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焦化厂关于安全管理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焦化厂关于安全管理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第一条为了有效地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单位领导在安全管理方面失职行为的行政责任,保障企业和职工利益,使我厂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追究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车间、科室主要领导人和区域包干领导对下列安全管理事项的防范、发生,依照有关制度或规定,有失职情形或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注: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1.违章现象;
2.隐患整改;
3.安全方面各项精神的传达和落实;
4.险肇事故;
5.一般性伤害以上的事故;
第三条各单位领导干部要善于利用各种安全管理方法,加强对本单位职工的管理和教育,杜绝违章现象的发生,凡由于领导干部管理教育不到位造成本单位当月违章人数超过本单位人数10%以上的,将给予单位主要领导和该单位包片领导行政警告处分,造成一般性伤害以上事故发生的,将视情况分别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处分。
第四条各车间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安全例会,厂级包片领导要按时参加所包车间的会议(不能参加的要以书面形式请假,并说明原因),共同分析、布置、检查该车间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工作,并做好记录,会议确定的保障安全的各项措施必须严格落实。
第五条各车间和有关科室领导每周对全厂区域内的公司级、厂级危险源点进行一次严格检查,并负责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凡因检查不到位而导致发生一般性人身伤害事故的,给予行政警告处分,一般性伤害以上人身伤害事故的或较大安全事故的一律撤职。
第六条各级领导对本区域内检查出的隐患要积极组织进行整改,对本车间无法整改的隐患,要制定应急防范措施并上报有关科室;科室接到报告后,除对防范措施进行检查外,要立即协调有关部门尽快答复、整改,重大隐患三天内给予答复,一般隐患一周内整改完毕。对有能力整改的而不积极整改或上报科室后不积极协调整改而导致造成安全事故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车间、科室主要领导警告、降级、记过等处分。
第七条有关单位要按照规定加强对外委施工人员及实习人员的管理,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外委人员的规范操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因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外委人员发生安全事故的,将视情况轻重对单位领导给予警告、严重警告处分。
第八条各级领导因未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而导致发生轻伤以下安全事故的,将给予记过处分,包片领导给予警告处分。
第九条发生轻伤以上人身伤害事故、较大安全事故的,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主任、相关科室的科长一律撤职。
第十条发生安全事故后,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立即上报并协助调查,凡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上报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单位领导人降级处分。
第十一条各级领导应将各项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会议精神及时向职工传达,职能部门的检查时,如抽查不合格职工比例达到单位职工总数的10%以上,将给予单位领导行政警告处分,达到30%以上的,将给予单位领导撤职处分。
第十二条本规定配合《焦化厂人身伤害事故考核办法》执行。
焦 化 厂
2002年2月
第二篇: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重大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参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及防范措施上有失职渎职行为的行政责任追究,适用本规定。重大安全事故包括:(一)重大火灾事故;(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三)重大施工安全事故;(四)民用爆炸物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故;(五)煤矿和非煤矿山重大安全事故;(六)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七)其他重大安全事故。
第三条重大安全事故的具体标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与处理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正职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其他负责人对其分管工作涉及的安全生产工作负管理责任。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履行下列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地方性安全生产的制度,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建设;
(二)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并作为考核有关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
(三)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工作会议,会议应当做出决定并形成纪要,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必须严格实施;
(四)建立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处理、监控制度,督促和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规定第二条所列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排除,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后,经组织检查的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六条县以上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并经政府主要领导签署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第七条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事故防范工作负监督管理责任。定期研究、部署、检查、监督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防范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把安全生产和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工作纳入本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和
有关机构人员的安全职责,并作为考核各级主管领导和人员政绩的重要内容;
(三)及时采取措施监控或消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超出其管辖或者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或负有职责的上级人民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如遇紧急情况,应当立即采取从危险区域撤出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等紧急措施,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四)组织贯彻落实本级政府和上级部门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组织和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活动,督促单位和个人落实安全生产经费,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第八条依法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实施行政许可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的,不得作出许可决定。按照谁许可、谁监督的原则,许可机关必须对依法取得许可的单位和个人实施严格监督检查;发现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必须立即撤销原许可。对未依法取得许可,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许可的政府部门或机构发现或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查封、取缔,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中小学校的安全管理,实行学校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和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制,督促学校经常检查和消除校舍、教学场所、生活设施的安全隐患,严格监督管理中小学校进行劳动技能教育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防止发生食物中毒、火灾、爆炸、校舍倒塌、旅游伤害等安全事故,确保学生安全。
严禁以任何形式、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危险性劳动。严禁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第十条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救援,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立即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并积极配合、协助事故调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第十一条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成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工作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45日内完成,并由事故调查组提出事故调查报告;遇有特殊情况的,经调查组提出并报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时间,但不超过60日。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事故伤亡情况,事故的原因、性质、防范措施及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国家法律、法规对事故调查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十二条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县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根据职责权限,在充分考虑事故调查组意见的情况下,依照本规定提出对下一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人员追究行政责任的建议。第十三条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对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报告进行审核批复,同时抄送省行政监察机关。审核批复应当自事故调查报告提交之日起30日内作出,如需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按照司法程序办理;必要时省人民政府可以直接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有关责任人员做出行政处分决定。
重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审核批复后,发生事故的当地人民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按照批复认真组织落实;上级或同级行政监察机关应当对责任人员处理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重大安全事故自发生之日起90日内结案,遇有特殊情况,经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150日。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据实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举报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不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或者不按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或者举报的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必须立即组织对事故隐患进行查处,或者对不履行、不按规定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五条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对辖区内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情况实施监察。
第三章行政责任
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对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对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比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重大安全事故肇事单位和个人的刑事处罚、行政处罚和民事责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第十七条本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规定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者未按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履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对政府主要领导人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职责,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检查、督促、整改不力的;
(二)组织群众性重大活动时计划不周密,对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场所没有制定防范重大安全事故预案的;
(三)未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或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不到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救助、不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故扩大,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
(四)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后,不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及时上报或瞒报、谎报事故的;
(五)对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不积极配合、提供虚假情况,或设置障碍、干扰事故调查的;
(六)阻扰、干涉对重大安全事故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的。
第十八条本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地县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有行政许可权的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对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实施行政许可的机构主要负责人和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一)对发现的、上级批办的或下级报告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不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的;(二)不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和程序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实施行政许可的;
(三)对发现或者举报的未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通过验收而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不依法予以取缔或处理的;
(四)对依法取得行政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销原许可,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五)对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不积极配合,提供虚假情况或设置障碍、干扰事故调查的;
(六)阻扰、干涉对重大安全事故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的。
第十九条违反第九条第一款规定,按照学校隶属关系,对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小学校违反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的,对校长给予撤职的行政处分,对直接组织者给予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关于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市电信分公司关于重特大安全生产
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第一条 为了有效地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严肃追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行政责任,保障员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对电信企业主要领导人和有关部门正职负责人对下列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发生,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规定,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按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玩忽职守或者其它罪的,由地方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关于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一)重特大火灾事故;
(二)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三)重特大对外承包工程施工安全事故;
(四)重特大线路施工维护和设备维护安全事故;
(五)锅炉、压力容器和电梯等特种设备重特大安全事故;
(六)其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第三条 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追究及其经济处罚,具体标准为:
(一)主要负责人(总经理、副总经理)因未履行职责,导致伤亡事故发生,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有关规定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并处2万元以上5万以下的罚款。
(二)县(市)电信局、职能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部门负责人因未履行职责,导致特大伤亡事故发生,给予撤职处分并处1万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重大伤亡事故发生,给予降职处分并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员工伤亡事故发生,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并处2千以上1万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有关规定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三)班组长(项目经理)因未履行职责,违章指挥,导致伤亡事故发生,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直至降级的行政处分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有关规定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四)员工因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导致伤亡事故发生,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要解除劳动合同,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有关规定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条 企业和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采取行政措施,对本企业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本企业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对本企业或者职责范围内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的迅速和妥善处理负责。
第五条 企业及有关部门应当每月至少召开一次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工作会议,由企业主要领导人或者主要领导人委托企业分管领导人召集有关部门正职责任人参加、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企业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工作,管理制度《关于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会议应当作出决定并形成纪要,会议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必须严格实施。
第六条 各县(市)电信局、分公司各生产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企业易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单位、设施和场所安全事故的防范,明确责任,采取措施,并组织有关部门对上述单位、设施和场所进行严格检查。
第七条 各县(市)电信局、分公司各生产部门必须制定本单位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本单位(部门)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八条 各县(市)电信局、分公司各生产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规定第二条所列各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隐患进行查处,发现重特大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排除;重特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第九条 各县(市)电信局及其有关部门对本企业存在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超出其管辖或者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或负有职责的上级部门报告,情况紧急的,可以立即采取包括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在内的紧急措施,同时报告,有关上级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查处。
第十条 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负责审批(包括批准、核准、许可、竣工验收等相关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批准。
第十一条 负责审批的部门,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予以批准的,对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工职的行政处分,与当事人勾结串通的,应当开除工职;构成受贿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对依照规定取得批准的单位和个人,负责审批的部门必须对其实施严格监督检查,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必须立即撤销原批准手续。
第十三条 对未依法取得批准,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审批的部门发现或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查封、取缔,并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 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各单位及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救助,相关部门应当服从指挥、调度,参加或者配合救助,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十四条 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限立即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并积极配合、协助事故调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事故调查。
第十五条 对隐瞒、谎报、拖延和阻碍干涉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的,对企业及部门主要领导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纪检、工会等监督部门依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单位及各级部门和其相关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实施监督。
第十七条 对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以外的其他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追究行政责任的办法,由各县(市)电信局、(部门)参照本规定制定。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四年三月八日
第四篇:关于印发消防安全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龙 江 县 人 民 政 府
关于印发消防安全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草稿)
(2009年5月31日)
第一条 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黑龙江省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齐齐哈尔市农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以及《党的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全县消防安全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属地化管理,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第三条 实施消防安全责任制过程问责与结果问责,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第四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部门和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负领导责任;分管领导对消防安全负全责,对消防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对消防安全工作具体负责,对消防安全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五条 政府各部门、中省直各单位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不到位,敷衍塞责等行政不作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追究。造成火灾事故的,由行政监察机关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以上的行政处分。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负有主要责任者,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负有重要责任者,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依据黑龙江省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第二十二条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九条第二项、第二十条第一项)
(一)组织制定本部门和直属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制度,落实上级有关消防安全工作的部署;
(二)协调解决消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和检查;
(三)督促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整改火灾隐患;
(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组织交流消防安全工作经验;
(五)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和火灾事故调查;
(六)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消防工作职责。违反以上各条规定之一的,给予警告。
第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在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不到位,敷衍塞责等行政不作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追究。造成火灾事故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负有主要责任者,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负有重要责任者,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巨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对有关责任者,依照前款规定加重处罚。
(依据黑龙江省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一项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九条第二项、第二十条第一项)
(一)根据所在地消防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本地消防规划或者方案,制定乡(镇)人民政府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且实际、实用、实效,每年组织实施消防演练不少于两次;
(二)将消防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范围,保障、完善社会消防防控体系;
(三)保证消防车通道畅通,每个乡(镇)按照县政府统一规划布局和消防工作需要,设臵义务消防加水点并落实冬季防冻设施;
(四)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组织建立有车辆装备的专职或者义务消防队,并加强维护保养,保证完好有效,参与火灾扑救;发生火灾时,各村屯手抬机动消防泵、消防水源、消防专用水车等未及时投入使用或在使用过程中不完好有效影响灭火工作导致火势扩大的。
1、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消防工作的需要,按照国家消防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专(兼)职义务消防队。配臵水罐式消防车1台,总人数不少于5人,有固定防寒车库和消防水源;
村或屯应当装备汽车或拖拉机牵引的3—5吨水罐车1台,并配有机动泵,总人数3-5人,有固定防寒车库和独立电源的消防加水点;
自然屯应当装备汽车或拖拉机牵引的1—2吨水罐车2台,并配有手抬消防机动泵至少1台,总人数3-5人,有指定防寒车库和独立电源的消防加水点。
2、建立本辖区乡(镇)专职消防队的联动机制,及时有效的扑救本地大面积火灾。
3、在村、屯建立5人以上的专兼职消防巡逻队并负责消防通信联络工作,制定制度和职责,对消防安全情况进行巡查、自查,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查,并做好巡查检查记录。
4、设立本辖区内专门的火警受理电话,建立火警联系卡,发放到各户,并保证村与村之间、屯与村之间、每个屯之间发生火灾时通信联络畅通。
5、村屯必须安装高音喇叭,保证火灾时能迅速发动群众之间的联动。
6、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和消防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1)、柴草垛必须出村屯,从实际出发,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存放地点。柴草、饲草垛村外存放区域应当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侧下风向,并与居村民住宅区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
户村民除在村内适当留有少量的柴草、饲草外,生活所用的柴草、饲草堆垛一律实行村屯外安全区域存放制度。
村民留有的柴草、饲草量以每户500公斤或者按15日用量(或计算为体积)为中间基数,具体数量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本地情况确定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
(2)、检查村民的电气设施。村民使用的电气设施应当符合质量标准,由持有安全操作证的电工统一安装、检修和维护,电、气焊的操作人员应当经有关部门培训合格并持证操作。
(3)、督促检查村民做好火炉、火炕(墙)、烟道定期检修、疏通工作,对村民烧荒、沤粪、祭祀等野外用火进行统一管理,并报村民委员会登记,做好防护工作。
(4)、严格执行燃放烟花爆竹、吸烟、动用明火制度,远离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存放地以及柴草、饲草垛堆放地等危险区域。
(5)、加强高、强火险天气的火电源的监督管理,凡遇五级以上大风天等高、强火险天气,严禁室外吸烟和动用明火。乡(镇)和村(屯)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消防知识,针对重点部位、场所,明确干部和派出所干警消防安全责任,督促落实有关大风天等高、强火险天气消防工作的各项规定。
3(6)、检查村民自行存放的汽柴油。村民存放的汽油不得超过10公斤,存放的柴油不应超过180公斤,并应当存放在无火、无电源的房间内。
(7)、检查管理好村民的液化石油气钢瓶。严禁自行拆修液化石油气钢瓶及炉具设备,严禁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
(8)、对春防、冬防、收获期等重点防火期以及赶集等活动,村(屯)应制定消防安全预案,加强消防安全检查并报乡(镇)公安派出所备案。
7、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素质。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消防宣传教育。
设臵专兼职消防宣传员,定期利用广播、报纸、宣传单等宣传消防安全常识,村(屯)应当设臵不少于一处的固定消防宣传标志和消防宣传园地,在村屯显要位臵粉刷警示标语,增强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中小学校、学前班、幼儿园等每学期应当开设不少于六课时的消防安全知识课,并适时组织消防演练。
8、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第七条 单位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不到位,敷衍塞责等行政不作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追究。造成火灾事故的,对负有直接责任者,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负有主要责任者,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负有重要责任者,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依据黑龙江省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第二十四条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九条第二项、第二十条第一项)
1、制定并落实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明确、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
3、依法设立专职、义务消防队,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乡(镇)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应当普遍建立群众性义务消防队,配备灭火器材,建有粮库的必须建立有车辆装备的专(兼职)消防队,制定扑救预案,扑救初起火灾;
4、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设施,设臵消防安全标志,定期组织检验、检修,保证完好有效;
5、设臵符合规定的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火灾事故照明设施,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6、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火自救能力;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
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内容。
新闻、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向社会进行消防宣传教育。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
7、进行经常性防火检查、巡查,做好记录,及时制止、纠正消防违法行为,消除火灾隐患。
8、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载明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9、发生火灾时,立即报警,组织处臵初期火灾,疏散人员,保护火灾现场,协助公安消防机构扑灭火灾和开展火灾事故调查。
10、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第八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对履行职责不到位,引发火灾的,按照《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对村干部进行党纪处分,对村屯按星级化管理实行一票否决。
1、制定居(村)民防火公约,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开展消防安全和家庭防火知识宣传教育;
2、对村(屯)、场(所)、住宅小区、楼(院)及其有关公共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督促纠正消防违法行为,对拒不纠正的,及时报公安派出所依法查处;
3、落实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登记、走访制度,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健全监护措施;
4、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安全标志、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设施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5、发生火灾时,及时报警,组织疏散人员,组织群众或者义务消 防组织扑救火灾。
第九条 公安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违反消防安全职责,上级机关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其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记大过以上的行政处分。
第十条 单位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对消防安全工作不落实,对火灾的防范、扑救,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规定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并视情节降职、降级或撤职,引咎辞职等;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行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公安消防机构依据消防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一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单位应当对火灾隐患进行经常排查。发现重大火灾隐患的,责令限期整改;超出其管辖或者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向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并实行重大火灾隐患报政府挂牌督办制。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前或者整改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第十二条 对招商引资企业和因客观条件制约或历史原因造成,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被检单位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制定整改措施,并由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上报县政府进行研究、专题处理。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有关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报告火灾隐患,有权向县政府举报乡镇人民政府不履行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或者举报的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查处,经核实属实的,给予责任人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第十四条 火灾事故发生后,对不服从火场指挥,对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扰乱火场秩序,阻碍、干涉火灾事故调查,对乡镇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和领导给予行政处分;对贻误救援工作,造成事故损失或影响扩大的,在此基础上,加重行政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 县监察局、县安监局、公安消防部门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具体负责全县消防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指导和火灾事故发生后的牵头调查处理等工作。
第十六条 本规定适用于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县直各部门和其他行政组织及驻龙江县中省直单位。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龙江县人民政府监察局、安监局、公安局指导、监督和查办,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2005-8-31 点击427次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 114 号
《内蒙古自治区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2001年9月10日第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自治区主席 乌云其木格
2001年10月19日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旗县(市、区)(以下统称盟市、旗县人民政府)和苏木乡镇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
门正职负责人对下列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依照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规定有失职、渎职情形或者负有领导责任的,依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重大火灾事故;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三)重大建筑质量安全事故;
(四)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重大事故;
(五)煤矿和其他矿山重大安全事故;
(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
(七)其他重大安全事故。
政府或者政府部门对重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发生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比照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条 重大安全事故的具体标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盟市、旗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采取行政措施,对本行政区域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保障本行政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本行政区域或者职责范围内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发生后的迅速和妥善处理负责。
第五条 盟市、旗县、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政府部门实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并作为考核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 盟市、旗县和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每个季度至少召开
一次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分析、布置、督促、检查本行政区域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工作,并严格实施会议确定的各项防范措施。
第七条 盟市、旗县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设施和场所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采取措施,明确单位、设施和场所安全事故的防范责任。
第八条 盟市、旗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规定第二条所列各类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进行查处,发现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排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第九条 盟市、旗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存在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超出其管辖或者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向有管辖权或者负有职责的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的,可以立即采取包括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在内的紧急措施,同时报告;有关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查处。
第十条 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必须确保学生安全。严禁以任何形式、名义组织学生从事接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劳动或者其他危险性劳动。严禁将学校场地出租作为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的生产、经营场所。
中小学校违反前款规定的,按照学校隶属关系,对旗县、苏木乡
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中小学校违反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对校长给予撤职的行政处分,对直接组织者给予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
第十一条 对涉及安全生产事项负责行政审批(包括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竣工验收等)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不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安全条件的,不得批准。
违反前款规定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与当事人勾结串通的,开除公职。
第十二条 对依照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取得批准的单位和个人,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必须对其实施严格监督检查,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条件的,必须立即撤销原批准。
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违反前款规定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十三条 对未取得批准,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予以查封、取缔,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属于经营单位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违反前款规定或者工商行政
管理部门不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对部门或者机构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直至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
第十四条 盟市、旗县人民政府依照本规定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履行,本行政区域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
负责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负责安全监督管理的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本规定履行职责,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对部门或者机构的正职负责人,给予撤职的行政处分;对部门或者机构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
第十五条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政府及其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程序和时限上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并应当配合、协助事故调查,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事故调查。
违反前款规定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和政府部门或者机构正职负责人给予记过或者降级的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政府应当迅速组织救助,有关部门应当服从指挥、调度,参加或者配合救助,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十七条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由有关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委
员会、行政监察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和时限组织调查。调查结束,应当提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责任认定及依照本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或者其他法律责任的建议、意见。
有关人民政府和有权处理机关一般应当自调查报告提交之日起30日内,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决定。
第十八条 政府或者部门阻挠、干涉对重大安全事故有关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的,对该政府主要领导人或者政府部门正职负责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监察机关依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实施监察。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门报告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举报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不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到报告或者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或者政府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事故隐患进行查处,或者对举报的不履行、不按照规定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