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自查自报承诺书

时间:2019-05-14 20:2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房地产行业自查自报承诺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房地产行业自查自报承诺书》。

第一篇:房地产行业自查自报承诺书

房地产行业纳税人查前约谈

自查自报工作的承诺书

文明、法治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公平、正义是广大纳税人的共同追求。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推行“人性化”稽查,打造执法规范、服务优质、廉洁高效的执法部门,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市地税局稽查局对XX城区部分房地产行业纳税人查前约谈、自查自报工作作出如下承诺:

一、依法办事,坚持规范执法。严格执行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稽查工作做到程序合法,手续完备,文书齐全规范,政策适用准确。在房地产行业纳税人查前约谈、自查自报工作中,对于认真开展自查自报的纳税人,税务部门会充分尊重纳税人合法权益,对其自查自报的税款仅作补缴和加收滞纳金处理,免予税收行政处罚。同时,对不认真自查自报、有重大涉税违法行为的纳税人按规定程序进行立案,开展重点稽查,对查出的涉税金额按《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切实整顿房地产行业税收秩序,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

二、优质服务,坚持文明执法。积极做好税收政策服务,在查前约谈、自查自报工作中,税务稽查部门要与纳税人面对面进行沟通,充分听取纳税人意见,明确专人开展“一对一”税收政策和业务帮扶,解答纳税人提出的涉税问题,尽量减少纳税人因疏忽或因税收政策理解偏差而受到税务行政处

罚。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在执法过程中依法保护纳税人的陈述权、申辩权、控告权、检举权、行政复议权、提请行政诉讼权、请求国家赔偿权等合法权益。履行保密义务,税务稽查人员对涉及纳税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严格依法保密,不得对外泄露。

三、勤政廉洁,坚持公正执法。公开执法程序,不搞违规操作;公开处罚标准,不搞乱查滥罚;公开廉政纪律,坚决遵守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恪守职业道德,不接受纳税人吃请,不接受纳税人礼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不在纳税人处报销费用和借钱借物,不向纳税人强买强卖等。

以上承诺,请各位纳税人监督。若有落实不到位的,请举报,我们将严肃查处。举报电话:XXXX

第二篇:材料2:房地产行业自查提纲

材料2:

房地产行业自查提纲

一、营业税

应全面自查各种应税收入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一)主营业务收入(自查重点)

1.销售开发产品收取的价款和价外费用是否未按规定入账,少计收入。

(1)在开发产品完工前,取得的预售收入(包括定金)是否全部计入“预收帐款”进行申报缴纳税款;是否计入“预收账款”以外的往来科目,长期挂账不申报纳税;

(2)是否将售房款冲减成本、费用或直接转入关联单位,未按规定入账;是否将售房款打入个人储蓄账户或信用卡账户,存在帐外收入等情况。

(3)总机构有无将分支机构的未完工开发产品的销售收入合并计入;

(4)私改规划,增加销售面积的收入是否未按规定入账;(5)销售阁楼、停车位、地下室以及精装房装修部分单独开具收款收据,取得的收入是否未按规定入账;

(6)拆迁补偿收入是否未按规定确认收入,是否按补偿标准面积的工程成本价与超出补偿面积部分的差价款之和计算缴纳营业税;

(7)是否采取包销低价开票方式,少计收入。(与包销商签订一个价格较低的包销合同,按约定的包销价格开具发票,高于包销价格的房款由包销商收取并开具发票或收据,未计入收入。)

(8)收取的定金、违约金、诚意金等,是否未按规定确认收入;

(9)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基金、集资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它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是否未按规定确认收入。

2.开发项目完工后,是否将收入挂在“预收账款”等科目长期不结转收入。

3.按分期收款合同约定的时间应收取而未收到的销售款是否及时申报纳税;

4.采取委托销售方式销售开发产品,是否不及时收取售房款,或者部分售房款由中介服务机构收取并开具发票或收据,开发企业未计入收入;

5.以银行按揭方式销售开发产品,开发企业在收到首付款,银行按揭贷款到账后,是否未按规定计税;是否将收到的按揭款项以银行贷款的名义记入“短期借款”账户,不做收入。

6.对将待售开发产品转作经营性资产,先以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出或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以后再出售的,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是否按租金确认收入,出售时是否再按销售资产确认收入。对将待售开发产品以临时租赁方式租出的,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是否按租金确认收入,出售时是否再按销售开发产品确认收入。7.发生视同销售行为,是否未按规定申报纳税(1)以开发产品换取土地使用权、股权,是否未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准则进行税务处理;

(2)以开发产品抵顶材料款、工程款、广告费、银行贷款本息、动迁补偿费等债务,是否未按规定计税;

(3)将开发产品用于捐赠、赞助、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分配给投资者,是否未按规定申报纳税。

(4)自建住房低价销售给本单位内部职工或有经济利益往来的单位和个人,是否未按市场价足额申报纳税。

(5)将公共配套设施无偿赠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单位以外其他单位的,是否未按规定申报纳税。

(二)其他业务收入 1.房屋出租收入

(1)出租收入是否抵顶工程款、抵顶银行贷款利息,未确认收入。

(2)出租收入(如将未售出的房屋、商铺、车位等出租)、周转房手续费收入等是否不按税法规定的时间入账或计入“应付账款”等往来科目贷方,未确认收入。

(3)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出租给关联方,未按规定计税。

2.商品房售后服务如物业收入、代客装修、清洁等取得的收入以及材料销售收入、无形资产转让收入和固定资产出租收入是否未按规定申报纳税。

(三)其他营业税涉税问题 1.利用自有施工力量建设房屋等建筑物,在销售不动产时,是否未申报缴纳建筑环节的营业税。

2.中途转让在建项目,是否未按规定缴纳营业税。3.支付境外公司来华提供咨询、设计、施工等劳务费,是否未按规定代扣营业税。

4.合作建房是否按税法规定足额纳税。

5.不符合条件的代建房行为,是否将其作为代建处理而少计或不计销售收入。

6.其他

(注:上述若干问题也会涉及到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的计算、缴纳。)

二、企业所得税

应全面检查各项应税收入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税前扣除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

(一)收入方面(自查重点)

除前述营业税部分的相关问题外,还应检查: 1.未完工开发产品的销售收入是否已按规定预计毛利额,计入当前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2.产品完工后是否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本项目的应纳税所得额与其他项目应纳税所得额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已完工出售部分,有无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或故意推迟实现工程结算收入的现象。3.取得政府的经济补偿或奖励收入是否未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

4.客户放弃的购房定金、没收的违约保证金、施工方延误工期的罚款收入、先租后售收取的租金等是否未按规定确认收入或直接冲减了成本。

(二)成本费用方面(自查重点)1.取得的土地资产是否不按规定计价。

是否擅自扩大或减少土地资产的价值;是否存在将购进土地进行三通一平后,进行评估,虚增土地成本,计入开发成本。

2.是否虚列拆迁补偿费,虚增成本。

(1)是否虚增拆迁户数,多列拆迁补偿费或虚增补偿金额,多列拆迁补偿费。

(2)征地、拆迁支出,是否未按规定进行归集分摊,涉及分片分期开发的,未在各个项目进行合理分摊。

3.是否签订虚假合同、协议,虚列、多列或重复列支成本费用。

(1)是否签订虚假单项合同,取得虚开发票,加大建安工程费。

(2)是否从有关联关系的贸易公司购进材料,向关联企业发包或分包工程,人为提高材料价格或建安费用,转移利润。

(3)采取包工不包料方式发包工程,在开发企业提供的材料、水电和其他物资已凭发票计入开发成本的情况下,是否有让施工企业按劳务费和材料价款的合计金额再次开具发票,并负担其多开部分的税款,重复列支开发成本。

(4)是否虚列工程监理费。

4.是否取得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入账,多列成本费用。取得旧版作废发票入账;涂改、伪造、自行填开发票入账;取得第三方开具的发票入账;取得开具内容不实的发票入账等

5.是否混淆成本核算对象,未按配比原则结转产品成本。

(1)未根据开发项目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所有开发工程成本在一个账户中核算,无法确认当期单项工程开发成本。

(2)企业各期成本核算混乱,提前列支下期项目的成本。(3)一次性列支应由各期分摊的土地成本(含土地附属成本)。

(4)未单独核算有偿转让或自用配套设施的成本,将其全部计入可售房屋开发成本。

(5)虽单独核算有偿转让或自用配套设施的成本,但只分摊建筑安装工程费,而土地成本、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借款利息等费用在已售房屋中分摊。

(6)发生销售退回业务,只冲减收入,不冲回已结转成本。

6.是否将资本性支出直接列入当期成本,减少应纳税所得额(1)将办公用的电子设备、汽车、音像设备等固定资产计入销售费用或在低值易耗品账户核算,进行税前扣除。

(2)由开发企业投资建设的,位于开发小区内的邮电通讯、学校、医疗等配套设施在完工后出租的,未将其按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3)在开发小区内建造的会所、售楼部、停车场库、物业管理场等产权归开发企业所有的,未按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

(6)临时出租的待售开发产品,对其已计提折旧处理是否正确。

7.是否扩大期间费用列支范围及标准,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1)“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等期间费用是否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进行扣除,是否存在为规避扣除比例的限制而将上述费用部分计入开发成本的情况。预售收入是否作为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计算基数,多列管理费用。

(2)开发产品完工前的借款利息,是否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虚增财务费用;高于同类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支付的利息是否调整;向关联方借款利息调整是否正确。从关联方取得的借款金额超过其注册资本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是否已作纳税调整。

(3)工资及“三费”扣除是否正确。是否将工资性的支出列入了营业费用,未进行纳税调整。执行新会计准则前,在营业费用中是否重复列支应在“三费”中列支的费用。

(4)计提的以前应计未计、应提未提的折旧、费用是否已作纳税调整。

(5)有否在税前扣除与收入无关的支出。如违规列支行政性罚款,少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

8.其他问题。

(1)各项跌价准备金、投资减值准备是否已作纳税调整。(2)政策性减免税金是否视作已缴税金,少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

(3)以前损益调整事项未计入以前所得计缴所得税的,是否已作纳税调整。

(4)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是否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少缴企业所得税;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是否低价入帐,少缴所得税;

(5)固定资产盘盈收入是否未入帐或者低价入帐,少缴所得税;未经审批的固定资产盘亏,是否未作纳税调增,少缴企业所得税;

(6)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长期挂帐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少缴企业所得税。预提费用的贷方余额长期挂账,是否未做纳税调整。

(7)其他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一)应税收入(收益)方面

1.是否有应计未计产品销售(经营)收入、视同销售是否计入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租赁收入、利息收入、特许权使用费、股息收入等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国库券利息收入是否多计收入。

3.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且两年以上的应付款项、物资和现金的溢余收入、应税补贴收入、逾期包装物押金、保险无赔款优待、手续费收入等)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

4.接受捐赠收入是否计入当年应税所得额。

5.非货币资产投资收益、对外投资的股权收益及其成本费用的核算是否属实。

(二)准予税前扣除项目方面

1.是否多列支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产品销售成本,有无多计其他业务成本。

2.交际应酬费、工资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借款利息费用等是否超过法定比例或标准列支;跨行业经营的,是否按适用比例分别计算列支限额。

3.总机构管理费、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借款利息、工资福利费、财产损失、坏账准备金及其它减值准备等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列支的项目。一是有无未经税务机关批准而擅自列支的问题。二是计提金额是否超过规定的列支比例。三是有无应在免税期或减半期列支的损失而在减半期或全额征税期列支从而人为调节应纳所得税额的问题。四是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是否冲减坏账准备;对于超过上一计提的坏账准备部分,是否作为当期损失列支;少于上一计提的坏账准备部分,是否计入本应纳税所得额;已经作为坏账损失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应收账款,在以后收回时是否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五是存货跌价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七项预提准备金是否已经进行纳税调整。

4.销售提成方面,有无重复列支供销人员的工资、奖金、差旅费和交际应酬费问题;是否冲减销售收入;是否以“白条”列支。

5.技术开发费的列支是否有技术开发计划和费用预算方案,是否提供政策资料;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是否超过上年实际发生额的10%;有无超范围归集技术开发费套取加成扣除的情况;有无把以前未扣除完或不允许扣除的开发费在本扣除。

6.用于中国境内的对外捐赠,是否属于公益救济性捐赠;是否直接支付给受赠人;有无将摊派支出、赞助支出等作为对外捐赠列支的问题。

7.预提费用,是否按照权责发生制提取和列支;除水电费等允许预提的项目外,是否还预提其它费用并税前列支。

8.支付给主管部门的管理费,有关主管部门是否提供了相关服务、是否有规定的收费标准或者是否符合市场同类服务的收费标准;支付给关联企业的管理费是否在税前列支。

9.开业前发生的职工培训费,是否未计入企业的开办费;企业为培训职工而购建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支出,是否直接作为职工培训费进行列支。

(三)不予税前列支项目方面

资本性支出和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是否在税前列支;是否有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的罚款、滞纳金在税前列支;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是否在税前列支;非公益救济性捐赠和各种赞助支出是否在税前列支;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如无关担保支出、摊派支出等)、回扣支出是否在税前列支;支付给总机构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在税前列支。

(四)资产方面

1.固定资产折旧、改良。一是确认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与税法规定一致。二是折旧年限是否准确;采用加速折旧法的,是否经过有权税务机关批准;取得已经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其尚可使用年限比税法规定短的,如按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是否经过有权税务机关批准。三是计提的起止时间是否正确,有无已经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仍然提取折旧;新增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起始时间是否准确;有无多提或少提折旧;四是对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是否已暂估入账并按规定计提折旧;正式竣工后,是否及时调整。五是否按规定残值率提取残值;不留残值的固定资产其原因是否成立。六是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是否一次性税前列支。

2.无形资产摊销。一是无形资产原值计算是否准确;作为投资或购入的无形资产,其价值是否与合同、协议、验资报告及资产评估结果确认书等证明文件一致。二是摊销年限是否准确;改变摊销政策是否有依据或经税务机关批准。

3.开办费摊销。一是是否有将不属于开办费的费用计入开办费。二是摊销期限是否低于5年;经营期不满5年按照实际经营期摊销开办费的,是否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三是开办费的摊销是否从投产经营之日起计算。

4.房屋装修费。一是有无将产权属于本企业的房屋投入使用前的装修费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二是核查装修费用的真实性;三是摊销期限的确定、摊销额的计算是否准确。

(五)税收优惠方面

1.区域性税率优惠和定期减免税优惠的检查。一是企业是否属法定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二是企业是否位于法定优惠区域;三是享受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待遇的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是否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证书;先进技术企业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其按照税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的定期减免税期的最后一年及其次年是否均属于先进技术企业。

2.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兼营非生产性业务的检查。若兼营性外商投资企业投产第一年的生产性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例未超过50%,是否已经享受区域性减低税率优惠;在定期减免税期限(包括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的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期限)内,如果企业生产性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例低于50%,则该是否超政策享受减免税待遇。

3.分别计算定期减免税期限和亏损弥补期限的检查。一是由于分期建设分期投产经营、合并、追加投资等原因,导致分别计算定期减免税期限和亏损弥补期限的,其各期的收入、成本费用等核算是否清楚、准确;二是分别适用的定期减免税期限是否准确;三是不同税收待遇亏损的弥补是否准确。

4.有分支机构的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的检查。一是分支机构适用的所得税税率是否准确;二是总机构或者负责汇总纳税的机构本身不从事生产业务的,其所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否与其生产机构的适用税率一致;三是处在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是否有“区内注册,区外经营”的问题。

5.定期减免税期间转换的检查。重点检查由免税期进入减半期或由减半期进入全额征税期的企业,期间计算是否准确。

6.其他税收优惠的检查。所享受的基础项目投资、特定项目投资、再投资退税、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是否符合规定。

(六)其他

1.与关联企业之间的购销业务是否按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的。是否存在通过原材料高进和产品低出,向境外关联企业转移利润的情况。是否存在以管理费、特许权使用费、商标使用费等名目向境外控股公司支付巨额费用的情况。是否在所得税优惠期满后,与享受优惠的其他境内关联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产品销售、劳务和费用等情况。

2.获利与亏损弥补是否合法,有无人为调节利润而在之间多转少转成本,特别对第一年获利情况进行审查,有无人为地推迟获利。一是弥补数额是否准确;二是弥补期限是否准确;三是有无经过税务审计、检查已经调整过的亏损额仍然按原先的亏损数额申报弥补。

3.预提所得税。是否发生预提所得税的相关业务以及已申报的预提所得税是否符合规定。

四、个人所得税

(一)未通过“应付工资”科目发给职工的奖金、实物以及其他各种应税收入,是否足额、准确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二)为职工购买的商业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等是否按规定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

(三)以发票报销方式或定额发放的交通补贴、误餐补助、加班补助、通讯费补贴等,是否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交通补贴、通信补贴如果所在省制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在标准限额内的部分可免征个人所得税)

(四)以发票报销方式套取现金,发放奖金或支付给个人手续费、回扣、奖励等,是否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五)支付债权、股权的利息、红利时是否未扣缴利息、股息、红利收入的个人所得税。

(六)房地产销售人员取得销售佣金是否未并入工资、薪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七)为管理人员购买住房,支付房款,是否未并入雇员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八)各种促销活动向客户赠送礼品,是否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九)其他

五、土地增值税

除上述营业税、企业所得税里已涉及问题外,还应注意检查:

(一)对普通标准住宅的界定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将适用商业用房等高预征率的商品房与普通住房混淆在一起核算,少缴税款。

(二)是否以工程未结算、未决算或是商品房未销售完毕等各种理由不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

(三)是否不按规定确定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单位。

(四)是否不按规定进行成本费用分摊。

(五)是否不按规定从开发成本中分离并归集利息支出,将超过贷款期限的利息和罚息税前扣除。

(六)清算后又销售或有偿转让的房地产,是否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

六、土地使用税

(一)已征用未开发的土地是否未按规定申报缴纳土地使用税。

(二)土地等级和使用税额变更后是否未及时调整纳税申报。

(三)开发用地在开发期间是否未按规定计征土地使用税。

(四)未销售的商品房占用的土地是否未按规定缴纳土地使用税。

七、契税

(一)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否未按照取得该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全部经济利益计缴契税。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契税计税价格里是否未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拆迁补偿费、市政建设配套费等承受者应支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及其他经济利益;以竞价方式出让的,契税计税价格里是否未包括市政建设配套费及各种补偿费。

(二)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后经批准改为出让方式取得使用权的,是否补缴契税。

(三)以出让方式承受原改制企业划拨用地的,是否未按规定缴纳契税。

(四)土地使用权受让人通过完成土地使用权转让方约定的投资额度或投资特定项目,以此获得的低价转让或无偿赠与的土地使用权,是否已参照纳税义务发生时当地的市场价格,缴纳契税。

(五)承受旧城改造拆迁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是否未按规定缴纳契税。

(六)分期支付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否未按合同规定的总价缴纳契税。

(七)竞价土地使用权尚未办理产权,直接再转让的,是否未按规定申报缴纳契税。

八、房产税

(一)自行建造的自用房产交付使用后,是否长期挂“在建工程”,既不办理竣工结算,也未申报缴纳房产税。

(二)是否将房屋租金直接冲减“企业管理费”或挂在其他应付款上未做收入。

(三)与房屋不可分割的附属设备及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是否未增加计税房产原值。

(四)新建和购置的房产是否未从建成之次月和取得产权的次月申报缴纳房产税。

(五)国有企业进行清产核资过程中房屋价值重估后的新增价值,是否未按照有关规定申报缴纳房产税。

(六)自用、出租、出借本企业建造的商品房,是否未按照有关规定缴纳房产税。商品房在出售前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商品房是否按规定申报缴纳房产税。

九、印花税

(一)各类应税凭证是否按规定粘贴印花税票或缴纳印花税。是否将应税凭证划为非税凭证,漏缴印花税;是否应纳税凭证书立或领受时不即行贴花,而直到凭证生效日期才贴花纳税。

(二)房屋销售(预售)合同、银行借款合同、建筑安装合同、建筑材料购销合同、租赁合同、广告合同等是否按规定足额缴纳印花税。有否混淆合同性质,从低适用税率或擅自减少计税依据,未按全部所载金额计税。

(三)2006年11月27日之后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是否未按规定申报缴纳印花税。

附:房地产开发业相关税收政策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所得税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142号文)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31号文)

3.《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文)

4.《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86号文)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99号)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

第三篇: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安全生产(含职业卫生,下同)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16号令)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以下简称隐患自查自报)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组织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并及时通过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以下简称自查自报系统)向相关部门上报。

第四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综合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要求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指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建材、有色、机械、轻工、纺织、烟草、电力、商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燃气、教育、医疗、水利、农业、林业、旅游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直接监管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各级安全监管、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卫生、水利、农业、林业和旅游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指承担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安全、民爆物品储存和使用安全等专项安全管理职责的公安、质监和气象部门。综合安全监管部门指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第五条

隐患自查自报工作坚持广泛参与、及时准确、职责清晰、统筹协调的原则。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以及其他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营性组织(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隐患按照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分为一般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一般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安全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机制,逐级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二)建立安全隐患排查、登记、报告、整改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予以落实;

(三)明确隐患自查自报管理机构、责任人和信息员;

(四)参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制定本单位的隐患排查清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场所、各设备设施的排查内容和要求,并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其熟悉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隐患排查清单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具备与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六)每周登录自查自报系统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情况录入上报;

(七)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八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省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依据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研究制定监管职责范围内的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

(二)组织本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开展隐患排查标准、自查自报系统应用的培训工作;

(三)组织、指导和监督职责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制定企业隐患排查清单;

(四)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五)对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录入系统;

(六)对本行业(领域)内事故隐患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

(七)根据信息系统亮灯警示情况,及时对到期不登陆、到期不上报、隐患到期不整改企业进行督导检查和执法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第九条

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按照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防雷安全、民爆物品储存和使用安全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履行专项安全监管职责;

(二)省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依据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参与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监管职责范围内的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标准;

(三)组织、指导和监督本领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四)对本领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录入系统;

(五)对本领域内事故隐患集中或危险性较大的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

(六)根据信息系统亮灯警示情况,及时对到期不登陆、到期不上报、隐患到期不整改企业进行督导检查和执法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第十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作为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承担安委会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主要承担如下职责:

(一)组织研发自查自报系统,做好日常维护、运行管理等工作。及时将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制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导入自查自报系统;

(二)组织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监管人员进行本办法及安全生产信息系统的操作培训;

(三)定期对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汇总分析,并定期通报;

(五)对信息系统显示的集中性或危险性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组织本级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

(六)通过信息系统,对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和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第三章

工作内容及程序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中要及时登录自查自报系统,查看通知通告,落实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实时更新本单位的基本情况信息。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照本单位隐患排查清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隐患排查。排查出的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立即组织整改,并留存登记档案。每周通过自查自报系统将上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在网上进行填报。

对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立即通过自查自报信息系统进行填报。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对隐患排除前或者隐患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监控、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四条

实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亮灯警示制度,按下列情形分别由自查自报信息系统给予红灯警示:

(一)每周未按规定登录、上报隐患的,给予红灯警示;

(二)事故隐患到达整改期限前3天,给予红灯闪烁提醒;

(三)事故隐患到达整改期限未整改的,给予红灯警示。第十五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信息系统亮灯警示情况,7日内对到期不登陆、到期不上报、隐患到期不整改亮红灯企业进行督导检查或执法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第十六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每月对生产经营单位隐患自查自报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于检查后5个工作日内将抽查情况在自查自报系统中进行填报。

第十七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的抽查内容包括:

(一)生产经营单位是否按照本办法要求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

(二)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经相关部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但在信息系统中未进行填报的现象;

(三)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漏报、瞒报、谎报的现象;

(四)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存在填报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及其治理情况与实际检查不符的现象。第十八条

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不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和下级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抽查。

第四章

奖惩规定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红灯警示情况以及漏报、瞒报、谎报情况,列入生产经营单位不诚信记录。

第二十条

鼓励生产经营单位自查自报,企业自查上报的隐患,在规定整改期限内的,监管部门不予处罚;企业主动上报,并积极采取措施整改,到期未完成整改的,从轻处罚;企业未上报,但监管部门发现或群众举报属实的从重处罚。

第二十一条

行业安全监管部门、专项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生产综合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报工作的绩效作为安全生产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并直接计入年终安全生产目标考核结果。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有关责任人未履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职责,由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15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16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相关法律依据变化或者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制度

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制度

依据《昆明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完善内业资料

(一)企业资质证件

(1)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

(2)公司营业执照应当载明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实收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项。

(3)公司营业执照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的,公司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由公司登记机关换发营业执照。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根据《安全生产法 》,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配备足够的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

1、安全负责人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纵向方面,即从上到下所有类型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横向方面,即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各级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四)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1.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目的;

(2)负责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3)培训的周期和时间安排;(4)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人员;(5)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

(6)教育和培训的形式(自行培训或委托专业机构培训)(7)教育和培训工作要求。

(8)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3.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检查的目的;

(2)安全生产检查的职责部门和责任人员;(3)安全生产检查项目和主要内容;(4)安全生产检查方式;(5)安全生产检查要求。4.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制定依据;(2)安全生产事故的概念(3)安全生产事故的分类(4)安全生产事故报告程序(5)安全生产事故现场保护的要求;(6)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7)安全生产事故资料的归档要求;(8)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经验教训总结。6.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的目的;(2)明确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的基本原则;(3)明确明确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条款;(4)明确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的实施方法。

7、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生产经营场所、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8、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9、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以货币形式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10、消防管理制度

建立消防管理制度,内容包括:

(1)明确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的范围、时限及要求;(2)明确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3)明确消防设施和器材技术检测的基本要求;

(4)明确达不到技术标准的消防设施、器材的更换方法及措施。(五)安全教育培训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2、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 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7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 从业人员在本生产经营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车间(工段、区、队)和班组级的安全培训。

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六)安全生产管理基础档案

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记录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记录至少保存2年。

2、安全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记录

应当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检查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保存

3、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管理记录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

4、安全生产奖惩记录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落实安全生产奖励和惩罚制度。

5、安全生产会议记录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6、事故管理记录档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作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

7、与承租单位、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单位、租赁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8、工伤社会保险缴费记录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七)种设备基础管理

1、应建立安全管理机构或专兼职管理人员

2、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3、应建立事故应急措施、救援预案并有演练记录

4、应建立设备档案,应齐全,保管应良好

5、所抽查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应在有效期内,检验报 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应整改

6、所抽查的设备应按规定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有记录

7、抽查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证件应在有效期内

8、应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记录(八)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预案

本单位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否包括下列内容:(1)应急救援组织及其职责;

(2)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3)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4)紧急处置措施方案;(5)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6)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7)经费保障。

2、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演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3、应急救援组织

应当有严密的应急救援组织。

4、应急救援物资

应当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储备必要的应急救物资。(九)安全生产资金保障

1、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2、安全生产资金使用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或者安全费用,应当专项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

(1)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

(2)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和维护;

(3)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

(4)劳动防护用品配备;

(5)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事项。

二、现场管理

(一)设备设施 1.警告标志

可暴漏于遗留风险的防护区域,应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 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二)消防与应急安全

1、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设施并确保完好、有效。

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3、消防设施与器材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4、避雷系统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三)用电安全

1、高压配电室(1)变配电室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操作面地面应铺设绝缘胶垫。

(2)变配电室出入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400mm 的挡板。

(3)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灯的备用充电电源的放电时间不低于20min。

(4)通往室外的窗应装有纱窗。

(5)通往室外的门应向外开。设备间与附属房间之间的门应向附属房间方向开。高压间与低压间之间的门,应向低压间方向开。配电装置室的中间门应采用双向开启门。

(6)各种安全用具首次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或检验并定期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安全用具不应超期使用。

(7)具有架空进出线的变配电室应备有登高工具,如:(安全带、脚扣、升降板、紧线器、竹(木)梯、尼龙绳等),除每年试验检查一次外,每次使用前均应进行检查。

(8)电气绝缘安全用具中,绝缘拉杆、绝缘挡板、绝缘罩、绝缘夹钳的试验绝缘周期为每年一次,高压验电器、绝缘手套、绝缘靴、核相器电阻管、绝缘绳的试验绝缘周期为每半年一次。

(9)安全用具使用完毕后应妥善保管,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处所。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绝缘拉杆应悬挂或架在支架上,不应与墙接触;

b)绝缘手套、绝缘靴应存放在密闭的橱内,并与其他工具仪表分别存放,绝缘靴不应代替一般雨靴使用,绝缘工具不合格的不得存放在 工作现场;

c)绝缘垫和绝缘台应经常保持清洁、无损伤;

d)高压验电器应存放在防潮的匣内,并将匣放在干燥的地方; e)安全用具不允许当作其它工具使用; f)安全用具不合格的不得存放在工作现场。(10)警告标志

禁止类:禁止合闸、禁止攀登、高压危险; 警告类:止步、高压危险; 准许类:从此上下、在此工作。

(11)变配电室内环境整洁,场地平整,设备间不应存放与运行无关的闲散器材和私人物品,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

(12)主控制室、高压配电室不应带入食物及储放粮食,值班室不应设置、使用寝具、灶具,并应有防止小动物的安全措施;

(13)变配电室从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合格有效的电工作业操作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14)变配电室从业人员应正确穿戴、检查、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变配电室从业人员应能正确使用安全用具。

(15)非变配电室从业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变配电室时,应经值班人员许可,并办理登记手续。当需要进入设备区时,应有值班人员监护。

2、低压配电室

(1)应急照明灯具和疏散指示标志灯的备用充电电源的放电时间不低于20min。(2)变配电室出入口应设置高度不低于400mm 的挡板。

(3)变配电室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操作面地面应铺设绝缘胶垫。

(4)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5)通往室外的门应向外开;配电装置室的中间门应采用双向开启门。

(6)通往室外的窗应装有纱窗。

(7)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3、配电箱、柜

(1)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与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应用裸线编织铜线连接,作好标识。

(2)箱盘内开关灵活可靠。带有漏电保护的回路,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按设计要求。

(3)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后,运行管理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动作记录。

(4)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后,必须定期操作实验按钮,检查其动作特性是否正常。雷击活动期和用电高峰期应增加实验次数。(5)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电气装置附近不应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禁止在架空线上放 置或悬挂物品。(四)危险化学品

1、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2、开关、灯具、线路、用电设施均应符合防爆要求

3、专人管理,并有防潮防雨淋设施

4、根据危险品性能分区、分类、分库贮存。各类危险品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

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单位,其生产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5、设置安全标志

6、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应设置防静电装置

(五)场所环境

1、宿舍安全

(1)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2)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 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仓库管理(纸张仓库)

2、照明设施

固体物品的库房,不准使用碘钨灯和超过六十瓦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当使用日光灯等低温照明灯具和其他防燃型照明灯具时,应当对镇流器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确保安全。

3、线路敷设

(1)库房内敷设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料管保护。(2)仓库应当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

(3)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一百平方米,垛与垛间距不小于一米,垛与墙间距不小于零点五米,垛与梁、柱间距不小于零点三米,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二米。

(六)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1、特种作业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2、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

云投商务大厦项目部

2016年10月20日

第五篇: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制度

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防各类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做好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按照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的落实。全面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为加强安全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杜绝各类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各科室、区队班组都必须按照本制度认真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报自改闭环管理工作。

二、本制度所指的事故隐患是指《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和《事故隐患分级标准》所界定的情形。

三、事故隐患自查、自报、自改、闭环管理工作是指各科室、区队、班组按照本制度认真组织人员对本单位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五定”原则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四、各科室把本单位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工作上报安检科,安检科进行归类整理。

五、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工作应坚持落实责任,全面排查,准确上报,积极整改的原则。

六、各科室、区队、班组应接受上级各部门的指导,真实、准确完整的填报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积极配合矿安监部门和上级有关单位的安全检查。

七、各科室、区队班组主要负责人,要将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八、各科室、区队班组要按照《隐患分级标准》,积极认真排查本单位、本作业场所的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九、各科室、区队班组要按照以下时间进行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工作。

1、班组要坚持班前、班中、班末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制度,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区队坚持每天开展一次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工作。

3、各职能科室坚持每月两次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工作。

4、矿井坚持每月15号、25号有矿长组织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工作。

十、安全科要把查出的安全隐患进确定等级,并登记建档。

十一、安全员每天将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工作形成书面报告上交安全科。重大隐患当班立即上报。

十二、职能科室要在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资料上报安全科。重大隐患要立即上报。

十三、安全科每星期一早会要把上周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工作情况及时在会议上汇报。

十四、安全科会指派专人每月把本单位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工作上报新密市市煤炭局。重大隐患立即上报。

十五、上报重大事故隐患应同时提交隐患评估报告书(签订意见)、整改方案、应急预案等相关资料。

重大事故隐患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的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整改方案。

隐患整改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整改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物资落实情况;

4、负责整改的单位和人员;

5、整改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十六、坚持“从速从快,属地负责”的原则,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十七、依据《隐患排查治理管控体系》要求,明确责任,按照分工,按时完成本单位,本区域安全隐患整改工作。

1、一般隐患由科室、区队班组负责组织人员进行整改。

2、较大隐患由矿井负责组织人员进行整改。

3、重大隐患要进行公示,制定整改方案,有矿井负责或公司组织人员进行整改。并按照重大隐患管理办法执行。

十八、各职能科室、区队、班组在隐患整改前或整改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生产,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受威胁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停止供电撤出人员,设置警标。

十九、隐患闭合管理

按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有关规定,分级进行隐患闭合,具体做法如下:

1、班组自查自改隐患由区队安排专人进行验收销号;

2、各职能科室、区队自查自改隐患由各科指派专人进行验收销号;

3、矿井安全大检查隐患由安全科指派专人进行验收销号;

4、新密市煤炭局、省市主管部门所查的安全隐患闭合销号由矿井自验,公司复验,按照谁检查谁验收谁销号的原则,由检查单位销号存档。

所有销号闭合的隐患都必须上交安全科存档。

下载房地产行业自查自报承诺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房地产行业自查自报承诺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自查提纲

    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自查提纲 一、收入方面 应全面自查各种应税收入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一)主营业务收入(自查重点) 1、销售开发产品收取的价款和价外费用是否未按规......

    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自查提纲

    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自查提纲为持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依法查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存在的税收违法行为,国家税务总局今年确定税收专项检查指令性行业一是房地产及......

    企业安全生产自查自报基础管理

    企业安全生产自查自报基础管理 (一)资质证照 (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

    2016年房地产行业税收专项自查提纲

    2016年度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税收专项检查指南 建筑安装和房地产两个行业的税收专项检查,涉及的税(费)种主要有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耕地占用......

    2014年苏州地方税务局房地产行业自查提纲

    2014年房地产企业自查提纲 一、自查对象 大市范围内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 二、自查年度 2012年至2013年纳税情况,发现问题的,应追溯至以前年度或延伸至2014年。 三、自查内容......

    自查承诺书

    自查承诺书1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崇高的,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为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全面提升我园教师的师德水准,我保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全面规范师......

    自查承诺书

    自查承诺书 自查承诺书1 公司清查治理“小金库”工作领导小组:根据xx-xx[20xx]xx号《关于开展“小金库”专项清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公司“小金库”专项清查治理工作领导......

    房地产承诺书

    房地产承诺书 房地产承诺书1 为落实市房产管理局《关于加强商品房市场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宁房管【20xx】69号)文精神,有效遏制炒房行为,本公司郑重承诺: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