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潮州工夫茶(xiexiebang推荐)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是指流传于潮州一带的饮茶习惯,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宗,至今仍是世界茶叶主产地、出口国。据《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是茶的古称。)可见神农氏时代就已经有茶了。茶初时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汉时已兴饮茶之风,唐时更加普遍,在清代潮州工夫茶早已知名。据《中国文化百科》记载,“工夫茶,中国茶俗之一。福建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地区最为流行,是清代以来继唐宋茶俗而新兴起的一种茶道。”综观各地的工夫茶,以潮州工夫茶为最精致、最著名,并随着潮人的足迹传播国内海外,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工夫茶。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是精神、本质,是必须通过心灵去感悟的东西。艺、道结合,物质与精神圆融统一,艺中有道,道中有艺。“和、敬、精、乐”,这就是潮州工夫茶道的核心。
《茶经·六之饮》曰:“天育万物,皆有至妙。”“所庇者屋,屋精极;所着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接着,列举了茶的“九难”,意即从采造、鉴别、用具、用火、择水、烤炙、碾末、烹煮、饮用等九个方面,都应力求其精。精,正是工夫茶最突出的特点,它体现在烹制、品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器具更为精致”而已。
陆羽号称“茶圣”,其《茶经》虽有划时代的贡献,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他所倡导的煎茶法应该说还只是一种由粗放式喝茶向艺术品饮的过渡形式。宋代的点茶法虽改煎为瀹,但制茶时在蒸青后又加了一道榨汁的工序,烘焙团茶时又要用沸水“过汤”,几经折腾,茶的真香真味较唐代损失更大。而且,唐、宋人饮茶时,是连汤花、茶叶、茶汤一齐咽下,这在今天看来,实有不雅、不韵之嫌。与唐、宋相比,明人自诩用沸水冲沏散条形茶的瀹饮法乃“开千古饮茶之宗”,实不为过。时至今日,瀹饮法仍是世人品饮茶的主要形式,正可证明此法之合理、优越。
但是,长期的品饮实践也暴露了普通瀹饮法的很多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一般都能在潮州工夫茶艺中得到补偿。
1、在“热”字上做足文章。
潮州民间流传着一则“笑话”:茶座中来了一位新客,主人请他品茶。饮罢,主人问:“如何?”客答:“好”。主人又问:“好在哪里?”客答:“哙烧(够热)”一座皆窃笑。其实,被笑的应该是茶座中人或“笑话”的编造者。因为,来客的回答尽管只有两个字,却道出了品茶的真谛:热。
《茶经·五之煮》曰:茶煎好后须“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李时珍《本草纲目·茶》引陈藏器曰:“饮之宜热,冷则聚痰。”又引李廷飞曰:“大抵饮茶宜热、宜少。”一从品饮,一从养生,角度虽不同,实质却一致:茶宜热忌冷。用普通瀹饮法,不管是大壶、大杯,还是盖碗、保温杯,都无法满足自始至终保持茶汤滚热的要求。因为:第一,滚沸的水冲入未经预热的杯中,杯体、茶叶都会吸走部分热量;第二,从沸水入杯到茶叶泡出色味来,须一定时间,这是一个不断降温的过程;第三,一杯或一盖碗茶,须分若干口喝下,停停喝喝,难免一口比一口冷。
用工夫茶法,“乘热连饮”便有了切实保证:一系列的烫罐淋杯、罐外追热、高冲低斟的程式,能有效地减少泡、斟过程中热量的散失;杯小如核桃,几可一口啜尽,可避免先一口、后一口冷热不均的弊病;壶小如鸡子,故冲工夫茶要分多轮(潮人称“巡”)进行。这样能不断续入沸水,使壶中持续保持高温。
2、完美地体现了“茶性俭”的特点。
《茶经·五之煮》云:“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淡。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茶性俭”的“俭”,含有贫乏、不丰足的意思。也即是说,茶汤的水浸出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多,因此,泡茶的水不宜多,多了滋味就淡泊。陆羽讲的虽是煎煮的末茶,但他总结出来的“茶性俭”的原则却具有普遍意义。明代冯可宾《齐茶笺》说的茶壶“以小为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见得好,一饮而尽,”亦属名家经验之谈。在这方面,小壶小杯的工夫茶,最能体现“茶性俭”的特点。而多轮冲泡法对于准确把握泡茶时间、恰到好处地体现茶的香味亦极其有利。而普通瀹饮法却因杯、壶、碗太人,水太多,茶味偏淡,又无法“一饮而尽”,势必出现杯中的茶汤越来越冷,而茶的色、味却愈后愈浓的现象,很难做到每一口都品到茶的真香。
3、一杯澄彻韵更幽。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观念。令唐宋人为之倾倒的茶面汤花,到了明代,却成为必须去除的不洁不韵之物。为此,明人在瀹茶前特意增加一道“洗茶”的程序,列为煎茶四要之一(顾元庆《茶谱》)。在当代,由于设备精良、包装妥善,市面出售的茶叶已不用象明人那样“反复涤荡,去其尘土黄叶老梗使净。”但当沸水冲入茶杯时,仍不免会有 少许泡沫和叶梗浮于杯面。这既不雅致,亦给品饮带来不少小麻烦,品茶者须不时用口吹开或用盖碗盖抹开漂在汤面上的“障碍”。看似悠闲高雅,实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这些麻烦在工夫茶中已了无踪影。工夫茶艺中的刮沫(或用盖瓯操作时的弃去头冲水),就是去除泡沫的妙法。纳茶时之“分层结构法”,又可使经过粗茶叶层过滤的茶汤澄彻无渣。此外,工夫茶因杯小、香浓、汤热,故啜后杯中仍有余香,这是一股比从茶汤上溢出的香气更深沉、更浓烈的“山韵气”,“嗅杯”因此亦成为其它瀹饮法所无而为工夫茶所独有的雅趣。
可见,工夫茶确实是既考究又科学的瀹饮法中的极致,是对《茶经》“精极”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和、敬”之为茶德,古今中外皆同。客来敬茶,以茶示礼,增进情谊,互爱同乐,是茶德的基础。但是,这种“和敬”的情调,在普通饮茶法中,只能借助外在形式予以体现,难于融入茶艺本身。
工夫茶的冲罐有单杯至四杯等规格。一般是:三人用二杯壶,四人用三杯壶,五人以上用四杯壶。这样,当每一轮茶洒罢,总有一位座客要轮空。因此在斟完首轮茶之后,小辈必敬长辈,主人要让客人,便成为不成文的品茶规范。其后,则主客互让、长幼互让,谦让之声不绝于耳,和融气氛充溢茶座,“和敬”的精神得到最充分又非常自然的体现。
饮茶,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又能给人以各种各样的精神享受,这种享受就是“趣”。历代士大夫皆视品茶为风致高雅之事,须有幽雅的品茶环境。这可称为“雅趣”。
饮工夫茶亦要求有“窗明几净”、“小院焚香”一类的氛围,但它又不拘泥于精致的环境。农院中、工棚内:荧屏侧,宴会间,泉石林亭,集市商店,工余酒后,假日良宵……到处都有提壶擎杯、长斟短洒的人群。甚至在从前潮郡民间的游神
过程中,身处鞭炮轰鸣、鼓乐喧阗、万头攒动的场合,边走边吹拉弹唱的游行队伍,亦不忘抽暇饮上几杯由随队进退的专职人员所烹制的工夫茶。潮州市博物馆收藏的制作精巧的金漆木雕“茶挑”,就是印证当年这种奇特情景的实物见证。品茶,确已成为潮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工夫茶既是可登大雅之堂的饮茶艺术,又是跳出了狭隘的文人圈、扎根于大众沃壤的民俗。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赏,大雅而大俗,这正是它的魅力与生命力之所在。人们从它身上既可寻求理趣,更可得到愉悦与怡乐。“一好皇帝个阿爸,二好烧茶嘴边哈……”从这种质朴得有点粗鲁的民谚所映射出来的,正是一种为潮人所认可的“茶中有乐,乐在茶中”的观念。如果说,“和与敬”是工夫茶的总体精神的话,那末,“精”字,就是工夫茶的本色,而“乐”字,便是工夫茶的灵魂。
潮州人之所以重视茶,并用茶厚(浓)茶薄(淡)来形容人情之厚薄,或有无“色水‟(架势),把“茶叶‟叫做„茶米”,将茶叶提高到与主食大米同等地位,是有其道理的。事实上,今天最好的茶叶比最好的大米价格昂贵得多。因为,茶叶的作用太大了。
茶叶生长于高山峻岭之上,沐浴烟雾,涵养泉水,吸日月精华,没有污染,其品性高洁,其味芳香,富含茶素等各种营养.尤其按照潮州工夫茶一整套冲沏技术,好处很多。
(1)兴奋神经。茶素,又称茶香精,气味芳香,能兴奋神经中枢,消除疲劳。茶叶的质量,主要由茶素的含量决定;茶素易挥发,贮藏不好会变味。但茶素在冷却后又会凝结。茶壶的茶渣,就是茶素的凝结物。积久了,茶渣厚,不用茶叶,光泡水也能泡出茶的香味。故潮州民谚有“假力洗茶渣”之说,讽刺那些不懂乱干的人。
(2)解腻减肥。茶叶中的茶多酚,虽含有鞣酸,属单宁酸,多了对胃有破坏作用,但少量的茶多酚,却可以帮助消化蛋白,起解腻减肥、除掉口臭的作用。
(3)止渴解暑。茶叶止渴生津,解暑消痰,这是人所共知的。特别是喝工夫茶,走半天路程,仍感到齿有余香,喉头不干。
(4)解毒除臭。茶多酚有对抗烟碱毒素、中和酒精的作用,还能除臭去腥。清晨用茶叶水漱口,或吃鱼腥之后用茶叶水漱口,能有效地除掉腥臭味。苏东坡说他“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清。”在酒楼吃虾之后,备用茶水洗手,道理也在于去腥味。医生教人用茶叶水洗破烂伤口,主要起消毒和凝结的作用。此外,茶叶还有利尿、明目、强心的作用,有补充维生素C和增加矿物质,利于血管柔和,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5)防治癌症。现代医学科学发现,茶可防癌,尤以乌龙茶和绿茶为佳。据说有个卫生调查团调查结果,发现产茶的山区极少有癌症,因为山区空气清新,无污染,人烟少,又多饮茶。
(6)和气启智。工夫茶不是专为解渴的。它是一种合乎道德、科学和艺术的真善美的高级享受。工夫茶座洋溢着祥和的气氛,共饮的人相敬相爱。茶具雅洁,冲沏精美,诗情画意,开通思路,可以说是人间极乐。
潮州热线门户网
第二篇:关于潮汕“工夫茶”的调查报告
12汉语言文学2班 XXXXX 关于潮汕“工夫茶”的调查报告
一. 调查背景
说起潮汕人,很多人会想到“敢为天下先,爱拼才能赢”的精神品质,而提起潮汕文化,人们自然会想到潮剧、潮州菜,还有闻名遐迩的工夫茶。“吃茶”是潮汕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了潮汕地区的一张名片。
二. 调查过程
2015年11月8日,我受邀来到高中同学家做客,地址是汕头市金平区鮀浦蓬溪苑一小区里的单元楼,我此行的目的是了解泡工夫茶的学问。中国是茶道之国,而泡茶是一门讲究精致的艺术,从茶叶的精挑细选到若干道工艺的焙制,从精巧的茶具到喝茶的礼节,高雅的文化品位无处不在。
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饭后喝茶是汕头人的习惯,首先,介绍下工夫茶的茶具:第一个是冲罐,其实就是茶壶。茶壶讲究“三山齐”,这也是品评壶好坏的重要标准。所谓“三山齐”,即是把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需使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材质而言,工夫茶的茶壶,多用江苏宜兴所产的朱砂壶,要求“小浅齐老”。茶壶宜小,“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第二个是盖瓯,盖瓯即盖碗,是陶瓷炼制而成的,上配盖,下有托,中间是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第三个是茶杯,茶杯的选择有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都很受人欢迎。第四个是茶盘,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四字诀:宽、平、浅、白。就是盘面要宽,客人人数多寡都能考虑到;盘底要平,才能使茶杯平稳,不易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第五个是茶几,又称茶桌,是专门用来摆设茶具的。茶几由方形几、长形几发展而来,造型上与炕几(即在炕上使用的矮形家具)相似。
(最简单的工夫茶具,无茶壶和茶几,添了公道杯,用于斟茶前盛放茶汤)
接下来,叔叔开始准备泡茶了,他先在电炉上烧水,然后拿出凤凰单枞放入冲罐中,大约占容积七分。待水开后即冲入冲罐中,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洗过茶后,再冲入水,泡一会儿就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刚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将此过程称为“公关巡城”和“韩信点兵”。炮制工夫茶的茶叶以铁观音、武夷岩茶、凤凰单枞、普洱为主。这些茶种滋味浓厚且耐冲,最适合用于工夫茶中。同时,产茶地多为福建、广东、台湾,比邻潮汕,茶叶资源丰富、获取便利。这里还有一个典故,很多工夫茶具上会刻着“寒夜客来茶当酒”这句话,讲述古代一个穷秀才不辞辛苦打来韩江水泡工夫茶来接待在京城当官的同窗,这个典故反映了潮汕人真诚好客的性格特点。工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尝会嫌其苦似喝药,但你细细咀嚼会发现清芳扑鼻,舌有回甘,寓意着“苦尽甘来”的人生哲理。
(公关巡城)
(单枞)
三.调查成果
工夫茶源远流长,现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它的起源。
从茶叶这一角度,“工夫茶”这个名称最迟在清代雍正年间就已经出现在文献上。雍 正十二年(1734),做过福建崇安县令的陆廷灿在他所著的(续茶经)中,引用《随见录》,就说:“ 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岩茶为上,洲茶次之。岩茶北山者为上,南山者次之。两山又以所产之岩为名,其最佳者,名日'工夫茶'。” 由此可见,工夫茶一开始是武夷岩茶的一种品牌。凡岩茶中制作精良者,都叫做工夫茶。从《续茶经》“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日晒青。候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岕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罗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而兼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捡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这段话中,可以得知武夷岩茶的制作,要比绿茶多好几道工序。释超全用“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手敏工夫细”来形容它。总之,工夫茶的名称,是由于它制作精良而起的。
武夷岩茶在明代己经成为名茶,17世纪初期开始远销欧洲,深受欢迎。清初,西洋番舶年年前来采购,岩茶供不应求,闽南茶工遂仿照岩茶工艺制作“溪茶”。潮州制茶仿效岩茶工艺,大约也在这个时候。到嘉庆时,这类半发酵茶在市场上统称为乌龙茶。
从冲饮程序这一角度来看,明代,散茶沦饮流行起来,茶具出现了盖碗、茶壶、茶杯。后来,随着世人喝茶情趣的提高,小壶小杯、即沏即饮的品饮程式产生。乾隆年间,用小壶小杯冲沏武夷茶的程式盛行于闽北、闽南。工夫茶的品饮方式实际上已经出现,乾隆二十七年修纂的《龙溪县志》最先记载了这种品饮程式。乾隆嘉庆之交,上述品茶方式流行到粤东,“工夫茶”慢慢地由茶名演变为乌龙茶的一种品饮程式的指称。最先把“工夫茶”作为一种品茶程式的名称载诸文献的,是俞蛟的《梦厂杂著.潮嘉风月》。
在汕头,每家每户都有茶具,都会泡工夫茶喝。有人早起就泡工夫茶喝,一壶茶可以反反复复冲一整天,完全用茶取代白开水,会见宾客定要泡工夫茶,一有空闲就会想到泡功夫茶,叫来街坊邻居唠唠家常,日子过得好不自在。工夫茶已经深深融入到潮汕人的生活中,成为让人津津乐道的风俗习惯。潮汕工夫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了潮汕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好工夫茶的人,生活必是悠闲的,至少也是在日常工作繁忙之余于工夫茶中“偷得浮生半日闲”。一旦冲茶,生活的快节奏便骤然停歇了,匆匆的步伐停留在茶几前,朋友间海阔天空地谈笑风生、家人间欢聚一室享受天伦之乐,便暂时忘却了屋外一切的烦恼与喧嚣。
除却亲朋聚饮的温馨,茶中还有另一番境界。我也是好茶之人,饮茶二十载,可以说是于茶水浸润中长大,身体中流淌着茶叶的香汤。每次品茶时,置身于轻烟袅袅、满室茶香之中,便如入参禅境界,忽而悟到:喝茶,拿得起,放得下;滋味在审韵,在回甘,在一拿一放之间。茶道祖宗陆羽的挚友皎然的一首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中国茶道耐人寻味,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以“和、静、怡、真”为总纲。和,和谐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的价值追求,与人为善,以和为贵。以茶待客,以茶会友,畅聊心事。品茗会让心灵沉淀下来,心静了,万事万物也便看开了,烦恼自然烟消云散。静可虚怀若谷,静可洞察明鉴。怡,饮茶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难得的闲情逸致,茶香四溢,口留芳香,怡然自得。真,以茶会友是对朋友最真诚的礼仪,君子之交淡如水,才能历久弥香。
长辈们喜欢喝茶,到了90后这一代的年轻人,喝茶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快节奏的饮食生活已经让我们变得麻木了,相比于叫朋友一起为品茶,我们更喜欢用微信跟朋友乱侃,相比于观赏茶具,我们更喜欢沉浸在手机网络世界里,浏览着过目即忘的信息。相比于喝茶,我们更喜欢买饮料喝,方便快捷。年轻一代的心境已经变得越来越浮躁,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懒得出去拥抱大自然,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宅男宅女了。我们需要认识到,饮茶不是中老年人才享有的权利,工作忙碌的我们更应该停下脚步,与家人喝喝茶,谈天说地,至少这一刻你是放松快乐的,做回了真正的自己。饮茶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它有防老和养身保健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寄托了中国人的茶道精神,是需要我们去继承发扬的。潮汕工夫茶的未来是光明的,汕头临海,是侨胞的摇篮,在外打拼的潮汕人们,潜移默化地把“工夫茶”这一优秀风俗传播到外地,让更多的外地人能体验到工夫茶的风采,领略潮汕人独特的家乡情结。
第三篇:潮州历史文化
潮州历史文化
首先,在介绍潮州之前,先区别一下潮州和潮州府。潮州府是一个历史名词,指现在整个潮汕地区。而在中国解放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疆域调整,才把潮州府分成现在的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等几个地区。我们在香港和东南亚很多国家,总会听到一些华人说我是潮州人,这个潮州指的正是曾经的潮州府。当然了,作为曾经潮州府的文化和行政中心,现在的潮州市保留了原来潮州府最特色的文化和传统。
第四篇:美丽潮州
美丽潮州
潮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素有古城之称。那里有许多旅游景点,有滨江长廊、湘子桥、人民广场……其中,我最喜欢滨江长廊。
早上,滨江长廊雾气浓浓,各种建筑都沉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如同给天地罩了一层薄薄的面纱。渐渐地,太阳越升越高,阳光照在韩江上,水面波光粼粼如钻石般闪亮。草坪里,小草才刚刚苏醒,身上还撒着珍珠似的露珠。黄色的野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木棉树挺直了高大的躯干,像士兵一样守护着滨江长廊。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滨江长廊灯火辉煌,银光闪闪,犹如一条银龙。长长的城墙在灯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形状各异的楼台也不甘示弱,散发出五颜六色的灯光,把滨江长廊装扮得更加美丽。四周建筑物倒映在水面,仿佛是一座水上宫殿,让人眼花缭乱。长廊宽敞整洁,江面微风徐徐,真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我喜欢滨江长廊,但我更喜欢美丽的潮州。
第五篇:潮州交易中心
有形建设市场与工程交易中心调研报告
潮州市,是我的家乡。前阵子开始学习招投标这本书,我才知道有工程交易中心这个地方。我自己也想要去了解自己家乡的情况,于是上网找了些关资料。
工程交易中心(即有形建筑市场)主要履行以下工作职能:
1、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为依法招标工程建设项目提供集中交易的场所、设施、交易信息和见证服务;
3、为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实施监管提供条件;
4、规范场内工程建设项目的交易程序和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
5、妥善保存招投标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档案;
6、对交易活动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协助调查;
7、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职能。
潮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于1998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是市建设局直属的科级事业单位,负责市城区(包括湘桥区、枫溪区、市经济开发试验区)范围内建设工程交易服务工作。潮州建设信息网上,有潮州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里面有详细的工程招标信息发布,招标信息栏,中标信息栏,很多建筑工程都是从上面直接发布。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统一网上发布工程招标信 息,在信息、场所等方面为交易主体各方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潮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主要任务是:
1、对应实行招标发包的建设工程实施项目及施工招标投标登记,为发包承包双方提供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有关信息和有关法律政策咨询服务。
2、为建设工程开标、评标、定标、洽谈等活动提供场所服务。
3、为发包承包双方办理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合同鉴证、质量安全监督等手续提供便利的服务。
4、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进场交易的各方及各项交易进行管理。
5、受有关部门的委托,对违反规定的场外工程交易活动依法进行检查,并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目前交易中心已具备的功能:
1、信息服务:收集和存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发布各类建设工程信息,为承发包双方提供信息服务。
2、场所服务:现办公服务场所约600平方米,设有信息大厅、评标厅,配置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为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场所,3、咨询服务:为建设工程交易活动提供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办理程序等方面咨询服务。
看了广州的交易中心,发觉潮州的一些设施没广州的好。这也正常,广州是一个大城市,经济发展快。不过,我相信,我的家乡潮州,也会越来越好,潮州的工程交易中心不管设施还是政策也会跟着越来越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