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推荐]

时间:2019-05-14 21:0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推荐]》。

第一篇:论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推荐]

sunshine

文章编号:1671—8178(2003)02—0062—0

3论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

朱虹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系,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文章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制约的主要内容、优势和局限性,对加强、改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审计;经济责任;权力制约

[中图分类号] F239.42[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专题中明确提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权力制约的论述,全面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对于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更好地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1999年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颁布执行以来,各地开展了大量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制约权力方面发挥了反馈、公证、处理纠正和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等积极作用。

按照制约权力的种类不同,主要可以分为:

1、对决策权的制约作用。就是通过检查领导干部行使决策权的情况和效果,科学界定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提出进一步完善决策权管理的建议所发挥的作用;

2、对行使权的制约作用。就是通过检查领导干部具体行使法定或专项授权的情况,防止滥用执行权所发挥的作用;

3、对监督权的制约作用。就是通过对法定的监督检查部门的领导干部行使监督权的再监督,促进正确使用监督权所发挥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党政部门领导干部、国有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的权力都具有制约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制约的优势与局限性 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属于用权力制约权力的范畴,是重要的权力制约形式之一。与人大、纪检监察、司法及社会舆论等制约权力的形式比较起来,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有自己特定的优势,也有自己固有的局限性。只有准确地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制约的优势与局限性,才能扬长避短,有效发挥出经济责任审计的应有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制约权力的优势

1、依据的法定性。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既有《审计法》的规定,又有中办、国办的文件规定,还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许多专门法律、法规,这就保证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制约的法定性。

2、程序的规范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严格按照《审计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的审计程序进行工

[收稿日期]2003—04—08 [作者简介]朱虹(1962—),女,湖北省随州市人,副教授,审计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教育管理、国家审计。

sunshine

作,相应地,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程序也是具有严格的规范性特征,使它有别于一些临时性的监督检查,有利于保证权力行使人的民主权利。

3、结果的权威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行机关有较强的独立性,并完全依据审计获取的事实证据,对照法律、法规进行评价,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制约权力的局限性

1、对象确定的依赖性。这是由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决定的。1999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办发(1999)20号)第五条明确规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向审计机关提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同时印发的《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五条也明确规定,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由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由人民政府下达审计指令。这就决定了制约权力的审计行为的具体实施及相关措施的实施,必须依赖于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

2、内容的专一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检查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这就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在内容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是以资金管理权为主,对其他权力的制约,也只能以资金管理及效益情况为基础。

3、手段的局限性。按照《审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审计机关权限的设置,审计机关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中只有经济处理处罚权,没有组织人事管理处理权,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通报权也是有较多条件限制。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线索要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对审计成果的运用,也要遵循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

二围绕有效制约权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按照制约权力的要求进一步找准目标,突出重点,完善措施。

(一)要以制约权力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权力制约,是进一步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科学思

sunshine

路,也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

向。长期以来,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定位,仅限于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没有上升到权力制约的高度来认识,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按照权力制约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思想,自觉地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在权力制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围绕有效制约权力,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对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定位不准和受传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影响,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的确定上始终没有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对权力的行使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与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审计内容不加区别,严重时甚至在审计文书中出现单位和人不分的情况;二是对各类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共同点—权力认识不足,以至对各类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长期难以统一规范下来,实际操作中五花八门。经济责任审计权力制约目标的确立,从理论上很好地解决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界定问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就是领导干部行使的权力,特别是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各类领导干部具体不同的权力,也就是各类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因此,全面认识权力、科学配置权力、认真监督权力,既是作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作好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要重点搞好对各级各类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

(三)按照科学制约权力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的审计自主权,授予经济责任审计机关自由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权力,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机构有足够的独立性,以便对权力的制约及时有效,解决好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用脱节和事后审计等问题;二是进一步理顺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5部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2000年五部委文件精神,目前,各地都建立了5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审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干部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纪检监察的协调事实上落空,5部门的信息沟通实际不畅,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目前,很有必要将审计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力量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发挥好3个监督部门对

权力制约的整体效果。三是要通过经费保障和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监督,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防止经济责任审计机关与被监督对象进行权力交换。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7.[2] 黄道国.经济责任审计指南[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19-21.[3] 张康之.评政治学的权力制约思路[J].人民大学学报,2002,(1):4-5.(特约审稿人:王金莲)

On the Role of Audit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upon Right Restriction

ZHU Hong

(Financial Dept., Hubei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Xiaogan 432000, Hubei, China)

Abstract: Connected with the practical audit work, the author of this essay analyzes how audit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limits right,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restriction of audit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on right by analyzing its main content, features and limitations.Key Words: audit;economic responsibility;right restriction

网上所见词坛先驱张志和小传

浅水

笔者执教古代文学20来年,所用过的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及相关参考书,都没有提供词坛先驱张志和的准确生卒年,其生平介绍也都很简单。杜晓勤新著《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第十四章第八节中的《张志和及其词研究》,列举了大量相关研究情形,亦未见突破性进展。近在网上浏览,发现《自然与文化·名人名家·文学家》(http:///lyzt/whkmain1208.htm)所载《张志和小传》较为详明,可惜作者未提供其资料来源。现照原样转录如次,以飨天下同仁。

【张志和】(714-774)唐代著名词人。原名钆龟龄(“钆”字疑衍——笔者),字子同,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庇”字疑衍——笔者)人(张氏祖籍浙江金华,先祖迁至祁门定居——原注)。张志和16岁时以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有感于宦海**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游江湖。唐肃宗曾特赐给奴婢两名,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浙北苕溪与言(“言”应为“霅”——笔者)溪一带,渔樵为乐。时间长了,张志和的哥哥张鹤龄担心他浪迹不回,便出钱在绍兴为弟弟盖了一片可以长住的庭院,供张志和晚年安居自娱。774年,张志和前往湖州拜会刺史颜真卿,不慎在东游平望绎(“绎”字疑为“驿”字之误,或为衍文——笔者)(今江苏省吴江县境内——原注)时落水身亡。作为中唐较有影响的文学家,张志和主要以《渔父词》闻名天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境象闲逸,动人至深,不仅在海内久咏不衰,在日本等国也广为传诵。张志和是世人公认的词坛先驱,对词这种韵文形式的产生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玄真子》3卷和诗词9首传世。

另一署“ 朱启辉作并供稿”的网络资料《“半鳞渔话”

(十三)——<渔歌子>引出的词坛佳话》(http:///banlin13.htm-10k)也提供了部分与上述小传大同小异的内容。

sunshine

欢迎阅读本文档!

sunshine

第二篇:论权力制约原则

一、权力制约 理论 的 历史 演变

权力制约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和 社会 主义国家的权力监督原则的总称,其存在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前提是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导致出现了一个不依附于土地、国家、教会、以商品 经济 为主的私人自治的领域。社会成员本身获得了私人意义上的“市民”和“公”意义上的国家公民两种身份。一方面,他们为了培养独立和健全的人格,保留“自律”的充分空间,要求限制国家权力的恣意。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满足和实现自我利益,要参与公共决策和公共管理,并在此过程中监督、制约、评判政府和公共权力活动的合法性。同时,因为参与能力和参与环境的局限,导致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与行使者的二元对立,为了保证公共权力的行使不脱离人民的掌控,所以也必然要寻求制约公共权力的机制。

分权理论可以追溯至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其在《 政治 学》一书中明确指出“一切政体都有三个要素——议事职能、行政职能和审判职能。”[1]它们构成政体的基础。古罗马思想家波利比阿继承了上述思想,并结合罗马混合政体的政治实践,初步提出了分权制衡的主张。他把政府分为人民大会、元老院和执政官三部分,认为执政官是君主政体的因素,元老院具有贵族政治的因素,人民大会是民主政体的因素。这国家权力的三个方面要相互配合、彼此合作,才能保证一个均衡、正常、稳定的国家结构。当权力系统某一部分暴露出过分揽权的倾向时,就应受到其它部门的抗拒和抵制。“任何越权的行为都必然会被制止,而且每个部门自始就得担心受到其它部门的干涉„„”。[2] 近代分权学说是由洛克所倡导,有孟德斯鸠加以 发展 和完成的。洛克在《政府论》中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种。其中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是用来指导国家力量的运用以保障该社会及其成员的权力,立法权应属于议会;执行权是负责执行所制定出来的 法律 和继承有效法律的权力,在君主制国家中执行权应属于国王;对外劝是关于决定战争与和平、联合与联盟以及同国外开展一切事务的权力,对外权也应属于国王所有。洛克认为上述三种权力不能集中在一个人和一个团体手中,并且特别强调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他说如果由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洛克的分权其实是两权分立,并且他还对司法权的独立趋势和制约作用缺乏敏锐的感觉。

孟德斯鸠在 总结 洛克分权理论的基础上,将国家权力一分为三,既立法权、关于国际法事项行政权力和关于司法权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他认为第三种权力可称为司法权,而第二种权力可简称为国家的行政权力。[3]国家权力是不能在一个人或一个机关手中的,否则公民的权力没有保障。他说:“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4]同时,孟德斯鸠还主张权力的相互制约。在他看来,一个自由的健全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权力受到合理、合法限制的国家,因为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限制权力。

美国的汉密尔顿、杰佛逊等人一方面将“分权理论”具体运用到了国家机构的创建和宪法的制定实践中,从而使“三权分立”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同时他们又发展了“分权理论”。如将联邦与各州的纵向分权与制衡也纳入分权体系之中,主张设立两院制的国会以使其相互制约并与行政权、司法权分立制衡等。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人民主权的理论出发,并且为了矫正资本主义国家因实行“三权分立”所出现的弊端,对“三权分立”理论有过深刻地批判,但他们从未完全否定“三权分立”理论的历史合理性。正如恩格斯所说: 现代 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最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5]恩格斯还对资产阶级国家的分权制评论说:“在那些确实实现了各种权力分立的国家中,司法权与行政权是完全独立的。在法国、英国、美国就是这样的,这两种权力的混合必然导致无法解决的混乱;这种混乱的必然结果就如让人一身兼任警察局长、侦查员和审判官。但是司法权是国民直接所有的,国民通过自己的陪审员来实现这一权力,这一点不仅从原则本身,而且从历史上来看都是早已证明了的。”[6]马克思在1831年对黑森宪法的赞扬也证明了经典作家对权力制约的重视。他说:“没有哪一部宪法对执行机关的权限作过这样严格的限制,在更大程度上使政府从属于立法机关,并且给司法机关以如此广泛的监督权。„„高等法院有权对有关任免制度的一切 问题 作出最后决定。众议院从议员中选出一个常任委员会,组成类似雅典最高法院的机构,对政府的活动进行监督,并且把违反宪法的官员送交法院审判,即使下级执行上级的命令时也不得例外。”[7]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但她在现阶段也只能用代表制作为实现民主的主要形式,这就客观上出现了权力所有的主体与权力行使的主体不相一致的情况,而且权力固有的恶性即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不可完全消除,因此为了保证权力的运行不出现违背人民的意志的异化,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邓小平指出:“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治,毛泽东就说过,这样的事在美、法、英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8]这进一步证明了权力制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必要性。

二、权力制约原则的宪法形式体现

(一)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宪法中的体现

资本主义宪法体现权力制约原则除了通过宪法规范公开或隐蔽地确认“权力分立与制衡”的精神以外,更因各国历史传统、民族状况、政治力量对比等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反映分权学说的不同政体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1.典型的美国式的三权分立形式

美国宪法明文规定了立法、执法和司法的三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和3个权力机构之间的制衡机理。在分权方面:根据美国宪法第1、2、3条之规定,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因而经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有权决定全国政策,掌握财政支出等大权;[9]行政权由民选的总统统一执掌;司法权属于法官,他们受到终身任命,并只能因重罪或不端行为才被解职,从而使之能不受报复、没有恐惧地决定案件。为了保证分权原则的实施,根据宪法和惯例,凡在合众国政府下供职的官员,不得兼任国会议员,不得提出议案,不能出席国会会议,司法独立,法官终身任职,总统对法官有任命权,但无罢免权,议会对法官的任命有同意与否决的权力,但非因法官犯罪而依法弹劾之外,也无罢免权。

在制衡方面,为了保护公民和防止专制政府的出现,美国宪法设计了一个不允许任何权力分支部门掌握全部政府权力,同时又能整体而有效地推进政府工作的权力关系模式。它规定国会有权要求总统条陈政策以备审议,有权建议、批准总统对其所属行政官员的任命,有权批准总统对外缔结的条约等,从而体现了国会对总统的制约。国会对司法机关的制约则体现在:参议院有权审判弹劾案件,有权建议或批准总统对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有宣告惩治叛国罪的权力,有弹劾审判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并撤销其职务的权力。同时,美国宪法还规定了总统对国会的制约。表现在:总统有立法发掘权,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对立法机关的活动产生一定的 影响。总统对司法权力的制衡表现在:总统有特赦权,有提名并任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权力。最后,美国宪法规定了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应当担任有关弹劾总统案的审判长,因而体现出司法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此外,根据美国宪法惯例,法院享有司法审查权,这样法院也当然获得了制衡立法的权力。

美国式的分权模式对其它国家产生过重要影响,当今许多国家比如委内瑞拉就沿袭了美国的这种模式。

2.英国式的以议会为重点的分权模式

英国资产阶级曾经以下议院为阵地,同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王权进行过激烈的斗争。斗争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确立了所谓“议会至上”的原则,即议会(实际上指下议院)拥有不受限制的制定或者修改任何法律的权力。[10]以后随着政党制度的发展,议会至上原则与责任内阁制产生结合,从而导致在下议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不仅控制了下议院的主导权,而且也获得了行政组阁权。行政权对立法权的负责制转化为多数党的一种内部控制与反控制。但由于内阁行使权力形式上是以对立法机关尤其是对下议院负责为前提的,而行政权力的总代表国王只沦为一个名义的国家元首,因此我们可以说英国宪制对分权原则的体现是以“立法为重点的”。

第三篇: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干部离任审计是指在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在其任期内提升、调任、免职、辞职、退休时对其在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业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的权威认定。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种形式,经济

责任审计包括定期审计、任期审计、重点审计和离任审计四种形式,其中以定期审计、任期审计为基础,以离任审计为重点,未经审计不得解除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为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符合当前的官员选拔和任免制度,同时也拓宽了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

果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的问题,还可以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思想。可以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指标中的泡沫成分,防止“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2)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离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

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另外,离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了廉政建设。

(3)客观公正地鉴定前后任的经营业绩。离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4)促进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法纪,依法管理经济,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龙井市审计局林松灿供稿)

第四篇: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浅谈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干部离任审计是指在各级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在其任期内提升、调任、免职、辞职、退休时对其在任期内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业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的权威认定。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种形式,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定期审计、任期审计、重点审计和离任审计四种形式,其中以定期审计、任期审计为基础,以离任审计为重点,未经审计不得解除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为进一步客观、公正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符合当前的官员选拔和任免制度,同时也拓宽了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条件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跑官、要官和买官、卖官的问题,还可以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管理思想。可以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指标中的泡沫成分,防止“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不良现象的恶性循环,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

(2)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廉政建设。离任审计立足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落脚点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另外,离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了廉政建设。

(3)客观公正地鉴定前后任的经营业绩。离任审计立足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一方面能够摸清家底,有利于继任者了解接任单位的真实情况,明确工作思路,缩短适应期,尽快进入角色;另一方面由于明确了离任者的经济责任,事实上也就划清了前后任的责任,有利于工作的交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4)促进领导干部遵守财经法规法纪,依法管理经济,避免和减少因决策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

(龙井市审计局 林松灿 供稿)

第五篇: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审计署随之发布其《实施细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亦陆续在总结审计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了一大批落实两个“暂行规定”的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的颁布、实施有力地保障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朝着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初步明显的成效。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领导干部(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理论上存在许多认识误区,在实务上亦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探索。

一、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审计执法环境不尽人意。由于我国开展审计工作时间还不算长,法制化工作起步较晚,在审计执法环境中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首先,个别领导对审计工作存在偏见。他们认为,审计工作就是对自己和地方财政的约束,加强审计监督就会束缚地方经济的发展,损害地方利益。其次,领导分管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宪法》和《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工作应由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分管,而目前部分地方政府一般是行政副职或其他领导代管,这本身就削弱了审计执法的力度,特别是在审计工作遇到阻力时,未能给予理解和必要的支持。

(2)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没有得到保证。独立性是审计监督有别于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本质特征,审计机关只有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才能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体现审计执法的权威性。就目前来看,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行政干预的侵害,行政干预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政府领导认为,审计机关是本级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其人权、财权隶属于政府,就必须听从于政府,听从于行政首长,从而受利益的驱动去进行行政干预,行政干预是影响审计监督独立性、权威性的最大障碍。

2.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突出。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远未适应新的发展需要。2001年开始,国家审计署通过试点,认真总结经验,扩大审计覆盖范围,将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扩大到省部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同时要求各省、市审计机关逐级开展试点,总结推广经验,最终实现凡是负有经济职责人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使之成为一项重要的,必须的干部考核、任免和廉政建设的基本制度。

显然,各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量剧增,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制约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笔者了解,目前各地审计机关,特别是县(区)的审计机关,编制员额比较少,而且很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

(2)审计人员素质适应不了审计工作要求。就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内容来讲有资产、负债、净资产真实正确性和资产增值审计;经营管理活动及财政、财务收支合规合法性审计;主要经济和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审计;重大经营决策合理性及效益性审计;内部管理健全性和有效性审查;领导人员个人遵纪守法及廉洁自律情况审计;被审计领导人员应承担责任审计等。然而,不同行业、不同性质部门或单位、不同时期、不同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是不相同的,其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也各不相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广泛性,要求审计人员既要懂得行政财务,又要懂得企业财务和投资基建财务;不仅要具备查帐技能,审计和会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够全面,就会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而实际上,目前审计队伍大部分人员都是财务类人员出身,知识面相对比较窄,缺乏对法律、计算机、经济贸易、工程技术等方面人才,这对今后的审计工作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3.审计决定执行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决定是审计机关做出的对被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处罚的法律文书,是审计成果的最终反映和体现[6].但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审计机关在作出审计决定以后,被审单位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或拖延执行的情况,使审计决定的执行难以顺利进行,大大降低了审计的权威和警示作用,阻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审计决定执行难的原因应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审计法规制定严重滞后。目前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我国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审计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法规只规定了“被审计单位应该执行审计决定”,最多就是审计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至于如何对审计决定的不执行情况进行处罚,却没有任何规定,也没有建立统一的审计机关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和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这就导致了一些原则上的规定缺乏了可操作性,处罚无章可循。如同样是对企业税收违法行为实施的监督检查,税务机关所进行的处罚远比审计机关的处罚要更具有约束力,而且执法主体明确,便于操作。审计机关能否以其他监督部门的法律法规作为审计执法依据没有明确规定,遇到此类问题,就很难做了。

(2)审计机关自身因素的影响。审计程序过于繁琐审计效率难以体现。如审计法规定:在实施审计3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10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机关。在其实施条例中,对执行审计决定又作出了如下规定:被审计单位应当自审计决定生效起30日内,将审计决定的实行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审计机关自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对不执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在向人民法院申请以及人民法院实际执行中,又将有一定的期限。同样,审计法与新的税收征管法相比,税收征管法所规定的检查处罚程序简便易行,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

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与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着一定距离。一是存在审计决定执行中怕得罪人,不敢坚持原则等现象,二是有的审计机关受经费不足影响难以进一步进行跟踪督查,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审计决定的正常执行。

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

1.完善法律体系,改善审计执法环境。审计工作在特定的法律环境中,必然受到特定的法律环境的影响,法律环境越好,法制化程度越高,审计的效能作用也就会发挥得更好,对一些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应该进行修改和完善,要着力于维护审计监督的强制性。完善审计法律规范,保证审计执法的顺利实施。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承担的法律责任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审计人员承担审计责任的监管力度。要加强规范审计执法行为的立法,消除审计法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和抵触,解决审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重叠和交叉现象。要进一步完善《审计法》,要明确赋予审计监督应有的处置权,严肃追究妨碍审计机关执行监督检查权、经济处理权、行政处分权、提请司法权的行为和拒不执行审计结论和决定的行为,真正确立审计的较高层次监督地位。在监督手段上,要建立一整套监督方法和监督程序,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社会公认的经济、技术指标为标准开展审计工作。在立法上,应增强审计执法的制约机制,用法律规定执法权限范围,建立审计执法监督等。要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改进执法手段,使审计在廉政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审计机关要和其他监督部门加强联系,共同维护财经法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赋予审计的独立的地位,有助于提高审计执法的力度。要建立垂直独立,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审计管理体制。审计组织的独立是审计独立性的核心。只有实行立法型的审计体制,即把审计机关划归人大代表大会,受人大常委会的委托依法对政府进行财政监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审计监督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建立垂直独立的、具有高度权威的审计管理体制,有利于政府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可以对政府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它专业经济监督部门实行较高层次的监督,更有利于对所有国家资产进行监督,维护财经法纪。

3.整合资源,提升审计效能。对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个系统工程,无论是审计项目的确定,还是审计计划的落实和审计结果的利用都绝非审计部门一家的事,就经济责任审计三大职能(监督、鉴证、评价)的监督职能而言,必须由审计人员、审计授权人、利用审计结果的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等共同来履行。况且,目前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协调沟通,统筹安排力量,齐抓共管。并要挖掘潜力,创新思路和方法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整体效能。

4.建立审计成果共享制度。如能有效地做到审计成果共享,则可以节约大量的审计力量,并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工作中,审计机关经常性审计成果可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所利用。不同审计机构或审计组织之间可以相互利用审计成果,特别是在进行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审计成果,减少审计工作量。要积极推进事前、事中审计,对重点单位、重点资金大力推行事前、事中审计工作,督促重点单位建立完善资金管理制度,通过有效执行制度来预防和减少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逐步将事中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紧密地结合起来,以缓解经济责任审计的压力。也可以考虑,适当扩展其它审计的范围,注意收集与经济责任审计有关的证据,以节约审计成本,达到一审多果的效果。

5.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建立经济责任专职审计机构,并充实专职审计人员。机构设置应当“规格高、人员精”。所谓规格高,主要是指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职务要相对高一点,以便于协调工作。所谓人员精,是指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队伍人员不在多,关键是要精干。要吸纳复合型人才,审计人员要有较强的政治业务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抓好经济责任审计干部配备和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

6.加大审计决定执行的力度。审计决定的执行需要多部门的紧密协调与配合。首先,审计机关应积极争取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促使其积极执行审计决定。其次,要加强审计机关与财政、检察、纪检、监察、公安机关等执法机关的配合。审计发现问题后,审计机关应及时向上述部门通报,联手落实审计决定。与检察、公安机关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建立审计移交案件跟踪督促落实工作机制,使彼此在具体操作和配合上更默契。同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审计移交案件的有关文书,以有利于规范有关部门的行为,积极配合审计机关工作,确保跟踪督促落实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协调、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思维,王会金,裴文英审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3-95

[2]广州审计学会审计论文集[M]广州市内部审计协会编辑出版,2005:30-52

[3]简志伟经济责任审计怎样划分责任[J]广州审计通讯,2005,(3)

下载论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研究(5篇材料)

    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研究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明确提出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这是党的十六大从深化政治......

    试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试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2008-7-31 10:52 来自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然而,随着受托经济责任的不断演进,在各不......

    论经济责任审计的变化

    论经济责任审计的变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规定》的颁布实施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

    对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

    对项目经理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 项目部的成本管理工作及经济效益的好坏,对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项目经理对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更不可低估。因此,对项目经理实施经济责任审......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认识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认识 ——王小强 经济责任审计是伴随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审计制度。十六届四中全会将这一制度写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内部审计部门或社会审计机构,依据国家、湖北省有关规定和公司管理制度,对基层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及其所在基层企业资产、负债......

    经济责任审计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浅析国家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家审计能力的提升和发挥的根本途径在于信息化,国家......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doc修改版

    浅议经济责任审计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对我国领导干部的一种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方法。但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至今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旧存在界定错误,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