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开始》有感

时间:2019-05-14 21:1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开始》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开始》有感》。

第一篇:读《开始》有感

八年(4)班林倩榆

婴儿在产房中的第一声啼哭,是生命的开始,人与人彼此在凝视中用笑脸相迎,是沟通的开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快乐的开始。

每一次开始都昭示着最终的结束,而每一次结束又意味着新的开始。不要在开始中期待太久,不要在结束中留恋太多,没有一劳永逸的开始,也没有无法拯救的结束。人生中,你需要把握的是,该开始的,要义无反顾地开始,该结束的,要干净利落地结束。一件事情开始容易,但坚持做到最后却很难,成就事业的人不一定占据了最好的开始,却一定能用心做到最后,就因为这样的专注和认真,最终走向了成功。可惜,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苦心孤诣,为人生设计了一次又一次开始,然而常常因为虎头蛇尾,最终一次又一次半途而废。

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她从小成绩就不好,思考问题总比别人慢几拍,她并不聪明,但她很努力,小学一年级时,她在班上排倒数第三名;她从不放弃,一直认真地去学习,在三年级的时候,她总是名列前茅,但她还不满足,仍然努力认真学习,在六年级升中考中,她以全级第一名进入了重点中学,最终她还是成功了。

一粒尘埃,在空气中凝结,最后生成磅礴的云雨,一粒沙石,在蚌体内打磨,最后结成昂贵的珍珠。有时候,渺少的开始,可以成就雄壮而宏大的事业;有时候,平凡的开始,可以走出崇高而伟大的人生。

点评:本文文字优美感悟到生活中一些人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而一些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迈向成功!

第二篇:读《早晨从中午开始》有感

读《早晨从中午开始》有感

——作者:学科新秀张玉老师

个人简介:张玉,省政府机关幼儿园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

教育心语:给孩子一缕阳光,孩子会给你一个太阳,用心,用爱,努力做到最好

初识这本书便是被书名吸引,再看到是路遥先生写的,便不做他虑的买回了这本《早晨从中午开始》,没想到时隔多年从这本书里了解到了路遥先生是如何成长为一名英雄般的作家,并且在艰难困苦中完成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最后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平凡的世界》这项伟大工程。

书中讲到,路遥先生在《人生》这部作品取得成功之后,开始琢磨着如何去兑现其儿时的梦想,他不想像某些作家那样凭借一部作品而混迹一生。为此,他下决心要以列夫·托尔斯泰等西方巨匠为榜样,完成一部立体式、全方位反应农村社会的长篇巨作。然而,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光是准备工作就费时费力。路遥先生在书中说道,“不知不觉已经快三年了。真正的小说还没写一个字,已经把人折腾的半死不活”。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部分故事发生在煤矿,为了更加贴近现实,且摆脱由于成名后带来的各种烦恼,路遥先生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他决定前往陕北煤矿进行全书的创作。路遥先生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督促自己去完成这项伟大工程,一方面,这种做法反应出了路遥先生平凡的一面,他无法自如抵制各种可能打扰他创作的诱惑,害怕生活挫其锋芒;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出来了一个有担当、有理想、有抱负的普通人是如何让平凡的自己变得不平凡。

接下来的日子里,路遥先生真正开始了艰苦创作。路遥先生的工作室是在煤矿旁边的一所医院里面,每当到了晚上,只身一人处在这冰冷的大楼里,再看着窗外远处煤矿家属楼热闹的景象,总是让他倍感寂寥,甚至怀疑人生。然而,经过激烈的开篇奋斗,他的作品终于坐上了马车,开始了征程。

在《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完成的时候,路遥先生已经被其长期的自虐式的工作方式拖垮了身体,以至于辗转到了西安进行各种诊治都无济于事。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广大农民发声,路遥先生以牺牲自己为代价,令人钦佩且惋惜。好在,一位榆林的老中医,最终将路遥先生从生命的悬崖边上拽了回来。然而,路遥先生将其看作是老天给他完成《平凡的世界》的一次机会,在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又投入到了艰苦、紧张的写作中去了。终于,最后在甘泉县的一个招待所,路遥先生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本书秉承了路遥先生朴实无华的写作品质,让广大读者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血肉可及的当代伟大作家。他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太多需要我们仰望的地方。我很庆幸自己在到达而立之年前读到这本书,拨开了我通往奋斗路上的迷雾。

是啊,连路遥先生这样的大文豪都是用生命来取得成功,我辈又怎能随便处世。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多数人总想走捷径,殊不知在通往成功的这条路上,只有加倍努力才是最快的捷径。以前我也和别人一样,认为一个幼儿园老师就是带孩子每天玩一玩乐一乐,后来自己从事了这份职业,才知道这份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着幼教事业人怎样的付出。园里的市级教学能手,省级教学能手,都不是随随便便获得的荣誉。他们早上天未亮就进入教室为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皆教育做好准备,检查区域材料是否充足,检查教室里每个安全隐患,休息时间讨论孩子们又出现了哪些闪光点,下班后认真准备第二天的教育教学,抓住一切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给予科学的回应和支撑。一切的一切让我这个新入职教师感到自己是个幼儿教师但又不仅仅是个幼儿教师。一个人来这世上一遭总要留下些什么,总要为这个社会作出一些贡献,我们培育着社会未来的接班人,就更要明白自身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总书记说过要做一个四有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都说老师是园丁,那么我们这个园丁浇了什么水施了什么肥最后才会开出什么样的花,试想如果我们每个幼儿教师都做到了这四有,那么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民族必会秀于世界之林。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虽然不能像路遥先生一样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但我愿带着先生精神的指引与这喧嚣的世界做一场斗争,愿我抱怨工作辛苦时能想到路遥先生的坚持,愿我在取得进步后能想到先生的断舍离,愿我在苦难中也开出一朵小花,愿我的努力能为幼儿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早晨从中午开始也不迟,奋斗从现在开始也不晚,愿我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出漂亮的花朵。

第三篇:读《从谎言开始的旅程》有感

读《从谎言开始的旅程》有感

一直以来,我对“心灵鸡汤”的书籍都有点小小抗拒,觉得满纸大道理教你如何做人做事、如何改变自己获得成功,让我难以接受。但《从谎言开始的旅程》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小说里的人生哲理像绚丽的花朵,让人感觉温暖。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家住熊本的少年秋月和也有着很强的虚荣心。暑假的一天,从没去过东京迪士尼乐园的和也对同学说,自己已经去过了。为了筹措路费,和也又对母亲撒了谎。一切准备就绪,和也便离家前往几千里外的东京。原本规划好一天的行程,却因路上的大堵车而错过了原定搭乘的班机。于是,没钱回家的和也,踏上了与先前截然不同的生命旅程。最后,原本谎话连篇的虚荣少年,经过这趟“颠沛流离”的奇特旅程而脱胎换骨,他能够为他人着想,成长的一个勇敢的少年。

与和也一样,我们总要面对自己真实的生活。1970年生于东京的喜多川泰被誉为日本的“国民导师”,从2005年开始写作以来,他独特的文笔深受读者喜爱,特别是他能在不知不觉中,把很多关于人生的哲理,通过一个场景、一段对话、主人公的一个表情,一点点地导入读者心灵深处。

在书的最后,喜多川泰写道:“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读过这本书后,愿意主动找寻机会与人相逢,并锻炼自己与生俱来的‘生命的力量’。”这便是生命的真实吧。

第四篇:读《关爱教师,从心开始》有感

读《关爱教师,从心开始》有感

以前听到的,多的是教师春蚕蜡烛式的奉献,多的是教师获得了某某奖励或荣誉;而对教师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状态很少关注。印象里,教师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很少有媒体或者个人去探讨教师的幸福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语)。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在我看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个专业适合你,你也最适合它,这就够了。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抑或多么无奈,我只要这个,这个最适合我——我想,你就可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用叶澜先生的话,是从教师这一专业中获得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尊严和欢乐来自何方但正是我想跟诸位交流的。

一、每一天都阅读和思考 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老师们越来越忙了。比如原先还能在学校批改作文,后来连备课都要带回家;原先还有双休日,后来不是被“辅导”掉了就是被“培训”光了。人都到了永远热闹忙碌的地步,怎么还有回首来路的心情和处变不惊的心态,怎么可能细细欣赏教育之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去采撷教育之树结出的一个个果子?所以,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这就好比去旅游,再美风景,匆匆而过,美丽也是浮光掠影的。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风景。

最重要的,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

1.名读教育经典

看多了教育报纸和杂志,往往眼花缭乱。这时我们就需要阅读经典,那些经过了岁月冲刷和历史考验的教育著作。教育的经典至少包括了教育经典和学科教学经典。以下是改变了我的思想和行动的教育书籍要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本百读不厌的、把教育当作生命的智慧之书;(2)《学会生存》,让你跳出教育着教育思想之作;(3)《学记》,让我们清醒猛醒并自豪的中国经典;(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一个用西方教育思想改造中国教育的大师;(5)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第一个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教授的心血之作;(6)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是少有的以‘“我”出现的充满激情和思想的当代教育学者;(7)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学者型教育部官员著作;(8)于永正《教诲漫记》,让高深的理论变得亲切的文字;读这些经典,让我在糊涂的时候,在浮躁的时候,能分清是非。看清方向;读这些经典,更使我觉得自己的浅薄,看到自己的空虚,也让我发现某些争论或者争吵的盲目自信与可笑。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这是说教育经典的价值。

2.找到百读不厌的一本书

我推荐《给教师的建议》。前几年,刚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很激动,我从来不知道教育可以这样做,还可以这样写。它激活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唤醒了我对教育的激情。古人说三十而立,我是三十读苏氏。在阅读的时候,常常觉得找到了一些认识的源头。比如于永正老师认为“差生要靠读”,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又如“情境教育法”,也汲取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你看,“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当你领悟到这可以与情境教育联系起来时,你内心的激动就可想而知了。

3.四个“永远不要”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刮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在语文之路上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

二、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无疑是教育的理想,如何让每个人得到发展,我以为前提是每个教师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这种发展,怎么会有学生自由而允分的发展? 1.发现自己的特色,呈错位发展 每个教师都是独特的,都有着别人没有,或者别人弱一点自己强一点的潜质和本事。对善讲的老师来说,不要非得学习魏书生,你完全可以多讲,讲生动,讲得深入浅出,讲得学生津津有味,听了还想听;你是师哥靓妹,特别适合上课的,完全就多亮相;你擅长辅导学生,一年半载就能转变差生,能带着好学生发表作文、奥数获奖,你就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工夫。我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你自己,成为独特的那一个。哲学家罗索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每个人各尽其职,各得其所,有英雄用武之地,错位发展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所学校将因此充满活力。

2.做研究者,教学做写思合一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世纪对教师提出的专业要求。教师的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是对自己所进行的实践及其所依据的理论的一种思考和探究;是在教学中为着教学进行的研究,最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一定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

我个人所走的道路就是:教学做写思合一。说是个人的道路。其实很多人都这样走。我以为这就是教师的研究。这句话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而来。

教是基础。教师都要教;教研员要听课,着眼点也是教。

学是构架。很多好的课,很多好的经验,你听听看看,太一般了,没有得到理论的滋养,没有获得提炼和升华,就不具备推广价值和学习价值。

做是建设。学了,理念有了;教了,实践有了,做就是教与学的结合点。这个“做”是改进教与学,提升教与学。

思是灵魂。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思。思是思考,是反思,是思绪,是思想。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和化妆,不是聊以炫耀的工具,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你教育生活和教育创造的体现。

教学做写思,五个方面,都值得大说特说。今天单讲写。因为写包容、促进其它四个方面。写不能不涉及教;写是思想积蓄和学习积累的倾吐,包含了学和思;写是做的产物,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的观点与建议。

①写就是一种研究

写,是教师所有工作中最自由最有创造性的。江苏吴江的一位语文教师说:上课提高慢,上台机会不多,即使上了,还要担心失败,一败下次就难说。文章不一样,你想写长就想写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放着,以后请人指教;可以投稿,退稿和石沉大海都不怕,因为没人知道你失败了。说这话的就是管建刚。目前,他已经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等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文章,而且他以写、以研究带动课堂,已经评上了吴江市名教师,也开始到外面上课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写”也是成长的一条途径,是切入口和助跑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是说给校长的,也是说给我们每位教师的。

(2)会写一篇文章

这“一篇”指的是论文和随笔,教育文章最常见的两种文体。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特长选择不同的写的道路:思想见长的可以从论文入手;长于感性的就从随笔着手,慢慢地摸透这些文体的性格。

一是学会写论文。论文追求“三有”:有价值,立足点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深度,起跳点是沟通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有个性,亮点在于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思想,用上自己的材料、自己的语言。

我的教育教学研究起步于吴江实验小学,从论文开始自己的研究之路。跟许多老师一样,每年两篇总结,不多也不少。后来我在学期初就定下要写的文章的题目。比如1996年获江苏省一等奖的《班主任写评语的艺术》一文,就是我前两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那时刚做班主任,期末写评语的时候,感觉流行的评语不大好,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工作,十几年里班主任换了好多,而自己得到的评语几乎千篇一律,都是“该生”如何如何,基本就是“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之类的字眼,最后是“希望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等。这样评,没错,但年年这样,概念化,很不吸引人。所以当时我就做了一点工作,改为第二人称,拉近师生关系。评语尽量多一些描述,多一些细节,写得像这个学生,而不是另一个学生。当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电视台的朋友碰到我,说我写他们主任的女儿写得很像。这么着,1995年秋季,这个班我继续带,学期初我就决定本学期的总结就写这方面的内容。有了这个想法,平时就多了一个心眼。如此经过一年的再实践,经验就很清晰了,评语一要有情,二要有益,三要有别。写的时候很顺利,没想到获奖了。现在想,当时无心,但很巧合地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解决问题来写文章。我现在仍喜欢“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著文追求有用,朴实,简练。

二是学会写随笔。

教育随笔可每天写一点,哪怕几句话。如果说论文是“有我”,那么随笔的特色就是“有文”,有文采,有情感,吸引人,触动人,打动人。苏霍姆林斯基

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核式要求的官方文件,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 他进而说:“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我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在一个星期里所记下的5条笔记,它们是那么简短,而又真实,新鲜。

如:第2条——不应过分追求直观性。不要在儿童早已知道的东西周围“摆满”各种直观手段——这会阻碍抽象思维的发展。即使教师拿一只活猫到课堂上来,儿童对猫也不会有更多的理解。如果真的有必要讲到猪,那你就得想一想,怎么给学生讲一点完全新的东西。

又如第5条:记忆力过度疲劳——是智力衰竭的原因之一。必须特别细心地对待记忆力这件娇嫩而精细的东西。有一些思想和词组是特别难记的。无论如何不应当使儿童的记忆力过度疲劳。当你刚刚发现疲劳的征兆时,你就要设法给儿童变换一种不需要随意识记的活动去做。

这样的研究,谁都可以进行;这样的笔记,谁都可以写。随笔动情,往往触动了你,或者打动了你,激动了你,因此随笔灵巧,随笔讲究角度和题目,讲究语言的使用。没有文采的随笔、没有情味的随笔是不成功的。三、一定要及时记录、定时整理你的文字。

上课时,工作中,经常有些意外的东西,有些成功的做法,也有些无法处理的困惑,当时都觉得应该记下来。很多的思绪与认识,稍纵即逝,不记录再也寻不回。一般人常有这样的体会,读了别人发表的文章,就会说:怎么跟我想的一样?可惜了,真是可惜了。每个学期,我大概可以写10来个教后记,学生课堂表现让我难忘或激动,不得不写、一写就停不下来,洋洋数千言。写完了,赶忙批作业,赶忙找学生谈话。期未有空了就整理这些零散的文字。它们中间大多是璞玉,根粗糙,光彩还没有焕发。因此整理时,再三品味,发现亮点,读出新意,可以在题目中突出;有时谋篇布局不理想,也得改,一般都在5遍以上。

第五篇:读《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有感

读《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有感

读《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有感1

这是一篇活到了101岁的老奶奶写的,她名叫摩西奶奶。书中文字虽少,但其中蕴含的哲理不少。读完后令人回味,感慨万分。

摩西奶奶1860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州落林威治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幼时读过几年书,从事女佣15年。27岁时,遇到了雇农托马斯。萨蒙。摩西,并与其结婚。后重回纽约州,离出生地不远处生活了近30年,开始刺绣。76岁,她因关节炎放弃刺绣,开始尝试绘画。80岁,在纽约举办个人画展,引起轰动,风靡美国。90岁,他的作品在美国及欧洲畅销。100岁,她启蒙了日本青年渡边淳一,后者因她的鼓舞终成一代文学大家。101岁,摩西奶奶去世,时任总统致词,并称其为“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艺术家”。在她去世后,他的画作穿越了国界。从美国蔓延至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给无数年轻人带来最纯净的心灵启迪,受到了不同文化被背景的人们一致的欢迎,呈现出一道美丽世界的文化景观。

这就像她说的: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为你打开成功的大门,哪怕你已经80岁了。是啊,有些人碌碌无为,还不是因为没有上进心吗,没有上进心也不就是因为他不喜欢做这件事吗?

回顾过去,我的生命就像是一天的工作,我因他的圆满结束而满意。我开心而又满足。我认为最好的生活就是充分利用生活所提供的一切。这是摩西奶奶总结的经验。

这本书中,大部分是摩西奶奶的画作。她的画作一般是以古朴恬静的田园生活作为背景。看起来虽没有正规的画家好看,熟练,却让我们感到了童真,田园风光的无限魅力。当你非常近距离地去观赏摩西奶奶的画作时,你会看到画作中精巧的变化、简洁的纹理和混合的色彩,这些色彩的柔和度一起影响着你的视觉。在你的眼中,这幅画的尺度会变大,会让你立刻感受到亲切。于是,美就产生了。

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想去追求的梦想,但因为某种原因一直未达到。但不能放弃,我们为什么要去追求?应为我们渴望,因为我们想活得更加多彩,因为我们不想留下遗憾……但又有几人能不留下遗憾?摩西奶奶这一生虽贫穷,虽不太起眼,但,她会去追求之前遗忘的梦想。

还是那句话:做你自己想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为你打开成功的大门,哪怕你已经80岁了。

读《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有感2

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某杂志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有人总说:已经晚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于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这样的话,多多少少的是吸引了我的眼球,也打动了我的内心,于是,终是想探究,这样的人间美言,是出自谁之口,于是仔细查阅,终得知,这是出自《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一书,作者摩西奶奶。

摩西奶奶,美国一位家喻户晓的老奶奶,她出生在美国纽约州格林威治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幼时曾读过几年书,后辍学在家,她的大半生像所有美国家庭主妇一样,忙碌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琐事之中,闲暇之余,摩西喜欢上了刺绣,一直坚持到晚年。76岁那年,因关节炎复发,摩西不得不放弃刺绣,改为绘画。作为个人喜好,她开始在当地画展零零散散地发表作品,慢慢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80岁那年,她在纽约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了巨大轰动,一夜之间,摩西奶奶成为美国画坛的重量级人物。

摩西奶奶,那么大岁数了,仍然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的作品给人带来正能量,令人心生欢喜,因为她的内心平静乐观,所以她永远是那样的优雅迷人,即使老了,照样活得有魅力,想想生活中的自己,常常觉得已是过了而立之年的人了,似乎什么都晚了,梦想呀,希望呀,也是渐行渐远的样子,偶尔的,因为坐柜时间久了,腰酸的.不能直立的时候,也是会抱怨几句生活的糟糕,以及无奈。其实现在想想,真不该这样,因为最好的生活就是充分利用生活所提供的一切才对。

人之一生,行之匆匆,回望过去,日子过得比想象的还要快。年轻时,爱畅想未来,到遥远的地方寻找未来,以为凭借努力可以改善一切,得到自己想要的,不到几年光景,年龄的紧迫感和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我们无一幸免地被卷入残酷生活的洪流,接受风吹雨打。但是,正因为残酷的生活,才更能打磨我们的意志力,当你专注于生活的每一天,你会发现,日子似乎是在重复着昨日,而又不同于昨日,比如你依然在柜台接待着每一个前来的客户,可是每天的客户又是不同的,当你办完一笔业务后客户临走一句:“麻烦了,姑娘,谢谢你!”时,内心瞬间温暖无比,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两个本来陌生的人,因为某种业务需要而接触,然后,大家以礼相待,这个世界,因为客户的一句“谢谢”,让你突然有了被需要的满足感。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我们应该珍惜现有的每一天,踏实上班,善待生活,多点正能量,少点抱怨,才是对自己最好的成就。等到多年以后,我们才不会继续悔恨现在的自己是怎样的敷衍了生活,我们应该为自己真切的活过而感到坦然,淡定,不是吗?

下载读《开始》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开始》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十七岁开始苍老》有感(样例5)

    读《十七岁开始苍老》有感给我十六七岁的青春——纪念我那单薄的青春和那仓皇的爱恋那熟悉的教室 你握着我的手 你凝视着我的眼睛 你唱着属于你自己的情歌 第一个男人这么做......

    读《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有感5篇

    读《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有感YLCCAB员工之家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某杂志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有人总说:已经晚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对于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

    读《爱的艺术》有感:终身浪漫的开始

    终身浪漫的开始——读《爱的艺术》有感袁章润虽然可能有些锋利,但是几经斟酌,还是决定如此开篇。首先,我们暂由一小段驳论展开。还记得以前读过的一句话,当时它确实引发了我许多......

    读《活着》有感:活着是一生的开始5篇

    活着是一生的开始——读《活着》有感蒋文洁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离开。有幸,在同学的推荐下阅读了余华先生的《活着》,故事算不上多么......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陪伴是爱的开始

    翰 墨 留 珍 书 韵 人 生 教师读书心得 姓名:152 年级;一年级 2017年2月14日 读《教育的力量》有感--陪伴是爱的开始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看了一下书名《教育的力量》,我以为......

    读《成功,从做好自己的工作开始》有感

    读《成功,从做好自己的工作开始》有感近日,拜读了《成功,从做好自己的工作开始》一书,对于书中关于的职场奋斗与人生成功的论述,面对职业生涯的开始,颇有些感概和想法。 随着不同......

    读《正面管教》有感:当我开始改变我自己(范文大全)

    当我开始改变我自己——读《正面管教》有感郭珊瑚“2017,你最温暖的记忆是什么?”当主持人朱军把话筒递给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时,麦家回答最温暖的事就是和儿子的关系缓和了。还......

    学生党员读《梁家河》有感:梦开始的地方

    学生党员读《梁家河》有感:梦开始的地方《论语》有赞: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古人常曰: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