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申论题目(省级)

时间:2019-05-14 21:1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山东申论题目(省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山东申论题目(省级)》。

第一篇:2012年山东申论题目(省级)

(一)“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二)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概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三)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综合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

(4)总字数400~500字。

(四)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3)不超过400字。

(五)“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情,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4)800~1000字。

第二篇:申论 省级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输水,涝有山岗丘峦可退。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的第一个有宫殿的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商王朝迁徙到安阳殷墟时,甲骨文字已是常用的规范文字,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最早的所指也是黄河流域。

古往今来,黄河两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捐躯的杨靖宇、吉鸿昌„„他们如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推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黄河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第一景观,该是那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

黄河流经此地时,敛水成束,倾泻在三千多米深的石槽中,形似茶壶注水,正如古云“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在这里,黄河河床陡然收束并下陷,湍急的河水骤然被挤进狭小的空间,瞬时就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浪花飞溅,波涛奔涌,浑浊的河水被两岸的石壁无情挤压后,又反身冲向河水中央,形成了白色V字形的雪浪,翻滚着从壶口落下30多米深的谷底,愤怒的河水发出震天的怒吼,同时腾起了冲天的水浪和白雾,白雾中又幻化出了美丽的彩虹,若能在这里聆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你定会觉得空前庄严神圣、热血沸腾„„黄河在这里完成了她交响乐中最华美壮丽的乐章。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浓缩了中原古都的繁华盛况,弥散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是世界绘画史上的瑰宝。陕西的秦腔、河南的豫剧承载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唱出了黄河儿女的心声与愿景,世代流传。屹立在孟门山上的大禹雕像又会令瞻仰者忆起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英雄业绩„„黄河之水从源头到入海口,汩汩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在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过程中,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和源泉,而黄河经济的发展又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60多年来,当代治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战胜了花园口1万至1.5万立方米/秒的洪水7次,1.5万以上的3次,确保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在黄河流域已建成和在建的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全河引水工程已建成4600多处,引黄灌溉已由解放前的1200万亩,发展到11000万亩,增长了8倍多,黄河水的利用多达307亿立方米,为全国各江河利用率之首;60多年来,有计划地进行了三次人工改造,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口居民“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险恶局面;随着河口流路的稳定,黄河三角洲由过去一片荒凉变为富庶的鱼米之乡。黄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回报。但黄河毕竟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广义地说,黄河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包含着对黄河的治理。为了抵御河患、造福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修建黄河大堤。黄河大堤承载了黄河的记忆,见证了黄河的沧桑,既记录了人类利用黄河、改造黄河、与大自然斗争的宏伟经历,又记录了黄河以其自然破坏力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既传承了我国劳动人民治理黄河的事迹、成就和精神,又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20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化工和矿业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排污沟”,黄河污染触目惊心。“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之一。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提交了《关于尽快立项建设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生态工程的建设》,建议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1.88万平方公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共决口1590次,改道26次。究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长期的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黄河底床比河南开封市地面高13米,比新乡市高20米,“一旦堤防决口,就是灭顶之灾”。

3.长期以来,美国对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活动主要是防洪和扩大航运,这两项耗费了巨大的财

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但水质问题却是影响着密西西比河全流域“健康”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美国地表水排放有毒废水量最大的有15个州,其中5个州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沿岸。这里很多河段都达不到美国政府1972年颁布的《清洁水法》中有关适于鱼类生存和人们游泳方面的水质标准。调查表明,排入上密西西比河的许多化学物质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废水。虽然美国政府对密西西比河的治理十分重视,建设了大量工程,但计划中的工程仅完成60%左右,实际还只能勉强防御一般性大洪水。航运一直是上密西西比河重要的商业活动。明尼苏达州到密苏里州之间的河段建造了27座船闸和大坝,虽然极大地改善了航运条件,但很少考虑到这些大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航运与其他活动的相容性仍是密西西比河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泥沙淤积是上密西西比河的主要环境问题,过量泥沙使水生植物的光透射性减少,并淤填在上密西西比河的回水区。上密西西比河的渠化、一系列船闸、大坝以及通航水库也形成了一个拦截冲刷泥沙的系统。湿地减少也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各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上密西西比河至今仍没有全面规划,近年才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研究航运与环境的关系,但尚未根本解决整个上游流域的综合治理,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依然存在。

科学家警告说,森林砍伐已经使亚马逊河众多支流的水文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干流受到影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目前亚马逊河的7000条支流正逐渐干涸,另外肥料和农药也对这些支流的生态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近年来,亚马逊地区的森林砍伐速度较以前加快,一些森林开垦为养牛场,还有很多林区则开垦成农田,进行大规模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大豆的种植面积很大,而大豆如要在赤道地区生长则需要大量的肥料和浓度很高的农药,势必引发水质污染。为使亚马逊河免遭干涸的命运,巴西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禁止农民砍伐沿河岸50米以内的森林;另一项法律则规定,只能伐20%的森林,其它80%的森林可以根据政府批准的林业管理规划有选择性地进行砍伐。但是,在这个面积超过整个欧洲的亚马逊地区,上述法律以及其它环境法规常常受到漠视。

埃及地处北非,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曼扎拉湖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北端,是一个长60公里、宽40公里的长方型湖泊,它对尼罗河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埃及各地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几乎都通过5条水渠流入湖中。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因为人口激增,工业和农业及生活废水大幅增加,加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导致曼扎拉湖水质急剧恶化,湖里鱼类几乎绝迹,鸟类也大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面对严峻的现实,埃及政府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得出了这样的认识:消除曼扎拉湖的污染,改善曼扎拉湖的水质,不仅对提高湖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埃及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曼扎拉湖治污工程于1992年开始实施,人工湿地的工程包括扬水站、污染沉降池、污水处理池、幼鱼池和养渔场等,2001年工程全部完工。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污水已经基本消除了其中的污染物质,如富氧物质的70%、总浮游物的80%、氮磷总量的50%和粪便的98%都已不复存在。记者在参观这一人工湿地工程时看到,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第一、第二和第三沉降池,经过多次过滤和清污处理之后再引入幼鱼池,鱼池里的水清澈透明,鱼儿在池中悠闲地游动。经过鱼池流入曼扎拉湖的已处理过的水便不会再污染湖水。如今,这里的生态又恢复了勃勃生机。

4.“维持黄河的健康生命”是被广泛宣传的一句口号。黄河的健康标准是什么呢?通常说法有四条,即: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初闻此话,似觉有理,但实际上这不能算作黄河自身的健康标准。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曾是互相之间并不连通的四段,最下面的一段为三门峡所阻隔未能入海,那时它是一条内陆河,而此时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讲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否则,也就不会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水利建设,治理黄河更是他牵肠挂肚的一件大事。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的地方就是黄河。他不无忧虑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毛泽东在水面比开封城高出三四米的黄河柳园口,感慨地说:“这就是悬河啊。”毛泽东接着指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点来是可以的。”南水北调这个雄伟的战略构想就这样被提出来了。毛泽东视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他敬畏黄河,审慎思考着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他没有留下“根治”之类的豪言壮语,在视察时只是殷殷嘱咐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1953年2月,毛泽东在外出视察的专列上就三门峡水库建设的时间、库区移民问题、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以及南水北调等问题与负责水利工作的有关领导进行了探讨。1954年冬,毛泽东在郑州火车站的专列上专门听取了治黄工作的汇报,并着重谈了水土保持和治理规划问题。1955年6月,毛泽东又听取了河南省委有关治黄工作的汇报。1959年,毛泽东在济南泺口又一次视察了黄河,并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黄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于黄河建设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支持。1980年7月23日,他来到花园口视察黄河大堤,询问黄河的汛期流量和防洪措施,在黄河主航道旁,仔细观察了黄河主流的流量,就防止泥沙淤积的问题与有关同志交换意见,他感慨地说:“维持黄河的现状,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在特大洪水出现时有危险,因此,还是要搞小浪底水库,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汛期防洪问题。”1999年6月21日,江泽民同志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治理开发工作座谈会,他在讲话中指出,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古老的黄河焕发青春,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

在全国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治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60年来,人民治理黄河事业成就辉煌,但黄河的治理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5.东汉永平12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洄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这

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之间,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生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

6.黄河担负着沿黄地区50余座大中城市和420个县的城镇居民生活供水任务,黄河污染给城镇居民供水安全带来巨大威胁。2003年,黄河发生了有实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污染,三门峡水库蓄水变成“一库污水”。三门峡水库自规划修建之日起便承载着国人“黄河清”的千年梦想。由于黄河下游难得一清,古人把“黄河清”作为一种瑞征。南朝萧统编选的《文选》中首次提出“黄河清而圣人生”的说法,后来逐渐演变成“圣人出而黄河清”的祈盼。面对黄河这样一条“善淤、善决、善徙”、水旱灾害频仍的河流,人们盼望圣主的诞生,以便带来“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也本无可厚非。在封建社会,许多大臣曾上书奏称黄河变清,如清雍正年间的河道总督齐苏勒曾奏称黄河变清,雍正皇帝非常高兴。然而,由于黄河治理的复杂性,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黄河清”从未真正实现,只是萦绕于人民心中的梦而已。当年,三门峡水利枢纽修建之时,美国巨型大坝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胡佛坝、大古力坝相继而起,前苏联也先后在伏尔加河、顿河流域上建起高坝大库。因此,很少有人怀疑这样的构想:在黄河上建起一座大坝拦截泥沙,再附之以水土保持措施,从而既能让下游变清,又能综合开发。当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的一千多位代表面对修建三门峡水库这样一个承载着国人“黄河清”千年梦想的工程,一个“战胜自然的伟大计划”,一致欢呼通过,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1999年8月以后,我国从黄土高原开始,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草还林,停止了坡地开荒,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退耕面积约3.2亿亩。据估计,黄土高原要占到一半左右,这在治黄历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回顾历史,在北宋年间,黄土高原上就出现了开垦坡地的记录,以后此况愈演愈烈,而在约一千年后的今天,其坡地开垦终获停止,这无疑是一次惊天的大逆转,人们希望以往治黄的大困局将由此全盘皆活。7.为治理黄河而奔波半生的水利专家王化云同志在其回忆录《我的治河实践》中心酸地叹道:“黄河不能变清„„黄河也不需要变清。未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我认为应该建立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资深黄河环保专家、1978年就曾经探访了黄河源头的Y某指出,黄河源头长期屡禁不止的盗猎、金矿开采以及过度的林区资源开发,导致了黄河源头的“美丽童话”渐渐消失,保护黄河,关键是治理黄河源头的水和沙,因而,对黄河源头的保护就显得更为重要,假如黄河源头受到污染,那么黄河的断流、污染就更难解决。文化学者R教授踏勘黄河源头时感慨万千,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黄河、了解黄河,是在寻找一种精神资源,寻找一种精神的依归;对于环保,R教授对“黄河区域的移民一定会带来黄河的污染”的说法则不予赞同,他说:“关键要看移的是什么民,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决定黄河未来的关键因素。”中国地理学会M教授的观点也很明确:要重新认识黄河,为此,他引入了“大黄河”的概念。他说:“如果狭义的黄河文化是指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化,那么广义的黄河文化就应从大黄河的概念出发,将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的草原文化统一纳入黄河文化体系。”致力于黄河文化研究的Z博士提出了弘扬黄河文化的四个关键控制点:首先,深刻认识黄河文化的价值;其次,注重“黄河文化圈”的培养与维护;再次,注重文化创意融入生态旅游的一站式体验;第四,主动融入全球价值链。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5”中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四、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

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黄河自身规律主要体现在“三善”上。“善淤”是指黄河河床经常受泥沙淤积,“善决”是指黄河河堤经常决口,“善徙”是指黄河河道经常改道。“三善”是黄河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或者说是它的健康生命形式,正是因为黄河经常受泥沙淤积,才容易决口,也才容易改道,因此黄河河患的根源在于泥沙淤积,单纯固堤防洪不可能从根本上使黄河得到治理。办好黄河的事情必须尊重黄河自身的规律,以治理泥沙淤积为重点,及时放淤疏沙,同时加强河堤建设。

2.“给定资料5”中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主要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一方面,王景治黄举措顺应了黄河的自身规律:王景所选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此行河路线较优;王景所采放淤措施利于延长行河年限;王景所用修大堤治汴渠方法有效。另一方面,王景治黄至隋代的500多年间黄河周围自然环境较好: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因而黄河输沙量较少;黄河中游大暴雨较少,下游有分支,两侧多湖泊洼地,因而下游河患相对较少。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密西西比河因过度开发,导致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湿地减少。美国政府颁布《清洁水法》、建设多座船闸大坝进行治理,并开始全面考虑航运、环境的整体规划;亚马逊河周边居民过度砍伐森林,使用肥料、农药,引发水质污染。巴西政府出台法律予以保护,但执行力不强;尼罗河流域的曼扎拉湖排污缺乏治理,导致水质恶化,生物种类减少,环境破坏严重。埃及政府科学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净化水质,逐步恢复了尼罗河生机。

上述事例对我国治理黄河有如下启示:一是黄河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应全面协调、统筹规划。二是健全法律,加强监管,使其得到贯彻执行。三是在污染严重水域,建设人工湿地,净化水质,保护环境。四是保护黄河周边的森林植被,涵养水源。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

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一)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从青海发源,途经四川、甘肃等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由于所经地势变化大、水流落差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壶口瀑布”景观。

(二)黄河与中华文明

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灿烂的古代文化、甲骨文、青铜器以及最初的王权在这里产生,它拥有秦腔、豫剧、绘画、雕塑等文化遗产以及一大批创造了伟大业绩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巨匠。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黄河含沙量大,“善淤、善决、善徙”。泥沙淤积,使其成为“地上悬河”,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从两千多年前修建黄河大堤,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下建造防洪工程体系、固堤防洪、人工改造,中华民族抵御河患、造福人民的努力从未中断。伴随着治理,黄河的水流资源、旅游资源也得到开发。

(四)黄河精神万古传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承载着勤劳勇敢、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黄河精神发扬光大。

四、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参考例文一】

弘扬黄河精神 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进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自古以来,黄河就以其源远流长、奔涌咆哮的磅礴气势吸引着无数人驻足,为其吟诗颂词、谱曲歌唱。她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成长,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尤其,她培育和锻炼出来的“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为人们克服困难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进取拼搏。

黄河精神,是历代仁人志士在治河过程中用不屈的生命意志、顽强的生存精神锤炼出的精华,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仍需秉承黄河精神,将其传承、发扬广大,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

弘扬黄河精神,需要我们秉承先贤之志,奋发有为。“黄河平、天下宁”,黄河安危,事关治国兴邦。自古至今,许多先贤之志就以根治黄河为己任,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呕心沥血,多年奔走在大河上下。如大禹治水,身执耒锸,以为民先,终于平息水患;清代河道总督朱之锡,30余岁履任,40余岁卒于任上。十年之间,驰驱大河上下,不辞劳瘁,筑堤疏渠,积劳成疾,但仍抱病不息,死时家无余财,只有祖传的几间老屋。历代先贤之志不惧劳苦,治河过程中培育出来的黄河精神,激励着我们在开展现代化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时,也要传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敢于抗争的大黄河精神,拼搏进取,奋发有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努力奋斗。

弘扬黄河精神,需要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整个党员队伍的骨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其思想和言行,对广大党员和群众具有重要而直接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要率先示范,起到弘扬黄河精神的表率作用,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时刻以“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鼓舞、激励自己,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且,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勤政为民,不断推进党政廉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进步。

黄河精神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反对一切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人们的自立、自尊、自强、自信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要承先贤之志,启今人奋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传承弘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光芒,黄河的开发管理工

作也会再树辉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必将不断前进!

参考例文二】

弘扬黄河精神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源自念青唐古拉山的黄河,从远古以来孕育了中原文明,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摇篮。一代天骄毛泽东终其一生对黄河怀有敬畏,他曾说:“藐视什么也不能藐视黄河——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哪!”千百年来代代先辈在治理黄河洪灾与泥沙的奋斗中,层层累积形成了黄河精神,这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世代代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历史长河中,必将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黄河曾经以她丰饶的乳汁哺育了华夏文明,给两岸以灌溉,也给诗人以灵感,汉赋唐诗、歌曲绘画,无数动人的辞章都与黄河有关。黄河的平均水量为580亿立方米,占中国总水量的2%,是长江的十七分之一,却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15%的耕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可磨灭。但由于黄河两岸生态变化和经济建设的影响等因素,黄河污染日益严重,黄河活力日益枯竭。近一千年来,黄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之河。

为全面治理黄河,使母亲河再现生机与活力,2004年1月12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李国英主任提出了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1493”治黄理论框架体系,即:一个终极目标、四个主要标志、九条治理途径、“三条黄河”建设。在推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黄河治理新工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弘扬黄河精神,确保黄河治理工程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黄河精神永远都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丝毫未磨损她的深刻内涵和神奇魅力,而且愈加凸显出她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三条黄河”,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治河目标的今天,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就要大力发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不断开创各项治黄工作新局面。

新中国治黄60年的辉煌业绩证明:伟大的理想信念必然产生强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毅力。确立了治黄新理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治水新思路,实现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作支柱。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要把强大的精神动力同先进的理念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与新世纪黄河实际的治黄道路。按照“1493”治黄体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四个主要标志;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满足降低污染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是九条治理途径;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

河“三条黄河”治河体系是三个有效手段。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任重而道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弘扬黄河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治黄新路,积极建立有利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体制机制,持之以恒、不懈奋斗,一定能够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永续发展筑就最牢固的根基!

第三篇:2012山东申论

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省市)申论真题 给定资料

1.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就发生一次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资料,2011年至2010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亿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有24个县区遭受降雨侵袭,受灾人数177万。其中因灾死亡73人,失踪121人,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大竹园镇七堰村灾害最严重,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全村22户78间房屋全部冲毁。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陕南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其发展。201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详细勘察陕南灾情后,下定决心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长度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

2010年12月7日,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12)》。该规划决定从2011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工程涉及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共28个县区。搬迁对象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特别是要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迁出来。时时离公路超过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的偏远村庄等地也在搬迁之列。到2020年,搬迁居民总数达240万人,超过安康、汉中、商洛三市的总人口数的1/4,也超过了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规模。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选择新住宅建设用地,分期分批迁入新的居住区,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

2.1990年,宁夏本省固地区一个叫禹万喜的农民和几个同乡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准备迁往一个未知的新家,陪他们上路的只有一辆破旧的农用车呵呵一张简陋的地图。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泾原、隆德、彭德、同心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是黄土高原面源不断的丘陵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脊梁甲天下而闻名于世。1972年,联合国将划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然而却又众多居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自治区开始对这里的居民进行搬迁。

40年来,陆续有80多万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万喜他们是90年代的第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区仍居住着100多万人,其中,35万人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而继续扶助。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潜力,只能过度的索取,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的破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彻底摆脱贫困,2010年底,宁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用5年的时间,把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到较好的近水、沿路、烤城地区,搬迁涉及宁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

3.2011年5月6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省委负责同志在移民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具有扶贫开发层面和经济发展层面的意义。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键是要要做到让移民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对两个方面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此,有媒体在报道陕南移民搬迁时,就用了第一次主动向大自然低头这句话。

陕西省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陕南地区搬迁安置工作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划分,分步实施,根据搬迁规则,陕南地区共需投资1109.4亿元,按规划中“三四三”的补助方案,意味着陕南地方政府需支出360亿元-420亿元的补贴,其中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这对地方财政收入仅10多个亿元的陕南地区可谓压力巨大。为此陕西省有关方面组建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前者出资10亿元,后者出资20亿元,其余资金缺口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未来10年,该公司将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和公益为宗旨,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时,省政府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移民搬迁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大类,统称避灾移民搬迁。一位从事扶贫工作三十年的陕南当地老干部感慨的说,对于多灾多难的的陕南地区而言,移民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它与以往单纯的扶贫救济不同,这一次是彻底的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方式。

4.2011年5月,有媒体调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移民总数达7000万以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仍将会有数百万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征地而成为移民。然而迄今为止,我过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国际研究移民问题的某知名专家表示,移民活动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 况和趋势、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瓦解,需要异地回复重建,绝非易事。迁移不当就可能导致灾害搬家,迁入地本来生态环境很好,迁入大量人口之后,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灾害。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草场严重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放牧,导致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也有研究者主张,对于灾害,首要选择不一定是移民,而是建立一种灾害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类灾害普查、重点地区详查、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灾中救援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灾害管理个应急能力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某专家组组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移民、生态、地质灾害这三个问题最为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这三个问题又是性质不一样的问题”

5.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老邓一直在犹豫,老邓家在陕西省乙县甲村1组。乙县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庄家几乎完全依赖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困难,村民惜水如由。所谓“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以《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乙县因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县里自2009年开始组织村民整体搬迁,老邓找亲戚凑了4.5万元交给村里,几个月后,在县城附近泰勒移民新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原来太乐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亩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甲村作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只要买卖不合法。2009年8月,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乙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光,按照最初的计划,甲村准备将老邓所在的1组整体搬迁往6里之外的路井镇旁,但后来由于2.3两个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B县城附近,举家搬迁往40公里之外的B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邓说,刚开始1祖德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多点的2.3组村民占了上风,村委会决定搬迁到B县城去。“有钱人才愿意到B县城去”老邓说,搬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迁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

“主要是计划跟实际脱节。”Z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的负责人说:搬不搬,搬到哪里去,一村民自愿为原则。但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艰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有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私底下买卖,因此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Z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显示,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就难以解决。

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结果是有钱的搬了,没钱只能等,每户4-5万元的住房建款,在靠天吃饭的农村是一笔巨款。甲村22户村民中,就有13户引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77岁的李大爷就是交不起钱的住户之一。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后,先是跟着大儿子住,后来大儿子去渭南工作,小儿子也成了家,最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能搬走的都是那些交得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办?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据陕西省发改委《关于Z县2008年以工代赈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统计,路井镇乳羊村1组50户、230人,集中安置在该村1.5公里公路边42户、184人,插花安置8户、46人。该村民称,多出来的指标被2组或另村村民冒名顶替,有的搬迁户甚至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2003年8月,Z县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时暴雨,位于县城10公里的乙村村东和东北方沟堤大面积滑坡崩裂,沿沟边居住的6组居民房屋倒塌世纪间,就连院子也出现了大裂缝。2008年,Z县决定将原来住在沟延边的6组整体搬迁到村南1公里出的空地上,作为数量不多的避灾移民,这次搬迁建房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按当地政府规定,房子建好后,经验收合给国家将给每户1万元补助款,但两年之后,村民的房子陆续建成,不仅补助没有全部到位,每户还额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费,一位姓张的居民说,政府承诺每户一万元的补助,实际上每户仅拿到7500,部分原来的老房子没来得及腾出来的,甚至只领到了3000元,远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搬迁户还要自购地皮?大部分人对此表示不解。张姓村民反映,村里用来安置的土地本身就是6组的土地,并没有新占用土地,而且新建房每户占地面积4分多,村民们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这个面积大,搬迁后原宅基地交给了村集体复耕,耕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为什么1万元反而缩成了7500元?以工代赈办搬迁负责人解释称,国家建房补助的标准是按人口计算,但自建房一般按户补助,县里便将该村的建房补贴平均分摊以后每户给1万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最终定下来的标准是每户8000元。至于村是收每户的2500宅基地费,是在项目实施之前,以工代赈办曾要求全数退给农户,但由于以村村委会干部长期空缺(村上事物由一位镇上副书记代管),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与乙村补助款缩水不同,在Z县丙村、丁村等移民点,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定村村委会甚至给每户都配上了大铁门、不锈钢护栏和朔钢窗。“没多少钱,只说等发搬迁补助时一起扣,补助款变成了唐 僧肉,人人都想咬一口”Z县以工代赈搬迁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陕南地区旬阳县的做法颇有亮点。多数农村地区的富裕程度不同,相对富裕的农民有比较迫切的进城愿望,因而这部分人成为当地搬迁的首要群体,经过摸底调查,旬阳县采取了统一编制的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的四统一分法,在八个集镇统证土地,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旬阳县发展计划局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开发、社区建制、居民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比较,满足农民进城需要的最佳选择无疑是集镇。集镇承接着城市和乡村,最易于发挥集聚效应、产生发展效能,镇域经济将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最大突破口。

而对于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旬阳县也把他们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予以关注,近年来,旬阳县已有近万户农民进入集镇,其中有6000多户还保留了在农村的住宅,这就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房屋,这些闲置房屋比平困户在的位置、材料、设施等方面都要好,使用价值较高,同时,进镇村民还在部分遗留的土地、全厕、沼气等生产生活设施也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旬阳县提出将农村闲置资产向贫困农户转移,由政府为贫困户购买进镇农户的闲置房,再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转卖给贫困户居住,这一办法受到了卖房户、买房户的共同支持,实施一年来,迁入新居的贫困户绝大多数都提高了生活水平。

旬阳生态工业园位于县城近郊,是一个包含有矿产开采加工、水泥生产、汽车制造培训、魔芋种植以及烟草生产等多种行业的县域工业园区。如水泥生产线,依靠配套产业尤其是下属公司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悉,县域工业园先后给1万多名城乡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

7.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是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重点区县,5年内要完成移民任务6万人。区委F书记对记者说,既要让移民搬出去,更要关心移民有没有致富的路子,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移民搬迁住房和蔬菜温棚两把“要是”一齐交,目的是让他们真正做到既安居,又乐业。针对移民长期受到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束缚,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温棚种植技术的状况,原州区委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移民实施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

对原州区的做法,陕南地区商洛市Y市长非常认同,他坦言,商洛市以前的移民搬迁中,确有搬迁后的居民最终又返回了家乡。“因为以前的搬迁只是简单地把大家从一个地方移民到另一个地方,新地方没有配套设施,生活很不方便。”Y市长分析,“缺乏收入的方式,新生活自然难以为继。尤其是农民搬迁进城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不想办法拓展他们的收入,肯定还会返乡。”此次商洛市移民搬迁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主要方式,“这样做主要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Y市长说“首先让搬迁群众生活方便,他们才愿意长久住下去。”

8.“难别那童年欢闹的河洲,难别河洲那喂饱的老牛,难别那老牛翻过的黑土,难别那黑土种下的乡愁。。”这是一首有关故土情节的歌曲,确实,故土情节,在每一个心中,移民尤其难舍故土。

移民的搬迁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更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和事例的过程,其中一些人因为无法适应全新的环境,重新回到故土,称为移民返流,移民返流现象有增多,伴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A教授是长期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针对于移民搬迁中难以回避的返流现象,他表示:移民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千万不能根据某些好的例子就说他好,一些不好得例子就说他不好,这需要很慎重。”他提出:“在理论和政策上面,首现要让移民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不能永远是移民的身份,否则社会怎么管理,不要长期用“移民”这个词,没有好处,像新安江的移民,都已经过了50年,你好叫他移民,就很麻烦,他没有归属感了,因此要淡化移民概念,要让他们感觉和当地居民已经一样了,归根结底,要让移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作答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2、“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3、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3.不超过900字。

4、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2.联系实际;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第四篇:2012申论经典题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民为邦本,固本邦宁。

1、抓好民生之本贵在和衷共济—正确看待下岗失业现象

2、人类智慧的一座“灯塔”-深刻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生死抉择的考验—我们党有决心有能力解决腐败问题

4、还需发挥“行政干预”的作用

5、权利缺乏保障是社会贫困的重要因素

6、“致富路”缘何成了"民怨路

7、加大惩罚力度势在必行--由重大矿难引起的思考

8、公务员诚信不仅仅是“私事”

9、刹住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歪风

10、讨要工钱何时才能走出“以死抗争”的困境

11、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初探 强华公务员

1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教育改革?

13、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

14、莫要“亡羊”才“补牢”

15、严禁教育乱收费通知为何不管用

16、公共管理需要社会化

17、生产安全拒绝“带血的GDP”

18、药品安全人命关天

19、老百姓什么时候才能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

20、教育(医疗)乱收费应向谁问责

21、查出了问题就不要放过

22、政府办好事莫忘依法行政

23、莫把办实事变成官员表演秀

24、“让人民满意”最体现执政能力

25、教育乱收费也伤害了孩子

26、依法打造执政新形象

27、考场不是市场

28、别把百姓当“白鼠”

29、给子孙留点什么

30、社会公德与你我有关

31、教育乱收费应向谁问责制?

32、安得广厦千万间-----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与管理

33、“救死扶伤”白衣天使的天责-----浅谈加强医德建设

34、再塑园丁形象----浅谈加强师德建设

35、还老百姓知情权-----浅谈价格听证制度的完善

36、变暗补为名算--------浅谈公务员住房货币化改革

37、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不容改变-----浅谈中国医疗体制改革

38、树立社会荣辱观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9、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浅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40、做一名普通劳动者---浅谈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41、伸手必被捉----浅谈治理商业贿赂

42、裁判员应以“公”字为先---浅谈政府的监管职能

43、医药事件频发谁之过

第五篇:12山东申论

2012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省市)申论真题 给定资料

1.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就发生一次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资料,2011年至2010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亿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有24个县区遭受降雨侵袭,受灾人数177万。其中因灾死亡73人,失踪121人,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大竹园镇七堰村灾害最严重,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全村22户78间房屋全部冲毁。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陕南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其发展。201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详细勘察陕南灾情后,下定决心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长度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

2010年12月7日,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12)》。该规划决定从2011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工程涉及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共28个县区。搬迁对象(注重搬迁对象的审查,不遗漏该搬迁的人员)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特别是要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迁出来。时时离公路超过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的偏远村庄等地也在搬迁之列。到2020年,搬迁居民总数达240万人,超过安康、汉中、商洛三市的总人口数的1/4,也超过了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规模。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选择新住宅建设用地,分期分批迁入新的居住区,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

2.1990年,宁夏本省固地区一个叫禹万喜的农民和几个同乡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准备迁往一个未知的新家,陪他们上路的只有一辆破旧的农用车呵呵一张简陋的地图。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泾原、隆德、彭德、同心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是黄土高原面源不断的丘陵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脊梁甲天下而闻名于世。1972年,联合国将划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然而却又众多居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自治区开始对这里的居民进行搬迁。

40年来,陆续有80多万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万喜他们是90年代的第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区仍居住着100多万人,其中,35万人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而继续扶助。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潜力,只能过度的索取,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的破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彻底摆脱贫困,2010年底,宁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用5年的时间,把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到较好的近水、沿路、烤城地区,搬迁涉及宁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

3.2011年5月6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省委负责同志在移民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具有扶贫开发层面和经济发展层面的意义。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键是要要做到让移民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对两个方面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为此,有媒体在报道陕南移民搬迁时,就用了第一次主动向大自然低头这句话。

陕西省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陕南地区搬迁安置工作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划分,分步实施,(搬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根据搬迁规则,陕南地区共需投资1109.4亿元,按规划中“三四三”的补助方案,意味着陕南地方政府需支出360亿元-420亿元的补贴,其中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这对地方财政收入仅10多个亿元的陕南地区可谓压力巨大。为此陕西省有关方面组建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前者出资10亿元,后者出资20亿元,其余资金缺口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未来10年,该公司将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和公益为宗旨,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时,省政府将积极争取

国家有关部门对移民搬迁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大类,统称避灾移民搬迁。一位从事扶贫工作三十年的陕南当地老干部感慨的说,对于多灾多难的的陕南地区而言,移民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它与以往单纯的扶贫救济不同,这一次是彻底的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方式。

4.2011年5月,有媒体调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移民总数达7000万以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仍将会有数百万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征地而成为移民。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国际研究移民问题的某知名专家表示,移民活动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瓦解,需要异地回复重建,绝非易事。迁移不当就可能导致灾害搬家,迁入地本来生态环境很好,迁入大量人口之后,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灾害。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草场严重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放牧,导致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

也有研究者主张,对于灾害,首要选择不一定是移民,而是建立一种灾害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类灾害普查、重点地区详查、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灾中救援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灾害管理个应急能力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某专家组组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移民、生态、地质灾害这三个问题最为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这三个问题又是性质不一样的问题”

5.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老邓一直在犹豫,老邓家在陕西省乙县甲村1组。乙县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庄家几乎完全依赖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困难,村民惜水如由。所谓“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以《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乙县因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县里自2009年开始组织村民整体搬迁,老邓找亲戚凑了4.5万元交给村里,几个月后,在县城附近泰勒移民新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原来太乐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亩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甲村作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只要买卖不合法。2009年8月,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移民活动不规范,违反法律的规定)乙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光,按照最初的计划,甲村准备将老邓所在的1组整体搬迁往6里之外的路井镇旁,但后来由于2.3两个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B县城附近,举家搬迁往40公里之外的B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邓说,刚开始1祖德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多点的2.3组村民占了上风,村委会决定搬迁到B县城去。“有钱人才愿意到B县城去”老邓说,搬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迁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

“主要是计划跟实际脱节。”Z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的负责人说:搬不搬,搬到哪里去,一村民自愿为原则。但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艰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有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私底下买卖,因此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Z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显示,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就难以解决。

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结果是有钱的搬了,没钱只能等,每户4-5万元的住房建款,在靠天吃饭的农村是一笔巨款。甲村22户村民中,就有13户引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77岁的李大爷就是交不起钱的住户之一。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后,先是跟着大儿子住,后来大儿子去渭

南工作,小儿子也成了家,最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能搬走的都是那些交得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办?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据陕西省发改委《关于Z县2008年以工代赈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统计,路井镇乳羊村1组50户、230人,集中安置在该村1.5公里公路边42户、184人,插花安置8户、46人。该村民称,多出来的指标被2组或另村村民冒名顶替,有的搬迁户甚至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2003年8月,Z县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时暴雨,位于县城10公里的乙村村东和东北方沟堤大面积滑坡崩裂,沿沟边居住的6组居民房屋倒塌世纪间,就连院子也出现了大裂缝。2008年,Z县决定将原来住在沟延边的6组整体搬迁到村南1公里出的空地上,作为数量不多的避灾移民,这次搬迁建房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按当地政府规定,房子建好后,经验收合给国家将给每户1万元补助款,但两年之后,村民的房子陆续建成,不仅补助没有全部到位,每户还额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费,一位姓张的居民说,政府承诺每户一万元的补助,实际上每户仅拿到7500,部分原来的老房子没来得及腾出来的,甚至只领到了3000元,远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搬迁户还要自购地皮?大部分人对此表示不解。张姓村民反映,村里用来安置的土地本身就是6组的土地,并没有新占用土地,而且新建房每户占地面积4分多,村民们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这个面积大,搬迁后原宅基地交给了村集体复耕,耕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为什么1万元反而缩成了7500元?以工代赈办搬迁负责人解释称,国家建房补助的标准是按人口计算,但自建房一般按户补助,县里便将该村的建房补贴平均分摊以后每户给1万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最终定下来的标准是每户8000元。至于村是收每户的2500宅基地费,是在项目实施之前,以工代赈办曾要求全数退给农户,但由于以村村委会干部长期空缺(村上事物由一位镇上副书记代管),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与乙村补助款缩水不同,在Z县丙村、丁村等移民点,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定村村委会甚至给每户都配上了大铁门、不锈钢护栏和朔钢窗。“没多少钱,只说等发搬迁补助时一起扣,补助款变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咬一口”Z县以工代赈搬迁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陕南地区旬阳县的做法颇有亮点。多数农村地区的富裕程度不同,相对富裕的农民有比较迫切的进城愿望,因而这部分人成为当地搬迁的首要群体,经过摸底调查,旬阳县采取了统一编制的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的四统一分法,在八个集镇统证土地,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旬阳县发展计划局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开发、社区建制、居民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比较,满足农民进城需要的最佳选择无疑是集镇。集镇承接着城市和乡村,最易于发挥集聚效应、产生发展效能,镇域经济将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最大突破口。

而对于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旬阳县也把他们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予以关注,近年来,旬阳县已有近万户农民进入集镇,其中有6000多户还保留了在农村的住宅,这就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房屋,这些闲置房屋比平困户在的位置、材料、设施等方面都要好,使用价值较高,同时,进镇村民还在部分遗留的土地、全厕、沼气等生产生活设施也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旬阳县提出将农村闲置资产向贫困农户转移,由政府为贫困户购买进镇农户的闲置房,再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转卖给贫困户居住,这一办法受到了卖房户、买房户的共同支持,实施一年来,迁入新居的贫困户绝大多数都提高了生活水平。

旬阳生态工业园位于县城近郊,是一个包含有矿产开采加工、水泥生产、汽车制造培训、魔芋种植以及烟草生产等多种行业的县域工业园区。如水泥生产线,依靠配套产业尤其是下属公司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悉,县域工业园先后给1万多名城乡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

7.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是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重点区县,5年内要完成移民任务6万人。区委F书记对记者说,既要让移民搬出去,更要关心移民有没有致富的路子,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移民搬迁住房和蔬菜温棚两把“要是”一齐交,目的是让他们真正做到既安居,又乐业。针对移民长期受到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束缚,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温棚种植技术的状况,原州区委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移民实施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

对原州区的做法,陕南地区商洛市Y市长非常认同,他坦言,商洛市以前的移民搬迁中,确有搬迁后的居民最终又返回了家乡。“因为以前的搬迁只是简单地把大家从一个地方移民到另一个地方,新地方没有配套设施,生活很不方便。”Y市长分析,“缺乏收入的方式,新生活自然难以为继。尤其是农民搬迁进

城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不想办法拓展他们的收入,肯定还会返乡。”此次商洛市移民搬迁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主要方式,“这样做主要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Y市长说“首先让搬迁群众生活方便,他们才愿意长久住下去。”

8.“难别那童年欢闹的河洲,难别河洲那喂饱的老牛,难别那老牛翻过的黑土,难别那黑土种下的乡愁。。”这是一首有关故土情节的歌曲,确实,故土情节,在每一个心中,移民尤其难舍故土。

移民的搬迁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更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和事例的过程,其中一些人因为无法适应全新的环境,重新回到故土,称为移民返流,移民返流现象有增多,伴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A教授是长期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针对于移民搬迁中难以回避的返流现象,他表示:移民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千万不能根据某些好的例子就说他好,一些不好得例子就说他不好,这需要很慎重。”他提出:“在理论和政策上面,首现要让移民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不能永远是移民的身份,否则社会怎么管理,不要长期用“移民”这个词,没有好处,像新安江的移民,都已经过了50年,你好叫他移民,就很麻烦,他没有归属感了,因此要淡化移民概念,要让他们感觉和当地居民已经一样了,归根结底,要让移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作答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答:一,移民前的前期准备工作:搬迁对象的人员统计,移入地的地址选择与人员安排,移民资金源的解决,宅基地的分配,补助款的发放。二移民搬迁过程中:移出地和移入地的生态保护,考虑好移民对地点选择的意愿,三移民安置后:移民是否能顺畅的融入新环境,移民的工作的解决,身份的转正,生活的便利程度以及移民的对故乡情感问题。

2、“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

答:所谓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是指:一,让移民远离恶劣的自然环境,摆脱贫穷落后的生活方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二,移民搬迁到新的环境,可以选择新的职业,改变以前靠国家救济而生活的方式,变等靠要为自力更生。三移民到达一个新的环境,可以享受到全新的城市生活理念与文明成果,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进行身份的转变。

3、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3.不超过900字。

答:存在以下的问题:一,移民过程中存在不规范不合法的行为,二,搬迁过程没有考虑不同人的意见,存在一刀切的情况,三,计划跟实际脱节,缺乏周密可行的事前准备。可供搬迁的用地少,而且补助低,个人出资重。四:搬迁过程中寻在侵吞,套取补助款的情形,补助发放不到位,被克扣。

改进意见:一,搬迁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杜绝违法情况的发生。二,搬迁前征求群众的意愿,对愿意搬迁的先行集中搬迁,不愿意搬迁的采用其他合适的方式加以解决,摒弃一刀切的行为。三,搬迁前进行详细严密的准备,统一规划、安排、解决好搬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计划脱离实际的情形。四,加强对补助金发放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做好账目的公开透明工作,对于敢于侵吞补助金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

4、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2.联系实际;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略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中公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目

通过阅读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本题是一道归纳概括题,题目要求概括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为我们寻找要点锁定了范围,在接下来阅读材料时,我们不仅需要重头至尾仔细阅读材料,重点寻找问题,同时对于答案无关的材料要采用快速阅读的方式。作答要求中“准确”提醒考生,一是要点要毫无偏差,只包括问题。二是要完全来源于材料。“简洁”就是简洁明了、不罗嗦,在150字的范围内对要点进行高度概括。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由于题目没有明确指定寻找要点的材料范围,那么我们从头开始寻找,最终发现对我们作答有帮助的是材料3、4、5。

给定资料3的第三段谈到了移民补助款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由此我们得到第一个问题,即移民补贴筹措难。

给定资料4的第一段提到“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这是移民搬迁安置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接下来,某知名专家的话提到了移民人群的生存状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方面。

给定资料5的第三段提到“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这提示我们此处也是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四段提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出现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补助没有完全到位”“远低于国家补偿标准”“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这里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搬迁用地问题,二是补助问题。这里面的补助问题可以与给定资料3中提到的补助问题归并为一类,要点重复表达的地方进行合并。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通过以上要点的整理,我们可以从移民补贴、法律、生活、生态环境、搬迁用地等方面入手,注意不要遗漏掉要点关键词。

【参考答案】

一是移民补助款筹措难;补助少个人出资重;低于国家补偿标准且被克扣;虚报和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非法占用村民宅基地。

二是缺乏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的管理机构、体制、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三是移民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不适应等问 四是迁入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五是搬迁用地问题。

二、“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中公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题目要求就给定资料3中“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的这句话谈认识,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作答范围为“全部给定资料”,作答字数不超过3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首先,要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回到材料出处,联系前后两则材料,不难发现,材料4即对这句话进行了完整全面的阐释: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其次,依据全部材料对这句话进行相应的具体解读。材料1第一段最后提到了移民搬迁的目的,可作为句子前半句话的具体阐释。材料6以及材料7提到了移民生产方式、生活设施、就业、增收等方面的问题,可作为对此句话后半句的具体阐释的几个方面;材料8提到了移民身份的变化,可作为具体阐释的另一个方面。

最后,提出解决措施作为结论。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上述提炼出的要点进行整理,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可。【参考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移民搬迁是一次彻底的搬迁,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群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将完全解体。移民搬迁是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彻底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居住地会发生变化。迁入地的生活配套设施不足或者从农村搬到城镇,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有的农民会脱离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有的农民将脱离农业生产,转为工业生产,就业方式发生变化;由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故土情结和移民身份导致他们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此,政府应遵循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多渠道解决移民就业、实现移民增收,推进移

三、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 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 3.不超过900字。【中公解析】

本题两问,首先要列出“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然后再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给定资料5”中涉及到了很多移民搬迁中存在的问题,按照材料顺序,我们可以将每一方面问题的核心内容提取出来。首先,给定资料提到了“以工代赈”没能完全实施,其中的问题就在于计划于实施脱节,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土地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同时提到了村民更愿意搬到更近的地方,这样一来可以回来种地,二来生活方便,这也体现出村民对土地的依赖,缺少其他收入来源以及搬迁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其次,材料提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部分太重,这就造成了贫困人口无法搬迁的问题,以及在安置过程中出现了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最后,给定资料用了一整段来说明补偿款的问题,即补偿款严重“随水”,同时还被以各种方式克扣。

对策方面,主要来源于给定材料3中陕西省委、省政府的一些政策方针、筹措资金的一些做法,给定资料4中媒体对于目前我国拆迁过程中缺少专门的法律的有关论述以及给定资料6、7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给定材料3中提到了成立公司、银行贷款、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做法是筹措资金的有效办法。给定资料4中提到了我国尚缺少一部专门的法律,对于移民的管理机构、管理机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进行统一规范,这可以作为解决搬迁过程中一系列违法行为的解决方案。给定资料6中提到的所谓“四统一分”法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有效对策。给定资料7则从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和转变移民耕作方式入手,为移民拓宽收入来源。同时谈到原州区通过集中安置的方式,解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参考答案】

我县在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凸显出了种种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县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搬迁地点过远导致农民与土地分离,农民没有了可耕种的土地,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同时,相应的基础设施欠缺,造成搬迁农民生活不便。

第二,“以工代赈”计划与实施脱节,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尤其是在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土地已成为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地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问题难以解决。

第三,搬迁中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导致贫困人口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而在搬迁安置工作中还存在虚报以及搬迁户私下转让指标等不法行为,甚至有国家工作人员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

第四,搬迁建房采取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但补偿款最终不仅没有全部到位,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而且村民还被额外收取了宅基地费。补偿款缩水的同时,还被以管理费等多种方式克扣,最终村民能够拿到手里的补偿款所剩无几。

移民安置工作是搬迁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针对当前移民搬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

首先,要解决搬迁用地问题。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要统一编制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

其次,提高农民补助标准。要制定合理的补助方案,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多方出资成立公司,银行贷款,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政策资金的支持等手段,保证补助款来源。

再次,制定搬迁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补助标准,对补助款发放严格审计监管,打击在移民搬迁工作中中饱私囊、违法乱纪的行为,保证补助款的足额、及时发放。

再次,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变以前简单把村民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的情况,必须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重要方式,这样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解决移民生活不便的问题。

最后,保障移民的收入来源。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银民事实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同时发展县域工业园,使其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让移民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民安置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要求:

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 2.联系实际;

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写作思路】

本题为“命题作文”。“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必须作为文章标题,同时这一标题也限制了我们的写作方向,必须从搬迁过程中的移民安置工作入手去写这篇文章。

下面中公教育提供一种写作思路:

文章可以从鼓励移民树立信心,更好地融入新的生活角度切入,既切合题意,也容易操作。第一段提出问题的过程,解释移民的形成,同时紧扣主题。

第二段至第五段是分析问题的过程:第二段结合材料,从移民搬迁后的适应过程进行分析。第三段、第四段分析移民搬迁的重要意义以及政府的政策方向。第五段说明了政府在移民安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移民搬迁工作必须由政府主导来完成。

最后一段提出宏观对策,收束全文,号召移民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融入新的生活。【参考例文】

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

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移民搬迁,各种各样的需要,促成了“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形成。守着土坯青瓦的老房子,生活了一辈又一辈,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对于移民来说,是人生中又一次脐带断裂。他们将要迎接的是挑战,但也是新的生活,新的希望!

移民搬迁后的一段时间内在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都会面临一系列不适应问题。物质上,从农村搬入城市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而移民暂时没有拓展收入的方式,生活自然难以为继;精神上,对于新的生活环境的不熟悉,身份不认同和故土情结又会导致移民精神上的困惑与不适应。移民需要有一个过渡期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真正融入新的生活。这个过渡期非常关键,政府要从发展的角度来解决经济贫困、从心理上加以调适、从精神上加以培养,否则移民的安居乐业就会大打折扣,潜伏下来的历史问题就会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永久“瓶颈”。

从经济角度和发展的眼光看,移民集中安置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对于国家而言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所以,在现有的基础上重视后期的投入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使移民通过更加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尽快富裕。

从我国建设发展的布局看,建设小城镇是未来的政策取向。因此,将贫困人口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搬到集镇或者离集镇近的地方,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也可以通过集中供水、供电、通路,实现资金的最有效利用。同时可集中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实现资源的节约和共享。

移民的实施主要来自于政府的力量。由政府来组织移民,从移民动员、移民安置等方面都能有充分的保障。在移民过程中涉及到政府的土地、扶贫、农业等多个部门,只有政府才能发挥如此大规模的协调作用。因此政府要担起责任,做好移民搬迁工作。

新的生活代表着新的希望!政府必须要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帮助他们调整自我,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新的生活!

下载2012年山东申论题目(省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山东申论题目(省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申论2010年

    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详解 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卷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

    2010年山东申论

    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招录考试笔试真题 给定资料 1.2009年,在人们对水价调整议论纷纷的背景下,某部门邀请某市自来水公司H总经理、B书记、某报w记者、公用事业专家x、Y、T、G、某......

    申论题目及解析

    (一)根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人口普查要掌握我国人口哪些方面的基本信息,并分析指出,掌握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人......

    申论宝典 题目大全

    申论万能模板—超级版 比较好的题目[例]“处处留意皆民生”、“圆城市低收入家庭安居梦”、 治理网吧既要治“吧”也要治“网”、 “献礼工程”当休矣、网上扫黄要建立长......

    山东临沂申论八条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 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增强„„......

    山东选调生05年申论

    选调生05年申论 材料一: 目前,各家银行纷纷安装了柜员机,许多消费者反映柜员机有吞卡和卷钱的现象。例如,广州的李先生反映,他于2000年12月29日在广州某银行柜员机存款5000元,该......

    2012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

    2012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养老保险逐步全覆盖2012年03月13日 19:59:59 【背景链接】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

    公务员 山东 2004 申论 答案范文合集

    2004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试题参考答案(一)请根据材料一,分析“泔水油”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字数不超过150字,满分10分) 参考答案: 从给定的资料看,“泔水油”现象屡禁不止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