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20:3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对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对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2日 10:48

来源:《求是》期号:2006.18作者:庞道沐

最近,我在湖南进行了专题调研,深感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从事某项专业生产或经营的农民为了克服个体劳动和分户经营方式的局限性,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民主管理、协作服务的原则,以约定共营的形式组建的民间自助服务性合作组织。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已发展到11647个,有的会(社)员上万人、经营规模上亿元;会员为167万人,带动农户194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7.4%。合作形式为企业(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合作内容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合作机制已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合作区域扩大为跨行政区域的广泛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发挥着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引擎的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将千家万户的农民连成一片,变小生产为大生产;另一方面又将农民与龙头企业连成一体,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延伸产业链,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体现在“三个推进”上:推进了县域支柱产业的加速形成,如桃江县竹业协会率领8500多个农户,依托竹林资源优势,一手抓资源培育,一手抓产业开发,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档次不断提升。去年全县竹林面积发展到72万亩,竹产业总产值达15亿多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40%,竹业增加值达9.98亿元,占全县GDP的35%,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推进了大户经济的发展,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能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可以放心大胆地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推进了龙头企业的扩张和质量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于上联企业,下联农户,较好地协调了双方利益,帮助了农民增收,使企业集中精力搞好加工和开拓市场,做大做强。

二是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使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明显提高,改变了单家农户闯市场的弱

势地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难、卖难”问题,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中方县桐木镇湘珍珠葡萄协会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湘珍珠牌”商标,并取得了湖南省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打响了品牌,葡萄销售价比周边地区每公斤高出0.2元至2元不等,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

三是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一个专业合作组织就是一个培训基地,就是一个乡土人才的聚集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及时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同时,加入协会的农户通过统一培训、进行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了农民素质。祁东县生猪养殖合作社为了使社员所养生猪达到外贸出口的要求,聘请专家来合作社举办科学养猪讲座,使合作社379名成员获得了国家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证。

四是有利于促进农民稳定持续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规模经营;统一服务开拓了市场,降低了生产交易成本,扩大了产品销路;利益联系机制的建立使农民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凡是参加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收入,都要高于非成员农户的收入。

五是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在生产经营和利益分配上,实现自我决策,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负盈亏,不仅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得到了肯定和尊重,而且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抓配套服务工作。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通过开展有效的对口帮扶,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走共同富裕的路子,使会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二、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尽管在湖南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处于自发、初始阶段,还是低水平、不规范,有的“官办”色彩比较浓厚,有的还流于形式。主要有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对新型农民合作组织这一新生事物的性质不够了解,将其与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混为一谈,与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一谈到合作就认为是“归大堆”。有的认为合作组织既无项目和资金支持,又不能直接增加税收,远水解不了近渴。还有的认为农民素

质低,合作意识差,不具备应有的组织能力。由此出现了政府引导、扶持不够,管理不规范,活动不经常,部分农民对合作组织缺乏了解,创办或参与的热情不高等现象。

二是运行机制不健全。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即使是搞得比较好的地方,也有40%以上内部管理无章可循,活动开展不经常,不仅影响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制约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是运作资金不足。每个地方普遍反映运作资金严重短缺,会员集资有限,银行贷款困难,经常为资金问题感到力不从心,协会发展后劲乏力,有的因资金不足已被迫停办。

四是法律地位不明确。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法规,其性质、功能、组织形式未能在法律上得到规范。各类合作组织有的作为有限公司,有的作为社团组织,有的采取两边靠的办法,协会在民政局登记,再成立一家公司在工商局登记,以兼顾公益和经营两种属性。同时存在多头管理和指导不到位的现象,科协、民政、工商、农业、经管、供销社多家管理,又都没有真正管好,出现经济纠纷时也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三、积极构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四大体系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要像扶持龙头企业那样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之真正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引擎”。

一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法律体系。应当尽快立法,从法律上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性质、法人地位、产权制度、社员资格、登记程序、运行机制、分配方式等,使其运行有法可依,依法操作,健康发展。在目前条件下,可以先搞地方立法。

二是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体系。政府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明确各级各部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职责和义务,优先吸纳其承担或参与国家的农业项目。财政部门应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要的资金扶持,用于启动资金或贷款贴息等。税务部门应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税收体系,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金融保险机构应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低息贷款,允许合作组织及其成员以资产或担保的形式申

请小额贷款用于生产经营。保险部门应拓展农业保险,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工商部门应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登记门槛,对其注册商标等减免费用,鼓励创名牌。农业、质检部门应积极扶持合作组织及其成员树立质量标准意识,推广标准化生产,及时提供检验、检疫和质量、技术认证工作,帮助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严办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寻租谋利和摊派的个人或组织。

三是构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但许多地方出现了公共服务部门和合作组织“二合一”的现象。应逐步以县(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载体,建立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公共服务体系与农民合作组织相联结的方式,增加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供给,为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技术服务支撑。

四是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监管体系。各级政府要正确处理放手发展与积极引导的关系,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制定出符合合作组织原则的章程,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人员管理制度,完善科学的民主管理机制、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积累与发展机制以及风险保障机制等。应注重发挥合作组织一手牵龙头企业,一手牵农户的“链接”作用,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机制。同时,帮助其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盈余按社员交易额比例返还的分配机制,使合作组织与农户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应切实加大对合作组织及其成员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政策理论、科技文化和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提高成员的综合素质、技术技能、市场意识、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第二篇: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

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

县农民专业组织起步早、发展快,其经验曾在全国推广。五年前,笔者曾对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进行过一次专题调研。经过五年,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得怎么样了?带着这一问题,最近,笔者再次深入到县专业合作组织主管部门及部分乡镇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会议座谈、电话采访形成,对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调查情况如下:

一、发展的现状

(一)发展现状。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施行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按照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有序推进合作社发展和规范化建设,截至今年4月底止,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79家。其中各类专业合作社115家,各类专业协会64家,成员会员3.2万人,带动农户10万多户,占总户数的43%。截止去年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拥有固定资产总额2.81亿元,实现经营服务总收入近20亿元,获经营纯收入1.2亿元,二次返还利润0.7万元,成员比非成员人均多获利近2000元。

(二)组建形式。

1、从种类上看,各类专业合作社中各行各业占有一定份额和比例。其中从事种植业的有64家占55.6%;从事养殖业的有44家占38.3%,从事加工运输业的有3家占2.6%;从事其他行业的有4家占3.5%。

2、从规模上看,合作社成员人数在5人以内的有23家占20.0%;在5—10人的63家占54.8%;在10—20人的 24家占20.9%,在20—40人的2家占1.7%;在40—60人的1家占0.9%;在60人以上2家占1.7%。

3、从结构上看,以生产销售为主的有52家占45.2%;以产品销售为主的有32家占27.8%;以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的有28家占24.4%;其他行业的有3家占2.6%。

(三)组建类型。按组建主体划分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专业大户创办型。即由农村能人和专业户牵头领办,全县该类型的有86家,占74.8%,是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要形式,它的特点是示范带动作用强,对周边农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即由有经济实力的企业牵头主办,目前该类型的全县有7家,占6.1%。它的特点是龙头企业由于在技术、资金、销售、储运等方面具有一家一户无法比拟的优势,对农户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三是基层干部领办型。即由乡村干部领办的,该类型的全县有19家,占16.5%。

四是涉农部门扶持型。即由农技推广部门、畜牧、水产、林业、农机等部门领办的,全县有3家,占2.6%。

(四)显著特点。一是发展速度较快。2007年,全县发展合作社13家,2008年新发展28家,2009年新发展25家,2010年新发展49家,到目前已达到115家,发展速度居全市首位。二是覆盖范

围较广。目前,全县合作社已基本围绕粮食、棉花、柑桔、蔬菜、茶叶、油茶、水产、牲猪、蛋鸡、肉牛等十大主导产业全方位覆盖。此外,部分乡镇还围绕特种养殖、食用菌、中药材、苗木等新兴农业产业创办合作社11家。三是服务功能较强。合作社以组织农民、服务农民为宗旨,有效解决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难题,促进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2010年,全县合作社累计为社员和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8.6万人次,组织社员和农户改良品种30万亩,统一配送农资38万吨,统一病虫害防治18万亩,统一销售(加工)产品32.3万吨,解决了一些单家独户“办不了”、村级组织“管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难题。四是带动作用较大。近年来,合作社在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上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

二、发挥的作用

概括的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在于: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发展。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凡是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收入都高于非成员农户的收入,全县179个专业组织2010年实现经营纯收入近20亿元,成员户人均多获利近2000元。

二是提高了农民素质。通过参与合作组织的建设和管理,广大合作社成员与协会会员在掌握科技、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交往以及民主决策等方面得到了实践的锻炼,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科技意识、民主意识、市场意识,使他们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是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近几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大力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是解决了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农民通过加入合作组织,生产资料由合作组织统一购买,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产品统一销售,减少了交易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进入市场的风险,受到了农民的真诚欢迎。

五是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自愿组织起来,通过规模经营,实行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变为社会化大生产,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六是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过去政府直接管生产管销售,管得过细过宽,管得越多农民越不满意,而今农民有了自己的合作组织,政府借助合作组织的作用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政府从微观管理中脱离出来,工作职能转移到抓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和为合作组织提供优质服务上来。这样群众满意了,党群、干部关系也改善了。

本主题由 金融大亨 于 2012-6-4 11:24 移动收藏 分享

报告 使用道具

金融大亨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金融大亨(金融大亨)当前离线

UID42 经验153109 回贴1017 业绩2483 勋章0 阅读权限2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4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3 最后登录2012-11-9

管理员

帖子18694 主题303 精华2 积分20465 威望1466 金钱878660 美元2 魅力1975

2#

发表于 2011-6-24 09:31 | 只看该作者

三、具体的做法

(一)抓规划制定,明确任务。县委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纳入“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部

署,统一组织实施。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50个,其中省部级示范合作社10个,市级示范性合作社40个,县级示范合作社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年均收益增幅30%以上;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覆盖面40%以上;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0%以上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60%以上农产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加工后实行“农超对接”并直销市场;70%以上的市级主导优势产业重点村至少建成一个示范性合作社;80%的农户纳入合作社服务的范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户入社率达到90%。为此,县委政府在2008年初召开了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动员大会,提出了上述目标任务,并把目标任务纳入乡镇和县直有关职能部门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

(二)抓舆论宣传,提升位置。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7月宣传月,组织宣传、广电等部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农民专业合作社简报》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本知识,宣传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先进典型。

(三)抓业务培训,提高素质。为提高合作组织法人及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去年以来,组织并参加了各类培训活动,主要有市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组织国家百万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培训、市经管局举办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培训等,同时,以县委党校为阵地,先后两次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负责人、会计、乡镇经管站长(专干)进行了业务培训,使参训的同志对合作组织基本知识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四)抓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为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对18个管理比较规范、带动能力强、农民增收快、社会效益好的18个市级示范社利用广播、电视、简报等形式宣传推广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在其他合作组织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抓规范管理,提高水平。针对部分合作社注册登记不及时,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以农业部印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章程》为蓝本,帮助各个合作社和协会建立健全了以章程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民主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项制度。为进一步规范社成(社、会)员管理,全县统一印制了成(社、会)员证、成(社、会)员登记表、花名册,下发到各专业组织,凡加入合作组织的成员必须做到人手一册。同时根据财政部、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试行》,全县统一印制“六帐四表”专帐。即:总分类账、成员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账、实物(三栏)明细账,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月(季)科目余额表。通过抓规范管理,全县大部分合作社达到了“四有”。即:有规范的章程、有独立的财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较好,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不够大,质量不够高,吸引力不够强,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

(一)发展规模“小”。一是成员人数少。到目前为止,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合作社成员为837户,仅占全县农民总户数的3.7%。其中成员在10户以下的合作社有23家,成员在10-20户的88家,成员在30-100户的只有3家,成员在100户以上的仅有1家,大多数合作社是几个农户、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式联合,发挥的作用和影响非常有限。二是资金规模小。尽管全县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211259万元,但由于相当一部分社员是采取以土地经营权、林木等实物作价入股,全县合作社以现金方式入股的资金不到注册资金总额的5%。三是基地规模小。绝大多数合作社在基地建设方面意识不强,力度不够,加之自身条件所限,其数量、规模与规范化建设还有很大差距。

(二)合作层次“低”。一是服务范围窄。绝大多数合作社服务的范围仅限于本乡镇,相当一部分局限于本村、本组的几个户、几十个户,跨乡镇发展的合作社还非常少。二是合作环节少。多数合作社合作项目少、合作内容单一,基本停留在农资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上,在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环节上还比较欠缺,不能更好地为社员及周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三是产业链条短。尽管县农业优势产业较多,但就合作社而言,其主要经营模式还是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产品结构比较单一,从事系列产品和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经营的少之又少。

(三)内部管理“缺”。一是财务核算急需规范。合作社作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

进行财务核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全县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规范建账的合作社不足一半,有的没有专门的财会人员,有的没有建立内控系统,还有少数合作社根本没有开展财务核算工作。已建账核算的合作社,在票据使用、资金监管、物资收发、产品销售、项目建设、成员账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二是各类人才相当紧缺。合作社要发展壮大,无疑需要有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但从县实际情况来看,合作社人才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等问题相当普遍。以合作社牵头人为例,全县合作社理事长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4%,高中(中专)学历的占65%,初中以下学历的达31%。因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等因素制约,很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仅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其中的一个方面有专长,同时具有组织协调、技术指导,经管管理、市场营销等复合型才能的并不多。三是民主管理有待加强。虽然全县合作社普遍建立了以“三会”(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和架构,但实际运行情况并不理想。有的合作社“一股独大”,少数人说了算,有的合作社在财务收支、社务公开、经营决策等方面遮遮掩掩,从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社员参与管理、加强合作的积极性。

(四)外部环境“差”。一是融资渠道极为不畅。作为一种新型市场主体,由于缺乏必要的授信和担保,县内各金融机构在对合作社的融资问题上趋于慎重和保守。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施行以来,县的专业合作社基本无缘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据一些经营业

绩较好的合作社反映,在产品销售旺季,苦于无法筹措足够的流动资金,只能减少收购量。二是配套政策难以落实。中央、省虽然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等有关文件,也都明确了一系列扶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就整体情况而言还相当不够,尤其是在合作社项目扶持、用电用地、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落实上还有很大难度。在这次调研中,有多家合作社反映目前存在用电难,电价过高,用水用地难协调等问题。三是违规收费屡有发生。极少数职能部门向合作社摊派报刊杂志,还有个别管理部门在办理、审验各种证照时搭车收费。

(五)造血功能“弱”。一是“空壳社”现象较为普遍,利益联结散。由于合作社创办时间不长,其经营状况具有不可预见性,很多社员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没有与合作社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有的合作社“两眼向上”,仅仅盯着政府扶持的一点项目和资金,没有把心思用在自身建设与发展上,成为只有一块牌子、一个章子、一张桌子的“空壳社”。二是合作社创办的经营实体少,创收能力弱。据调查,全县已注册登记的合作社中,创办了农资配送、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经营实体的合作社不到30家,很多合作社基本不具备创收能力。三是市场运作化程度不高,营运效率低。一些农村基层组织主导创办的合作社,把生产、服务作为工作重点,没有很好地与市场接轨,缺乏明确的办社思路和科学的发展规划,在维持运转上较困难。

五、工作的建议

(一)要在考核上下工夫,落实好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两项工作制度。要进一步整合县直部门力量和资源,形成“领导统

筹协调、部门分工负责、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加快合作社发展和规范化建设,建立合作社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帮扶合作社制度。二是强化职责分工,明确两大责任主体。各级涉农部门要立足本部门工作职责,制定并实施扶持、指导、服务合作社发展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乡镇、村要根据各自农业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编制本区域内合作社发展规划,着力解决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三是加强检查督导,健全考核机制。建议将合作社发展和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综合目标考核,细化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切实增强各乡镇、村对合作社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建立健全合作社动态监测考核机制,对各级命名表彰的示范社、规范社进行跟踪复查,凡复查不符合条件的,要取消其示范社、规范社称号。对于一般性合作社实行动态监测,凡无实际运作、无发展潜力、无创收能力、无带动作用的“空壳社”,要依法予以取缔或注销。

(二)要在宣传上下工夫,营造好氛围。一是开好一个会议。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建议每年召开一次合作社发展及规范化建设大会,参会对象为各级涉农部门负责人、各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经管、财政、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理事长,通过会议进一步统一各级领导、基层干部的思想,凝聚共识,努力营造支持、促进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实施两大工程。由宣传部门牵头,广电、法制、司法、经管等部门参与,组织实施送法进村入户工程,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向县乡村干部、农民群众大力宣传《农民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管理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力争几部法律法规的普及率、知晓率达95%以上。同时建议组织实施合作社示范引路工程,即从农产品生产流通、科技推广、农产品加工等不同类型的合作社中,重点选择培育5-10家具有标杆意义的示范社,打造一批实实在在的好典型,真正起到示范带动和引路作用,从而激励和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社。三是搞好三类培训。按照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原则,由组织部门牵头,财政、劳动、科技、工商、经管等部门参加,制定实施合作社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对三种不同类型人员分层次、分批次组织培训。对合作社牵头人重点从组织协调、创业经营、市场谈判、风险控制、合作文化等方面组织培训,提高经营决策能力和政策法规水平,适时组织相关人员赴江浙等合作社发展较好的省份学习考察或大专院校委培进修等,借鉴其先进经验;对合作社技术、营销、财务等其他管理人员重点进行科技推广、营销管理、业务操作、财务核算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对合作社社员要注重合作社基本知识、民主法律知识、先进实用技术、标准化种植规程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民主意识以及种养加工水平。

(三)要在管理上下工夫,强化好规范。一是“提标”,着力强化合作社内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业部、发改委等11部委《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指导和监管。在财务管理上,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要求,指导合作社规范建账、加强核算,提倡社员以货币方式入股,增加营运资本,缓解资金难题,适时组织开展合作社财务审计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在民主管理上,要大力推动社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决策,健全内控体系,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坚决杜绝“少数人说了算”,防止把合作社办成纯营利性企业或少数人受益的经济实体;在经营管理上,要大力倡导 “三化”,即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指导、协助合作社制定科学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开发、创建一批名头叫得响、市场潜力大的农产品品牌,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县50%的合作社获得“三品”认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和产品展示展销活动,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扩面”,扩大合作社的覆盖面和带动面。通过强化合作社服务功能,增强对农户的吸引力,引导广大农民加入各类合作社,不断壮大合作社规模。力争到2015年,全县合作社社员达到农民总户数的50%以上,辐射带动农户数达到农民总户数的70%以上。到2015年,全县基本实现粮食、棉花、蔬菜、柑橘、茶叶、油茶、水产、生猪、蛋鸡、肉牛等十大主导产业“田园、农户”两个全覆盖的目标。三是“搞活”,鼓励多主体积极参与兴办合作社。在政策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贮运大户、流通企业、加工企业、农技部门、畜牧部门等主体利用自身优势和资源条件牵头兴办合作社。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拓展新市场,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专业合作社,要注重拉长精深加工、品牌创建、市场销售等产业链条,从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向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在延伸合作领域的基础上拓展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使合作社更具生命力。

(四)要在扶持上下工夫,优化好服务。要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政策扶持,不断优化合作社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议县财政以全县农业人口为基数,按照人平2-3元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合作社开展宣传培训、信息交流、市场营销、品牌创建、示范奖励等工作。同时,要加快改进各类农业项目申报实施方式,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支农项目的主要实施主体,将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和资金向具备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倾斜,同等条件下要优先安排,支持合作社加强基地建设、仓储运输、加工包装、销售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加强金融支持服务。组织开展银社对接活动,对合作社降低贷款门槛,采取贷款额度授信、产品和销售合同抵押等多种形式,为合作社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尽快建立合作社财政担保贷款基金,加大合作社贷款财政担保力度,在贴息贷款项目上向合作社倾斜。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创办农村资金互助社。为合作社开展农业保险服务。三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凡是已明确规定合作社应当享受的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税收优惠政策,要坚决落实。同时,还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其它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用电用地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加工企业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当

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及时办理用地手续。电力部门对合作社及下属经营实体开展种植养殖、初加工、贮藏保鲜等生产经营用电,要落实农业生产电价,并提高供电质量。四是加大人才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的相关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合作社担任技术指导。每个乡镇要为辖区内合作社配备1-2名专职辅导员,具体指导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五是加强软环境建设。按照《湖南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严肃查处面向合作社及内部经营实体的“三乱”行为,切实维护合作社和广大社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理顺合作社与村级组织的关系,做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第三篇:澧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澧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宋银清 刘进 刘海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作为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代表——农民专业合作社,它的兴起和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在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概况

目前全县有各类专业合作社24个,其中,种植业15个,畜牧养殖业8个,加工业1个,入社社员有5139户,带动农户9621户,拥有生产基地71000亩。今年向国家和省申报的示范专业合作社3家,获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获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初具规模。全县合作社基本围绕主导产业或特色产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如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和涔源葡萄专业合作社,现拥有生产基地5300亩。涔源葡萄专业合作社内2300亩基地实行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并注册了“澧州提子”商标,红地球等6个品种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食品认证证书。二是形式多元。从层级上看,我县合作社呈省、市、县、乡、村五级塔形分布,如绿然獭兔专业合作社是我市第一家跨市区的专业合作社,其社员已从当初的常德市范围扩展到外省;从形式上看,绝大多数是由农村能人或专业大户牵头建立的合作社。三是创办形式多样。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全程服务型(如常德绿然獭兔专业合作社,)、技术服务型(如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市场带动型(如天峰蜂业专业合作社)、实体经营型(澧县福民水产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型(如富民棉花专业合作社)等。

二、主要效果

1.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融入到了大市场中,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如富民棉花专业合作社为入社成员实行“六统一”的服务。一是统一提供优良棉种,二是统一提供化肥农药,三是统一棉花病虫害防治,四是统一参加农业灾害保险,五是统一收购销售,六是统一财务管理与核算。

2.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合作社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将当地优势产业的生产、种植大户按自愿、民主原则组织起来,统一为农民提供种苗、传授种养技术,拓展销售网络,形成了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如我县葡萄产业:鲜果销售以涔源、神州等公司为龙头,以农康、涔源、黄河葡萄合作社为纽带,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销售网络;同时,神州公司投资300万元建成一座年产500吨的葡萄酒厂,发展前景可观。

3.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随着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深入,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民进入市场、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式。如绿然獭兔合作社通过建立十七项管理制度,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建立常德市绿然獭兔网和信息网络化管理体系,大大减少了技术服务和管理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该合作社引进了浙江拳王牌獭兔饲料生产技术,獭兔成活率由30%-60%提高到了95%以上;出栏时间由6-8个月缩短到4.5-5.5个月;出栏率由30%提高到了80%以上。

三、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覆盖面小、实力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具体表现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组织化程度偏低。澧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有农户20万户,而加入各类合作社的只有4139户,还只有2%,加上其它专业协会的会员,也只有近2万户,才只到全县农户的10%。由于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民的生产效益难以提高,抗市场风险、抗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

二是社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合作社社员大多是农民,且监事会、理事会成员也是从社员中产生,他们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管理经验等等都还有待提高,遇到困难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一些农民社员的自律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较弱,市场行情好时,单方撕毁合同,自行销售产品,市场行情差时,又埋怨合作社会经营不力,这样就导致合作社工作难度加大,服务能力更弱,不利于通过合作解决生产经营上的实际问题。

三是合作社管理不够规范。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不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合理,制度不够健全,民主管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虽然全县统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个,但是真正运转正常、发挥作用明显的只有一半左右。此外,同类合作社有待整合。我县现在有注册的葡萄专业合作社三家,没注册的有两家,合作社多、品牌杂,不利于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如葡萄合作社的产品,各有各的品牌,各有各的销售渠道,相互之间不但没有有效的合为一体,反而还各自为政,既影响了澧县葡萄品牌的打造,也造成了市场的混乱,提高了创优势名牌的成本。

四、对策建议

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着竞争力弱,规模小,带动面不大,与成员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服务功能不强,运作机制欠完善等问题,解决以上问题,应站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高度上,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政策原则,积极引导,加强指导。

1.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指导,统一协调有关部门,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规范化建设管理。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有关政策宣传。开展合作社法的普法教育,举办合作社普法培训班,依法管理完善,营造规范氛围,提高合作社的规范化程度。三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制定扶持政策,完善扶持办法,明确扶持奖励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带动力强的合作社给予重点奖励补贴,要对合作社内部社员资助参加农业保险,对规范化程度高的合作社在贷款上给予贴息补助。农业、林业、财政、税务、工商、国土等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全力配合做好规范化服务工作。

2.加强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绿然獭兔合作社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十七项管理制度,降低了管理成本。合作社是一个经济组织,要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和规定建立规范、完整的各项制度。相关部门务必要积极指导并督促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一是要完善财务制度,所有合作社内部必须设置财务账目,建立财务制度,实行财务公开;二是要完善分配制度。要按照合作社法的规定建立分配制度,全面实行二次分配。三是要建立健全章程等管理制度,社内工作要严格按照章程办理,尊重社员的民主权利;四是要完善社员制度。合作社社员要发给社员资格证书。使入社社员真正享受到合作社的各种服务。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信息平台,指导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府网站,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实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网,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通过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采收、加工、分级、贮藏、运输,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动农民实现增收。同时出台规范化建设标准,对现有合作社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发展一批,完善一批,提高一批的原则,对那些产业带动力强,内部管理规范作为县级示范性合作社,努力提高管理质量,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作者系澧县县委常委值班室课题调研组成员

第四篇: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肖彬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如何与国内外大市场衔接,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进入市场,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真正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我市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建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促进专业化、区域化、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

一、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特点

我市把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由初创时期的粗放式经营向规范化发展的转变,呈现出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加快。据调查统计,我市目前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85个,近五年来,年均增加100个;成员16.9万人,带动农户38.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0.2 %。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活动范围已由一村一乡发展到了多乡或数县,涵盖的领域也从单纯的农产品销售发展到了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信息、科技和销售等多个领域。

二是发展类型多样。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企业(公司)依托型。即由企业(公司)牵头发起,以“公司+合作社+基地”为运作模式,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企业(公司)的优势,在连接基地和市场的环节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成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这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全市共24个,占总数的3.5%。二是农民合作创办型。即由种养、加工能手牵头发起,以“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其特点是依托种养、加工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进行带动。这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全市共有456个,占总数的66.6%。三是部门牵头引办型。即由农业、供销等部门牵头发起,以“部门、单位+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其特点是发挥有关部门场地、设备、经营管理及市场销售等优势,在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等方面作用较为明显。这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全市共112个,占总数的16.4%,其中农业部门领办24个,供销社领办39个,其他部门领办49个。四是村集体组织牵头型。即由村集体组织发起,以“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其特点是利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优势,围绕本村的传统主导产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这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全市共45个,占总数的6.5%。此外,还有其他形式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8个,占总数的7%。

三是增收效果明显。2007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总收入达9.02亿元,盈余1.4亿元,合作组织成员年人平纯收入比全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出1574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的亮点,农民增收的重点,乡风文明建设的基地,民主管理的榜样,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典范。

四是发展氛围良好。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市政府成立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明确扶持政策。各级经管部门加强业务指导,注重培植典型。新闻宣传部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舆论宣传。广大农民群众对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愿望越来越强,热情越来越高。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带来的启示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我国农民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从我市发展的实际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发展

壮大,必须夯实基础,创新机制,打造品牌。

(一)必须夯实产业基础。我市发展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是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密不可分的,二者互为依托,互相促进,良性发展。

一是要有好的主导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分散经营的农户(企业)联结起来,从资金、技术、信息等各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使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全市几村一品、多乡一业等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比较效益大幅提高。南县部分乡镇过去一直以粮棉种植为主,经济效益不高。从2001年开始,下柴市乡蔬菜运销大户艾元满牵头成立九洲蔬菜专业产销合作社,吸收农户为社员,带领社员引种了大葱、韭菜等高效蔬菜品种,并实行滞销时按保底价收购,畅销时按市价收购,促进了蔬菜种植的大发展,蔬菜种植面积由建社前的240亩,发展到现在的基地面积30000多亩,辐射带动60000多亩,亩平经济效益比过去常年种植的棉花高出800多元。在这样一批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南县区域化种植蔬菜达25万亩,农民因此增收达2亿元以上。全市优质稻米、林纸竹板、畜禽水产、棉麻纺织、油蔬果茶五大产业的初步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有能人带头。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三分之二是由那些在某一个行业或领域的能人牵头组织、或几个能人合作组建。这些能人的共同特点是头脑灵活、市场经验丰富、经济实力相对雄厚、具有一项或多项特长、当地群众拥护。

三是要有龙头企业带动。现在,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在着力做大自己的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建立更为巩固的关系,可以说,强有力的龙头企业的带动,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得以壮大的动力所在。我市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虽然只有24个,只占总数的3.5%,但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龙头企业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四是要有科技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办得是否成功,最终都要体现在产品上,即生产或加工的产品是否能卖得出去,是否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这就必须强化科技的基础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中的支撑作用,大力搞好农村科技服务和科技推广,不断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努力为市场提供优质、高档的绿色农产品。目前,我市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都认识到了科技的巨大作用,开展了自主技术攻关、技术培训、技术引进和与科研院所联合等有益尝试,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沅江市的“湘株王”苎麻专业合作社,近年每年从利润中拿出10%作为技术培训和推广费用,引进和推广了6个新品种,聘请了5名技术专家,近几年选送了10名社员去省农科院培训,自己还不定期组织开展培训班,对全体社员进行轮训,并常年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在基地做到了统一优质种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质量,生产的“湘株王”优质苎麻比常规麻亩产高75-100公斤,每亩收入高出400多元。其成功经验在于严格把好了五关,即优质种苗关,技术培训和服务关,标准化生产关,农产品精深加工关和统一销售关。

(二)必须创新发展机制。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稳定发展的保障。个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所以出现“一年入伙,二年红火,三年散伙”的现象,就是运行机制没有理顺的结果。从我市的情况看,不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内部运行机制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有一套切合自己实际的运行机制。这些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内部管理机制。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建立了章程,建立健全了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在社(会)员中按“一人一票”和“一股一票”相结合的办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二是利益分配机制。专业合作组织经营产生的收入,在留足一定比例的公积金、公益金和风险金后,大都采取按股金分配红利和按销售额计算二次返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分配,比例额定,定期分配,结果公开,既体现了效率原则,又体现了公平原则。安化县优质果品产销合作社,每年的5月1日到7日召开股东大会进行利润分配,盈利的50%作为股金分红

和二次返利分配给社员,50%留作风险保障基金、奖励基金和发展基金,近几年来累计返利26.52万元,社员户平493.5元。

三是风险防范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每年的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基金,用于投资改善生产条件、对社(会)员农产品实行保底价让利收购和给受灾社(会)员直接补贴等方面,为社(会)员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7年,沅江市“湘株王”苎麻专业合作社就投入40多万元,对苎麻种植基地部分路、水、渠、电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南县鑫欣渔业合作社购销鲜鱼近500万公斤,向社员让利每公斤0.1-0.2元,共让利60多万元;南县九洲、裕康两个合作社部分蔬菜种植户受灾,两社分别补助社员21万元和13万元。

(三)必须打造自主品牌。自主的产品品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后,就能做到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标标识,统一协调价格,从而提升商品质量和档次,扩大规模,形成拳头,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在统一的品牌下,还有利于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凝聚力,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安化优质果品产销合作社注册了“阿香”柑桔品牌后,在社员中迅速统一了柑桔生产技术标准和包装设计标准,形成了产品“拳头”优势,“阿香”牌柑桔在东北等地市场成为知名品牌,每公斤均价高出普通柑桔0.5-1.0元,产品供不应求,去年该社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社员户均收入6900元。

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更好更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牢牢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确的发展原则和方向,才会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成立专门的指导协调机构,安排专门人员,协调处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承担起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协调职责,制订好发展规划,搞好分类指导,抓好试点示范,落实扶持政策。要充分发挥好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联合各方力量,形成扶持、推动的合力,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和舞台。

二是多方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各种手段,在各个层面广泛开展合作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有组织制度、有较大规模、有自主品牌、有明显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四有示范活动”,评选“益阳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益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和“农村社会服务组织先进单位”,“十佳单位”由市政府颁发奖牌和一定数量的奖金。要针对农民群众的各种思想顾虑,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教育,多用典型的例子,多用身边的人和事去启发农民,带动农民,使他们真正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过去的大锅饭的本质区别,使他们真正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唤起农民的合作意识,增强他们参与创建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真正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质内容,掌握工作方法,尊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主体地位,切实做到“指导不领导,支持不包办,服务不干预”。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普遍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而为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扶持引导,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步伐。

一是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和捆绑使用扶贫项目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等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二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成员开展生产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销售成员生产的农产品以及向成员供应农用生产资料等要给予税收优惠。

三是银信部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安排一定额度的低息贷款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

织,允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自有资产或成员联合的方式进行担保,不断增加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贷款额度。

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的基地建设、加工设施建设以及鲜活农产品运销等,有关部门应在用水、用电、用地和道路通行等方面给予支持,优先解决用地,执行优惠电价,享受“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

五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品牌,申请产品质量认证,制定生产技术标准等,有关部门要简化手续、降低门槛,并在费用上给予减免优惠。

六是允许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各级财政支持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认证、市场营销等各类项目,并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立项扶持。

(三)加强工作指导,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能力。

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业务主管部门,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包括章程、法人治理机构、利益分配机制等。

二是加强专业培训。这是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自身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要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人员、经营人员的培训工作,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把握合作组织基本理论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同时要分层次对主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指导水平,着力培训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专门指导人员,逐步建立起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体系。

三是加强典型示范。选择一批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工作有一定基础、不同产业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试点,着力培育一批组织比较健全、制度比较完善、运行比较规范、联系比较紧密、发挥作用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典型。通过典型引路,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省农办、省经管局在“十一五”期间将建立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项目,拟在益阳建立101个。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建立好项目库,组织好试点示范工作。要深入调研、细致分析,善于从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和新变化出发,结合农业生产新要求,注重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的新问题,不断总结实践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腾冲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邓德凡腾冲县科学技术协会679100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各类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经正式施行两年,为弄清腾冲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寻找进一步促进其发展的对策,笔者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了调研,提出愚见,供同仁参考。

一、腾冲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现状

腾冲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脱变,现有181个,其中工商注册123个,民政登记2个,会(社)员25782户,入股资金4042.206万元,联系带动农户13.2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8100万元。通过调查分析,它们主要有以下类型和特点:

(一)类型

1、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腾冲农技协发展起步于20世纪八十年代,现有23个,会员3188人(户),其中民政登记2个,工商注册1个;收取会员会费3个;纯技术研讨12个,开展技术、生产及市场服务9个,与公司、基地、合作社联合运行2个。

2、农产品行业协会。现有12个,会员1100户,其中工商注册7个,多数是茶叶、草果方面的。

3、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146个,社员21494户。其中工商注册115个,入股资金4039.61万元。

(二)特点

1、依托本地特色产业。腾冲县是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农业县,农业产业主要有烤烟、林果、粮油、畜牧等。合作组织大多数以这些产业为依托,以生产、销售大户为主体,连接广大农户,实行技术、信息、资金、销售等要素的优化组合,如烤烟73个、草果17个、养猪17个、茶叶7个、山葵5个、蔬菜5个、林果5个,以及玉雕、石材、土陶、剌绣、奶水牛等特色专业合作组织。

2、组建方式灵活多样。一是由农村种植大户或能人牵头,农户合作兴办。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基本原则,以技术研讨、生产、销售为主要途径,以农民增收为最终目的,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带领农民学技术、搞生产、闯市场、促增收。此类有36个,其中以腾越荣庆蔬菜腌制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发动社员实行订单农业。二是由龙头企业牵头兴办。部分龙头企业为保证加工生产的原料供应所需,创办了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这种组织有12个,如由高黎贡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领办高黎贡山生态茶合作社,艾爱乳业公司领办的腾越联众奶水牛专业合作社。三是由国际项目支持兴办。如在中荷合作云南省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援助下,成立了有128个会员的云南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段周边社区乡土专家研究学习交流协会(简称高黎贡山西坡乡土专家研习会)。

3、经营形式多样。一是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形式,合作组织直接连接农户,以多个农户为合作主体,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是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形式,合作组织起桥梁的作用,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组织连接农户,推广技术,实行订单农业,保证原料供应。

(三)主要效果

1、提高了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步伐。一是注重技术交流、研讨、培训,提升会(社)员素质。二是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通过合作,完善了经营模式,融入到了大市场中,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农业市场化步伐。

2、拓宽了服务领域,强化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其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专业性的优势,拓宽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至流通的各个环节,解决了农民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同时便利了政府及其他组织对农民和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有力地促进了主导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如荷花雨伞玉雕研究会组织会员自筹资金526万元,乡村给予用地支持,建起了一个占地15亩,拥有120个商铺及餐厅、旅社、教室、会议室、保安、联防、培训用玉雕厂房等配套设施的玉雕加工销售基地,有力地提高玉雕产品档次和服务层次。如高黎贡山西坡乡土专家研习会获得了中荷合作云南省森林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8万元的资助,腾越养牛协会获得了中国科协奖补资金20万元,获得省级财政资金扶持的有:腾冲县饵丝加工专业协会10万元、小西养牛协会10万元、腾冲县荣庆蔬菜腌制专业合作社8万元、腾冲园角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7万元、腾冲县小地方山葵种植专业合作社5万元、腾越镇蔬菜协会3万元、团田乡茶叶协会3万元。

3、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如高黎贡山生态茶合作社的“高黎贡山”牌茶叶、寸师傅蔬菜腌制专业合作社的“寸师傅”牌腌菜、腾越养牛协会和腾越联众奶水牛合作社的“艾爱”牌水牛奶、界头新庄村古纸协会的纸张等,都知名度高销路好,以它们为代表的合作组织已形成生产、服务、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机制,不仅从标准化生产中提高了农产品品质,而且从统一服务中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存在问题

1、认识不够。部分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缺位现象。由于宣传不够,相当多的农民不懂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部分农民对加入协会要交会费,加入合作社要拿钱入股不理解,只想共享利益,不愿共担风险。一些合作组织未进行登记,无法取得法人资格参与市场竞争。合作组织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全面发挥。

2、合作水平低。腾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以村或自然村为单位组建的有136个(占总数的75%),交会费或入股的有118个21160户,共出资4042.206万,平均每户入股1910.31元,有63个没有出资。总体上出资少,规模小,影响力弱,缺乏市场竞争力,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跨村或跨乡镇的区域性合作联盟较少,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产业覆盖面不完整,部分优势特色产业(核桃、红花油茶)合作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

3、外部多头管理,内部疏于管理。虽然合作组织法律地位已经得到明确,但登记部门有民政、工商两家,实际管理却是供销社、农林牧、科协等单位,使之呈多头管理,导致管理和服务指导欠缺;有的合作组织没有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已建立的也没有认真执行,导致内部管理不规范。影响其有序发展,阻碍其发挥作用。

4、人才缺乏。合作组织的成员绝大多数是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带头人少;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知识、有合作意愿的农民会(社)员不多;行业指导部门中通晓相关法律政策、会监管指导的人员较少。

5、资金不足。多数合作组织规模较小,资金不足,没有建立积累机制,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活动经费短缺;向银行提出贷款要求时,由于抵押物问题,很难得到批准;由于管理的原因,申请各级各部门的项目资金扶持难,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做大做强。

二、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奖强促弱,做好服务,努力营造适合腾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1、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性、必要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实现小生产和大产业的有效对接,是农业产业中能连接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效载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推进基层民主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统一领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协调议事制度,按制度定期召开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充分整合资源,合力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切实消除“你搞你的合作社,我搞我的农技协,他搞他的行业协会”这种各吹各打的状况,真正做到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服务。

3、建立健全奖强促弱、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以创建“星级”或“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每年(几年)进行一次评比,政府对达到标准的进行授牌和奖励;信用社、银行等金融部门对其放宽贷款条件,简化审批手续;政府及财政、发改、农业、科技、农发等相关部门在安排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基地、农产品市场营销、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等农业项目时,委托和安排其进行实施。

4、从宣传、培训、登记、监督等方面做好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和采用召开相关会议、举办专题讲座、开辟宣传专栏、发放宣传材料、张贴宣传标语、送法下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中央有关惠农政策,宣传合作经济基本知识,宣传合作组织发展及优秀带头人带领农民致富的经验,增强广大农民群众新型合作的理念和依法办合作组织的意识,增强广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进合作组织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广泛开展各类培训,使各级干部深刻理会法律精神,自觉依法维护合作组织权益,积极支持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使业务单位工作人员全面准确理解政策,掌握依据政策指导合作组织发展的正确方法,提高指导和服务水平;使合作组织负责人丰富市场经济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增强依法办组织、依法维权意识,全面提高合作组织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工商、民政主动上门登记,促使合作组织规范自己,积极登记,确立法人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农经及相关成员单位要对合作组织进行审计监督和业务监督

(二)“四规范、四提高、一创新、一监督”,努力营造腾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内部环境。

1、“四规范”即合作组织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各项制度,实现组织设立规范化、会(社)员(社)入会规范化、制度建设规范化和内设机构规范化。

(1)组织设立规范化:一是申请:设立合作组织,由筹备组或发起人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申请报告,同时附报章程(草案),拟任理事、监事名单,会员名单以及所在地基层组织意见。二是审核: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从主导产业、主导产品规模、发起人资格和章程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在15个工作日内下发同意设立的通知。三是设立:合作组织筹备组或发起人根据通知要求在三个月内召开会(社)员(代

表)大会,讨论通过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并举行挂牌仪式。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后,将章程、理事会和监事会人员名单及各项制度报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合作组织自主选择在民政或工商部门登记,取得法人资格。

(2)会(社)员入会(社)规范化:一是申请:要求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单位或团体,向理事会提交正式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成为合作组织成员。二是登记:合作组织制定统一的会(社)员登记表,对会(社)员进行登记,会(社)员登记表应载明会(社)员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会(社)时间、产业规模、联系电话等。三是发证:合作组织向会(社)员发放统一格式的会(社)员证,会(社)员证载明组织名称、会(社)员姓名、编号、会(社)员的权利与义务、已交会费(入股)金额,并加盖印章。

(3)制度建设规范化:合作组织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会(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监事会工作制度和财务管理、财富积累、盈利分红等制度,并经会(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4)内设机构规范化:合作组织内部设置技术服务部、市场开发部、物资供应部和综合协调部,并制定各部门具体的工作职责。合作组织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章程、制度及内设工作机构职责应摘要上墙公布。

2、“四提高”即合作组织按照联合经营的理念设置内部工作机构,设立“技术服务部”,提高技术服务水平;设立“市场营销部”,提高市场营销意识;设立“物资供应部”,提高物资供应能力,设立“综合协调部”,提高内设机构协作运转效力。

(1)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技术服务部”在掌握技术信息、引进推广新技术、搞好技术培训的基础上,聘请专家制定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为合作组织产品注册商标,申报农产品无公害基地、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尽快提升合作组织产品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2)提高市场营销意识。“市场营销部”及时全面掌握产品市场信息,保持与大客户的长期合作,建立产品稳定的销路;做好产品包装和销售的策划与宣传,协商统一售价,确保产品及时销售。

(3)提高物资供应能力。“物资供应部”要全面了解会(社)员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的品种、质量、价格信息,建立与生产厂家和供应商的购销渠道,以出厂价或批发价批量采购,及时顺价售给会(社)员,降低会(社)员生产成本。

(4)提高内设机构协作运转效力。“综合协调部”充分发挥在各个内设机构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协调沟通、上传下达、整合资源等工作。

3、“一创新”即创新合作组织内部合作方式,使合作组织的合作向更深更广层面发展。腾冲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只通过交会费或入股两种方式进行融资,没有把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进行整合,应把土地作价入股,以便进行联片耕作、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4、“一监督”即合作组织内部监督,确保合作组织健康运行。建立健全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工作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要向会(社)员(代表)大会书面报告组织发展、业务经营、财务收支、积累金、盈余分配和审计监督等情况,接受会(社)员监督。

下载对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对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在农业产业化的推进过程中,不少农民自发组建的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简报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简报 第五期 大足县农业局农经科 二〇〇九年三月九日 【本 期 要 目】 ●农业部、中国银监会:要从五个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 ● 重庆:大力开......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强化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星子县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水平有明显提高,已基本形成了优质......

    关于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县广大农村应运而生。最近,笔者就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后认为,我县......

    浅议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与发展

    从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诞生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科技推广以及农产品购销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我们也......

    关于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精选五篇)

    关于加快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一、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于2003年4月,几年来,县级“两协”负担起了全县各类农村......

    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调查报告

    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调查报告湖南省统计局2006-09-14近几年来,桃源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各级各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扶持下,呈发展壮大之势。它在解决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整......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精选5篇)

    *县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架起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县一直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