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掀起结构调整新高潮
我镇按照县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的要求,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并在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规划,因地制宜,注重通过宣传引导,科
技指导,加强信息服务,推广先进技术等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做到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适合养什么就养什么,不强制命令,不搞一刀切,确保秋季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工作到位。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里召开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对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对秋季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研究出台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健全工作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任务分解,强化责任。实行镇领导分工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农户,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到人头,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秋收秋种期间,镇机关工作人员将全部下村,深入一线,指导生产,帮助工作,协调服务,确保调整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
三是抓好宣传引导。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村广播、发放明白纸、典型引路等方式,使群众真正树立传统耕种没出路,特色农业能致富的观念,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强化政策扶持。对高标准蔬菜大棚实行贴息贷款和资金扶持,每亩年补贴300元,连补3年;温室大棚每棚协调贷款7000元,贴息3年,并无偿架电,硬化道路;对发展十个以上连片鸭棚的户,除县每棚补助2000元外,镇里每棚再补助扶持资金2000元;对连片种植土豆的农户,镇里负责种子和地膜款;对名贵鱼种养殖100亩以上的,除县补贴外,镇也相应补助;对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的热情。
五是加强技术和信息服务。镇里组织农技、渔技、畜牧、农机、水利等涉农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加快协会建设,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办实办好,使农产品种的好,销的出,提高种养效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力求结构调整新突破
以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全镇种植业结构大调整。在巩固1300亩大棚蔬菜的基础上,加强规划,扩大面积,力争达到1500亩;大力发展连片大中小弓棚,联系引进名优品种,提高种植效益,使之尽快形成规模。镇里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力争每个村结构调整都有新亮点、新突破,到年底,全镇农业结构调整面积突破6000亩,粮经比例4:6。
抓好新上养殖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畜禽业。以养鸭、养猪为突破口,加强基地建设,带动全镇畜禽业发展,使之成为湖区百姓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巩固发展镇养殖场等4处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又建成两处养鸭基地,已发展高标准鸭棚35个,预计年出栏肉鸭45万只;鱼场利用鱼池台田新建大型肉鸭养殖基地,总投资500万元,年出栏肉鸭80万只,并与县食品公司签订了常年购销合同。全镇水禽饲养量达150万只。今年新建养猪场一处,集育种、繁殖、养殖于一体,总投资500万元,年可出栏成猪万余头,预计10月份建成投产。目前,全镇共发展初具规模饲养场120余处。
林果业抓好栽培管理,发展苗木花卉种植。进一步加强对湖东大堤、滨湖路两侧、老运河堤长达30余公里的绿化带、渔池台田等林木管理。依托靠近县城优势,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新建的集养殖、观赏、休闲于一体,占地面积30多亩的大型花卉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年,全镇新增林业面积1300余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3.9。
劳动力转移取得新进展。针对全镇人多地少的实际,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广泛宣传、靠上联系,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目前,全镇劳动力转移总数达到16000余人,其中,县外2800余人,国外务工5人。8月份,镇里由分管领导带队,到日照等地,对用工企业进行走访,征求企业意见,看望外出务工人员,并达成了新输出50名纺织女工的用工协议。
三、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镇在农业结构调整和湖区管理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县委、县政府整体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抓好宣传引导,使群众切实提高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技术服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提高种养效益;并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市场供求信息,使农产品种的好、销的出,效益高;三是重点抓好养猪场、镇鱼场肉鸭养殖基
地和塌陷区养鱼基地的建设,抓好三个农字号龙头企业的扩产扩资,达到“办一个企业,建一座基地,育一大产业,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四是针对当前实际,重点抓好“三秋”生产和秋种工作.镇里成立秋季农业生产指挥部,全力以赴,靠上工作,做到人员安排到位,安全生产宣传到位,机械设备、工作措施到位,确保秋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做好小麦良种补贴工作,确保
良种种植面积,为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 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掀起结构调整新高潮
我镇按照县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的要求,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并在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规划,因地制宜,注重通过宣传引导,科技指导,加强信息服务,推广先进技术等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做到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适合养什么就养什么,不强制命令,不搞一刀切,确保秋季结构调整顺
利进行,工作到位。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里召开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对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对秋季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研究出台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健全工作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是任务分解,强化责任。实行镇领导分工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农户,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到人头,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秋收秋种期间,镇机关工作人员将全部下村,深入一线,指导生产,帮助工作,协调服务,确保调整任务不折不扣的完成。
三是抓好宣传引导。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村广播、发放明白纸、典型引路等方式,使群众真正树立传统耕种没出路,特色农业能致富的观念,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强化政策扶持。对高标准蔬菜大棚实行贴息贷款和资金扶持,每亩年补贴300元,连补3年;温室大棚每棚协调贷款7000元,贴息3年,并无偿架电,硬化道路;对发展十个以上连片鸭棚的户,除县每棚补助元外,镇里每棚再补助扶持资金元;对连片种植土豆的农户,镇里负责种子和地膜款;对名贵鱼种养殖100亩以上的,除县补贴外,镇也相应补助;对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了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的热情。
五是加强技术和信息服务。镇里组织农技、渔技、畜牧、农机、水利等涉农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加快协会建设,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办实办好,使农产品种的好,销的出,提高种养效益,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力求结构调整新突破
以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全镇种植业结构大调整。在巩固1300亩大棚蔬菜的基础上,加强规划,扩大面积,力争达到1500亩;大力发展连片大中小弓棚,联系引进名优品种,提高种植效益,使之尽快形成规模。镇里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力争每个村结构调整都有新亮点、新突破,到年底,全镇农业结构调整面积突破6000亩,粮经比例4:6。
抓好新上养殖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畜禽业。以养鸭、养猪为突破口,加强基地建设,带动全镇畜禽业发展,使之成为湖区百姓致富的重要手段。在巩固发展镇养殖场等4处养殖基地的基础上,又建成两处养鸭基地,已发展高标准鸭棚35个,预计年出栏肉鸭45万只;鱼场利用鱼池台田新建大型肉鸭养殖基地,总投资500万元,年出栏肉鸭80万只,并与县食品公司签订了常年购销合
同。全镇水禽饲养量达150万只。今年新建养猪场一处,集育种、繁殖、养殖于一体,总投资500万元,年可出栏成猪万余头,预计10月份建成投产。目前,全镇共发展初具规模饲养场120余处。
林果业抓好栽培管理,发展苗木花卉种植。进一步加强对湖东大堤、滨湖路两侧、老运河堤长达30余公里的绿化带、渔池台田等林木管理。依托靠近县城优势,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新建的集养殖、观赏、休闲于一体,占地面积30多亩的大型花卉基地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年,全镇新增林业面积1300余亩,林木覆盖率达到%。
劳动力转移取得新进展。针对全镇人多地少的实际,镇党委政府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广泛宣传、靠上联系,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劳动力转移工作。目前,全镇劳动力转移总数达到16000余人,其中,县外2800余人,国外务工5人。8月份,镇里由分管领导带队,到日照等地,对用
工企业进行走访,征求企业意见,看望外出务工人员,并达成了新输出50名纺织女工的用工协议。
三、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镇在农业结构调整和湖区管理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县委、县政府整体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抓好宣传引导,使群众切实提高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技术服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提高种养效益;并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市场供求信息,使农产品种的好、销的出,效益高;三是重点抓好养猪场、镇鱼场肉鸭养殖基地和塌陷区养鱼基地的建设,抓好三个农字号龙头企业的扩产扩资,达到“办一个企业,建一座基地,育一大产业,富一方农民”的目的。四是针对当前实际,重点抓好“三秋”生产和秋种工作.镇里成立秋
季农业生产指挥部,全力以赴,靠上工作,做到人员安排到位,安全生产宣传到位,机械设备、工作措施到位,确保秋季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做好小麦良种补贴工作,确保良种种植面积,为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经验材料
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经验材料
特色取胜规模发展科学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今年以来,党委政府把做好农村、农业、农民的工作作为稳定和发展的重点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的文件精神,在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水稻、小麦良种推广,大力开发绿色农产品,走粮食产业优质高效之路的同时,强力推进农业结构
调整。我镇紧紧围绕市、区委政府“上规模、抓特色,突出区域特点,走标准化建设”的思路,结合我镇实际,大力发展芦笋产业和畜禽产业。
对于芦笋产业的调整,我们做到“两个强化”、“三个明确”、“四个规范”、“五个抓好”。
“两个强化”即:(1)强化宣传,使这项富民强镇的产业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2)强化面积落实。镇、村、组三级干部和所有党员都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建立芦笋示范田,确保全镇芦笋种植面积的落实。今年全镇计划蔬菜栽植面积10000亩,其中芦笋面积计划为6000亩,由于芦笋栽培方式的改变,由白芦笋改为绿芦笋,由亩均栽植1200棵至1400棵,加密到每亩栽植2400棵至2500棵,实际栽植了2513亩,加之近600亩的老芦笋。目前,新老芦笋面积已达3000亩以上,计划明年再扩8000亩,达到万亩以上。
“三个明确”即:(1)明确工作思路。我们将芦笋的调整思路定位为: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在每个具体时期确定工作重心。我们从芦笋的育苗到芦笋移栽后的管理都明确了重点,把种苗育苗面积、浸种、催芽、大田规划、移栽管理落实好范文版权所有到位;(2)明确工作职责。成立了芦笋产业结构调整指挥部,实行镇干部包片、驻村,村干部包组到田,确保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努力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工作要达标”;(3)明确工作纪律。建章立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考核,加强督查力度,用量化的标准来经营芦笋产业。
“四个规范”即:(1)规范肥料的品种数量与投放方法;(2)规范耕作标准与要求;(3)规范大田的移栽规格与质量;(4)规范水系配套标准,制定了芦笋种植任务时间表,严格执行芦笋移栽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五个抓好”即:(1)抓好范文版权所有好芦笋栽培的管理工作;(2)抓好芦笋的销售工作;(3)抓好芦笋收购的体制建设;(4)抓好资金的投放与回收;(5)抓好管理人员的审查和监控。
我们建立健全芦笋技术专项管理机构,实行农业生产资料统一供应,病虫统一防治,收购市场统一管理,资金专款专用管理,实现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一条龙服务。由苏州创元集团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成立了以尹洪修博士为首的技术指导队伍;与山东艾斯派芦笋有限公司和宿迁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签定了销售合同,确保在市场行情好时,随行就市,在市场行情不好时,制定保护价,保证了广大笋农的利益。以工业化管理的模式来经营芦笋产业,一切按标准化操作,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标准化产品,在全镇形成了“共想芦笋事、共唱芦笋经”的芦笋文化氛围。
在畜禽生产上坚持“两示范、三突破”。
“两示范”即着力打造生猪示范区和家禽养殖示范区。“三突破”即:一是在生产模式上突破;二是在经营模式上突破;三是在调整模式上突破。我们以苏太猪扩繁基地和陈洼、条河两个林带养鸡基地为示范,在生产模式上重点培育养殖大户和养殖示范区,通过典型带动,促进全镇畜禽生产。全镇现有养鸡专业户1132户,年饲养蛋鸡、肉鸡等禽类400万只,日产鸡蛋100吨左右;养猪业主要是推广优良品种苏太猪。在经营模式上,我们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努力打造苏太猪和肉种鸡的品牌效益。通过科学规划布局,严格建设质量,专家技术指导,规范了养殖和疫病防治方法,确立了产销一体化,畅通了销售渠道,开拓了市场。在调整模式上,我们通过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指导农户搞好生产,定期定点采集市场行情,及时反馈给农户,引导和鼓励他们自行调整养殖结构。总之,我们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概括起来为:以市场经营为理念,寻找突破,走规模化、产业化之路。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四篇: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经验材料(定稿)
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经验材料
特色取胜 规模发展 科学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今年以来,党委政府把做好农村、农业、农民的工作作为稳定和发展的重点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的文件精神,在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水稻、小麦良种推广,大力开发绿色农产品,走粮食产业优质高效之路的同时,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我镇紧紧围绕市、区委政府“上规模、抓特色,突出区域特点,走标准化建设”的思路,结合我镇实际,大力发展芦笋产业和畜禽产业。
对于芦笋产业的调整,我们做到“两个强化”、“三个明确”、“四个规范”、“五个抓好”。“两个强化”即:(1)强化宣传,使这项富民强镇的产业深入人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2)强化面积落实。镇、村、组三级干部和所有党员都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建立芦笋示范田,确保全镇芦笋种植面积的落实。今年全镇计划蔬菜栽植面积10000亩,其中芦笋面积计划为6000亩,由于芦笋栽培方式的改变,由白芦笋改为绿芦笋,由亩均栽植1200棵至1400棵,加密到每亩栽植2400棵至2500棵,实际栽植了2513亩,加之近600亩的老芦笋。目前,新老芦笋面积已达3000亩以上,计划明年再扩8000亩,达到万亩以上。
[本文出自新世纪秘书网-http://]“三个明确”即:(1)明确工作思路。我们将芦笋的调整思路定位为: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在每个具体时期确定工作重心。我们从芦笋的育苗到芦笋移栽后的管理都明确了重点,把种苗育苗面积、浸种、催芽、大田规划、移栽管理落实到位;(2)明确工作职责。成立了芦笋产业结构调整指挥部,实行镇干部包片、驻村,村干部包组到田,确保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努力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工作要达标”;(3)明确工作纪律。建章立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考核,加强督查力度,用量化的标准来经营芦笋产业。
“四个规范”即:(1)规范肥料的品种数量与投放方法;(2)规范耕作标准与要求;(3)规范大田的移栽规格与质量;(4)规范水系配套标准,制定了芦笋种植任务时间表,严格执行芦笋移栽的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五个抓好”即:(1)抓好芦笋栽培的管理工作;(2)抓好芦笋的销售工作;(3)抓好芦笋收购的体制建设;(4)抓好资金的投放与回收;(5)抓好管理人员的审查和监控。我们建立健全芦笋技术专项管理机构,实行农业生产资料统一供应,病虫统一防治,收购市场统一管理,资金专款专用管理,实现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一条龙服务。由苏州创元集团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成立了以尹洪修博士为首的技术指导队伍;与山东艾斯派芦笋有限公司和宿迁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签定了销售合同,确保在市场行情好时,随行就市,在市场行情不好时,制定保护价,保证了广大笋农的利益。以工业化管理的模式来经营芦笋产业,一切按标准化操作,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标准化产品,在全镇形成了“共想芦笋事、共唱芦笋经”的芦笋文化氛围。
在畜禽生产上坚持“两示范、三突破”。
“两示范”即着力打造生猪示范区和家禽养殖示范区。“三突破”即:一是在生产模式上突破;二是在经营模式上突破;三是在调整模式上突破。我们以苏太猪扩繁基地和陈洼、条河两个林带养鸡基地为示范,在生产模式上重点培育养殖大户和养殖示范区,通过典型带动,促进全镇畜禽生产。全镇现有养鸡专业户1132户,年饲养蛋鸡、肉鸡等禽类400万只,日产鸡蛋100吨左右;养猪业主要是推广优良品种苏太猪。在经营模式上,我们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努力打造苏太猪和肉种鸡的品牌效益。通过科学规划布局,严格建设质量,专家技术指导,规范了养殖和疫病防治方法,确立了产销一体化,畅通了销售渠道,开拓了市场。在调整模式上,我们通过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指导农户搞好生产,定期定点采集市场行情,及时反馈给农户,引导和鼓励他们自行调整养殖结构。
总之,我们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概括起来为:以市场经营为理念,寻找突破,走规模化、产业化之路。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五篇:乡镇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乡镇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县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动员会议精神,加快全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动员全镇上下紧紧抓住秋季调茬的有利时机,迅速掀起秋季农业结构调整高潮,确保全年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结合全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一切工作具体化”的总体要求,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亚行开发项目建设机遇和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搞农业招商,积极培植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继续扩大优势产业种植规模,在早春辣椒、拱棚西红柿、食用菌、拱棚芹菜、山药等主导农产品上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速膨胀以生猪、蛋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饲养规模,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养殖)基地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逐步把我镇建成现代农业生产区。
二、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切实搞好岗子方亚行开发项目建设
以路林、辛店、梁桥、岗子、王庄、李街、廉街等村为重点,搞好亚行开发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把岗子方建设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机井房、桥涵闸相配套的高标准方田,为投资者创造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配套服务的优良生产环境,制定扶持发展的有关政策,千方百计地引进一批名、优、稀、特作物新品种,逐步把岗子方建成集生态、高效、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二)努力做好三周方生态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前周、中周、后周、陈闸已列入县生态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区域内。上述四村要按照园区的统一规划和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平源水库和滨河大道建设,搞好绿化美化,充分利用园区内扶持政策,开展农业招商活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滨湖农业、观光农业。
(三)着力抓好柳杭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以闫村、姬沟、林庄、柳杭为中心区,以山药、西红柿、芹菜为主导品种,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搞好区域规划布局,积极膨胀中小拱棚和单一连片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建成柳杭方2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村居,做大做强拱棚西红柿、拱棚芹菜等主导产业。
(四)继续膨胀王全方拱棚辣椒基地规模
田庄、李海、凡村、前集、张杭等村居要利用秋季腾茬的有利时机,早规划、早部署、早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多种承包形式,在镇确定的规划区域内把大棚建设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到年把王全方拱棚辣椒基地做成品牌产品。
(五)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以杭兴、科育、富源三个良种猪繁育场为依托,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化饲养,继续壮大柳杭、路街、疃里、前周、小楼等村的生猪养殖规模,加快建设以柳杭管区为中心的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力争3年内达到生猪年出栏5
万头以上,建成全县标准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年内新建刘铺、岗子、孙庄、梁桥、田庄等村规模养殖场,扩大蛋鸡、肉鸡为主导品种的饲养规模,加快建设
以辛店管区为中心的禽类养殖示范基地。
三、方法步骤
全镇秋季农业结构调整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月中下旬)准备动员阶段:
月中旬,由镇蔬菜基地办公室牵头,组织召开重点区域的村干部、村民代表和种棚户参加的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8月下旬召开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动员会议,明确目标,确定重点区域、重点村居。各村居也要迅速召开两委会、群众代表会,层层动员,同时积极组织群众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引导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农民群众大搞农业结构调整的自觉性。
第二阶段(9月上旬—10月下旬)任务落实阶段:
根据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和本村的任务,各村居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调整,基地、管区和包村人员要明确任务、明确责任、一包到底。农办要搞好规划设计、物料供应和技术指导,对于需要调整土地的村居要确保土地调整一次成功。本阶段要完成王全方温室育苗棚建设任务,完成大拱棚料物的筹备,完成5处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元旦前完成岗子方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阶段(12月中旬)检查验收阶段:
镇政府将组织专门人员对村居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年终千分制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
四、组织领导和兑现奖惩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是全镇当前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今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镇里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各管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农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协调。继续实施镇村干部包保责任制,各村居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各部门都要全力配合这项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对今年结构调整力度大、成果明显、任务完成好的管区和村居,镇政府将严格按照汶镇发40号文件兑现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