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随文练笔四法
小学生随文练笔四法
东港小学尹晓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老师和学生头疼的难题。老师们花了不少精力,想尽办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可学生们还是一筹莫展,无从下笔。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次数少,间隔时间长,内容单调,教师又一味地拔高要求。这样就使学生练笔次数少,没有真情实感,心生畏惧。从而也产生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逐渐脱节,弄成阅读、作文“两张皮”的情况。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得两者互而融之,相辅相成?又如何既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作文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我尝试在阅读教学的同时,为课文找到一个“读写结合训练点”,精心设计随文练笔,力争让学生多动动笔,逐步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经过近一年的实践,还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提高了不少。
平时,我基本上选择四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交替使用,进行随文练笔的指导:
一、挖掘素材练笔
无材料可写,是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的原因之一。而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借助于教材,从课文中挖掘素材,进而使获得的素材变为练笔的内容,学生会兴趣剧增。这样既练了笔,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1、省写之处练补写
有些课文,在不影响主题和主人公形象的前提下,给读者留下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这就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背景。因此,可以让学生们抓住“空白”处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练笔。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培养想象力。
例:《网上呼救》
练笔设计:这篇课文讲述了芬兰女孩苏珊利用互联网进行呼救,美国男孩麦克及时与美国紧急救援中心取得联系,使大洋彼岸的苏珊得救的故事。本文第五节用一句话带过了麦克与美国紧急救援中心通话的经过。为了使学生对这段关键的对话有更直观的感受,更了解课文的内容,我请同桌合作,先演一演,再以对话的形式把麦克与救援中心工作人员的通话写下来。
例:《智烧敌舰》
练笔设计:本文第一部分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希腊城情况的危急。在通过抓住关键词进行朗读指导后,我适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眼看驶在最前面的一艘敌舰就要靠岸了,大家急得惊惶失措,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交流之后,再写下来,从而深入体会人们的恐惧心情,为引导学生体会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突出他的急中生智作铺垫。
2、略写之处练扩写
有些课文由于表现中心的需要,内容一笔带过,叙述简略概括。教学时,要有意把这些句、段单独提炼出来,让学生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 象进行扩写。
例:《镇定的女主人》
练笔设计:这篇课文中开始并没有交代女主人对保姆低声吩咐了哪些话,在学完课文后,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一下当时女主人的话,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角色体验,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还极好地训练了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把听说读写联系起来,在广泛的联系中用“心”去思考、去体验,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并日渐提高学生的悟性,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作品:女主人低下头,轻轻地吩咐保姆:你听清楚我的话,不要慌张。我的脚上有一条蛇,你现在去端一碗热牛奶放到阳台上,等蛇出去后,赶紧把门关上。做得快些,不要让客人发现。
3、含蓄之处练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尽意不尽”,看似结尾,却意味无穷。这就为读者创造了一个遐想驰骋的空间,也为练笔提供了一块难得的宝地。
例:《荒芜的花园.》
练笔设计:课文最后,美丽的花园荒芜了。贝尔太太孤独、寂寞,她会怎么想?怎么做?荒芜的花园还会恢复昔日的美丽吗?我请大家续编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写的作文充满人情味,他们都原谅了贝尔太太,都希望花园再次美丽起来。
例:《猫是老虎的先生》
练笔设计:自从猫逃过一劫后,老虎非常不甘心,它一直计划着要想个什么办法报复猫,它又没有得逞?你能用“过了些日子,猫在树林里遇到了老虎”为开头,把故事再讲下去。
4、提取信息练缩写
缩写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抓住要点,练习概括,又有利于学生对较长的课文全面了解,整体把握。练习时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抓住重点,准确概括。
例:《田忌赛马》
练笔设计:这一课,可以从两次比赛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知道第一次比赛齐威王赢了田忌;第二次比赛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赢了齐威王。重点是要讲清孙膑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转败为胜的过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练习缩写。
二、模仿技法练笔
模仿是沟通读写迁移的桥梁,它顺应了儿童的写作心理。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写作技法上各具特色,流光溢彩。有的选材精当,有的构思奇特,有的立意深刻,而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在练笔中模仿借签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例:《鳄鱼的争斗》
练笔设计:教《鳄鱼的争斗》一文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几个鳄鱼争斗时动作的细节描写,如高高地跃出水面、拼命地拍溅和喷吐、张开血盆大口、不断发出吼叫、穷追不舍等。在紧紧扣住这些词语练习朗读,感受鳄鱼争斗时场面的激烈。再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看到过哪些动物之间发生过争斗。能不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把你看到的动物之间的争斗写下来。上面的词语可供选用。
例:《信》
练笔设计:课文的2——4节:“……替雏鸟给妈妈写,让妈妈快回巢,天色已近黄昏。替花朵给蜜蜂写,轻快来采蜜,花儿以姹紫嫣红。替大海给小船写,快去航海吧,海面上风平浪静。……”
这是一首语言优美的诗歌,充满想象力,写了各种各样的信。而且课文的2——4小节,结构相似,便于学生模仿。于是,我让学生仿照这几节,来做做小诗人,写一写。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一首首语句虽还比较稚嫩,但充满想象的小诗诞生了。
学生作品:“替苹果给果农写,我已经长大了,快来采摘吧。”“替奥特曼给怪兽写,如果再出来,一定消灭你。”“替风儿给柳条写,我在轻轻吹,尽情舞蹈吧。”……
此外,还可对人物内心活动,人物外貌、动作进行仿写。但必须正确指导学生模仿,使学生仿而不套、仿而不呆,力求做到仿中求异,仿中有创新。
三、体裁变式练笔
通过体裁变式训练,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进行改写。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沉长拖沓为生动活泼,很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使学生的练笔兴趣顿生。
1、变诗词为记叙文
一般诗词语言精练,跳跃性大,讲究的是一种意境,把诗词改为记叙文,就是要把意境通过记叙描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游子吟》
练笔设计:教学古诗时,可让学生借助图片,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说一说,再写下来。例:《别人的妈妈》
练笔设计:这是一首故事诗,可以让学生改写为一篇叙事的文章,增加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2、变课文为课本剧
改编课本剧既能促进课文阅读,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营造艺术气氛,培养创造才能。应指导学生充分想象每一个角色的形象、性格特征,让学生设计好角色的语气、动作,、神态。
例:《“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 》
练笔设计:这篇文章故事性强,文中角色性格鲜明,而且对话较多,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对课文适当加工,如在保罗的哥哥出场时,给他准备适当的台词,把保罗的心理活动改为独白等。
另外像《班长的苦恼》《刮脸》等课文都可以改成课本剧。
四、有感而发练笔
教材中有些课文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学生学后,心中有许多话想对文中的角色说。此时,让学生有感而发,写下感受。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例:《天鹅的故事》
练笔设计:教学时,我想到一个问题:“看到老天鹅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此时,你想对它说什么?”一位学生说:“老天鹅不顾自己的安危为大家破冰,我想为它鼓掌!”顿时,在这位同学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为老天鹅鼓起了掌。接着好多学生举起了手,同学们都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接着我让学生以《老天鹅,我想对你说》为题练笔,同学们马上挥毫,写出了自己的情感,道出了自己的爱,体现出孩子们的善良纯真。
例:《看月食》
练笔设计:学习这篇文章后,学生懂得了月食产生的科学知识,也知道了不能盲目迷信。此时,我结合课后“语言直播厅”的训练,对“吃鱼子脑子会笨;打喷嚏是因为有人想你;耳朵热是有人说你坏话;眼皮跳是意味着祸事到……”等流传在民间的一些缺少科学依据的说法在小组里交流看法,在此基础上再选择一个话题进行练笔,使学生一吐为快,直抒胸怀,收到良好的练笔效果。
另外,在教《家是什么》《“军神” 》等文章后也可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受。
找准训练点及时进行有效的练笔,加上长期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进步,写作水平发生质的变化,取得真正的大收获。
第二篇:随文练笔五法
随文练笔五法
浙江省永康市人民小学陈碧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随文练笔”能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随文练笔,这种丰富的训练形式不但可以为学生的笔端增添许多生动的色彩,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在快乐中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的作文素养。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学生随文练笔呢?本人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精彩片断——仿写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的学习一般总是由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无论是模仿还是创造,都是获得知识、能力或技能的重要途径。宋朝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在写作中有着重要意义。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让小学生照着范文写,仿中练功,仿中求异,从仿到作,由俗入雅。从仿写到自能作文,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如:《假如》这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洁的心。本诗歌贴近儿童生活,文章结构相似,是仿写的好材料。我就让学生模仿文章段落练笔。马承前同学这样写道: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座免费读书的学校送给失学的孩子,让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健康成长。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瓶神奇的仙丹送给外婆,让她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可以活到200岁。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朵玫瑰花,送给我亲爱的妈妈,让她可以永远年轻漂亮。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是呀!假如教师能够选择性地指导学生模仿句段进行练笔,也可以模仿课文中某一段的写法进行训练,如总起分述段,并列段式等,帮助学生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拥有仿写练笔这根“拐杖”,相信他们能够快捷地获得简单的习作方法,作文水平肯定与日俱增。
二、文本空白——补写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嘎然而止,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这种“余音”正是作者没有言尽,情感表达最为强烈、深沉、含蓄的地方。这些空白点,是学生阅读时驰骋下想象的“空间”,当然也是学生进行练笔的“天地”。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让学生写写作者没有言尽的话,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
如《鸟的天堂》中有这么一段:“很快地,这课榕树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时可问:你觉得鸟儿们生活得怎样?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快乐鸟,你会想些什么?在写话中体会鸟儿们自由、快乐的生活。紧接着设置情境 “一只画眉飞出来,给我们的拍掌声一惊,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唱着,它的歌声真好听。”画眉鸟的歌声真好听,你觉得它在唱些什么?写下来。有学生写:“今天天气好晴朗,处处好风光。蜜蜂忙,蝴蝶忙,我们无忧又无虑,生活多美好!” “我是一只小小鸟,快乐乐无边:我穿梭在树丛中,翱翔在蓝天中,有谁比我更快活!嘻嘻„„”
以上练笔,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进入状态,走入了天堂中鸟的境界,展开丰富的想像,“唱”出了鸟儿的快乐,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丰富了文本的内涵。
三、悬念结尾——续写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对于“习作”,新课标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写出真话,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人教版小语教材很多课文的结尾都写得震撼人心,能唤起读者的感情共鸣,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很多猜测的空间。对于这样的地方,是对学生小练笔训练的好教材。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续写想象,把这些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的作品。
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小男孩到底来不来?如果来,门卫会怎么说?怎么做?他和高尔基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如果不来,又会发生了什么事呢?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第二天早上,天气格外晴朗。高尔基还想念着昨天的小摄影师呢!你看他想得多入神啊!突然,门卫告诉高尔基:“外面来了一名记者。”“是小男孩吗?”高尔基问。门卫回答说:“是的。”高尔基说:“快,快让他进来!”小男孩说:“这次我记着带胶卷了,我吸取了教训,以后也
不会那么马虎了。”高尔基听到小男孩所说的话高兴极了!小男孩举起了相机,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办公桌说:“请您坐在这儿工作。”高尔基按照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调整好相机,又摆弄了好久,说:“一切准备停当。”接着,小男孩又换了几个角度,照了几张相,终于心满意足。
四、古代诗文——改写
中国古代诗文博大精深,很多传世佳作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大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握这一练笔机会,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是训练学生写想象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方法。
如《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写的是生气勃勃的暮春景色,表达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全诗内容浅显、意境优美。鉴于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练笔,要求学生把握原诗的内容,打破其语言简古、内容跳跃的框架,借助插图充分发挥想象,把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具体地写出来。
学生写得很精彩,姚鑫诚同学这样写道:“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大诗人杨万里出去散步。他看到外面的景色真美呀!稀稀疏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远方。篱笆的左边有一棵又高又直的大树,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不是长得特别茂盛,没有形成浓密的树荫。篱笆前面是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地,满地地油菜花就像铺了一地的金子。这时,从远处跑来一个头扎两根小辫子,身穿红色衣服的小男孩,他飞快地奔跑着,追逐一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蝴蝶飞呀飞,儿童追呀追,蝴蝶飞入金黄色的油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噢!我明白了:原来蝴蝶和油菜花的颜色与形状特别像,难怪小男孩找不到!”
亚里士多德说:“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把本词改写成记叙文指导学生练笔,充分让学生品味古诗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一次在练笔中得到升华。
五、教材插图——创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本书用图画文字为有机的配合,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小学课本图文并茂,它描绘了课文的局部内容或全部内容,主要起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插图给了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与课文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弦,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表达图意,挖掘插图的内在作用,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插图上画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课文中只用了“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这句话来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平时的生活积累仔细描绘出来。这样,学生不仅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严守纪律,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精神,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难得的是英雄的形象永远根植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树起了做人的丰碑。
陆雨同学在练笔中写道:“当邱少云趴在草地上,燃烧弹烧到了他身上。立刻,他觉得全身发热,可他并不在意。棉衣烧着后,顿时感到有千万只蚂蚁在乱爬,钻心的痛啊!此时,只要跳起来就能将火扑灭,但他想着身后的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他咬紧牙关,十指深深地抠进泥土里,汗水不停地淌下来。他的目光放射出的是坚毅,紧紧地盯着敌人占领的391高地,他告诉自己:战友们在望着我,朝鲜人民在望着我,祖国人民在望着我,只要坚持,胜利的光芒就在前面。烈火将他整个人包围了,他把冲锋枪握得更紧,依然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三十多分钟,烈火中的三十多分钟是怎样的难耐,怎样的煎熬?他所受的巨大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坚定无比的革命意志更是无可比拟的,他留下了一个圣洁的灵魂,成为一座神圣的雕像激励着中华儿女们。”
从学生的练笔中,可感受到她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心入于境,因心而得”,这正是小作者此时情感的真实流露,而且,她自己的人格、对生命的价值取向也渗入其中,自然的表达了对文本、对生命的解读。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进行作文教学的尝试,让我感觉到这样的作文小练笔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还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他们能又快又有效地加入到了有意义的作文大餐中来,尝到了写作的甜头。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小学随堂作文教学只要把握住读写结合的大方面,发扬自己的教学特长,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此文发表在《小学教学研究》上)
第三篇:浅谈随文练笔
浅谈随文练笔
版石中心小学陈金秀
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唉声叹气、一筹莫展,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该如何去改变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尝试,我觉得我们可以从阅读教学入手,以教材为范本,在课堂上认真做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而随文练笔就是一种将写的训练训练有机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这种练笔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作文素养。
宋朝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善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在写作中有首重要意义,而小学生恰巧具有模仿的天性,那么教师就可以抓住文本中生动、经典的句式和教式,(如比喻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承接句段)等一些形式感较强,表达效果独特的句段进行小练笔,让学生真正拥有仿写这根“拐杖”。通过大量的形式仿写,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语言运用的本质和规律。
如《做一个最好的你》最后一段话:“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做河里一条最活泼的小鱼,做林中一根最挺直的小树,做草地上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做天上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
这就是一个很生动、经典的片断,这个片断充满了诗意,是本文的主旨,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让他们在读
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为了让学生对文本语言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让学生仿写句子。
如果那。
如果那。
学生个个奋笔疾书,然后争先恐后发言,气氛极为热烈,学生写出的内容也非常的精彩,如果老师能长此以往地有选择一些精辟片断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那么学生无形之中就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在往后的作文批改中,你将看到的是优美的词句、丰富的内容。
由此可见,随文练笔是多么好的一种写作方法,首先这种小练笔既让学生对文本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言语感悟,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其次,不但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素材,还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面对每次的作文,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孔不入情可抒,而这种小练笔就不一样了,这是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因为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深受学生的喜欢,让学生品尝到了写作所带来成功的体验,所以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三,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主线上,使语言形式和内容紧密联系,也保证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所以,在语文课堂如能有效地进行读和写的有机训练,我想学生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第四篇:浅析随文练笔
浅析随文练笔
有人说当今的小学生的生活面太窄,生活内容太单调,每天几乎就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两点一线,缺乏生活体验,缺少写作素材,因而作文不是干瘪空洞,言之无物,就是闭门造车,虚情假意。其实我认为学生并不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关注,缺乏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广播电视以及多媒体网络中去寻找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学生,将随文练笔这种作文教学方式渗透至语文教学中去,把文本的生成作为作文课堂教学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在课堂中训练随文练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所做的尝试。
一、借助插图,填空式随笔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图文并茂,而往往图上的内容在文本中的表述不多。此时若运用练笔,给图配文,细致入微地情景再现,就可以让学生从静止的画面中想象出动态的场景,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充分感受画中的情。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鸟的天堂》一文中,有一幅榕树的插图。我在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后,启发学生重点观察插图中的榕树,并采用了填空式练笔写话:
这是一株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榕树。你看,它的枝干多得不可计数,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有的(),还有的()。1
你瞧,它的绿叶如此茂盛,远看,();走近仔细一看,()。在阳光的照耀和微风的轻拂下,整株榕树()。看着如此枝繁叶茂的南国的树,我不禁想()。
这一填空式练笔,让学生凭借课文的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思如泉涌,一段段生动传神的文字跃然纸上,把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形神兼备地展现出来。
二、依托文本,想象式随笔
文本的空白,在课文中是随处可见的,也可以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创造而显现。利用这些空白,进行想象练笔,既可以带领学生真正走入文本,入情入境地体验和感受,还可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实践。在《风筝》一文的结尾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中,作者用省略号创设了文本的空白,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于是我充分利用文中的省略号,鼓励学生接着“续尾巴”。由于对文本已经有了深入的解读,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通过我创造性地设置想象随笔,不但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升华,感受文本传递的情感冲击,更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练习了写话。
三、凭借范例,模仿式随笔
课文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是学习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例子,文本中有丰富的可供学生学习的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根据写作训练的循序渐进性和巩固性原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文本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文本为柺棍,尝试语言的练习;以文本为迁移,形成语言技能,并内化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如在学习完《鹅》
一课后,我让学生尝试着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和结构,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通过这种仿写训练,教师引导了学生积极去运用文本模式,学习文本语言,从而加深了对文本写作方法的理解,并及时使理解得到了迁移和巩固。
四、依据理解,抒情式随笔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抒情式随文练笔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需要教师运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易于激发情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同身受,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我设置了“抒发敬意”的教学环节,对这位在余震中仍然坚持骨髓捐献的台湾青年,让学生用笔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敬意。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情感得到了升华,深深地感受到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并通过随笔把这种敬意真诚地表达出来。
五、根据文意,拓展式随笔
练笔中的拓展提升,目的是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主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赋予了文本新的含义,提升了文本的价值,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在教学完《落花生》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辩题:“在当今社会中,你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像石榴、苹果那样的人?”据此提供了一次小练笔:我想做(),因为我认为()。这为学生提供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表现了自我。张扬了个性。这样的随文训练,不仅加深了对文
本的理解,而且强化了感悟和语言的并用。
可以说,随文练笔的益处多多。首先,它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在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加以运用,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相促进;其次,这种以课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的小练笔,因为是在对文本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再者,随文练笔的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因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与此同时,这种练笔方式始终紧扣在理解文本的内容、思想和情感的主线上,使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紧密联系,也保证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五篇:随文练笔
随文练笔——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大舞台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足不出户的旅游,那么随文练笔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览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的习作目标是:要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为此,我认为,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随文练笔,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可以说随文练笔很及时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习作舞台,也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习作的乐趣。有了这个舞台,孩子们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孩子们变得乐于习作、善于习作。
在此,我就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中的小练笔谈一下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练笔练在空白处
课文中往往有许多空白点,或者有一些笼统之处,用笔把空白点补出来,把笼统之处具体化,这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想象练笔。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这样描写到: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这一描写告诉我们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能把事情做好。为了帮学生更好地理解滴水穿石这一过程,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孩子们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都过去了,水滴是怎么做的呢,它怎样才把石头击穿的呢?请大家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来描绘一下水滴石穿的动人场面。生1:几百年过去了,燕子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而水滴却依然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于是石头上出现了个碗口大的坑儿。
生2:几千年过去了,游人走了又来,来了又走,而水滴却依然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于是石头上碗口大的坑儿更深了。生2:几万年过去了,寒来暑往,季节轮回,而水滴却依然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于是石头被穿透了,可以这头望到那一头了。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将滴水穿石的过程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了,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练笔练在情深处
“文章不是无情物”,入选课本的文章,有的隽永含蓄,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发人深省,有的让人惊叹……它们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浓浓深情,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作者“为情而造文”,学生“循情而读文”,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而感动,此时如果设置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在学习《在大海中永生》第三自然段时,为了帮学生体会人们与邓小平爷爷的深情厚谊,我这样设计教学:
师: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的时候,祖国人民会说些什么?当浪花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的时候,澳门、香港人民会怎么说?当骨灰被送往宝岛台湾的时候,台湾同胞会怎么说?当骨灰被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国的民众又有什么话想对邓爷爷说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像,说一说。
生1:祖国人民会说,是您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祖国经济繁荣,人民安康,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谢谢您!
生2:香港、澳门人民会说,正是由于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我们才顺利地回到了祖**亲的怀抱,结束了我们百年屈辱的历史,我们永远感谢您!
生3:台湾同胞会说,正是由于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让香港、澳门回到了祖**亲的怀抱,我们相信,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在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响下,祖国一定能够统一。
……
在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将自己最想对邓小平爷爷说的话写下来,舒缓动情的音乐,课前广博的积累和深刻的课堂感悟一定会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一段段充满深情的话语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自由地流淌出来,三、练笔练在拓展延伸处
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拓展,可以有效地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起来,也是文本理解向习作练笔的一个有效落点,从而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选择更多,思维更宽广。
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我在课堂尾声时,这样去说: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记录下此时些刻的感受吧。
孩子们听后,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生1:谈迁家境贫寒,用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国榷》的初稿,可一夜之间又化为乌有,命运对它的打击太大了,然而在厄运面前谈迁却表现得非常坚强,他用坚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再次完成了《国榷》这部明史巨著。我被谈迁这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我今后也要向谈迁一样,刻苦自励、持之以恒,做社会的有用之才。
生2:在历史的史册上,谈迁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名字是响亮的,在地球的版图上,在世界的东方,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肆虐,2008的年雪灾降临、地震袭击,种种灾难考验着我们的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困境中,主席、总理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困境中,我们凝聚了不屈的力量;困境中,我们成功举办了地球上最大的体育盛会!这可真是所谓的“多难兴邦”啊!艰难的历程,辉煌的壮举,这就是我们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传承她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吧。
这样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去认识谈迁,体会他厄运面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更主要的地能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人生,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习作中成长,在习作中提高。
四、练笔练在语言训练处
解读文本,感悟语言往往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进行训练,如果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随文练笔设计,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同时,达到有效习作的目的 《黄山奇松》一文主要写了黄山风景区的松树,姿态奇特,十分有趣的景象,借以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对“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奇松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读来让人感到如身临其境一般。在学生熟悉课文后,我这样引导:孩子们,又是一年秋末,在别的地方,也许,树叶已经落尽,小草已经枯黄,可黄山风景区却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正值旅游观光的好季节,黄山风景区又开始招募导游了,请同学们赶快创作导游词,把祖国的这一奇特景象介绍
给所有的来客吧!谁说得好,谁就会被评为“最佳小导游”。
这样就激起了孩子们的创作激情,孩子们纷纷选择自己的视角,写下那最最动人的一幕。随后我便创设情境,让“小导游”们带着自己的游客,前来一一介绍这一天下奇观:
生1:现在我们来到“迎客松”面前,瞧,它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了,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生2:大家猜一下,眼前这棵松树是什么松?它是陪客松。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这棵树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正是由于它的存在,让游人更加感到了黄山的亲切,感到了大自然的情趣。
生3:眼前的这棵松树就更有意思了。它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身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象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呢。这就是那有名的送客松了。当您观赏完这美丽的自然风光,要踏上归程的时候,您不妨回头看看这具有着绵绵情意的送客松,它那长长的臂膀,会让您更加地留连忘返。
五、练笔练在课文仿写处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佳作,它们或者句式工整,或者语言优美,或者结构独特,如果执教者能抓住这些独特之处,引导学生模仿借鉴,就能实现课文写作方法的有效迁移,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全文特色鲜明:不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描绘;而且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学完本课,我即时安排练笔,让学生仿照本文写下自已所熟悉的身边的一处景色。于是孩子们的笔下便出现了《我们的校园》、《校园秋景》、《秋日的家乡》、《漫步玉湖》、《老城即景》等文章。读来无不让人感受到孩子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浓浓情意。
随文练笔,由于它贴近课堂、形式多变、方法多样而成为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大舞台。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了课文语言、学会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对他们的表达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生活处处皆语文,课堂处处
可练笔,愿随文练笔能给老师们带来海阔天空的设想,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