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发挥学生组织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组织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加强领导、科学管理、充实内容,从制度、措施、方法上加大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和引导,充分发挥组织的思想教育、凝聚、培养、示范等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参与学生组织,成为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增加交友范围,丰富课余生活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组织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影响力的群体。它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指出,学生组织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充分说明了高校学生组织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块重要阵地。
高校发挥学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适应社会发展、教育改革、学生成才的需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组织的新途径、新方法,发挥组织的思想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培养功能、示范功能,并通过学生组织活动载体,活跃校园文化,营造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组织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通过研究组织,把握组织的发展规律,有效地指导组织的建设;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机制,关心和扶持组织的发展;通过制定教育计划和工作制度,规范、有序、有效地管理组织;通过加强组织骨干队伍的建设,使组织稳定、持续地发展。充分发挥组织在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中的独特作用,激发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动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使组织成为学生坚定政治信念,提高道德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学习多种技能,培养综合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崭新天地。
坚持“积极引导理论学习型组织,大力扶持科技服务型组织,不断地繁荣和发展学生组织,引导和满足青年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学生组织成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坚持“在繁荣中引导,在发展中提高”的工作原则,鼓励学生在各自组织的章程的规范下独立开展活动,不断繁荣和发展学生组织;坚持“让每一位同学在校期间参加一个学生组织”的工作原则,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和组建学生组织。
学生组织正日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学生组织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组织,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组织、参与组织活动、参与组织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组织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
2.学生组织能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目前的学生组织可谓千姿百态,充分体现了高校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在平时的第一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加入某一个组织,可以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组织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中蕴涵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入一个组织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组织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组织学生从中受益。
3.学生组织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力的核心内容在于创造性和适应性。学生组织因其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以及内部平等、轻松的成员关系,使得整个团体内部具备不断更新、创新的特性。同时组织还是成员们空间上聚合的“创新场所”,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互相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越活跃,创新的力也就越强,对培养组织成员的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另外,组织这样一个成员众多的团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的交流越频繁,对成员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组织组织走出校园的活动越多,成员社会化程度越高。这对于培养组织成员的适应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组织可以促进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而大学校园中许多体育健身类组织和诸如大学生健康协会等社会科学类组织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成为学生自我锤炼意志,通过沟通敞开心灵的重要场所。
如何才能真正的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共青团工作的突出位置。
是高校团组织要把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作为当前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上来。我们要以开展在大学生团员中开展团员意识教育活动,采取学习、讨论、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学习党团基本知识、发展历史和组织纪律,增强大学生团员的光荣感、自豪感,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以社会实践为基本途径,竭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巩固和创新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坚定信念、磨砺意志,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要充分发掘社会实践活动的丰富内涵,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大学生特点的方式方法。
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努力构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
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我们要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组织的凝聚能力、服务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要加强队伍建设,选拔专业素质高、工作能力突出、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从事高校共青团工作,加大对团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力度。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形成高校学生组织工作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加强学生组织骨干队伍建设。学校将学生组织骨干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管理之中,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地使组织干部都有机会受到集中的培训。
总之,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组织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会对广大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培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对高校学生组织的进一步关注和对组织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组织必将以更加清晰的发展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思想道德教育网
第二篇:论“忆苦思甜”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论“忆苦思甜”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佚名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4)
【摘 要】“忆苦思甜”曾经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但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这种方法受到冷落,很少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进行宣传和使用。本文拟以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契机,对我们党的“忆苦思甜”这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及其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进行反思,并谈谈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创新应用这一方法,以更好地发挥这一方法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忆苦思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应用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早就在中国绝迹的‘忆苦思甜’饭,目前却在美国的不少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里大行其道,主要是为了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学会同情穷人。”
[ 1 ]
。这篇文章多少有点让笔者感到惊讶,并感慨于“忆苦思甜”曾经作为我们党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传承。本文笔者拟以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为契机,反思我们党的“忆苦思甜”这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及其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并谈谈如何在新的时期正确创新应用这一方法,以更好地发挥这一方法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忆苦思甜”方法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
“忆苦思甜”作为我们党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是指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种培养人们正确的国情观、历史观、发展观、生活观、价值观等的一种今昔比较教育方法和感受体验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萌芽于我党早期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但正式起源于我们党1947年冬至1948年夏在军队中开展的以“诉苦三查”(“诉苦”是指诉地主阶级给予劳动人民的剥削之苦,诉国民党反动派给予士兵群众的压迫之苦;“三查”是指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核心的新式整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诉苦”由一开始专门针对“解放战士”开展的教育方法,后来被发展成为我党在军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诉苦”本身就带来“忆苦思甜”的特点,通过“诉苦”所有战士都知道,他们几乎都出身贫寒,在家里受尽地主老财的欺负折磨,而且解放战士大部分都是被国民党抓丁抓过去的,都挨过国民党军官的耳光和皮靴,重的还挨过鞭 子,但在共产党的部队,不仅没挨过打,还经常受干部的照顾。经过诉苦和一对比,效果就出来了,解放战士的战斗积极性就上来了。
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后来的“诉苦”已不是简单的停留于“诉苦”,而是帮助战士挖苦根,使所有战士都认识到“总苦根是蒋介石”,只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劳动人民才能彻底翻身。用“诉苦”的方法教育部队,是我党我军的一大创造。一位美国学者把它称之为“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没有过的政治手段”。他认为,“这样的集体诉苦比指挥员或是政委的任何说话都更有感染力,这样的教育是绝对不可以低估的,更是任何人也模仿不到的,倘若蒋介石也让他的士兵起来诉苦,士兵恐怕会起来反抗他们的长官”
[ 2 ]
。经过“诉苦三查”这场大规模的整军运动,使人民解放军提高了军政素质,极大地增强了战斗力。从此,解放战争时期,军队就经常借用这种带有忆苦思甜特点的“诉苦”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作战动员,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党的“八大”,为配合土地改革运动、入朝志愿军的军事动员、提高企业职工的阶级觉悟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党在全国继续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忆苦思甜活动,以加强全国人民的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刚刚经历解放,新旧社会对比强烈,人们确确实实感受到旧社会的“苦”和新社会的“甜”;其次,我们党在那时的威信很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很高,组织活动总体而言很能得到群众拥护;再次,人们受理想主义的教育,对未来充满激情与想象,因而“忆苦思甜”的教育方法能够使人们朝着理想的目标更加努力。
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至1976年“文革”结束,由于我们党的“左倾”思想的影响和毛泽东对国内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八大”通过的正确路线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党的“八届二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错误的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的“左倾”理论,并在全国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忆苦思甜成为我们党激发阶级仇恨、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手段。上世纪60年代初军队中开展了以“两忆三查”(忆阶级苦、民族苦,查立场、斗志、工作)为内容的忆苦思甜,取得了一定成效,培养了一批军队中的典型人物。但到文革当中,在严重“左倾”思想下开展的“全国人民学解放军”的过程中,全国范围内刮起了以“忆旧社会之苦,思新社会之甜”为内容的忆苦思甜风。
“文革”当中的“忆苦思甜”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开诉苦大会”,请苦大仇深者上台控诉旧社会的地主、资本家和外国侵略者,以激起群众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比仇恨及对幸福的新社会的无比热爱;二是“访贫问苦”,主要是学校,让学生几个人一组,随意走访某个乡村的某户人家,去请那些老人回忆解放前的苦;三是“吃忆苦餐”,让群众记住当年苦,莫忘今日甜。尽 管形式多样,但由于这一阶段的“忆苦思甜”过于政治化、形式化和泛滥成灾,而日趋成为政治的御用工具。甚至有时候,由于组织过程中的不严密性和走过场,使得忆苦思甜活动出现组织者预想不到的负面结果。比如有些地方在忆苦思甜大会上就出现了把三年自然灾害之苦与旧社会的阶级之苦相提并论,甚至说旧社会之苦不如三年自然灾害之苦的情况。这样的“忆苦思甜”大大削弱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文革”结束以后,“忆苦思甜”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应用。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革”当中教育者对于“忆苦思甜”方法不恰当的应用造成人们对这一方法的反感。但是,到了上世纪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不断走向富裕,然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日趋空虚,不少人生活在幸福生活中却感受不到幸福,于是有些人缺乏理想信仰和精神动力,意志消沉、精神颓废。也有些人在接受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同时,忘记了我们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和苦难,迷恋于糜烂的生活方式,造成挥霍浪费等。2000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当前,很有必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发展较快地区的干部群众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简称“双思”)的教育活动。“双思”从本质上讲就是“忆苦思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新的形势下的创新应用。
二、“忆苦思甜”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可行性分析
有人说,新时期应用“忆苦思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合时宜,“忆苦思甜”的方法已经过时。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方法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大有继续继承、创新之必要。这种继承、创新既来自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需要,而且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可以通过努力使“忆苦思甜”的方法向着科学性、有效性方向发展,并继续在实践中发挥它应有的教育作用。
(一)“忆苦思甜”符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尽管这六十年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出现过一些失误,但总体而言,成绩是主要的,特别是我们党不断总结前进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地与进俱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立、实践、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形成了科学、可行、能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体系,使得我们的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世界感叹,甚至引起世界反华、排华分子的严重不安。妖魔化中国的“中国威胁论”的反华言论,在应该引起我们警觉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崛起的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实施所带来的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然而,不少人在享受幸福生活 的同时,却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不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各种苦难生活,缺乏理想信念,不懂得勤俭节约,生活腐化;还有不少人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对待历史与现实,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知道如何珍惜现实创造未来从而使未来更美好;更有甚者,总是对现实生活横加指责,只看到党和政府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看不到党和政府工作中的优点与成绩,恶意抵毁党和政府的形象,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世界反华、排华分子的走狗。
如何对这些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方法还是“忆苦思甜”的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第一,“忆苦思甜”本身就涉及到历史和现实两个纬度,搞得好,既能使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苦难的历史,又能使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六十年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由此给我国的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使我们更好地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第二,“忆苦思甜”能够让我们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让我们知道在由“苦”到“甜”的转变过程中需要人们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和作什么样的努力,以及人们怎样端正人生态度和作什么样的努力才能防止由“甜”再转变到“苦”,从而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
(二)“忆苦思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
“忆苦思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其理论基础而言,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和教育心理学中的“比较教育论”。
1、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曾经指出:“工人阶级所具备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人数众多,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众多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 3 ]这就是说,工人阶级要解放自己,就必须接受科学理论的灌输,为知识所指导。列宁于1902年发表的《怎么办》,系统全面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灌输原理,指出:“工人阶级单靠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4 ]。在中国革命中,毛泽东较早就提出了普遍深入地开展政治动员,要“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和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5 ]“忆苦思甜”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符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而且把“灌输论”作为其重要的理论基础。教育者通过科学组织“忆苦思甜”的各种活动,可以很好地激发受教育者的认同感,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式的灌输,大大提高对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灌输效果。
2、教育心理学中的“比较教育论”。心理学认为,比较、鉴别以及类比方法是人们的思维推理过程中具有最强认知能力的方法[ 6 ],因此比较教育论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很强的优势。比较教育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式主要有横比法、纵比法、类比法。“忆苦思甜”的方法总体而言属于比较 教育论中的纵比法的范畴。纵比法在实践中的运用通常表现在:由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回忆过去,对比现实,从中得出有益结论,从而提高认识。忆苦思甜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着很大的潜力,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讲,对个人经历和成长经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回忆与对比,对于帮助个人人格的树立、提高思想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使“忆苦思甜”的方法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取得实效,必须事先对“忆苦思甜”活动可能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内在可比性的因素、举行“忆苦思甜”活动的目的与意义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然后再进行精心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三、“忆苦思甜”方法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应用
有人说,现在“忆苦思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在实践中非常难搞,这自然是个现实问题。但难搞不等于不好搞,关键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来进行。文革中“忆苦思甜”的方法之所以后来在实践越来越收效甚微,就是因为:一方面,对于“忆苦思甜”的目的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只注重将这种方法作为增强对执政党及其所领导的国家的情感认同的手段,没有看到这种方法对人自身全面自由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忆苦思甜”的方式、内容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将“忆苦思甜”过于形式化,甚至由手段变目的,缺乏理论的渗透、概括和凝练。
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该如何创新应用“忆苦思甜”这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呢?
(一)认真把握“忆苦思甜”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并进行精心的组织设计
一个成功的“忆苦思甜”教育活动,至少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增强教育对象对活动的目的、意义本身的理解;第二,要通过与教育对象的有效沟通,让教育对象对过去艰苦的生活有一个直观的体验;第三,要通过国情教育,提高教育对象对现实成就的认同感;第四,要通过理念信念教育,让教育对象对未来生活有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要求的理想追求。这四个方面的环节,每一个都很重要,特别是第二个环节更为重要。因为现在的教育对象,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旧社会的“苦”没有太多的概念,即使对改革开放前的艰苦生活也没有太多的概念,他们赶上了好时代,因而如果没有对历史的深刻直观的了解,要使“忆苦思甜”活动得到年轻一代的接受是很困难的。而上世纪五十年代,“忆苦思甜”的教育方法之所以比较有效,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尚有较多的人曾亲历资本家、地主的剥削和压榨,忆苦能唤起他们对以往亲身经历的苦难回忆和与现状的比较,从而容易产生对现实的认同,从而对教育对象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把握“忆苦思甜”的质和量,并与教育对象进行有效沟通
为保证“忆苦思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能得到教育对象的喜欢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者首先应把握好“忆苦思甜”的量,其次要把握好“忆苦思甜”的质。“量”就是指“忆苦思甜”活动的频率,把握好量也就是要控制好“忆苦思甜”活动的频率。如果“忆苦思甜”活动过于频繁势必会淡化人们对该活动的兴趣,弱化活动的效果。“质”就是指“忆苦思甜”本身的内容,当然对于内容,表面上可能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在理解上的分歧,但实质上所谓的分歧还是在于沟通不够,造成教育对象不能正确理解所致。例如[ 7 ],有一个父亲觉得女儿实在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想到列宁所说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的教诲,让他十分忧虑。他想起小时候父母对他们进行的忆苦思甜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于是就找来了电影《白毛女》,叫女儿看,边看边点评。爸爸说:“黄世仁多可恶啊!讨债逼死了杨白劳!”女儿却说:“欠债还钱,这不很正常吗?”爸爸愣了!被女儿顶得无以对答。看到喜儿被黄世仁欺侮了,逃进了深山,爸爸说:“王世仁真该干刀万剐。”女儿却说:“我看喜儿特傻!能傍上黄世仁这么个大款,不也挺好的吗!”爸爸的肺都要气炸了。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问题还是出在沟通不够。这个女儿显然没有理解那个债是怎么形成的,当一个人实在没有钱还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出于人道原则给予宽限或减免;傍大款是不是生活就能过得幸福等。只有有效沟通才能使“忆苦思甜”教育更加深入有效。
(三)新时期采用“忆苦思甜”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在这方面,我们既可以借鉴美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也可以继承以往我们在忆苦思甜教育方法的好的做法。美国也有思想政治教育,但在美国,并没有进行大量的唯政治性的说教式教育,而是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生活文化当中,通过电影、各种大众传播媒体等载体来进行,使民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在我国以前的忆苦思甜教育中,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值得继承,如通过电影、歌曲、图片等形式艺术地进行宣传教育。借鉴美国经验和我国以住的好的做法,新时期采用“忆苦思甜”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借助于电影、电视,以纪实、写实的手法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以及他们试图改变痛苦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第二,借助于免费的图片展览,组织教育对象进行参观,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伟大成果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富裕生活,以直观形象的对比唤起教育对象对现在生活的热爱和对党的热爱;第三,开发和建设好红色旅游基地,并尽可能的免费开放,这样既可以让教育对象有能力去旅游、并通过红色旅游感受当时革命战争时期先烈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所承受的巨大困难和无私奉献精神;第四,建立网络“忆苦思甜”的网站,将历史教育、现阶段的国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表现出来,让教育对象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分析、学会辨别、学会思考、学会珍惜、学会追求;第五,适度进行体验式的实践教育活动,让教育对象在实践中去体验、感悟生活的艰苦,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1] 陈云珍.美国的“忆苦思甜”教育[J].家长,2008,(Z2):29-30.
[2] 新华社.红色记忆:新式整军运动[EB/OL].http://www.xiexiebang.com/shownew.asp?ID=4988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6-607. [4]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81.
[6] 埃克林.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77. [7] 修竹.当家长还需要学习吗?[J].少年儿童研究,1998.(5).
第三篇:如何发挥学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论文
如何发挥学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杨阳戚功文邵鹏飞陆塾霏赵家帅
(安徽科技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安徽凤阳)
[摘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会有其高校独特的作用。高校学生干部是先进青年的代表,是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组织的指导和管理,深入地了解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各种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发挥其在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等学校;学生会;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会是校党委领导下和共青团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是党、团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其他专职教工队伍相比,高校学生会因其独特的优势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学生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党团活动、政治学习是高校传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载体已越来越难以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学生会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媒介体,能起到极好的双向服务功能。学生会活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观念的渗透教育,使得学生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会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合到学生会活动中去。高校学生会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得力助手,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为学生服务的作用。高校学生会是学生工作的集中代表,他们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深入学生群体中,及时了解和反映学生们的思想动态,以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会代表着学生的集体利益,充分发挥学生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将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新的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的发挥提出挑战。
当前高校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知识和信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国家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决定了知识经济是一种全球化经济,国际竞争的焦点是知识活动的过程,突出的表现就是知识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数量多、质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谁就能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高校就是这样一个培养高学历人才的场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知识竞争的前沿阵地。面对经济时代的挑战和机遇,面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深刻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要进行新的研究、新的思考。
中央16号文件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项主要任务:第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第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第三,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第四,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然而,当前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西化”,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文化思潮的多样性,大学生群体也受到各种思潮的冲击,在社会上弥漫开来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念在不断侵蚀着校园这块净土,使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随着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关系和利益都面临新的调整和重组,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思想同样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冲击,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聚焦大学校园,在校的大学生多为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出生的独身子女,受过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教育,但是他们有着崇尚自我、张扬个性、强调自我的心理。他们自律意识薄弱、抗挫折能力严重不足,而且还深感背负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的多重压力,使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添了很大的难度,以至于一小部分意志薄弱的人已经出现了公德意识淡化,道德水准下降的不良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很难奏效,特别是简单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显得无能为力。很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诚信观念淡薄、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这些都是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不能忽视的,也直接反应了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就总体而言,他们的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体现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爱党爱国,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充满信心,同时,作为个人,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在学校生活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是一群道德水平普遍较高的大学生群体。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立足实际,站在历史的高度和现实的角度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出现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研究工作新载体,创新工作新方法,使工作有效地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学生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高校学生会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其作用表现在:
1、沟通学校与大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学生会要从广大同学的切身利益出发,倾听同学的呼声,及时向学校反映同学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尽力帮助同学解决困难,最大限度的保障同学的合法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学生会要将学校的决策和意见传达给广大同学,并要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学生会要不失时机地将党和政府的要求、学校对有关问题的决定和处理意见等及时传达给学生,并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必要时可建议有关领导和学生进行直接协商对话;另外还要随时随地把学生的思想实际、建议要求等向党和政府、学校作汇报,使有关领导能够了解到最真实也最及时的第一手情况,为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同时还可帮助党和政府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促进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增强的推动作用。代表广大同学通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对学校工作的监督和评议,是学生会维护同学正当权益、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学生会向学校递交调研报告,反映意见,建立与学校领导沟通的有效渠道,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同学的正当权益,成为实现校园民主的重要途径。另外,全面推进学生会选举制度民主改革是扩大校园民主的基础。通过改革,学生会民主选举制度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也不断增强。
3、搭建平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的生力军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积极奋进的精神力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生会开展的文化活动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主体的广泛和形式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大学校园文化中一个先进而鲜明的文化建设力量,能对全校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诱导,激励和规范的作用。一方面,学生会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又能富教于乐的文化、艺术、体育和活动,调节广大学生紧张的学习空气,丰富学生单调的课余生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采取“我搭台、你唱戏”的办法开展各种学术科技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发展同学的身心健康,也为同学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培养技能的平台和机会。这些内容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同时,因没有或极少的行政手段的介入,也容易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教育的目的。
4、弘扬主旋律,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舆论宣传是学生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会利用横幅、标语、橱窗、海报、板报等校内宣传工具做好形势政策、实事新闻、学生活动、典型人物,好人好事的宣传报道工作,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学生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学生会还利用校园网络广泛征集青年学生的意见、建议、要求等,倾听学生的呼声,帮助学校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牢牢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动权。
(二)学生会干部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
学生会干部是学生会的核心,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会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榜样示范作用。一般而言,学生会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的进取精神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会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榜样示范作用。努力塑造更加优秀的学生会干部,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科研上的标兵作用,既可以激励学生会干部本身的不断进步,更加能激励其他的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能够更加的严格的要求自己,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追赶的良性竞争局面。
2、学生会干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学生会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他们面临着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实际问题,普通同学也更愿意向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通过学生会干部,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的思想状况。同时,学生会干部也是联系学校各部门的纽带,传达各项任务的桥梁,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的骨干。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在联系、团结、教育大学生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
3、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会干部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会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学生会干部是学生中的一员,自身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在一定意义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就是加强和改进学生会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以,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会干部具备相当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成才这一根本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目前学生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从教育思想上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尚需深化;从教育的整体性上看,系统性、层次性、连续性不够,缺乏总体、科学、系统的规划和长远的打算;从教育的层次上看,缺乏分层次教育和连续培养的过程,对教育规律、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缺乏研究,教育缺乏层次性、针对性,“一统化”的现象较明显;从教育内容上看,不能很好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存在着与学生成长实际脱节的现象;从教育方法上看,没有完全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教育方法呆板;从队伍的素质上看,辅导员的数量与质量、能力和素质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使得教育效果不佳,工作落实不够到位;从机制确定的有效性上看,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考核评价机制与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结合不够紧密,不能有效地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理论研究上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育载体、工作机制创新结合不够,使得理论研究成果不能够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从教育环境上看,还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氛围。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分析
1、大学生面对的成长环境压力分析。大学生活的变化,是大学生成长的必经过程,也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必修课,大学年级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时期。从第一课堂的知识灌输到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的影响,从教学活动到多彩的社会活动,由校内到校外,从课内到课外、由现实生活到网络虚拟世界,大学生的活动空间更加广阔,接触的人与事更加复杂,面对的诱惑与挑战更加现实,来自个体的成长成才需要与来自社会需求的压力更加强烈。在这些机遇与诱惑面前许多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很难把握与应对,在大学之“大”面前感到自己之“小”,有冲击更有压力,有空间更难选择,能参与却难把握,有需求却衡量不好现实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不适应”与“不知如何适应”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据调查:有90.2%的大学生觉得自己的成长环境对个人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素养有明显影响,7.6%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一般,仅有2.2%的大学生觉得没有影响。由此可见:了解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动因,全面分析大学生面对的成长环境压力,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
2、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分析。大学生这一特殊的青年群体具有自身特殊的成长成才规律,大学生活期间的成长成才过程是一个具有连贯性、持续性、可塑性、发展性等特点的培养教育过程与实践活动过程,大学期间的教育与培养对其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学是事关大学生人生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成长的特殊阶段,这一时期又是大学生出现问题、累积问题的主要阶段。根据调查反映,大学生在四~五年的大学生活中,85.7%的大学生认为这一特殊社会地位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形成,8.2%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一般,3.1%的大学生觉得影响很小,认为没有影响的仅为3.0%。由此可见:深刻认识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
3、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个体成长需求分析。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既有社会的普通性特点,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不仅具有与其它年龄段人不同的特点,也有着更为现实的成长需求。(1)群体特点:高中生活的惯性还在发生潜在的但却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活的巨大变化却扑面而来,心理准备与变化要求不相适应,环境陌生却要独立面对,使大学生产生较其它阶段学生更大的压力与更多的困惑,不知如何适应这种转变是大学生显著的心理特点。这一时期大学生较其它年级的学生面对的变化多、困惑多,要求多,问题也多。(2)个体成长需求:受到教育,得到锻炼,适应环境,受到认可,提高素质,受到重视,完成学业,得到关心,是每一个大学生个体成长的正常需求。每个学生的目标与侧重点或许不一样,但都希望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个体得到尊重,受到保护。每个学生成长的背景不一样,心理意识与行为动机也不一致,带着家庭影响与成长背景的影响,在大学生期间每个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心理需求与渴望。(3)共同需要:个体有个体鲜活的特点,群体有群体的共同特征,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要求与不同的实际问题与困惑,每个问题的后面也都有着不同表面的内在原因,每个学生都是社会与家庭的缩影,但他们都渴求理解与帮助,引导与教育,他们更希望学校能针对他们个体的成长给予有效而及时的帮助。有需要就希望得到帮助,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因此,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成长,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与个体成长需求,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二)学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各种不足
1、学生会与辅导员两支队伍的协同作用不足。从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际工作来看,辅导员与学生会这两支队伍都在从不同的层面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两者之间缺乏紧密的配合与协作,“1+1>2”的协同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尚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与工作实践。另外,从调查数据反映,学生会与辅导员之间发挥互补作用十分必要。调查中20%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感到满意,63.3%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般,甚至有16.7%的学生认为较差;而学生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有6.7%的学生感到满意,63.6%的同学认为需要较大提高。这些数据着实反映了辅导员和学生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有待大幅度提高。大学辅导员更多从事的是日常管理、批评教育等工作,管理者的角色更多一些,许多学生不敢走近;辅导员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服务者,学生会干部既是管理者、服务者又是朋友、同学,都承担着服务者的共同任务。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从课堂到课外,由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到服务,二者对学生实施教育时,有许多方面是交叉的、互补的,在工作实践中,辅导员与学生会干部要经常沟通,从不同侧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分析学生行为异常的诱因,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共同督促学生,互相补台,充分发挥两支队伍的协同作用,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2)学校所处的地域性限制导致学生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新阶段的大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各不相同,伴随而来的交通、购物、兼职、学习环境、医疗、娱乐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影响差距很大,大学生的思想等各方面的形成都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困难也会随之而来。怎样利用好高校周围的各种条件为学生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是学生会进行学生工作思考的重点。
四、如何发挥学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加强学生会自身队伍的完善建设
1、理顺关系,提供帮助。为促进学生会组织健康发展,高校党团组织在新时期必须加强对学生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各级团委和有关职能部门在加大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中,要正确处理“放得开”和“管理紧”的关系,把握分寸,做到宏观上管好,微观上放开,调动学生会干部的积极性,完善各项奖惩制度,使学生会各部门分工合理、权责明确、配合默契 , 工作协调、使学生会干部从高、从严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促使学生会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再者,党团组织应积极为学生会创造参与学校管理、与学校有关部门交流合作、让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同时不断改善学生会工作条件,优化学生会组织的外部环境,并为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2.明确目的,搞好维权。学生会是全校学生代表选举产生的,她的存在决定了学生会必须代表最广大同学的根本利益,切实为同学的成长成才服务。这是学生会的根本目的,是学生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学生会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学生会存在的全部意义与价值所在。目前,整个社会处在深刻的变革中,包括高校扩招、后勤社会化等内容在内的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各种制度还不完善,在变革中高校学生的权益容易被忽视,甚至受到严重的侵害。同学们虽然有强烈的维权愿望,却一直处于自发维权状态,缺乏有效的指导,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作为学校唯一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全体学生的学生组织,学生会必须在维权方面有所作为。只有想同学所想,急同学所急,为同学多办事,办实事,学生会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会的价值,赢得广大同学的热情支持与衷心拥护。
3.充实工作,拓展服务。学生会工作的内容丰富与否和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接受性和认可度,影响到学生会的凝聚力。新形势下学生会工作必须更加重视学生的长远利益,针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各种需要开展工作。学生会要在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指导下,以开发人力资源为着力点,积极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培训工作,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择业就业、文体艺术与技能培训等方面,引导和帮助完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自我设计、健全人格、适应社会等方面的咨询培训以及其他各种基本需要也必须成为学生会工作关注的经常性内容。只有进一步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才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会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合理选用,优化配置。学生会各项工作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学生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提高上来,因此必须合理选拔与任用学生会干部。对学生会干部的选拔,可以采取自愿报名、公开竞聘、各方推荐、多方考察、择优任用的途径进行。做到自荐与推荐相结合,考核与试用相结合。组成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学生会干部队伍,使学生会干部的选任工作渠道畅通,选配合理。在选用干部时,要把人才放到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最佳位置上,要允许缺点的存在,扬长避短,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热情和才干。
(二)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
1.以分层次实施为切入点,加强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
我校学生会要制定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规划,如果其能够适应学生的思想特点、行为规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那么就必然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为广大学生所认同、所接受、所配合,就必然会收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我们要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注重把握年级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期、不同个体差异和学生的思想特点,分别确立了不同年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其相应的工作内容。如,针对一年级是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转变并逐步确立新的人生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的特点,开展“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日常教育管理,重点帮助引导学生完成“适应大学环境、做好大学生活规划、了解校规校纪、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了解党的基本知识、懂得知校爱校”等教育内容;针对二年级学生基本完成了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巩固基础、拓展能力素质的关键阶段的特点,开展了主题为“深化理论学习,增强自律意识,拓展能力素质”的日常教育管理,重点帮助引导学生完成“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提高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加强能力素质拓展”等教育内容,打破了“大一统”的模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更加明显的实际效果。同时,各年级的教育内容既分层次,又有联系、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才要求,在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使教育实效性得到增强。
2.重视学生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营造政策环境,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提供组织保证
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由他们所组成的队伍其个体和整体素质高,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否则讲增强教育实效性就失去了组织保证。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要广泛采用考核机制、选聘机制、日常管理机制的创新构建和有效运转,使学生会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有效地调动学生会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动性。
3.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有效激发广大学生会干部“自觉学习、主动工作、自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方案,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实施,精心运作学生活动评估,往往能收到激励学生上进心、能动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效果。特别是在开展集体性思想政治创建活动中,让参与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活动与自身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以及自身与集体的思想政治水准的高低密切相关,对于活动的教育实效性十分重要,这也是活动成败的关键。比如开展“星级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建立了学生宿舍日常卫生、纪律、宿舍文化等综合成绩的量化管理与学生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挂钩的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养成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自觉性,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和主动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问题得到解决中受到教育、感化和激励
(1)立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在做好排忧解难及励志成才工作中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激励。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排忧解难,使学生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能得以逐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蕴含亲情,滋生感化,孕育教育,产生激励,只有能做好这一点,相信这种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是极强的。
(2)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辅导与服务网络体系。通过网络体系功能的有效发挥和思想政治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抵触心理得以解除,受到教育。
(3)针对全校“思想政治学习困难”学生的实际,开展了“不让一名学生掉队”帮学活动。
(4)加强对违纪学生的跟踪教育和管理,专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设立谈话制度,确定奖励办法,为这部分学生创造继续成长的机会,搭建起继续发展的平台。违纪受处分学生不受歧视是起码的人文关怀,如果能够采取切实措施,帮助他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确立自信心,迎头赶上前进队伍,这才是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四)让“红色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引导和影响广大学生自觉学习思想政治文化知识
在校园文化这个无形的战场上,各种阵地、载体我们如果不能主动去占领,就有失去的可能,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大权旁落,就可能产生思想政治教育负效应。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开展让“红色文化”占领校园文化主阵地,让高品位的文化,滋润大学生成长成才。
(1)加强典型示范教育,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榜样的力量示范、带动广大同学。
(2)不断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思想道德教育,在主旋律文化建设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加强宣传和建设工作,让“红色文化”成为校园的主旋律文化,有效地占领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各类宣传渠道等主阵地,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走入学生的各类文化生活。多年来,我校开展的“唱红歌比赛”、“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三月行青年志愿者月”等文化活动,在广大学生中不断传承,发扬光大,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传统红色文化。相信在这种红色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会不断提高。
参考资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党中央、国务院2006年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黄圣炯 论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1.[2] 刘仁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M].长春: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张祖斌 学生干部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4]高军 试论“三个代表”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查颖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6]陈勇,徐敏,杨庆舟。积极探索,扎实操作——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8]吴同善 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1(5)
第四篇:浅论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标题:浅论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得解决好农民问题。这些年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农民思想政治状况却不容乐观。如何加强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各级党组织刻不容缓需要解决好的问题。笔者认为,做好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主要要在抓“重点”、建“载体”、求“实效”上下功夫。
一、突出“三种教育”,切实把握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做好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弄清楚应该给农民提供什么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找准切入点,有的放矢。
第一、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当前,部分农民理想信念淡化,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性质心存怀疑,对党失去信任。基层党组织必须要结合历史和现实,对农民进行理想信仰教育。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农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时,要广泛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及时准确地把党关于“三农”发展的战略决策和富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使农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增强对党的信任。要经常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和任务教育,增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信心。
第二、要突出民主法制教育。要结合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重点抓好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基础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抓好信访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增强民主意识,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民主诉求,激发农民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的热情,提高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农民遵法守纪意识;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农民依法经营致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使法制宣传教育贴近农村实际,让农民爱听、爱用。
第三、要突出道德观念教育。当前,要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内容,切实加强农民道德观念教育。要强化道德信仰教育,引导农民信奉社会主义道德,坚守道德底线;要强化公民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农民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扬传统美德,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要强化道德养成教育,引导农民把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点滴做起,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立足“三个狠抓”,打造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
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通过建立阵地、寻找载体、开展各种具体有效的活动,方能收到实效。
第一、以点带面,狠抓阵地建设强化教育。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组织、有阵地。实践证明,在农村推进以农民夜校、金叶夜校、远程教育站点、农民技校、流动党校等为主的农民教育阵地建设,可大大提高教育普及率,不失为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各地可结合各自实际,由乡、村主要领导担任教育负责人,同时聘请专兼职农教辅导员,对农民进行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农业技术知识等培训,还可邀请各级领导、党校老师为农民上思想政治教育课,从而加快培养“有先进思想观念、有高尚道德情操、有科学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
第二、寓教于乐,狠抓文娱活动活化教育。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形式多样,要把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通过新建或改建一批村民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场所,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水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娱乐活动之中,更加有效地凝聚民心。各镇、村可依据自身特色,广泛组建图书室、阅览室、文体室及由农民组成的腰鼓队、演唱队、乐器演奏队,经常性开展以农民为主角的“原汁原味”的农村文艺汇演,通过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农民群众的思想情操,促进民风、社风的好转。同时大力实施“五下乡”活动和“2131送电影工程”,通过“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打造更多户外信息交流平台。
第三、潜移默化,狠抓典型示范深化教育。可结合当前开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创作生产更多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优秀作品。通过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的潜移默化和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逐步形成弃恶扬善、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潮流和教育氛围。实践证明,通过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文明村民”等评选
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自觉履行各项应尽的义务,维护集体利益;通过开展“遵纪守法户”、“和谐村组”等评选活动,教育和引导农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通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十佳孝星”“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村组和谐;通过开展“学科学、用科学、比贡献”等
农民读书活动,帮助农民汲取知识、科技致富。
三、加强“四个结合”,力求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涉及农村工作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与发展农村经济、为民办实事好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
第一、要把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发展是硬道理,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从而充分体现党的方针政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首先,要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乡、村组织抓工作才有号召力,办事才有实力,搞服务才有财力。其次,要帮助农民顺利地走向市场。通过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社会化的大市场连结起来,解决农民“买难”和“卖难”的问题。同时要帮助农民树立市场意识,引导农民增强市场观念,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高效农业和创汇农业,开辟多种增收渠道,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第二、要把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办实事、办好事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力戒“假、大、空”的说教,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亲身体验老百姓生活,并充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围绕“三最”搞调研,切实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做到“听民声,察民情,交民友,连民心,聚民智,惜民力,排民忧,解民难”,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
第三、要把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基层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去做。有道是“打铁还靠自身硬”,要通过对乡、村干部开展增强政治组织观念、群众观念、政策法制观念和勤政廉政观念的教育活动,促使广大基层干部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改进作风。同时还要以“五好”党支部创建为抓手,切实加强村干部和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和管理,选好配强村支部一把手。切实选出党员和群众都比较满意的村党支部班子。同时还要抓好村委会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共青团、妇代会和治保等其他组织建设。使以乡、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广大基层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就有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证,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抓出实效。
第四、要把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也越发强烈。要切实抓好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做到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这样,村民心齐了、气顺了,干部说话才有人信、号召才有人跟、办事才有人帮。同时,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普法力度,搞好法制宣传。基层干部更是要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广大农民学法、知法、守法,自觉掌握和运用好法律武器。确保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浅论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论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第五篇: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当前大学生的特点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
一.当前大学生的特点 :
一年级大学生处于过渡适应阶段,思想单纯,可塑性和可变性很强。面对生活环境、师友同学、学习方式的改变,在不同程度上会出现环境、学习方式、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的不适应。这些适应问题使他们在入学后处于苦闷、压抑、焦虑、消沉等消极的心理状态,有时会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
二年级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大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有初步规划。开始出现多层次的分化但不稳定,学习目标、态度、人际关系等出现了差异。多数学生思想稳定,积极上进,自我发展和塑造的愿望强烈,自我表现和独立意识逐步突出。在这个阶段,大学生有选择地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自治意识增强,是学校和院系学生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在各类社团中担当重任。班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不断增强。人际关系开始变得复杂,容易出现冲突,同时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开始转向异性间紧密往来,部分同学开始产生朦胧的爱情,但恋爱观尚未成熟。
三年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趋于稳定,学生差异性增大,分化明显。在思想上,他们开始面向社会和现实情况思考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临近毕业,学生们更加关注毕业去向和个人前途,情绪较为矛盾、不稳定。集体主义观念变得淡薄,对担任学生干部、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急剧下降。在人生目标上通常分化为专插本、就业两大群体,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目标从各方面拓展素质。在工作上,在感情上更加成熟,是恋爱分手多发期。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
1.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不公平贫富悬殊造成诚信缺失,经济快速发展激起人的急功近利思想,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给学生带来心理恐惧,导致学生重知识,轻思想。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薄弱,容易误入歧途。
2.生源素质下降。学校为扩大办学规模,大量招生,造成许多高校招进来的学生素质较差,甚至部分生源品德较坏,造成学校整体生源素质下降,也给思想教育工作加大了压力,增加了难度。
3.教师队伍力量不足。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足,缺乏一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水平工作队伍,现有队伍的主体构成,大部分是兼职人员,而且每个人的业务工作体量大,精力不济,零星地打游击战,教育效果差,不能形成工作合力。
三.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措施
1.党政领导班子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学院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表现出团结进取、文明高雅、文化多元的特色。
2.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全体教师动员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科学性,提高理论教育的层次。
3.把握住同学们的需求,同学不需要、不关注的东西,我们没必要强制去做。同学们需要的、关注的东西,比如个人发展的问题,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把握住了同学的需求,就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其次,一定要照顾到学生的特点,尊重同学的兴趣、特长、爱好,建立起多样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采用广大同学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比如,当前的社会实践、心理活动开展、外出参观学习等等。
4.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俗话说:“志不立则事不成”。远大的理想很多是学习效法有抱负的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党团组织都应当注意引导大学生向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学习。我建议学校更多创造这种立志的浓郁氛围,在教学楼的各个教室、楼道、图书馆多布置画像、名人名言,校园内要有杰出人物的雕塑,这样的环境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