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研究(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23:1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研究》。

第一篇: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研究

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研究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明确提出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这是党的十六大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高度,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年初,国务院领导在审计署视察时,再次强调了审计监督的重要性,指出审计是政府权力制约机制和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卫士,是领导和民众的眼睛。因此,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研究,将有力地推动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理论阐释

公共权力是一种合法的政治权力,是所有各种权力中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持续力最强的权力。伴随着公共权力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对权力本质和特点的认识在不断加深。马克思主义和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力学说,是认识和把握权力本质的最科学的思想,是我们研究权力及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公共权力的实质是一种阶级统治的权力,是专属于国家的权力,统治阶级只有运用国家机器才能实现阶级统治。因此,所谓权力,归根结底,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在国家政权、国家管理和国家政治关系中依据一定的机构、管理、制度和法律所具有的强制力,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政治力量。权力具有对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功能,公共权力应该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作为权力行使的基本原则。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赋予审计法定的监督职责,使国家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处于较高的法律地位,并从宏观上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也明确规定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这为审计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提供了政策依据。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对权力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腐败的高度,赋予了审计机关更重要的职责,突出强调要“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因此,建立良性权力运行机制,审计机关必须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在推动民主政治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腐败现象是与公共权力相伴生的痼疾,只要设臵公共权力,就有可能存在权力的腐败。而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也如孟德斯鸠所言:“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因此,解决权力失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公共权力体系,以保障和维护公共权力的公正使用与清正廉洁,确保社会健康发展。

二、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现实意义

(一)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是审计的本质特征

审计的本质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政府审计,主要职能是监督,即监督国家财政。无论是财务审计、绩效审计,还是综合审计、管理决策审计等,都是对国家财政从不同角度实施的监督。我国法律也明确规定,国家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是监督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所以,国家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就是对国家财政和公共资金配臵的决策权与执行权的监督。一般而言,权力包括人权、物权和财权,其中物权和财权即公共资源的配臵权与审计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经济腐败作为公共权力的变异现象,在根本上要在权力系统内部的矛盾运动中加以解决,审计监督作为公共权力的制约力量,在遏制权力的经济腐败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

审计监督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即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必须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国家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综合性专门监督,对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作出评价和鉴证。这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权力和对审计机关的基本要求,也是审计机关行使法定职责的基本前提。因此,对国家审计而言,每一个审计项目都是在对权力实施制约和监督,即对公共资金的筹集权,管理权、分配权、使用权的制约和监督;审计过程是对权力滥用的确认和纠偏;审计建议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各个环节必须严格依法;移送审计线索则是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的具体体现。

(二)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是审计的法定职责

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这是维护国家所确定的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宏观监督,也是国家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高层次监督。审计机关在依法行使审计监督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审计机关以自身具备的专业特长、职能优势和客观公正性、独立性等特点,在权力监督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

国家审计是综合经济监督部门,监督的范围可以覆盖所有的公共权力部门。近五年来,全国审计机关共审计71万个单位,查出大量违法违规问题,经处理以后已上交财政864亿元,追还被侵占挪用资金1081亿元;发现并向司法机关移交经济犯罪案件6142件,通过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242人,配合纪检和司法机关完成了5400多个案件的审计查证工作;通过审计及时发现了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揭露并查处严重违法违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宏观层面对权力进行了制约和监督。

(三)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是审计遏制腐败的重要手段

当前,权力滥用较多是以经济上的贪污腐败为主,部分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从经济领域进行违法犯罪是我国腐败现象的重要特征。据有关部门统计,经济案件占所有案件总数的70%以上,而且大案要案多,违法犯罪手法呈智能化发展趋势,案件隐蔽性强,潜伏时间长。腐败现象从经济领域和直接管钱管物的部门蔓延到负责审批钱物的机关,从一般行政管理部门蔓延到党政领导机关、司法机关、组织人事等要害部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方面。但是,凡是经济领域中的违法犯罪活动一般要通过资金往来和账目反映出来,因此,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通过采取适当的技术方法,便可查出各类经济犯罪行为。这是审计的优势,是其它监督部门难以做到的。

(四)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是健全干部监管机制的关键环节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掌握一定权力,是党和政府意志、政策、法纪法规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其行为和执政情况直接影响到党的威信和政府的形象,也直接影响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加强对领导干部考察和管理,是加强权力监督的重要措施。审计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检查,可以量化领导干部的政绩,剔除虚假水分,查清或发现较隐蔽的经济问题,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审计结果作为考察和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也是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实行,使审计监督手段运用到干部监督领域,进而形成了纪律监督、组织考察和审计监督相结合的新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新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实现了部门职能互补,在工作上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强化了对权力的监督力度。

三、影响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的原因剖析

(一)双重管理体制的局限

现行的审计双重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使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难以保持超然的独立性,影响了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的发挥。各级审计机关领导均由地方政府任免,审计经费由地方财政保障;权力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腐败行为,往往与地方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审计涉及有关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问题时,就不得不考虑本级政府的意见,在查处中又难以避免有关政府部门及行政首长的影响和干扰,审计机关很难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对权力腐败问题依法独立进行监督和查处。

(二)依法审计环境的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与深入,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影响了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的发挥。同时,还有一些被审计的权力部门,既是大量政策法规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解释者,难以体现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权威性与严肃性。有时甚至对同一个问题,存在着法规政策之间互相矛盾和抵触,使审计人员在查处评判时感到无所适从,给审计对权力的监督造成了极大的困境。面对被审计单位由于执行领导权力的行政指令所产生的违法违纪问题,审计监督缺乏评判依据与衡量准绳。这无疑增加了依法审计工作的难度,蕴含着极大的审计风险.影响了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作用的充分有效发挥。

(三)技术方法手段的制约

由于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尽管审计机关经过多年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审计方法仍然相对单一,审计技术手段相对滞后。面对众多复杂的审计对象,尤其是财务管理松懈、会计信息虚假比较普遍的现状,以及会计电算化、经济犯罪智能化的趋势,尽管审计方法手段也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创新,但就现状而言,审计权限、方法与手段仍然缺乏刚性。对于受领导权力指使,在会计资料中未能反映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账外权力腐败行为,审计监督更显得乏力与无策。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部分被审计单位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而审计现代化监督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价值难以体现,对纷繁复杂,错综无序的电子经济活动捉襟见肘。这不仅加大了审计风险,也影响了监督深度和审计效率,削弱了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效果和质量。

(四)审计力量结构的失衡

加强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异常艰辛的工作。审计人员数量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与审计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的矛盾更趋突出。要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真正发挥作用,审计人员就必须具备广博的宏观复合知识,较高的技能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审计环境,能把握全局,有理有节辩证判断,才能圆满完成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审计任务。然而,审计人员长年忙于审计项目,对各行各业法规的掌握不是很全面系统,加上各种财经法规政策的修订频繁,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在对权力制约和监督过程中,如果仅凭经验审计,那么监督力度就很难进一步深化,也难以走出就事论事的套路。无疑会影响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广度与深度。

(五)审计成果运用的滞后

一方面,被审计者对审计查实的权力责任问题整改不力。社会各界对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期望值普遍过高,而面对当前管理体制和行业经济复杂易变的状况,审计机关限于审计人力、审计经费和审计成本等因素制约,难以对审计对象权力的行使范围作更广泛深入的监督与核查,为此很难对领导干部的权力业绩和经济责任作全面评价和界定,有时提出的审计建议缺乏可操作性。还有一些审计报告,由于没有对查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归纳和辩证分析,提出的审计建议过于笼统,缺少针对性,被审计者不知从何着手整改,因而达不到整改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审计成果的采纳和运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未能很好地把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管理的依据。先离后审、先升后审,使得审计行为往往滞后,使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流于形式。

四、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特殊作用,既要明确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功能定位,又要批准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切入目标。前者是发挥作用的基础,后者是发挥作用的手段。

(一)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功能定位

1、制约和监督行政权,查处利用干预市场活动谋求私利的行为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正处于转轨时期,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经济资源配臵机制:一种是市场机制,一种是行政机制。我国实行的“增量改革”或者叫“渐进转轨”的特点在于,这两种机制在相当长的时期中是结合在一起的。于是一些手中掌权者就利用两轨之间的缝隙与漏洞,运用行政机构干预经济活动的权力谋取自己的私利。在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通过行政权力分配资源的体系和市场分配资源的体系搅在一起,使得权力腐败变得轻而易举。一些人想方设法进行“设租”、“造租”的活动,以种种名义加强行政权力对于经济活动的干预增加行政审批的项目,以便增加“寻租”的机会,这使权力腐败活动日益猖獗。

2、制约和监督职务权,查处利用调整财产关系巧取利益的行为

转轨时期是一个所有制结构大变动、利益关系大调整的时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公共财产属于国家所有,无须也无法对产权属于任何人作出界定。改革开放以后,继续保持产权界定不明晰的状况,就有很大的问题。这是因为,市场关系意味着不同主体之间的产权交换关系。要建立市场经济,就必须改革原有的产权关系,对产权作出明确的界定。这种产权关系调整的工作多半是由各级官员所掌握。在权力的运用没有受到严密监督和约束的情况下,某些权力拥有者就千方百计利用这种不受约束的公共权力,侵夺公共财产,中饱私囊。

3、制约和监督垄断权,查处利用市场不规范交易牟取暴利的行为

西方经济学在考察市场交易活动的时候,首先假定面对的是一个完善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上,掌握着充分信息的人们进行平等的交易。而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即使所有者之间平等交易的市场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它也从来都是不完善的。市场不完善最重要的原因,是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息强势方面能够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损害信息劣势方面而获益。在我国市场上,特别是金融证券市场,一些人利用信息垄断的特权,权力“出租”、勾结舞弊、违法买卖,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此类案件频频发生,触目惊心。

(二)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切入目标

1、健全权力运行机制,深化公共财政改革

从规范财权入手,紧紧抓住预算执行审计这个永恒主题,这是审计监督之所以形成权威的重要环节。督促财政部门规范财政预算分配秩序,检查有无违反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和法定程序,是否存在利用权力向本系统本部门倾斜,有无造成资源配臵不公平和低效益。还要加强对预算退库的监督,规范退库管理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加强对税收征管的监督,关注是否依法征税体现效率。杜绝征税过程中出现人为的调节因素和非法减免税收,以确保财政收入的真实、合法。当前财政分配领域的混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参与预算执行的部门和单位没有依法行政,未能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有法不依,滥用职权。通过审计,要严肃财经纪律,严格管理,预防和纠正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评价其支出效益,最终直至在杜绝“小金库”上做文章。审计要通过对财政支出全过程的合理合法效益监督,推动向公共财政目标进行财政结构调整,促进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部门预算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

2、确保权力服务人民,监督专项资金运作

专项资金(基金)的投向是否准确,使用是否合规,绩效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各项决策的效果和成败,关系到众多纳税人的权利,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善于对每项资金从筹集、分配直到使用单位的各个具体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审计。对经济管理部门、国资管理部门等有大额资金权的部门进行系统审计;对环保资金,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加强对整个管理过程,即包括财政部门、环保部门以及使用环保资金的企业进行监督;对农业资金,要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出发,把政府对农业的各项投入作为一个整体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把是否促进农民实实在在增收,把农业发展作为衡量农资审计成果的标志;对社保资金,要把资金的征、管,用与“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相衔接,与当地财政状况相结合。要促进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保资金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支付能力也要有所增强。

3、规范权力决策行为,监控财政资金投资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必须加强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剖析其使用效果,披露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中的不合规现象,促进财政性资金发挥更大效益。规范财政性资金投资行为,审计要对财权从经济、效率、效果角度进行监督,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检查财政部门权力的“越位”、“缺位”问题,规范财政性资金投资行为,检查是否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坚持开源节流,用财有方,评估财政负债偿还能力,分析其对经济发展,培植财源的作用。监督为强化基础财源、开辟新兴财源、引进外生财源、培育后续财源而采取的措施,促进财政调控经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4、优化权力监督制度,促进反腐倡廉工程

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经济责任审计无疑以丰硕的成果,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当前,要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创新监督方式,通过“两个拓展”来实现“两个促进”,有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两个拓展”即在市县长经济责任审计中,一是逐步地拓展到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评价领导干部管理经济的基本职责上来。从规范市、县长“三权”(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财政政策执行权和制定权),围绕“四制”(财政收入征管体制、财政性资金支出监管机制、重点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机制、财政性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分析“五指标”(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投入增长率、财政负债率、税费上缴增长率和社会保障资金总额发放率和征收率)入手,通过对财政性量化指标和有关内控制度总体评价的要求,来反映市县长经济管理能力和经济责任。对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也要从简单的财务收支审计真正向经济责任延伸和扩展,提高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深度。二是对党政部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要拓展到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线,延伸检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重大违法违纪、重大决策失误、个人廉洁情况上来,审计应特别着眼于宏观和绩效的角度。通过“两个拓展”,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在促进经济建设、促进廉政建设上发挥作用,从源头上遏制权力腐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加强权力制约合力,建立国资预警机制

在对国企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审计要紧紧围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来展开,在真实性审计基础上,审计要对重点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实行重点抓、抓重点的方法,要研究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和方法。在对重点企业开展重点审计的同时,抓审计的重点,根据不同企业存在的不同突出问题,有的放矢,顺藤摸瓜,追踪审计,解剖麻雀。树立业务部门联合审计的观点,形成有效监督合力,做到审一重点,影响一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坚持行业审计项目同步审计的方法,审深审透,促进行业自上而下整改。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国有资产预警机制,促进国有资产进一步发挥作用。完善国有企业定期分批审计制度,国家审计要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内部审计的作用,三者有机结合,既可以节约国家审计的资源,又可以提高国家审计的效率,形成一个严密制约权力腐败、保障国资安全有效的审计监督网络

第二篇:论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推荐]

sunshine

文章编号:1671—8178(2003)02—0062—0

3论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

朱虹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财经系,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文章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分析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制约的主要内容、优势和局限性,对加强、改善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审计;经济责任;权力制约

[中图分类号] F239.42[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专题中明确提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权力制约的论述,全面认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对于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更好地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1999年中办、国办两个暂行规定颁布执行以来,各地开展了大量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制约权力方面发挥了反馈、公证、处理纠正和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等积极作用。

按照制约权力的种类不同,主要可以分为:

1、对决策权的制约作用。就是通过检查领导干部行使决策权的情况和效果,科学界定领导干部应负的经济责任,提出进一步完善决策权管理的建议所发挥的作用;

2、对行使权的制约作用。就是通过检查领导干部具体行使法定或专项授权的情况,防止滥用执行权所发挥的作用;

3、对监督权的制约作用。就是通过对法定的监督检查部门的领导干部行使监督权的再监督,促进正确使用监督权所发挥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对党政领导干部、党政部门领导干部、国有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的权力都具有制约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制约的优势与局限性 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属于用权力制约权力的范畴,是重要的权力制约形式之一。与人大、纪检监察、司法及社会舆论等制约权力的形式比较起来,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有自己特定的优势,也有自己固有的局限性。只有准确地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制约的优势与局限性,才能扬长避短,有效发挥出经济责任审计的应有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制约权力的优势

1、依据的法定性。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既有《审计法》的规定,又有中办、国办的文件规定,还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许多专门法律、法规,这就保证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制约的法定性。

2、程序的规范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严格按照《审计法》和有关规范规定的审计程序进行工

[收稿日期]2003—04—08 [作者简介]朱虹(1962—),女,湖北省随州市人,副教授,审计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教育管理、国家审计。

sunshine

作,相应地,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程序也是具有严格的规范性特征,使它有别于一些临时性的监督检查,有利于保证权力行使人的民主权利。

3、结果的权威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行机关有较强的独立性,并完全依据审计获取的事实证据,对照法律、法规进行评价,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制约权力的局限性

1、对象确定的依赖性。这是由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决定的。1999年5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办发(1999)20号)第五条明确规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向审计机关提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同时印发的《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第五条也明确规定,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由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由人民政府下达审计指令。这就决定了制约权力的审计行为的具体实施及相关措施的实施,必须依赖于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

2、内容的专一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对财政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检查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这就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在内容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是以资金管理权为主,对其他权力的制约,也只能以资金管理及效益情况为基础。

3、手段的局限性。按照《审计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审计机关权限的设置,审计机关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中只有经济处理处罚权,没有组织人事管理处理权,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通报权也是有较多条件限制。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线索要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对审计成果的运用,也要遵循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

二围绕有效制约权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按照制约权力的要求进一步找准目标,突出重点,完善措施。

(一)要以制约权力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权力制约,是进一步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科学思

sunshine

路,也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

向。长期以来,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定位,仅限于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没有上升到权力制约的高度来认识,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按照权力制约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指导思想,自觉地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在权力制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围绕有效制约权力,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对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定位不准和受传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影响,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的确定上始终没有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对权力的行使人—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与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审计内容不加区别,严重时甚至在审计文书中出现单位和人不分的情况;二是对各类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共同点—权力认识不足,以至对各类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长期难以统一规范下来,实际操作中五花八门。经济责任审计权力制约目标的确立,从理论上很好地解决了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的界定问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就是领导干部行使的权力,特别是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各类领导干部具体不同的权力,也就是各类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因此,全面认识权力、科学配置权力、认真监督权力,既是作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作好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当前,经济责任审计要重点搞好对各级各类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

(三)按照科学制约权力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一是要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的审计自主权,授予经济责任审计机关自由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权力,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机构有足够的独立性,以便对权力的制约及时有效,解决好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审用脱节和事后审计等问题;二是进一步理顺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5部门联席会议工作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2000年五部委文件精神,目前,各地都建立了5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纪检监察组织协调,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审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干部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纪检监察的协调事实上落空,5部门的信息沟通实际不畅,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对权力的制约作用。目前,很有必要将审计和纪检监察机关的力量进行有效整合,进一步发挥好3个监督部门对

权力制约的整体效果。三是要通过经费保障和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监督,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防止经济责任审计机关与被监督对象进行权力交换。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7.[2] 黄道国.经济责任审计指南[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2:19-21.[3] 张康之.评政治学的权力制约思路[J].人民大学学报,2002,(1):4-5.(特约审稿人:王金莲)

On the Role of Audit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upon Right Restriction

ZHU Hong

(Financial Dept., Hubei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Xiaogan 432000, Hubei, China)

Abstract: Connected with the practical audit work, the author of this essay analyzes how audit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limits right,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restriction of audit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on right by analyzing its main content, features and limitations.Key Words: audit;economic responsibility;right restriction

网上所见词坛先驱张志和小传

浅水

笔者执教古代文学20来年,所用过的各种版本的《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及相关参考书,都没有提供词坛先驱张志和的准确生卒年,其生平介绍也都很简单。杜晓勤新著《二十世纪隋唐五代文学研究综述》第十四章第八节中的《张志和及其词研究》,列举了大量相关研究情形,亦未见突破性进展。近在网上浏览,发现《自然与文化·名人名家·文学家》(http:///lyzt/whkmain1208.htm)所载《张志和小传》较为详明,可惜作者未提供其资料来源。现照原样转录如次,以飨天下同仁。

【张志和】(714-774)唐代著名词人。原名钆龟龄(“钆”字疑衍——笔者),字子同,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庇”字疑衍——笔者)人(张氏祖籍浙江金华,先祖迁至祁门定居——原注)。张志和16岁时以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有感于宦海**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游江湖。唐肃宗曾特赐给奴婢两名,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浙北苕溪与言(“言”应为“霅”——笔者)溪一带,渔樵为乐。时间长了,张志和的哥哥张鹤龄担心他浪迹不回,便出钱在绍兴为弟弟盖了一片可以长住的庭院,供张志和晚年安居自娱。774年,张志和前往湖州拜会刺史颜真卿,不慎在东游平望绎(“绎”字疑为“驿”字之误,或为衍文——笔者)(今江苏省吴江县境内——原注)时落水身亡。作为中唐较有影响的文学家,张志和主要以《渔父词》闻名天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境象闲逸,动人至深,不仅在海内久咏不衰,在日本等国也广为传诵。张志和是世人公认的词坛先驱,对词这种韵文形式的产生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玄真子》3卷和诗词9首传世。

另一署“ 朱启辉作并供稿”的网络资料《“半鳞渔话”

(十三)——<渔歌子>引出的词坛佳话》(http:///banlin13.htm-10k)也提供了部分与上述小传大同小异的内容。

sunshine

欢迎阅读本文档!

sunshine

第三篇: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为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指明了方向。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管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从严治党,首先要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是通过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来掌握的。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重点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领导干部滥用权力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拥权自重;二是以权谋私;三是官僚主义。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主要目的是防止和克服这些现象,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以帮助干部适时克服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出现的苗头性问题,防微杜渐。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对其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主要内容:一是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情况,主要看是否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当前,重点是看能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二是遵守廉政勤政有关规定的情况,主要看是否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两个务必”,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是遵守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的情况,主要看能否严格执行党委党组内部议事和决策的基本制度,坚持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反对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四是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主要看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

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方面,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使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是对领导干部最直接的监督。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重大事项决策规则和程序。对于涉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事项;本地区本部门全局性和长远性工作的部署;干部的任免、推荐、调动和处理;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问题等,应当明确规定征求意见的范围和方式,论证的原则和要求,集体讨论决定的规则和程序,决策结果的公开方式,以及决策失误责任的追究办法等,以加强对决策的有效监督。要借鉴“三讲”集中教育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切实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使民主生活会真正成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

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制度。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针对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完善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准则。建立领导干部家庭财产报告制度。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完善有关法规,科学规定报告人的范围、报告家庭财产的内容和方式等。进一步完善巡视制度,建立巡视工作机构,实现巡视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和回复组织函询制度,建立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实行领导干部降职辞职制度,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推动制度的落实,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三是进一步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通过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司法机关在依法惩处腐败分子、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作用;发挥行政监察机关在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方面的作用。实践证明,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全面推行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扩大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试点范围,总结经验,完善制度。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与对干部的任免和奖惩联系起来,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干部的监督作用。

四是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把党的领导和依法选举有机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程序民主保证选举的民主;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以加强对权力授予的监督,这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监督的关键。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制度、质询和罢免制度,认真执行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便利、安全、高效”的举报机制,加强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五是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具有公开性、及时性和群众性等特点,对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组织要支持新闻媒体按照有关规定,揭露和批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行为,以及严重侵犯群众利益的现象。同时,一定要切实加强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提高舆论监督水平。

六是进一步加强教育,提高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强化自我监督的意识。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教育,使干部从理论上、思想上解决好为人民掌权、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真正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还要讲道德、讲修养、讲廉耻。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有关制度规定和要求的教育。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制定科学有效的官员从政规范固然不易,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官员自觉遵守的道德伦理规范,就更加需要长期的教育、倡导、规劝、惩戒,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领导干部所处的层次和领域不同,担负的责任和岗位要求也不尽相同;在不同时期,党组织对领导干部也会有一些不同的具体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应当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领导干部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时期党对领导干部的具体要求,确定相应的监督内容和方式,以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一个地方和部门的工作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是加强对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把制约和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政治发展的实践证明,要有效地加强对公共权力的控制,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二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三是加强对权力掌握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

教育。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教育是基础,监督是保证,制约是根本。制约和监督都是对权力的限制,但两者是有区别的。监督是对权力的实施进行监察和督促,其前提是授予监督机关相应的权力。加强监督对于防止滥用权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毕竟是一种外部力量,效能的大小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权力的制约强调的是不同权力主体之间相互制衡,其前提是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合理配置,并对各权力主体行使权力的行为进行科学规范。任何监督都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制约则是防止滥用权力的治本之策。因此,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把制约和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建立权力运行机制的“十六字方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合理,就是要对权力进行合理分解,重点是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开,使不同性质的权力由不同的权力主体来行使。配置科学,就是不同的权力主体之间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且使职权和责任相统一。程序严密,就是要建立健全规范、缜密的权力运行程序,使各种权力都能依法有序运行。制约有效,就是不同权力主体之间既密切配合又有效制衡。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既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又增强了权力运行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这也是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重要前提。

按照“十六字方针”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是对现行权力运行机制的完善和重大改革。这一改革,涉及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以及领导机关及其内部机构的职能调整等政治体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统筹谋划,精心设计,稳步推进。应当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权力运行机制的设计,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任何一种权力运行机制的性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本国的社会制度决定的。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建立和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否则,如果动摇或者削弱了党的领导,就必然损害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损害社会主义制度,这样的权力运行机制就是不科学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就失败了,苏联就是前车之鉴。

二是正确处理权力集中和分散的关系。对于防止和克服腐败现象来说,权力集中不一定绝对坏,权力分散也不是绝对好。有些环节权力过于集中,有些环节权力过于分散,都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发生。关键是对权力的分解要合理,配置要科学,制约和监督要切实有效。该分散的权力一定要分散,该集中的权力一定要集中。

三是把对权力的制约与保证决策效率有机统一起来。对权力的制约往往容易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制约乏力,起不到防止滥用权力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过分强调制约,影响决策效率。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应当是既能有效地防止和纠正滥用权力的问题,又能够保证决策效率。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在改革中,不能照搬西方的,不能搞自由化。过去我们那种领导体制也有一些好处,决定问题快。如果过分强调搞互相制约的体制,可能也有问题。”这就是说,对权力的制约既要有效,又要有度。按照“十六字方针”建立权力运行机制,应当克服现行权力运行机制的弊端,保持和发扬它的优势,而不应当丢掉这个优势。

四是加强对监督者的监督。为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强化监督机关的职能和权威,充分发

挥其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监督机关的监督,否则同样会导致腐败。历史上这方面的教训很多。要进一步加强党对监督工作的领导监督;以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为依据,科学界定监督机关的权力范围和权力的运行程序,监督手段要合情合理合法;加强对监督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监督机关内部应当形成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有效制约的工作机制,加强自我约束和监督。

五是大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站在全球化、现代化的高度,用世界眼光去审视我们的改革,设计我们的权力运行机制。如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开,适度扩大监督机关的相对独立性,有效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等,体现的是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一般规律,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我们应当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样,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经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权力运行机制中的科学成分,创造性地建立和完善我们国家的权力运行机制。

六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要统筹谋划,精心设计,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十六字方针”提出了建立权力运行机制应当遵循的原则,但要贯彻好这些原则,有大量的具体问题需要研究解决。这就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探索,需要在一定范围进行实验,积累经验,逐步规范,不可能一蹴而就。“十六字方针”的内涵也是动态的,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进步,必然要不断发展和丰富。因此,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与时俱进,根据发展变化了的社会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充实和完善。

总之,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科学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当前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的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项带有核心性质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当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探索,逐步规范,努力形成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篇:国有企业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几点思考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我国今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标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这既是“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也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在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直接经营和管理企

业资产,直接操纵资金运作,直接从事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等等经济活动,权力可谓不小,尤其是国企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掌握着企业的人、财、物大权,既是决策者和执行者,又是管理者和监督者。近几年来,国有企业中违纪违法案件屡有发生,且大都与企业的领导干部本身不廉洁有关,他们有的借企业改制、上市、产权变更之际,浑水摸鱼,趁机侵吞、贪污国有资产;有的擅自决定重大事项,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有的热衷于计划外生产经营,垄断“体外”生产经营账目;有的私设“小金库”,转移或肆意侵吞国家资产。虽然上述腐败现象在国有企业领导人中只是极少数,但是这极少数人的堕落、腐败给我们的教训却是十分深刻的,损失更是巨大的。分析他们违法违纪的根源,主要是权力过分集中,个人独断专行。因此,加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改革和完善权力监督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范而有效的内部及外部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首先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把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入口关。一个单位管理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党政主要负责人,党政领导干部“入口”关是否能严把,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首先,企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发展措施一般都是通过党政领导干部的行为去具体推行,如果连自身都无法自律,又怎能去执行好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其次,党政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问题,试想连贪官、庸官都能被屡屡提拔,那这样的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权力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不正当运用,最主要的就是把那些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于律已,自觉接受权力监督和制约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的人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特别是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选拔任用。只有把好了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把好了选拔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入口关,才能为以后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要求和程序,建立科学的干部管理制度和相互制约的选人用人机制,并加快培育人才市场,把组织选派与向人才市场公开选拔竞争结合起来,以促进党政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的优化配置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的合理流动,这是从制度上保证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对企业负责、对干部职工负责的关键。另外,在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选拔党政主要负责人时,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密切配合,把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超前到位,确实把握好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个人品质的关口,为对其在今后工作中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确立一个较高的起点。在选人用人方法上,还要注意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的选拔任用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搞好民主评议和民主推荐情况,以确保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群众公认度,做到凡是职工群众不拥护、不信任、社会舆论反映强烈的干部坚决不能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委以重任。要逐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和用人失误失察追究制,明确干部推荐、考察、决策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切实解决责任不明确和用人失误失察无人负责、无法追究的问题。

2、建立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具体制度。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任何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不能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如遇紧急情况,必须由个人做出决定时,事后要迅速向党组织报告。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和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这一结论既避免了把细小问题商来议去,浪费大量时间,造成决策缓慢,又能切实避免个人专断和无人负责情况发生。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制度可以说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对此,《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做出决定。党的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要关心全局工作,积极参与集体领导。”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哪些问题应当由

集体讨论,哪些问题应当由个人负责。重大问题一定要由集体讨论和决定。决定时,要严格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不能搞个人说了算。集体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分头去办,各负其责,决不能互相推诿。失职者要追究责任。建立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制度,强化党政领导班子内部监督,明确划分同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职权范围,把权力限制在履行职务所允许的范围内,这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权力进行限制,防止权力独揽、权力滥用,逃避权力监督和制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其他副职的权力监督和制约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之,对确保副职对副职、副职对正职、正职对副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落到实处都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深化企业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根据中央的要求,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和深化改革的方向,抓住以下权力行使的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形成互制格局:一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党管干部的原则与按现代企业制度依法用人规范结合起来,推行企业管理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实行干部任用公示制、试用期制、末位淘汰制;建立用人失察、失误追究制。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营造正确的用人导向。二是加快财会体制改革,加强对财务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堵塞资金使用上的漏洞。对国有大型企业委派财务总监,对中小型企业委派会计负责人,以改变目前企业财会人员受制于经营者的状况。加强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对外担保;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建立健全财务报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审计;加强项目的招投标管理等,把住资金关口。三是深化营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销售环节控制。就煤炭企业而言,深化营销体制改革,就要对合同、结算、质检、发运等关键环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在各环节之间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防止销售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四是深化物资采购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物资采供环节的监管。加强物资采供环节的监管,就是要建立大宗物资实行公开招标、议标采购,零星物资比质比价采购制度,形成物资采购“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物资采购供应体制。

6、深化厂务公开,实施“阳光工程”,强化民主监督。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还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赋予职工群众“知情权”、“发言权”和“评判权”。让职工“知情”,就是要不断深化厂务公开工作,提高权力运作的透明度,保障职工的“知情权”;让职工“发言”,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健全民主制度,通过开展职工民主“议事”、征集合理化建议等形式,保证职工群众有序地参与企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发言权”;让职工“评判”,就是要建立企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坚持职工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制度。通过以上措施,解决群众“无法监督”的问题。建立健全厂务公开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是科学管理企业的一种有效手段。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厂务公开制度,推行厂务公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实行厂务公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快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进程,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一是要公开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二是要公开服务项目、公开办事程序,各职能部门对直接涉及职工群众民主权利和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及职能范围内应该向职工群众公开的事项,都应向职工群众公开,同时要求把办事纪律、廉政规定、违纪违法处理规定以及投诉的途径和方法向职工群众;三是要公开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公务活动、个人财产和家庭重大事务等,除了涉及国家、企业安全的机密以外,凡是能公开的必须一律公开,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能及时了解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了解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情况,便于进行监督。另外,凡是研究确定公开的事项,公开后必须及时通过多种形式收集职工群众所反映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究和分析,能立即答复的应予以立即答复,不能立即答复的,应交办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积极协助交有关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职工群众反馈处理结果,给职工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五篇: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全会公报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一、强化权力运行制约体系

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是地方各地掀起权力制约的狂潮。如福建省旅游局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省旅游局系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深化廉政风险教育,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如山东省烟台市纪委、监察局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尤其是去年以来,紧紧围绕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突出主业主责,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监督格局。突出重点内容,抓牢关键环节,增强监督针对性;拓展监督渠道,创新监督形式,提高监督实效性;加强教育引导,提高监督能力,夯实监督工作基础。坚持以制约权力为核心,既是权力正确行使的保证,也是对权力进行监督的基础。必须加强权力的制约,才能减少贪污腐败及社会阴暗面的发生。

二、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体系

现在中国掀起一阵反腐之风,也是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防止权力滥用、错位和失控,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体系的全方位监督。国家决心将反腐进行到底,还是为了某些政治需要。要想真正的杜绝腐败,还得从制度上,法律上健全。近期,多位各地高官被揪了出来,这成为最近网络热议的一个焦点。从中央到地方,一场反腐治贪的风暴在中国掀起,多名地方官员因涉嫌违纪被调查或被免职,中国反腐的“组合拳”也在近期成为舆论焦点。其实,只有真正做到权力的监督,才能真正的杜绝腐败,逐步建立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其他监督主体积极配合的测评预警机制,制定测评预警目标和评价标准,建立反腐败情报交流制度,完善函询回复制度、诫勉谈话制度、督促整改制度,促进廉政测评预警机制的健康运行。

三、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对策思考

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中诸多缺陷和薄弱环节的存在,导致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监督效能的底下。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落实监督责任制,将工作责任与监督责任相结合,实行上下连带互制,将权力进行适当的分解与合理配置,重塑权力结构模式,实现权力分解互制。其次,事前把好授权关,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获得过程的净化机制,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的动作过程实施有效监督。最后,对财务支配权和行政审批权的运行过程实施有效监督。

下载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研究(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计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中的作用研究(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九、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规范主要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完善和落实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确定主要领导干部分管事项、掌......

    关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思考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我们党和政府近年来一直着力要解决的问题,更是亿万中国人民最关注的制度建设和社会问题之一。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有效与否,不仅事关民心向背和党的生......

    关于完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完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几点思考一个单位、部门管理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一把手”,同时还要有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所以,完善......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论文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中共凤台县委党校 刘传标 引言 2013年1月,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

    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合集)

    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这突出了权力运行制约......

    加强权力制约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蒙自市纪委宣教调研室 赵昆京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对改革开......

    国有企业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路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路径思考 【摘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从根本上遏制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尤其是我国现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就显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