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燕《生态课堂再思考》观后感
《生态课堂再思考》观后感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 陈燕
通过对这个视频的学习,让我感受颇深、收获颇多。特别是结合我们学校生态课堂建设的特点:自主和谐发展。我认为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应该在每节课中,让孩子掌握一些带的走的素质。这种素质不仅仅是掌握一个立定跳远的动作,掌握一个前滚翻的技巧,而且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以及掌握学习这些技能的方法,总之,在我们体育课堂中,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的传达,让学生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中,真正的终身受益。
专家谈到,要把我们教师的工作问题化,把问题实践化,并且在工作中增强“三个我”,即理想中的“我”、现实中的“我”、别人心目中的“我”。
看到这段,我不禁想到自己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也在逐渐思考,以一种问题化的理念和问题化的角度建立一种体育课堂的模式。例如:我会在每节课的开始,抛给学生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并提出关于这个内容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且在课堂中设计一到两个关键问题,或者与之相关的问题串。并在问题互动问答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就如刚刚结束的骨干教师展示课中,我执教了水平一(二年级)的《前滚翻》一课。就是以一种问题化形式展示的课,并且在课堂中,始终关注学生的体育习惯、终身体育理念的灌输,让学生在学习前滚翻的同时,掌握技能更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
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课,重点是:低头含胸,抱膝团身、用力蹬地。难点是:加快滚动速度,提高连贯性。借助小皮球串联教学,合理的运用小刺猬学本领的情境展开教学。课堂教学中,我设计的两个关键问题:1.怎样让静止的小皮球滚动起来?——用力蹬地2.怎样抬高身体的重心,提高滚动的速度和连贯性?——脚后跟垫起,双腿伸直,上体前倾超过手掌撑地的位置。最终帮助本课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师生互动积极有效,针对班级中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给予适当的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苦难,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前滚翻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小学低年级的前滚翻教学是以最基础的滚动、滚翻动作为教材,活动形式接近于生活,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通过前滚
翻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和时空感。但是前滚翻对动作的要求较高,动作不能分解练习,因此很难清晰地讲解整个滚翻过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采用小皮球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滚翻的原理,再结合动作重难点设置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进一步体会前滚翻的动作重难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前滚翻动作。
课堂中,我怕还注重学生对前滚翻教学的课外的渗透,结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让学生明白学生前滚翻的目的和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前滚翻是一种垫上运动,练习了可以提高我们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为什么?当我们运动危险,例如在楼梯上摔倒、路上绊倒都可以运动前滚翻的方法进行缓冲自救,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怎么做?本节课通过孩子们的探究,互动问题,学生逐渐自行找到了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我把要领打印在一张纸上,并配上动作要领的图片,送给孩子,让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
生态课堂需要问题化的意识、问题化的课堂,作为教师更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让学生在生态化的、问题化的课堂中成长、进步。
2014.4.1
第二篇:生态课堂实践与思考
构建我校生态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流村中心北流小学
一、“生态课堂”的认识 前言:
2015年8月30日,学校围绕:“生态育人”办学特色开启了理念为“建教育生态筑绿色梦想”的创建生态课堂教学活动之旅。我校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实践有了一些实践经验,现与同事分享,也期待着大家对此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尽快修缮、我也期待着听到大家的做法。
上学期我们的学习内容是“听专家同行讲科研讲经验进课堂,提升研究能力;和名师同行同上课,学习生态课堂”。在上一学期,除了听专家讲座外,每一名任课教师还走进延庆四小听课,交流课堂教学艺术并在12月份进行了师徒晒课、三校晒课。第二学期围绕生态课堂,围绕培养健康、自信、乐学的追梦少年,围绕平等、尊重、互助、共生的核心价值观,围绕三分钟演讲我们开始了大胆探索。借此契机,我想谈谈个人对于“生态课堂”的一些粗浅认识,与老师们探讨、交流,希望能引发大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艰难的莫过于“课堂教学改革”。新课改提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之后,广大一线教师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是“生态课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15-2016学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指出:优化教与学方式努力构建生态课堂。1生态课堂要体现快乐。2生态课堂要体现平等。3生态课堂要体现尊重。4生态课堂要体现宽容。5生态课堂要体现批判性思维。读懂儿童,努力构建生态课堂成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工作方向与目标重点。我的理解是:“生本”是起点;“生长”是过程;“生机”是目标。首先,“生态课堂”应该根植于“生本”。
“以生为本”、“尊重学情”要求我们不仅要挂在嘴边、写在文中,更要真能做到“蹲下来”倾听学生心声。
生态课堂首先应该是“生本课堂”。农民在播种之前,必须先全面了解土壤、气候、种子等各方面的条件,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丰收。同样,我们的老师在上课之前,也应该以一种平等者的姿态走近学生,充分地、真正地了解他们的喜好、困惑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设计,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尊重学情”的,这样的教学才可能是高效的。
其次,“生态课堂”应该着眼于“生长”。
余文森教授曾经把“有效教学”归纳为三个要素:速度(减少时间的“成本”,即轻负)、收益(增进成果的“收获”,即高效)、安全(强化学习的体验,即长效)。尤其是最后一个要素“长效”,实质上与“生态课堂”所追求的是一致的。所有事物的“生长”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态课堂”也是一样,它致力于师生共同的、可持续的发展和成长。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可以“长效”,我们应该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体验的强化。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小学阶段学好各门课程,还可以把这些方法、能力和素养带到高中、大学,甚至带到工作、生活中去,受用一辈子。
与学生同步发展的,还有教师的专业水平。所谓“教学相长”,只要我们能长期坚持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评价„„我们一定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所成就。
最后,“生态课堂”还应该以“生机”为终极目标。
所有的教育,都是以“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的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还应该成为学生的价值引领牌、精神导向标,为他们的未来人生奠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们在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
为了更能让一线教师的理解我将上海师范大学郑杰教授整理出的把握“生态型课堂”的主要元素介绍给老师们:
1、生态里有无数个物种。意为:进入课堂,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之间存在很多差异性:性别差异、家庭环境差异、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差异、智力差异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陈晓聪
2、生态里找不到一个花盆。
意为:“花盆”是束缚学生发展的障碍,老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小学科”,要有“大视野”。
3、生态里,每一个物种都是自组织的。
意为:最适合的教学是最好的,低效源于适得其反。老师要从“行为理论”的五个方面:“暗示、提示、明示、强化、惩戒”,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生态里物竞天择。
意为:追求卓越才有未来。教师要利用积极的暗示,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挥。
5、生态里都是共生的、群聚的。
意为:合作学习,应该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我们的实践研究重点
6、生态是有节律的。
一个学期的节律:学生第一次低潮期,一般在开学后的第六周,期末考试之后的第六周,出现第二次低潮期,这种节律被称之为“第六周现象”依据学生施教。
一堂课也有节律,一天的不同时间段,人的节律也各有不同,教师要有所掌握和了解。
7、生态环境很优美。
校长从“课堂学习环境的十个研究”,告诉教师要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8、生态似乎是张无形的手,无处不在,却无处在。
校长从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期,引导老师要消除“职业倦怠期”,彰显教师“人格魅力”,做“生命化和智慧型老师”。
今后几年或者更长时间我校的教学研究目标为和教师一起在学习分享中共同打造“生态型课堂”,营造期待中的“理想型课堂”。
二、生态课堂的实践
一、大胆实践,找准构建生态课堂的途径。在明确了生态课堂的内涵之后,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召开本校研讨会,梳理了桎梏教学发展的无效问题,调整思路.从一个途径着手构建生态课堂.面对问题沉住气找方法。
(一)改革备课,突出教研,重新建构生态课堂的教学内容强化备课要求,课堂设计要在以下几点下功夫:(1)课前学生要研究什么.(2)课堂小组如何交流.(3)在学生探究中如何点拔学生思维.4)哪些地方需要教师讲,怎样讲.(5)练习的设计上要分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如何设置.倡导教研组集体备课,用心研读和揣摩教材,立足于教材的整体编排体系去理解每一个知识点.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每个部分的地位与作用,准确定位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把教学内容以关键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找准课堂的切人点.要树立大的课程观,着力于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渗透.同时要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唯有”水涨”才能”船高”.(二)典型引领,分层递进。加大生态课堂构建的引领力度,任何发展应该在充分尊重教师的基础上来进行, 不能拿着我们先进的教学方式强加给所有老师.根据学校现状,我们采取”典型引领,分层递进”的方式,促使老师不断研究实践.先锋引领“周福军引领”李萌老师接力,除加强学生语言表达和学习常规培训外,在1-6年级的班级中,自主申报了3 个班级作为课改”典型班级”,充分尊重了教师的自主发展.选派校干和骨干教师参加学校每星期研讨,利用新鲜的理念跟老师们共享,出示“生本实验课”,典型班级的老师们更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形成了不断实践,不断超越的课改氛围.聘请了市区教研室老师为全校教师做了”开放式六步法教育理论讲座”, 更深层次的改变了固有的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有力的推动了生态课堂教学改革.我们为构建生态课堂比较出色的几位教师录制了教学片断,展示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碰撞的精彩, 将这些视频在各个班级巡回播放.给教师,特别是其他学生以启迪.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就会以最快的方式方法去模仿,甚至是超越.
(三)过关检查,注重评价,加大生态课堂的普及力度我们组成了”生态课堂评价小组”,采取”听,查, 访,看,结”的方式,首先对于典型班级的课堂进行了诊断.”听”--进课堂听课,听教师调控课堂是否大气;”查”--查教师教案,作业布置及批阅.”访”--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看”--一看学生课堂表现等学习状况:”结”--及时评课反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课堂是否过关,定位评选校级教学能手的必要指标.(四)优化合作,提高效能,建构生态课堂的组织形式我们在不同的年级均针对学生的各项学习习惯做了一定培养,在生态课堂理念的支持下,我们又加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在培养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技术的掌握。分组时用进行教师培训。汇报时用轮流说的方式进行训练学生交流时用三步采访法进行指导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萍老师为我们进行课堂诊断时说:
(五)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寻求构建生态课堂的社会支持我们有效利用全校学生家长会,分别由学校和老师分层对家长宣讲了”构建生态课堂”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广角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对于孩子的”课前小研究”要予以指导,要给孩子搭建在家尝试当小老师的平台,提升孩子的交流能力,心理素质和整体水平.家长也给予我们最大限度的支持,很多学生在这样新型的学习方式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也感受到自己探求知识所获得的远比教师的讲授要深刻的多.我们还开展了“课改问卷调查”,家长同志们非常赞同我们的课堂改革,有的还将辅导孩子好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全校家长.教学改革在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中逐渐走向成熟.
二、借力研究构建模式。构建生态课堂的”开放式教学六步法” 在以上多途径构建生态课堂的基础上,我们总结构建出符合本校特色的绿色课堂”六步教学法”,即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呈现—小组组探究--全班展示--教师提升--拓展应用.
(一)课前研究。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请教他人等收集有关资料,或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或动手制作课件,准备课上运用.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学时要思考看懂了什么,可以设计问题考大家,谁提出的问题深刻谁学得好.(二)问题呈现。
通过学生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可以重点在学生中梳理出关键的问题,呈现出来.(三)小组探究。
针对前一环节呈现的问题,小组组进行探究学习, 教师要参与每一个小组的探究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进程并给与必要的帮助指导.(四)全班展示。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研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各小组要自己主持讲解,组内互相补充其他小组进行质疑和辩论,共同完善,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卡干结构(五)教师提升.针对重难点的地方,教师还要注意提升,起到课堂画龙点睛的作用.(六)拓展应用.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我总出的”六步教学法”不是想限制教师的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创新.关键要启发 群体异见,关注个体创见,真真正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三、生态课堂实践中的收获
1明确了一个认识,找到了一个定位。我是谁,在课堂改革的急剧变化之中我要做什么?成年人的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而不是从概念开始的,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大堆问题且都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不解决会使课改信心受阻,回到传统教育的老路上。所以我们要一起研究编组技术、合作结构技术、班级管理技术、小组评价技术。并将这些技术与本地生态育人教育,与魅力流村文化与当地学生完美结合,是我们的生态课堂模式本土化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大团队理念。咨询人员陆淑芳谷天虎王晓燊
2整理出一套材料。1合作学习的99个小贴士。例如:小组合作时怎么做不要做什么?尊重师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存档评价是指教育系列化。2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使用手册外出小组化。卡甘合作中心卡甘合作中心电子书籍。一套专家:郑杰、王钰成、卡甘。3一套技术分组技术。交流技术汇报技术。4小组合作学习实用箱。实用技术指导手册、分组牌、抽签筒、白板8块、签字笔红黑、8支彩笔、红绿灯、扑克牌2副。
3拟定了一个名师计划。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一点思考,愿意在实践中借签到更多的经验在课堂改革中让我们学校有名课程名师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名学生。
四、生态课堂中的困惑
1、教师缺乏体验性合作培训。
2、学生训练时间很难把握。3、12年级也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此时不宜迟,越早越好,而且勤习多练才能更持久。
4、立人字课与生态课堂关系的把握。怎样整合系统设计整体安排。
14名教师。成为名师,为什么不
文|郑杰(著名学校管理咨询专家、教师培训专家、自由教育者)
学校为什么要成为名校,原因之一是因为学校必须有目标,才能充满活力。而对我们这样一所普通学校来说,成为名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以前我们校以“薄弱”著称,将来我们要以“优质”闻名。成为名校代表了学校的志气和尊严。
学校凭什么出名?我想以下四种对象有助于学校成为名校:1.名校长,2.名课程(或名项目),3.名教师,4.名学生。我考察了一些中国名校,一部分名校是因为校名的历史性贡献,一部分是靠着培养出的人才。对我们学校来说,在现阶段,也许在我这个校长已经出了一点名之后,要寄希望于“名课程”和“名教师”为学校出名了。名课程与名师其实是高度相关的,教师致力于课程改进与新课程开发取得成果而成为名师,名师打造了学校的高质量特色,充分反映学校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成为名课程。名师与名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那什么样的教师能够是名师呢?
成为名师首先是要能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那些通过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增强学生学习强度、侵占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和从事其他活动的空间求得的质量不是真正的质量。也就是说,质量与效益是一对双胞胎,当我们考察质量时,必须同时关注效益,要分析达到现有的质量水平我们付出了多大的成本,我们付出这些成本值不值,还要分析学生是否为达到质量标准付出了过于高昂的代价,他们的基本权利和身心健康有没有受到伤害。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来考察,名师就是让学生花费很低的成本,却取得很大发展的教师。
成为名师关键是要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名师是“凤毛麟角”,其稀缺性可想而知。在学校里,有三种人不可替代:一是学科教学专家,二是德育专家,三是课程专家。专家就是在某一领域内钻研得很深的那类人,自然就不可多得,不可替代。
什么是学科教学专家?有两类:一类是对教学中某一内容的把握与处理极有深度,比如语文学科,你专门研究作文教学,形成了一整套的作文教学体系,别人遇到作文教学问题时都向你请教,那你就是专家了;第二类是你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别人一听,就知道那是你的课,在形成教学风格的基础上,你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而且这套模式经得起检验,那你在这个学科教学领域里一定是小有成就了。
什么是德育专家?一般来说,好的老师就是那些能摆平班级纪律,控制住差生,并能促使班级学业成绩提高的教师,但作为专家型教师,这还不够。光关注并控制学生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研究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道德的成长,而且你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你就成为了德育(教育)专家。可能我们当前更缺这样的专家和专家型班主任。
什么是课程专家?就是有很强的课程意识,能按新的课程标准改进现有课程,还能独立开发校本课程。如果你能编写教材并开设这些课程,或者你能独立构思一门课,而这门课能体现学校价值观和时代方向,那么,你就可以靠这门课成为名师,你可以靠这门课成为不可替代的人。学校里的课程专家现在成了紧缺人才。
教师的成长一般来说有三个阶段:一是新手型,二是成熟型,三是专家型。一所名校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专家型教师,我希望我们老师中间能更多出一些名师。如果你是一位名师,我这个校长不仅决心为你提供令你满意的服务,即使让我对你打躬作揖我都会十分乐意。并不是非要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有些宣传我们不必太当真,有一件真实的故事可以佐证。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专业。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创业的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在很多人看来,成功的人一定整天愁眉苦脸,“悬梁刺股”像个苦行僧。其实不然,故事中的青年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一靠兴趣,二靠持久。如果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我们也能一靠兴趣、二靠每天坚持,那么成功一定会到来的。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第三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陈燕华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开学第一课》,今年是以“中国梦”为依托,主题是“乘着梦想的翅膀”。《开学第一课》主要分为“有梦就有动力”、“有梦就要坚持”、“有梦就能出彩”这三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里有许多坚持着梦想并实现梦想的人,如:王亚平的太空梦,廖智的舞蹈梦,章子怡的明星梦,朗朗的音乐梦„„
其中,地震中的最美舞者廖智最让我感动。她从小爱跳舞,但因为一次汶川大地震让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和他的双腿。用假肢的痛让她一度想放弃。但又一次她想上厕所,她就一点一点艰难地爬过去,让她发现用假肢也可以尝试。她十几天会走路,一个月就重新跳舞„„这个对梦想的坚持才让她获得了重生。她说:“一旦发现你不再恐惧害怕,困难也不是那么难以战胜。”
他们一个个为梦想而努力的人,让我明白:梦想是一盏灯,指引我前行,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在每次跌倒后让我起来。梦想的力量是无限的!《开学第一课》让我明白了很多,对梦想也有了更多的希望。
第四篇:陈如燕《南粤党旗红》观后感
《南粤党旗红》观后感
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 陈如燕
为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营造团结鼓劲、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集中观看《南粤党旗红》专题片,专题片反映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省党建工作成就,突出展示奋战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岗位上的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党代表的精神风貌。代表们虽处在平凡的岗位上,却拥有着令人感动的事迹,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却有着同样的梦想,那就是用自己的努力服务群众,用自己的行为感动他人,用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思考着如何更好把党代表的精神落实到自身工作中来。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党性、先进性和奉献精神,这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带给我们感动,也给予我们力量。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守护光明--刘奕志守,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副董事长,白内障科学科带头人。他坚持白内障防治的研究,已帮助20万白内障盲人恢复光明。一个个恢复光明手术的背后,他创建了微创白内障手术体系,改变了国内白内障治疗的落后局面。就如他所说:“当一个又一个失明了多年的患者,掀开眼前的白纱布,刹那间重见光明,并与亲人抱头痛哭的时候,就是一名眼科医生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 而现实工作中,我所在的电子商务科组,梁海波老师为了我校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的建设,自己动手设计布置园区,打扫场地后,蹲在路边吃泡面吗?孙令老师为了东莞市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园建设,将自己父亲得癌症的消息埋在心底,默默无闻地每天加班后赶往医院照顾病人。为了国家级电子商务竞赛,雷艳琼老师在努力培训学生技能的同时,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和学生吃住在一起,加班到深夜也要为学生做宵夜,为竞赛学生在训练室过生日。难怪学生称之为“雷妈妈”。这三位都是我科组的基层岗位上的党员老师,他们为了工作,为了让我校专业建设更上一层楼,他们舍小家顾大家。
反观自己,我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看到了自身与那些党代表的巨大差距,他们的光荣事迹令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激发我要更加努力,为教育事业投入更多的热情。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基层共产党员,我应该学习先进代表们的优秀品质,要爱岗敬业,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虚心听取学生、前辈的建议,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为学生家长服务,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的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党旗争光。同时,要团结同事,不计较个人利益,勤于学习,苦练内功,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不断地增强敬业意识。
第五篇:高效课堂标准之再思考
高效课堂标准之再思考
最近几天,为了准备周六的教师业务水平考试,我找出焦作市高效课堂的相关资料,静心学习。当我一遍又一遍研读相关文件对高效课堂“三十二字”方针的解读时,我深深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
“关注全体,激发兴趣;学会知识,教会方法;因材施教,有效互动;达成目标,当堂检测。”的三十二字方针读来朗朗上口,想来并不陌生。但真正把文件解说和自己的课堂教学相对照时,我不禁暗吃一惊,原来自以为得意的课堂与高效课堂的差距还不小呀!
在考取教育硕士和心理咨询师后,备课时,总是能结合课标和学生的认知发展发展水平,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定位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可以说尽可能地关注了全体,也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尝试激发学生兴趣。但“关注学习困难群体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需求,能使所有学生从自己的基础出发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做得就不够好,课堂上往往是为了表面的进展顺利而忽略了那些原本该重点关注的学生。这样一来,“开展分层教学、分层训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经历一个完整、清晰的学习过程,都拥有一个时间足够、目标明确的训练”自然就得不到保证。
“新的教学秩序的灵魂是对话、协商、理解、调整和不断生成。”教学过程中,能够尝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创设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感。但很多时候总是在无意间挤占原本属于学生的时间,使得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减少,从而导致能力训练不够,创新机会过少。
高效课堂还要求通过以激励性为主的即时性评价关注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并“及时发现用教学新行为作用于学生而产生的众多鲜活而复杂的问题,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关系”。这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引起了充分的注意。但当堂检测和分层次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却常常因为语文学科操作的不易而达不到预期。
至于高效课堂要求的“小组合作学习要能产生互动效应,实效性强。”却是管理不力,流于形式,达不到交流、碰撞、融合和共享的目的。
对照中,暴露了很多问题,但也明确了自己的现实课堂与高效课堂的差距。而这就是努力的方向,期待不久的将来,自己的课堂能逐渐接近于高效课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