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检监察机构综合改革的实践
近年来,**市**县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整体推进纪检监察机构综合改革试点,撤销县纪委监察局原内设科室,组建预防腐败中心、违纪违法行为查处中心、软环境建设中心和综合办公室(简称“三中心一综合”);撤销乡镇纪委,设立片区纪委(监察室);构建村级纪检组织,设置驻村纪检员和村支部纪检委员,实行村情发布会和村务评议监督会制度(简称“两员
两委”制度),不断强化纪检职能,整合监督资源,创新监督模式,全县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整合工作力量,组建“三中心一综合”。**县撤销了县纪委监察局内设科室,将党员干部教育、党风廉政建设、廉政文化和廉政制度建设等职能进行优化,将纪委监察内设的党风、宣教等科室的人员进行整合,组建了预防腐败中心,由纪委书记兼任主任,县纪委分管常委和组织、宣传、财政、人事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兼任副主任,统一负责全县预防腐败工作;将行政执法、行政监察、纠风、效能建设、作风建设等职能进行优化,将县纪委监察局内设的执法室、纠风室、招监办、作风办等科室的人员进行整合,组建软环境建设中心,由监察局长兼任中心主任,监察局分管副局长和招商、发改、经商、政务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兼任副主任,统一抓全县软环境建设工作;将信访、案件查处、案件审理等职能进行优化,将县纪委监察局内设的案件检查室、信访室、案件审理室等科室的人员进行整合,组建违纪违法行为查处中心,由县纪委分管案件的副书记兼任主任,县纪委分管常委和公安、法院、检察院、审计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兼任副主任,负责协调全县的案件查办工作;县纪委监察局干部管理、政务服务等其他职能由新成立的综合办公室承担。
(二)创新领导体制,建立片区纪委(监察室)。**县大胆创新,积极推行乡镇纪委体制改革,撤销了县辖15个乡镇纪委,按地域划分设立罗龙片区纪委等4个片区纪委(监察室),并将片区纪委升格为正科级独立法人单位(原乡镇纪委为副科级)。每个片区纪委人员编制为6个,办公经费按人均工作经费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独立预算(该县一般行政部门人均年工作经费仅为1800元)。片区纪委委员会由3名委员组成,其中书记1名(正科级),副书记1名(副科级),由县纪委常委会提名推荐,县委组织部考核,县委任命产生;委员1名(股级),由县纪委常委会推荐,县委组织部任命产生。片区监察室为县监察局的派驻机构,与片区纪委合署办公,设片区监察室主任1名,由片区纪委副书记兼任。片区纪委(监察室)不再隶属于乡镇党委,直接向县委、县纪委监察局负责并报告工作。
(三)完善监督机制,建立“两员两会”制度。为填补村级无纪检组织抓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空白,着力构建村务监督运行机制,在全县214个村实行“两员两会”制度。即乡镇党委从驻村干部中选派驻村纪检员,负责指导、检查、督促所驻村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村支两委主要干部及村支部纪检委员进行监督;由村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村党支部纪检委员,负责组织协调开展本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一般党员和社干部进行监督;实行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的村情发布会制度,将本村重要村情向全体村民进行发布;实行村务评议监督会制度,村务评议监督会成员11名,由村民在非村两委干部的村民中选举产生,对村民负责,在驻村纪检员的指导下对新农村建设规划、重点项目建设、政策资金兑现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等村务实施评议监督,并进行无记名测评,当对某一项工作的不满意票超过50%时,除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外,村两委必须暂停实施,再报经片区纪委和乡镇党委调查决定。为保证“两员两会”制度顺利实施,县财政每年为每村预算专项工作经费1500元。
**县的这一实践,充分地发挥了纪检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预防腐败的实效明显提高,惩治腐败的力度明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县纪检监察机构围绕预防腐败、惩治腐败和促进发展三项重点工作配置资源,整合力量,促进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第二篇:山东纪检监察改革 派驻机构实行
山东纪检监察改革 派驻机构实行“统管”
记者从11月30日山东省委召开的山东省纪委、省监察厅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山东省纪检监察体制进行改革,省纪委、省监察厅将对其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据了解,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就是将派驻机构由省纪委省监察厅和驻在部门双重领导改为由省纪委、省监察厅直接领导。主要是对派驻机构的业务工作、干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派驻机构的业务工作直接向省纪委、省监察厅负责,干部由省纪委直接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后,派驻机构将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积极协助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组织协调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推进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信息来源:齐鲁晚报
河北衡水:纪检派驻变“单兵作战” 为“编队作战”2009年09月11日 12:32:31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石家庄9月11日电(记者 杨守勇、王民)河北省衡水市彻底打破现行的县级纪检派驻部门机制,对原有编制和人员集中使用,科学配置,组建纪工委、监察分局,将领导体制由双重领导改为由县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变“单兵作战为编队作战”,大大提高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战斗力。
近年来,随着形势发展,现行的纪检监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纪检派驻县直和乡镇的体制普遍存在人员编制少、力量薄弱;工作干扰多,监督职责难以正常履行;工作分工多,“专职”干部难专用等诸多问题,影响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004年10月,衡水下辖的枣强县首先撤销了纪检原有的派驻机构,按照“毗邻相近,方便工作”原则,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领导职数,组建了城关、大营、马屯三个乡镇纪工委(监察分局),作为县纪委、监察局的派出机构,各辖管三至四个乡镇。按县监察局授权,纪工委行使监督权、信访举报受理权、查处权、监察建议权等五项权力,负责对所辖乡镇的党组织、党员、行政监察对象实行法定的监督检查,同时还集中力量开展违纪违法案件调查等工作。试点成功后,衡水在全市推广了纪工委模式,共撤销县直派驻纪检组206个,回收编制266名,设立纪工委60个,其中县直纪工委33个,乡镇纪工委27个,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据介绍,纪工委模式有效整合了纪检监察工作力量,增强了纪检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纪工委通过列席会议、评析日常报告、开展巡查和查办案件等方式,把监督对象“看得”更紧。一年多来,全市县直纪工委列席县直部门党政领导班子会议近600次,开展驻部门巡查40余次,专项巡查352次。发现了445个部门存在的行政执法、财经纪律等七大类问题,督促部门健全完善有关制度189项;立案查处了41件反映县直部门党员干部的案件,结案3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7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7.83万元。
而在乡镇纪工委,使纪检监察工作重心下移,贴近了农村和群众,拓宽了信访渠道,对基层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涉及群众利益问题及一些矛盾纠纷,能够及时发现、排查和化解。各县市区纪工委一年多来接访137次,受理反映乡镇、农村党员干部有关问题的信访举报264件,化解矛盾纠纷213起,农村上访量较同期下降了30%。
第三篇:纪检监察综合派出机构改革经验材料
破 冰 之 旅
——东宝区纪检监察综合派出机构改革巡礼
鲁志山
东宝区做为荆门市纪检监察综合派出机构改革的先行者,从2010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运行近2年,改革成效如何?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东宝区纪委监察局,领略到县级纪检派驻机构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加强,监督职能得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呈现出新气象。
惑则求变
像大多数的基层单位一样,东宝区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尽管在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反腐倡廉形式的发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按照原有的纪检监察领导体质和工作机制。区直部门纪检组难以全面履行职能,一些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渐显现。
问题出在哪里呢?
“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区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业务上受区纪委监察局领导,工资、福利待遇、人员编制都在所在单位。“端别人碗,服别人管”,部门纪检干部的尴尬处境,使他们难以独立的行使职权。
一个机构一个人,纪检干部身兼数职,诸多事务缠身。外界形象地比喻区直单位纪检组织是唱着“独角戏”,跳着“独角舞”。
1种种苦衷导致纪检干部不敢监督、不能监督、不愿监督、无心监督、无力监督。
东宝区的决策者敏锐地意识到改革势在必行。中央、省、市对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系列改革指示精神更坚定了东宝区改革的信心。2009年10月份,东宝区纪委监察局先行试水,开启“破冰之旅”。
筹成合力
五指并拢握成拳,自然成合力,这是搞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2010年5月,经过认真调研和多方面咨询意见,东宝区出台了《关于区直部门综合派出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同年12月30日东宝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挂牌仪式顺利举行,时任省纪委副书记余幼明、时任荆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刚等领导亲自出席,标志着东宝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正式推行。
东宝区在保留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单位的纪委的同时,撤销派驻区直单位的纪检监察机构(专职纪检员)22个,按照“职能相近、业务相关、工作量大小相配”的原则设立4个区纪委监察局综合派出机构。4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均由区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对全区49个区直部门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督办、检查,重点对区直部门的领导干部监督,直接调查涉及派出部门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这4个派出机构,在东宝区纪委监察局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区纪委(监察局)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形成区纪委(监察局)抓“面”、纪工委(监察分局)抓“块”,重
点、难点、热点工作双重检查,双重监督的工作格局。
成效初显
纪检监察机构综合派出改革后,由于体制机制的转变,一年多来呈现四个方面的转变:
位置转变:由分心变为专心。实施统一管理后,增强了全区纪检监察队伍的整体合力,更利于纪检监察职能的发挥。专职干部不再分心,能够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专心工作。
方式转变:由怕管变为敢管。纪工委监察分局由区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在区纪委监察局授予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与受监督单位在人事管理、工资福利、后勤保障等方面完全脱离“依附关系”,缩短了监督机构对单位“一把手”的监督距离。
态度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于纪工委监察分局直接向区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工作,并对其负责,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纪检监察组织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形成的“等、靠、要”的工作态度,变上级“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
认识转变:由争议变为认同。试点工作开展初期,争议和反对意见不少。有的认为削弱区直单位的纪检监察职能。自挂牌运作以来,纪工委监察分局开拓创新,大胆开展工作,在化解群众矛盾、促进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逐渐得到各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在其位,谋其政,是当政者的切身体会:
第三纪工委书记、监察分局局长刘纯刚现身说法:“过去身兼多职还好说,如今没了退路。”之前他是区粮食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他说,现在到了纪工委监察分局,目标明确,性质单纯,他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没有干不好的理由。自去年元月开始,他们先后对10个单位开展专项巡查,发现违纪线索5个,给予4名党员干部党纪政纪处分,下达检查建议书10份,有效促进了所联系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千帆并进,百舸竞流。东宝区纪检监察机构综合派出改革高歌猛进,紧锣密鼓的开展一项项工作,创新的成效日益凸显,党风廉政之花绽放出生机活力。
第四篇:基层机构综合改革情况1
镶黄旗卫生局关于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是是党中央、国务院 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旗 委、政府大力推进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自医改工作开展 以来,我旗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并 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工作,采取积极措 施,为推进基层医改工作及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做了大 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益 管理体制。公益性(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益性管理体制。坚持公益性方向,将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 性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 医疗服务,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科学核定人员编 制,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编制不跟人走,只是作为聘用 人员和核定收支确定补助的重要依据。各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按照定编、定岗、不定人的要求,结合我旗实际,均编 制完成了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并分别进行报批。按照 统筹安排、留有余地的原则,我旗基层医疗机构预留安排 了一定比例的编制,用于招募专业技术人员和免费医学生 培养。目前,我旗苏木镇卫生院核定人员编制数为 84 个,实有卫生工作人员 63 人。从重新设置的岗位结构来看,岗 位设置更加趋于合理,管理岗位数、工勤岗位数进一步压 缩,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提高到 90%以上。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性用人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性用人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聘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负责人,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核定竞聘人员资 格,进行全员竞争上岗,做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定期
考核,优胜劣汰。通过竞聘上岗,将能力、业绩与专业技 术人员的职务晋升、聘用、待遇挂钩,有效激发了专业技 术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建立起符合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特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事管理和运行机 制,无人员分流。同时,注重提高院长管理知识水平,通 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卫生院院长进行管 理知识培训,提高了管理水平。2010 年通过公开考试考 核,新招录 14 名专业技术人员,已充实到 3 个苏木镇卫生 院工作。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性分配机制。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性分配机制。积极落实《镶黄旗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 工资实施方案》,对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以服务数量、质 量、效果
、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的工 作任务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经费补助挂钩。对全旗公共 卫生事业单位和基层卫生院实行绩效工资改革,结合卫生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服务质量,对医务人员,建立按岗定 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实施绩效考 核,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卫生人 员工作积极性。同时,保障医务人员合理收入在改革后普 遍有所提高。
(四)推进药品制度改革,建立规范性采购机制。推进药品制度改革,建立规范性采购机制。药品制度改革 从 2010 年 12 月 25 日起,我旗 3 个苏木镇卫生院和 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现了 基本药物零差率全覆盖。基本药物按要求全部实行零差率 销售,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确保配送及 时到位,引导群众按需使用基本药物,确保了基本药物的 质量和合理配备使用。并纳入了新农合报销目录,报销比 例高于非基本药物 10 个百分点。截止 2011 年 9 月底,基 层医疗单位基本药物的配备和使用达到 100%,零差率销售
累计 24.2213 万元,门诊人次 9058 人次,药品收入平均下 降 30%,群众医药费支出减少 7.38 万元。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药品招标工作的领导,进一步 规范药品集中采购,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 组长的药品招标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召开筹备会议,对药品招标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基层医疗机 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统一集中招标采购。同时,要求各 医疗单位由院长亲自挂帅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做到任务明 确,责任到人,为药品招标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二是搞好摸底调查,为招标工作打好基础。卫生局责成专 人负责,协助基层医疗单位对现有用药进行了详细的统 计、分析、归纳,根据《基本用药目录》,从招标的目录 中,精心筛选药品 170 多个品种,并拿出了初步工作方案 与实施计划,为工作开展打好了基础。在药品“三统一” 工作推进工作中,有效遏制了药品价格虚高,明显降低了 药品的价格;规范了药品购销行为,切断了“医药代表” 与医生之间的利益链条;强化了各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的 监管;规范了医疗机构用药行为,推动了医院规范化管 理。目前,我旗的嘎查卫生室没有实行药品集中采购,下 一步将按照“五统一”的形式进行实施管理。三是严格执 行药品招标合同,切实让群众受益。为了规范招标药品的 使用,卫生局多次深入基层医疗单位进行检查、指导,各 医疗单位在采购药品中做到了“四核对”,
即核对药品种 类、核对药品企业、核对药品产地、核对药品价格。在平时使用药品中,严格使用招标药品,严格执行合同价,确 实保证群众享受到了质优价低的服务。
(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补偿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补偿机制。我旗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政府补偿是政府办基层医疗卫 生每个单位、每个季度补偿 4 万元。通过医保基金对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给予适当补偿,探索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保证了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 发[2010]62 号)要求,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 助经费,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 训和离退休人员经费外,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标准,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获得稳 定的收入来源。对通过落实专项补助和调整收费项目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入仍然不足以弥补经常性支出 的差额部分,由旗财政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实现了“核定 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地方财政压力巨大。深化医改的工作任务能否 成功,关键在于医改资金的投入。更好的发挥医疗机构公 益性需要资金投入,苏木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软 硬件建设需要资金投入,合作医疗提高报销比例和实施基 本药物制度药物零差价需要财政补贴,特别是绩效工资的 实施也需要政府的投入。需要积极挖掘自身潜力,争取多 方支持,进一步增强基层医改工作的财政保障能力。
(二)医疗卫生资源匮乏与配置不够合理。全旗普遍存 在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均和失衡现象,尤其是缺乏高级卫 技人员。一些重要科室和重要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奇缺 少,有些学科的专业人员且还有富余。由于一些重要科室 人员少,工作量大,致使一些日常工作安排、外出进修培 训学习等都存在一定困难,导致这部分人员业务水平和工 作技能一时难以提高,专科建设和科研项目难以开展。在 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下,卫生资源配置形成“越往基层、资源越少”的格局,优质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城镇,城镇 中的优质医疗资源又主要集中在综合医院。卫生人力资源
配置不合理还表现在基层卫生人员综合素质差,专业结构 搭配不科学,编制少、待遇低,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三)牧区医疗卫生条件亟需改善。我旗撤乡并镇后只 保留 3 个苏木镇卫生院,一度给边远的牧民看病带来了困 难。2009 年,结合我旗实际,又增设了 6 个苏木镇卫生 所,人员编制内部统筹解决。目前
,全旗嘎查卫生室业务 用房不足(部分和生活区在一起)、没有工作经费、无报 酬、房屋破旧、设备落后、服务能力差,不能满足民群众 对医疗预防保健的需求,急需进行配套建设。
(四)公共卫生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各类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增多,重大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公共卫生责任主体 没有真正到位,乡镇和嘎查级组织在公共卫生方面应起的 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五)部分药品采购价格不同程度出现抬头趋势,建议 上级部门认真研究药商或是供应商变相涨价、直接加价等 行为,进一步研究出台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合理定价的办 法,适时出台药商、供应商准入药物市场的政策措 施。
第五篇: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探索与实践
创新机制 强化措施
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管理水平
近年来,我局以十七大和省、市纪委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纪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以争创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为主线,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动力,以贯彻落实“大纪检组工作目标”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新的纪检监察体制下,我局的工作思路是:强化教育,增加动力,接受监督,积极配合。通过近年来的磨合,我局已经建立与派驻纪检组的双向沟通机制:纪检组对我局廉政建设进行督导和巡查,我局主动向纪检组汇报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实践证明,新的纪检监察体制,能够有力推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而推动其他工作。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局在总体工作思路中,明确提出将党建廉政作为工作动力来抓,摆上位置,记在心里,抓在手上,坚持不懈。
一、紧贴科技工作,坚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一)坚持制度建设,抓实抓好惩防体系构建
近年来,我局在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惩防体系、廉洁自律、效能监察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具体工作规程,细化考核内容,使检查考核更科学、合理。并将责任制执行情况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干部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使责
完善服务公示、服务承诺、限时办结、一把手负责、项目跟踪监督卡和重大项目监督服务快速反应机制;二是进一步转变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推行“阳光操作”,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将群众关注的领导干部住房、用车、人事、财务等情况和其他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全部纳入公开内容,定期进行公开;四是大力推进党务公开,深化政务公开。
二、围绕四个环节,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特色
(一)狠抓学习教育不放松
一是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并有计划在中心组学习中安排廉洁自律方面的内容,如中央、省、市领导的有关勤政廉政讲话精神等;二是坚持每月一次局办公会议,学习传达市委、市纪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落实办法或实施意见;三是坚持一把手上廉政党课制度,将廉政教育日常化,廉政警示、督促经常化。并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通过廉政党课、看廉政教育影视、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党性修养教育基地、监狱警示教育等活动,牢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防线;四是搞好三个结合。将业务学习与市纪委有关会议精神学习结合起来;将廉政教育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在政治学习中强化廉政教育;将党风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在一起。
(二)落实责任制不动摇
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情况等会议,都邀请“大纪检组”派员参加;二是配合派驻纪检组对我局的巡查工作,接受监督指导。按照市纪委每年两次巡查的要求,派驻纪检组对我局进行定期巡查,我局认真接受监督,认真准备汇报材料;积极配合协调召开座谈会;扎实开展个别谈话;如实提供档案资料;认真进行民主测评,接受检查、指导;三是在重点项目立项、科技成果评审等重点环节中积极邀请派驻纪检组全过程参与,使工作延深到那,监督就跟到那,减少和避免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组作用,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总结起来,派驻纪检组工作可以说是“作用很重要,效果很明显,群众很满意”。
(一)作用很重要
主要体现在:强化了对我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了我局领导班子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主体意识,促使局党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有助于局党组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具有科技部门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有助于防止领导干部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使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有助于维护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保证政令畅通。
(二)效果很明显
在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参与、帮助和支持下,我局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制度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全局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初步形成;我局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讲树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