售自己的产品。

3.建立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和世界新技术革命趋势,结合我省生产力状态,以国际市场为目标,有计划地建立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为农产品出口提供高质量的、稳定的、适销对路的货源基础。因此,要在对国际市场供求趋势的周密调研和科学预测基础上,确定各种主要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数量目标,以便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趋势进行总量控制;要按照商品国际化原则确定出口产品发展的质量和新开发产品目标,使生产基地的出口农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标准;要根据各地比较优势,择优发展,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布点;要通过一系列鼓励和扶植的政策措施和手段,对生产基地进行大力扶植。

4.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强对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培训,使之率先掌握l-2门生产实用技术,在农民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设立常规性的科技培训点,举办各种适用技术培训班,培训青年农民;加大“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力度,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

加强对农村各种专业户、示范户的培训和科普教育,发挥农村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直接面向农村,为农村培养应用型专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业技术人才和技能劳动者。在素质教育中,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政府对此项教育要予以高度重视,在政策上重点扶持,在财力上大力支持。

(二)产品战略

1.坚持“以质取胜”,培育和巩固“拳头”产品

“以质取胜”是产品战略的核心内容,产品质量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目前在我省出口贸易中反映出的产品质量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如忽视内在和外观质量、包装简陋、加工粗糙、食品卫生标准不合格等,进而使我国部分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趋于下降。与此同时,我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面临着来自欧美及东南亚诸国高质量产品的严峻挑战。为此,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观念,指导农民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要培育“拳头”产品,争创更多的优质名牌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要适应国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强化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制度。

2.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 农产品结构是决定农产品出口效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结构不合理,初级农产品出口占80%,深加工产品仅占20%,而据有关方面分析测算,发达国家农产品的加工品占其总生产量的90%以上,加工转化后产值至少可增加2—3倍。而我国农产品加工量只占其总产量的25%左右,加工产值只增加30%左右。我国农产品结构落后、加工程度低。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和出口收入必然低。因此,提高农产品出口经济效益,我省必须调整产品结构,扩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生产和出口,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此,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组织出口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提高产品加工程度,同时,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步伐,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品;还要大力发展、推广和普及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包装等技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要加速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通过合理引进和吸收消化,培育新的生产能力,形成新的出口优势,促进农产品生产结构升级和出口结构优化。

3.促进农产品品牌化战略

实施品牌化战略,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主要取决于我国各级政府及农民能否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依据市场的需要组织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能否有效地开展各项市场营销活动,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中心,创建自有品牌,形成强势品牌市场影响力。主要应对措施如下: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首先,强化品牌意识,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对农民来说,要充分运用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各种新闻舆论工具,多角度、多层次、反复向农民宣传市场经济知识,使广大农民逐步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竞争意识、成本效益意识、规模经济意识及品牌意识。就政府来说,要明确创农产品品牌是发展龙头企业、振兴农经济的关键问题。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为农户、企业牵线搭桥,整合多方力量,协助做好农产品品牌的创建的相关配套工作。

其次,加速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技术创新,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应加快对农作物、畜禽和水产优良品种的培育,优化品种结构,并加强科学技术推广与服务,确保优良品种生产出优质产品。加强农产品产后相关技术,使农产品不仅产后能保持优质,而且还能提高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再次,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创新,促进农业市场化,实现农产品营销的网络化、组织化。必须加强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各类市场建设,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培育和完善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强化中介服务,为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加快流通创造条件。注重市场开拓,加大营销工作力度。运用各种营销技术和手段,精心设计农产品品牌,注重商标的注册、保护,广泛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展开全方位的宣传促销,以提高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市场战略 1.市场出口潜力大

开发国际市场,走市场多元化道路。中国是一个具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国内市场巨大自不必说,但是与世界市场相比总归还小得多。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甚大,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外,完全有能力向国际市场提供更多的各类农产品。但实际情况却让人汗颜:1999年,我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折合美元近3000亿,而主要农产品出口额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左右。2000年全部农产品出口总值虽有较大增长,也只占我国出口总值的 6.3%。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1999年我国的大米产量占世界产量的 33.82%,小麦占 19.69%,玉米占21.36%,大豆占8.69%,棉花占20.50%,糖类占6.31%,蔬菜占38.75%,水果占 12.96%,猪肉占 45.76%,牛肉占8.52%,羊肉占22.44%,鸡肉占15.12%。而 1998年我国的大米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 13.20%,小麦占0.18%,玉米占6.17%,大豆占0.49%,棉花占2.56%,蔬菜占 36.93%,水果占8.09%,猪肉占6.8%,牛肉1.27%,羊肉占 0.42%,鸡肉占14.10%。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③我们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到,除蔬菜、鸡肉外,我国绝大多数主要农产品的出口份额都小于它们在全世界的产量份额,有的甚至相差甚远。这也证明了两点:一是国际市场很大;二是我省农产品的出口潜力极大。

2.强化信息管理,稳定销售渠道

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是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基础,没有现代化信息系统,不掌握有效的国际经济信息,就不可能有出口贸易的大幅度增长。要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和分析国际市场动态、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变化、各国政策变化等信息情报,据以调整产品结构、地区结构、价格策略等,并通过信息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售市场。销售速度及销售规模,要在我国农产品的各主要进口国选择资信好、能力强、有经验的经销商,进而建立起广泛的产品经销网络。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提供稳定畅通的销售渠道。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政府要重点支持信息化基础建设。农产品由于具有鲜活等特点,对信息的依赖性更强,而发达国家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现象,如日本制订了农产品进口临时保障法,可在中国农产品出口达到一定量时进行紧急限制进口,从而增加了我国农副产品的出口风险。因此,我省要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开拓农产品出口的国际市场范围。同时要加强市场信息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农业信息中心作用,建立农业信息网络,实现市场、农业信息机构、产品供应者、产品需求者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利用网络沟通,建立农业信息发布制度、农产品供求、市场价格变动的预测系统。一方面推荐区内特色农产品,优势农产品、农业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咨询服务。

3.开发“绿色食品”,占领新兴市场

随着全球以保护人类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运动”的发展和深入,国际农产品市场逐步向生态化方向发展;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正式生效,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更加苛刻的环境标准贸易壁垒。无论是从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角度还是从抵御环境贸易壁垒角度出发,都应大力开发“绿色食品”,以占领这一新兴市场,应付新的贸易壁垒。为此,我省要认真研究国际环境标准,正确掌握各类产品的标准规范,并就这些标准进行普及教育,增强农民环保食品的生产意识,提高农民对国际标准的掌握程度,引导农民增加对“绿色食品”的投入;要从科研开发、信贷支持等方面进行积极 ③张汉林.农产品贸易争端案例[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扶植,注意向农民传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加强培训和指导,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技术条件。

(四)实行支持农业政策

支持农业政策是农业发达国家的共同经历和经验。尽管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对国内支持进行了削减,但该协议不禁止缔约方国内对农业采取支持政策,即“绿箱”政策。它包括政府综合性服务和对生产品的直接投入,如地区研究、疾病控制、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安全、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以及在环境计划和地区扶持计划下的直接支付等等。因此,要重视农业技术推广,通过各种手段向农民传播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帮助农民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有效地从事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帮助农民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森林及水利资源,搞好资源综合利用。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各地区充分发挥各自的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农业高效快速发展,迅速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我省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重视农业科技开发,不断培育新产品,开发新技术,为发展“三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奠定技术基础。

同时,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在国家财政收支较为宽松的情况下,应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增加国家预算内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良种繁育、农业资源和动植物保护、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质量标准监检验检测等五大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还应增加农村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及农村道路等农业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一方面,加强农业立法和市场体系建设。

农业立法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生产积极性,我省应在产品生产计划、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产品质量、农产品收购、农业科技开发、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完整的、相互配套的法律法规,使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各环节及各项工作均有法可依,避免行为的随意性,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市场体系的完善与否关系到农民生产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完善市场体系,使农民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动态。

另外,要建立农业产业市场安全保障体系,采取措施减少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冲击。要建立农产品进口监测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利用世界贸易组织保障措施机制,限制主要敏感农产品的过度进口;坚决打击和防范农产品走私。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对反倾销应诉工作进行组织与指导,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和技术支持。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

我省农产品出口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发达国家以质量、卫生和技术标准等为借口而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国际“反倾销”措施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很大障碍。要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反倾销”,扩大我省优势农产品出口,应实施相关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

一是按照出口贸易“零税率”的国际惯例,完善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对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增值税实行“征多少、退多少”政策;取消农业特产税。

二是建立和完善以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为重点的农产品出口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融资业务有机结合;建立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农产品出口促进基金,资助农产品出口的研究开发、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等活动,保证和维护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是扶持有基础、有潜力的地区和农产品外贸骨干企业,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持和服务体系;参照国际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基地;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优质名牌产品。

四是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进出口支,尽快制订和完善农产品的卫生安全标准和价格,发布供出口企业参考的国际标准和国际价格;全面实施农产品出口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出口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和不被反倾销。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结 论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讲知识、技术、创新能力的社会,广东要怎样应对当前发展形势,加强自身竞争实力,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要不断的深入探究发展之道。广东要建设经济大省,建立幸福广东,这都要靠需要全省上下的一致努力。广东应当放眼世界,审时度势,制订科学的产业发展政策,合理规划布局,有重点有步骤的发展,筹协调,才能使广东的农产品贸易真正的做强做大,一直保持在其领先地位。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于永维.加入世贸组织与提升农业竞争力[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0-22.[2]乔娟,李秉龙.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68-69.[3]曾业松.新农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02-103.[4]马述忠,乜国婉.农产品外贸依存度的国际比较及政府行为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66-67.[5]张汉林.农产品贸易争端案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98-99.[6]黄祖辉,林坚,卫龙宝.市场化·国际化:新世纪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99-100.15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感谢王志勇老师一直对学生的悉心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在《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一文中收获良多,学会了从不同思维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学生以后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借鉴的意义。

感谢金广悦老师、刘倩老师、吴仁山老师的培养,请允许我说声:“老师,你们辛苦了!”

感谢大学四年的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大家友谊长存。

第五篇:纺织业风险分析

纺织业风险分析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国,纺织品及服装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出口商品之一,使我国的纺织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量多年来一直雄居世界首位,无论哪个国家也不如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大。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稳定的贸易环境,确保了我国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发展,促使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发展,但是我国纺织业的生产经营仍然存在机遇与风险的把握。

一、我国纺织业快速发展需要把握以下存在的问题:

1、纺织产品标准低。目前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2、纺织业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3、纺织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14、纺织企业缺乏品牌经营理念。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

二、为使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需要我国纺织行业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改:

1、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中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加大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努力做好发现和预测潜在需求的工作,即要从纤维等纺织产品的面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服装设计入手,着力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一系列整体的开发体系,又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2、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21世纪的经济是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撑起来的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中国纺织服务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于一体的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国际知名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

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信息差异、技术差异,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级的研发阶段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使品牌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纺织服务产业链,努力降低成本。首先,新一轮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国际市场的重新分割,竞争的产品层面上将由中低档纺织产品向中高档纺织产品转变,竞争的关键是价格高低。因此,中国纺织业要以信息化主导市场,坚持内外信息结合,分析并建立健全全球采购和供应信息系统,以寻求大规模的生产定制。其次,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快速发展,必须采取“强强联合”的办法,以形成“航母”,使很多企业互相依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生产中做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快速转换,实现弹性专精生产模式。企业所参与的群体规模越强大,运行效率越高,运行成本就越低,企业的竞争力才会越强,实力才会越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及经营能力,全面提高纺织产业综合竞争力。第三,必须建立起先进、高效、稳定的行业信息网络,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纺织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现代流通体系犹如一座桥梁和纽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及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查询便捷的行业住

处数据库和注重实效的信息服务体系以及人才的培训制度,开发纺织ERP软件、CIMS软件和多种专业化电子商务平台及交易规则。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势,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设计网页,构建网站,全面做好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依靠信息技术抢占国际市场。

4、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重点是开辟多元化市场和分享优惠贸易政策。其一可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在采购、生产、运输上获取巨大成本优势进军国际市场;其二可利用股权关系建起国内企业与著名企业的纽带,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其三实力较雄厚的企业,可以采用收购和兼并的方式在国外适宜地点投资办厂,这样既可以拓宽销售渠道,又能与当地相关企业形成利益同盟,减少贸易磨擦等。其次,应自觉遵守法制,诚信经营。国际贸易讲究的是效率和信誉,谁违背国际贸易规则,谁将受到规则的否决和制裁。当今社会责任标准和生态环保标准将成为阻碍我国纺织服务出口的主要壁垒之一。为此,中国纺织业在国际贸易中,一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劳动法规,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工人权益。二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三要建立严格的质控机制,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在纺织服装产品的原料采用、生产制作、设计包装和产品使用后的处理等方面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规来动作,主动推行生态环保认证,坚持国际认可的标准,与国际化接轨。四要建立诚信的服务机制。处处做到讲效率,讲规则,讲信誉,方能赢天下。再次,应积极开展纺织行业外交,提高中国纺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加强与国际同业竞争者、合作者、相关产业、客户和消费者、社会团体、经济与政治组织及个人的沟通、交流与互信,消除和避免因误解而造成的冲突与隔阂,提升国际形象,树立强国地位,打造中国纺织国家品牌,提升我国纺织产业的整体美誉,构造有序的产业体系,保证中国纺织业在经济全球贸易一体化时代能够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

袁国贞

二0一0年六月五日

下载纺织业出口的竞争力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纺织业出口的竞争力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研究综述

    中国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研究综述李创任荣明王丽萍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30)摘要:系统总结了我国纺织业国际贸易竞争力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研......

    世界茶叶市场状况与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

    世界茶叶市场状况与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http://news.cteac.com 时间:2004-9-3 点击: 741次中国茶城网正文:一、世界茶叶市场现状茶、咖啡、可乐并称三大“无酒精饮料”。......

    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共5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出口信用保险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出口信用保险是各国促进出口的通行做法,本文从提升其竞争力......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绿色贸易壁垒给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地跨越有关纺织服装行......

    华为竞争力分析

    基于SWOT方法的华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华为公司介绍 背景介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它致力于......

    网吧竞争力分析

    网吧竞争力分析 在中国特定环境下,有一种特殊的上网服务机构,这就是网吧。网吧的产生源于很多特定的环境。 在开始的时候,网络普及率很低,大多数网民都还没有自己的网络或设备。......

    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发展结构“头重脚轻”重点突破基础领域,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赛迪研究院公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展望》提出,由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重应用技术、轻基础理论,底层技术积累......

    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人才,国家或者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