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让、三心”—漳州五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报道(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3:4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让、三心”—漳州五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报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让、三心”—漳州五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报道》。

第一篇:“三让、三心”—漳州五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报道

“三让、三心”

——漳州五中“学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报道

今年2月,漳州市委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的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切实开展好学习活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转变作风,勇于改革创新,奋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富美漳州。漳州五中响应市委号召,围绕“让学生开心,让家长放心,让老师顺心”的办学目标,继续发扬“不埋怨,不放弃”的“二不”精神,在全校开展以“学习和弘扬谷文昌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促进了学校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漳州五中地处漳州老城区,高中部的生源是在市区重点校、民办校录取后的第五轮录取的学生,号称“第五刀兜底生源”。新生录取分数比同类学校低200多分。学生80%的家庭情况呈现“二少四多”(“二少”即家长受到中高等教育的少和有固定职业稳定收入的少,“四多”即文盲多、下岗多、离异多、小商小贩多),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不断下降,到2007年高考专科上线率只有20%左右。

面对困境,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从实际出发,号召全体教

师深入学习谷文昌精神,发扬学校“二不”精神,要让学生学得开心,也要让家长能够放心。同时提出教师“有困难,找领导”,使教师工作更加顺心。

一方面,深入贯彻“三访三创”等活动,落实“圆梦帮扶

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学校实施以师生双向选择为基础,师生签署“结对子”协议书,并建立《导师辅导档案》和《学生成长档案》,实行“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从而达到学生身心成长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赢,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校领导班子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走

综合性高中的路子,即采取普通高中+艺术特长+职业教育的模式,因材施教,满足了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圆了平民子女的升学梦。

如今,漳州五中已成为漳州市设置职教专业最多的普通高

中学校,是福建省“探索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走发展综合高中之路”改革试点学校。《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校办学经验进行了报道。连续四年实现专科100%上线。在2014年的春季高考中,我校有105人进入本科录取范围,建筑专业和财经专业各有一名学生总分位居全省第一。改革成果也由省教育厅上报教育部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

定理想信念,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而更加努力。

第二篇:践行群众路线 助推三农发展

践行群众路线 助推三农发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农业部门和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最具体,一言一行都事关党风、政风,走好群众路线就显得更加重要,始终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力量之源

一切依靠群众,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关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来自人民群众的智慧。因此,必须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作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力量之源。一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农村改革是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大包干”来源于农民的首创,“农民进城务工”是农民的首创,“村民自治”是农民的首创,“乡镇企业”是农民首创……这些亿万农民的伟大创举,就是农业工作者的力量源泉。中国农村改革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说明,只有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让亿万农民创造社会财富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当前,在农民群众中正在兴起一场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伟大实践,我们善于发现、总结、推广这些先进模式、经验和典型,在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中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要高度重视农民群众的期盼与诉求。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要求

我们深入到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之中,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只有知道农民群众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渴望什么,才能找准问题,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不断改进我们的作风,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当前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农业农村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我们农业部门必须坚持民本原则、问题导向,针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权益、生产资料、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惠农政策落实等生产生活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专题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用我们的真诚服务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用“三农”发展成效凸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丰硕成果。

三要着力实现农民增收的核心目标。“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当前,农业结构正深刻转型,农村社会正深刻变革,制约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因素明显增多,难度不断加大,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观点,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出实招、求实效。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时,更加注重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同时,更加注重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在推进土地规模流转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能的培训。要通过强化政策落实保障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支撑农民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

增收新渠道,持续提高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二、准确把握群众工作法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法宝

群众工作法是我党长期保持的优良传统和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必须把握好、坚持好、运用好这一重要法宝,善于深入农村,接触农民,在农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探求规律,汲取智慧,科学决策,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一要放下架子,在深入调研中谋划发展。当前我们不少领导干部下基层时,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找个典型谈一谈,要些资料翻一翻,拿个材料念一念,措施不实、问题无解,听的人不耐烦,群众很反感。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不是带着“问题”下去求解,而是端着“架子”下去指导。农业部门践行群众路线,更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一线,不仅要走到群众身边,更要走进群众的心里,弄清农民群众所思所盼,做到既吃透上情,又把握下情,在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群众的智慧和诉求上升为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和工作动力,让“三农”工作决策和措施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要扑下身子,在访贫问苦中增进感情。农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业系统的干部大多出生农家,学的是农业专业,工作在农业部门,真切感受到农民的疾苦,理应对农民群众更多一份感情。要把自己当农民,视农民为亲人,扑下身子,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一线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走进困难大、生活苦、群众多、基础差的乡村,查弱项、抓短板、找出路,在访贫问苦中与农民群众建立真感情。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诚心诚意

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农民群众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批评意见,把群众的意见作为反思工作的“镜子”,结合实际提建议,因地制宜抓整改,凭借真诚的态度、扎实的作为赢得农民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三要深入一线,在为民服务中转变作风。多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实践,让我真切的感觉到,农民群众是最朴实、最实在,最值得信赖和尊重。工作中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秀都会被他们一眼看穿。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要发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从联系和服务一个农户、一个种养大户、一个村、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龙头企业着手,从推广好一项技术、实施好一个项目、建设好一个基地做起,当好“三农”政策的“宣传员”、技术服务的“推广员”、田间管理的“指导员”、生产过程的“协调员”,农民增收致富的参谋和助手。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三是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做“三农”工作时,我们有些干部有时觉得群众喊不动,实际上是他们喊不出;对发展现代农业不是没想法,而是缺办法;对帮助农民增收不是没成效,而是无突破,说到底是群众观念不牢固,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不健全,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要构建深入调研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我们结合农业部、省农业厅“百乡万户调查”活动,要求有特长的农技干部长期联系1个专业大户、1个合作组织、1个龙头企业、1个高产创建片、1个农业项目,做到“五下去,一回来”,即“怀着深厚的感情下去,本着学习的态度下去,带着具体的问题下去,掌握科学的方法下去,以群众欢迎的方式下去,带着丰硕的成果回来”,通过活动对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起到了“接地气、察民情、增才干”的目的,形成了一大批调研成果,在近三年的省农业厅优秀调研报告评比中,我市始终位居全省第一,不少建议还直接进入了各级领导的决策视野。对于这个制度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确保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的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农业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和水平。

二要构建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层层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实行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到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困难。开展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组织农业干部分期驻点,工作在村组、吃住在农家、劳动在田野,在增进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把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手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三要构建服务群众的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系统干部考核办法,特别是要完善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把群众工作能力和群众工作状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方式上,完善考评制度,增加农民群众评价权重,真正把农民群众的认可度与满

意度作为考核农业系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以制度形式把农民群众的评价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真正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重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重点关注和使用那些长期在基层、在困难地方、在艰苦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的干部,真正让那些一心一意为农民群众服务、工作深入扎实有效的干部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第三篇:践行群众路线的三大内动力

践行群众路线的三大内动力

丁彬 《 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13日 13 版)

不必讳言,在个别地方的个别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给钱办事,不给钱不办事”的潜规则,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这些潜规则演变成了“一般的人不见了,一般的礼也不收了,但是一般的事也不办了”。这些现象虽然属于个案,但影响却极坏。看来,践行群众路线的行动动力不仅来自上级的要求,也要来自广大党员自我的内心呼唤。“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通过创新党性教育,激发内心需要,才能保证践行群众路线主动走、真正走、永远走。

践行群众路线要有信仰动力

人的行动自觉是由人的信仰来决定的,没有信仰便没有自觉。要收获广大党员主动、持久地践行群众路线的结果,就必须创新党性教育,完成书本上的道理变成广大党员内心的认同的过程,完成从知识性规律变成广大党员生命性信仰的过程。

理论成为信仰首先要在党性教育前过理论创新关,让理论贴近现实直面时代。正所谓上兵伐谋,攻心为上。党性教育的理论教学必须面对新挑战新课题,运用和创新自己的理论武器,对那些以普世的话语、精致的体系、学术的模型构造包装的所谓“权威理论”,剥去面纱,打破神话。

理论成为信仰就要在党性教育中过深学关,让理论走近心灵形成认同。通过原原本本地学习,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生吞活剥地学习;是深入领会地学习,既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结合现实贴近实践,而不是僵化教条地学习。深入学习,才能让领导干部真正认同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客观全面深刻地观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理论成为信仰还要在党性教育中过选择关,让理论从缺位处生长。理论同群众的距离有多近,同群众的利益联系有多紧,党性教育的成效就有多真。党性教育的理论教学必须面对群众热点、实践焦点,运用和创新理论话语,解疑、释惑,澄清理论上的模糊认知,排解思想上的现实困扰。进而完成党的群众路线与党性问题的理论认知与规律认可,形成正确的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思考方法和理论工具。

践行群众路线要有情感动力

学习群众路线容易,真正融入群众中去却不易。刘少奇曾说:“我们的修养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不能脱离广大劳动群众的,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实际革命运动。”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来就不是冷冰冰的理论诠释,而是活生生的情感体验。

形式是载体,是潜移默化的必要环节。情感动力源自活化形式,需要构筑干群同言同行的党性教育。这个体验就像完成一场爵士乐。没有具体的预设,没有标准化的设计,只有方向、主题主线、旋律基调和有才华的乐手,最重要的是一个演与听没有明晰界限的“场”。这个“场”就是能交融心灵、互相补足的现实生活的情境。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到城市社区融入群众原汁原味的生活;做一天环卫工人、做一天交通警察、做一天社区志愿者等等,通过角色体验、思维转换,获得切身感受。

情感动力的获得要深化党性教育的质量,完成干群同情同心的过程。空间距离的拉近升华到心理距离的拉近,甚至是亲密无间、水乳交融,才是党性教育的体验。否则就是一次基层旅游一次行动扰民一次官方作秀。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心通才通,情近人才近。引导带动领导干部反思,思考群众的疾苦与诉求,剖析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思考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剖析我们的能力素质差距,思考与群众的心理距离。从触动到感悟,从感悟到启迪,从启迪到坚定,党性教育借助群众工作培育,群众情怀在党性修养中升腾。

践行群众路线要有利益动力

马克思曾说:“思想一旦脱离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还强调“正确理解的个人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党性的激发也离不开利弊的权衡,少不了内心的纠结与斗争。与其在实际为官用权的道路上,用人民的权力和国家集体利益 去选择,不如在党性教育中完成这个心理体验。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前人是自己的镜子,照镜子正衣冠,作比较找选择。

利益动力就是要在正向引导中完成心理比较。一方面,在党性教育中开展依托红色资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注重参与和体验。东北抗联是中国革命的最为艰苦的历程。重走抗联路,再回风雪林莽,再见崇山密林。听着故事,含着泪花。学员由衷地自我追问,“把自己放到那个环境里能做得到吗?”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潜移默化地感受着革命时代老一辈革命家的选择,体悟他们的人生与心境,比较今昔的信仰信念。

另一方面,请勤政廉政的优秀党员干部,结合亲身的工作经历和思想历程,把自己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无私奉献的事迹呈现出来。引导学员思考人生。勤政的模范,放弃个人的安逸,完成百姓的责任,我们做得有人家好吗?相互讨论,自我追问,内心渐渐明白了道理,用模范的力量说明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成为优秀党员干部,才能有成功的人生。

总之,发现理论力量,完成心灵感悟,实现情感共生,强化利弊较量,完成好坏比较。通过这一途径,激活了内心,触动了灵魂,形成了信仰,践行群众路线也收获了真正的动力。

(作者单位:吉林省委党校)

第四篇:立足“三农”服务 践行群众路线

立足“三农”服务 践行群众路线

中国农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蒋超良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严治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中国农业银行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努力推动服务“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群众路线学习,深刻认识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党领导下的中央金融企业,忠实履行面向“三农”的光荣使命,坚持股改不改服务“三农”方向,上市不减服务“三农”力度,始终把服务“三农”摆在首位,不断强化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总书记曾指出:“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工农联盟是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三农’问题始终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休戚相关。”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必须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升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大局,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撑。农业银行作为一家面向“三农”、横跨城乡的国有控股银行,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村金融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特殊作用,增强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敏锐性和自觉性,发挥好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于党和国家 1

工作大局。

从农业银行的历史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和把握服务“三农”的重要性。60多年来,农行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一部农行发展史,就是一部服务“三农”史。中央对农行的定位在“三农”,社会各界对农行的期待在“三农”,投资者关注农行的投资亮点在“三农”,农业银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在“三农”。农业银行只有努力做好“三农”金融服务,才能无愧于农行的光荣传统和历史传承,才能为农行长期可持续发展赢得未来、赢得空间。

贯彻群众路线要求,积极创建和弘扬服务“三农”的优良作风

与城市金融相比,“三农”金融具有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情况复杂等特点。

近年来,农业银行紧紧围绕广大“三农”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加大对“三农”和县域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5年翻了一番,惠农基础金融服务覆盖全国84%的乡镇和64%的行政村,对现代农业和城镇化等重点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实践证明,只有贯彻群众路线,依靠农民群众,积极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才能真正把“三农”金融服务做好、做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服务“三农”政策性强,群众色彩浓,做好农村金融服务,需要深入田间地头,深入贫困地区,付出艰苦努力。只有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农民的诉求装在心里,始终抱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才能做到不怕吃苦、不畏风险,才能有踏踏实实为农民服务的精气神。

深入基层调研,听取群众呼声,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服务“三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农村地区幅员辽阔,情况千差万别。城市金 2

融的规律、模式、方法照搬照抄到农村金融领域,效果不好,农民也不满意。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走出机关、走进农村,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三农”金融服务做得好不好的根本标准,才能不断改进服务“三农”的产品、服务、制度和流程,不断提高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坚决破除“四风”,切实转变作风,坚持始终为群众办实事,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中央对农行服务“三农”的定位和要求,细化为可量化考核的业务发展指标、可操作的工作举措和长效化的政策制度,通过科学决策、稳健经营,努力改善服务、提升品质,努力使农业银行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贴心银行、满意银行。

把实现服务“三农”新突破,作为农业银行践行群众路线成果的集中体现

新形势下,“三农”领域正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村信息化都提出了新的金融需求,传统的金融服务已难以满足农民需要。农业银行贯彻群众路线、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核心是要在服务“三农”上取得新突破,拿出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员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果。

在“强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县域“四化同步”发展,为农业银行做好“强农”金融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大批金融需求旺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城镇化在基础设施、产业支撑、住房保障、居民消费等方面,也将带来大量的新增金融需求。农业银行将紧紧抓住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契机,在服务重点、产品设计、政策制度、业务流程等方面做出一揽子安排,拿出专属的金融产品和综合服务方案,做好金融服务对接,办出农行服务特色,使农业银行成为现代农 3

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的首选银行。

在“惠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不断扩大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是农业银行践行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着力提高产品覆盖面和使用率,向农村地区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多功能的基础金融服务。一方面,围绕金穗“惠农通”工程,开展“提质增亮”活动,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保、新农合、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持续扩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丰富优化“惠农通”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金穗“惠农通”工程与政府电子政务网络、移动电商网络等互联网平台对接,拓展惠农卡网络化应用,让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便捷、便宜的金融服务。

在“富农”金融服务上实现新突破,着力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农户贷款,尤其是农户小额贷款直接面向群众,在“富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银行将坚定搞好农户贷款业务的信心和决心,确保农户贷款余额稳中有升、不断增加。一方面,加快推动农户贷款业务转型。重点支持具有产业链依托的“链条户”、与龙头企业签约的“订单户”、经营能力强且信用记录好的“增信户”以及从事专业化种植、养殖的“规模户”,更好地发挥农户贷款的富农功能。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金融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做好对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结合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分别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帮助更多贫困人口走上致富路。

在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上实现新突破,构建服务“三农”长效机制。目前,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已经覆盖了12家分行的944家县域支行。下一步,农业银行将认真落实国务院政策要求,逐步扩大“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省份范围,积极稳妥地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同时,着力完善事业部管理体制,做实“六个 4

单独”运行机制,及时总结推广试点行的好做法、好经验,构建持续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

在县支行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县支行是农业银行贯彻群众路线、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业银行将以提升县支行服务能力为契机,把人财物等各种经营资源更多投向县支行、更多投向基层网点,拓宽县支行的发展空间。积极推动各部门、各级行简政放权,解决县支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支持基层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服务“三农”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强化基层和基础管理,着力加强基层网点治理,不断提升运营、信贷和安全保卫方面的管理能力,打造为农民群众提供平安服务、稳健服务的新型县支行。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4日12 版)

第五篇:践行三心三德,收获幸福

践行三心三德,收获幸福

——三心三德教育活动先进个人事迹材料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为人师十多年了。至今仍然时常想起少儿时期最喜欢的的那首歌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提起教师,人们总是冠以“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学生幸福的引路人!”如此高贵的赞誉,常常令少年时期的我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一种深深的向往。极其幸运的是: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做了教师,的确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因为,我发现: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老师都是一个最亲切、最智慧、最伟大的形象。但是,十年来的用心工作,品尽了做教师的酸甜苦辣,更让我懂得: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谋求人生的幸福。十年来,自己并看到那么多教师的付出后,我才真正理解了,教师,其实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

一、甘于奉献,体验幸福

有一年,我接了一班级,纪律混乱,打架、骂人,顶撞教师、毁坏公物、逃学现象时有发生的乱班。有好几个学生,不在学习上动脑筋,却情窦初开,早早的出现了“早恋”现象。更让人可气的是有几个嘎小子,居然偷偷地在背地里搞起了所谓“选美”活动,面对这种情况,我当然非常生气,但并没有撒手不管,也没有简单粗暴地“关、卡、压”,而是凭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对有问题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个别谈心,搞家访,并在班上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充分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自尊自爱的情感,调动他们各方面的积极性。其中有一个名叫郭志成的同学,考试经常不及格,人称“打架大王”、“逃学大王”。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没有嫌弃,也没有放弃。接班后的第二天,我就对这个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到这个学生“吃软不吃硬”。针对这一特点,我采取了以柔克刚的办法。首先融洽师生感情,课下我主动和他接近,跟他了天,拉家常。还有意安排他为老师做一些事情。如到办公室取书,帮老师登登分,给老师做个教棍等等,使他感到教师处处在想着自己,看得起自己。一次我发现这位同学干活特别卖力气,就有意让他担任了劳动委员。我支持他的工作,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他树立威信,同时对他逐渐提出要求。我经常跟他讲,班干部应处处以身作则,;劳动委员不光干活时要卖力气,在学习、纪律、礼貌、卫生等方面也不能落在同学们的后边。为了便于对他的监督指导,在安排座位时,我不是把他放在被人遗忘的角落,而是故意放在讲桌前。上课提问时,估计他能够答对的问题,就经常让他回答,对他的每一个进步(哪怕是微小的)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为了及时掌握他的学习情况,我几乎每天都当面批改他的作业,通过面批使他及时发现做题的错误,及时纠正,有时作业来不及面批我就写个纸条,夹在他的作业本中。由于基础知识差,学习上“欠帐”太多,放学后,我还经常留下来帮他补课,冬天天太冷,我干脆就把他领到家中辅导。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不逃学了,也不打架了,上课爱回答问题了。作业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地提高。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前后叛若两人,心里非常感激,春节带着孩子专门到家中窜门,高兴地说:“老师您为我们去了一块心病”。

二、团结协作,感受幸福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信任鼓励下,我担任了教研组长。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服务员。担任组长以来,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作为组长我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表率作用,以身作责,从不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协调组员间的关系。每天自己到校较早,做好卫生,打好水来迎接每一位老师是我每天早晨必做的工作。教研中,我们都像一家人,彼此商量,互相帮助。当得到领导好评时,当大家述说这半学期以来的收获时,自己的累瞬间化做了幸福,感受到的是家的温暖。每当为大家介绍班级管理经验,为同行讲解自己的教学体会时,我总会感动。感动的是集体为我带来的一次次灵感,感动的是每位同仁的积极帮衬。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毕业班教学,新改版的教材不熟是眼前的难题。钻研教材,备课,作业,批改试卷.遇到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有时连续几天都是凌晨才睡,可在课堂上,在学生面前还得要装出一副生龙活虎的样子.这时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体贴,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亲密。即使是一句关切的话即使一个关怀的眼神,都是莫大的鼓舞。我为我能生活、工作在一个友好和谐的环境里感到幸福无比.。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是什么构成了我们无数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是什么使我们教师甘为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满腔的热爱,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全国著名师德模范刘让贤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的生命在一批又批孩子们身上延续,我的乐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寻找,我的幸福在一年又一年的工作中获得。”我觉得,他的所思、所想、所为,恰好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说明。

三、多重角色,演绎幸福

在学校,我们是学生的引领者;在家庭中,我们又摇身一变,变成了父亲、丈夫和孩子。这多重的角色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彩,但同时,肩上也承载了很多无形的责任。我们要孝敬父母、呵护孩子、尊重爱人,还要勤俭持家、尊重邻里。这就要求,我们的心里除了想着工作,还要装着家庭;除了关爱学生,还要体贴家人。我和丈夫结婚这么多来,从没有真正的吵过一次架,为此,受到了很多同学、同事及朋友的称赞。和家人在一起,我觉得:理解是第一要素,相处是水,宽容是杯,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我们除了置身于学校和家庭以外,我们还是社会的公民。作为社会的千千万万中的一分子,我们也要遵守社会公德。比如: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待人接物文明,遵守各项法规,严以律己,助人为乐,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注意个人形象。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让教师头上的光环渐行渐远;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给别人带来许多美好的影响;大家都这样做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加健康、和谐。

最后,让我以一首小诗结束对自己的真实写照吧: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广博的天空;我们用爱撒播希望„„„„

这就一名普通教师的真实写照,我不会用华丽的词藻来修饰自己,但我会用实际行动兑现我“以诚做事,用爱育人”的承诺,做一名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无愧于社会的人民教师。

下载“三让、三心”—漳州五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报道(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让、三心”—漳州五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报道(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的群众路线三问心得体会

    “入党为什么、为服务对象做什么、当干部为什么”专题讨论心 得 体 会 4月2日下午,我中心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了“入党为什么、为服务对象做什么、当干部为......

    做好人大践行群众路线的三篇文章

    做好人大践行群众路线的三篇文章 ——2014年3月26日在区人大常委会党组 教育实践活动讨论会上 3月份以来,根据区委关于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常委会党组的同志们......

    明确“三问三观” 践行群众路线5则范文

    明确“三问三观” 践行群众路线 随州日报邹 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群众观、权力观、事业观”(“三问三观”)的问题,......

    践行群众路线要上好三堂必修课

    践行群众路线要上好三堂必修课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上好三堂必修课,就是心系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心系群众。思......

    恩施市一中:立足“三服务”践行群众路线

    恩施市一中:立足“三服务”践行群众路线 2014年05月07日 16:27来源:中新网-湖北新闻网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7日电 (郭辛林 李芙蓉)近来,恩施市一中紧紧立足于“学校为社会服务,领导......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庆祝建党93周年报道材料(精选5篇)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庆祝建党93周年”——大型联欢晚会东京陵街道滨水花园社区党支部2014年6月30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庆祝建党93周年”——大型联欢晚会6月30日晚6时许,东京......

    三秀小学党的群众路线总结报告

    三秀小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向德明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在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在上级督导组的具体指导帮助下,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

    党的群众路线三问心得体会[推荐五篇]

    “入党为什么、为服务对象做什么、当干部为什么”专题讨论 心 得 体 会 4月2日下午,我中心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开展了“入党为什么、为服务对象做什么、当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