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调研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3:4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调研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调研与思考》。

第一篇:赴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调研与思考

借得东风好行船

----赴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调研与思考 7月10日至7月16日,双峰县委组织部组织总支书记赴山东潍坊市委党校实地培训并对潍坊农业产业化进行了考察。虽然这次赴潍坊培训考察的时间不长,但是通过理论培训和现场考察学习后,我们还是感受很深,颇有收获。

一、潍坊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全市总面积15860平方公里,总人口8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0万人,占总人口73%。从1993年开始,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十多年来不断创新模式,丰富内涵,依靠农业产业化探索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2009年GDP实现2727.8亿元,增长12.9%;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增长19.7%;农业实现增加值20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267元,增加10%;农民人均纯收入7695元,增加8.8%。截止2009年,潍坊市粮食产量达到了520.8万吨,已经连续7年增产;蔬菜的总产量达到了1440万吨,其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20%;在养殖产业方面2009年的生猪出栏700万头、牛60万头、羊210万只,肉鸡2.5亿只、肉鸭2.5亿只,其中肉鸡肉鸭的出口已占全国出口量的33.8%。

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市率先提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经过了五个发展时期:一是1979年—1985年,起步阶段,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普遍提高,农民收入适当增加;二是1986年—1992年,潍坊市提出种植业

结构调整,压缩粮食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到48:52;三是1993年—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确立16个主导产业,用管理现代工作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生产,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一体化经营,延伸了农业生产链条;四是2000年—2005年,推行农业国际化、生产标准化,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五是2006年到现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潍坊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一是敢做大“蛋糕”和精品“蛋糕”。通过努力在全国首创商品大合唱、贸工农一体的经营体系。寿光通过发展蔬菜产业,成就了中国蔬菜之乡,并闻名世界。该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70多万亩,其中冬暖式蔬菜大棚65万个,70多万亩,年蔬菜总产70亿公斤,总收入达70多亿元,其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并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拥有“中华之最”的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常年上市品种有300多个,该市场由产地输出型拓展为中转集散型,并开通了对全国各地的绿色通道,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据调查统计,北京市民的菜蓝子五分之一来自寿光。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和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连续三届进入中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是全国唯一被国家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每年都举办颇有影响的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二是各走各的特色路,各打各的优势牌。潍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已开发出一批优势产

业和特色产品,农业产业结构向板块经济、规模经济发展。在潍坊农村到处都是一望无际、数以万计的蔬菜大棚和规模宏大的产业基地,无不令人震憾!已形成以诸城、安丘、高密为主的禽肉、花生生产区;以安丘、寿光为主的蔬菜生产区;以青州、临朐为主的干鲜果品生产区; 以潍城、寿光、青州为主的花卉生产区;以昌邑为主的绿化苗生产区等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市农副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品种达100多个,年出口额达5亿美元。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全市基本实呈现了“一县一品”格局,创造了“一业富全县”的特色。

三是龙头企业集团化。潍坊把培育壮大龙头“农字号”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点,采取招商引资、兼并合并、改造转化、扶持发展等多种途径,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最大的倾斜支持,促其快速发展。经过多年滚动发展和扩大规模,使一批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到2007年底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2654家,其中:被列为国家级12家、省级44家。诸城市以外贸公司为龙头,每年出口上千万只分割鸡,带动了鸡业的兴旺发达。投资1.6亿元建成的寿光高科技示范园,规模2万亩,形成“三园、三区、一中心”格局,属别具特色的高科技示观光农业区,在科技园,我们一饱眼福,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农产品精彩纷呈、花果飘香,吸引数百万人次来这里观光、洽谈。龙头“龙字号”企业的规模兴起,对潍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构成了有力支撑,呈现出农户联基地、基地联龙头、龙头联市场的产业化模式,从而促进了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三、潍坊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启示

通过几天的考察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农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巨大。潍坊市的成功经验对我县有诸多启示。

1.必须加快主导产业发展,促进规模优势形成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需要加快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最终形成若干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隆起带,使农村总量大幅度增长。要借助农业产业化的订单模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2.必须加快品牌建设步伐,提升产品竞争能力

要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建立健全促进农产品品牌发展的各种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整合一批同类产品品牌,全面提升产品的竞争能力。

3.必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龙头企业是农民和市场联系的纽带,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要坚持规模大、带动面广、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原则,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要指导其完善组织机构,优化企业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

4.必须强力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要尽快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产品检测体系,逐步在全县批发市场、超市设立检测点,形成联动检测网络。实施市场准入制度,防止药物超标农产品进入市场。

5.必须大力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健全产品销售渠道

要继续加大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新建一批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力争建成诸如潍坊市蔬菜批发市场一样管理规范、规模一流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推进农产品配送中心、农资超市等的建设,建立健全农资经营网络。

6.必须强力激发农民种植热情,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要激发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热情,要将学科学、用科技转化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通过农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的提高,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增长,内在质量明显提高,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增收能力不断提升。

7.必须日臻完善农业信息网络,推进市场信息共享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信息网络,减少农产品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推进市场信息共享,增进农户对市场信息的掌握,防止重复生产、盲目生产。

潍坊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特色道路。我们要在学习潍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按规律办事,在全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领导下,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真正实现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双峰县石牛乡石牛总支书记胡俊峰)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调查与思考

零陵区凼底乡农业产业化的调查与思考

凼底乡人民政府乡长全永红

(2009年11月5日)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作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乡,零陵区凼底乡始终把发展“三农”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围绕“三农”调结构、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认真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现有水利条件和土地资源,依靠科技进步,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实惠农政策,切实稳定民心,充分调动农民投身农业、开发农业的积极性,全乡农业产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一、全乡概况

凼底乡地处潇水河畔,位于零陵区东南部,距城区25公里,乡域国土面积83.5平方公里,东与富家桥镇隔江相望,南接双牌县五里牌镇、平福头乡和茶林乡,西与菱角塘镇接壤,北与朝阳办事处相邻。境内多山地,潇水、桴江河、双牌水库右干渠纵贯全境,水利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是零陵区的主要产粮基地,盛产优质稻、杂交水稻制种、杂交油菜制种、甘蔗、柿子、萝卜、香芋、黑美人西瓜、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全乡辖20个行政村,187个村民小组。有5350户,20772人。现有耕地面积20130亩,其中水田17900亩,旱地2230亩,人均0.97亩。2008年,全乡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90元。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稻种植、生猪养殖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近几年来农业开发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现有土地、水利条件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杂交水稻制种、优质稻种植、油菜制种、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保面积、调结构、增定单,重优质稻种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08年全乡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产量1200万公斤,产值2500余万元;杂交水稻制种2500亩,产值1000余万元;油菜制种6000亩,产值265万元;其他玉米等经济作物1820亩,产值160万元。我乡的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08年共组织各种培训12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25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区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46场次,培训农户180人。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有利水利

资源和条件,积极争取区发改委、开发办、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农业开发,整合土地资源,形成了优质稻种植和杂交水稻制种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2008年争取开发资金300余万元,对凼底、袁十万和黄皮等村的连片水田立项改造,形成了近千余亩的优质稻高产区,从而推动了我乡水稻种植等优势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近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的水利条件虽然较优越,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如贯穿我乡冷山、长田、易家洞、凉水井和涯次渡等村的三斗渠,多年来塌方、渗漏严重,由于距离远、工程量大,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乡财政无力承担。造成下游各村农地缺水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凼底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羊公滩、高桥无公害蔬菜基地,长田、凼底、大桥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全乡万亩优质稻基地,油山岭、欧家坪、涯次渡油菜制种基地,江边、伏塘、杳塘萝卜种植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依托我乡现有资源,重点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优质

稻、无公害蔬菜、油菜制种、萝卜种植等主导产业,一是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在长田、凼底、大桥坝等制种区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杂交水稻制种,引进先进技术,进一步扩大制种面积1000亩。二是发展优质稻种植。在全乡20个行政村重点是袁十万、黄皮、伏塘、凼底、易家洞、晓江和凉水井等7个村推广发展高档优质稻,引进优良品种,改良品种结构。三是发展油菜制种。落实宣传好国家有关油菜制种补贴政策,重点抓好油山岭、欧家坪和江边等3个村。四是发展无公害蔬菜。利用羊公滩、高桥两个村有利地理位置和土壤条件,发展无公害蔬菜3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

4、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种养大户的优惠扶持政策,引进龙头企业到我乡发展加工生产基地,并进行加工生产。大力培育农产品运销中介人和经纪人队伍,培养一大批农村种养加销售专户,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

5、提高农业科技含量。鼓励农业、畜牧、科技、林业、扶贫等部门及龙头企业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培训,举办新型农民培训班,结合乡情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劳动者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第三篇:关于赴山东省潍坊市考察学习安排意见

关于赴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奎文区、青州市学习考察的安排意见

2018年7月30日

一、学习考察内容:

学习山东省潍坊市先进区县在产业转型升级、文明城市创建、文化产业发展、社区建设与管理、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做法。

二、学习考察地点:

潍坊市青州区(县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潍坊市昌邑市(东江环保、经济开发区、科技创新)潍坊市奎文区(文明城市创建、社区管理和服务、三产服务业)

三、学习考察时间:8月3、4、5日(3天)

四、考察团成员:(24人)

1、区领导123

2、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

3、区委办、宣传部、国土分局、规划分局、文广新局、农林局、社区办主要负责同志。

4、区委办、宣传部、电视台工作人员。

第四篇: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农业信息化报告

赴澳大利亚培训考察农业信息化报告

2005年12月4日~12月24日,在国家外专局的大力支持下,由重庆市农业局组织的“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信息技术培训团”赴澳进行了为期20天的培训,并对澳大利亚农业发展进行了考察。该团先后在西悉尼大学、昆士兰州立大学进行了短期培训,通过对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的几个主要城市和周边农场的实地考察,并与三个州的农业部、基础产业部等政府部门官员、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市场管理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全面了解了澳大利亚农业发展的特点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澳大利亚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澳大利亚农业及农业信息化概况

澳大利亚地处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全国约40%的面积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60%属于温带气候;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2000多万人,是世界上农业和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约有460万平方公里的农业用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适于耕种的土地仅有50万平方公里左右,其余绝大部分农业用地为牧场和林地。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经济作物有棉花、甘蔗、亚热带水果等。小麦是澳大利亚产量最高的谷物,每年出口小麦约1600万吨,占世界小麦贸易总量的15 %左右。畜禽饲养品种主要是牛和羊,各州都有饲养,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出口国、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乳品业也是一个重要的农业出口部门,其产值继小麦和牛肉生产之后居第三位。值得关注的是,澳大利亚每年对华出口羊毛占其羊毛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是对华出口的传统大宗商品,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是澳羊毛业的重要支撑力;同时又是中国出口小麦的主要国家之一,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出口年平均达到178万吨,中国进口小麦的15%。但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2003年对中国出口大幅度下降,年平均出口仅5.6万吨。

澳大利亚人均计算机拥有量,世界排名第六,亚太地区排名第一;人均因特网连接,世界排名第九,亚太地区排名第二。由于农场主文化素质较高、网络基础设施良好。加上政府部门和商业机构的参与和支持,使其农业信息化发展也很快、水平较高。

虽然澳大利亚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地广人稀,农业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澳大利亚却以信息化带动农业发展,通过技术改进与科学种田,特别是土地耕种及草场改良,弥补了劣势;通过大力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增加农场主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市场化引导和网络电子商务,减少商品流通环节和降低交易成本,使澳洲迅速发展成了一个集生态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服务农业为一体的、新型的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率(农业就业者人均GDP)居世界第二。75%的初级农产品和40%的加工农产品都能出口交易,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了较大份额,使澳洲不只以畜牧业著称,还成为远销世界各地的、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大国。

二、澳大利亚农业及农业信息化的特点

澳大利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际、国内市场体系,农业产业进入了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现代农业模式。政府推行服务农业、调节市场的管理模式,增加农业科研开发和农民远程教育的投入,建立了国际化的农业标准化体系,严格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农产品商品率达到95%以上,出口比例高达85%。

(一)澳大利亚农业特点

1、市场化程度高和外向型农业明显。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每平方千米不足3人,人均占有资源多,农业人口比重小,因此,农业生产完全是商品生产,市场化程度高。新南威尔士州基础产业部的官员介绍说,澳大利亚农业生产完全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近年来,北半球国家需要大量反季节水果,他们就利用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优势,大力推广葡萄、桃、樱桃、甜柿等生产。针对亚洲人的口味,加强品种选育,如培育和生产的超甜型白肉桃,出口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很受欢迎。多年来,澳大利亚政府支持农民发展出口农产品生产,但未采用欧美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的补贴仅为4%,远低于WTO国家平均31%的水平。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高,成本低,国内外价格一致,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如牛奶,每100kg的平均成本,澳大利亚不到15美元,而美国为27美元,欧洲为30美元以上,加拿大则高达38美元。2005年全澳农产品总产值380亿澳元(不含加工后产值),不足国民经济总值的3%,出口农产品产值为290亿澳元(含加工产值)。澳大利亚人少地多,农地收成受自然条件影响也较大。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凡遇干旱年份,农业生产便大幅度下降。2003,由于受到罕见的旱灾,农业产值下降了24%,农民纯收入减少了60%。由于自然和市场两方面的影响,澳大利亚农业生产年际间很不稳定,农民收成也不稳定,变化幅度较大。

12月6日,我们在澳大利亚最大的悉尼果蔬农产品批发市场考察时,大规模的交易场景和市场内繁忙有序的交易过程让我们颇为惊叹,该市场交易金额超过22亿澳元/年,而管理人员却只有7个人,其市场化程度和高效可见一斑。

2、社会化服务体系较完善。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澳大利亚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它们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非常健全,不仅政府在科技、教育等许多方面对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而且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也为农业发展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在澳大利亚,农业协会十分普及,主要是按行业组建,也有按地域组建的,协会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层次、多行业纵横交错的网络式的协会体系。协会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广普及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维护农产品价格链的正常运行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如:悉尼果蔬协会下的悉尼市场有限公司是市场的拥有者,是2002年从政府买过来的。协会为批发商和零售商搭起了桥梁,同时也帮助批发商和政府谈判,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找政府建立相关法律,保护批发商的利益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各种农民协会,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政府的农业政策也无法落实。

3、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培训团在澳大利亚考察时,不论是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还是在农业协会、市场都深刻感受到了该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重视。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在该国已深入人心。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主要农作物都有专门的开发研究机构。科技投入力度很大,新产品开发上政府与农民按1∶1的比例进行投入,使新品种达到进一步优化,适应不同市场竞争。澳大利亚有较完善的技术法规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很强。政府对质量管理进行立法,如《出口控制法》等,将产品管理纳入政府行为,粮食收购实行国家验收制度;对肉制品更加严格,出口产品必须经国家检验检疫局认可方能生产。澳大利亚是第一个被欧盟接受的有机农产品供应国。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控制和引导,政府制定严格的农产品分等分级标准,完全实现优质优价。如小麦不以容重分级,而是以蛋白质含量为收购定价,从而引导农场主种植优质品种的积极性。悉尼果蔬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有97%通过各种指标的安全检查,只有3%不合格。在这个程度上,悉尼果蔬协会还进一步制定了两个计划活动:一是Fresh test测试农产品是否被污染的计划;二是Fresh care种植安全产品计划,目的是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这也是在更高的程度和更大的层面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澳大利亚食品安全标准由“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管理局”负责制定,由两国负责食品管理的部长联合领导的委员会对该局

进行政策引导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批准,各州政府负责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来实行,全国所有相关企业都必须接受食品安全标准,这些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修改。澳大利亚重视农业标准的制定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强制类标准由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种子、农药和农产品标识等。非强制类标准由各行业组织或协会如澳洲小麦局、大麦局、谷物研发机构、谷物协会等组织制定,包括农产品等级标准、种植养殖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是澳大利亚农业标准体系的主体。

4、重视农业科研及农民培训。澳大利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业科研服务体系。农业科研开发工作经费承担的比例为,州政府约占50%、联邦政府26%、高等院校14%、商业企业10%。农业科研机构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多单位多部门协同合作,形成了科学研究、农业生产、食品工业、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农业科学研究网络。基本上每个州和大学都设有推广示范及科研机构,形成了以政府、大学、协会、企业共同投资的农业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的推广实行项目制,每一项科技的推广,都要明确项目主体,项目资金。项目实行招标制,农业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都可以平等竞标。项目资金一般由联邦政府、州政府拨专款进行资助。政府还根据农产品的产值,向农民提取一定的科研基金,然后以项目费的形式,支持农业科研。如政府向奶农提取的科研基金为每升牛奶0.32澳分,仅占牛奶成本的1%。

澳大利亚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政府及各州均设有就业、教育和培训部。澳洲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由政府出资,行业推动。农民培训的费用由政府调入,各有关大学职业学校等承担培训任务。我们与澳洲一小型农场主座谈时,了解到农场主所受的基础教育并非很多。女场主只读了11年级的书,男场主读了10年级,但经过各种职业培训,女场主还曾任过政府部门征税方面的工作,男场主也能从网上收发邮件和上网获取信息。通过长期不懈的培训,澳洲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中有三分之一接近大学文化水平。

(二)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特点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电脑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农场主呆在家里就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自从有了网络,地处僻远地区的农民便驶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1、电脑和互联网应用已成为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2003-2004年间,经营产值超过5000澳币的农场,其中有55%将计算机的使用作为他们商务经营中的一部分,有47%农场使用INTERNET。维多利亚州作为农场电脑拥有量最低的省,也达到了51%,使用INTERNET的农场也达到了41%;谷物类等大田作物经营者、牛羊养殖者的计算机拥有量较低,也达到了54%,上网人数达45%,超过了同期美国农场主上网的发展势头。

澳大利亚农场利用INERNET的目的是什么呢?澳洲政府的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农场主们使用英特网活动中,收发电子邮件的比率最高为39%,获得天气信息的占35%,查询可用商品价格和服务占29%。西澳作为使用INERRNET比率最高的州,其中使用电子邮件、获取天气信息和查询商品价格情况和服务的比率分别为52%、50%和35%。

在考察中我们还发现,离澳大利亚首都或商贸中心越远的地方农场主使用INTERNET的比率高于市中心附近的农场主。

2、注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澳洲政府、各类涉农组织特别重视信息资源的挖掘、加工、处理、建库工作,使农业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如:澳洲CISC农业信息网络就为农场主提供了方便的信息与服务,它不只局限于生产中的几组数字,市场上的几类价格,而是包含农业部门所有职能及与之相关的国内外所有市场动态信息、农业科技信息、自然与气象信息、农业政策法规信息、相关行业信息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信息

流动还十分畅通,真正做到了信息共享、资源速递。如:由墨尔本大学、安达略大学、昆士兰大学等联合组建的澳洲著名网络门户“Agrigate”,链接了世界重要权威网站数百个,具有馆藏信息联合建设、统一上网、资源共享、分散加工、统一平台、全文连接、流动畅通等特点,迅速有效地为各界提供无偿服务。

3、农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因特网在澳大利亚农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的因特网址。他们通过因特网与农民协会联系,与市场联系,从网上获取种养信息和技术,发布产品销售信息,从网上接受农协及政府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澳大利亚的网上咨询业比较发达,不仅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也为自己的咨询服务承担法律赔偿责任。网上咨询使农民如虎添翼,有的农场主索性在网上常年聘一位市场顾问,随时从网上得到咨询服务。

澳大利亚农场主乐于实施精确农业,即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针对土地的差异管理农业,比较准确地经营操作。不但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了土地和环境,恢复了生态平衡,弥补了贫瘠不足的农业自然条件,还改善了农产品品质,使澳大利亚以绿色、无污染农产品著称于世界。

澳洲政府对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非常重视,开发出的农业专家系统已有39个,己投入使用的15个,如:主要作物的施肥、节水灌溉、植物保护、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畜禽、水产饲养管理专家系统;农村经济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信息化服务体系健全,全社会参与程度高。社会化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发展速度。澳大利亚农业管理体制经过近五年的改革,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善。除政府、农业科研单位、高校等提供信息化服务外,农业信息化中介组织服务能力也很强。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也是澳大利亚农业信息水平较高的原因之一。

三、澳大利亚农业及农业信息化给我们的启示

澳大利亚与重庆有许多相似之处,以大城市大农村为一体,农业自然条件不理想,土地比较贫瘠、地理位置不优越。然而,通过农业信息化,澳大利亚弥补了这些劣势,加速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因此,分析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的特点和应用,对发展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集中投入,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庆作为西部的一个直辖市,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如:每百户农家所拥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电视的数量分别为28、13、55,离澳洲相差甚远。重庆要想以信息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的是突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多种形式推进信息服务。政府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起主导作用,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尽快扭转目前各电信营运商各建各的通道、恶性竞争、各单位和部门各自为阵分散投入的不利局面,尽快建设一个相对完备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快网络设施的更新换代。正如澳大利亚偏远地区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农场比率高于近郊农场一样,重庆利用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将大有可为。

(二)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提高农户的文化科技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最根本的是劳动者文化科技素质的落后。重庆超过3000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超过2/3,人均土地拥有量低,农民对信息化的需求意识差,获取信息的能力差,信息匮乏是重庆农民难以致富的重要原因。重庆应当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走劳动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农业道路,在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加快农民技能培训上下功夫。通过网络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农业多媒体远程培训,尽快提高农民素质和能力,解决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种问题。

(三)统一标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现在信息标准不统一,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利用价值。在制定标准的基础上,着手整合涉农部门的资源,统一发布制度,统一标准和规范,建立涉农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目前,重庆涉农机构的农业信息分散、封锁、利用率低,水平也参差不齐,大量科技信息、政策信息等无法资源共享、灵活利用。借鉴澳大利亚管理信息资源的经验,重庆市应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处理好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建库、共享等工作,把各涉农机构的信息资源有机地整合,疏通信息流动渠道,形成共享、丰富、流动畅通的农业信息资源体系。要更加突出农业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四)注意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

重庆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落后,农村贫困,不可能像澳大利亚一样大范围的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经营农产品。借鉴澳大利亚农协的桥梁作用,可以优先发展传统农村中介组织的信息化,发展基层信息化代理机构,如乡镇一级的农技站、供销社等。把重点服务对象定位为对农户生产经营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经营实体),以“龙头”企业为“二传手”将信息传送进村入户。同时,开发一批农民“用得起、用得了、用得好”的信息终端产品,如:重庆正在探索使用的“农网广播”语音服务电话和“移动农网”手机短信等,促进信息的进村入户。弥补重庆地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缺点。

(五)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有重点地推广应用信息技术

重庆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好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业产业,突出优质粮、生猪、柑橘、中药材等优势产业,有重点地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如,农作物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优质瘦肉型良种猪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不断地学习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形成良性循环。针对重庆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高度分散、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资金缺乏、商品率低的特点,重庆农业的发展应当着眼国内市场,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建立灵活的市场体系。同时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带动,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等级制度,通过信息化带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赴日一村一品与农业产业化学习调研报告

赴日本学习调研“一村一品”工作汇报

高山镇党委书记周进良

按照郑州市外专局的安排,我跟随赴日本基层政府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培训团于12月21日至1月4日在日本进行了为期15天的学习培训和考察访问。在学习考察期间,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会,感受到了日本基层政府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实现了当地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他们的先进经验及做法使我获益良深。下面,根据赴日学习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这次赴日参加的考察培训,重点是学习日本发展一村一品促进农村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典型经验和先进理念,用来促进我们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参观考察,我们既看到了一村一品的内容,又看到了农业产业化的内容,还有观光农业的内容。本次学习虽然日程短、内容多、任务重,但是我深切感受到: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拓宽了思路,学到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颇受教育和启迪。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将尽快把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应用到我们当地农村发展中去。

一、何为“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始于1979年,是日本大分县当时的知事平松守彦先生发起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运动,“一村一品”运动并不要人们去创造什么新奇的东西,而是号召各村从本地实际出发,推出自己能够引为自豪的优良产品。由于日本的农业资源非常短缺,人均耕地只有0.51亩,通过大力开展“一村一品”运动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快速提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成为世界各地农村发展学习的先进典型。

“一村一品”运动的基本理念是“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大分县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其 58个市町村的“一村一品”数量由当初的143种增加到目前的336种,人均收入达到265万日元。大分县的干香菇、卡勃斯酸橙、麦烧酒、温室蜜橘、丰后牛肉、关竹荚鱼、关青花鱼、地热温泉等已在日本和世界享有盛名。“一村一品”已成为全球发展农村经济的先进理念,被世界各国学习借鉴,在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主要体会

15天的学习培训,虽然时间很短,接触的层面和获得的信息有限,但我对日本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日本发展“一村一品”的经验和做法,感触很多,启发很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抓好市场、科技、服务三大核心,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社会服务,确保“一村一品”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通过农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他们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必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通过农产品深加工,使生产型农业转变为经营型农业,形成更多的商品、名品,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民不离乡土走上富裕道路。四是必须培育知名品牌。高度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品牌的培育,提高了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几点建议

结合在日本的学习培训和我们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规范引导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在充分尊重农

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他们发展“一村一品”,并从政策、制度上给予必要的规范。二是健全合作组织,完善发展体系。充分吸收日本农协的先进经验,不断健全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强化宣传培训,广泛培养人才。营造发展“一村一品”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广大群众能够接受和欢迎,开办各种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发展龙头企业,推进产品开发。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不断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科技和文化含量,打造名牌产品。

下载赴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调研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山东省潍坊市农业产业化培训考察调研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近年来,凤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近期对农业产业化现状做了一次调查,谈一些粗浅认识。......

    关于赴胶东五县市学习考察农业产业化的报告

    月日—日,带领各乡镇乡镇长和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赴潍坊市的寿光、临朐、安丘,烟台市的莱阳、莱州进行了为期天的参观学习。考察学习中,大家耳闻目睹,边学边议,倍受启发,进一......

    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这次到广东珠三角考察学习很及时、很必要。及时在:从全年看,正值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谋划明年工作的重要阶段;而明年又是“十五”和“十一五......

    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这次到广东珠三角考察学习很及时、很必要。及时在:从全年看,正值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谋划明年工作的重要阶段;而明年又是“十五”和“十一五”计划的衔接年。另外,当前正值学......

    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这次到广东珠三角考察学习很及时、很必要。及时在:从全年看,正值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谋划明年工作的重要阶段;而明年又是“十五”和“十一五”......

    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这次到广东珠三角考察学习很及时、很必要。及时在:从全年看,正值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谋划明年工作的重要阶段;而明年又是“十五”和“十一五”计划的衔接年。另外,当前正值学......

    赴广东参观考察学习体会与思考

    这次到广东珠三角考察学习很及时、很必要。及时在:从全年看,正值四季度,是冲刺全年目标、谋划明年工作的重要阶段;而明年又是“十五”和“十一五”计划的衔接年。另外,当前正值学......

    遂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遂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杨茂君 农业产业化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遂宁市坚持以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