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郑培民同志事迹简介
郑培民同志事迹简介
郑培民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2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至1970年初,郑培民同志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
1983年至1992年,郑培民同志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
州州委书记。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5年10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1年1月,郑培民同志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
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在湘西埋头苦干
1990年5月,湘潭市委书记郑培民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书记。
湘西,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每逢青黄不接时,全州有三四成百姓断娘。为此,自治州开始推行“双两大”地膜玉米新技术。从这一年起,全州的粮食开始自给。
两年多时间,郑培民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
根系牢扎在人民中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出自郑培民的心。
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郑培民总是坚持自己拆看。下农村,郑培民要到农民家去,掀开锅盖,瞧瞧吃的什么饭;看看猪圈牛栏的家畜,撩开蚊帐摸摸农民床上的被褥。郑书记还爱在农民吃饭,筷子直奔油辣的农家菜,粗糙的饮食也嚼得津津有味。有时,他还会宿在农家。
抗洪大堤呆60多天好范文版权所有
1998年,惊涛骇浪挑战常德。1998年7月24日晚,安乡县安造垸溃垸。这个垸子里,有县城和5个乡镇、一个农杨,共18万人,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口和财产,集中在安乡县城。
郑培民在安乡指挥了三大战役:赶在洪水扑到之前,抢修了一条11公里的隔堤,保住了安乡县城;指挥堵塞书院洲溃口,用血肉之躯扼住了洪水之喉;湖北境内的黄金大垸溃决后,统帅抗洪大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北大堤保卫战,拒千里洪峰于湖南重镇常德市之外……
就着堤外滚滚洪水,郑培民坐在堤上,吃着盒饭,静静地度过了自己的55岁生日。
妻子的“三不”政策
几十年中,他的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
妻子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的形象。杨力求有个“三不”: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儿子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
第二篇:郑培民同志事迹简介
郑培民同志事迹简介郑培民同志的一生郑培民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2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至1970年初,郑培民同志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1983年至1992年,郑培民同志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
族自治州州委书记。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5年10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1年1月,郑培民同志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在湘西埋头苦干1990年5月,湘潭市委书记郑培民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书记。湘西,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每逢青黄不接时,全州有三四成百姓断娘。为此,自治州开始推行“双两大”地膜玉米新技术。从这一年起,全州的粮食开始自给。两年多时间,郑培民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根系牢扎在人民中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出自郑培民的心。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郑培民总是坚持自己拆看。下农村,郑培民要到农民家去,掀开锅盖,瞧瞧吃的什么饭;看看猪圈牛栏的家畜,撩开蚊帐摸摸农民床上的被褥。郑书记还爱在农民吃饭,筷子直奔油辣的农家菜,粗糙的饮食也嚼得津津有味。有时,他还会宿在农家。抗洪大堤呆60多天1998年,惊涛骇浪挑战常德。1998年7月24日晚,安乡县安造垸溃垸。这个垸子里,有县城和5个乡镇、一个农杨,共18万人,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口和财产,集中在安乡县城。郑培民在安乡指挥了三大战役:赶在洪水扑到之前,抢修了一条11公里的隔堤,保住了安乡县城;指挥堵塞书院洲溃口,用血肉之躯扼住了洪水之喉;湖北境内的黄金大垸溃决后,统帅抗洪大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北大堤保卫战,拒千里洪峰于湖南重镇常德市之外……就着堤外滚滚洪水,郑培民坐在堤上,吃着盒饭,静静地度过了自己的55岁生日。妻子的“三不”政策几十年中,他的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妻子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的形象。杨力求有个“三不”: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儿子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
第三篇:郑培民同志事迹简介
郑培民1943年7月23日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2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学习。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至1970年初,郑培民同志到辽宁省3275部队锻炼。1970年3月分配到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作。
1983年至1992年,郑培民同志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1992年10月至1995年10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95年10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1年1月,郑培民同志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年11月起主持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工作。
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在湘西埋头苦干1990年5月,湘潭市委书记郑培民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书记。
湘西,是全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每逢青黄不接时,全州有三四成百姓断娘。为此,自治州开始推行“双两大”地膜玉米新技术。从这一年起,全州的粮食开始自给。
两年多时间,郑培民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
根系牢扎在人民中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句话出自郑培民的心。
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郑培民总是坚持自己拆看。下农村,郑培民要到农民家去,掀开锅盖,瞧瞧吃的什么饭;看看猪圈牛栏的家畜,撩开蚊帐摸摸农民床上的被褥。郑书记还爱在农民吃饭,筷子直奔油辣的农家菜,粗糙的饮食也嚼得津津有味。有时,他还会宿在农家。
抗洪大堤呆60多天
1998年,惊涛骇浪挑战常德。1998年7月24日晚,安乡县安造垸溃垸。这个垸子里,有县城和5个乡镇、一个农杨,共18万人,其中四分之三的人口和财产,集中在安乡县城。
郑培民在安乡指挥了三大战役:赶在洪水扑到之前,抢修了一条11公里的隔堤,保住了安乡县城;指挥堵塞书院洲溃口,用血肉之躯扼住了洪水之喉;湖北境内的黄金大垸溃决后,统帅抗洪大军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北大堤保卫战,拒千里洪峰于湖南重镇常德市之外……
就着堤外滚滚洪水,郑培民坐在堤上,吃着盒饭,静静地度过了自己的55岁生日。
妻子的“三不”政策
几十年中,他的妻子杨力求的工作单位只变动过一次,就是从湘潭市新华书店调到了省新华书店,职务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工。
妻子敬重郑培民的为人,更注重维护丈夫的形象。杨力求有个“三不”: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儿子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
第四篇:郑培民同志纪要
注:按三开办〔2012〕6号文件要求,三门峡廉政网4月23日推荐 学习文章,每人每月写一篇读书心得。
做官先做人 万事民为先——深切缅怀郑培民同志
发表日期:2012年4月17日出处:中国纪检监察报
郑培民同志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了。十年来,我常常回想起我协助郑培民同志工作的日子,回想起与他朝夕相处、合作共事的时光,回想起他与我促膝谈心的情景,一幕一幕如在昨天,他那亲切的音容笑貌记忆犹新……
十年前的3月11日,当我在第一时间惊悉郑培民同志因工作劳累突发心肌梗塞离开人世的噩耗,怆然如天塌地陷一般;当中央和省委发出开展向郑培民同志学习活动的号召时,我作为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深深地钦佩他的崇高品质和人格魅力;当我们传承和发扬他的优良作风和可贵精神,继续开创兴湘富民大业时,更深刻铭记他所信守的诺言: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
一种崇高的境界
境界是一个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度,反映着一个人生命的品质和价值,决定着一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郑培民同志作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可贵之处在于他始终坚持和践行“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人生准则,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这一承诺,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品德操守,彰显了党员干部的崇高境界。
这是一种人生信仰。理想信仰是照亮人生的太阳,可以照亮人生之路。郑培民同志用“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信念,照亮了自己前进的道路。从大学时代开始,他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走上领导岗位后,仍然保持着一日三省其身的习惯。这些日记真实记录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路历程。看完电影《焦裕禄》后,时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的郑培民同志在日记中写道:“人民呼唤焦裕禄式的党员干部,我要向他学习,永远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在得知自己被提名为副省长候选人时,郑培民同志在日记中写道:“对当官一事,我比较淡薄。但党和人民的信任,仍是激发我永远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动力。所以,我决心进一步增强党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做好工作,一切交给党安排,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在二十多年的领导工作中,郑培民同志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人生追求,始终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信仰和准则,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诠释着党的根本宗旨。我们从郑培民同志一生中对待权力、地位、利益的态度,可以感受到他山高水长的公仆风范和崇高境界。
这是一种政治本色。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用金子比喻人品官德,纯度越高,品位就越高。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郑培民同志时刻按照这一标准做人为官。他常常提醒自己,廉洁从政是领导干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必须做廉洁从政的模范。他把加强党性修养、保持清正廉洁作为修身课题和毕生的价值追求,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这是一种从政理念。每一名领导同志都会有自己的施政
目标和从政理念。郑培民同志在任分管教育工作的副省长时,我有幸与他共事,有幸感受到他那种“教育为本、教育为民”的情怀。为解决教职工的住房问题,他亲自推动“广厦工程”,实行“三步走”,在三湘四水建设了上百个“教师村”。全省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他亲自带队调查了两个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后才作出决策。“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是享清福。”这就是郑培民同志的从政理念。他认为“老百姓比天大”,自己只是“人民的公仆”。他要求自己“多为人民谋取利益、办实事”,“永远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正是秉持这种理念,他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这是一种公仆情怀。“永做人民公仆”,是郑培民同志在日记里郑重写下的誓言。不论是担任市、州委书记还是担任省级领导,郑培民同志始终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原则,忠实履行自己的庄严承诺。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任州委书记期间,郑培民同志走遍了全州218个乡镇,进行调查研究和访贫问苦,其中许多村子不通公路,需要徒步行走数公里山路。他还在许多贫困农户家里借宿,为群众带去党的关怀和温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我们都应该以郑培民同志为楷模,学习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真正扑下身子,关注民生,贴近民众,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一生光辉的实践
郑培民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也是实践“做官先做
人,万事民为先”的一生,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好榜样。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他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他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他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都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郑培民同志始终坚守执政为民的从政准则。人们亲切地称他“为民书记”。在领导岗位上,他把“为民”当做自己的为官准则,与群众交朋友,建立起深厚感情。他说,“当干部就要多做造福人民的事”。在二十多年的领导工作中,郑培民同志始终坚持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他尽心尽力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他身体力行地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民增收不遗余力;他推动当地名优支柱产业的发展升级,为长远发展夯实基础;他努力推动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总结推广素质教育经验,受到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正是这种为民情怀,使他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
郑培民同志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长期的领导岗位上,他积极进取,毫不懈怠。工作上不畏艰苦,勇挑重担,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1990年,郑培民同志从湘潭市委书记任上被调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任州委书记。从经济较发达的湘潭调往贫困山区的湘西,他毫无怨言,毅然挑起这副重担。1998年,洞庭湖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洪灾,面对抗洪抢险的巨大压力,他义无反顾,坚持靠前指挥,身先士卒,一直坚守在重灾区安乡抗洪一线,显示出中流砥柱的强大作用。
郑培民同志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品德操守。作为党的一名高级干部,他正确对待手中权力,决不以权谋私,始终
坚持廉洁从政。在生活上,他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华,严格要求自己。他曾说:“党和人民信任我,赋予我一定的权力,我就要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清清白白为官,老老实实做人。”他对家人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常常告诫子女,“与其留给你们财富,不如给你们留下创造财富的能力”。他的妻子杨力求也始终坚持“三不”原则:不帮人向郑培民同志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多年来,郑培民同志的工作多次调动、职务不断升迁,但他妻子始终是新华书店的营业员。
一声嘹亮的号角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启迪后人。郑培民同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足以让人受用一生。“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箴言像一盏明灯,始终照耀我们前行;像一声号角,时刻催促我们奋进。
激励我们做党性纯洁的人。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号召全党要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保持党的纯洁性。只有每一名党员干部都保持内心的纯洁,成为一个思想纯洁、作风纯洁的人,成为一个信念坚定、心无旁骛的人,我们党才能成为一个永葆纯洁的党。郑培民同志时常警醒我们:“政治信念的动摇,必然导致思想道德防线的全面崩溃。”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注重世界观的改造,把“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有本事”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不断锤炼自己的党性,使自己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鼓舞我们做造福于民的人。伟大的时代提供给我们广阔的舞台。郑培民同志经常说,为官一任,致富一方。当前,湖南省正在深入实施“四化两型”战略,富民强省的蓝图已经绘就,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充满期待,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积极投身于富民强省的伟大实践中。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群众需要视为第一信号,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事,把“为人民办实事”作为执政为民的最高境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发有为,在推进富民强省的征程中展示共产党人的时代风采。
鞭策我们做清正廉洁的人。郑培民同志的高尚言行深深铭刻在我的记忆里。他时常告诫自己,领导干部只有廉洁自律、一身正气,要求别人才有底气,惩治腐败才有胆气。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重要阶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更多,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更加激烈,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向腐败的深渊。只有像郑培民同志那样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才能永葆政治本色,做到清正廉洁。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像郑培民同志那样,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始终做到“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正确对待手中权力,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真正过好权力关、名利关、金钱关、美色关、人情关;正确对待自己,慎独慎微,管住小节,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生活格调和生活品位;正确对待亲情,管好子女亲属,树立良好家风,在个人廉洁自律上不开前门、堵住后门,坚守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湖南省政协党组副书记 许云昭)
第五篇:学习郑培民事迹体会
文章标题:学习郑培民事迹体会
廉洁自律的典范
郑培民同志以他几十年的革命经历,特别是二十多年的领导岗位历程,谱写了一曲廉洁自律的动人赞歌。解读他的日记,给人以心灵的洗礼与净化。
大量的事实表明,家属、子女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薄弱环节,很多有作为、有能力的干部就栽在家属子女身上。郑培民对家庭的爱、子女的爱却是
一种纯洁的爱,高尚的爱,有原则的爱。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海龙、海蓉两个孩子分别在‘五四’青年节的时候加入共青团组织,成为党的助手,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我在为他们感到高兴和祝福。”“你们要争气,不可能从我这里得到任何关照。”“人的一生要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抓紧时间,珍惜机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言之谆谆,情之切切。他儿子有被他从自己工作车中赶下来的特殊经历。他爱人上班无公交车又不会骑自行车,也从不让她搭乘自己的车。领导干部的家事不同于平常百姓的家事,能不能正确处理公事与家事、权力与亲情的关系,这是对领导干部的严峻考验,郑培民同志在这场考验中交了一张标准答卷。
什么情况下广交友,什么情况下慎交友,郑培民有自己的一条准绳。他说过:“要慎交友,防止陷阱,要凛然正气,望而生畏……要坚守原则,不能感情用事”;“对打招呼、批条子的人要更加警惕”,从不拿原则做交易。他还说过:“当一个共产党干部,就应当时刻关心群众疾苦,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最困难的群众中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于是他放下架子,真心实意地与人民群众交朋友,盲人作家、身有残疾的个体饭店老板、身体不好家庭贫困的少数民族群众都是他交的好朋友,而且一交到底,让人民群众感到他是真诚可信的朋友。这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人民情谊贵如金。郑培民同志的交友观和实际行动,为我们树了光辉的榜样。
郑培民同志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的高级干部,对于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他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行为上的自律。“要警钟长鸣,警惕诱惑,要防微杜渐,慎独慎微,要从严剖析,把握自己”这是郑培民同志为自己定下的自律准则。他在日记中写道:“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情浓钱淡,永藻清白”“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对待送礼走后门拉关系跑官要官的一律拒之门外,对亲戚、同学、朋友送的礼或是婉言谢绝,或是礼尚往来,或是一律上缴。在大事大非面前抗得住诱惑,在生活小节上也决不马虎,工作调动、举家搬迁、儿子升学、女儿结婚、集邮爱好,从不声张,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我们学习郑培民同志,就是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慎独慎微,善始善终。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德。把法律、纪律、他律转化为严格自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学习郑培民事迹体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学习郑培民事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