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 初中生怎样写作文 第8课 怎样结尾(2篇)素材
怎样写作文
(四):怎样结尾(2篇)
第一篇:讲讲文章的结尾
今天我和同学们讲讲写作文应该怎样结尾的问题,然后咱们专门做片段练习——给文章加上恰当的结尾。
一、我先讲一个寓言故事:
割掉带响的尾巴
有这么一则寓言,一只小白兔很羡慕响尾蛇那能发出溪水般响声的尾巴,于是就去医院切掉了自己原来的尾巴,移植了一条响尾蛇尾巴。尾巴带着响儿了,却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一是这条带响儿的尾巴不能与身体保持平衡,大大地影响了奔跑的速度;二是跑起来总不能悄没声息,而要留下一路响声。有一天,兔子们在草地上玩时,来了一头大灰狼,结果其他兔子都躲过了灾难,这只小白兔因拖着带响儿的尾巴被逮住吃掉了。
有的同学写作文也爱犯小白兔那样的错误,不管需不需要,总要给自己的作文植上一条“带响儿”的尾巴。凡写记事作文,结尾必发“这件事情真有意义啊”之类的虚假感叹;凡写绘景作文,结尾总是:“祖国山河真是太美丽了,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栋梁之材,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做出更大的贡献。”凡写记人的作文,也总是来一句“他(她)真是我学习的榜样啊”之类的话„„这样的尾巴“响”则“响”了,但却不是从作文的内容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而是硬给加上的,所以往往不能跟作文的“身体”保持平衡。我不是说作文不需要尾巴,但这尾巴必须是顺理成章的,同学们千万不要给你的每一篇作文都硬植上一条“带响儿”的尾巴,如果硬植上了,你的作文反倒显得不自然了。
我感到咱们作文在结尾上有三种主要的“常见病”:
一、结尾以空洞的口号或表决心结尾,看上去慷慨激昂,其实苍白无力。
二、结尾时说一些与内容无关的话,费力不讨好。
三、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结尾时草草收兵,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
那怎么办呢:我讲第二个问题:
二、巧妙的结尾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让我们深深地了解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我们来读一读文章的结尾:
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是全文内容的总结。作者在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后,总结性地告诉人们:小兴安岭既是一座景色诱人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像这种在总结文章的同时,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给人一个明确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把它称之为“结尾点题”。
习作《我真正认识了她》写了因为“我”扔纸团而引起的一件小事,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默默地低着头,认真听着尤敏说的一词一句。这件小事让我真正认识了尤敏,看到了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同学所具备的、而我们这些班级小干部却又缺少的东西。
作者认识了什么呢?那就是尤敏办事认真负责,从不马虎,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本是一件不引人注目的小事,经作者这么一点,小事的意义就显露出来了。
结尾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文章的结尾是给人或评卷人一个最后印象,它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什么样的结局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关键在于作者要留给读者的是什么。最普遍的做法是堂堂正正结尾,这也是最自然的方式,一般用在叙事性的文章,顺着故事的发展,让事件告一个段落。例如写一起车祸,救伤车把伤者送走,围观的人散去,地上留下血迹与汽车残骸,文章就结束了;写一个令人难忘的假期,当假期接近尾声,一切的活动伴随美好的记忆结束;写完成文章,配合引题指点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展故事,再将发生的一切作总结,最好也在规定的条件下结束。
这种结尾是很安全的一种方式,它重新呼应主题,做法像绕着一个湖走一圈,最后一定会回到原地,否则就是远足迷路,作文离题,那就麻烦了。
还有几种结尾方法介绍如下:
3、总结陈词式
结束前再一次简单扼要陈述作者的观点,不但强调了文章的主题,结构上也完整地处理了文章的内容分配,使文章不会显得头重尾轻。这种总结性的结尾,通常用于写、说明、议论的文体,也可用于写景和其他文体,是一种相当保守但有效的结尾。
例如写人,在最后一个段落归纳出整体印象,或者根据前面所写的内容,整理出个人的观点、感受,甚至是批评,都可作为文章的结束。若是说明、议论性的文章,总结性的结尾合理地把各人论点、重点呈现出来,做法像一场表演结束后的谢幕,让演员再一次出场行礼。
4、出人意表的结局
结局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对作者和读者都是很大的一个挑战。这样的处理方式与推理、侦探小说类似,非到最后关头真相不会水落石出,好处是文字紧扣读者的心,作者有极大的控制权和满足感;缺点是风险高,容易让人因期望过高而失望,同时,也不容易处理,这种
结束方式属于难度较高的写作技巧。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都可以尝试这种方式,特别是完成文章题,一般上都会在结尾时这么安排。
5、结局总是让人牵挂
就像一些影片的结尾,到底那个好人是不是死了?观众从画面上找不到答案。文章的结尾也可以是悬疑性的,让读者猜测、参与、推敲。任何文体都可能运用这种结束方式,不过,处理的手法直接影响了效果,要有足够的经验和写作技巧才可以驾驭这种方式,否则会车毁人亡。
6、让读者自己走回家的路
在表达好几种观点后,作者可以选择不作决定,由读者自己安排孰是孰非,也就是哪一个是好的,哪一个是不好的,除了论说性质的文章,写人、叙事的文章,也同样可尝试这种写法,在文章的最后,由读者自己决定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应该有怎样的判断。
例如写的是我的烦恼,最后该坚持立场或者妥协?在父母的期望与自己的理想之间,该如何抉择?我们可以不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只展现出进退两难的困境,让读者咀嚼、玩味、体会。
7、找不到结局
有时我们经验不足,加上题材掌握得不好,文章的内容就会无止境地发展下去,或者不断兜圈子,迟迟无法结束。这种情况就好比厨师在甜品上桌前,安排了太丰盛的菜肴,没有给甜品预留空间。
这种状况要果断,否则一定会因时间掌控不当,而牺牲了文章的结尾,也破坏了文章的结构。
三、我再举2个结尾好的例子
一起看看《凡卡》(人教版)的结尾部分: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当凡卡把那封爷爷根本没法收到的信寄出以后,“他怀着甜蜜的希望”,而且梦见爷爷在暖炕上“正在念他的信”。文章戛然而止,这个似喜实悲的结局让我们沉思:爷爷能收到信吗?即使收到信,能带着凡卡离开吗?乡下的日子一定比城里好吗?
这样的结尾,虽然话不多,但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的思考或想象,即言已尽而意无穷,文章因而会增色不少。
习作《清晨的叫卖声》讲述了姑妈硬要自己的女儿辍学卖豆腐,结果自家鱼塘里的鱼生病死亡的现实教训,让她明白了文化的重要性。小作者的结尾是这样的:
姑妈挑着担子走了,远处又响起了她那清脆的叫卖声,那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这个结尾含蓄而意味深长,清脆的叫卖声不仅是叫卖豆腐,而且是让读者回味。清脆的叫卖声为什么重新响起?这叫卖声告诉人们,学好文化,掌握科技才能走上致富的道路。
四、比较一下《这个调皮鬼是谁?》习作的结尾,我只告诉你们:尾巴决不能拖长了。
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你们说,这个调皮鬼是谁?如果你愿意为我保密的话,我就告诉你:这个人就是我!
你们说,这个调皮鬼是谁?你们不知道吧,如果你们想知道的话,又愿意为我保密,我就不隐瞒了,我就马上告诉你:这个人就是我!我是一个很调皮的人,喜欢搞恶作剧,经常把人逗得哭笑不得,父母也拿我没办法,谁叫我有这种才能,又喜欢与人家逗乐呢?不逗乐我就没劲儿,今后,我还要继续这样逗下去,这是我的性格,你要给我鼓励哟,谁叫我是调皮鬼呢!
这两段文字,所写的内容都是相同的,是习作《这个调皮鬼是谁》的结尾。前一段文字是经过修改后的结尾,显然短小精悍,简洁干脆,点明了人物,解除了“调皮鬼是谁”的悬念,又点明了题目,是符合文章结尾要求的。后一段文字是小作者最初的结尾,比修改后的结尾文字要多出好几倍,它用了不必要的解说,用了许多与前面正文重复的话语,真像一条又长又细的蛇尾巴。从这两段文字做结尾的对比可以看出,文章把意思说清楚了,目的达到了,题目点出来了,等于完成了此次写作任务,就应该马上收尾。你看上面,“这个人就是我”一句,完全可以做结束语,再要写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尾巴就拖“长”了。
第二篇: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一、概括全文。如小学语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结尾。这个结尾概括了全文内容,给读者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印象。
二、交代结果。如小学语文课文《找骆驼》的结尾:“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这就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从而结束全文。
三、写出感受,总结全文。如小学语文课文《马》,作者在记叙了他和弟弟一起赶着一匹拉了重载的马,在雨夜泥泞中赶走夜路的经过后,在结尾时写道:“我现在看到拉货车的马,还打心眼里感到亲切。真的,再也没有像马这样忠实的动物了。”最后一句,写出了感受,总结了全文。
四、篇末点题。如小学语文课文《心愿》,作者叙述他在巴黎的街道公园与一个法国小姑娘及他的爸爸、妈妈相遇的经过后,用这样一段话作为结尾:“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
—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于,他们的心愿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最后一句就是篇末点题。《记一辆纺车》的结尾:《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五、表达感情和愿望。如小学语文课文《关怀》的结尾:“窗外阳光灿烂,菜花的香气一阵阵扑进教室来,春天这样美好,周总理这样关怀我们,我们感到又温暖,又幸福。”又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结尾:“„„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如陈群的《理想的阶梯》的结尾:“奋斗,是改革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六、首尾呼应。这种结尾方法有多种形式,有的是用相同的句子呼应,如作文《各就各位,预备——》,用“各就各位,预备——”开头,记叙了参加体育测试,联想到学习和要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作准备,最后又用“各就各位,预备——”结束全文。还有一种是开头设问,结尾回应开头的设问。如小学语文课文《海底世界》的开头是“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结尾是“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如杨朔的《荔枝蜜》的开头:“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国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七、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如《夜走灵官峡》的结尾: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有的时候还常用省略号结尾,可以促使读者去思考、回味,但使用的时候必须注意的是,文章本身要有可以给人深思、回味的内容,不能结尾时没话可写就随便来个省略号。
第二篇:初中语文 初中生怎样写作文 第17课 怎样详略素材
怎样写作文
(十):怎样详略
一、写文章要有详有略
【详略典故】这个雕像——没有手?
在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伟大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没有手。雕像的手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给砍去了!
原来,在一个深夜,罗丹完成了此雕像后,连夜叫醒他的徒弟们来欣赏。徒弟们反复看像,后来就把目光都集中在雕像的手上了: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徒弟们连声说:“好极了,老师,我们可从来也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
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评〗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是作品的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是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本来意义。
作文也如此,详写、略写要得当,切不可“渲宾夺主”。
作文时,都会遇到一个如何安排文章详略的问题。在写人、记事的的文章里,在叙时,就有个详略的安排问题。不能想到哪能儿,写到哪能儿。不作详略安排,就会造成详略不当。
从选择题材、安排结构,到刻画人物、运用语言„„处理得当,方能使文章匀称和谐,错落有致,结构严谨,主题突出。反之,文章就难免主体不显,失去平衡,非但不能感染读者,甚至令人难以卒读。可见,处理好文章详和略的关系,是何等之重要。
古人对此就有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用墨如泼”、“惜墨如金”。
只有详略得当,才能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
究竟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详到什么程度,略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不能随意安排,这主要是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
二、详略的实质和关系
1、详略的实质。
如何安排、落实详写、略写,既是一个写作理论问题,也是个实际操作问题;它既是个选材、组材问题,更是一个表达的问题。
2、、详写与略写的关系。
〖相同点〗详写:就是把主要内容(重点内容)细致地描写出来,详写必须是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完整。略写 :就是对次要内容,用一两句话、或较简单的一段话,简明地叙述一下。
〖不同点〗详写: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思想,更好地反映主要内容。略写:是简要地介绍次要内容,补充说明主要内容。
二者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
三、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1、要根据中心定详略。
如何正确理解详略与中心(文章主题)的关系,如何具体落实详写和略写,这是一个难以解决好的大问题。
总的原则是: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来决定材料的详略。
在一篇文章里,详略得当,就能重点突出,更好地表现中心, 增强表达效果。所以,不论写人、叙事,均应详略适度,衡量的尺子,就看是否有利中心思想的表达。
2、选用详略有“三爱”:
一是,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典型材料,要“偏爱”,当详写;
二是,对表现中心起辅助作用的一般材料,要“关爱”,当略写;
三是,对表现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割爱”,舍掉 不写。
四、在落实详写、略写时,有“四看”。
一看“文体”: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对人物的“五大描写”(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要详写。
〖记事的文章〗事情的经过是重点,事情的发展、变化,要详写。(叙事时,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带上感情来描述;细节部分要细致描写;感人部分,要写具体。)
〖写景的文章〗景物特点是重点,景物特征、动物特点,要详写。(要用恰当的语言,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景物之特点。)
二看“结构”:
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
三看“内容的性质”:
主要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1、为主要内容做准备、做铺垫的地方,要略写;
2、和主要内容作对比的地方,要略写;
3、为主要内容作陪衬的地方,要略写。
四看“表达方法”: 描写、叙述,要详写。抒情、议论,要略写。
五、哪些地方要详写, 哪些地方要略写?
哪些地方要详写?
1、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详写(要敢于放手去写,要细致的刻画,充分地发挥);
2、事情的主要片段,要详写(能突出个人思想品质的事情,要详写);
3、在写人的文章里,主要人物要详写;
4、叙述部分,要详写;
5、文章的重点,要详写(如人物思想品质、成就;事情的经过;景物、动物特征等,要详写);
6、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详写;
7、正文部分,要详写;
8、能直接显示事物本质的材料,要详写。
哪些地方要略写?
1、次要材料,要略写;
2、一般情节,要略写;
3、次要人物,要略写;
4、议论、抒情部分,要略写;
5、开头、结尾,过渡、照应,要略写;
6、铺垫、陪衬部分,要略写;
7、孤立的、点滴材料,要略写;
8、无重大意义的材料,要略写。
六、运用详略时,应注意的事项。
1、在操作时,应注意详略要得当。作文时,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不能信马由缰。
详略不当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平均使用笔墨,均不细写;
二是,写人时,主要人物不详;次要人物不略。记事时,主要情节不详;次要情节不略。写景、状物时,主要方面的主内容不详;次要方面的次要内容不略。
三是,该突出中心的地方,不详;与中心不密切的地方,不略。
2、应注意,能突出中心、表现中心的材料,要详写;与中心有一定关系的材料,应略写。
3、事情的主要片段,在一人一事的记叙文中,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事情,要详写;一般情节,要略写。
4、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
5、叙述部分要详写,抒情、议论部分要略写。
6、采用点面结合方法的,“点”上的材料要详写;“面”上的材料要略写。
第三篇:初中语文 初中生怎样写作文 第16课 怎样照应素材
怎样写作文
(九):怎样照应
讲第一个问题:照应的概念、目的、作用、实质。
1、照应,是指文章的前后内容的相互关照和呼应。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容,后面有着落;后面讲的情节,前面有所交待。简单地说:就是前面说的,在后面要回应一下;后面说的,在前面要先交待一下。在一篇文章中,有的内容前面讲了,后面再提及一下,与前面相呼应;有的内容,虽然主要放在后面说,但在前面先提一下,这种写法叫 “照应”。
“照应”也叫“呼应”:在行文过程中,要作必要的或明或暗的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前面提到的人、事、物,在后面要再现;后面的情节,前面先作简要交待。
2、“照应”的目的。使文章前后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结构更紧凑,中心表达更鲜明。更好地引起读者思考、回味,留下深刻印象。
3、“照应”的作用
“照应”是对伏笔(伏笔,是对文章后面出现的人、事、物的暗示;照应,是后前面伏笔的呼应。)的呼应。前有伏笔,后有交待,上挂下连,针缝线缀。使文章形成首尾一体,融会贯通。
4、“照应”的实质。“照应”的技巧,从根本上说,就是组织、使用、安排材料的问题,使用得体,使材料起到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之效果。
讲第二个问题:照应的方法
照应方法有:
1、首尾照应;
2、前后照应;
3、点题照应;
4、伏笔照应;
5、反复照应;
6、因果照应;(以上六种方法,详讲)
7、悬念式照应;
8、分合式照应;
9、题文式照应;
10、情节式照应;
11、细节式照应;
12、问答式照应;
13、对比式照应;(上述7种方法,暂略)
一、首尾照应
1、首尾照应的概念。在开头提出话题,结尾时作出答案或总结,就叫做“首尾照应”。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紧密呼应。
2、首尾照应的作用。首尾照应,既给人一种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的感觉,又有概括全文、揭示中心的效果。例如: 《一件小事》
开头:“但有一件小事,却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结尾与开头呼应:“独有这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大我的勇气和希望。”
3、对首尾照应的要求。(1)、开头的悬念,结尾有解答;
(2)、结尾的内容,开头有交待;(3)、开头与结尾,要紧密呼应。
4、首尾照应的主要方法。(1)、重复照应:重复的方式,或是一字不差;或是只改一、二个字;或只完全重复首尾的一个句子,如《白楊礼赞》:开头:“我赞美白楊树”;结尾:“我高声赞美白楊树”。(2)、首尾语言重复照应:即在题意、主旨上照应。(3)、感情重复照应:常为抒发情怀、憎恶之情的。如朱自清《背影》首、尾均抒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4)、问答式照应:开篇提出问题,引起下文;结尾在正文基础上,作回答。(5)、景观与感情照应:如游记,开篇描写景物;结尾议论抒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6)、物象重复照应:开头、结尾提到相同的物象。(7)、点明主旨和抒情议论照应:开篇点明中心内容,结尾用抒情议论的方式升华主题。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8)、因果照应。
二、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就是在文章里,前面的内容与后面的内容,互相照应。例如:《意外》首先写:“我的画——《球迷》,在市里获得一等奖这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接着又写到:“想起这件事,话就长了。”接着作者就追述了《球迷》的创作经过,最后完成全文。
又如:《党员登记表》中,写黄淑英给区委书记老赵一段:“刚刚走到山脚,突然听到山上响了一枪,她吃了一惊,抬头看时,白茫茫的风雪,像一团烟雾似的,遮住了半山坡,什么也看不清。紧接着,那烟雾深处,接连又响了几枪。”为什么打枪?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后面写了老赵补捕,以此照应前面的悬念,使人了然于胸。
三、语句相顾
1、什么是语句相顾法? 语句相顾法,就是运用相关的词语和句子,以达到上下文相互呼应之目的。语句相顾法,它也是照应的一种方法,语句相顾是前后照应的一种。
2、语句相顾法的作用。语句相顾,能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脉络和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又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例如:《小桔灯》
〖前〗第2小节:“进到一间有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着一幅布帘。”
{后}第3小节:“忽然听到外屋„„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
〖前〗第2小节:“„„我的朋友„„临时有事出去„„,”
{后}第11小节:“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
〖前〗第3小节:“(我)虽拿起一张报纸来看„„”
{后}第5小节:“(我)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
〖前〗第9小节:“她„„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了,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我们大家也都好了!’”
{后}第13小节:“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 ‘好’了!”
此文,讲究语句相顾,文章结构严谨,天衣无缝,来龙去脉,清晰鲜明。
语句相顾法训练(写作文)
题目
一、《他在我的记忆深处》。提示:
1、写作重点:放在由他的影响,我心灵上所受到的冲出,行动上有所长进,因而,对他念念不忘。
2、可采用回忆、倒叙之手法,穿插适当抒情、与议论,突出怀念之情。
题目
二、《这句话给了我》。提示:
1、“这句话”,可以是名人的话;也可以是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的话;
2、“给了我”,可以是力量或信心;
3、要通过具体事件来写;
4、“这句话”在文中要出现两三次。
四、标题照应法
1、什么是标题照应法? 即文章的内容与标题相互照应,标题中明显的,行文中必须有相应的文字,来照应标题。以题眼为基点,写下去,使文章始终围绕中心主旨运笔。这种方法,也叫“文题照应”。此法,还有的叫“内容与标题照应。”
2、标题照应法的作用。有的文中,多次出现内容与题目相照应。标题是文章“心灵的窗户”,往往抽象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所以,照应标题,会使主题更加突出。
3、标题照应法的分类,分为三类:
(1)、首段扣题,尾段照应。
(2)、卒章显志,篇末扣题。
(3)、语意扣题,隐形照应。
标题照应法之一
标题照应法的分类,第一种分类法,分为三类:
(1)、首段扣题,尾段照应。此法,或段首句,开门点题;或段落的结句,直接抄题目,点题;或抓住题目中关键字句,变换语言形式,在首段中突现出来,而末段,在首段基础上,适当地变换语言形式,进行呼应。
(2)、卒章显志,篇末扣题。在起笔时,宕(拖延的意思)开题目,思路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的写,达到水落石出时,揭示中心。例如:《这不是一颗流星》
〖开头〗从未提及流星;
{结尾}直到结尾时,才揭示其含义,点题:“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朴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
(3)、语意扣题,隐形照应。即题意相同,而语言形式不同的照应。这种照应,使文章深沉、含蓄、艺术性高明。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
此文,是照应标题之典范。文中4次照应标题,写“背影”。
这样多次照应,突出文章重点,使文章脉络分明。
照应标题,能避免离题现象出现。
标题照应法(之二)
标题照应法的分类,第二种分类法,分为三类:
1、首段扣题,尾段照应。(此法之论述内容与第一种分类法之一,基体相同。)
开门点题,可以直接抄写题目;或紧扣题目,变换语言形式,在段首中突现出来。末段在结尾处,再现文眼的本意字;或者再叙述一下首段有关题目的文字,甚至直抄题目。形成首、尾与题目呼应。
2、篇末扣题,收手呼应。起笔时,于题不顾,思路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写下去,达到水到渠成,篇末点题明旨。
3、文中扣题,文脉缜密。文章思路严谨,材料始终为中心服务,写作不离主航道。
标题照应法的两种情况
(一)、题文照应法的两种情况:
其一、标题的含义,一目了然,行文反复点题,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例如:《谁是
最可爱的人》。正文与标题4次照应。(每讲完一个故事,都安排了一段文字与标题照应。)
其二、标题的意义含蓄,在适当的地方点题,形成正文与标题的照应。例如:《小桔灯》。标题含义深刻,因此,在正文中多处点题,与题目照应。
第5节:“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桔子„„”
第6节:“我想起了„„桔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
第8节:“她„„把那个小桔灯四周相对的穿起来„„”
第10节:“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
第11节:“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
本文,由于运用了题文照应的方法,揭示了小桔灯的象征意义,主题就更加突出了。
(二)、要注意:
一是,题文照应法运用得好,既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又能深化主题。二是,题文照应法,必须顺理成章,运用自然;但不要弄巧成拙。
题文照应法写作训练
题目
一、《生活中处处有阳光》。提示:
1、“阳光”:比喻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友情)。“处处”:表示范围很广。
2、可以通过二、三件典型事例来写,穿插抒情、议论。
3、要做到题文照应。
题目
二、《我敬佩的一个人》。提示:
1、要写出人物的特点,还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2、事例要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3、还可以用人物的几大描写(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语言、动作等方法,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4、文中要有“我真敬佩他(她)之类的语句与题目相照应。”
五、伏笔照应法
1、什么是“伏笔照应法”?伏笔”:是指对将要在文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予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所谓“伏笔照应”,就是文章后面要写的内容,在前面先有个交待,为照应后面的内容埋下伏笔。
换言之:在行文不甚引人注目处,对后面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予先作暗示,把尚未交待的被用为下文再呼应的话或事件,点出来——埋下伏笔。当行文到需要揭示全文主旨的内容时,忽然发现前文中那个不能起眼的一笔,立即显示出了结构上的意义,令人回味无穷。
2、“伏笔照应”的实质。“伏笔照应”是作文材料互相照应时,体现材料内在关系的深层写作技巧,有柳暗花明的醒笔作用,及浅溪明流的艺术效果。
3、“伏笔照应”的作用。“伏笔照应”运用得好,使结构严谨,前后一贯,天衣无缝;还对补充、发挥、深化思想内容,起很大作用。这种先伏后应,伏得巧妙,会推动情节发展。伏笔、照应,二者是共同起作用,谁为谁服务?很难说。
4、伏笔的内容。(1)、景物伏笔;(2)、人物伏笔;(3)、语言和行动伏笔;(4)、事件伏笔;(5)、道具伏笔。
5、巧用伏笔时,应注意两点: 一是,注意法度,恰到好处; 二是,前伏与后应,要紧密结合。
伏笔照应法训练{写作文}
题目
一、《我家买了----》。提示:
1、在半命题里,填“电冰箱”、“新房”、“电脑”等。
2、可写购物之背景、外观、性能等,及全家欢乐之情景.3、运用“伏笔照应法”。
题目
二、《这里充满了----》。提示:
1、在半命题里填“爱”、“欢乐”、“温暖”等。
2、重点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师生或其他人相互间的关怀和帮助,表现出他们的高尚品德,折射出人间之真情。
3、运用“伏笔照应”技巧。
六、反复照应法
1、什么是反复照应法?有的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反复渲染,使文章前后照应。这就是反复照应法。
例如:《林海》
初入林海,就留下 “亲切舒服 ”;到最后,联想到兴安岭的意义(兴国安邦)则更深切感到“亲切舒服 ”了;全文反复三次出现“亲切舒服 ”。前后反复照应,主题逐渐深化。
又如:朱自清的《背影》
本文,多次照应标题。一写,背影——回念往事,落笔点题;二写,背影——亲子之爱,隐形照应;三写,背影——离情别绪,语意扣题;四写,背影——追忆往事,首尾呼应。
只有过渡自然,衔接紧凑,伏笔照应合理,才能写出结构严谨的好文章。
七、因果照应法
1、什么是 因果 照应法?因果照应,就是写作材料之间,内在逻辑照应.作者为了突出主题,在把握住材料之间的因果逻辑线索之后,按照因果照应,在文章中对材料加以合乎因果逻辑的排列组合,从而在写作技巧上,巧妙而艺术地予以实现.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强大逻辑
性.2、因果照应的特点。它表现在语意之间、材料之间的内在照应上,一般是看不出文字标志.3、因果照应的应用。此法常用于议论文、复杂的记叙文、抒情散文中,有这种照应.例如:《驿路梨花》
文中叙述了几件事,这使梨花姑娘及其妹妹受到感受动,她们精心地照料小屋,瑶族老人等借宿小屋受到主人公热情关照后,主动地照料小屋.这几件事之间,构成了顺承因果照应.
第四篇:初中语文 初中生怎样写作文 第19课 怎样精美素材
怎样写作文(十九):怎样精美
一,怎样理解语言的形象化
有的同学写作文,记事清楚,语句也通顺,但读后往往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为什么呢?语言缺乏形象化是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就以《雨天》这个题目为例,仅仅就开头来说,同样写“下雨”,就有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比较一下吧:
1.那天天气很不好。(太抽象)
2.那天下着雨。(稍具体)
3.那天下着大雨。(具体,不形象)
4.那天下着倾盆大雨。(富有形象性)
5.那天,雨下得真大,我撑着雨伞走在街上,布伞上面下大雨,里面下着小雨。(很形象)当然,语言的形象化,并不是为了把句子拉长,而是出于表达上的实际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文章形象感人。不然,修饰语用得再多,句子拉得再长,扩展得再大,也没有益处,甚至会使句子变得臃肿、累赘。所以,语言形象化,还要考虑表达文章主题的需要,注意文字的畅通。
二、如何使你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
一株花,好的枝干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绿叶与鲜花的装点,枝干再美也没有多大的意义,同理,一篇作文,好的立意与好的结构当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精美的语言来美化它,那么,再高明的立意与结构也无济于事。精美的语言就是作文的绿叶与鲜花,精美的语言就是作文的精神与灵魂,它能使你的作文发出令人耀眼的光彩。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提炼我们的作文语言水平呢?
一是要运用修辞。运用修辞的语言是经过刻意加工、美化了的个性语言,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语言,精美的语言总是少不了修辞。绝妙、恰当的修辞就如宝塔上的宝石,能使语言发出夺目的光彩。精美的修辞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多更好更深更新的体验与感受,是打动读者内心的美妙乐曲。如作文《菊花?烈酒》有这么一句:
甜美的回忆像一壶烈酒,一腔热气在心底慢慢扩散,让你觉得温馨,让你觉得豪情。
作者把回忆比作烈酒,把自己对回忆的体验比作喝烈酒的感觉,这个比喻新颖、形象、把无形无味的回忆化成有形有味有色的可感事物,给读者一种新鲜的体验与感受,充满了灵气与才气。
二是句式要灵活多变。这里所讲的句式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短句与长句的交换使用。1
如作文《谁是英雄》有这样一段:
谁是英雄?四季轮回,春秋变幻,那些宗庙祠堂里的文官武将,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严勇猛。
这段话,前面是短句后面是长句,短句与长句参差错落,使人朗读起来流畅有加,音韵十足,意味更浓。二是指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设问句、否定句、比喻句等各种类型的句式综合使用,各展魅力。如作文《筛出砂的筛子》有这么一段:
并非每一个春天的日子都是百花盛开、阳光灿烂,并非每一个季节都适合播种或收获,也并非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的留恋,有的风景美的太苍凉,何必留恋太多,沉 迷太久?
这段话有比喻句式、有排比句式、有否定句式、有反问句式,几种句式综合起来给读者一种比较轻松、愉悦、跳跃和谐的感受,朗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气势,并且令人沉思再三。其效果不是一般的陈述句所可比的。
三是语言要有思想性。作文的语言有没有力度与深度,关键在于其思想性的高低。好的作文语言总能给人一些启示、一些经验、一些哲理,其所表现的就是作者为人处世的认识与经验,也是作者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表现。如作文《那些需要忘却的》有这样一段:
人生就是忘记与铭记所演的一场戏。当我们学会辨别那些无价值的灰尘碎砾与有价值的黄金财富时,我们才开始真正体会忘记与铭记的真正含义。
这段话是作者对忘记与铭记的个人体验与感受,它能给人一种启示、一种思考、一种向导,其思想是深刻的,也是很有借鉴价值的,因而它能触动到读者的心灵深处。
四是语言要有辨证色彩。好的语言不单单是表达某个人的某种体验与感觉,还要能给读者一种比较全面的、深刻的、广泛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一已之偏见或个人情绪的倾诉,要给读者能够比较清楚、理智地认识事物,给人一种正确导向的意识。如作文《位置与价值》有这么一段:
位置之于价值,也是一把双刃剑,高的位置可以让我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却也会使我们“高处不胜寒”、“浮云遮望眼”;一方面高位能使人们如鱼得水,才华尽展,另一方面,它也会让人心存自满,不思进取。
这段话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高价置有利和不利的原因,展示给读者的是一种比较成熟、科学、合理、全面的认识和见解,其不偏不激的辨证观点,是比较全面、系统、广泛而富有参考与借鉴作用的。
五是语言要有文化底蕴。所谓的文化底蕴就是指语言中运用一些名言名句,或是运用一些典故,或是仿用、化用一些名言句子,其所表达的意思更有意味,更有深度,更容易打动、感染读者,其所表现的是作者文化沉淀之功底的深厚与浅簿问题。如作文《逝者如斯,当忘则忘当记则记》有这么一段:
太白忘却人生假丑恶,直挂云帆驶向人生的彼岸;东坡铭记人间真善美,大江东去流向人生最辉煌的汪洋。人之一生,当忘则忘,当记则记,只有这样,才能坦诚、执着。
“直挂云帆驶向人生的彼岸”是活用了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一句,而“大江东去流向人生最辉煌的汪洋”则是活用了苏东坡《念好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一句。这段话因有这两个典故,因有了这两句话而显得底蕴饱满,魅力十足。
六是语言要有时代意义。作文不单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还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与时代使命感,这样的作文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得到更多的读者的认可与赞同,才能显出与众不同的价值与意义。如作文《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有这么一段:
中国始终努力和日本建立友好的关系,日本接受了贸易往来,心中却始终对中国抱有敌意,本该铭记历史的日本人,却一直对过去缄口不言,甚至有国家之首去参拜靖国神社,他们一直扮演失忆者抑或编撰者,徒手篡改历史。
这段话紧紧扣住了当前中日外交矛盾的历史问题而展开论述,是十分具有时代意识的,这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很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和认可。
七是语言要有个性体验。精美的语言不是固定的一种结构与形式,也不是大众化的表达意识,而是富于个性化的。单调的、千篇一律的表达方式与表达意识只能让读者觉得呆板与沉闷,只有那些富有个性体验与个性表达的语言才能更好地触动到读者的心灵底处。如作文《张扬与内敛》有这么两段话:
内敛,是寒冷时妈妈送来的一衣温暖,是酷热时爸爸送来的一阵凉意,是口渴时的一壶清凉,是下雨时的一句叮咛。
张扬,是欢快时的大声歌唱,是悲伤时的放肆呼喊,是欢聚时的载歌载舞,是离别时追着火车跑的背影。
这两段话,作者对内敛与弘扬的理解与体验是独特而新鲜的,是具体而形象的,是作者本人对生活经验的独特表达,所以它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心灵震撼。
八是语言要有精神内涵。作文要真实地表现生活,所以美的丑的都可以写,但是我们人类总是要向前发展的,生活也总是要继续的,所以,我们要在作文当中给人们更多的表现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多给人们一些希望,多给人们一些启示,多给人们一些精神的鞭策与激励,让人们的精神内涵得到不断的提高和锤炼,以便他们更好地迈向美好的明天。如作文《夕阳残柱》有一段关于圆明园的议论:
能烧的全烧了,烧掉了皇帝的穷奢极欲,烧掉了国人的麻木和蒙昧,烧掉了夜郎自大的梦想,烧掉了一代人的苟且,但是,烧不掉的是那挺立的石柱,烧不掉的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一个民族的志气、一个民族对祖国的热爱!
这段话能使人们沉思、反省,能够使人们在不断的反省与自责中学会该如何去爱国,它能
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一定的净化和提炼,从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内涵,激起人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好的语言是一篇作文成功的关键要素,大家只有在不断的积累、提炼,并且按照一定的方法练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初中生怎样写作文
初中生怎样写作文
用大文化笔调写考试作文不恰当
批评中学生试图用漂亮的文字掩饰空洞、浅薄的内容或许是不公正的,但试图以漂亮文字取悦阅卷老师,其目的却是很明显的。但这能全怪我们的孩子吗?考试评价是个风向标,而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况且教科书中入选的一些所谓当代散文大师的作品也多这类风格。
用“空灵”的大文化的笔调去写考试作文是不恰当的。尤其对初中生来说就更不可取。初中生写作主要文体是记叙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所谓内容具体就需要有一定的人物和故事,通过人、事表达真情实感。
让中考生们写些什么呢
我们应当怎样指导初中生写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鼓励孩子们写真话、实话、心里话,而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应该成为我们的评价标准。从小培养好的文风对做人是十分重要的。试想一个从小学会说假话、空话、套话,学会见风使舵,揣摩上(老师)意,目的只是为了骗取高分,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呢?一个国家、民族的中小学生作文假话、空话连篇,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堪忧的。所以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朱自清等一贯强调:学作文其实也是在学做人。因此命题要返璞归真,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要具体真实。这几年中考题目在这方面作了改进,但考试评价方面似乎仍需努力。
其次,应当落实到平时的指导中去。有人说老是让学生写父母、祖父母,写亲情题材太老了,我觉得这话不正确。文学作品中“战争、死亡、爱情”是永恒的主题,虽然一段时间有人不承认,但所有作品终究脱不了这个范围。那么我要说“家庭、亲情、师生情、同学情”也应该成为中考作文的“永恒主题”,应该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旋律。其实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绝少不了新的题材。同样写爷爷奶奶,今日一批爷爷奶奶与二、三十年前就不一样。当年那些老人颤颤巍巍送孩子上学,如今他们可能潇洒地在公园打拳、跳舞。上世界八十年代时的那些家长们忙于补文凭、考外语、会计,如今的那些家长可能在忙于购车、股票、带领孩子上“奥数班”。如果以《荧屏前的争论》为题,想一想九十年代家庭里的论题和今天的家庭里的论题又不一样。可见只要留心观察,年年月月都有新东西写。
第三,老师、家长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材料的习惯,鼓励他们从生活中找素材,不要老是打开电脑找范文,去写李白、杜甫。叶圣陶先生在《拿起笔来之前》说:写文章难不难,决定于动笔之前的准备功夫怎么样。他提出要让学生养成三种习惯:一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二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三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这三条原则在我看来并未过时,也不会过时。具体地说:除了规定作文以外,教师、家长可以让孩子养成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的材料,这有三大好处:一是锻炼语言能力,二是积累写作材料,三是养成自律的习惯。无论在电脑上或用笔记本,每天写一点东西,日积月累,材料就多了,习惯也就养成了。如今的孩子往往从初一起就盯着中考试卷,“夸父追日”般做习题,做那些使人一头雾水的“分析题”,挤掉了读书的时间,弄倒了学语文的胃口,让他们一读语文就有压迫感、屈辱感,怎么能让他们有兴趣做好作文?
最后,要让孩子们学会描写。描写是展示人物的最好办法,写记叙文最好少用直观评论,更不要用貌似深刻的哲理概括,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怎样学会描写?我建议读读鲁迅、丰子恺、冰心、叶圣陶的散文。正像鲁迅所说的:“好的作品告诉你应该怎么写。”这里说一下,埋头苦干“独学而无友”是永远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取法乎上,才能得益乎中。如果阅读的面仅仅限于教科书或网上片段的文字,永远不可能写出一篇结构完整、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的记叙文。所以泛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如果书读得多了,文笔自然会流畅起来,否则捉襟见肘,下笔自然枯窘。(赵志伟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2011年上海中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
中考作文审题训练指导
1、周围的人和事,不同的人由于认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心情不同,有的人不能理解,有时候不能理解;但有的人能理解,有时候能理解。请以“我能理解”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提示]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看问题的角度,一是看问题的态度。应该仔细揣摩题干中的提示,为什么有的人能理解,有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有时候能够理解,有时候不能理解?想一想其中的原因,进而从“角度”和“态度”入手,使文章写出新意和深意。
2、向往
[提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向往,既然是向往,就应该展开自己的想像,把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憧憬,自己想要到达的境界写出来;同时,向往不是空虚的幻想,它浪漫又现实,既产生魅力,又产生动力,所以在写作时,也要注意将两者结合起来。
3、在路上。要求:亲身见闻。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提示]请注意题目的要求是写“亲身见闻”,而每天在路上的见闻,也许你会觉得平凡而又千篇一律,那就需要考验我们观察生活的眼光了,可以试着换一下观察的角度,那么,你会发现,“在路上”会有很多新鲜而有意义的人和事呢。
4、唱响今天
[提示]①唱响今天,是强者在面对艰难挫折与不幸时所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乐观向上珍视生命每分每秒的豁达、开朗的进取之心。
②唱响今天,是直面生活,把握机遇的基石,要将生命的最强音,唱响在今天。
③伟人之所以成功,在于经历磨难时,没有怨天尤人,而牢牢把握今天、奋斗今天、唱响今天,创造辉煌。
5、点亮感恩的心
[提示]①感恩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
②感恩使你多些宽厚、多些友善、多些快乐,使你有积极的人生观,感恩会善待自己,也快乐自己。
③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挫折与不幸。
6、发现精彩
[提示]①什么是“精彩”?学业有成是精彩,竞赛夺冠是精彩;取得长足进步是精彩,克服困难也是精彩;巨大的收益是精彩,微小的提高也是精彩。
②现实生活中精彩无处不在,关键在你如何去观察生活,如何去发现精彩。发现别人的精彩时,虚心学习,不断进取;发现自己的精彩时,充满信心,继续前进。
7、欣赏
[提示]“欣赏”就是喜欢美好的事物、享受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无处不在:既可以是自然界的怡人景致,又可以是人世间的优秀品质。“欣赏”的对象既可以是他人他物,又可以是“自我”。如可以写“欣赏美丽的四季”,也可以写“欣赏建设者的洋山精神”,可以写“欣赏蜜蜂的乐于奉献”,也可以写“欣赏自己的某一特长”。
8、精彩____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这种几乎是全体考生都能写的题目,尤其要注意“作文分项相加评分表”中的“中心与材料”,不能满足仅仅于写肤浅的或俗套的“精彩球赛”、“精彩活动”等,应注重文章的立意和材料的新颖,如“精彩读书行”、“精彩瞬间的背后”、“精彩乡村夜”、“精彩语文”、“精彩京剧”等,都可以参考。
9、当微风吹过
[提示]本文的写作范围较宽泛,关键在于对题中“微风”的理解。“微风”可以是具有比喻意义的,如父母、老师、朋友的爱,可以是幸福的感受;可以是正确地理解某一事物之后的欣悦,可以是有独到发现之后的快乐等等。也可以处理成具有寓言色彩或童话色彩的文章。
不论写实还是比喻,微风吹过是一个特殊的情景,写的是此时此景此情,要的是你的真心体验与感悟。
10、润物无声,真爱无痕
[提示]古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的爱也是如此,她不计较利害得失,不关心付出与收获是否对等,只知道要他人幸福。真爱真的没有痕迹吗?请用你智慧的眼、丰富的情感去感知这一切。
2011北京中考优秀作文 日积月累(1)
一滴水固然渺小,但千万滴乃至十亿滴凝聚成的力量却是我们不可小视的。石“穿”对人类来说,办到它是轻而易举的,可是又有谁愿化作那一滴水的力量去成就这一现象呢?这便告诉我们要学会积累,积累着看似渺小的的力量,日后将会化作巨大的能量。
积累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就像细密的针线活,要一针一针地慢慢缝好。有些同学可能会厌恶考试,在考前只能拼命复习,但你们要知道,考试就是对平时所积累的知识的测验,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光是“临时抱佛脚”,是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即便是成功,那也是暂时的幸运。这就足以证明积累的重要性。积累可以将生活经验加以总结、升华成更高的领悟,从而帮助更顺利地学习生活。
那么,如何积累呢?
首先,我们自身不能小觑渺小的力量。当年秦始皇没有意识到两个农民领导的起义可以推翻自己的霸权;而现在的蝼蚁筑穴甚至可溃一条江堤。渺小的力量凝聚起来是强大的,可怕的。我们只有正视这些看似渺小的事物,才懂得在生活中积累不显而易见却正确重要的经验,积少成多,足以水滴石穿。
其次,我们要有一颗恒心。没有毅力的人是无法做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愚公之所以能搬动大山,离不开他那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决心。只有那一颗充满毅力的恒心,才能日夜把那小小的水滴砸向石头,若是某一滴水半途而废,则无法成就“石穿”。这便可见得恒心的重要性。
但是,只要不小觑渺小的力量和有一颗恒心我们就能积累力量吗?我们还需要懂得积累适合自己的、正确的经验。若是不在意把错误的经验渐渐积累,那将演变成难以变更的坏习惯,危害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还需要一双慧眼,选择正确的经验加以积累,以成大器。
总之,小小的水滴之所以能穿石,那缺少不了渺小的力量的积累。我们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要学会拥有一颗恒心和一双慧眼,积累渺小的力量,让它不断升华,变化成巨大的能量,才能“滴水穿石”。2011北京中考优秀作文 日积月累(2)
雄鹰一次又一次的落入山谷,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毅力,最终才伸展双翅,翱翔蓝天;
梅花一天又一天的忍受寒风,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毅力,最终才傲立冰雪,散发清香;
河蚌一回又一回的吞吐巨浪,正是由于有着坚强的毅力,最终才练就珍珠,闪耀光芒。
毅力不仅让自然界的万物得以生存,独领风骚,而且使人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周恩来总理说过:“有恒心,有毅力,方能成功。”千真万确,古今中外不知多少豪杰名士因而成就了一段又一段的传奇,名垂青史,光耀古今。
毅力是把利剑,让体育健儿们过五关斩六将。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退赛,人们看着他渐渐走出场外的背影,都失望的想到:刘翔不行了!然而,令人惊喜的是在广州亚运会上,刘翔以13秒09的成绩再次夺得了冠军。毫无疑问,刘翔一定是握着毅力的利剑,披荆斩棘,重返赛场的!
毅力是盏明灯,照亮了黑暗坎坷的文学之路。张海迪从小身有残疾,这使她不得不在中学的时候就辍学在家,但她热爱学习,勇敢坚强,坚持自学到了博士,精通多国语言,创作了几百万字的英语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当代的保尔。”完全可以说,张海迪点亮了毅力的明灯,照亮了她原本充满高山险阻的人生道路。
毅力是后盾,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东方文明。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遭遇了亘古未有的重大灾难,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日本侵华„„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中华民族有毅力作后盾,顶住了种种艰难困苦,最终赢得胜利,建立起新中国。
有位哲人说过:“毅力是人类灵魂的最高统治者。”没错,毅力让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得以生生不息,蓬勃繁衍,创造了历史的辉煌。反之,则会一败涂地。项羽因败刘邦,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拔剑自刎江东,不就是一个千古遗训吗?其实,项羽倘若渡过乌江,重整旗鼓,凭借着“江东子弟多才俊,”定能够“卷土重来未可知。”
当今的80、90后大多数涉世未深,没吃过苦,缺乏坚强的毅力,以至于报纸上常刊登有学生因考试失利忍受不住压力和痛苦而跳楼自杀的报道。我作为新时代年轻的一员,在此向青少年朋友们献上必须终身谨记的一句话——毅力创造辉煌!
【点评】这是一篇议论文,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文章开头先通过三个排比句和周恩来总理的话引出提出自己的观点——“毅力创造辉煌”,然后分别举张海迪、中国近代史的正面例子和当今的反面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材料很典型,很有说服力,最后呼应首段,使全文浑然一体,结构相当严谨。文章的语言精练,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强。
2011北京中考优秀作文 日积月累(3)
在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许多的不顺心和挫折。这时我们就需要去面对它,去战胜它。那么不顺心和挫折就会不攻而破;那么你就会向成功跨进了一小步。因此,我认为成长路上需要一点毅力。
成长路上需要一点毅力,所以刘翔才能战胜伤痛。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而退赛,但在这两年里,刘翔不断地做复健工作,不断的练习,终于凭借自己的毅力,重回赛场。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亚运会中,人们惊喜的看到这位“栏上飞人”重回赛场,成为了亚运会史上的第一名三夺110米栏冠军的选手;由此可见,成长路上需要一点毅力。
成长路上需要一点毅力,巴尔扎克因此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法国巴尔扎克曾经有一段非常艰难的经历。父亲想要他成为一位律师,对于儿子的写作梦想不给予支持,甚至断了儿子的经济供给。无门可走的巴尔扎克只得凭借自己去走自己的人生道路。他一次次像报社投稿,但却一次一次遭到退稿,但是他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最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名垂青史。那一篇篇的退稿见证了他的毅力是如此坚定。所以成长路上需要一点毅力。
成长路上需要一点毅力,马云成就了阿里巴巴帝国。马云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第二次高考数学只考了19分,比第一次进步了18分。第三次数学考了八十几分。马云想既然我的理科不行,那么我一定要成为杭州的英语才人,马云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才子。后来,还成就了阿里巴巴帝国的宏大事业。因此,成长路上需要一点毅力。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人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西汉的司马迁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写出了《史记》,盲人海伦?凯勒„„所以只要有毅力就能战胜困难。
成长路上需要一点毅力,拥有毅力的人生会更加的精彩!
【点评】文章处处点题,凸显成长路上需要一点毅力的主旨。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不论是开头的直奔主题,还是分论部分的每一个例证后面,亦或文章的结论部分,适时点及“毅力”二字,扣题准确。
初三生利用寒假安排学习和生活四大建议
过完寒假,初三学生4月后就要面临中考了。那么,初三学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个寒假安排学习和生活,为自己应对2012年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呢?建议采取以下学习与生活策略。
1、首先制定学习计划,认真查漏补缺,狠抓薄弱学科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努力将学生复习状态调整到最佳,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寒假学习!
比如:每天学习时间最少保持在7-8小时(上课时间包括在内);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晚
上19:30-21:30。
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但主要是以保证每科的学习时间为主。例如:你数学定的是2个小时,但2小时过后任务还没有完成,建议你赶快根据计划更换到其他的复习科目。千万不要出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局面。
晚上学习的最后一个小时建议把安排设置为机动,目的是把白天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完成的任务再找补一下。
每天至少进行三科的复习,文理分开,擅长/喜欢和厌恶的科目交叉进行。不要前赶或后补作业。记住,完成作业不是目的,根据作业查缺补漏,或翻书再复习一下薄弱环节才是根本。
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吧!
寒假中,要认真、客观地对期末考试进行分析。看看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同学们在分析“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后,为自己制定一套寒假学习计划,并
坚持实施。
因为寒假时间有限,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所以,寒假学习中要多补习“瘸腿科目”,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分析看看哪科没考好,冷静分析丢分原因,判断该科是不是弱科。如果是,则要抓紧寒假时间,多补弱科基础知识,避免中考时“瘸腿科目”拉分。
2、有计划的梳理学科要点,形成知识体系与纲要结构
成绩落后生要静下心来,加强概念、单词和公式的记忆,将初二初三教材上的概念、规律、公式等知识梳理一遍。首先可初步整理出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考点,找到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使每块知识形成体系。其次要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再次,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课本中的知识点融汇在一起,理出线索,留在中考后期复习用。
对于语文学科,文科目中文言文有欠缺的同学,可以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通读一遍,掌握相关词语的用法,并在练习中巩固。
数学:平面几何比较重要,在寒假消化老师课堂上讲的基本知识。要多看公式及相关题型,多做证明题,培养解题思路。
英语:听英语广播、看阅读、记单词、朗诵课文,复习必须掌握的语法。每天坚持用半个小时背单词,把不能背诵的单词整理成小卡
片,便于随时复习。
物理:掌握电学、力学重要的原理和公式。力学中,分析题比较多,要多做练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知识点,要好好复习,并掌握解
题方法。
化学:由于初三才学,接触比较晚,感觉生疏,主要就是看课本,夯实基础。
3、收集和整理做过的错题,选择中考真题及时训练
寒假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尽量多做历年中考真题。在做完一套真题试卷后,要及时核对答案,看看哪些题目丢分,弄清丢分原因。通过做真题可了解中考命题范围、题目深浅以及相关题型。
同时,还要把做错的题记录在错题集里,或用红笔作上记号,便于下一次复习。比如,英语若是客观题丢分,要认真研究该题失分的原因,数学或其它科目也可以用此方法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汇总在一起,记在事先准备的小册子上,开学后请教老师。通过有选择性的做中考真题,可以体会和熟悉中考题型,同时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使训练更有效。
4、有序安排寒假作业,有选择的让孩子进行“家教”或学科辅导。
寒假里,完成寒假作业往往会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放假前两天拼命把所有的作业都写完,以后的时间光顾着玩,到了开学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另一种是先尽情玩,直到快开学的前几天才慌忙写作业,保量不保质。因此,寒假要有计划性的安排每天应完成的书面作业,不要作业量要求起伏变化太大。
在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后,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家教”或学科补习。应注意到,过多的假期补课会使学生厌学,并容易发生重复训练。好的课外辅导班和家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但是不要过分依赖家教或辅导班。
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思维习惯为出发点,学生参加辅导后应及时消化课上知识,不要就题论题,要灵活运用老师所讲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找些名校、名老师的辅导班讲解一些难题、拔高题。对于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弱项科目找一些基础班补习基础知识。
对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课外辅导课后应遵循“复习为主,少做精练”的原则,绝不能忽视旧课复习,一味地关注下半学期新课的学习,应充分利用旧课知识的疑点、难点、重点进行有效地查漏补缺,努力在开学后的新知识学习中取得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