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故事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故事
【归纳整理】
一、俗称引发的纠纷
1、想一想,检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有几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碳酸钠溶液中的OH 怎样生成的?
3、某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你认为这种推理(填“正确”或“不正确”)。
二、在水中,我是谁?
下列溶液哪些能鉴别区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固体?
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硝酸钾、硝酸钡、氯化钙、氯化钡。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
思考:除了化学方法能否用物理方法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碳酸钠固体?
三、我为什么要变模样
1、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现象
1、氢氧化钠固体如何保存?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来配制6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完成此实
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
该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操作如图所示,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明显错
误。
该同学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时,应该选用何种规格的量筒()
A.10mLB.100mLC.50mL3、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生成碳酸钠。若除去已变质的Na2CO3应进行下列的操作:
先,再加入适量的溶液,取滤液蒸发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4、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石灰石、水、碳酸钠三种物质制备少量的氢氧化钠,制取氢氧化钠固体。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是一种常用的碱,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药品之一。关于氢氧化钠的知识一直是综合性考查的热点。
1、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发生
探究题1.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解析: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装置B中,取下橡皮塞,试管中的液面上升。但是此装置所做实验不能很好地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水槽中的水完全可以溶解试管中的全部的二氧化碳气体。A、C、D三个装置中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的质量相比较少,A装置中鸡蛋被吸入瓶子里,C装置中气球胀大,D装置中塑料瓶变扁了,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瓶内气压显著减小,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极少量的水中。如果要证明B装置中的确发生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那么该怎么办呢?
解决的方案有一下几类:
方案一,我们可以将水槽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做对比实验。如右图所示。在以上对
比实验中,液体换成水后,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幅度较小,不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试管中
液面显著上升。
方案二,取少量倒入二氧化碳后水槽中的液体,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产生大量气泡,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方案三,取少量倒入二氧化碳后水槽中的液体,加入氯化钙溶液,如果溶液变浑浊,表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所以,不足以说明C02与Na0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装置B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氢氧化钠久露于空气中,不仅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导致氢氧化钠变质。
探究题2.四位同学分别用下列四种方法检验NaOH溶液是否已经变质(含有Na2CO3)。
①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气泡放出,则一定不含有Na2CO3;②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③加少量C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④加少量B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其中探究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②③C、②④、①②③④
解析: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
一、选择一种酸溶液,如盐酸。但是,实际操作时必须注意到,当向待测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时,有时即使NaOH已经变质生成Na2CO3,也可能无气泡产生。因为当Na2CO3的质量较多,而盐酸的质量较少时,可能发生如下化学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此时并没有产生气泡。等盐酸的量比较多时会进一步发生如下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如果用盐酸来检验时,一定要注意,所取的盐酸的量必须是过量,否则就不可以确定NaOH是否变质。举例说明如下:
探究题3.向Na2CO3溶液里滴加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后来才有气泡产生;向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就有气泡产生。这说明()
A、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 Na2CO3+HCl = NaHCO3+NaCl
B、Na2CO3跟盐酸不反应
C、盐酸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 = 2NaCl+H2O+CO2↑
D、产生的气泡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解析:结合上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向Na2CO3溶液里滴加盐酸,开始时无气泡产生,后来才有气泡产生。这是因为,Na2CO3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 Na2CO3+HCl = NaHCO3+NaCl。向盐酸里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就有气泡产生。这说明盐酸过量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 = 2NaCl+H2O+CO2↑
本题答案:A、C
方案
二、选择一种碱溶液,如Ca(OH)2溶液、Ba(OH)2溶液,向待测溶液中加入以上的适量溶液后,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待测液中含有Na2CO3,这是因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此方案的灵敏度比较高。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有时会出现要求我们设计具体的方案来验证CO2与NaOH溶液的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不是CO2溶解在NaOH溶液中。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可以选取此类碱溶液来验证。因为CO2本身就可以溶于水中,形成H2CO3,H2CO3遇到Ca(0H)2或Ba(OH)2时,会生成白色沉淀,使得溶液变浑浊,因此不能充分说明CO2与NaOH反应了,也可能是CO2溶解在NaOH溶液中。而应该从CO2与NaOH反应产物的角度来验证,可以取通入CO2后液体,通过检验所取液体中是否存在Na2CO3,来确定它们之间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具体的方案是,向所取液体里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适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如果产生气泡(或产生白色沉淀),表明产物中有Na2CO3,说明CO2与NaOH的确反应了,而不是CO2仅仅溶于NaOH溶液中。
方案
三、选择一种盐溶液,如BaCl2溶液,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后,如果待测溶液中出现了浑浊现象,可以判断待测液中含有Na2CO3,因为BaCl2+Na2CO3===BaCO3↓+2NaCl。有时,同学们常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检验NaOH是否变质。这种方案不太完善,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向待测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后,即使NaOH固体没有变质,也可能
2+--会有白色浑浊出现。原来是,当加入的CaCl2溶液中的Ca与NaOH中的OH的浓度比较大时,也会因为一定温度下Ca(OH)
2的溶解度相对比较小,而有部分Ca(OH)2晶体析出,使得溶液中出现浑浊现象,导致判断结果错误。所以关于盐的选择,最好选取BaCl2,不宜用CaCl2。
综上所述,探究题2中②加少量澄清石灰水和④加少量BaCl2溶液的方案可以检验NaOH溶液是否已经变质含有Na2CO3,探究题2答案: C3、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保存氢氧化钠不当,易变质。那么如何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呢?
探究题4.某化学兴趣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进行了探究:甲同学,取样品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全部是氯化钠,认为样品全部变质。
乙同学,取样品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认为样品没有全部变质。
正确结论:A为B为。
得出正确结论的理由为。
解析: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NaOH的变质程度。如果样品是部分变质,其中应含有NaOH、Na2CO3;如果样品是全部变质,则其中只含有Na2CO3。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正确,因为样品部分变质时,NaOH与盐酸反应也会生成NaCl。样品全部变质时,其中所含有Na2CO3与盐酸反应也会生成NaCl。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也不正确,因为无论样品全部变质,还是样品部分变质,所得溶液都呈碱性。样品变质后生成的Na2CO3溶于水,也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想一想,我们会发现,检验变质程度的关键在于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NaOH。在检验NaOH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案要优化,要想方设法排除Na2CO3对检验结果的干扰。怎么排除呢?加酸溶液不可行,加碱溶液也不可行。我们可以加入能够使2-CO3沉淀的盐溶液,比如,BaCl2溶液、CaCl2溶液。
丙同学的实验是这样做的,他取样品溶于水后,先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滤液是否变红色。若滤液变红色,则说明样品是部分变质;若滤液没有红色,则说明样品已经全部变质了。
本题答案:甲同学的方案不正确。因为无论样品变质程度如何,加入盐酸后都会有气泡产生,完全反应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全部是氯化钠,无法判断样品的变质程度。乙同学的方案不正确。因为向所取样品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都会出现变红色的现象,也无法判断样品的变质程度。丙同学的方案是:取样品加水后溶解,先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滤液是否变红色。若滤液变红色,则说明样品是部分变质;若滤液没有红色,则说明样品已经全部变质了。
4、除去氢氧化钠变质后的碳酸钠杂质
当我们明确知道NaOH中已经出现了Na2CO3杂质,在探讨如何除去杂质时,可以这样考虑:变质后的NaOH溶液中会有
2-2+2+2-较多的CO3,可以加入含Ca或Ba的溶液,与CO3结合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为了不再引入新的杂质,考虑到原来NaOH
-溶液中存在OH,所以可以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就可以除去其中的Na2CO3杂质了。Na2CO3+Ca(OH)2==CaCO
3↓+2NaOH
此时选用Ba(OH)2溶液的效果比较好。因为,一定温度下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对比较小,溶液相对比较稀,除去杂质的效果远远不如用Ba(OH)2溶液好。
【学以致用】
1.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Na2CO3,猜想的依据是;猜想Ⅱ:全部是NaOH
猜想Ⅲ:部分是NaOH,部分是Na2CO3。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X溶液是,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X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填化学式),该实验(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X是CaCl2溶液,猜想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敞口放置的固体烧碱的变质程度开展了探究。
写出烧碱发生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确定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设计了如下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气体分析法。
(1)如图1所示(铁夹夹持的仪器是理想无摩擦注射器),把X g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提出以图2代替图1中的收集装置,则
所测CO2气体的体积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理由是你的改进方案是
_________;广口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图1图2图3(3)也有人用图3装置测定CO2的质量(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则图3实验装置主要存在哪些缺陷?这些缺陷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选1点填入下表)
[方案二]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确定BaCl2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测定的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五.一节放假结束后,小王来到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敞放着,这引起了她的研究欲望。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变质?若发生变质,其程度如何?
【查阅资料】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钙水溶液显中性。
【进行试验】Ⅰ.取样品少许,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Ⅱ.取样品少许,加水溶解后,滴入酚酞显红色;
Ⅲ.按下图所示过程,进一步实验:
请你与小王同学一道完成下列问题的分析解答:
①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②完成步骤a、b实验,都要使用的两件玻璃仪器是。
③步骤b中,不能用Ca(OH)2代替CaCl2的原因是
④根据上述实验,若测定w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还须测定的数据是
A.测定沉淀A 的质量B.溶液
B蒸发溶剂,测定残留固体的质量
C.溶液B与稀硫酸中和,测定消耗H2SO4的质量
第二篇:氢氧化钠复习
氢氧化钠的有关题目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2、联系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你能说出实验
室中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的原因吗?① 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
3、写出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4、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一瓶是石灰水,如何
进行鉴别?例:取两瓶待鉴别的溶液各1—2ml,分别通入CO2,若有白色沉
淀生成的,原溶液是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答:
5、如何证明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证明氢氧化钠变质)
思路一:从反应物CO2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从反应物CO2的减少(压强减小)来判断反应的发生
6那么,怎样改进和完善你的实验方案,才能证明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
还有哪些试剂之间的反应也能产生与NaOH溶液和CO2 反应相类似的现象?
1、氯化氢气体和水;
2、氨气和水;
3、SO3和NaOH溶液;
4、CO2和KOH溶液等。
思路二:从生成物Na2CO3的存在来判断反应的发生(证明变质)
你能选用不同类别的物质来鉴定NaOH溶液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吗? 酸:碱:盐:酸:稀盐酸、稀硫酸碱: Ca(OH)2 溶液、Ba(OH)2溶液
盐: CaCl2 溶液、BaCl2 溶液、Ca(NO3)2溶液、Ba(NO3)2溶液 证明NaOH溶液与CO2发生反应的方法:
1、利用压强原理;
2、通过化学反应鉴定 Na2CO3的存在。
三、上述三类反应中,哪一类既能证明NaOH溶液已与CO2反应变质,同时又能
除去Na2CO3杂质?(除去变质氢氧化钠中的杂质)
Na2CO3+Ca(OH)2=CaCO3↓+2 NaOHNa2CO3+Ba(OH)2=BaCO3↓+2 NaOH
答:取待鉴别的溶液少许,滴加 适量的 Ca(OH)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
明原溶液已变质,同时也除去了杂质。
四、某同学欲证明变质的NaOH溶液中还存在NaOH(证明未完全变质),请你帮
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把一定量的C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使CO2恰好与NaOH完全反应,测得反
应后溶液的质量为88.8g,若把溶液蒸干可得到21.2g无水碳酸钠。求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解、设生成21.2g碳酸钠需NaOH的质量为x,需 CO2的质量为y2NaOH+CO2=Na2CO3+H2O8044106Xy21.2g80:106=x:21.2g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6g/(88.8g-8.8g)
X100%
x=16g=20%
44:106=y:21.2g y=8.8g答:略仔细思考为什么求CO2质量?
第三篇:2013期末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
1.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
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3)可观察到在1、2两处中有一
处有明显的现象发生,该实验现象是。
(3)3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里现有高锰酸钾、大理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做“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反应的原理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选择仪器后,连接装置并检查______。
2)若补充一种玻璃仪器___(填仪器名称),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回答下列问题: ⑴右图中A烧杯盛有浓氨水,B烧杯内是滴加了几滴酚酞溶液的蒸馏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本实验说
明。
⑵氨气(NH3)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
体和一种常温下为液体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4.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
浓硫酸
F
(1)仪器甲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为,利用此反应组装一套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所选用的..装置连接顺序是()→()→()(填装置字母代号)。
(3)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若用右图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端通入(填“a”或“b”)。
5.(2.5分)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
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①是中和反应,乙
是一种红色粉末,“”表示物质间的转化
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部
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回答下列问题:(1)B的化学式是(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6.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途径。甲烷除具有可燃性外,还具有什么性质?小
军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白色无水硫酸铜变为
蓝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无水硫酸
铜遇水变蓝)
(1)写出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A由此说明甲烷还具有性。
7.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小丽为探究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她先用紫色石蕊溶液将白色滤纸浸润,干燥后做成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观察到
实验(Ⅰ)和(Ⅲ)中的小花变红,(Ⅱ)中的小花不变色。
【评价反思】小虎对小丽的实验方
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两位同学仔细讨论后认为还需补充如下一个实验,才能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
【拓展应用】二氧化硫也是实验室一种污染气体,常用碱液吸收。写出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8.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元素Sr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
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1)Sr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右图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3)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与S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__。
9.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利用某些仪器和药品制取气体,下图所示A—E装置可供实验室制取有关气体时选用。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如果要制取氨气你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为验证氨气的部分性质,将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观察到两种现象:①滴有酚酞的水会进入集气瓶中,②。
10.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量12.5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承德固体剩余的质量为2.5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
(2)计算12.5g该样品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2.实验室常用下列
装置制取气体,请你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下列问题。
(1)写出所指仪器
名称。a;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错误,请将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②。
(3)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填化学式)。
(4)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13.下图是初中化学的几种常用仪器用品,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⑤的名称是_______。实验室用KMnO4固体加热制氧气应选用的仪器用品
是____________(填序号)。(2)③⑤⑦组合可制备H2、CO2、O2,试写出用此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实验前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3.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 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g。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48.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13.(1)CaCO3 +2HCl==CaCl2 +H2O+CO2↑
(2)2处液体由紫色变成红色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1)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的气密性
(2)酒精灯 ①③⑥⑦⑧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3.(2.5分)⑴酚酞溶液变红
分子不断运动(或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能溶于水生成碱„)
⑵ 4NH3+3O2点燃6H2O+2N2置换反应
MnO224.(3.5分)⑴集气瓶⑵2H2O
2⑶Zn+H2SO4=ZnSO4+H2↑b 2H2O+O2↑BFD
四、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5分)
25.(2.5分)⑴CaO⑵Ca(OH)2+2HCl=CaCl2+2H2O(或与其它酸反应)
⑶3CO+Fe2O3高温2Fe+3CO
226.(2.5分)⑴Ca(OH)2+CO2=CaCO3↓+H2O
⑵CH4+4CuO △
4Cu+CO2+2H2O还原
五、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7分)
27.(2分)将干燥的紫色小花放入二氧化硫气体中小花不变色
2NaOH+SO2=Na2SO3+H2O
第四篇:(五四学制)化学专题复习氢氧化钠变质探究教案
初三年级复习课《氢氧化钠变质探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认识
2.复习巩固酸碱盐的部分化学性质和学会一些除杂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氢氧化钠变质与否、变质程度及如何除杂的讨论、实验,归纳小结,培养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
2.在探究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应用酸碱盐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创新实践过程中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氢氧化钠的变质成因;2、离子的鉴定方法;3、混合的分离及除杂。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的探究,使同学们的科学探究思想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思维导图法、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为生活服务解决问题。展示瓶口出现白色固体氢氧化钠试剂瓶,观察完后学生对这瓶氢氧化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一】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了
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并思考如何知道氢氧化钠是否已变质呢?要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是要探究什么的存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对学生设计的几种方案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问题一的探究给出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观察试剂瓶,思考老师提出问题,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中。
通过引导学生得出探究是否变质实质是探究有没有碳酸钠的存在。
通过讨论学生得出几种实验方案①用酚酞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钙④氯化钙,生生互动找出可行方案
学生实验通过观察现象得出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初步学习探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根据出现的实验案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联想到化学药品的变质问题。
培养学生设计合理、可行、简便的实验方案的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实验和细致地观察现象,为自己的假设和猜想提供佐证或者做出合理的解释的能力。
激发学生通过互相纠错来提高探究兴趣和能力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给出探究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
【问题二】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
既然已变质,那变质的程度如何?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并提问得出全部变质和部分变质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是探究什么物质的存在?
2、直接用酚酞检验行不行?
通过两个问题得出碳酸钠是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想要知道变质程度必须先除尽碳酸钠。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对学生设计的几种方案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问题二的探究巩固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再次从微观角度理解检验过程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上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思考得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实质是探究有没有氢氧化钠的存在抛出问题,学生思考得出设计实验的思路
通过讨论学生得出几种实验方案①稀盐酸②氢氧化钙③氯化钙,生生互动找出可行方案
学生实验通过观察现象得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巩固学习探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学生从微观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学会解决物质变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在解决过程中应用酸碱盐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对探究全过程进行考虑,了解物质间的转化及影响。
加深巩固探究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初步体验运用思维导图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问题,为化学学习的初高中衔接做准备。
【问题三】如何除去杂质的得到较纯净的氢氧化钠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对学生设计的几种方案请其他同学尝试从微观角度解释点评。
学生交流讨论,加深对除杂原则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尝试从微观解释问题,在高中离子反应学习做好准备。
归纳小结
总结解决探究性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物质保存需要注意的事项。
作业布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得出物质必须有合适的保存方法。并通过几个探究问题的学习,总结掌握探究性问题的分析思路。
培养学生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于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化学为生活服务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我的反思
这是一节复习型实验探究探究,学生已知道氢氧化钠、碳酸钠的一些性质,具有了判断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成分的一些基础知识。
我设计的过程想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证明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的成分,将溶液成分的确定设计成自主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设计试验、完成实验,体验自己探究获得结论的快乐。二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用自己预设的实验方案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设想时,同学们在分享喜悦的同时会认识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对获取正确结论的重要性,培养应用酸碱盐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创新能力。运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三是将更多地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意见,使课堂始终充满自主、合作、开放、互动的气氛,针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第五篇:2012—2013九年级化学离子共存专题复习
2012—2013九年级化学离子共存专题复习
离子能否共存取决于两种离子相遇后能否生成水,气体或沉淀,若能生成上述物质则离子不能共存.常见的有:(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SO42-与Ba2+、Ca2+、Ag+
;(2)OH-与Cu2+、Fe2+、Fe3+、Mg2+、Al3+等;(3)Ag+与Cl-、CO32-、;(4)Mg2+、Ba2+、Ca2+与CO32-
等不能大量共存(5)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 如NH4+与OH-,H+与CO32-、HCO3-等不能大量共存。(6)生成水:OH-与H+不能大量共存另外,还应该注意题中的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 Cu2+(蓝色)、Fe2+(浅绿色)、Fe3+
(黄棕色)、MnO4-(紫色)。例一: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H+、Cl-、Ba2+、CO32-(B)Ag+、K+、NO3-、Cl-(C)K+、OH-、Cl-、Na+(D)Fe3+、Cl-、NO3-、Na+
例二:下列离子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并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Zn2+、Cu2+、Cl-、SO42-B.K+、Ba2+、NO3-、Cl-C.Mg2+、Cl-、Na+、OH-D.K+、Na+、H+、OH-(2)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
起反应的离子。酸性溶液、pH=1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使石蕊试液变红等,在分析各选项组的离子时,还需考虑H+的存在;碱性溶液、pH=14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使石蕊试液变蓝或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等;在分析各选项组的离子时,还需考虑OH-的存在。例三:在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A13+,SO42-、NO3-(B)K+、Na+、OH-、C1-
(C)K+、Mg2+、CO3-、SO42-(D)Ca2+、Na+、HCO3-、OH- 例四:在碱性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13+、NH4+、SO42-、Cl—(B)Na+、SO42-、K+、CO32-
(C)K+、Fe2+、Cl-、Mg2+(D)Ba2+、Na+、Cu2+、NO3- 例五:下列物质能大量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A.硝酸、氢氧化钙、氯化钠B.硝酸钾、氯化铜、硫酸铵C.氢氧化钠、硫酸镁、氯化钡D.盐酸、碳酸钠、硝酸钙 练习: 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酸过量),依次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最终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氯化铁、氢氧化钠、稀盐酸B.氢氧化钙、碳酸钠、稀盐酸 C.硫酸、氯化钡、稀硝酸D.硝酸银、氯化钾、稀硝酸 2.某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则下列各组物质在该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是()A.KClNaClNa2SO4B.NaClNaNO3AgNO3
C.Na2CO3NaClNaNO3D.HClNaClNa2SO4 3.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Cl-、SO42-B.K+、Ba2+、OH-、NO3—C.Mg2+、Cu2+、Cl-、SO42-D.Na+、Cl-、Ba2+、SO42-
4、有的酸会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如:都可以使指示剂显示出相同的颜色;都可以跟
碱反应;都可以跟金属氧化物反应等,这里因为在酸的溶液中都有一种相同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酸的这些通性可以认为就是 的化学性质,同样的,不同的碱也会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碱溶液中都有一种相同的离子____________。
5、氢氧化钠______(能、不能)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原因是。
6、在稀硫酸溶液中可能存在离子是()
A OH-BCO32-C Ba2+D Cl-
7、在澄清石灰水中不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A Na+B Cl-C NO3-DCO32-
8、某无色溶液中含有盐酸,则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有()
A 硫酸铜B 氧化钙C 硫酸锌D 氢氧化钠
9、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铁剩余,此时过滤,则得到的滤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A H+B Fe2+C Cu2+DFe3+
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共存的是:()A.Na+NO3- Ag+Cl-B.K+ Na+ NO3- Cl-C.Ba2+Cl-SO42-K+D.Ca2+ Na+ CO32-Cl-
11、例一: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A.Ba2+、K+、NO3-、CO32-、H+B.K +、Cl-、Mg2+、NO3-、H+C.Fe3+、SO42-、OH-、Na+、Cu2+D.Ag+、Ba2+、Cl-、NO3-、K+
12、在碱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A.Na+、Cu2+、SO42-、Cl-B.Na+、H+、Fe2+、Cl-C.K+、Al3+、Br-、NO3-D.Na+、Ba2+、Cl-、NO3-
13、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共存且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Na2CO3KClNa2SO4B.CuSO4HClKClC.HClKOHNa2CO3D.AgNO3BaCl14、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2HNO3)A. CaCl2HClNaNO3B. FeCl3NaClKNO3C. K2CO3Ba(NO3)2NaOH D. KOHHCl(NH4)2SO4
15、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共存且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 Na2CO3、KCl、Na2SO4 B. CuSO4、HCl、KClC. HCl、KOH、Na2CO3 D. AgNO3、BaCl2、H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