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实验报告-氯化钠提纯
化学实验报告-氯化钠提纯
实验目的1.通过沉淀反应,了解提纯氯化钠的方法;
2.练习台称和煤气灯的使用以及过滤、蒸发、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粗食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和可溶性杂质(主要是Ca2+、Mg2+、K+和SO42-)。
不溶性杂质,可用溶解和过滤的方法除去。
可溶性杂质可用下列方法除去:在粗食盐溶液中加入稍微过量的BaCl2溶液时,即可将SO42-转化为难溶解的BaSO4沉淀而除去:
Ba2++SO42-= BaSO4
将溶液过滤,除去BaSO4沉淀,再加入NaOH和Na2CO3溶液,由于发生下列反应:
Mg2++2OH-= Mg(OH)2
Ca2++CO32-= CaCO3
Ba2++ CO32-= BaCO3
食盐溶液中的杂质Mg2+、Ca2+以及沉淀SO42-时加入的过量Ba2+转化为难溶的Mg(OH)2,CaCO3,BaCO3沉淀,并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可以用纯盐酸中和除去。少量可溶性的杂质(如KCl)由于含量很少,在蒸发浓缩和结晶过程中仍留在溶液中,不会和NaCl同时结晶出来。
过程步骤
一、粗食盐的提纯
1.在台秤上,称取8g粗食盐,放入小烧杯中,加3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动,并加热使其溶解。至溶液沸腾时,在搅动下一滴一滴加入1mol·dm-3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约2ml),继续加热,使BaSO4颗粒长大易于沉淀和过滤。为了试验沉淀是否完全,可将烧杯从石棉网上取下,待沉淀沉降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1-2滴BaCl2溶液,观察澄清液中是否还有 1
混浊现象,如果无混浊现象,说明SO42-已完全沉淀。如果仍有混浊现象,则需继续滴加BaCl2溶液,直到上层清液在加入一滴BaCl2后,不再产生混浊现象为止。沉淀完全后,继续加热五分钟,以使沉淀颗粒长大而易于沉降,用普通漏斗过滤。
2.在滤液中加入1ml2mol·dm-3NaOH和3ml 1mol·dm-3Na2CO3溶液加热至沸。待沉淀沉降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加1mol·dm-3Na2C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用普通漏斗过滤。
3.在滤液中还滴加入2mol·dm-3HCl,并用玻璃棒沾取滤液在pH试纸上试验,直到溶液呈微酸性为止(pH≈6)。
4.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用小火加热蒸发,浓缩至稀粥状的稠液为止,但切不可将溶液蒸发至干。
5.冷却后,用布氏漏斗过滤,尽量将结晶抽干。将结晶移入蒸发皿中,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干燥。
6.称出产品的质量,并计算产量百分率。
二、产品纯度的检验:取少量(约1g)提纯前和提纯后的食盐。分别用5ml蒸馏水溶解,然后各盛于三支试管中,组成三组,对照检验它们的纯度。
1.SO42-的检验:在第一组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1mol·dm-3BaCl2溶液,比较沉淀产生的情况,在提纯的食盐溶液中应该无沉淀产生。
2.Ca2+的检验:在第二组溶液中,各加入2滴0.5mol·dm-3草酸铵(NH4)2C2O4溶液,在提纯的食盐溶液中应无白色难溶的草酸钙CaC2O4沉淀产生。
3.Mg2+的检验:在第三组溶液中,各加入2-3滴1mol·dm-3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用pH试纸试验)再各加入2-3滴“镁试剂”,在提纯的食盐溶液中应无天蓝色沉淀产生。
镁试剂是一种有机染料,它在酸性溶液中呈黄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或紫色,但被Mg(OH)2沉淀吸附后,则呈天蓝色,因此可以用来检验Mg2+的存在。
分析思考
1.怎样除去粗食盐中的杂质Mg2+、Ca2+、K+和SO42-等离子?
2.怎样除去过量的沉淀剂BaCl2、NaOH、Na2CO3?
3.提纯后的食盐溶液浓缩时为什么不能蒸干?
4.怎样检验提纯?
第二篇:第一课时 氯化钠及粗盐的提纯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
氯化钠和粗盐的提纯
【课题分析】
《生活中常见的盐》本课题安排在酸碱相关内容之后,合乎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盐开始,介绍两类重要的盐—氯化钠和碳酸盐。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部分先从生活常识着手,主要介绍食盐的性质、用途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根据分布情况提出得到粗盐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探究粗盐提纯。第二部分从图片展示开始,介绍碳酸盐在生活中的用途,并以回忆二氧化碳制法的手法引入正题,以比较碳酸盐和酸、碱反应寻找规律得出复分解反应,比较自然。【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初步学会粗盐提纯。过程与方法:会观察实现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粗盐的提纯
【教学方法】探究式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烧杯、漏斗、量筒、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滤纸、托盘天平、粗盐。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氯化钠和粗盐的提纯
【引入课题】说起“盐”,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什么?[回答]食盐
【讲述】的确,在物质的分类中,食盐属于“盐”类,然而化学上所说的盐具有更广泛的涵义。“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除食盐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物质,有许多是盐,如蒸馒头用的纯碱、腌制肉类用的亚硝酸钠等都属于盐。
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大家最为熟知的盐---氯化钠(NaCl)。【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8“氯化钠”
活动1:与交流
【讨论】通过阅读教材,你对氯化钠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1.氯化钠的组成是什么?
2.人体每天对氯化钠的摄入量大约是多少?对人体健康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3.氯化钠有哪些重要的用途? 4.它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怎样? 【交流】
1.氯化钠,离子化合物。化学式为NaCl,有咸味,重要的调味品,俗称食盐。2.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一般为每人每天3 g~5 g。食盐是维持生命代谢,保证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维持人体内渗透压的平衡。
3.食盐的用途很广。生活中食盐用作调味品,对人体生理作用也很大,而且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医疗上可用来制生理盐水,公路消除积雪也用到氯化钠。4.氯化钠大量存在于海水和天然盐湖中,可通过蒸发结晶海水或天然的盐湖或盐井水来制取氯化钠。
【过渡】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盐叫粗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但也夹杂有不少的不溶性泥沙和可溶性的杂质。
【提问】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 接下来,我们的学习任务是: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活动2:与交流
【讨论】如果要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 【交流】经过溶解、过滤、蒸发,可制得纯度较高的精盐。
活动3:
【活动与探究】粗盐提纯
【小结】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 1.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2.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3.蒸发时,应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液滴飞溅。等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就停止加热。
活动4:与交流
【讨论】如果经过过滤操作,得到的滤液仍是浑浊,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
【交流】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检查仪器是否干净,滤纸是否破损,过滤时液体是否高于滤纸边缘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氯化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探究活动初步掌握了如何去除粗盐中含有的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课堂训练】
1.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操作1”是称量
B.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C.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
D.蒸发至滤液被蒸干后移去酒精灯
2.以下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A.
B.
C.
D.
3.冬天,为确保道路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
B.盐水的沸点较高
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
D.盐与雪发生反应 4.食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质.下列有关食盐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加碘食盐配制生理盐水
B.用食盐水除铁锈 C.用食盐水腌制咸鸭蛋
D.用食盐代替小苏打蒸馒头
5.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用氯化钠配制的,如图是一瓶氯化钠注射液,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1)氯化钠属于___________(填“酸”、“碱”或“盐”)类,它的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2)氯化钠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氯化钠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3)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瓶氯化钠注射液中所含的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g。6.下列是“粗盐中难溶性物质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操作A中两个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过滤速度慢B.滤纸破损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5)指出操作D中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篇:4粗盐提纯实验报告
探究 4 4 《粗盐的提纯》实验报告
合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步骤:
1.溶解 取约 5 克粗盐.用量筒量取 10 毫升左右的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一匙粗盐加入水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时为止. 现象是:液体是()的(填澄清或浑浊)
2.过滤 将滤纸折叠成圆锥状,置于漏斗中,接着用玻璃棒引导溶液顺棒流下.(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现象是:滤液是()的。(填澄清或浑浊)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药品:
粗盐,水
器材:
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滤纸;胶头滴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过滤、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二、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不溶性杂质可以用溶解、过滤的方法除去. 五、实验总结:
1、本实验共用到 2 次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若 过 滤 之 后 还 存 在 浑 浊,其 可 能 原 因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反思评价
第四篇:化学实验报告
用字紫甘蓝汁测厨房物质酸碱性
一、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紫甘蓝、水、白醋、碱面、雪碧、洗涤剂和白酒
2.将甘蓝切碎,并将其放入榨汁机内,再将其汁倒入大碗中,紫甘蓝汁呈紫色(见下图)
3.取一小碗,加入3勺紫甘蓝汁和1勺水,紫甘蓝汁呈浅紫色(见下图)
4.取一小碗,加入3勺紫甘蓝汁和1勺白醋,紫甘蓝汁呈艳粉色(见下图)
5.取一小碗,加入3勺紫甘蓝汁和1勺碱面,紫甘蓝汁呈绿色(见下图)
6.取一小碗,加入3勺紫甘蓝汁和1勺雪碧,出现少量泡沫,紫甘蓝汁呈浅粉色(见下图)
7.取一小碗,加入3勺紫甘蓝汁和3滴洗涤剂,紫甘蓝汁呈艳紫色(见下图)
8.取一小碗,加入3勺紫甘蓝汁和1勺白酒,紫甘蓝汁呈淡紫色(见下图)
9.取一小碗,加入1勺白醋和少许碱面,碱面在白醋中出现少许泡泡,再加入3勺紫甘蓝汁,此时紫甘蓝汁呈粉色(见下图);在加入一些碱面,此时紫甘蓝汁出现泡沫,呈绿色(见下图)
二、实验结论
1.通过上述试验,紫甘蓝汁在不同溶液中呈现的颜色分别为:紫色、粉色和绿色 2.让紫甘蓝汁呈现紫色的溶液分别为:水、洗涤剂和白酒 3.让紫甘蓝汁呈现粉色的溶液分别为:白醋、雪碧 4.让紫甘蓝汁呈现绿色的溶液分别为:碱面
5.实验说明:紫甘蓝汁在酸性溶液中呈粉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绿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第五篇:化学实验报告
临汾第十一中学高中学业水平化学实验操作考试
工作总结
为了确保2013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临汾十一中学认真学习和贯彻市教育局有关通知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此次考试提供了物力和思想上的支持。
一、根据我市教育局下发的《2013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考务安排》,我校制定了本次考试的临汾十一中学考点实施方案。
二、成立了以学校校长王永和同志任考点主任、教务处主任霍莲霞同志为考务办主任的组织机构,下设考务办,由学校教务处和年级主任组成,并做到了细致的分工,包括实验器材、药品的采购与配置,考务组织管理,后勤保障,考生的组织与领考等其他工作,确保考试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万无一失。
三、6月16日,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正式开始。考生领考、点名、抽签、考试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考试各个环节中,有关考务人员按照《2013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考务安排》和培训内容执行考务工作。整个考试过程井然有序,环节衔接紧凑,工作细致扎实,没有出现任何的工作失误和闪失,做到了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了2013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工作。
2013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