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随文练笔.论文

时间:2019-05-14 20:3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巧设随文练笔.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巧设随文练笔.论文》。

第一篇:巧设随文练笔.论文

巧设随文练笔,提高读写能力

关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里倡导: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学生却普遍存在着惧怕作文的现象,在“为作文而作文”、“为考试而作文”的景况之下,何以写出好文章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到,随文练笔不失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桥梁,提高写作能力的阶梯,是达成“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选入教材的课文大都语言凝练,情节生动,每篇课文都有练笔题材,那如何引导、升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体验,把握教学契机,激发学生随文练笔的空间和欲望呢?笔者在具体教学活动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善用教材,捕练笔时机

讲究时机是随文练笔的关键,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捕捉练笔的恰当时机,燃点学生的激情,诱发创作的欲望,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随着对课文的层层深入理解,学生都被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折服,当看到老师在黑板上把潮去时的情景板书上时,学生马上发现老师把课文内容板书成几句诗:“潮前塔立江面静,潮来万马飞奔急,潮去余波漫天涌,-----------------”

学生兴致勃勃地翘首诵读,这时,有个学生提出:“老师,这首诗

不完整!”我故作惊疑地答:“是吗?你真爱思考。你能帮老师把它写完整吗?”顿时,学生情绪高涨,这个托腮抓耳,那个摇头晃脑,活像一个个小诗人,创作火花涌现:“天下奇观钱塘江”、“气势磅礴人称奇”、“自古人称天下奇”„„成功的体验激起了学生创作的热情,正当他们沉醉在欣赏自己创作成果的喜悦中,我捉住这一好时机,向学生提出练笔:“你能再为钱塘江大潮写一首诗歌吗?”这时,我还利用多媒体播出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情景,以及一些有关大潮的资料。至此,学生被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深深感动了,思维被激活了,表达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纷纷俯首执笔,写下了不少赞美诗句:“《钱江怒潮》——塔前钱江怒,白马奔盐官。一去二三里,余波漫天涌。”“《观潮》——八月十八观潮日,人们纷纷挤两岸。潮如战马飞奔来,不愧天下奇景象。”

《“天下奇观》——天下奇观钱塘江,生在浙江杭州湾。平日江面静如玉,可到八月十八日,海涛犹如千万马,响声如同雷滚动。人人看了顿傻眼,不愧人称天下奇。”„„

流畅的文笔,生动的描写,源于对课文的深刻感悟,字里行间还流露了学生的喜爱之情。这不正是随文练笔收到的效果吗?

二、巧设教法,创练笔机会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教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设置巧妙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读、写、说、演于一体,在师生自主、积极和融洽的多向互动中,放飞思维,“习”出成果。如教学《五彩池》一课,我采用学生喜欢的演一演的方式,扮演小导游介绍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学生兴高采烈地提笔写广告词、写介绍讲稿,使阅读、练笔融为一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新型玻璃》,我以活动课形式设计教学,以召开“产品销售大会”为题创设情景,让学生当推销员向顾客推销各种新型玻璃。学生学习气氛热烈,情绪高昂,经过深

入的自读自悟,纷纷动笔设计了一份“推销新型玻璃”的方案——有的写小品介绍产品性能和用法,有的编顺口溜、儿歌宣传自己的产品,有的则以新闻发报会的方式郑重介绍自己的产品„„其中一个学生写道:

“Hello!大家好!我是鉴海公司的推销员小李。本公司新开发了一种“吸热玻璃”。它冬暖夏凉,是家庭玻璃中的最佳选择。炎炎夏日用了它,能阻挡强烈的阳光,使室内比室外凉爽,不用费钱买空调;严寒的冬天,它把冷空气挡在室外,使室内保持温暖,不用买暖炉,既省钱又方便。天气千百万化,用了它,家里舒服无比。想拥有它?快快到本公司购买吧。跳楼价65元一块!记住了,货不等人!”

学生争先恐后地以各种身份上台介绍产品,把枯燥的知识创造性地转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台下的“顾客”热情有礼,不时发问,似乎正在进行着一场买卖交易。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性地积累了语言,又锻炼了表达能力,使说与写得到统一发展,还更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里倡导的:“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此时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我再次安排练笔——你能根据生活的需要发明一些更新型的玻璃,或房子、汽车?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会发声的玻璃、电脑房子、会飞的汽车„„课堂上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一张张小脸流动着喜悦、满足。学生在动脑、动笔、动口的同时享受了成功的快乐。

三、形式多样,让练笔生趣

教材里的每篇文章都是让人赏心悦目的美文,都能让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教学是时,教师可让学生在感受、领略、体验祖国语言的美感、诗意和情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随着教学进程,设计多种多样的随文练笔。如教学《颐和园》、《爬山虎的脚》、《长城》等课文时,可设计写广告词、做宣传报等

富有时代气息的练笔。又如教材中有不少的古诗,象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牡的《山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这些诗句意境优美,形象生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这儿着手,教师可以设计改编体裁,把古诗改编为故事、散文等。如一学生把《望庐山瀑布》改编为一个小故事:话说李白与汪伦分手后,一路乘舟东游。这天,他来到江西,听说这里有座庐山非常美丽,于是就泊船上岸,来到庐山游玩。才来到山脚,老远就看见一个醉汉提着酒瓶从山上下来,边走边唱:“祖国河山美如画„„”李白走近一看,这不是好友杜甫吗?杜甫这时也认出了眼前的是诗仙李白,他忙说:“快、快去看看,山上那瀑布可壮观啊!”李白听了,三步并作两步,爬上了去,只见瀑布从香炉峰上飞流直下,美极了。他兴奋得手舞足蹈,拿出身上那瓶“泰山特曲”边喝边吟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结合《赠汪沦》这首诗,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构思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不但是学生深刻理解感悟教材内容的必然结果,还体现了《课程标准》里提出的:“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在教学中,还有好些随文练笔的法子,如借助课文插图练笔、利用课文空白处练笔、给余意未尽的文章续写等,都是引导学生练笔的好题材。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实践表明,凭借教材,充分练笔,让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发现,有

所感悟、有所体验,不仅体现了语文教育实践性的特点,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主动性。如果能做到持之以衡,坚持不懈,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巧设随文练笔,提高读写能力(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卫市牛滩学校

2012年1月

第二篇:依托文本资源 巧设随文练笔

依托文本资源 巧设随文练笔

课堂随文练笔现已成为语文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

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随文练笔已经从单纯的技能操练中摆脱出来,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要想提高训练的实效,首先必须以文本为依托,找准训练点。有效随文练笔训练点的选择,能恰如其分地设计出掀起课堂高潮的写话练习,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显著标识。所以说,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能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笔者结合学习和实践,认为随文练笔的有效落点至少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选择——

一、练在情感喷发处

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动”方能“辞发”。新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展开与文本与万物的心灵对话。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寻找到了这个“情感共鸣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是无边的恐惧,是无声的寂静。七岁的阿曼达,他恐惧了,害怕了,他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36个小时?请想象,他会想些什么,他会不断地对自己、对同学说些什么呢?课件再现当年洛杉矶地震的恐怖镜头,让学生进行练笔。我们可以想象,七岁的阿曼达在面临死亡时,会有多少话要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说啊,他的恐惧,他的绝望,他的痛不欲生,或他的美好回忆和希望都在学生笔下喷涌而出。虽然有的孩子只有三言两语或四五句话,但这次练笔却成了学生情感宣泄的出口,真可谓“情动而辞发”。

当然,要抓住情感共鸣处,教师首先要深入细读文本,钻研文本,自己先走进文本去产生情的感动,再以“情”来观照文本,从中找出能深化文本的“情感点”,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二、练在文本空白处 综观小学语文课本,文中含蓄、简练处,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教师找准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把简练的写具体,把含蓄的补充出来。

1.课文空白,补一补

《五彩池》第二自然段,作者对于彩池的种种形状的描写运用了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句式,教师可以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作一番想象,并用文中的句式写出五彩池的形态各异。五彩池的千姿百态在学生的笔下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神奇”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悬念结尾,续一续

好文章往往有意留出“空白”给人一种“字里乾坤天地宽”的感觉,它或含蓄,或简练或由于表达的需要,结尾处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很多课文的结尾都写得比较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对于这样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把这些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的作品。萨特说:“作文就是自由的梦。”教学中,我们应该教学生读出文章中的“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把未叙述完的故事,顺着情节的发展线索,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进行叙述或描写。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年级《穷人》一文,文章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他们都在这里啦!’”这句话结尾,当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后,在充分感受到了桑娜和渔夫贫穷而又善良时,对他们九口之家以后的生活展开续写,促使学生对文章蕴意的的反思和语言的内化,从而拉动内需,真可谓文思泉涌,妙笔生花。班上一名同学以《温暖的小屋》为题续写的文章,流畅的文笔,真挚的感情足以打动每位读者的心。

三、练在拓展延伸处

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以整体的观照,回马一枪,在课堂的结束处,指向文本的整体,往往能给予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驰骋,充实了文本,也圆满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遐想和思考的余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教给他们创新的钥匙。

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孩子们对于文中那个使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 2 人物特别感兴趣,在他们的想象中,只有神仙才能做到这一点,顺着学生的思维,我在课的结尾处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练笔:

天上的神仙看到了这一切,他(她)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1、神仙会对小姑娘说什么?

2、神仙会对妈妈说什么?

3、神仙会对人们说什么?

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小姑娘说,你是爱的天使,美的化身,你纯洁无私的心灵像金子般美好。你向世人验证了一个真理——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还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人们说,爱心像钻石般闪亮,愿星星把爱心普照大地,愿人间拥有更多的爱。”孩子们“言之有物”、“有感而发”,在练笔中升华了情感。叶圣陶先生说:“立诚为贵。”如此说来,学生既“学作文”,又“学做人”;既“练”了“笔”,也“修”了“身”。

四、练在技能迁移处

在技能迁移处运用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言运用鲜活起来。

三年级《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第二节的样式做了这样的尝试: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她把,她把,她陪着,„„ 这样填空式的仿写,既可以达到训练的要求,又降低了模仿的难度。在练习时,在我“这可是小诗人在写诗”的鼓励下,学生写出了不少多样的“小诗”,有的孩子这样写道: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小草往绿里涂,她把蝴蝶变成了小仙子,她把白云照得笑红了脸,她陪着我茁壮的成长,把快乐洒到了我的心窝上„„

这样的课堂,练笔将技能的学习运用活化了,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和文本发生着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在练笔的过程中,精神生命不断得到新生。

五、练在意象还原处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

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对“饱经风霜”一词的练笔是这样设计的——师:请大家想一想,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师:写好后,自己读一读,修改一下。谁来读给大家听?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师:写得多好啊,“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

以上教学环节看似偶得,实则是教师的精心安排,它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词语的意思表达出来,既让学生理解了“饱经风霜”的意思,又让学生作了一次人物外貌写的练习,新颖有趣,在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还原词语意象的课堂练笔,使本来相对静态的凝固的“饱经风霜”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赋予了强烈的、深刻的、高妙的生命活力。进入了“饱经风霜”的意象世界。这个词语伴随着深刻体验已不再是游离于学生精神世界之外的异客了,而是深深地嵌入了学生的心灵,成为了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他的话提示了从读到写,以写促读的语文教学规律,课堂随文练笔正是遵循这样一个规律,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法可写,有文可鉴,有情可抒。长此以往,教者定会突破写作瓶颈,点燃学生习作创新的火花。

第三篇:教学论文随文练笔

教学论文

手 拈 来 皆 练参赛教师:唐 军

笔 巧 手 拈 来 皆 练 笔

课堂随文练笔以“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等特点深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青眯。学习时,学生最需要的是“潜心会文”,教者利用课文的空白点、悬念点,找准课文中能激发学生倾吐欲望的矛盾点,引导学生进行练笔,这样就能把练笔与学文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用心去与文本、作者对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然而,在众多课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课文中可用作练习的“点”找不准,有很大的随意性。众所周知,“点”的合理性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只有找准“练点”,笔下才能生花。

一、于空白处写出“色彩”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在经意和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空白点,是学习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当然也是学习进行小练笔的“天地”。

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我抓住“围绕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句引导:“人们是怎样赞叹,议论的呢?请你想象一下,老人、青年、小孩他们分别会怎样说呢?来游西湖的外国人又会是怎样的反应呢?”这样一“导”,学生就会自然地选取“对象”,练笔也就成了“易事”。有不少文本的结尾都留了白,如果善于发现这些空白点,可以丰富写作内容。又如《会走路的树》(自读课文)一课有这样的结尾: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出。在读完这篇课文后,我先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故事的开头是“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学生的兴致可高啦!在口头表达到一定的火候时,我就趁机让学生进行续写的小练笔。因为有过说的引领,学生写得轻松,写得出彩,有的写出了驯鹿爸爸的惊讶,有的写出了小鸟的欢喜,有的写到了小鸟和驯鹿在一起的情景,还有的写到了小鸟又坐在这一棵会走路的树身上,说他去了许多许多地方„„

这样的小练笔,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放飞,创造出了新奇的世界,也融进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二、于情动处写出“精彩”

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

《触摸春天》描写了一位盲女孩安静用自己神奇的灵性拢住了一只蝴蝶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命与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文中有一句话,“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一个“流连”引发了我们无限遐想,但文章并没有对此展开具体的描写,这正是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随文练笔的空白点。我抓住“流连”一词,让学生思考,每天流连在花丛中的安静会做什么呢?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孩子们眼中的画面是生动的,他们写道:她蹲下身子,凑到一朵小花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极其满足地闭上眼睛,好像那香气沁入了她的心脾,她和小草谈心,诉说自己的故事;她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听泉水扬起的唰唰声,听虫子叫,听青蛙鸣唱,听树叶翩翩亲吻大地„„

又如《普罗米修斯》一课,在引导学生体会“最严厉的惩罚”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随文练笔:面对宙斯的惩罚,普罗米修斯始终没有屈服,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最终用正义战胜了邪恶,此时此刻,你的心中一定涌动着一种情感,能不能让我们用笔来表达一下呢?

很多时候,学生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为课堂增色不少,这样练笔的“点”有很多的,一旦碰到了学生情绪高涨,欲言又止地情形,及时开展随文练笔,一定会收获精彩。

三、于单薄处写出“厚重”

在文本的单薄处进行小练笔,能活化词语、句子的形象,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使语言饱满、丰润,富有生命活力。在《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中,我紧扣“琳琅满目”一词,要求学生将木雕的“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用文字具体地表达出来,呈献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于是,有学生写道:

摊点的木雕,琳琅满目,千姿百态,那只狮子,龇牙咧嘴,双爪按在地上,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再瞧,那只老鹰,两眼炯炯有神,像在等待猎物的出现。而一只可爱的母猫正在闭目养神呢,围在它身边的小猫正梳理着妈妈的长发,非洲大象也来凑热闹了,象背上的花季少女正眺望着远方„„

《一面五星红旗》一文,记叙了一位留学生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拒绝用五星红旗来换取面包,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从而赢得了面包店老板尊重的一件事。理解面包店老板前后三次态度变化,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劝说书、表白书、感谢信等三次写给老板的话,随文练笔,串起全篇课文的教学。

1、劝说书

老师:看来,这位年轻的留学生,还得继续挨饿、忍受伤痛了,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想个什么好办法说服面包店的老板。

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写几句真心话劝劝面包店老板,能够发发慈悲,给年轻人点面包,哪怕是一小片也好!因为年轻人实在太需要帮助了。(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介绍“我”的处境极度困难,引发学生想帮助“我”的情感,而面包店老板又不肯伸出援助之手,这就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产生了矛盾冲突,这种冲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给了学生写话的能力。进而指出,这次写话是为了帮助年轻人争取面包,又使学生觉得有写作的价值,产生写的需要,所以就会用心把话写得感人些。

2、表白书

老师:凝视着这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看着老板拿起两起香喷喷的面包,“我”是怎样想的呢?请用你的笔向老板表白“我”此时此刻内心的想法吧。(学生练笔)

3、感谢信

老师:现在我们走进了医院,看着满头缠着纱布,躺着病床上的年轻人,看着面包店老板竖起大拇指安慰他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想说的呢?让我们用笔把你想对面包店老板产的话写下来吧。(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本次教学,三个小练笔将读者的同情心,感恩心与作者的爱国心紧紧连在一起。通过教学,我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练笔,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四、于典型处写出“经典”

所谓典型,是指文本散发出的一种特有的精彩,如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手段与技巧。在教学中,把这种特别“典型”的地方找出来,并付之于练笔,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诗歌时,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式做了练笔的尝试。在练习时,在我“这可是小诗人在写诗”的鼓励下,学生写出了不少多样的“小诗”。

我想变一片树叶,在微风中轻轻地飘荡。我想变一把大伞,让无助的同学把风雨遮挡。„„„„

随文练笔要想收到实效,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

1、要“适时”地导

随着练笔不同于大作文,所设计的内容应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发生来的,因此,抓住时机引导很重要。

在“鼓励激将”中导。我在学生学完《全神贯注》一文时,进行了这样一次了随文练笔:“其实,名人写名言,老百姓也能写名言,我们在座的都是未来的名人,都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后,感触很深,也一定能写。你们根据这件事也写几句名言,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写上名字,未来的什么家。”我的几句语既有鼓励又有激将,同学们似乎真的以为自己是一名什么家了,乐颠颠地写起了自创的名言。

2、要“适意”地导

这里的“意”就是写给学生具体的“帮助”,或启发,或点拨,或直接提供“素材”通过这样的“导”,降低练笔的难度,使学生易于动笔。

提供“语汇”进行导。《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我抓住“沉甸甸”导入小练笔:“只有拳头大小的木雕为什么让‘我’觉得沉甸甸呢?你们能想象一下少年是怎么做这个无比精致的小木雕的呢?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可供们练笔时参考。”然出示发下词语。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全神贯注、手酸了、眼花了、汗水滴在、饿了、继续„„”有了这些词汇,本来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小练笔,学生也会写得很动情。

总而言之,随文练笔可以扮靓我们的课堂,练笔的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对表达技巧的感悟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的“阅读提升”,巧手拈来皆练笔,将会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创造运用语文的机会,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第四篇:浅谈随文练笔

浅谈随文练笔

版石中心小学陈金秀

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唉声叹气、一筹莫展,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该如何去改变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尝试,我觉得我们可以从阅读教学入手,以教材为范本,在课堂上认真做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而随文练笔就是一种将写的训练训练有机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这种练笔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作文素养。

宋朝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善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在写作中有首重要意义,而小学生恰巧具有模仿的天性,那么教师就可以抓住文本中生动、经典的句式和教式,(如比喻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承接句段)等一些形式感较强,表达效果独特的句段进行小练笔,让学生真正拥有仿写这根“拐杖”。通过大量的形式仿写,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语言运用的本质和规律。

如《做一个最好的你》最后一段话:“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做河里一条最活泼的小鱼,做林中一根最挺直的小树,做草地上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做天上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

这就是一个很生动、经典的片断,这个片断充满了诗意,是本文的主旨,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让他们在读

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为了让学生对文本语言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让学生仿写句子。

如果那。

如果那。

学生个个奋笔疾书,然后争先恐后发言,气氛极为热烈,学生写出的内容也非常的精彩,如果老师能长此以往地有选择一些精辟片断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那么学生无形之中就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在往后的作文批改中,你将看到的是优美的词句、丰富的内容。

由此可见,随文练笔是多么好的一种写作方法,首先这种小练笔既让学生对文本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言语感悟,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其次,不但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素材,还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面对每次的作文,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孔不入情可抒,而这种小练笔就不一样了,这是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因为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深受学生的喜欢,让学生品尝到了写作所带来成功的体验,所以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三,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主线上,使语言形式和内容紧密联系,也保证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所以,在语文课堂如能有效地进行读和写的有机训练,我想学生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第五篇:浅析随文练笔

浅析随文练笔

有人说当今的小学生的生活面太窄,生活内容太单调,每天几乎就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两点一线,缺乏生活体验,缺少写作素材,因而作文不是干瘪空洞,言之无物,就是闭门造车,虚情假意。其实我认为学生并不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关注,缺乏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广播电视以及多媒体网络中去寻找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学生,将随文练笔这种作文教学方式渗透至语文教学中去,把文本的生成作为作文课堂教学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在课堂中训练随文练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所做的尝试。

一、借助插图,填空式随笔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图文并茂,而往往图上的内容在文本中的表述不多。此时若运用练笔,给图配文,细致入微地情景再现,就可以让学生从静止的画面中想象出动态的场景,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充分感受画中的情。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鸟的天堂》一文中,有一幅榕树的插图。我在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后,启发学生重点观察插图中的榕树,并采用了填空式练笔写话:

这是一株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榕树。你看,它的枝干多得不可计数,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有的(),还有的()。1

你瞧,它的绿叶如此茂盛,远看,();走近仔细一看,()。在阳光的照耀和微风的轻拂下,整株榕树()。看着如此枝繁叶茂的南国的树,我不禁想()。

这一填空式练笔,让学生凭借课文的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思如泉涌,一段段生动传神的文字跃然纸上,把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形神兼备地展现出来。

二、依托文本,想象式随笔

文本的空白,在课文中是随处可见的,也可以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创造而显现。利用这些空白,进行想象练笔,既可以带领学生真正走入文本,入情入境地体验和感受,还可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实践。在《风筝》一文的结尾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中,作者用省略号创设了文本的空白,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于是我充分利用文中的省略号,鼓励学生接着“续尾巴”。由于对文本已经有了深入的解读,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通过我创造性地设置想象随笔,不但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升华,感受文本传递的情感冲击,更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练习了写话。

三、凭借范例,模仿式随笔

课文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是学习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例子,文本中有丰富的可供学生学习的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根据写作训练的循序渐进性和巩固性原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文本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文本为柺棍,尝试语言的练习;以文本为迁移,形成语言技能,并内化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如在学习完《鹅》

一课后,我让学生尝试着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和结构,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通过这种仿写训练,教师引导了学生积极去运用文本模式,学习文本语言,从而加深了对文本写作方法的理解,并及时使理解得到了迁移和巩固。

四、依据理解,抒情式随笔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抒情式随文练笔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需要教师运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易于激发情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同身受,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我设置了“抒发敬意”的教学环节,对这位在余震中仍然坚持骨髓捐献的台湾青年,让学生用笔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敬意。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情感得到了升华,深深地感受到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并通过随笔把这种敬意真诚地表达出来。

五、根据文意,拓展式随笔

练笔中的拓展提升,目的是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主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赋予了文本新的含义,提升了文本的价值,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在教学完《落花生》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辩题:“在当今社会中,你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像石榴、苹果那样的人?”据此提供了一次小练笔:我想做(),因为我认为()。这为学生提供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表现了自我。张扬了个性。这样的随文训练,不仅加深了对文

本的理解,而且强化了感悟和语言的并用。

可以说,随文练笔的益处多多。首先,它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在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加以运用,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相促进;其次,这种以课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的小练笔,因为是在对文本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再者,随文练笔的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因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与此同时,这种练笔方式始终紧扣在理解文本的内容、思想和情感的主线上,使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紧密联系,也保证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下载巧设随文练笔.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巧设随文练笔.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随文练笔

    随文练笔——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大舞台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足不出户的旅游,那么随文练笔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览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的习作目标是:要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

    随文练笔总结

    小学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 巧妙练笔”专题实验 第一阶段个人总结 本学期,在“依托文本 巧妙练笔”课题组统一规划下,本人按照学期教研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

    随文练笔总结

    小学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 ·读写融合” 第二阶段个人研究工作总结 王文光 本学期,在“随文练笔 •读写融合”课题组统一规划下,本人按照学期教研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新课程标......

    论文谈高年级随文练笔1

    谈高年级随文练笔之三部曲 月牙桥中心学校崔玮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必须发挥教师......

    浅谈阅读教学中巧设练笔

    浅谈阅读教学中巧设练笔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由此可见,写作应该渗透在......

    六年级随文练笔提纲

    六年级随文练笔提纲 吴茂太 上册 1稻草人 展开想象,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全发生什么故事,再写下来。 第2自然段一总起句的训练;二几天之后,老妇人看见浓绿的稻子......

    随文练笔五法

    随文练笔五法 浙江省永康市人民小学陈碧柳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

    随文练笔,练出精彩

    随 文 练 笔,练 出 精 彩 福建顺昌高阳中心小学李丽华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果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文本不仅是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