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精细化管理》读后感 2
《学校精细化管理》读后感
翻开刘文斌编著的《学校精细管理的75个细节》这本书,首先最吸引我的就是封面上“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管理无空白,时时能育人”这两行略小的文字。作为一名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管理工作者,对于这句话我深有感触。心念转动间,越发对本书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通过仔细的研读,发现这本书是以校长为对象,它采用知识+案例+分析的方式,生动、详实地阐述了校长对学校细节管理的各个方面,如对教师的管理、学生的管理、教学的管理、校园文化的管理、校园安全的管理、自身素质的管理等等,告诉我们细节是一种眼光、细节是一种习惯、细节是一种体察、细节是一种情怀、细节是一种艺术、细节是一种创意、细节是一种责任。内容新颖,图文并茂。本书的对象虽然是校长,其实对每一个管理者都很有启发性和实用性。在校园中,细节无处不在。学校管理主要是对学校人、事、物的管理。对人的细节管理就是重视“小节”;对事的细节管理就是抓住“环节”;对物的细节管理就是扫清“死角”。只有重视细节,关注细节,做实细节,精益求精,才能充分发挥管理的教育功能,学生、教师、学校、教育等主体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本书共列举了75个细节,每个细节都提出了解决的方法与措施。我边看边学,边思考边比照自身的管理,一路看来,收获颇丰。在“细节是一种体察”这一部分,讲到“请给新教师开花的时间”。告诉我们新教师是学校未来的生力军,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他们年轻,精力旺盛,创造力强,培养得当,引领得对,对学校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新教师毕竟初出茅庐,涉世未深,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下低级错误。这时就需要我们管理者做到“四要”:一要有耐心,因为新教师的成长
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年、两年,甚至几年。管理者要有一颗平常心,心平气和地对待新教师的“慢生长”,耐心地等待新教师开花的时间。二要多“浇水和施肥”,要给新教师担子挑,让他们多承担公开活动,多给一些培训机会,这样他们为“开花”积蓄力量和信心。三要提出“金点子”,学校中层与新教师结对,经常性的与新教师进行谈心与沟通,不定期召开新教师会议,倾听他们的心声,提供一些“锦囊妙计”。四要“保驾护航”,对于新教师犯的错误,不能过分指责、批评,相反要鼓励他们勇往直前,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和思想引领。只有这样,新教师才会迅速成长起来。
在“细节是一种责任”这一部分,讲到“化解教师体罚学生的矛盾”,我看了之后是豁然开朗,如获至宝。说实话,虽然禁止体罚学生的规定年年提,但事情却年年有。特别是在巡视学校过程中,时不时能撞见这尴尬的一幕,不管不问吧,这是不负责任;小题大做吧,又怕引起教师的抵触心理。如何对这一现象管得合理,问得得法?我终于在本书中找到了“眼神制止,眉目传情;发送短信,友情提醒;善意谎言,借机消气;越俎代庖,转化矛盾”这四种好方法。我想下次再碰到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我一定会管得合理与得法了。
在“细节是一种情怀”这一部分,讲到“巧抓学生行为的细节管理”,看了以后引起我的深思。学生的行为习惯我校是反复抓,抓反复,但是总觉得不尽人意。抓一抓,好一阵,过后又是回归原样。看了本书之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是简简单单即可养成,需要用一个个细节累积成的一项项工程来教育。首先行为细节要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也就是每一样常规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应该让学生明白。其次,行为细节要让学生乐意执行,策划组织一些专门的文化活动,把刻板的规范变成学生爱唱的歌,爱读的“三字经”等。再者,行为细节需要可接受的提醒,也就是要在许多合适的地方设置
一些比较人文、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提醒牌子。另外,行为细节需要让学生自主管理,也就是实行“三级管理”(班级、年级、校级),以此来督促学生的言行。最后,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行为细节,形成教育良性反馈系统。
„„
当然,关注细节,不是放大平常的琐事,而是要求我们每一个管理者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要关注师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当然,要做到精细化管理,更需要我们管理者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管理水平,让我们为此而共同努力吧!
第二篇:《精细化管理》读后感
《精细化管理》读后感
管理,从古至今的哲学,也作为一种艺术,被世人研磨。市面上的管理论著、管理模式,大多一如翩翩的候鸟,从黎明飞至黄昏,从激荡归于静默。每一种模式基本上都掀起过一阵热潮,热潮过后留下更多的是:无奈的沉寂与渐趋理性的思考。精细化管理是否也是如此呢?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中国房地产界的领头羊万科集团的董事长王石先生说:万科的下一个十年要致力于“精细化”。不论是古代圣人,还是在新经济的环境下成长的经济巨人,同时都认识到了,管理必须“精细化”,才可能生存下去,才有竞争力,才会有更广阔的天空。
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首先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企业要想实现精细化,必须实现由随意化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转变。管理者也应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精细化管理重在向内部管理要效益。从粗放型经营向精细化管理发展!精细化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照搬别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要企业从管理的实践经验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升!
通过读《精细化管理》使我们现在应当思考怎样把这种理念、意识贯穿到管理实践中去。一个成熟的管理制度,应该是把在实践中得
来的经验不断的加以总结和固定,上升为制度层面,经过积累逐步形成的。这样形成的制度才是行之有效制度。不论什么事,实际上都是由一些细节组成的。我们纵观中外许多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其之所以能有杰出的成就,往往始终关注细节。竞争既是成本的竞争,工艺、创新的竞争,也是细节完美的竞争。真所谓成为细节,败也细节!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曾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尔集团“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每一个环节都能透出一丝不苟的严谨,真正做到了环环相扣、疏而不漏。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成功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
把握精细化管理需要专业化,更取决于系统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张秉贵,是全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作为北京王府井大楼糖果专柜的普通售货员,把售卖工作的每一环节都能研究透,做到位,把商业售货服务变成了一种艺术,给人一享受。张秉贵所创造的这种售货服务的艺术境界,绝不是单一某个方面突出就可以达到的,而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这就是说,成功取决于系统。我们主张实行精细化管理,就是在一个系统内,通过细分,把工作流程、工作岗位细分成为一个个不可再分的单元,在单元紧密衔接的基础上,在做好每一个单元上下功夫,也就是我们要把小事做细,把细
做透!精细见于数据离不开高科技的信息化。
管理过程更应注重“理”,高明的管理应该是寓“管”于“理”之中。就企业来说,管理者希望员工最大程度地发挥潜力;而就员工个人来说,他们也想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从指导和服务的意义上说“理”主要是引导员工朝这正确的方向行进,激发员工内在的动力。
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切实抓好管理基础工作,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坚实的管理基础工作,是区别粗放管理还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标志。要在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之上使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在此基础上一是使大小决策和计划周密、正确、准确无误,让各级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二是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执行力薄弱,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这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任务,防止惰性、马虎、粗放对组织的侵害,从而提高执行力和效率;三是改善各工作单元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各环节链接的质量。
在我厂扭亏为赢期间能不能打胜仗,关键是看我们的质量和成本是否具有竞争力,这就要靠精细化管理,靠我们管理人员注重细节,抓好基础工作和对标管理。总之,就是要实现管理的精细化。精细化管理是我厂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无论何种行业、无论任何企业,离开了精细化,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异于缘木求鱼。
第三篇:《精细化管理》读后感
《精细化管理》读后感
读了《成本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这本书后,受益匪浅。这本书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全部方面,从人力资源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采购成本、质量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各个方面逐个阐述,真正的参悟完这本书,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下面谈谈个人在读完人力资源这一方面的感想。人力资源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企业的生存关键赖以于企业所用的人,选对了人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生存前提,而这本书其实就是在讲述一个“物美价廉”用人方案,如何以最少的成本选择最好的人才。
本书中阐述了人力资源的四个大成本方向:
一、取得成本,即是发生在招聘环节所需要的成本,包括招聘、选择、录用、安置等着一些列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
二、开发成本,即是企业培训员工所花费的成本,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脱产培训等;
三、使用成本,即是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薪酬部分所花费的成本,包括工资,津贴、分红、奖励,保险等;
四、离职成本,即是员工在离职时企业所要支付的包括解聘、辞退费以及因工作暂停而造成的损失等。
这本书最大的重点是在控制两个字,成本控制是企业的核心灵魂,再强大的企业不懂得精打细算,那么这个企业迟早是要崩溃的。在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方案里面讲述道,HR成本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在成本控制方面,需要做一些具体的措施的:如HR成本总量分析指标,HR成本结构指标,HR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等。这样做得好处可以确定合适的HR成本控制目标,以加强HR成本预算管理。书中也拟定了具体的预算编制方案,可以用来参摩。
本书在招聘成本控制方案里面,内容写得非常具体,书中称这个过程为取得成本。招聘产生的费用都属于HR成本,招聘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内部成本、外部成本、机会成本四个方面。在招聘的前期,一定要有效识别人员空缺,严格控制编制,还要规定相关的责任承担人。招聘不是一个简单进新员工,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把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的发展。招聘的渠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渠道的好坏影响着成本的控制,好的渠道不仅节约了成本,还能招募到优秀的人才,根据不懂得职位要求,选择不同的招聘渠道,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书中强调,招聘成本的控制程序,可以做出几种表格来达到目的,如各部门招聘成本预算表、招聘成本登记表、以及月份招聘招聘成本分划报表,个人觉得招聘成本登记表非常有必要去做,这样不仅可以随时了解招聘所花费的成本,可以计算HR成本,可以做相应的测评。人才测评的预算流程是HR日后工作很好的依据,有了这个依据才有对比,有了对比才有进步。
这本书写得很精彩很细微,从作者阐述的观点到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都一一讲解,读完之后,就像有了一盏指航灯,在工作中有了方向,根据这个方向工作起来将更加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陈金晶
综合管理部
第四篇:精细化管理读后感
《精细化管理》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迎接精细化管理时代
一、时代背景:当时全国只有一个总经理——国家计委,工厂和车间没有内部调剂,管理的基本职能缺失,我们需要尊重这段历史,但无须重走这条道路;
二、暴利来自机会:改革开放,导致“机会利润”倍增,但自身具有一定功利性,忽视一些管理上的基本问题;
三、高招迭出招招新
1、古典管理理论问世;
2、泰勒提出劳动生产率-计件工资制;
3、法约尔14条管理原则;
4、韦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职等指挥体系;
5、厄威尔8项通用原则;
6、古利克Posdcrb即管理七职能;
四、行为科学理论
1、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论;
2、赫茨伯格: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3、X理论
4、Y理论;
5、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对职工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的领导方式效率最高;
五、管理理论从生阶段
主要有: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学派代表有美(巴纳德);
六、新的管理从林
主要有: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理论、知识管理、管理创新、信息管理、企业能力、冲突风险、竞争合作、人本管理、集成管理、物流管理、项目管理;
七、必然到来的四大转变
1、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2、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管理风格的转变—数据化、科学化;
3、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式增长—竞争力、技术品牌、附加值、知识、管理、创新、文化;
4、丰田21世纪生产方式,2004年,年产值678W获利等于通用和福特的两倍;
5、战略发展、战略定位;
总结:由粗放经营向精细化转变;
第二部分把握精细化管理
一、专业化:是精细化的前提;
1、产品上、工艺设计、核心技术、服务体系上“专”;
2、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取舍;
是否实行多元化,需分析企业进入新行业时的技术、管理、销售能力的条件是否成熟;
二、系统化:成功取决于系统;
1、要把问题放到系统中去检讨,去系统的观察和思考问题,这样才有助于最终解决问题;
2、理念要优先于制度,制度重于技术!
3、任正非:僵化、优化、固化系统,保持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4、管理:情、理、法向法、理、情转变;
三、数据化—精细见于数据
1、MBO数据化目标管理;
2、彼得F德鲁克:MBO目标分解:明确目标、参与决策、规定期限、反馈绩效;
3、进度表:甘特图:用二维坐标反应两相进度,已达到过程数据化控制的目的;
4、数据化记录的三原则:
4.1原始数据原则;
4.2归纳分析原则;
4.3链接分析原则;
四、信息化—精细离不开高科技
1、现代通讯技术包含网络技术与卫星通信技术,它实现了多点沟通与即时沟通,多点沟通是指我们可以同时调用任何地点的信息,即时沟通是管何时何地都可以与任何一个地点上的人沟通,ITER-NET是多点沟通与即时沟通的方式;
2、经理信息系统(EIS):20%时间收集信息,80%时间决策;—我们的3KERP系统;
3、信息化调度:沃尔玛全球联网的库存系统与销售系统,电子采购单;
4、日本公司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及其计算机处理系统进行物流管理:
5、美国航空公司1960年订票系统;
6、沟通、控制的及时化;
7、存储与检索的条理化解决步骤:
7.1建立分类标准,把规定、标准、流程、作业指导书、计划、统计报告、绩效考核表内部规定与数据按岗位需求与作业需求分成不同检索单元;
7.2在每一个条款或是数据块后面注明适用对象,作业类别、类似于检索目录;
7.3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及检索项;
7.4建立检索链接;
第三部分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原则、方法一、三个前提:坚持与市场链接、立足于财务报告、立足于素质训练
1圣吉五项修为:系统思考、共同愿景、团队学习、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2 营销角度管理行为五改变:
2.1从高成本的单一市场抄作到系统的营销管理;
2.2销售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消费终端);
2.3目标管理、有效沟通、提高营销队伍的整体素质;
2.4土枪换洋炮,加强信息管理的手段;
2.5引进咨询,利用外脑;
3、第二次哥白尼革命:员工素质训练;
4、推行说话方式:
4.1用三分钟说话;
4.2分条陈述;
4.3学会用三段论的方式;(先说结果,再说过程,或是先说结论,再说补充、强调、说明;
4.4多用数据说话;
4.5多用组织专用的名词;
二、四项原则
1、数据化原则:强调的是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要求、用数据检验;它的作用在精细化管理中表现为8个方面:
★用数据明确要求,让员工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
★用数据明确标准,让员工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是正确的;
★用数据明确目标,让团队知道任务的海拔高度,知道自己的行程距离;
★用数据明确计划,让团队知道该怎样走,他们可以得到什么装备、什么供给,知道怎样分配资源,怎样使用装备;
★用数据扫描环境,知道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是否有差距,差距在哪里,差距多大;
★用数据检讨执行,查找执行与计划的差距;
★用数据推演数据,找到科学的结论;
★用数据链接数据,找到企业管理中的漏洞;
2操作性原则
3、底线原则
4、交点原则三、六种方法
★ 目录管理;
★ 清单管理;
★ 案例学习;
★ 模板练习;
★ 规则推演;
★ 模拟演练;
第四部分精细化始于管理者
一、寓“管”于“理”当中
二、结果要靠过程来保证:岗位职责明细化,员工手册;预则立,不预则废;
三、关注倾向性、类型性的问题
人员流失率超过了10%的或平均缺勤超过3%,一定是运行系统出了问题,一定要弄清楚并从系统着手解决问题—汪中求
四、布置不等于完成:承诺制、进度表、口头复述;
第五部分每个成员都是管理者
一、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差不多、大概、可能、-也许、基本上”
0.99与1.01之间的差距是0.02,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关注工作细节、基础细节、服务细节、协作细节、沟通细节,在细节中永远多做0.02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一定会让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强化规则意识,打击小聪明意识
1、遵守规则意味着精细化做得到位;
2、中国讲规则意识的人少,学谋略的人多;
3、无威不足以立规,不惩无人守规;
4、有差异的、有个性的产品和企业更能被消费者接受;
三、总经理也是员工
1、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是被管理的工具箱,是为被管理者提供支持和资源的;
2、消除等级职业观,建立岗位职业观;
四、设计管理的“风纪扣”
1、就操作层面来讲,管理是一个很简单的事:给出规则,让员工不断训练,直到形成相应的习惯;
五、合理的叫训练,不合理的叫磨练
1、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不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2、如果不知道每一笔货物最终到了哪里,那就不叫做零售;
3、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的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它变成现实。提练、坚持、重复—这就是你成功的法宝。持之以恒最终达到临界值;
总经理工作执行清单:
★ 总结自己一天的任务完成情况;
★ 考虑明天应该做的主要工作;
★ 追踪抽查已安排事项的落实情况;
★ 考虑一个公司的不足之处,并想出改善的方法;
★ 应该批复的文件;
★ 每天必看的报表(如产品进销存、现金流状况);
★ 考虑自己一天工作失误的地方;
★ 自己一天工作完成的质量与效率是否还能提高;
★ 记住公司一名员工的名字和特点;
★ 看一张有用的报纸
第五篇:浅谈学校精细化管理
浅谈学校精细化管理
摘要:学校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基本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是植根于规范管理,实现有效管理,扩充教育内涵,提升学校品质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就是细化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较真每一件小事,重视每一个环节,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
关键词:学校精细化管理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深化,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生源素质等等,这些差距已经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有些已经到了微不足道的地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校工作出现参差不齐的尴尬局面呢?依我之见,学校管理上的粗放型和精细化才是造成区别的关键要素。那种“忙忙碌碌开会议,热热闹闹搞接待,糊里糊涂搞管理”的工作模式,确实不能和迅猛发展的现代化教育相吻合。下面,结合工作经验谈谈对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和想法。
一、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是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也就是说,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密细致,好了还要求更好。只有精益求精,才能管理好一所学校,才能使自己学校的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国家的栋梁。
(一)要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坚决克服好大喜功,心情浮躁,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广大教师提高认识,拒绝唱高调、喊口号、凑热闹的虚假表现,脚踏实地地从细微处入手,真抓实干。《尚书》提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说一个人不坚持细节的操守,最
终会伤害自己根本的品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做人的细节也是重要的。李斯在《谏逐客疏》中说“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当然也是在谈细节。管理者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搞好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和科研管理,务求精细,务求实效。还要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
(二)要确保每一个管理的步骤上都做到精心。学校是靠学校精神来维系与支撑的,要将这种积极向上的意志转化成为学校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把这种无形的理念引申到管理的方方面面,渗透于管理的全过程之中。只有这样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有保证,有灵魂。
(三)要促使教师养成注重细节的行为习惯。只有当教师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了职,才能实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可喜局面。在学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因此,我们只要树立了精细化管理的先进观念,教师也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就具备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二、制订精细化管理方案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在现代管理中,实行目标管理已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因而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也必须制订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必须事先制订好精细的管理方案,必须从小事着眼,从细微处入手,把管理方案做实、做精、做细,让学校管理照章行事,规范有序。如何解决粗放型的学校管理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呢?
第一,要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认识。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到的和领悟到的思想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经历了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各种思想不再是文本或书面上的东西,而是已经落实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并能够加以例证和说明。
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要允许教师有一个逐步认识和吸纳的过程。在教学理念的最初学习和研讨中,教师们习惯说的一句话就是“校长说如何如何”,当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思想形成教师的共识以后,教师不论在怎样的场合发言,无不都是“我认为怎样怎样”。
第二,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精细化管理就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细化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组织,实行岗位管理责任制,细化制度,夯实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注重问题,把握精细化管理的细节,使管理做到“精、细、实、严”。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二是从组织上抓起。组织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间和谐同步,让学校目标变为行动。三是从制度上抓起。学校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便于把事情做到公平、合理。四是从问题抓起。哪儿有问题就研究到哪儿,就解决到哪儿。五是从质量上抓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质量观念,并把质量观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
第三,要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实行“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办公室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可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教师自我成就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感,使学校
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人人明确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四,要抓住教学这个中心工作。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重视教学的“五环节”,杜绝课堂“显性”和“隐性”浪费。为使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精细化,就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和管理细节提出具体规定:要求全校教师要牢固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思想,使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都科学、规范、高效,力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把教学质量管理从传统的质量检查、“事后把关”、“秋后算账”转移到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上。
第五,要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学校管理不同于足球比赛,不能只看输赢,只有把结果与过程有机统一,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如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不能只用及格率、升学率及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工作成绩,而应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应改变那种单纯总结过去的评定方式,给教师贴上“优,合格,不合格”的标签,把教师分等分级。而要慎重选择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帮助教师分析过去,探讨如何使教师明天更好地发展。
第六,要紧盯末端工作不放松。管理的关键在落实。校办直接对校长负责,担负起全面检查、监督权,发挥对过程管理的监控作用,随时检查各部门工作,定期通报,及时反馈,奖罚分明。可以将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划分到相应的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年级组则由校级干部任组长,其他干部任副组长,全面承包本年级的管理,明确责、权、利,要求人人会管理,时时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奖惩每月兑现,期末总评表彰。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校长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这样一来,学校干部辛苦了,但管理效能提高了,大家心里高兴了。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将精细化与可行性有机结合是关键。
学校管理有它的特殊性,教师劳动有它的复杂性。虽然管理的精细化规范了学校的办学,操作的程序化引导了教师的行为,但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工作量的增大、日常工作的烦琐和管理的机械。所以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时,还必须充分考虑管理者和被管理对象的可承受度,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更具有可行性。
首先,学校管理要充分考虑校长的可承受度。精细化管理必须与教师奖惩相配套,必须与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相依托。但和企业管理者相比,校长的职权毕竟有限,管理上的大刀阔斧和奖惩上的畏畏缩缩,必将造成教师对精细化管理的畏难情绪和抵触行为。所以,学校管理有时候不宜太细,要尽可能做到量化与体谅相结合,精细与模糊相统一。
其次,学校管理还要充分考虑中层干部的可承受度。学校管理的中枢是中层干部,校长重在决策,教师注重执行。精细化管理给中层干部带来的管理量是不言而喻的。企业管理聘任的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是职业的管理者,对他们来说,管理就是他们的一切。而学校中层干部不但担负管理的职责,还要担负沉重的教学任务,管理和教学都需要兼顾,他们的付出超过常人,能减压的要减压。
第三,学校管理还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可承受度。精细化管理除了规范教师的行为外,它大量的记录、总结和类似的重复、机械,无疑会进一步增加教师的工作量。精细化管理给教师设置了一条条警戒线和达标线,也在不断考验着教师的心理承受力。所以,学校管理要张弛有度,充分考虑教师的心理压力可承受的底线。
由以上可以看出,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艰巨且周而复始的工作,学校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来培养精细化管理的土壤,同时要借助制度化和量化训练改变人的行为,通过调整行为达到逐步调整思维的目的。实际上“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搞精细化管理不是一阵风,而是一项长期的、精细的工程。教育可贵的不是层次不穷的花样翻新,而在于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