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作技巧五
写作技改五
答题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带问题,找文眼(标题是文眼,统帅全篇,交代人物、情节,象征意义、线索)找答案(2)读文时,把握中心(3)答题时再细读题眼(答题关键点)。(4)答题时再反复读相关段落。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记叙文(叙事、议论性即哲理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主要要素:人物、事件。3.概括文章中心方法:看题目、看首尾议论抒情句。内容(某人做某事)+抒情或阐明道 理。
答:(1)、内容: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XX的故事(事件、景物)。即某人做某事。
(2)、表达感情:表现了(赞美、歌颂、揭露、抒发)作者XX的感情。或告诉了XX的道理。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 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分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事物、事件、时间、地点、作者 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章的线索、内容、对象、中心。
7.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内容、对象、中心。
8.品味标题可以从内容、主题、线索、设置悬念等方面进行品味。示例:(1)结合主题中 心来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提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1)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2)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3)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第二篇:新闻写作技巧:五句话妙手着文章
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詹国枢谈新闻写作技巧:五句话妙手著文章
12月8日下午,新闻界‚三项教育‛赴高校系列讲座北大第二讲,《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詹国枢与北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学子们面对面,畅谈新闻写作的技巧。他从自身的从业经验中总结了五句话,给在座的‚准记者‛们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向各位推荐一个方法,不但对听这个讲座有用,或许对你一生都有用,这个方法就叫做简单化。‛詹总编顿了顿,提高了音调说。他强调‚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因而,简单化常常是工作和学习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今天的讲座其实内容很多,但我建议大家记住五句话。‛詹总编把身体往前倾了倾,一字一顿地告诉大家:第一句话叫做‚带着问题写新闻‛,第二句话叫做‚水平高低在选择‛,第三句话是‚述评写作三段式‛,第四句话是‚言论写作三要素‛,第五句话是‚最高境界是通俗‛。
方法篇:问题、选择、通俗
记者到底是干什么的?记者最大的本事是什么?詹总编说他最想告诉大家这两个概念:‚记者就是一个记录者,就是记录我们周围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是干服务工作的,我常说我们的记者,和街上骑自行车送外卖的小伙子没有什么区别。‛詹总编加重了语调,加快了语速,‚记者最大的本事就是提问!‛他说,无论是采访人物还是采访一个地区,采访之前都要先问问自己,读者对这个地区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要写好一篇好文章,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妨在行文中先设几个靶子,自己给自己提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再回答这些问题。‛
在谈到‚水平高低在选择‛这一点时,詹总编皱了皱眉,思考了几秒钟后向大家娓娓道来:‚写稿水平的高低在于选择,那究竟是怎么选择的呢?可分为五个部分——对象的选择、角度的选择、结构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和文体的选择。每个选择都高出别人一点点,最后整篇文章就比别人高出一筹了,水平高低也自见分晓。‛
詹国枢把通俗比作‚通俗化其实就是新闻记者‘第二种翻译’的要求:即把日常
生活中读者想了解、想知道但又不一定搞得清楚、明白的事情,通过我们的采访,翻译成他们搞得清楚的各种报道。‛
为什么新闻报道,尤其是经济报道要追求通俗化呢?詹总编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从我们的报道内容看,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经济现象、经济行为和经济理论可以说是五彩缤纷、纷繁复杂,如果这些现象、行为、理论不通过记者的提炼、加工,把它通俗的翻译出来,一个普通的读者是不可能具备那么全面的知识,因而也是很难看懂这些报道的。第二,从读者的对象看,现代社会工作非常紧张,生活节奏很快,加之信息渠道、资讯来源丰富,所以人们对新闻报道有了快餐式、通俗化的要求,也就是说新闻必须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实践篇:述评、言论三要素
‚搞新闻免不了要写述评,尤其是从事新闻报道,述评写作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述评写作,无论写什么内容,结构都要掌握好,把握好三段式。把这三部分写好了,述评就成功了。‛詹总编高度概括了自己总结出来的评述三段式: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他指出,三段式是把新闻事实的前前后后、各个侧面都囊括进去了,‚是什么‛讲的是现在,‚为什么‛讲的是过去,‚怎么办‛讲的是将来。‚只要灵活地运用了这三段式,写出来的评述肯定有人看!‛詹总编自信满满,微笑着说。
故事、见识、文采——这就是言论写作的三要素。‚其中故事是个大概念,也包括新闻、历史、典故、趣事、资料。它的要点有两条,一是要新鲜的,别人不知道的。二是要有深思的,能展开议论的。我平时写言论最花功夫的就是找故事。‛ 詹总编还强调了写作的乐趣,‚中国文字不但写出来可以神采飞扬、韵味无穷,写作过程也非常有意思。如果人生有幸福时光或者快乐时光的话,我认为写作时就是一种幸福时光。‛
体会篇:恣意著文章
‚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在电脑前写文章经常把时间忘记了,‛谈起写文章的乐趣,詹总编一脸幸福地说。除了在担任《经济日报》记者、管理者时写就的大量脍炙人口的文章,詹国枢还在一些杂志设有专栏,为杂志撰写了大量述评、散文。
‚有时候看到某一句写下来之后自己很得意,问上一句,这是你写的吗?回答一句,这真是我写的。人一定要有一种自我欣赏的自信,这样人生才有乐趣。‛詹总编边说边笑着,身体稍稍往后仰着,听着同学们会心的笑声。
‚所以好的言论,第一要有故事,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文采。具备这三要素,言论基本上是大功告成。‛
第三篇:高考作文写作技巧高考优秀作文必备五要素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高考作文写作技巧:高考优秀作文必备五要素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高考优秀作文必备五要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以表达为其本质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但写作能力的形成却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如何在紧迫的高三阶段,迅速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和水平,以下几个要素不容忽视。
一是生活的感悟:让写作融入青春的色彩。写作首先是一个人用心感悟生活的过程,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才能写出美文佳作。也常常有学生抱怨说没有什么可写的,或写不出新意,这主要是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对自身和周围的生活缺乏了解、体验和感受。这是亟需调整的。
2009年的高考作文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命题的生活化,如:山东卷的作文命题“见证”,辽宁卷命题以“明星代言”为主题的关于“虚假广告”的材料,还有江西卷以“兽首拍卖”这一新闻事实作为议论对象,写一篇议论文等。这些作文命题,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要写出上乘作文,都需要你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有所识、有所感、有所悟,并融入自己青春的色彩和思维,把自己真切的体验、美好的感悟、独到的认知诉诸笔端,你的作文一定会“亮”起来。
二是生动的语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作是语言的艺术。好的语言应该是准确、生动、意蕴丰富的。我们平时写作时首先要做到“语言通顺”,即表达通畅,无语病;其次还应做到语言生动,富有文采,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所谓“有文采”,就是语言要形象生动,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要有提神之笔、出彩之句,通过生动、形象的词语,灵活多变的句式,新颖、贴切的修辞方法的运用,以及恰当而准确的名言警句、古典诗词、中外名着等的引用为文章增色。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语言没有文采,就流传得不会久远。由此可见文采的意义和作用。
在表达上我们提倡个性,提倡用准确、生动、活泼的学生语言来表情达意,抒写心曲,不要动不动就是成人腔,故作深沉,这是特殊的读者——阅卷老师所不赞赏的;如果能达到行云流水般的文字表达境界,当然更能获得阅卷人的青睐和喝彩。
三是独特的思维:独立思考最可贵。写作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一个人如果思维混乱或思维品质发展不平衡,即使其语言知识再丰富,也很难写出好的文章来。
写作对思维品质的检阅是多方面的,既有理性的,也有形象的。写作内容不同,材料涉及面不同,其检阅的角度也有所不同,除了思维的深刻性以外,还有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独创性等都应落实到作文中,并以具体平易的内容、蕴含哲理的见解体现在行文中,而不是故作深沉、装腔作势地“朦胧”与“深奥”。如2009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就体现了思辨的内涵要求,有一定的审题难度,也有一定的立意高度要求。
第四篇:写作技巧
同生活中一样,在商业活动中,第一印象也非常重要。在通常情况下,你同客户的第一次接触是以文字的方式开始的——通过信件、宣传册子、销售材料或报告等等。下面是一些基本的写作指南,它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技巧,让你在写作商务材料方面成为一名称职、思维清晰,而且知识渊博的行家里手。
清晰易懂,简明扼要。避免使用不纯正、不必要的词语,当然也没有必要用复杂的句子。
不要画蛇添足。如果用一句话就够了,就不要用几句话说明。举例来说:能用“现在”就不要用“在当前这段时间里”;能用“因为”就别用“由于这个原因”等。
尽量使用简单而不是复杂的词语。如果“使用”就可以了,干吗还要用“付诸应用”呢?
语气要强而有力——它会让你倍感自信。坚决不要让下列词语出现在你所撰写的商业材料当中——“有一点儿”、“有几分”、“相当”、“非常”——这些词语会减弱你的说服力。比如,下面这种句子将会是致命的:“这是一种相当好的好产品,我非常相信你一定会喜欢它的。”
多用主动语态,少用被动语态。“他将棒球击出了左外场的围栏”当然比说“棒球被他击出了左外场的围栏”好得多。
不要撒谎或夸大其词。一旦被人发现,哪怕只是虚构一个小小的谎言,你在报告或信件中所说的每句话都将会引起他人的怀疑。
使你的文字看起来通俗易懂、活泼有趣。引用趣闻轶事,在适当的地方多用小标题、补充内容、粗体圆点标记和图形。要以一种对话式的风格去写,态度友好,但是千万不能粗心大意或使用粗俗的话语。
要想提高你的写作水平,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多修改。哪怕只有一页纸的内容,也要仔细检查,删除多余的句子或例子、被动语态的句法结构以及不必要的客套话。最重要的是,你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知道你想要表达的意思。记住:思维混乱也会导致文字混乱。在你写作的时候,找些工具书放在手边,这个方法一定会起到帮助作用,比如写作指南、词典以及其他能够指点写作的工具书都可以。
第五篇: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
写实一点——抒发感动,为作文注入温柔的基因
情感是文章的血液,有一颗善感的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便可以眼中有世界,笔下起波澜。《故都的秋》,用一种近乎唯美的笔调描写了故都的秋色、秋声和秋味,眷恋之情洋溢在笔锋之下。《小狗包弟》,在平静的叙述中表达出巴金先生对自己灵魂的深刻反省,忏悔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可见,情感的表达正是作者缀文的目的,就像古人所说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高考作文的命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情感世界,把感情真挚作为一个评分的重要砝码,多年来,很多满分作文都是因为真情实感打动了阅卷老师。这与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的培养是相一致的。高考就是通过阅读和写作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倡导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引领健康美好的思想情感。如安徽卷曾经连续几年都在命题上格外关注情感,从2007年的“提篮春光看妈妈”到2008年的“带着感动出发”,命题本身就提示了以情感为侧重点。
怎样表达情感?一种方法是在细节中倾注情感。《背影》中那个爬月台的肥胖的努力的身影,《我与地坛》中那个不知道儿子走了多久却还是雕塑一样原地站立的母亲,都曾经带给作者灵魂的震动,当他们把这种感动自己的细节形诸文字,便也令读者动容。这都是生活中最真实的细节,因为本身饱含情感方能超越时空,久久地攫住人的心灵。我们写文章就是要找到生活中这样的一些细节。
2008年的上海卷,要求以“他们”为题写一篇作文。看似关注到第三人称,实际还是通过“我”的眼和“我”的笔表现“我”对“一个群体”的情感和认识。当年上海卷的唯一的一篇满分作文就以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真挚的感情赢得了阅卷老师的认可。其中第二段是这样写的: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当小作者把眼光投向那一个群体,把自己对“他们”的人格和尊严的尊重凝聚到两个细节——希望叫着他们的乳名,希望拉起他们的小手,这本身就给人一种震撼的力量,表现出一种纯真与善良。叙述有了明显的态度,思想带着感情的温度,行文充满着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抒情。
《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一边回忆刘和珍等人的遇害以及与刘和珍的交往,一边直接倾诉难以抑制的悲愤。2009年湖北卷《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那首长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更直接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2007年安徽卷一篇优秀高考作文在结尾用了这样的一段话:“母亲啊,在每一个漫漫长夜里,您都枕着女儿的名字入眠。今夜,就让女儿枕着您的无尽的爱和牵挂入眠。在梦里,我提篮春光去看您,醒来时看到您美丽幸福的容颜。”这样的抒情是在前面充分叙述的基础上有感而发的,所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起到了升华情感的作用。
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生命最本初最普通的感动与震撼,捕捉生命中最细微而又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关注自我,用心去触摸身边的人和眼前的事。的确,触动你情感的可以是北京奥运那种磅礴的爱国情,可以是汶川地震生死考验中那种澎湃的民族情,但更多的还是平凡生活中静水流长的亲情和友情,这种情感更具体更真实也更深厚更真挚。
写深一点——理性思考,为作文插上智慧的翅膀
好的文章不但是生活情景的再现,带给人情的熏陶,更给人理的思考。理性思考,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使作文流动着智慧。审题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立意上充满思辨色彩,这是使文章充满理性思考的一个方法。2010年山东卷的“光明与阴影”、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安徽卷的诗歌材料作文,本身就充满着哲理与思辨色彩,可以从辩证的角度立意,以保证自己的论述充分而严密。全国卷Ⅱ的“浅阅读”的问题更揭示了一个社会问题。快餐时代,网络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浅阅读”应运而生,充斥在我们的周围。“浅阅读”这种方式究竟怎么样?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如果只满足于信息的摄入,当然也不失为一种读书方法。但如果深入思考一下,“浅阅读”带给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恐怕不仅仅是一种读书方法的问题,更会带来一种思维习惯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怎一个“浅阅读”了得!这样辩证地思考便能使认识得到提高与深入。
表达上渗透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表现自己的思想品质和价值取向,也可以让文章因理性而精彩。高考作文命题既有选拔优秀学生的显性而实际的功能,同时也担负着影响考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精神方面的导向责任,而后者是我们更应关注的问题。所以关注生活,体察生活,思考生活,并有意识地引导考生表达个人的认识和观点是我们备考的一个重要内容。2009年天津卷的“我说90后”、江苏卷的“品味时尚”,2010年浙江卷的“角色转换之间”、江苏卷的“绿色生活”,都考查着考生的认识能力,都需要体现作者的态度。尤其是2010年全国卷Ⅰ的漫画作文,那只猫说了一句非常经典而且耐人寻味的话: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这的确代表了社会上很多人的想法,但一个人应有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应该因时代的变化而消失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见,理性的思考可以启迪一种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高考正是要通过作文来检验考生的理性判断能力,从而导向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生命态度,而这恐怕也正是高考的终极目的。
第一
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捕捉自己生活的精彩瞬间,让它们成为我们写作中最鲜活的素材。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而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的生活,自己与周围熟悉的人的故事。别人的东西,用用固无不可,却不免千人一面,而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独特而生动,因为唯一而珍贵。《我与地坛》弥漫着史铁生的纠结,其间有绝望,有彷徨,十五年的纠结终于有了生命的彻悟。这就是自己的生活,一份孤本,别人难以复制,幸福也好,痛苦也好,都打着鲜明的自我的烙印。
第二 也可以合理取舍,提炼生活的真实。生活有时平淡无奇,既不生动,也不典型,这时就可以学学小说人物创造的方法——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合理进行取舍,甚至可以适当地移植和嫁接。只要符合生活的真实,便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最可贵的就是在这平淡无奇中发现生活的本质。下面是2010年高考天津卷一篇满分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我是一个盲人,但我的世界却是多姿多彩的。
因为我的亲人、朋友,我的世界才会有那么多的颜色,才会变得五彩缤纷。纯洁的白,热情的红,暖暖的黄,清澈的蓝……每一种颜色在我的小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角落。“爱是什么颜色?”“爱没有固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中都饱含亲人对你的爱。”
作者未必是一个盲人,但可能与盲人有过一些接触,或者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一个盲人,于是他有感于“那一个”盲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有感于“那一个”盲人快乐的生命状态,便有了这盲人世界里最可贵的色彩。
其实,当我们撇开那些所谓亮点的练习,撇开那些程式化的语言,不让那些滔滔不绝的排比句裹挟学生可爱的生命,回归到学生自己的生活,还原他们最本初的生命状态,引导他们在最原始的生命形态中感受一下生活与生命的美好与珍贵,自然可以写出令人感动的文章。生活本就是无形的文章,文章却正是有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