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21:0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育壮大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育壮大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培育壮大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

培育壮大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向纵深推进,加快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仅能有效解决我县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农业规模细碎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而且还能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和“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但如何进一步培育壮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仍是当前值得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县依托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规模效益农业,把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措施来抓,许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得到了迅速发展,涌现出了浙江聚仙庄饮品有限公司、浙江扬眉饮品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产品档次高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4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23家;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2家,其中省级示范性4家、市级规范化56家;已发展各类种养殖大户1564户。初步形成了杨梅饮品、三黄鸡、高山蔬菜、山茶油、米糠油、茶叶和冬笋等系列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行业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经过多年扶持与培育,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明显增加,产业化经营的产业覆盖面不断扩大。到2008年底,54家农业龙头企业,注册资本超过100万元的有44家,占总数的85%;固定资产超过500万元的有23家,占总数的44%;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有15家,占总数的29%;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有27家,占52%。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4291户,注册和合伙资金1910.7万元,固定资产总额3000多万元,年销售农产品量达9万多吨,年服务经营收入达

1.8亿元。

(二)对农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经过几年培育,经营主体的总体带动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和提升。如浙江聚仙庄饮品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杨梅原汁、杨梅干红、杨梅干白、杨梅醋饮等系列产品,日加工杨梅15.4吨,年产值可达4995万元,带动基地10000多亩,农户5000多户。浙江扬眉饮品有限公司加工杨梅浓缩汁,日消化杨梅300吨,这2家企业不仅彻底地解除了我县杨梅销售的后顾之忧,而且进一步带动、促进了杨梅产业的发展壮大,使杨梅产业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2009年仅杨梅一项就使我县农民人均增收800—900元。

(三)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以申报HACCP(国际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QS(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认证、绿色地理标志认证等质量标准认证为契机,注重生产技术研发,建立健全营销网络,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全县已有9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了HACCP、ISO认证;6家通过了QS认证;8家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绿色地理标志、无公害等认

证。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力度逐步加大,全县严格按照合作社规范化标准,在生产基地、制度建设、内部管理、办公设施等方面严格要求,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工作内容和验收标准。

(四)特色品牌效应不断凸显。发展有规模的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重要基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加快培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经过慎重筛选,把杨梅、三黄鸡、笋竹两用林、茶叶、高山蔬菜、淡水养殖和绿色稻米作为今后发展农业特色主导优势产业来抓。着力开展优质名牌产品开发和整合优化,创出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名优品牌。杨梅品牌获得了国家原产地标识。“仙梅”、“仙黄牌”三黄鸡、“仙居碧绿”、“仙绿土鸡蛋”等响誉省内外。目前,全县已注册各类农业品牌139件。其中省市级著名商标8件,省市级名牌农产品8件,44个农产品获省农博会金奖。随着品牌效应的不断显现,仙居的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不断得到了拓展,甚至还打入了法国、俄罗斯等国际市场。

二、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但是,在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发展能力偏弱。一是经营规模偏小。受农业基础薄弱影响,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规模普遍偏小。全县142家合作社,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的不超过10家。54家农业龙头企业中,年产值上亿的仅有2家,且均属工艺品行业;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仅有7家,属于工艺品行业的占2家;年产值不足1000万元的有25家。二是产业经营结构比较单一。从产业经营分析,合作社与经营大户基本上以从事种养业为主,占到80%。种养业中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以水果经营为主,水果经营中又以经营杨梅为主。在142家合作社中,从事杨梅经营的占总数70%。农业龙头企业基本上以经营工艺品为主。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中,2家是从事工艺品的。2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中,7家是从事工艺品的。

(二)管理不够完善。从职责部门管理上看,工商部门和农业部门缺少有效的协调沟通。农业部门只管理“专业合作社”,对于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社,却又由工商部门管理,导致管理职责不够清晰。由于各方面原因,工商部门存在“只批不验”的情况,这对今后的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非常不利。从内部管理上看,虽然经营主体数量不少,但往往重盈利轻服务,重技术轻市场,重产品直销轻农产品深加工。有的是“挂羊头卖狗肉”;有的只关注自我发展,与农户联结不紧密,产销衔接跟不上。大多数合作社虽然建有合作章程,建立联合会等组织机构,但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上,仍缺少健全的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收益分配等制度,活动比较松散。

(三)发展融资难度大。大多数经营主体在发展基地、建加工厂、农产品闯市场、进超市等方面,都因资金缺乏而望门止步。加上我县财政支持和信贷投放能力有限,民间资金启动困难,自身经济实力不强,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许多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多为一次性收购,全年加工,资金占用量大。为减少成本投入,缓减资金压力,大多采取租赁土地和厂房的形式经营。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停留在初级农产品的简单销售上,缺少自身的专业生产基地,设备也比较简陋。

(四)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程度不高,健全的市场信息网络尚未形成,大多数经营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与普通农户的联结不紧密。“订单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先进经营模式推广面不够大。同时,因农户自身法制意识淡薄而毁约情况时有发生,经营主体与农户之间总体上处于松散型状态,大多停留在买卖关系上,真正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做到下连基地、中连农户、上连市场的不多。

三、对培育壮大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建议

(一)搭建平台,优化服务,创建好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要加快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奠定扎实的基础。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为此,我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合理、有序流转,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奠定了基础。但在今后的流转过程中,更要积极引导从事二、三产业和小规模的农户,重点围绕当地农业区域布局规划,结合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把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来,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手中集中,提高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

二是要高度重视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成果应用,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创造广阔的空间。去年6月份,我县制定出台了《仙居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与之相配套,还出台了《关于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若干扶持政策》。但今后的关键是如何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与产业的引导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按照“立足生态求发展、围绕特色做文章”工作思路,高度重视规划成果的应用,严格根据规划要求来确定全县的特色主导产业,明确各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突出各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落实各产业的合理布局,不断拓展农业新的发展领域,促进特色产业带和功能区的形成,促进现代农业向绿色、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创造广阔的空间舞台。

三是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牢固树立“服务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无小事”理念,分工协作,紧密配合,采取支持经营主体发展的具体措施,力尽所能为发展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服务。要结合全县现代农业重点产业发展所需,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各种培训,进一步提高经营主体的综合素质,使得他们熟悉内部管理和运作方法,熟悉现代农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规则,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充足合格的人力资源。各涉农部门要及时搜集发布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主动为经营主体提供配套服务,支持他们巩固、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相关执法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正确行使执法权,制止越权办案、蓄意刁难等伤害经营主体的行为,为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营造宽松、和谐的竞争环境。要建立健全长效的服务机制,为经营主体创造宽松的创业条件。按照“非禁即可”的原则,放宽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办经济合作组织条件,对新办的科技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等,有关注册、登记、核准报批等手续要进行简化。

(二)注重引导,规范管理,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转变经营主体之间无序竞争的状况。要通过会议、发放资料、媒体宣传等多种渠道,推介经营主体创业典型,营造公平、公开、有序竞争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提高各类经营主体创强争优意识,使得他们自身能够充分认识到规范内部管理、整合做大实体的重要性,以及对自身与农户、对发展优势产业所带来的多方共赢局面。

二是要强化整合提升,不断增强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对现有的资本、人才、技术、品牌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组建成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现代企业发展形式的经营实体。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对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实现“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要鼓励已具规模的经营主体以扩建基地、兼并重组等方式开展跨乡镇发展,不断壮大规模和实力。以经营企业的理念经营农业,积极引导经营主体把争创品牌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抓,开展标准化生产,加强产品质量认证,强化品牌宣传,激励创建更多的知名品牌和商标。要鼓励经营主体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对种子种苗工程、农产品深加工、保鲜包装、环保等技术的研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延长销售时间;加强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对传统的农产品加工进行改造;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开发研制新产品,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要加强规范管理,切实提升经营主体的自身发展水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生产为主体,以特色主导产业为依托,按照边探索、边发展、边规范、边提高的要求,既重视合作社的数量发展,更重视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首先要明确经营主体法人地位。要严把审批确认关以及变更审核关,确保经营主体拥有合法的市场主体地位,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其次要规范经营主体的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联结机制。建立健全各类经营主体规范运作、财务管理、年度考核、监督检查等各项制度,加强对经营主体的规范建档、上级扶持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以及对人员的上岗培训和业务指导。积极引导经营主体朝着产业基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组织化、产品品牌化、销售市场化,最终实现产销效益化方向发展。第三要规范生产经营。由于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识管理不够规范、绿色产品优质不优价、不法商贩打压假冒绿色农产品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对此,我们要建立统一的品牌包装和市场营销,统一技术标准和技术培训,统一农产品和基地认证,统一农资采购供应、施肥配药和病虫防治,统一信息服务,统一产品质量追溯检测监督等制度,确保资源共享、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三)加大扶持,创新机制,为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提供坚强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结合全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际,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退税减免、用地、用水、用电以及技改、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全方位扶持。积极为经营主体组织运输农产品开辟绿色通道。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因生产、经营等需要的非农建设用地,在符合城镇规划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创建养殖小区、农产品临时性收购等用地,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二是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原则,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专门设立专项基金,倾力扶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特别是对运作比较规范、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支持和奖

励。力促其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要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要求,首先要积极发挥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扩大信贷额度和发放专项信贷,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基地生产、农家乐、兴办贮藏、加工、贩运等。其次要积极发展如资金互助社、信用合作社等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探索扩大抵押品范围,着力破解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四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运用市场化手段和资本化运作模式,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企业、各类经营能手成为产业发展的经营主体。积极推行股份合作机制,吸引当地工商企业、民间资本创办联办经营实体,不断扩大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面,推进全县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作者:徐雪娟 陈旭红 徐梓辉]

第二篇: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主体,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嫩江县作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肩负着培育现代农业三大经营主体的重任。

一、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中的重要意义

(一)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迫切要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和统一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从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的经营主体主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农户,经营主体素质不高,经营规模不大,经营效益不高,这种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经不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农忙季节人手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农业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解决“谁来

种地”、“地怎样种”的重大问题,迫切要求改造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二)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依托。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核心内容。农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相对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来说,既是我国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一种组织形态,又是我国农村先进生产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因此,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依托。从生产力角度讲,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克服传统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的分散性、低效性等弱点,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和统一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从而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交易风险、降低交易费用等外部利润。从生产关系角度讲,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能够沟通涉农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农户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润,而且能够沟通土地、科技、劳动力、资本等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6个,总量居全省前列,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进入了一个数量持续增长、质量逐步提高的发展阶段,已经在推动我县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动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有效形式。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依托主导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新模式。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四大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它们在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目前,我县探索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四种基本模式,一是合作社自办加工和流通实体,实行“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二是合作社与大型龙头企业合作,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三是合作社与大型超市合作,实行“超市+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四是合作社与大型批发市场合作,实行“合作社+批发市场+农户”模式。

(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服务性组织,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发展了多种形式的统一经营方式,弥补了村组集体统一服务的不足。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探索了三种统一经营方式,一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农户分户生产管理,合作社统一经营服务的“统分结合型”;二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赁、入股形式),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型”;三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赁、入股形式)、转包经营、合作社“统一服务型”。第二,发展了统一服务的内容,提升了统一经营的层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由过去为农户提供单纯的生产、技术服务,逐步转向提供生产、加工、技术、销售、信息和资金服务等综合方向发展,强化了“统”的功能,提高了统一经营的层次。

(五)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互助经营为特征、社会化服务为内容、与传统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相区别的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服务农户能力、抗拒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在逐步增强,探索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一条有效实现形式,找到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

二、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几点思考

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县正处在由传统

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之中,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还不成熟、不完善,发展中面临着人才缺乏、管理松散、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等难题。破解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遇到的这些难题,是我县实施“农业提升战略”的迫切需要。

(一)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首先要大力优化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环境。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阶段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不少问题,广大干部群众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接受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因此,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初期,特别需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扶持其发展壮大。当前,需要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目前,我县已经出现了一大批种养专业大户,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26个,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在我市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辩证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定发展信心,满腔热忱地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

2、营造社会舆论环境。我县广播电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及时跟踪报道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进程,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同时,要积极争取利用国家

和省部级新闻媒介,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我市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动态和发展经验。

3、优化政策运行环境。要加大扶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帮助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申报部、省级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扶持。要加大人力资源政策执行力度,依托“阳光工程培训”、农民企业家培训等项目,加强培训力度,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

4、积极开展示范社建设。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文件的要求,紧紧围绕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品牌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示范社建设。要按照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认真总结我县和外地联合社的发展经验,积极扶持和打造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示范联社,切实解决典型不点、亮点不亮的问题。要加大共建力度,积极探索省市共建、市县共建模式,充分发挥省、市、县和不同部门的积极性,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5、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一个统一、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协调农业、财政、工商、税收、民政、科技、金融、供销、税收等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整合各部门管理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积极作用,切实解决多头管理、合力不强的问题。

(二)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要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符合群众意愿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但是,农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不断地与之相适应。因此,培育现代农业经主体,必须要积极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两个转变”,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和发展能力。

1、积极推进家庭经营方式转变。依托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灵活、多样、有效的新型农民培训,提高经营主体的融资经营能力、科技应用能力、机械使用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

2、积极推进统一经营方式转变。这是现阶段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机制的重点和难点。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以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积极完善、推广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四种基本模式,探索密切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联结机制,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统一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三)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前提和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必须要在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上的重要作用。

1、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规范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民互助经济组织,因此,扶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可以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户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要按照《承包仲裁法》要求,尽快健全县、乡、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仲裁机构,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2、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上下功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手中,既能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又能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面积超过2000亩的有150

个,流转面积,在实现土地经营权合法有序流转和发挥规模效应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符合现代农业组织发展规律,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有效形式,是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因此,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充分发挥现代经营主体在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上的重要作用。

1、强化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的服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合同,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

2、创新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设立风险基金、可盈余分配、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引导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主体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3、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一村一品专业村对接,把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乡镇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现代流通方式。

(五)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支撑。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的重要作用。

1、发展多元化服务主体。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格局。

2、发展多层次服务体系。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既要发展生产、销售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也要发展科技、信息、金融、能源等高层次的社会化服务,健全完善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发展多形式服务内容。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既要创新公益性服务的实现形式,也要创新经营性服务的实现

形式,既要发展专项服务,也要发展综合性服务,鼓励和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第三篇:关于培育农村新型市场经营主体的的调查与思考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关于培育农村新型市场经营主体的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群众为提高组织化程度而创建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组织,是农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新阶段农村经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必然产物,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形势,经营规模依然狭小的亿万农户与日益扩大的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出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己成为广大农民和农村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探索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而深刻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从实践看,组建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实施以合作原则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选择。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谈判地位、培育农村新型市场经营主体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特点

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矛盾。近年来,我办事处以农民增收致富工程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有30%以上的农民纳入了产业化经营的范围,全办事处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规模和总量的膨胀上,而且还表现在农业和产方式的变革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上。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随着农产品总量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由于市场主体不成熟,小规模、分散化的农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弱,加剧了农产品市场的剧烈波动,导致农业贸易条件恶化,农民迫切需要加强技术信息服务;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模经营和专业分工的发展,农民迫切需要加强社会化服务;农业比较效益低下,服务组织缺乏,使农民分化和要素流动受阻,农民增收困难,迫切需要一种载体能够带领他们直接进入市场;农业面临自然和市场两个风险,农民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够保护自身利益的互助组织。这些问题和矛盾表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迫切需要微观经济组织的创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便应运而生。据统计,到目前,我办事处已有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9个,参加农户近2300户,占办事处村总户数的40%以上。其中,专业协会8个,专业合作社1个。在合作经济组织中,从事种植业的5个,占66.7%;从事养殖业的3个,占33.3%。这些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都是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在技术、信息、资金;购销加工、贮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加会员收入,保护会员利益。它们的主要特点是:

一是以为农民提供服务为宗旨,自愿组成,互助合作。合作经济组织由农民自愿组成。它们从提供信息、种子种苗、技术辅导入手,逐步扩大服务领域,积极为农户提供加工、贮运、销售和原材料采购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据统计,在合作经济组织中,从事技术信息服务的占33.3%,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的占66.7%。合作社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入退社自由,不改变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实行分期生产,对外统一经营,体现了分工合作的特点。

二是以维权为目的,协调行动,保障利益。合作经济组织对内部服务每个成员,协调行动,统一标准,不以赢利为目的;对外统一经营,直接进入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由此提高了合作组织的谈判地位,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合作组织成员能够分享流通、加工环节的利润。

三是以利益为纽带,市场运作,民主决策。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每个成员既是利益的共享者,又是风险的承担者。合作组织根据他们交售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返还利润,根据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分红。合作组织内部事务由农户协商解决,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四是以产业为依托,逐步推进,不断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壮大自己。在合作经济组织的推动下,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由于产业发展往往是跨村屯的,所以也出现了一些跨村屯的合作经济组织,如核心村笤帚糜子种植协会涉及到东风村、三道沟村和晨光村,会员达到300多人。

五是以合作为前提,能者牵头,多种形式,共同发展。从组建方式看,合作组织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一是由大户牵头,这些大户或者是种养大户,或者是经销大户。由他们牵头组建的合作组织有4个,如笤帚糜子种植协会和东风二尾羊协会等;二是由龙头牵头,这种由最初的“公司十农户”逐步发展成为“公司十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合作社组织有1个,如办事处奶业合作社由曙光奶站牵头组建;三是由涉衣部门或流通领域的骨干牵头创办,这种类型的合作组织有1个,如曙光农事产品购献魃纾凰氖前焓麓ηM妨彀斓暮献髯橹?个,如太平办事处无公害蔬菜种植产销协会;五是由村委会领办的合作组织有2个,如太本村神农中药材种植技术协会和五三生猪养殖协会。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证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了农民主导农业生产方式上的体制创新和组织创新,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前景和作用。

一是加强了信息和技术服务,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一般都从信息、技术服务起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一头联结市场和龙头企业,一头联结千家万户,有能力引进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是一个能使农业科技能顺利转化为生产力、农产品能最终实现价值的组织体系。如太本村神农中药材种植技术协会依托神农药业,在提供优质药材种子的同时,及时加强对会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并向会员提供市场信息,并回收全部产品,有效地促进了太村村及周边村屯利用退耕地发展中药材产业。

二是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市场,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谈判地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进行了有效对接,不仅解决了单家独户的农民难以进入市场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市场与加工企业面对千家万户组织货源的困难。合作社在组织农户的产品进入市场时,以较高的质量和稳定的产量赢利于客户,既使奶产品获得了稳定的价格保证,又使奶站和市场得到了数量充裕、质量上乘的产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运作大大提高了农户购销行为的可预测性和有序性,为满足农户的购销需求和保证市场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同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靠集体的力量、规模的优势,增强了谈判的地位,提高了农民的竞争能力,也造就了一个对等的谈判主体,并为实现政府对农民直接补贴提供了载体。

三是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为协调各专业生产者的购销行为、加强行业管理、规定最低限价等创造了条件,既防止了同行业间恶性竞争,节约市场费用,又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同时,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不仅能为农户购人生产资料时以批量购买,争取优惠价格,而且能有效地推动规模经营,降低了农产品单位成本和销售成本,使农民以较低的成本、较快捷的方式整体进入市场,最终使农民增收。

四是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产业化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由于龙头企业和农户各自代表两个利益主体,因此,“龙头企业十农户”的方式很难建立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甚至往往演化成利益对生产者偏离,风险向生产者转嫁。合作组织是农民利益共同体,它是以农民的共同利益为转移的。通过让合作经济组织加盟,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组织形式,或者按照合作制原则,对龙头企业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这种形式也能更好地在生产中执行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有利解决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中越来越严格的绿色壁垒。如东风二尾羊协会充分发挥其连接草原兴发集团的作用,统一接订单、统一技术操作、统一质量、合理定价,有利地促进了办事处二尾羊产业的发展,也为草原兴发集团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原料基地。

五是建立了风险保障制度,维护了农民的自身利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自愿方式把各自为战的农民组织起来,联成一个整体,就使入社后的农民,物资有来源、生产有计划、销售有渠道,提高了农民在交易中的地位和入市的有序性以及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合作经济组织形式进入市场,改变了单家独户生产者进入市场势单力薄的弱势地位,分享了加工、流通领域的利润,维护和保护了农民自身的利益。

六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办事处更有效地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要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的需要,就要进一步进行组织创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将推动政府领导方式的变革,改变主要依靠行政推动的被动局面。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与政府对话,代表农民反映生产经营中的意见和要求,为政府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依靠衣村合作经济组织这样的载体,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指导性意向、各种信息、新品种、新技术等有效地传递到千家万户,提高政府调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效性。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全办事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了一定发展,发展势头也不错,发挥作用越来越明显,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认识高度。一些村和干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工作中没有将合作经济组织摆上应有的位置。特别是村主要领导,对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着以下模糊认识:如有许多人仍对合作化运动记忆犹新,谈合色变,心有余悸,把今天讲的农民合作与以往的“合作化”、“归大堆”混淆;有的认为,县、乡有供销合作社、信用社,又有专业合作社,到底哪个好哪个不好,很难说清;现在既有经纪人队伍,又有专业合作社,不知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的同志认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重要,但对专业合作社能否担当这个重任持有疑虑;有的同志对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存在认识上、理论上的误区,主要表现是“自发论”。认识上的原因,导致了领导上的无力,制约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二是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够宽松。由于认识模糊,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践缺乏理论上的总结,对合作制理论缺乏深入研究,致使在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地位、管理、组织程序等问题上存在上结说不清楚、做不利索的现象,一些村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兴办、起名、挂牌、运营、管理、监督、解散等方面都比较随意。由于合作经济组织无配套法规政策,法律地位不明,因而农业、民政、工商、科协等各部门都参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体制不顺,事权不明,协调不够。可以说,大家都可以管,大家都有批准权,大家都有工作要求,但现在的问题是缺乏商量。

三是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缺乏应有的政策法规支持和舆论支持;许多合作组织没有规范章程,宗旨模糊,职责不清,加之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民主氨围不够,致使组织内部缺乏活力。

四、积极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康

结合我办事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为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首先,要把握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内涵、地位和作用。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在组织制度、运作模式、利益机制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供销合作社也有很大的不同。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基础性应对措施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谈判地位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市场化进程、建设农村现代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要从“左”的路线的阴影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走出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真研究我市农村当前改革与发展中的典型,善于总结经验,充分认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新形势,提高办事处农产品的竞争力,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必须依靠科技,发展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谈判地位。最后,要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加强对合作组织的引导。把农民专业协会真正办成“居办、民管、民受益”的新型合作组织。因此,我们要自觉地把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列入党工委和办事处的重要工作日程。各村要制定政策,正确引导,大力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二是坚持原则,多种形式发展。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以及形式多样、群众自愿、循序渐进、固地制宜、逐步发展的原则,在组建形式上,要依靠农民,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应成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在实践中,可以完全是农民自办,也可以是涉农企业、公司与农民联办。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官办逐步走向民办,龙头企业可以牵头,各村、科技人员和流通骨干也可以牵头。在服务内容上,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多项的。可根据实力逐步扩大服务领域,举办服务和经营实体。在发展模式上,可以是合作经济组织办龙头企业,也可以是龙头企业办合作组织,或者是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运用股份合作机制,发展跨所有制、跨村屯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逐步形成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三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从大的形势来看,行业协会的发展要贯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围绕粮食、蔬菜、奶牛、肉羊等主导产业建立健全各类专业性合作组织。各村要围绕加工企业和市场,重点发展专业合作社。一是围绕搞活流通,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引导农民重点发展各种各种购销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围绕加工增值,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建立各类加工型合作经济组织(如建立脱水蔬菜产业协会或建设脱水蔬菜厂)。三是围绕推进农业科技化,提高科拔含量,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

四是制定政策,加大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项新生事物,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积极引导和扶持。要转变职能,优化环境,努力搞好服务;要支持而不要干预,更不要包办代替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要总结典型,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增强广大干部参与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加强对农民和企业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提高组织化程度的自觉性,帮助他们成立和经营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尽快出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性意见,要确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合法地位在登记注册和法人管理上予以扶持和帮助;要制定扶持政策,在财政支付、税收、贷款等方面,扶持壮大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第四篇: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以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主体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宿州市作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地区,承担着“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的试验内容,肩负着培育现代农业三大经营主体的重任。本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现代农业重要经营主体为视角,尝试分析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中的重要意义深入揭示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面临的难题初步提出了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中的重要意义

(一)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迫切要求。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和统一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从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业的经营主体主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农户,经营主体素质不高,经营规模不大,经营效益不高,这种传统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经不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一些地方农忙季节人手紧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务农劳动力老龄化越来越明显、农业兼业化副业化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要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地怎样种”的重大问题,迫切要求改造传统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二)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依托。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核心内容。农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相对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来说,既是我国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一种组织形态,又是我国农村先进生产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因此,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依托。从生产力角度讲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克服传统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的分散性、低效性等弱点,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和统一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从而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交易风险、降低交易费用等外部利润。从生产关系角度讲,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能够沟通涉农三次产业之间的内在关系让农户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润而且能够沟通土地、科技、劳动力、资本等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666个,总量居全省前列,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进入了一个数量持续增长、质量逐步提高的发展阶段已经在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动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有效形式。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依托主导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新模式。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化四大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市26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0%以上分在粮食、畜牧、果蔬、林业等四大主导产业上,其中粮食类410个,畜牧类894个,果蔬类977个,林业132个,它们在促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形成和发展。目前,我市探索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四种基本模式一是合作社自办加工和流通实体,实行“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二是合作社与大型龙头企业合作,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三是合作社与大型超市合作,实行“超市+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四是合作社与大型批发市场合作实行“合作社+批发市场+农户”模式。

(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快培育现代农业服务性组织,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发展了多种形式的统一经营方式,弥补了村组集体统一服务的不足。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探索了三种统一经营方式:一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农户分户生产管理,合作社统一经营服务的“统分结合型”如埇桥区群富甜叶菊合作社,二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赁、入股形式;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型”,如宿州市意利达农业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租赁、入股形式、转包经营、合作社“统一服务型”,如埇桥区八张村富民瓜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二,发展了统一服务的内容提升了统一经营的层次。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由过去为农户提供单纯的生产、技术服务,逐步转向提供生产、加工、技术、销售、信息和资金服务等综合方向发展,强化了“统”的功能,提高了统一经营的层次。

(五)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互助经营为特征、社会化服务为内容、与传统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相区别的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2011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总数达2666个,资产总额13.3亿元,成员数16万多个,带动农户74万多户,盈余返还1.1亿元,从事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190个,占总数的62%,同时还出现了土地流服务和资金互助服务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服务农户能力、抗拒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在逐步增强探索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一条有效实现形式,找到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

二、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几点思考

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市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之中,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还不成熟、不完善,发展中面临着人才缺乏、管理松散、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大等难题。破解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遇到的这些难题既是我市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实施“农业提升战略”的迫切需要。

(一)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首先要大力优化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环境。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阶段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不少问题,广大干部群众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接受也有一个认识过程,因此,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初期特别需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扶持其发展壮大。当前,需要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目前,我市已经出现了一大批种养专业大户,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666个、专业协会213个、联合社2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5家,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在我市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各级领导干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辩证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定发展信心,满腔热忱地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

2、营造社会舆论环境。我市的党刊党报、广播电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要积极关注我市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试验情况,及时跟踪报道我市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进程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同时,要积极争取利用国家和省部级新闻媒介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我市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动态和发展经验。

3、优化政策运行环境。要加大财政政策执行力度,严格落实宿发[2005]17号、宿发[2007]8号等文件规定的扶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财政政策。要加大金融政策执行力度,严格落实宿州银发[2010]12号文件规定的金融信贷政策,积极帮助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申报部、省级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扶持。要加大人力资源政策执行力度,依托“阳光工程培训”、农民企业家培训等项目,加强培训力度,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要加大税收、用电、用地等其他政策执行力度严格落实宿农[2010]100号等文件规定规定。

4、积极开展示范社建设。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的意见》文件的要求,紧紧围绕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品牌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示范社建设。要按照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认真总结我市和外地联合社的发展经验,积极扶持和打造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示范联社,切实解决典型不点、亮点不亮的问题。要加大共建力度,积极探索省市共建、市县共建模式,充分发挥省、市、县和不同部门的积极性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的规范化建设水平。

5、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一个统一、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协调农业、财政、工商、税收、民政、科技、金融、供销、税收等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整合各部门管理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积极作用切实解决多头管理、合力不强的问题。

(二)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要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符合群众意愿的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但是,农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关系必须不断地与之相适应。因此,培育现代农业经主体,必须要积极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两个转变”,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实力和发展能力。

1、积极推进家庭经营方式转变。依托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灵活、多样、有效的新型农民培训,提高经营主体的融资经营能力、科技应用能力、机械使用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

2、积极推进统一经营方式转变。这是现阶段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机制的重点和难点。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以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积极完善、推广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四种基本模式,探索密切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联结机制,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统一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三)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前提和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因此,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必须要在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上的重要作用。

1、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规范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民互助经济组织,因此,扶持、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可以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户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要按照《承包仲裁法》要求,尽快健全县、乡、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仲裁机构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2、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上下功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户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手中,既能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又能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面积超过2000亩的有50个,流转面积在实现土地经营权合法有序流转和发挥规模效应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要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符合现代农业组织发展规律,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有效形式,是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因此,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充分发挥现代经营主体在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上的重要作用。

1、强化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户的服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签订合同,确定最低收购保护价,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

2、创新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设立风险基金、可盈余分配、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关系。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合同内容,明确权利责任,提高订单履约率,引导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形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主体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3、加强农业产业链建设。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一村一品专业村对接,把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乡镇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现代流通方式。

(五)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支撑。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的重要作用。

1、发展多元化服务主体。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格局。

2、发展多层次服务体系。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要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既要发展生产、销售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也要发展科技、信息、金融、能源等高层次的社会化服务,健全完善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发展多形式服务内容。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既要创新公益性服务的实现形式,也要创新经营性服务的实现形式,既要发展专项服务,也要发展综合性服务,鼓励和支持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第五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2016年4月28日

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推动力量,近年来,为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升山区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我县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规范管理、加大指导服务等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各类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

一、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1、种养大户情况。全县共有种养大户312户,其中粮食种植大户124户,经作种植大户86户,畜牧养殖大户52户,水产养殖大户50户,综合类种养大户220户。其中种植业以水稻、茶叶为主,畜牧养殖以生猪、土鸡养殖为主,水产养殖以流水养鱼为主。经营业主以基层村组干部以及有经验的农户为主,但近年来随着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的速度加快,一些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返乡农民渐成主流。

2、家庭农场情况。自2013年7月我县注册登记全市首家家庭农场以来,截至目前,全县经县农委、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共73家,其中种植业56家,经营耕地、茶园面积1.15万亩;42家养殖业家庭农场中,生猪养殖规模500头以上2家,养殖水面100亩以上6家。全县家庭农场中,达到中型家庭农场认定标准15家,达到大型家庭农场认定标准5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9家,2015年平均每个家庭农场纯收入为21.4万元。

3、农民合作社情况。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89家,其

中部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12家,入社社员2.25万人,联系带动农户5.45万户。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为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家庭农场、基地农户提供了纽带。

4、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情况。截止2015年底,全县共有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4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5家。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突破3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5、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情况。截止2015年底,全县建立各类农业服务组织77个,其中农业技术服务型组织16个,农业产业化合作互助型组织8个,农产品销售组织5个,植保服务组织32个,农机服务组织16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加快全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市场化、多元化进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效益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促进了山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营机制的创新,为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一是加快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型经营主体的壮大有效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大量外流而导致的土地闲臵抛荒问题,保证了“农地农有、农地农用”,避免了农地“非农化”倾向。截至2015年底,全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计流转耕地、茶园5.68万亩,全县耕地流转率在15%左右。其中流转年限5年以上的耕地面积达4.62万亩,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81.5%。规模连片流转有了较快发展,其中50-100亩连片流转面积占24.9%;

100-200亩连片流转面积占9.2%,200-500亩连片流转面积5230亩,占10.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分散的农户和瞬息万变的市场联系起来,将各种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特色企业集聚,已成为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

二是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经营促进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ₓₓ家庭农场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引进标准化大棚设施240余亩,成为了省级标准菜园;ₓₓ葡萄种植家庭农场,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完善了农场内葡萄架、喷洒设备、钢管避雨棚等基础设施,为农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ₓₓ茶叶龙头企业以生态茶园改造为重点,有效地推进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的生产,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合作、监督、激励,以及农产品追溯等问题,目前我县80%家庭农场,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了农场的管理制度、农事记录。ₓₓ生态农业家庭农场200亩水稻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ₓₓₓ等3家农场获得了无公害、有机认证。全县12家企业20余个产品获得“三品”认证,ₓₓₓₓ3个传统产品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8%。

四是促进了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有效地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推广和应用,在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起到了引领作用,成为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新亮点。生态农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新安源等企业的带动,建成了ₓₓ茶产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ₓₓ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开展了立体茶园改造,建成了1万亩

多维立体生态茶园示范区;产业融合逐步加快,“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得到有效发展,全县各类营主体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1亿元,初步形成了以ₓₓₓₓₓₓ基地等一批宜农宜游产业示范基地。我县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二、我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主要做法

(一)以规模经营为导向,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制定了“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和登记注册指导意见”,对家庭农场资格认定标准、申请注册登记程序进行明确。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规范管理等方式,鼓励青年农民、返乡人员创办家庭农民,加大了注册登记、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ₓₓₓₓ渔业家庭农场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县农委积极为其申报有机产品认证,控质量拓市场,该农场已发展成全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冷水鱼养殖家庭农场,被省农委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二)以产业特色为依托,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围绕“二茶一花一鱼”等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牵头组建、分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开展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县和省级示范合作社创建活动,着力培育运行规范、机制灵活、管理民主的示范性合作组织。ₓₓₓ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统一农资采购、统一茶园管理、统一绿色防控、统一品牌推广、统一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开展有机茶园基地建设,目前合作社已有200余户农户加入,基地面积达1.5万亩,被评为部级示范合作社。

(三)以打造品牌为核心,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鼓励社会资本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着力培育

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县34家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建立联结基地35万亩,带动农户3.6万户,茶叶、蔬菜、瓜果、农家乐等“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32个。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专业大户和规模基地为基础,全县先后建成了4家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ₓₓₓₓₓ2个品牌被命名为中国驰名商标,4家企业品牌获得省著名商标,7家企业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聚发展,在ₓₓₓₓ等乡镇初步形成了3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逐步实现了基地培育品牌、品牌带动基地的良性发展,我县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四)以完善机制为重点,改善经营主体发展环境。一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形成规模经营体系。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6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和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二是完善科技服务机制,形成科技创新体系。结合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建设,完善了农技服务责任制度,为农业科技示范户“一对一”配备农技服务人员;帮助与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涉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进行对接,建立长期协作服务关系;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参加省、市、县各类展会。三是完善扶持机制,形成“三农”保障体系。从资金投入、项目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先后出台《农业产业化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奖励办法》、《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扶持奖励办法》,县财政每年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奖补资金超过500万元;同时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积极帮助新型经营主体解决“贷款难”问题,2015年全县各

类新型经营主体信贷资金规模达3.5亿元,三、当前我县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短缺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快速扩张,但由于原始积累少、流动资金少,也没有什么资产担保,虽然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加大了对新型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力度,但在融资担保困难、授信额度低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造成信贷融资难,制约了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扩张。2015年据对3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调查,36家企业信贷总需求为4.4亿元,但实际落实金额只有1.8亿元,落实率仅为41%。

二是设施薄弱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障碍。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的土地绝大多数是通过土地流转来的,多为地形地貌条件差、交通不便、水源缺失区域,如ₓₓₓ生态农业家庭农场流转200余亩种粮的耕地均为抛荒山坞田。此类型田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如遇大的灾难,家庭农场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三是市场风险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隐患。家庭农场市场意识相较龙头企业来说相对薄弱,生产品种单

一、规模产量高,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没有稳定的供应市场,往往造成生产发展了,产量增加了,但价格急剧下跌,导致价贱伤农。如今年蔬菜市场价格低,ₓₓₓ家庭农场种植的辣椒、茄子等蔬菜因产量大,而市场营销能力相对较低,在本地市场供应饱和价格低且无法吸纳情况下,开拓外省市场又不成功,家庭农场发展壮大面临困难。

四是人才缺乏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制约。随着农村大量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人才缺乏成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

展的最大制约。据初步调查,我县5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领头人综合素质不高,发展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显缺乏。尤其在市场营销方面已成为严重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一大短板。

四、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措施与建议

1、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新型经营主体经营风险。加大财政奖补扶持力度,财政支持既是构建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度体系的保障前提,更是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重点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产品质量认证和优势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和仓储设施建设以及人才培训等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和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严格落实国家农机具补贴、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用地等扶持政策。加大涉农项目整合力度,农业项目重点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特别加大对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且各项扶持措施之间的联动性也应进一步强化,真正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大风险防范扶持力度,由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具备了一定的规模,面对的自然风险也随之加大,而目前我县开展了农业政策性保险只涉及水稻、油菜、能繁母猪、蔬菜等产业,因此建议省、市开展家庭农场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鼓励保险机构对家庭农场,单独投保、单独理赔,缩短理赔周期。加大资金信贷扶持力度,鼓励引导金融部门把家庭农场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建议省、市农业部门加强与农村金融机构协调,出台《关于开展信贷合作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每年筛选一批运转正常、效益较好、信誉较高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授信贷款试点。引导组织具备条件的农业企业分类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中小板、创业板融资,在“新三板”和省区域性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

2、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经营水平。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服务发展的原则,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创新土地流转服务。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体系,引导土地依法、自愿、有偿、平稳地向家庭农场流转。制订并完善一系列土地权益保障措施,确保其经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将新型经营主体人才培养作为新型农民培训的重中之重,通过定期开展培训、组织外出考察等方式,不断开拓眼界,全方位提升新型经营主体人员素质。通过地方与高校共建项目扶持等方式,鼓励农业院校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训。扶持兼业农民成为专业农民、一般农户成为种养大户、城镇居民下乡务农成为专业大户;同时建议省、市有关部门放宽家庭农场准入条件,打破户籍限制,允许与鼓励大学生毕业生、城镇职工创办家庭农场,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后劲。创新经营管理服务。全面加强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建立家庭农场农技特派指导员制度,强化农技服务。积极动员新型经营主体采取产销对接、产品展销展示等方式,开展品牌营销。指导家庭农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在增强和拓展农业公益性服务功能的同时,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农机作业、统防统治、产

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服务等各项生产性服务,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满足经营主体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3、加强规范建设,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能力。一是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引导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树立市场意识,加强自身“科技造血”功能,进一步加强相关科技知识的学习与交流,提升技术应用、规模经营、产品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种养业+”,广泛运用集中配送、连锁经营、农超对接、超市直销、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提高农产品营销能力。二是加强标准化建设。指导好新型经营主体完善产品产量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鼓励与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升农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建议省、市有关部门对新型经营主体在产地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等方面减免相关费用,并给予奖补。三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诚信经营,在政府扶持基础上重点加强自身“金融造血”功能,积累资金资本,诚信经营信贷,争取多种方式融资,解决资金制约瓶颈,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下载培育壮大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育壮大我县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构建现代农业 经营体系 2013年2月22日近年来,我县把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的重要抓手,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

    杨茂君: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

    杨茂君: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杨茂君时间:2013-10-10浏览次数:787 次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若干意见

    湖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若干意见 湖政发〔2009〕33号 为加快推进我市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现就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近年来,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未来“谁来种田、谁来养猪”问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与担忧,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近期我们对......

    梁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与思考

    梁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与思考 杨代述 姜在胜 张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

    培育两大新型经营主体的探索与思考(五篇范文)

    泰州市培育两大新型农业主体 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与思考 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 现阶段,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发展的关键,是在其发展要求、发展效率、发展力量、发展机制上寻求突破。加快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

    大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 — —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上的致辞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 内容提要:近年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育成长, 应准确把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