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水平检测”结题要求

时间:2019-05-14 21:1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语文水平检测”结题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语文水平检测”结题要求》。

第一篇:“中学语文水平检测”结题要求

“中学语文学业水平检测”结题要求结题报告要写好,论文要有较高水准;其他课题研究材料要齐全:

课题研究申请书(含批复的申报表);实验方案;开题报告;各个学期的课题实验计划;有代表性的课题研究实录(或课题会议记录、或课题研究课实录-含评点、或课题实验感悟、或课题研究叙事等);有代表性的几篇论文(无论文者或论文不合要求者在结题证书上不得署名,不得两人或以上署一篇,发表的要注明所发报刊及日期);课题研究实验报告(最重要的成果表现);结题申请书等。

3一式三份。请于2013年12月31日前将相关资料寄往课题办公室。逾期将不予结题。

结题申请表见附件。

邮寄地址: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喜欢南路26号院30号楼A座805语文课题办公室

邮编:100176

联系人:董皓瑾

联系电话:010-56074935***

2013年12月2日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中学语文学业水平检测”

实验课题结题申请表(实验基地)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中学语文学业水平检测”实验

课题结题申请表(实验区)

填表日期:年月日

第二篇:中学语文结题报告

作者:薛海兵

江苏省第四期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 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

课题单位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课题主持人 薛海兵

摘 要:基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和语文教学环境,本课题将语文教学、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这三者结合起来思考,试图对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重要特征和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方法加以考察、探索,以寻求中学语文教学的改良之策。借助于调查研究和反思实践等主要研究方法,课题主持者经过了纯粹文本、专题网站、问题驱动、面向探究和发现建构等五个阶段的实验之后,逐步总结提炼出了“三主一体”的自主探究与协作探究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并呈现了该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和关于该模式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课题实验者认为学科课程、网络载体和建构理论三者的有机整合是现代语文教学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是未来语文教育的制高点。

关键词:网络环境 建构主义 中学语文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有人概括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滑坡”,有人则概括为“重教轻学、重知轻感、重左轻右、重内轻外”,甚至还有更多其他的概括,但不管怎样的概括,都说明了语文教学中学存在着理念僵化、模式陈旧、效率低下等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模糊性、周期长时性和内容综合性等重要特征,只有正确面对语文学科在当下环境中具备的资源丰富、思想多元、载体纷呈等现代特征,才能教好语文同时也让学生学好语文。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它必然带来现代语文教育的科技化,这是教育的发展规律。无论是从网络语文资源的丰富性和网络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来看,还是从教学双方非课堂时间对网络不自觉的沉迷而带来的潜在效果看,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现代与传统的境地。但中学语文教学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事实却是一方面似乎拒绝科技时代的到来,迷信着语文是“觉悟的艺术”的传统;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将科技对于语文的作用神化了,以为科技是无所不能的,忽视了人类是思想的动物的基本道理。面对以网络为代表的高科技而衍生出的两个极端认识,我们的语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问和失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在作为现代科技重要成果的网络与作为传承人文精神重要载体的语文之间寻求一种契合,试图从媒体教育功能的维度去探索运用网络环境改良中学语文教学之道,在四年前的课题建构阶段,当时的中学语文教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尤其是意识到必须着手进行整合研究的就更少。当时的基本状况是,对网络环境、建构主义、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的认识还是基本孤立的,最好的研究者们较多地注意到了三者之间两两整合的必要性,取得了一些成绩。当时研究的重心有三:一是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普遍模式和教学设计等,二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学习特征、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等,三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理论建树上的代表人物分别有祝智庭、何克抗和霍益萍等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进入到一个阶段之后,开始有人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这些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加以阐发,于是三者开始走向融合。问题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学科课程与其它因素整合的具体实践比较缺乏,理论融合的作用也不甚明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基本模式和教学设计应当是怎样的,是否具备其独特性,对于改进当前语文教学有哪些作用等等。本课题实验从此出发,寻求整合与创新,试图获得有益于当代语文教学的某些策略。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网络环境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将网络引入语文教学,研究信息科学与语文教学的科学耦合,提高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建设者;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将建构主义引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网络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课题基本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互联网络,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建构原则。课题实施之前和过程中,我先后界定了本课题的一些基本概念,这样有利于课题顺利而科学地开展。

1.网络环境

在本课题研究中,网络环境一方面指构成教学环境有机因素的各种网络技术,包括网络自身和以网络为载体的留言簿、聊天室、BBS、E-mail以及后期兴起的BLOG等;另一方面指运用网络技术营造出来的教学环境或教学赖以开展的背景。网络环境除了上述技术性和情境性上的意义之外,还具有作为时代文化的背景性意义。形象地说,盛行网络的技术产生了盛行的网络文化,网络环境是网络时代的空气。本课题实验主要依靠因特网和校园网实施教学活动。

2.语文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中,“教学”这个概念在教与学两个主体方面均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中,“教”不排除教师必须进行的讲授行为,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学”也不排除学生必须接受的基本灌输,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学生的自学与研究。这种语文教学更多地以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共同探索的状态呈现出来,而且始终受制于网络环境。

3.网络课堂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师生双方的主要活动阵地,一般指教室;在本课题研究中,“课堂”的外延扩大了,内涵也有变化,它是运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总和。一般情况下,这个“课堂”是在网络教室或电子阅览室,甚至可以说就在网络上,在某一个专题网站或者BBS上,即所谓“网络课堂”。实际的课堂建在网络上,网络中有虚拟的课堂,这是网络课堂的两重含义。

4.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跨学科或跨领域的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而语文研究性学习既有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作品学习过程的研究式学习,也就是说它既有“求真”式探究、“寻疑”式探究,也有重在语感的培养和积淀的“品味”式探究。作为课堂学习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发式、全员性。即,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求知;以研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研究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但学习的内容会有个性化的差异。本课题重在探究从教材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而且是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以网络为主要教学环境的语文活动。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5.“虚实相融”的学习环境

这里的“虚”是相对于“实”而言的。“实”指的是面对面的交流,“虚”指的是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的学习环境。“虚实相融”的学习环境有着物理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物理性体现在需要通过一定的电讯技术经由互联网连接到世界各地学习资源的计算机设备;学习者通过这些设备查询有关资料、与其他人士进行交流。人文性体现在教师科学地组织各类信息,使其转化为有效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并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发展。本课题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学活动,但不排除网络应用过程中或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所处的真实环境。很多教学活动是在网络环境与真实环境中同时进行的。

广义地看,凡是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语文教学活动均可称之为“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教学”,无论是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将一堂讲授型的课共享给另外一个课堂的样式,还是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加工样式,或者基于网络应用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等等都属于“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教学”。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首先是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语文学科教学之中的实验研究,其次是实验这种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中渗透与开展的可能性。它是一个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验课题。换句话说,这是探索学习环境与资源对于以人为中心、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的影响与作用的一个实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条件分析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来源于现实本身,而是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是本课题的主要理论支撑。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建构的多元创造,注重学习的互动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有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等,与传统语文教学的体悟式、讲授式、品读式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拨乱反正”。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营造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等因素,发挥其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在探索和协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建构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素养的目的。

2.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从语文教学的发展看,信息社会中网络作为最有活力和价值的媒体必然渗透到教育领域,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不仅无法拒绝这个媒体而且必然要走这条现代化发展之路。从学习方式的变化看,研究性学习带来的诸多问题是教师和图书馆无力解决的,让学生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探寻答案是教学趋势,这是实际需要。从实验硬件的配备看,我校有运行良好的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并与互联网接驳,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硬、软件环境都随科技发展而不断升级更新,能保证实验始终走在网络发展的平行轨道上。从自身实践的情况看,课题主持者的教学能力强,使用现代媒体意识强,对相关理论理解较好,在申报课题前已经较多地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一些研究成果已见诸多家学术刊物,曾向全国同行成功开过本课题展示课。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1)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2)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其实践

2.课题研究内容

(1)网络环境适应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功能呈现与特征剖析

(2)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与基本特征

(3)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教学方法

(4)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建构主义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为了解决传统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运作原理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不断加强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渗透,试图以此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整个课题研究之中,我的基本思路可作如下表述:用已有的理论去观照教学实践,建构实验方案,探索内在规律,然后形成理性认识或学科内理论,再验诸实践,指导实践。具体说来,我主要运用了调查研究法、反思实践法和文献研究法等几种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课题实验的初始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主要指向如下三个方面:学习者状况调查——目前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与载体,学习的基本方式和效率,尤其侧重于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习的现状与效果的调查。教学者情况调查——目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与载体,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效率,尤其侧重于教学弊端、改进设想和措施运用等情况调查。基于网络环境语文教学革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调查——学校网络的建设与运用环境,教师对于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掌握程度,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于常规教学中网络介入的接受态度调查。在调查研究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采用相应的调查方式调查分析。由于实验对象是主持者自己的两个班级,所以开展个别访谈的条件比较好,不仅可以随时进行,而且访谈人数随需而定,也容易获取真实情况,;对同事、家长进行访谈的同时往往还兼以问卷法。为了比较全面、深入了解本课题开展时的现状与基础,在实验范围之内进行问卷调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本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教学实验提供改进策略的基础,现状分析只是手段。在本课题结题阶段,将最初的调查与中国传媒进行的最新网络阅读调查分析进行了比较,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本课题的实验意义和价值。调查研究之后,必须对所掌握的一手资料进行详尽细微的分析,从而确定整个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实际操作方案)。在试验过程中,每一个子课题或相对独立的试验阶段都必须认真贯彻这一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研究的顺利开展。

从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来看,网络的教育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种体现具体分析起来,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教材多媒化,教学内容随着多样媒体的介入呈现出动态化、形象化的特点。在《宝黛初会》的教学中,我调用了视频、音画、网页、BBS、白板等多种媒体,营造意境,恰当呈现,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资源全球化,就是共享公共资源,使研究信息无限丰富,从而形成信息对等。《雷雨》的网络教学就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典范,网络上的虚拟信息和实际生活中网络那头的智慧头脑的介入,信息来源大大超过传统课堂的传播可能性。教学个性化,就是为了开展网络教学而研究学生和网络,研究自身实际,使得教学真正量身定做而不是套千篇一律的教案。学习自主化,是就学生建构的主动性和自由性而言,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如何看待网络文学》的网络研究性学习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教学《宽容》时,学生自发组织编写课本剧搞演出,这是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高度自主的表现。活动合作化,也是网络建构思想下带来的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氛围,本课题探索出的探究协作模式就是从这一点上着手并进一步提炼升华而来的。至于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和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下开展实验的基本环境,在这里不再赘述。

4.对网络媒体与语文课程加以整合形成易于操作的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的重要任务。在五阶段的递进深入开展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提炼不断改进,同时参考同行研究成果,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加以整合,基本构建起了以培养学生语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网络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以建构主义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三主一体”探究式教学模式,即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和自主探究协作探究相结合教学模式等三种基本模式。其中,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综合测试——自我小结”的纵向维度上展开,而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则在竞争、辩论、协同、伙伴、角色扮演等五种模式的横向维度上展开。像《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文学》采用了辩论式协作学习模式,《雷雨》教学综合采用了协同式和伙伴式协作学习模式,都是最终形成三种基本模式的有益探索与积累。这种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保证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参与写作的时刻表;这种模式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尤其是实时的交流方式使每个人都处在一种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5.基于网络环境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三主一体”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结构特点的探讨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韩军在讨论自主探究与协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时,从三个维度阐述这种模式形成与存在的合理性,即价值论上由灌输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阅读与思想的自由得到保障;本体论上由自主性阅读到探究性阅读,量变为手段质变为目标;操作论上由重分析理解到重积累感悟,使阅读写作真正成为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笔者在实验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这种变化确实是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深切感受到“三论”充分体现了“三主”的独立精神和存在价值。具体说来,这种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问题的发现和探究为核心驱动学习,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等。而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主要在教学过程的四要素上体现出来,即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多种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九、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在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在前行者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将语文学科、网络载体和建构理论进一步整合,探索出了一套在建构主义思想渗透于指导下,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教学的一般特征、基本原则和教学设计模式,这些建构基本完成了当初的目标预设,对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都产生了较显著的作用。但是,网络环境的日新月异和语文教学的普遍改革所取得的成果,都给实验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也带来了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信息资源的难于甄选,不是一个教师一台服务器一个校园网能过滤的;网络带来的学习自主与建构主义的淡化监控,都跟语文教学日益注重过程性评价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矛盾,这又不是短期的实验和肤浅的理论分析所能解决的,这是两种理论的矛盾,是理念的矛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网络环境中的科学性是否真的像现阶段实验所证明的这样能够无缝整合,两者的整合能在什么维度和切点上更切实际地走到理想主义的边缘,笔者常常为此枯肠。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课题实验虽然已经暂告一个段落,但是这样的思索无法停止。只有不断思索不断前行不断反思不断提炼,实验中和发展中的许多困惑才会慢慢散开谜团,虽然那一天并不是抬头可望。

十、结语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深刻反思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只重视知识的单向灌输,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学模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环境的基本形成,建构主义的全面渗透,语文教学的急切呼唤,都使得在最近一个时期内,大力促进网络教学与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努力实现网络教学与人文意识的整合,不断探索学科、载体和理论三者有机融合的科学模式,成为现代语文教学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而这也必将是未来语文教育的制高点。

十一、参考文献和附录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版

3.区培民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版

4.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张奇:《学习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版

6.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版

7.[美]R.M.加涅著,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版

8.林华玉、卿平海等著:《中学教育整合模式》,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版

9.张铁明:《教学信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版

10.王吉庆编著:《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1.祝智庭编著:《网络教育应用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12.王德华主编:《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版

13.阎寒冰:《学习过程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版

14.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新华出版社2002版

15.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版

16.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年第3期

17.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18.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年第3期

19.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外国教育资料,1999年第1期

20.高文:《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1期

21.张建伟:《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教育研究,2000年第10期,报告附录:

参见课题研究成果,另附目录。

江苏省第四期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

《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部分成果目录

案例部分

1.《宝玉挨打》的WebQuest课例设计

2.网络环境下《宝黛初会》的教学设计案例

3.让“雷雨”下在网络的天空里——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实践

4.网络文学研究性学习实例

5.《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案例设计——正确看待网络文学

6.《如何看待网络文学》活动简案(全国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术研讨会观摩课)

7.《如何看待网络文学》教学实录(全国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学术研讨会观摩课)

论文部分

8.基于建构主义网络课程的语文教学设计

9.网络环境下的建构主义语文阅读教学

10.网络语文教学与创新人格的塑造

11.学习型网站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建设部分

12.网络文学的透视与创作(校本课程)

BBS摘录部分

13.《宽容序言》问题教学的BBS摘录

14.《宽容序言》教学后学生在BBS上的感言摘录

15.《五人墓碑记》教后学生在BBS上的反响摘录

16.开展网络学习之后师生关系转变在BBS上的言论摘录

研究笔记部分

17. 《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笔记之一

第三篇:中学语文结题报告

作者:薛海兵 江苏省第四期中小学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名称 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课题单位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课题主持人 薛海兵

摘 要:基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和语文教学环境,本课题将语文教学、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这三者结合起来思考,试图对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重要特征和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方法加以考察、探索,以寻求中学语文教学的改良之策。借助于调查研究和反思实践等主要研究方法,课题主持者经过了纯粹文本、专题网站、问题驱动、面向探究和发现建构等五个阶段的实验之后,逐步总结提炼出了“三主一体”的自主探究与协作探究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并呈现了该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和关于该模式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课题实验者认为学科课程、网络载体和建构理论三者的有机整合是现代语文教学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是未来语文教育的制高点。关键词:网络环境 建构主义 中学语文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有人概括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滑坡”,有人则概括为“重教轻学、重知轻感、重左轻右、重内轻外”,甚至还有更多其他的概括,但不管怎样的概括,都说明了语文教学中学存在着理念僵化、模式陈旧、效率低下等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模糊性、周期长时性和内容综合性等重要特征,只有正确面对语文学科在当下环境中具备的资源丰富、思想多元、载体纷呈等现代特征,才能教好语文同时也让学生学好语文。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它必然带来现代语文教育的科技化,这是教育的发展规律。无论是从网络语文资源的丰富性和网络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来看,还是从教学双方非课堂时间对网络不自觉的沉迷而带来的潜在效果看,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现代与传统的境地。但中学语文教学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事实却是一方面似乎拒绝科技时代的到来,迷信着语文是“觉悟的艺术”的传统;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将科技对于语文的作用神化了,以为科技是无所不能的,忽视了人类是思想的动物的基本道理。面对以网络为代表的高科技而衍生出的两个极端认识,我们的语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问和失落。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在作为现代科技重要成果的网络与作为传承人文精神重要载体的语文之间寻求一种契合,试图从媒体教育功能的维度去探索运用网络环境改良中学语文教学之道,在四年前的课题建构阶段,当时的中学语文教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尤其是意识到必须着手进行整合研究的就更少。当时的基本状况是,对网络环境、建构主义、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的认识还是基本孤立的,最好的研究者们较多地注意到了三者之间两两整合的必要性,取得了一些成绩。当时研究的重心有三:一是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普遍模式和教学设计等,二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学习特征、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等,三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理论建树上的代表人物分别有祝智庭、何克抗和霍益萍等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进入到一个阶段之后,开始有人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这些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加以阐发,于是三者开始走向融合。问题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学科课程与其它因素整合的具体实践比较缺乏,理论融合的作用也不甚明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基本模式和教学设计应当是怎样的,是否具备其独特性,对于改进当前语文教学有哪些作用等等。本课题实验从此出发,寻求整合与创新,试图获得有益于当代语文教学的某些策略。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网络环境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将网络引入语文教学,研究信息科学与语文教学的科学耦合,提高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建设者;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将建构主义引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网络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课题基本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互联网络,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建构原则。课题实施之前和过程中,我先后界定了本课题的一些基本概念,这样有利于课题顺利而科学地开展。1.网络环境 在本课题研究中,网络环境一方面指构成教学环境有机因素的各种网络技术,包括网络自身和以网络为载体的留言簿、聊天室、bbs、e-mail以及后期兴起的blog等;另一方面指运用网络技术营造出来的教学环境或教学赖以开展的背景。网络环境除了上述技术性和情境性上的意义之外,还具有作为时代文化的背景性意义。形象地说,盛行网络的技术产生了盛行的网络文化,网络环境是网络时代的空气。本课题实验主要依靠因特网和校园网实施教学活动。2.语文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中,“教学”这个概念在教与学两个主体方面均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中,“教”不排除教师必须进行的讲授行为,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学”也不排除学生必须接受的基本灌输,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学生的自学与研究。这种语文教学更多地以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共同探索的状态呈现出来,而且始终受制于网络环境。3.网络课堂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师生双方的主要活动阵地,一般指教室;在本课题研究中,“课堂”的外延扩大了,内涵也有变化,它是运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总和。一般情况下,这个“课堂”是在网络教室或电子阅览室,甚至可以说就在网络上,在某一个专题网站或者bbs上,即所谓“网络课堂”。实际的课堂建在网络上,网络中有虚拟的课堂,这是网络课堂的两重含义。4.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跨学科或跨领域的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而语文研究性学习既有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作品学习过程的研究式学习,也就是说它既有“求真”式探究、“寻疑”式探究,也有重在语感的培养和积淀的“品味”式探究。作为课堂学习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发式、全员性。即,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求知;以研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研究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但学习的内容会有个性化的差异。本课题重在探究从教材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而且是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以网络为主要教学环境的语文活动。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5.“虚实相融”的学习环境 这里的“虚”是相对于“实”而言的。“实”指的是面对面的交流,“虚”指的是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的学习环境。“虚实相融”的学习环境有着物理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物理性体现在需要通过一定的电讯技术经由互联网连接到世界各地学习资源的计算机设备;学习者通过这些设备查询有关资料、与其他人士进行交流。人文性体现在教师科学地组织各类信息,使其转化为有效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并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发展。本课题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学活动,但不排除网络应用过程中或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所处的真实环境。很多教学活动是在网络环境与真实环境中同时进行的。广义地看,凡是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语文教学活动均可称之为“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教学”,无论是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将一堂讲授型的课共享给另外一个课堂的样式,还是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加工样式,或者基于网络应用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等等都属于“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教学”。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首先是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语文学科教学之中的实验研究,其次是实验这种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中渗透与开展的可能性。它是一个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验课题。换句话说,这是探索学习环境与资源对于以人为中心、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的影响与作用的一个实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条件分析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来源于现实本身,而是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是本课题的主要理论支撑。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建构的多元创造,注重学习的互动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有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等,与传统语文教学的体悟式、讲授式、品读式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拨乱反正”。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营造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等因素,发挥其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在探索和协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建构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素养的目的。2.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从语文教学的发展看,信息社会中网络作为最有活力和价值的媒体必然渗透到教育领域,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不仅无法拒绝这个媒体而且必然要走这条现代化发展之路。从学习方式的变化看,研究性学习带来的诸多问题是教师和图书馆无力解决的,让学生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探寻答案是教学趋势,这是实际需要。从实验硬件的配备看,我校有运行良好的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并与互联网接驳,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硬、软件环境都随科技发展而不断升级更新,能保证实验始终走在网络发展的平行轨道上。从自身实践的情况看,课题主持者的教学能力强,使用现代媒体意识强,对相关理论理解较好,在申报课题前已经较多地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一些研究成果已见诸多家学术刊物,曾向全国同行成功开过本课题展示课。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1)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2)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其实践 2.课题研究内容(1)网络环境适应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功能呈现与特征剖析(2)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与基本特征(3)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教学方法(4)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建构主义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为了解决传统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运作原理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不断加强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渗透,试图以此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整个课题研究之中,我的基本思路可作如下表述:用已有的理论去观照教学实践,建构实验方案,探索内在规律,然后形成理性认识或学科内理论,再验诸实践,指导实践。具体说来,我主要运用了调查研究法、反思实践法和文献研究法等几种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 课题实验的初始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主要指向如下三个方面:学习者状况调查——目前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与载体,学习的基本方式和效率,尤其侧重于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习的现状与效果的调查。教学者情况调查——目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与载体,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效率,尤其侧重于教学弊端、改进设想和措施运用等情况调查。基于网络环境语文教学革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调查——学校网络的建设与运用环境,教师对于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掌握程度,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于常规教学中网络介入的接受态度调查。在调查研究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采用相应的调查方式调查分析。由于实验对象是主持者自己的两个班级,所以开展个别访谈的条件比较好,不仅可以随时进行,而且访谈人数随需而定,也容易获取真实情况,;对同事、家长进行访谈的同时往往还兼以问卷法。为了比较全面、深入了解本课题开展时的现状与基础,在实验范围之内进行问卷调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本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教学实验提供改进策略的基础,现状分析只是手段。在本课题结题阶段,将最初的调查与中国传媒进行的最新网络阅读调查分析进行了比较,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本课题的实验意义和价值。调查研究之后,必须对所掌握的一手资料进行详尽细微的分析,从而确定整个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实际操作方案)。在试验过程中,每一个子课题或相对独立的试验阶段都必须认真贯彻这一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研究的顺利开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结题要求

各教学单位:

根据《关于申报2012年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通知》、《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哈商大[2012]83号)等文件精神,为积极推进该计划的实施,现将2012年立项项目结题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结题要求

1.项目结题由学院组织,由4-5人组成验收专家组,要求专家组成员中至少有1名成员外聘。学院将结题意见汇总后报学校项目管理办公室,学校将组织专家对验收材料进行结题终审,并组织国家级项目和学院推荐的优秀项目进行结题答辩。

2.按预期完成时间无法结题的项目,项目负责人需提前一个月提交延期申请报告(见附件1),一式四份上交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各一份,自己保留一份。确系无法完成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必须提交一份说明,并视情况全部退回或部分退回前期支付的经费。

3.根据《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哈商大[2012]83号)文件规定,校级项目要求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篇以上,国家级项目要求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每篇文章的字数应不少于2800字。项目获得专利的数量可以等同相应的论文数量。

4.结题项目需要完成《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报告》(见附件2),其他结题所需资料,按项目立项合同书的成果形式提供。

5.所有结题验收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不接收手写稿。科技发明制作需上交一定的实物、光盘、模型、图片、图纸等,若设备不易移动,需说明现场演示。所有科技发明制作必须附详细的说明文字或结题报告。

结题资料按封面、项目立项审批书、项目结题报告、项目成果复印件、项目合同书等顺序装订成册。结题通过的项目须提交电子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报告》。

二、结题程序

1.2013年4月20日-5月20日,学生向学院提出结题申请。上交结题报告、论文及实物等。学院对监管的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材料审核和验收答辩,考核学生是否完成预期的任务并达到预期研究目标,考核结果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和优秀,优秀项目数不超过20%。考核结果在学院存档的基础上上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审核和备案。同时上报《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项目统计表》(见附件3)。

2.各学院将本院结题验收安排(包括时间、地点、专家组成员等)提前一周上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公室。(图书馆六楼经管中心办公室)。联系人:章刘成陈寅萍,联系电话:84865119。

3.2013年5月21日-5月31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公室委托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同时推荐优秀项目参加“挑战杯”等国际、国内比赛。

4.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公室统一公布结题通过的项目,同时确认项目组成员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考核学分、指导教师工作量。

三、其他

学生可以通过哈尔滨商业大学网站、经管综合实践中心网站、项目QQ交流群(181444767)、项目飞信号(992999659)等查阅结题验收信息。关于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

第五篇:结题材料要求

附件1:

结题材料要求

1.课题立项申请书、任务下达书复印件一式一份。

2.课题阶段总结一份。

3.《课题结题验收表》一式二份(附件2)。

4.课题结题报告一份。内容包括: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课题进程或阶段说明;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结果、成果与成效;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等,字数不少于6000字。(杜绝网上抄袭现象,一经发现即取消实验校结题资格。)

研究报告的实质内容必须结合课题研究的实际工作,从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及应用价值等方面加以说明,注意研究报告的学术性。

科学性:课题意义和价值的重要性,研究问题的真实性,研究前提的可靠性;研究方法的适当程度;论证分析的严密充分度;结论合理可信度。

创新性: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出了新的教育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某种重要的教育理论或学说,引领学术发展;成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事实;形成了新的教育成果。

规范性:研究体系的完整、系统性;研究设计与实施的规范、严格性;论述的全面性,概念是否明确,逻辑的严密性;资料的可靠性、系统化,引证的规范性。

实用性:成果的前沿性和开创性,对学科发展有重要的奠基和引领作用; 成果对解决重大的教育决策问题有重要作用;对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有创新性的指导意义,有广泛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5.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公开出版、发表的论文、著作等原件一份;

(2)多媒体课件、软件或视频等;

(3)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与评析等;

(4)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教学设计与评析等;

(5)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调研分析报告等。

6.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性材料;

7.相关附件或佐证材料复印件(包括被采用、被转载情况)及获奖证书原件等。

8.课题研究内容或课题负责人、参加人有变更情况的,需立即补交课题变更报告,加盖课题实验单位公章,经子课题实验区负责人同意后报总课题组备案。

以上材料的纸质稿除《课题结题验收表》单独装订外,其余合订成卷上报。课题结题报告需在纸质稿外另邮寄一份电子文档(word文档A4大小)到hljzhxxxljk@126.com。

下载“中学语文水平检测”结题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语文水平检测”结题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结题要求(精选合集)

    二、结题条件 凡已完成项目研究工作、符合下列结题条件的,经学校审核同意可申请结题: (一)已经完成立项时批准的《项目申请书》约定的研究任务,最终成果与原计划或批准变更后的要......

    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一、纸张、字体、行间距、页边距 a4纸: 字体:宋体小四号(只有标题字体可大一点,表格里面的字可小一点) 行间距:固定值22磅(注意不要全选中进行设置,否则图片与......

    各类课题结题要求

    各类课题结题要求 一、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1. 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必须在显著位置标注“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英译写法统一为:"A Project Supported......

    课题结题要求

    课题结题要求 一、结题需要提交的材料: (1)课题立项通知书复印件; (2)课题申报书; (3)开题报告; (4)结题申请书; (5)结题报告——对研究课题的全面总结; (6)成果鉴定书(见附件3、4); (7)课题研究过......

    课题结题要求

    课题结题要求 一、结题需要提交的材料: (1)课题立项通知书复印件;√ (2)课题申报书;√ (3)开题报告;√ (4)结题申请书;√ (5)结题报告——对研究课题的全面总结; (6)成果鉴定书(见附件3、4)√; (7)......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找教案站点首页教案课件说课稿试题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学计划教学总结主题班会评课稿综合教育剧本活动教师考试热门标签:人教版(835)四年级(393)......

    学业水平测试检测题

    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二)语文 (本试卷Ⅰ、Ⅱ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

    学业水平测试检测题

    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 语 文 (本试卷Ⅰ、Ⅱ两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