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高规划设计 高品位打造 高标准实施
倾力打造凉山北部人文生态宜居第一县
——全州城镇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会议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越西县城市建设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向大会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一、规划先行,构筑城镇发展新蓝图
越西县城总规面积7平方公里,修建性详规4平方公里。近年来以规划为龙头,坚持城乡建设统筹规划,在全域凉山战略大格局和“十二五”规划大背景中谋划和定位城市建设,与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知名规划设计单位合作,完成了《县城总规》、《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彝家新寨修建性详规》等几十项规划编制工作。发展定位上,突出交通区位优势,确立了打造凉山北部人文生态宜居第一城,打造凉山北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特色品位上,以文昌文化、红色文化、商旅文化等本土历史文化为背景,赋予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布局上,构建了以县城为中心,普雄、中所两镇为重点,新民、乃托、大瑞为延伸的整体开发格局;发展目标上,以越西河为轴,滨河大道为载体,成昆铁路复线越西站点设置为平台,南北延伸、东西拓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十三五”初,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县城扩容3倍,面积达15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15-20万, 全县城镇化率达45%。
二、创新体制,增添城市建设新动力
一是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成立了规划编制、滨河公园、河堤治理、园林绿化等23个项目建设工作组,集中力量,整体推进城市建
1设。实施城市建设项目工期倒排、奖惩明确、问责到位的激励机制,实行项目推进跟踪督查制度,将每一个项目建设任务与县四大班子领导、部门领导、施工业主捆绑,形成 “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的目标责任制度,把项目建设作为考察干部、培养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的主战场,大力营造了干在实处、争创一流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氛围。
二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针对征地难、拆迁难等城市建设中突出矛盾和棘手问题,在2009年启动以滨河大道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大建设前期,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组建9个工作组,开通群众利益诉求“绿色通道”,坚持群众反对的不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做、底数不明的不做,做到依法拆迁、和谐拆迁、阳光拆迁。通过近9个月模拟拆迁工作,城市建设得到群众大力的支持和参与,县城新区涉及6个村63个组1780户7950人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实现无一例上访。
三、市场运作,构建多元投入新机制
一是政策主导,激活民间资本。围绕资本“准入” 等关注点,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和办法,推行代理服务,创建“高效、优质、便捷”的政务环境,营造“人人都是招商员、处处都是招商环境”的氛围,武汉新六建设集团、温州商会等省内外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入驻,“撬动”了民间资本。
二是抢抓机遇,争取上级资金。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政策机遇,抓好项目库建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总投资8410万元的城市供水管网改扩建、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城市河堤治理等一批国家投资项目相继落地,推动了城市设施建设。
三是宣传促销,加大招商力度。通过举办文昌故里油菜花节等活动,精心选题包装城市建设项目,积极组团参加各种博览会,让
外商认识越西、落户越西、建设越西,推动外来资本快速流入。2010年,全县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12亿元;目前,参与越西城市建设的外商企业36家,城市建设投资总额突破36亿元。
四是市场运作,破解资金难题。大力推行土地招、拍、挂,盘活土地市场,变资源为资本,解决建设资金难的问题。引进华蓥建工集团等4家企业,采用BT模式融资市政建设资金1.96亿元,实施了滨河大道、果园路、城北路、文昌大道、滨河生态长廊、滨河公园等项目建设,推动了土地价格上扬,县城新区土地拍卖均价达每亩150万元,最高达每亩218万元,全县305.66亩土地拍卖收益达34187万元。
五是搭建平台,畅通融资渠道。积极与州商业银行、州国投发展公司、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等8家金融机构合作,发挥国资公司龙头作用,建立商业金融机构,搭建了银、政、企广泛合作的平台。
四、项目支撑,加快城市建设新步伐
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以路为纲,按照“两纵六横”城市道路建设规划,投资1亿元,新建滨河大道、果园路、文昌大道等“一纵四横”,全面改造升级旧城区新大街道路“黑化”为主的所有城市道路,构建了12.9公里县城交通骨架网络,实现了新老城区有效对接,扩大了城市容量。
二是狠抓风貌塑造,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坚持“不求新建、但求新貌”的原则,实施县城“绿化、“美化”和“亮化”工程。集中清理建筑立面,完成县城1.4公里新大街风貌塑造和店招店牌改造,安
装新型LED节能路灯762盏,坚持政府补贴、单位自筹完成58栋建筑物亮化工程,完善了交通标识标线、指示灯、信号灯、“天网”等设施建设。
三是狠抓房地产开发,改善居住环境。严格规划的审批和监管,加快文昌大酒店、世纪城·荆越苑、第二商业步行街等56个150万平方米房地产项目建设。其中按四星级标准设计、层高16层、总投资1亿元的文昌大酒店建设,填补了越西无星级酒店的空白。总投资6亿元、占地104亩、建筑面积30万平米的荆越苑,建成后将成为凉山首个多功能大型生活居住区。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9.5万平米的广场国际城,建成后将是集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档商贸、消费和娱乐中心。
四是狠抓新区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按照“以水为灵、以文化为魂”的理念,加快新区开发建设。新区由滨河大道、滨河公园、商业用地和行政办公区三部份组成,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50亿元以上完成规划建设任务。总投资1.5亿元,实施了长5公里、宽23米、双向四车道的滨河大道项目建设;充分挖掘文昌文化、古商旅文化、红色文化为主要特色的越西人文资源,融入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实施文昌圣迹、驿道古风、红色记忆、神龟演义四大主题公园、“十二个广场”、7600平方米商业用房、15万平方米景观绿化、河堤治理等项目组成的20万平米滨河公园建设项目;将新建公共服务项目往新区转移,旧城区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往新城延伸,全面启动实施公安、法院、检察院等13家行政单位办公区及医院、学校、农贸市场、加油站、汽车站等公益项目规划建设;目前,总投资12.8亿元493811平方米的新区房地产开发建设正抓紧推进。
五、强化治理,塑造城乡环境新面貌
坚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百村示范建设相结合、与彝家新寨建设相结合,与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相结合。强化“六乱”治理,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规范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在13个乡镇114个村实施“户定点、组收集、村分类、乡运输,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模式;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并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建立“流动红旗”评比和“一通报二诫勉三责令辞职”的问责制度;县财政投入460万元增添环卫设施设备,新增160名环卫工人,组建5支乡镇环境治理监察队和1支城管综合执法队;投入2196万元完成9个乡(镇)21个村3050户公路沿线风貌塑造;投入4569.69万元,完成4个省州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和1个示范乡建设;组建由50名城镇低保户、社区干部组成的专业文明劝导队,组织学生和志愿者开展日常文明劝导活动。今年全面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投入350万元的县城1125米四条老街改造正有力推进,完成3360户农房风貌塑造,结合“彝家新寨”建设,打造37个环境优美示范村,启动州级卫生县城创建活动,进一步塑造城乡环境新面貌。
越西城市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虽然取得初步的成绩与进步,但离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及各兄弟县市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虚心借鉴和学习兄弟县市的经验和方法,真抓实干、主动作为,负重拼搏、加快发展,不辜负州委、州政府及全县各族人民的厚爱和期待!
第二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调研发言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实施情况的审议发言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安排,3月,在黄主任的带领下,分别深入部分镇乡、部门,采取实地调查、走访座谈、听取汇报等方式,就我县贯彻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情况进行了调研。
总的认为,近年来,县政府根据省、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县的整治目标,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同步推进,认真扎实地开展了整治工作,从城镇到农村,从干部到群众,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参与;机构健全、措施有力;狠抓落实、成效明显的治理格局,使我县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一定治理,城乡面貌发生明显改善和变化。去年《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治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了更好的法制环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新举措、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使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认识淡薄,环境卫生意识淡薄,主人翁精神缺乏,参与不够。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导致目前部分村(社区)普遍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和垃圾乱扔、杂物乱堆等陋习。另一个层面由于干部投入的精力多,个别镇村干部工作疲惫、工作热情有所下降。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县城老街、乡镇交易市场缺乏,以街为市、乱摆摊点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二是县城、乡镇未规划好停车场,车辆停放秩序较为混乱,影响市容市貌;三是县城、乡镇场镇污水管网不健全,污水处理系统没有,即使有也形同虚设,生活污水基本上是直接排放;四是乡镇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
(三)治理死角仍然存在,最为突出的是扬尘问题。扬尘问题在县城和部分乡镇表现得非常严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老百姓意见非常大,人大代表也有意见,特别是县城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通过调查,县城的积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道路扬尘,一是江拗口至安边的老路、黑河边进入县城的村道都未硬化,机动车从烂路携带泥土进入县城;二是路面碾压破损后形成的尘土,比较突出的是建设路和县武装部所在街道;三是人为的废弃物丢弃形成的尘土。
第二点:施工扬尘,目前是县城建设的高峰期,这应该的县城的主要扬尘原,防洪堤、万兴现代城、城北新区等一些地方都在建设,通过调查,一是建筑工地为大开挖作业方法,工地防尘措施不完备,工地现场硬化不达标,形成较多的建筑扬尘;二是建筑工地材料堆放管理不规范,建筑垃圾清运不及时且现场围挡不严密,产生扬尘;三是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封闭不严密,建材进场、垃圾清运、土石方搬运都产生大量扬尘。
另外个别地方堆放着堆场扬尘,在万兴现代城边上看到到处堆放着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住房装修垃圾。
(四)经费投入不足。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涉及面广,投入资金较大,大部分镇乡目前面临保洁人员工资待遇、基础设施建设、环卫设施配备等多方面的资金短缺,导致治理工作难度加大。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引领舆论,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途径,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广泛参与,使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做起的观念,增强其参与城乡环境治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要对一些责任不落实,治理效果差的部门和镇乡加大曝光力度。
(二)进一步整体推进环境整治。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各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沟通配合,形成合力,既要抓好重点突出问题的治理,又要抓好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治理;既要抓好城镇和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又要抓好农村偏远村(社区)的治理,确保我县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全面协调开展。
(三)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相关部门要组成联合执法组,要对摊点乱摆、垃圾乱倒、广告乱贴、乱搭乱建、非法客运、超限超载、面源污染、扬尘污染等行为依法依规从重处罚。
(四)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惠及于民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添措施,持续加力,查漏补缺,加强长效机制和效能监督问责机制的完善。一是完善投入机制。县政府应加大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并对镇乡匹配相应工作经费;二是强化目标,注重管理,不断完善城乡配套设施,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五)关于扬尘治理。
1、道路扬尘:一是要求对县城周边道路和碾压破损街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硬化;二是严禁赃车入城,特别对易产生扬尘的过路车辆加强监管,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逸散和泄漏;三是对排污下水管进行清理检查,畅通县雨水排放;四是依据《条例》加强监管,对乱丢乱扔行为进行打击和曝光。
2、建筑扬尘:一是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期间,按规定在工地边界设臵围挡;二是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期间,其所使用的具有粉尘逸散性的材料沙石方或废弃物采取密闭处理;三是要求施工方在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内地车行路径,必须采取硬化措施,防止机动车扬尘;四是要求施工方在渣土运输车辆出入口内侧设臵洗车平台,车辆驶离工地前,冲洗车胎和车身;五是工程建设期间业主负责工地周边道路的保洁与清洗责任。
春耕备耕审议发言存在的问题
1、报告中所反映的天干的问题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是存在于目前的问题。然而但最大的、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更隐身的问题。一是农民种田意愿不强。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外出打工或做点其它的事来钱更快。二是农民弃地外出,农村缺工现象逐步显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到农忙季节,将是一(劳)力难求,能租的租给他人种。对一些远、小、陡田和天水田则直接抛荒,什么也不种。卖猪都成问题,房子垮了,水果熟了都无人摘。三是科技推广难度大。大多数农技人员都以谋经营为主,良种良法的引进示范推广难以开展。同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年化,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意识差、水平低。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四是农村土地流转困难,耕地流转措施不健全,不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是与农户私下签约,甚至是口头约定,导致纠纷多;惠农政策实施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国家不少惠农政策如良种补贴等是根据土地承包人账户实行“一卡制”发放,农民种不种田都能拿到国家补贴,致使部分农户宁愿抛荒也不愿流转出去。因此再过10年20年,粮食安全是否成为问题都还是未知数。所以必须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提前做出思考和准备。
水利发展问题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行了30-40年,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河塘坝库淤积变浅,许多水塘长时间未进行清淤、蓄水功能减弱。又加之多年来,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投入不足,工程严重老化,年久失修,洪涝灾害频繁,许多工程带病运行,防汛压力较大。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上级的项目资金,由于财政经济力量不强,配套资金不足,致使急需排险加固的水利一等再等,一拖再拖。往往错过了排险进场的最佳时期,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到了无法再推时,造成工程量和投入的增加。
建好后的工程存在管理难。原因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乡镇、村集体的功能在逐步退化。目前,部分农村干部群众对水利公共事业的认识不足,缺乏忧患意识,只要不出现大旱大涝,很少关心公共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普遍存在人员难组织、群众难发动的现象。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专业管理组织,多数地方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监管,从而使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等工程完工移交村组管理后,会出现有人建、无人管、管不了的现象。
建议
一是争取国家投入。要抓住机遇,按照“以规划争取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以资金推动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向上包装项目,争取国家投入。水利部门要发挥行业优势,以山塘水库改造、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为突破口,向上申报项目;国土、农开、农林、发改、财政等部门也要积极争取水利建设项目,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争取上级资金投入水利建设。二是保障财政投入。对每年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要在“投向、投序、投量”上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加大对农村水利的投入。要收足用好基本水费等各种水利资金,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专项使用。三是引导多方投入。除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外,可积极鼓励民资投入,进一步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建
设,谁管理、谁受益”的思路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对年久失修、镇村无力更新改造的小型电灌站,可采取“零租金租赁”模式,并维持现有镇、村补贴基数,鼓励民营、个体参与经营管理;对乡镇骨干电灌工程,可研究“公建民营”模式,消除业主怕承担投资风险的顾虑,即政府出资进行设备改造,把经营权租赁给业主,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离。四是积极争取减少地方配套。我县地处湘南山区,县级财政属吃饭财政,根本拿不出很多的资金投入到水利建设上来,导致资金投入出现断档,大部分工程不能按概算完工。我们要积极争取上级减免地方配套资金,增加中央和省级资金投入,确保工程资金足额到位,顺利完成工程建设。
高中教育管理审议发言
由于没有参加调研,就外地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到宜宾县招生,导致我县的优质生源,特别是初中升高中的学生向县外流失,就此问题,本人谈一下自己的不成熟的认识。
据了解,首先是我们的教育品牌还未形成,学生家长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更有学生家长对教师,对我们的高中教育信任不足的成见,加剧了学生的转学风,也是在校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优秀教师的流失导致生源流失,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在促进教育工作中始终处于关键地位。流失的又往往是优秀的教师骨干,这样既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使得部分学生、家长对学校失去信心。一些学生及家长本来是冲着教师而来校的。由于优秀教师的流失,学生也就转而投读他校。
再次是影响教师队伍本身的稳定。由于优秀教师的不断流失,引起了其他教师的羡慕心理,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浮躁,也想通过各种途径到条件好的学校任教,一旦时机成熟,随时可能另谋他就。
还有就是不顾一切争夺生源,一些地方的学校每年都要到外地招收优秀学生,并给学生一些优惠待遇,从而挖走了我们的优秀学生。
建议
要解决优质生源流失问题最根本的是需要留住优秀教师,怎样留住优秀教师,具备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一流、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一要积极实施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减少人才外流。其次是借鉴外地经验,改进教师的使用管理机制,让老师留得住,有奔头。
其次是留优质生源。质量要提升,生源是关键。生源状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着一个学校、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好坏。老百姓看教育很简单,也很实际,就是看你高考有多少考上线。如果与其它地方、别的学校相比,你考得太差,老百姓就不信任你,许多家长不惜重金把子女转入外地学校就读,外地学校也不惜代价来挖取优质生源,现状不改观,就会陷入“教育质量差→优质生源外流”、“优质生源外流→教育质量更差”的恶性循环。
再不出重拳改变优质生源严重外流局面,我们的教育质量难以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转变。因此必须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留住优质生源,以扭转不利局面。
第三篇:2011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崇州市文井江镇大坪村2011城乡
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改变环境卫生面貌,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大坪村经济发展,按照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年”的总体要求,我村委会深入贯彻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切实做好大坪村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
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对于改善我村居民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营造清洁优美的城乡环境和投资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提高人的素质、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实践,是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务实举措,是优化环境的管理工程、群众需要的民生工程、促进发展的务实工程、检验干部的作风工程。村组干部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扎实深入推进这项工作。
二、整治措施
(一)工作要求
1、合理安排石柱子安置点物管及保洁人员,对辖区范围内“脏乱差”和卫生死角进行拉网式集中清理。
2、全面发动干部、群众等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
3、加强组织保障,确立城乡环境领导工作机制,对安置点内违章现象进行及时制止和纠正。切实加强秩序和环境卫生管理。
4、全面推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群众法制意识、公德意识、环保意识、卫生意识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工作目标
全面治理“七乱”(即:摊点乱摆、车辆乱放、垃圾乱扔、广告乱贴、工地乱象、杂物乱堆、乱搭乱建),基本达到“农村四好”标准(即:垃圾解决好、污水处理好、环境美化好、卫生习惯培养好)标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居民素质,营造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庭院美化,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新气象。
1、安置点内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搞好院落、村道环境卫生整治以及乱堆乱放、违章搭棚等问题。
2、对非物管院落,即林盘院落散居户。由村干部带头,积极组织人员,逐一进行排查治理,确保林盘院落散居户治理全覆盖。
3、消除安置点内垃圾死角,污水外溢。
4、清除小区内的垃圾杂物,对垃圾实行每日集中清运,环境卫生达到整日干净。
5、继续控制施工工地堆码物污染,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实现道路环境卫生秩序的长效管理。
6、清理各类脏源,小区及周边环境秩序、卫生。
7、对怀鸡路延线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分段管理,责任到人。
三、监督自查
1、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监督自查制度,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定期开展调查,并将测评结果进行对外公布,严格问责。
2、要求所以干部、群众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根据各自职责和任务分工,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严防死守,齐心协力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做到组织措施,人员落实,责任区域和点位划分落实。
3、总结上年工作,对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严格追究问责制,加强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力促进,并推动我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4、所辖区域整治不到位将扣除责任人绩效工资。由村委请专人帮助整治。
文井江镇大坪村村民委员会
2011年10月18日
第四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从七曲场镇环境整治看——
建立长效机制是农村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关键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根据党工委管委会的统一要求,自四月初以来,七曲村村支两委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召开全村社员大会,宣传发动群众。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以七曲场镇为突破口,针对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建筑工地等“四乱”现象较为突出的问题集中整治。党员干部带头打扫场镇街道卫生,清除垃圾死角,清运场镇垃圾站生活垃圾;规范商铺、摊点货品摆放,改变农村集贸市场自由放任、无人管理的状态;统一划定停车位,严厉整治逢场时面包车超载现象,消除交通安全隐患;规范重建户建筑垃圾堆放,整治预制厂、砖厂材料乱堆乱放现象。通过集中治理,有效改善了场镇、公路沿线“脏、乱、差”的现象。
(图为十社社员清理堰塘)
干部示范带动的同时,既当“劳动者”,又当“宣传员”,通过广播、标语、明白墙,大力宣传城乡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综合整治的重点及内容,营造浓厚的氛围。“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家喻户晓。各社社员积极行动,清理门前杂物,拆除乱搭乱建的家禽窝棚。十社社员三十余人积极主动清除七曲场镇—李家垭路段的杂草树枝,并对村道两旁沟渠进行清淤;十一社动员二十余人清理七曲村与石河堰交界处白色垃圾、杂草,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图为十社社员清理场镇至李家垭路段杂草、树枝)干部带头,全民参与,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创清洁家园的良好局面。
在集中整治的同时,村支两委积极探索,采取村民自治与村规民约相结合的方式,场镇各街道由村支两委干部明确责任区划,负责督促各街道清洁卫生,每月进行清洁卫生评比,并以明白墙的形式通报评比情况;场镇公共区域清洁卫生由固定的保洁员负责,每天打扫两次;各社社员代表包户,落实到人头,负责督促各家各户庭院卫生,每月由村上抽查。
为有效巩固集中整治工作成果,结合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村支两委采取基础投入与集中治理相结合,建管并重,着手对场镇街道进行改造,恢复并新建场镇污水管网设施,对场镇新增街道进行路面硬化,完善场镇基础设施,增强场镇配套功能,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提升场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七曲村付出了人力财力强力整治环境,但整治成果很容易出现反弹现象,重治理轻监督导致了治理工作收效甚微。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是保证综合治理工作有效进行的根本之策。
培养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规范群众的行为,自觉维护清洁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首要任务。优美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维护,要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加强宣传教育和文明劝导工作,使综合治理转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参与治理,处处争创卫生”的良好局面。
其次,加大监督。单靠保洁员一人的力量保持场镇公共区域清洁卫生是远远不够的。在原有的四职干部分区域管理街道卫生的基础上,将社员代表也纳入监督队伍,轮流值班。每逢双日赶场时,监督员要维护市场秩序,同时要监督群众卫生习惯,对于乱丢乱扔等不文明现象要予以制止,从根本上解决垃圾乱扔、车辆乱停、摊点乱摆等难点问题。
再次,群众联动。制定场镇经营规范手则,明确商家的责任义务,向场镇所有商铺发放宣传,规范商家文明经营。对于清洁卫生维持的差的场镇居住户、商铺,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或收取双倍保洁费,并予以全村通报,以此督促大家自觉维护场镇形象。
最后,严格考核。将各社检查情况与社长年终工作考核挂钩,评出治理工作中优秀的社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是一次性投入人力财力集中整治,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环境卫生搞好了,才能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调动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主体—群众的积极性,政府引导,干群合力,标本兼治,才能将这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圆满完成。
第五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
2、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目标和内容;
3、教会学生怎样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中发挥一名中学生的作用。
教学重点: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中中学生的作用。
教学方式:
以教师讲解为主,结合多媒体资料
教学媒体:
图片、视频短片等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导入课程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周围的环境?
(观看短片,《宣汉县城的变化》)
(学生发言)
同学们都注意到我们周围纸屑少了、垃圾少了、校园变得更加整洁了、街头摊位摆放规范了、人们更遵守交通规范了„„。也就是说环境得了改善,宣汉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这些变化得来不易啊,那哪位同学能说说是什么促使这些变化的?
(学生发言)
对,这都要归功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那大家对这次活动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
学习课程
(板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关系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关系宣汉的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板书)
一、治理目标
通过综合治理,到明年春节前,达到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评价体系要求,建立起覆盖城市、乡镇、村庄的城乡环境治理和管理长效机制。
(板书)
二、治理内容
(板书)
(一)城市环境治理工程
(板书)
1、强化环境卫生整治。
全面治理环境卫生,巩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加强住宅小区管理,建立健全“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院内四自”(自搞环境卫生、自建环卫设施、自育花草树木、自管单位秩序)责任制,重点治理主要街道、公共区域、旅游通道、旅游景点、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城中村”、车站、码头及城市(县域)总体规划范围内的公路、河流、过江桥梁、过境公路周边的卫生死角。城市主干道全天候保洁,其余道路也要落实专人清扫保洁。加快改造棚户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合理规划废旧物品收购站(点),重点治理影响市容市貌、影响交通畅通、影响居民学习生活区域的收购站(点)。
(板书)
2、强化市场管理。
坚持“堵疏结合、便民利民”的原则,下大力规范市场管理。加快配套完善中心城区集贸市场,规范设置临时市场,坚决取缔乱设乱摆、占道经营、跨门槛经营,实现摊点归区、坐商归店、行商归市,切实还街(路)于民。县级城镇要新建和完善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加强规范化管理。改革集贸市场管理体制,确定牵头和配合部门,推行综合执法,形成管理合力。
(板书)
3、强化交通管理。
规范车辆停放管理,消除乱停乱放现象。全面清理商场、超市、酒店、娱乐场所、住宅小区等配建停车场,纠正挪作他用、违规使用配建停车场等行为。在适当地方增设临时停车区域,划定停车标志、标线。大力治理机动车、非机动车占道停车、停车不入位、阻碍交通等行为,坚决禁止在无障碍道路及设施上停放车辆。加强规划控制,积极推进立体停车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巩固摩托车、出租车治理成果,规范运营秩序。加强车辆运输管理,严禁车辆沿街沿路抛洒杂物。规范修车、洗车管理,严禁沿街沿路占道修车、洗车。
(板书)
4、强化施工场地管理。
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标准化工地活动,施工场地必须围栏作业、封闭施工、限时施工,推广运用散装水泥,逐步取缔现场搅拌混泥土,解决施工现场噪音扰民、扬尘污染问题。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必须封闭运输,施工工地必须修建规范的清洗水槽或配备专用冲洗设备,解决运输车辆污染城市环境问题,防止因砖头等杂物滑落造成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法处罚施工场地和各类运输车辆污染城市环境和扰民行为。规划和建设一批建筑垃圾消纳场地,严禁乱扔乱倒。
(板书)
5、强化环境保护工作。
认真实施《达州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各项任务。加强环境治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污水、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污水再生利用、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综合利用相关工作。
(板书)
6、强化广告管理。
严格执行《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达州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牌匾、霓虹灯、路灯、景观灯等设置和管理。取消中心城区横幅跨街广告。综合运用法律与行政手段,解决广告乱贴乱画等顽症,彻底清除违章广告牌和“牛皮癣”等小广告。
(板书)
7、强化城市绿化和亮化。
改造提升城区园林绿化,抓好主要街道、公共区域亮化工作,解决背街小巷照明,方便群众生活。
(过度语)当然环境综合治理不仅仅是治理环境,还要培养人们良好的素质。不然再好的环境,没有高素质的人加以保护,谈环境综合治理也是空谈。所以公民素质的提升也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要的一部分。
(板书)
(二)公民素质提升工程
(板书)
1、普及卫生和文明常识。
广泛开展养成良好公共行为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突出抓好未成年人卫生文明教育。开展“文明出行,平安回家”教育活动。
(板书)
2、培养公民良好行为习惯。
教育引导城乡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爱护公共设施,形成“讲清洁、爱卫生、讲公德”的良好风尚。
(板书)
3、积极开展各种创建活动。
广泛开展卫生文明家庭、卫生文明单位、卫生文明社区等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融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
(板书)
三、中学生怎样为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出力。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理应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了保护这美好的环境,那我们怎样为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出力呢?
(学生发言)
对,同学们的建议都很好,我们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从习惯上积极改变,从行动上得到体现,做到爱清洁、讲卫生,使周围环境卫生长期保持洁净。
2、节约能源资源,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为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贡献。
3、争当文明劝导员、城乡综合整治宣传员通过发宣传资料、劝导不文明行为、齐唱“城乡综合整治拍手歌”等形式向同学及家长进行宣传。
同学们,“我参与、我出力、我分享”,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件功利千秋的大事,为了我们美好的未来,大家齐出力,将环境综合治理进行到底。
板书设计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一、治理目标
二、治理内容
(一)城市环境治理工程
1、强化环境卫生整治。
2、强化市场管理。
3、强化交通管理。
4、强化施工场地管理。
5、强化环境保护工作。
6、强化广告管理。
7、强化城市绿化和亮化。
(二)公民素质提升工程
1、普及卫生和文明常识。
2、培养公民良好行为习惯。
3、积极开展各种创建活动。
三、中学生怎样为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