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大剧院简介
温州大剧院
项目名称:温州大剧院
设计年份:2001-2002年
建设地点:浙江温州
建筑面积:30668平方米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外装修材料:玻璃幕墙,石材幕墙
晶莹、通透的温州大剧院,在平台、绿化、喷泉、水池的衬托中,镶嵌在温州的政治、文化中心——市民广场东侧,壮观又典雅。
温州大剧院以江南地区带有地域特色的水景为出发点,建筑构思取自于金色的鲤鱼,在其独特的造型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个三维的鲤鱼尾——跨越主入口上方的瀑布水流喷泉,象征着温州对世界文化艺术的热情追求。她以纯洁、美丽、诗意般的体貌和精神,热烈地拥抱蔚蓝的天空,拥抱世界文化之精华。
建筑的平面采用中国建筑传统布置方法,以观众厅及舞台组合为核心,形成“井”字形构图,井字格的交叉处为竖直交通。规则的内部布置与阶梯状的外轮廓相结合,使整个建筑的功能分区与结构组合、空间造型具有互相联系的逻辑性,整体上较清晰地形成西部公众区和东部表演及专业技术区。温州大剧院从体量上直接地显示了温州市的文化建设的地标。简洁的温州大剧院在视觉上的冲击力必将是多方位的,将给人留下深刻记忆。倾斜的侧墙,层层叠叠形成一种音乐的节奏感;实墙面与虚象的玻璃交错更产生了音乐独有的韵律感;倾斜的墙面又在变幻带曲线的屋顶的平衡下产生动感的美;梦幻似的金色外墙更增添了建筑的典雅。沿建筑物四周水体中的金色在特殊照明设计中将映象辉印到立面,更现实地注释了构思设计的主题。
第二篇:田汉大剧院简介(模版)
田汉大剧院简介
田汉大剧院是一座以专业演出为主的现代化剧院,地处长沙市劳动路与芙蓉路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占地15.4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亿。田汉大剧院分大剧院、音乐厅、田汉纪念厅及艺术走廊、前坪田汉群众文化广场等四个部分。
田汉大剧院是中国中南最豪华、设施最完善的标准剧院之一.大剧场有1286个座位。拥有国内一流的16米旋转舞台,全数字化控制的印象灯光设备,世界顶级的伯恩斯坦钢琴,为了保障艺术精品的完美展示,田汉大剧院耗巨资打造全国首创的3D演艺舞台,还特请清华大学建声学教授按高标准专业演出剧院的要求进行建声设计,混响达1.6秒,并大胆采用石材等装饰方法,科学采用吸音材料,使剧院的声反射达到最佳效果。
田汉演艺中心俗称歌厅,田汉红太阳演艺中心将经典节目《又唱浏阳河》升级为大型旅游综艺歌舞晚会——《湘女多情》以湖南本土文化为基础,集合民歌、舞蹈、相声、小品、戏曲、杂技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结合灯、光、影等舞台效果,打造成了一台独具湖南特色的演艺晚会。
《湘女多情》节目旨在推广湖南旅游、宣传民族文化,以“湘音、湘情、湘韵为节目基调,以舞台形式集中展现湖湘文化的精髓,在高科技的LED屏、梦幻灯光、恢宏音乐的烘托下,整场晚会犹如一幅向世人徐徐展开的精美画卷,让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享受民族文化的饕餮盛宴。如诗的氛围,如画的情调,万千的舞姿,还有深具民族特色的原创节目桃园魅影、湘瓷、力与美等,都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将中国民俗风情、人文地理精髓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集中体现了长沙娱乐之都、快乐之都的特点。
第三篇:宁夏大剧院简介
宁夏大剧院工程简介
(一)兴建宁夏大剧院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民造福,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决策,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期望的实事好事。
宁夏大剧院是我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史上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先进大型剧院建筑,建成后将成为富有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现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是自治区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主要功能是举办各类演出并向公众进行歌舞、戏曲、音乐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
自治区党委政府于2007年11月决定建设宁夏大剧院;自治区发改委于2007年11月25日批复大剧院项目建议书;区市领导于2008年5月31日审定方案设计;自治区发改委于2008年8月批复同意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单位于2008年9月完成初步设计。
大剧院工程(一期)总投资估算约为44940万,项目选址位于银川市金风区人民广场东侧,南临北京路,北依银川市文化艺术中心,西面与宁夏博物馆、宁夏图书馆围合成为一个广场,大剧院位于该广场东西轴线东端,广场中央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宁 1
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赠送的宝鼎。
该项目设计单位为杭州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其建筑创意的核心理念为花开盛世——和谐,吉祥,希望。建筑物造型新颖,下方上圆,状似荷花瓣的立面板块环绕中心穹顶,融合了时代精神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大剧院工程实行代建制,建设单位为自治区代建办;使用单位为自治区文化厅;代建单位为宁夏博正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建研凯勃监理咨询公司。
宁夏大剧院工程简介
(二)该工程设计标准为大型甲等剧院,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主体结构耐久年限为100年,耐火等级为1级,抗震烈度设防为8度。项目总占地约5.4公顷,总建筑面积48610㎡(不包括二期的音乐厅),容积率为0.64,建筑密度为40.6%,绿地率为30.1%,地下部分一层、局部三层,地上六层。建筑物地面以上总高度为52米,其中主体高度为33米;地面以下埋深
4.5米,舞台区局部埋深9.00米-15.00米,底层台基宽约130米。(初设文件数据)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9510㎡,总建筑面积为48610㎡,其中地下一层(局部三层)14152㎡,地上六层34458㎡,建筑檐口高度35.48m,最高点56.6m。观众厅总人数1586座,其中池座963座,一层楼座326座,二层楼座297座,多功能厅395座。(施工图数据)
建筑物内设1600座剧院以及各类辅助用房:其中观众厅面积为2958㎡、有效容积为12590m,能容纳1592名观众,其中:一层池座870座、二层楼座361座、三层楼座361座;舞台采用镜框箱型舞台,平面呈“品”字形,面积为2584㎡,分为主舞台、左右侧舞台和后舞台三部分,总宽度73米,总进深44米,舞台台口净尺寸18m(宽)×10m(高),主舞台净高为29.3米; 3
3化妆排练等后台用房面积为7285㎡、多功能厅面积为2494㎡、地下人防工程面积为1700㎡、办公用房面积为2622㎡,其余为停车场、库房及设备用房。机动车停车位为254个,自行车停车位为468个。
建筑物外墙基座为浅色花岗岩与玻璃幕墙(采用LOW-E低辐射玻璃,断桥铝合金型材框),外墙花瓣部分为白色氟碳喷涂铝板或干挂陶土板,穹顶为灰绿色氟碳喷涂金属板,屋顶平坡部分为浅香槟色铝合金板。门窗均采用LOW-E低辐射玻璃、断桥铝合金型材,墙体为外墙300厚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和钢结构镶嵌ASA板。
建筑共设有七个主入口,主入口布置在建筑西侧,在主入口前布置地面广场和屋顶平台,作为人群集散空间;演职员入口位于东侧、贵宾入口位于北侧、货物布景入口位于西侧一层、多功能厅入口位于南侧,另有地下室内车库出入口和地下开敞式汽车库及自行车库入口。
第四篇:大剧院简介
大剧院简介
大剧院位于南城新区中轴线上,北临丰喜大道,南接园区一号路,是南城新区一大标志性建筑物,总占地面积约232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069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7953平方米。剧院建筑造型整体有力,简洁干练而又丰富不失细节,爽朗大气而不失谦和,散发出浓厚的艺术气息。本项目规划及建筑设计均由上海东方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
大剧院将通过建筑与场地的有机结合,使整个建筑演变成为人与自然融合,建筑与环境融合,结构与艺术融合的统一,丰富参观者的活动,以及与建筑的互动。在建筑布局上,采用中国传统的居中对称式布局,突出剧院的庄重稳健;建筑材料上,提取仰韶龙山文化中典型陶器的纹饰,作为建筑表皮的肌理;建筑构造上,提取山西民居经典窗的形式,作为重要的形象符号,体现历史情怀和地方特色
大剧院建设完成后,将成为临猗一个全新的文化中心,对传承历史文脉,体现历史厚重,展现崇文精神,提升文化品位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第五篇:温州书画院简介
温州书画院简介
温州书画院是隶属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美术作品和美术专业文献的征集、收藏、展示等职能,同时也是学术研究、文化普及、对外文化交流的艺术博物馆。她坐落在墨池公园,这里环境秀美清幽,相传曾是王羲之洗砚之处,建过王(羲之)谢(灵运)祠堂,明有玉介园,清有瓯隐园、永嘉诗人祠堂,建国后为市、区政府所在地,颇具历史人文底蕴。
温州书画院成立于1992年,由著名书画篆刻家林剑丹先生首任院长。2008年4月温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增挂温州美术馆的牌子之后,书画院的职能范围开始从传统书画扩展到油画、版画、水彩等其他画种的展览、收藏、研究、交流等工作,并开始对原有三幢建筑进行改建翻修。2012年新大楼落成,有展览厅、创作楼、办公楼三幢楼,总建筑面积3684平方米。其中展览厅和创作楼是对外开放的公共场所,设有书画展厅、温籍名家图书专柜、画廊等配套设施。
温州书画院现由郑方伟先生任院长,陈默先生任副院长,正式编制10人,其中国家一级美术师3人(含退休人员),二级美术师2人。以“为我市提供书画创作的平台、艺术交流的客厅、市民休闲的庭院”为办院宗旨,设有办公室、创作培训部、展览策划部、学术典藏部四个部门。
建院20多年来,温州书画院在书画创作与研究、培养书画人才、筹办各类书画展览、开展对外艺术交流、挖掘和整理温州书画史料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先后与广州市美术馆、桂林画院、乌鲁木齐美术馆、兰州市美术馆、南昌画院开展双向交流展,并出访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芬兰、台湾、俄罗斯、波兰、捷克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瓯江缘〃十二位著名画家邀请展”、“墨池逸兴〃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等80余次展览,出版作品集30多册,开展公益活动40余次,收藏精品300多件,为传承地方文脉和繁荣温州文化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