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1、2课
演讲第一课
一、演讲的准备工作:
1、材料背景(人物背景、时代背景、情感背景)
2、音响配音(麦克风试音、音乐选择)
3、心态调整(控制情绪、缓解紧张)
二、演讲艺术
1、开场白的艺术(设置让人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自报演讲题目)
2、结尾的艺术(谢谢、鞠躬)
三、演讲的姿势、服饰以及发型:
1、姿势: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是想办法
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
2、服饰发型: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场合场景)
四、演讲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
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五、演讲的脸部表情
微笑的、严肃的、平静的、波澜起伏的等
注意要点:控制表情、克服紧张表情、挺胸抬头、建立自信心。
六、演讲的肢体语言
作用:表达真实情感、渲染场面氛围、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1、针对性(针对演讲内容加以设定)
2、鼓动性(表达演讲的激情和高潮)
3、互动性(带动观众的情绪和观众用眼神或手势交流)
演讲第二课
一、演讲的语音
语音艺术:语言艺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语言艺术就是可以把是说成不是,把不是说成是;把美的说成丑的,把丑的说成美的.即使说的是自己都不认同的谬论,就是有很多人点头称是,甚至拍掌叫好。
语音音调:舒缓的、振奋的、伤感的、抑扬顿挫
二、语音练习:
1、练习翘舌音zhi chi shi 和平舌音zi ci si 的正确发音
《做早操》 早晨早早起,早起做早操,人人做早操,做操身体好。
《山羊》
三十三只山羊上山去散步,三十三只上山去散步的山羊,下山只剩十三只。
《小猴子》 小猴子,嘴儿馋,吃了杏子吃李子,吃了李子吃柿子,吃了柿子闹肚子。
2、练习舌面音j q x的正确发音
《真稀奇》 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鸡,蚂蚁身长三尺六,八十岁的老头儿,躺在摇篮里
3、练习翘舌音r 的正确发音
《吃肉》
瑞雪兆丰年,老冉入城看老让,老让高兴买油又买肉。老冉吃一口,老让吃一口。连吃三天俩人都说没吃够。
4、练习单韵母aoe 的发音
《鹅》
坡上立着一只鹅,坡下就是一条河。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要过河,河要渡鹅。
5、练习单韵母iuv 的正确发音
《七棵树上结七样儿》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阿姨来摘果儿,七个花篮儿手中提,七棵树上结七样儿,苹果、桃儿、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三、鼻音练习
1、练习后鼻韵线的正确发音
a小浪花,一朵朵,争先恐后向岸涌。
b小蜜蜂,嗡嗡嗡,整天忙在花丛中。
c轰隆隆,轰隆隆,天上打鼓响咚咚。熊妈妈,叫小熊,要下雨啦快进洞。
四、儿化音练习
《老婆儿赶小鸡儿》
东直门有个老婆儿,拿着棍儿赶小鸡儿,西直门有个老头儿,骑着毛驴儿唱小曲儿。
五、朗诵练习
A)唐诗朗读表演《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朗读练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第二篇:第1、2课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2.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3.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内容: 经民主协商政协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确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召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他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2课 人民政权的巩固
一、整顿经济秩序
1.背景(了解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经受了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多方面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工作重心由农村转身城市,对处理全国性、特别是大城市中的经济问题还缺乏经验,如何迅速制止市场物价混乱,整顿经济秩序,进而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条件,是一项复杂艰难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2.采取措施:
⑴严厉打击银元投机;⑵平抑物价,⑶统一财经。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3.作用:
稳定经济秩序之后,人民政府用三年的时间,又顺利地完成了恢复和初步发展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为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向工业化目标奋进,奠定了基础。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
1.参战目的: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帜武装干涉朝鲜,并公然入侵台湾,把战火延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
2.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的领导下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队并肩作战,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重任。与此同时,国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3.英雄人物:
志愿军指战员为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舍生忘死,慷慨奉献,发扬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被人们誉为“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4.结果:
1953年7月,美军在战场上严重受挫,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5、意义:
抗美援朝是巩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又一胜利。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考验了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战斗能力。
三、土地改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6月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地方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依靠在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组织的阶级队伍,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旧乡村的改选,为以后在农村社会中推行党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
第三篇:第2课土地资源教案_1(本站推荐)
第2课土地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理由类型和特征
2、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主要分布区。
3、理解我国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土地资源的分布
【教学用具】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今天具体学习一下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分布。
2、读课本57页插图,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特征。
讲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是林地耕地比重小,后备土地少。
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利用类型
2、构成特征
读我国土地利用图,找出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地区,结合地形和气候分析其原因。
补充:耕地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
(转承)那么,我们在利用土地的时候,产生了那些问题呢?
板书:
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阅读59页材料,找出我国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讲解:因此,保护土地资源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国公布了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和一系列法律。用来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大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说说身边存在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的现象。
总结:土地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对于身边出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要大力宣传,制止。
学生读图,讨论,结合课本,找出四种类型: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
类型
季风
干湿
地形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
平原,丘陵
林地
季风区
湿润
山地,丘陵
草地
非季风区
干旱,半干旱
高原,盆地
耕地:乱占耕地,水土流失等
林地:乱砍滥伐
草地:草地退化,荒漠化等。
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了乱占耕地,乱砍滥伐等现象。
【作业设计】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第四篇:必三1、2课试题
必修3
第12单元
第26讲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0年福建泉州3月)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解析] 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C项表述错误;D项则是西汉时董仲舒的思想。
[答案] A 2.右图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③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④先王之政不需要改变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③④
[解析] 自然万物是变化的,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是老子道家思想,②错误;韩非子以“守株待兔”的故事讽刺保守和守旧,强调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应与时俱进,④错误。
[答案] C 3.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A.因材施教
C.学而不思则罔
B.有教无类 D.知之为知之
[解析] 在政治上,孔子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而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社会等级,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
[答案] B 4.国学热到影视圈,四版孔子闹虎年。其中周润发版《孔子》便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光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渐淡,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这个形象应该是()A.“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 B.“专制君主的参谋” C.“劳苦大众的代表” 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抓住各派的思想特点:“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法家;“劳苦大众的代表”——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儒家。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故选D。
[答案] D 5.表现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巨片《墨攻》在全国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今天,墨子的思想又重新引起世人关注。墨子坚决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非攻”;但同时他又在《墨子》一书中详细解析了战国时期城防工事的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等。这说明()①墨子反对一切战争 ②墨子不是单纯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战争的正义性 ③墨子主张以积极的军事谋略抵御外来进攻 ④墨子的“非攻”带有虚伪性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 结合墨家学说的基本内容加以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墨家不可能反对一切战争,故①错;从墨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看,④是不正确的。
[答案] B 6.右图是当代名画《孔子问礼于老子》。下列属于道家学说的是()A.兼爱、非攻、尚力、节用 B.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的主张。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主张“无为”,是道家学说。
[答案] B 7.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A.“春秋大一统”
C.“仁政”
天将降灾祸于他。
[答案] B 8.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共同用意在于()A.炫耀文治武功
C.宣扬君权神授
[答案] C 9.(2010年平遥模拟)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B.祭祀天地神祗 D.报答天地之恩
B.“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解析]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认为天子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解析] 从材料内容分析,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宣扬君权神授。A.孔子有教无类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五经的流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所以东汉时,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答案] C 10.(2010年济南检测)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解析] 本题只有C、D两项符合董仲舒的思想,其中D项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
[答案] D 11.(2010年广东深圳检测)“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春秋大一统”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D.“三纲五常”
[解析] 董仲舒思想中,体现“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的只有B项。A、C两项是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D项是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
[答案] B 12.下图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班师生身穿博士服的合影照片,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学力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
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 B.儒家学派的弟子
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
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博士”这一历史常识的理解。汉代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汉代的博士是传授五经的教官。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第13、14题各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10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参观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并为孔子铜像揭幕。习近平说,远东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自2006年成立以来,为俄罗斯远东地区民众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搭建了新平台,在提高汉语教学水平、推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勉励两国青年以青春的热情、智慧的头脑,携起手来,为共同推进两国世代友好贡献力量。
——中新网
材料二近一两年,大众儒学和大众史学„„成为公众阅读的热点之一,于丹和易中天的书卖了几百万册。加上网络写手的推波助澜,公众对通俗历史读物的热情似乎仍在升温。„„但是,大众史学也面临着某种危机。这首先表现为以央视“百家讲坛”以及部分网络写手为代表的将历史审美化、传奇化、娱乐化、八卦化的游戏倾向。这种倾向发展下去甚至可能断送大众史学的前途。
——解玺璋《大众史学的危机》
材料三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新华网
请回答:
(1)孔子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作用?要建立“和谐社会”,你认为应该怎样做?(8分)(2)材料二中于丹和易中天等人通过新式手段传播儒学和史学,将会带来哪些影响?(8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的意义。(4分)[解析] 第(1)问应结合孔子的思想谈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作用。第(2)问应注意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分析。第(3)问应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
[答案](1)思想: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包含了民本思想。做法:统治者要清正廉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法制观念,依法治国,建立公正国家。(8分)(2)积极: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众读史和人们对儒学的热情;有利于人文知识在普通百姓中的普及;有利于学术争鸣。消极:这种传播方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们对经典原著的阅读;专家讲史追求通俗易懂的做法,有许多不严谨之处,容易使人们曲解原著;这种方式具有商业化特点,可能败坏学术氛围。(8分)(3)意义:有利于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有利于当前和谐世界的构建。(4分)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材料三 “抛充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6分)(2)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6分)(3)最早提出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8分)[解析] 本题围绕董仲舒新儒学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忠孝”和“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仍可借鉴其积极的一面。
[答案](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6分)(2)“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6分)(3)董仲舒。有一定的合理性。“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具有永恒的意义和普遍价值。在我国今天,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吸取其精华内容,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8分)
第五篇:演讲1
“道德的力量”演讲稿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道德典范,说起来真是如数家珍,各个方面的都有,有崇尚节操的,有勤劳刻苦的,有勇于创造的,有俭约朴素的,有雪中送炭的,有不耻下问的,有助人为乐的,有尊老爱幼的,有相敬如宾的,有相濡以沫的,等等等等,比比皆是,不一而足,其人物古有大禹和孔融等,近有雷锋和周恩来等。特别是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坐在家里就能看社会百态。三鹿奶粉事件让人们对企业道德提出了质疑;影视明星赵薇穿日本国旗遭到了集体指责;一句“我爸是李刚”更是传遍了大街小巷;好心人救助老人反被冤枉的事更是不少。试想如果见义勇为者流血还要流泪,就会有更多的人见死不救;如果南京冠生园不被查处,那么以后就会有更多的变质月饼;如果送礼行贿、搞政绩工程能够升官,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跑官要官、摆花架子;如果贪污受贿者得不到惩处,就会有更多的贪官“前腐后继”……这就是道德的力量。作为一个普通工人,今天我能荣幸地站在这里和各位谈谈,实在是倍感欣慰和激动。我只有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才对得起这份珍贵荣誉和厚爱。让消费者满意这就是我永恒的承诺,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就是我对这一承诺的践行。
英国作家约翰生说:“职业能彩饰一个人的品性。”这句名言,道出了人生的价值就在于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一份工作,一个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须。而爱岗敬业正是人生意义的砝码,是人生欢乐、幸福之所在,也是对待职业、对待工作应有的态度。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要在实际工作中信守我们的承诺,做到爱岗敬业,首先是要立足本职工作,在单位的统一领导指挥下,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每一项工作准确,无差错;其次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本部门的每一项工作做起,将爱岗敬业贯穿到全部的工作实践之中。
爱岗敬业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任何人都有追求荣誉的天性,都希望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而要把这种理想变成现实,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在平凡岗位上的爱岗敬业。而作为一名工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要做到爱岗敬业,必须坚决拥护党的政策,正确领会党的新要求和指导原则,要抓好四个方面的能力:一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大众的本领;三要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四要提高自律能力,进一步树立好我们工人的形象。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俗话,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比喻。这些都说明在道德形成的过程中,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在道德的力量凝聚起来的力量是无穷。它鼓舞着有良知的人们“以善小而为之,以恶小而拒之”,同时道德是可以相互感染的,力量是可以相互传递的,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安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