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南州生态畜牧业考察报告(含五篇)

时间:2019-05-14 03:1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海南州生态畜牧业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海南州生态畜牧业考察报告》。

第一篇:关于海南州生态畜牧业考察报告

关于海南州生态畜牧业考察报告

——兼论江苏省对口援青的三个切入点

根据青海省海南州政府与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我们海南项目组的前方调研人员,于10月5日,开始了为期23天的青藏高原之行,为编制《2011-2020年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作前期调研。本次调研活动采用走访座谈、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4种方法进行。调研组在海南州驱车2500公里,先后在共和、兴海、同德、贵南、贵德5个县召开了23场县、乡(镇)、村、企业座谈会,中途参观考察了青海省三江源集团旗下的同德牧场和贵南牧场以及黄南州河南县。调研人员先后与全州5个县的主管县长及有关部门领导、36个乡(镇)的乡(镇)长、部分村干部、农牧民代表、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调研组还深入到元者村、哈乙亥村、上游村、麻什干村、吾隆村等生态畜牧业示范(试点)村和游牧民定居点,解剖了5个牧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收集到700多万字的书面资料和大量的图片资料。

通过对海南州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调研,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政府领导给予高度重视。调研人员到达海南州,常务副州长普化太、州长张文魁先后安排接见。对我们提出的包括42个座谈会调研项目、8页/套调查问卷和32张/套调查表格的调研计划,州政府不但以办公室名义正式行文通知落实,而且专门召开由州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各县分管县长和农牧局局长参加的规划调研动员会,常务副州长普化太亲自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县人民政府主管县长对调研工作负总责,全州上下全面配合江苏专家做好调研工作;州政府还抽调州生态办主任、州科技局副局长叶丹、州生态办副主任、州农牧局副局长徐学元和草原专家、畜牧专家、农业专家共7人具体参与调研行动。

2、全州上下的主动配合出乎意料

州生态办工作人员全部出动,按照我们的要求对考察调研活动的组织工作进行了精心、周到的设计和安排,县、乡政府领导出席座谈会,不仅准备了书面发言材料,而且畅所欲言,仔细回答了我们现场的提问,并对规划提出具体要求和建议。州、县政府各部门把以前制定的规划文本和正在准备的规划草案都毫无保留地提供给调研组,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原始资料。每一次座谈会都是济济一堂,调研活动环环紧扣。在生活上,州生态办为我们准备了防止高原反应的药物、御寒的棉大衣,在饮食起居上的安排更是无微不至。

3、州政府领导对调研组成员的充分肯定出乎意料

海南州的主体民族是藏族,其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63%。海南州不仅是我国重要的高原生态屏障,而且是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责任。调研过程中,我们虽然与藏族同胞存在语言障碍,但是,我们充分尊重并融入藏族同胞的文化之中,与藏族牧民席地而坐,合影留念,倾听他们的呼声,使他们对来自江苏的专家从拘谨到融合,越来越敬佩和感激,接待礼仪越来越隆重,反映的情况越来越多。调研汇报提纲递交之后,州政府领导对我们的调研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当即决定聘请海南项目组4位专家(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海南项目组项目总监李润豪、规划总编制张建强、国际有机联盟运动中国总代表周泽江)为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首批经济顾问。

二、三个“触目惊心”

尽管在调研中我们受到的礼遇、得到的尊重终生难忘,但是,我们对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却感到心情沉重。

1、草原退化之严重触目惊心

海南州地处黄河上游,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地区。全州拥有草场面积5069万亩。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水草丰美,是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为的开垦种粮和过度放牧,草场退化面积占29.9%,土地沙漠化面积占27.5%,水土流失面积占14.23%。我们在木格滩亲眼看到地下鼠打洞堆成的小土包一个挨着一个,地上的老鼠在我们面前窜来窜去。据草原专家介绍,在这片面积高达22万亩黑土滩上,国家已经投入了数千万元治理费,生态状况依然如故。拉西瓦镇豆后浪村的牧民多杰东主说:“现在的公牧草场都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上面无人过问,牧民竞相放牧。近几年电视上宣传支持生态畜牧业的项目很多,牧民积极性很高,跑到乡里抢着要,但就是拿不到,感觉政府就是在欺骗老百姓。这一次,江苏的专家来帮助我们搞规划,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让我们很感动。”

2、畜牧超载之严重触目惊心

据青海省草原监测站的最新通报,海南州草原的理论载畜量为432.79万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667.78万个羊单位,超载率为54.3%。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同德县,超载率高达161%,兴海县超载率高达113%。走传统畜牧业发展的老路子,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生态继续恶化,畜牧业发展难以为继。拉西瓦镇曲乃亥的牧民朋毛说:“合作

化时,我们村放牧的牛羊是2万头(只),现在是7万头(只),草原破坏严重,牧民已经为未来的生活担忧。发展生态畜牧业,我们盼望多年了。”

3、大量游牧民无法定居触目惊心

国家投入巨资,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原本是惠及牧区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转型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工程”、促进长治久安的“稳定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固本工程”,然而,在我们走访的每一个定居点,人去房空的现象却比比皆是。我们在太阳落山后站在高坡上观察过马营镇数百栋小别墅一样的定居点房屋,竟然几乎看不到灯光。在与麻什干村的牧民座谈时,村支书洛托反映了“空城记”背后的实情:“我们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没有文化,不会讲汉语,又没有技能,政府让我们离开草原搬进城,但是,却没有考虑我们干什么?吃什么?物价是那么高,政府补贴的钱根本无法生活。”他透露,周边70%的牧民不愿意离开草场,搬过来的牧民无事可做,又纷纷“逃”回去了。据海南州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制定的五年规划,2009—2013年,海南州将投资12亿元,在5个县26个乡镇完成20289户牧民的定居工程,2009年刚刚起步,却受到牧民的冷遇和抵触,如不改变思维和方法,实施牧民定居工程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三、三个“重要切入点”

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是中央交给江苏的光荣任务,是江苏人民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根据梁保华书记在江苏青海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海南州面临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江苏省的对口援建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

1、拓宽营销渠道,把海南州的优质畜产品卖出优价

海南州地处青藏高原,能够适应恶劣自然条件生存的藏牦牛、藏

系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由于生长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内地人工饲养的牛羊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生命力。产自高原净土的畜产品是天赐之物、得天独厚,无公害、绿色、有机。这对于江苏省的龙头企业而言,以青藏高原有限的藏牦牛、藏系羊为资源,通过品牌策划,利用其开拓中高端市场,是不可多得的商业机会。

2、扶持后续产业,让游牧民定居点的人气旺起来

在已经建成的游牧民定居上,绝大多数都有配套的暖棚。游牧民世世代代与牛羊为伴,利用暖棚发展牛羊育肥是最容易适应的职业选择。通过牛羊育肥,可以大规模地安臵游牧民再就业,吸引越来越多的牧民定居,减轻对草原的压力;可以带动草产业和饲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就地延长畜牧业产业链;可以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进行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可以依托科学技术的推广,进行品种改良,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可以形成商品牛羊的放牧、养殖、交易、屠宰、冷藏、物流、营销以及牛羊肉、奶、皮、毛、骨、内脏的深加工进行系列开发。麻什干村的牧民兰本加已经积累了十年的育肥经验,他认为,发展牛羊育肥,每只羊可以获得50—100元的利润,只要具备畜棚、水、饲草料和100元/只的周转金,在定居点可以吸引60%的游牧民安居。过马营镇的党委书记认为,在定居点发展牛羊育肥的技术问题,镇政府自己就可以解决。贵南县的才让加副县长认为兰本加反映的情况,在贵南县具有普遍性。因此,江苏省的援建工作如果以帮助游牧民定居点发展牛羊育肥,可以事半功倍,立竿见影。后续产业和配套设施的跟进,让游牧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3、进行干部轮训,全面实施领导干部的“观念更新工程”江苏对口援建海南州,既要有市场的对接、产业链的延伸,也要有观念上的对接。由于藏族同胞生活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交通极不方便的青藏高原,在思想观念上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们调研过程中,从上到下,“等靠要”的现象非常非常普遍。一方面,他们缺钱,声称只要有钱什么都好办,另一方面,国家给的钱根本不会花。调研中,拉西瓦镇的一个藏民气愤地说,山地上明明不能种树,上面的人却偏偏化钱让我们种,结果,我们种的树全部死光了。在唐乃亥乡,国家投资兴建大棚让农民种蔬菜,一个大棚一年收入可以达到24000元,因为自然灾害大棚受损,菜农宁可放弃很好的收入,也不自己修理,更不可思议的是,县主管部门的领导对菜农伸手要钱修理大棚的要求不但不加以引导,反而表示追加投资。从受损大棚的追加投资,到黑土滩毫无效果的治理以及游牧民定居点的“空城记”,被浪费的投资不胜枚举。因此,转变各级领导的思想观念极为重要。江苏省的对口支援应该而且必须进行机制创新,教育、培养、激发当地干部和群众进取向上的精神。在援助机制上,建议对安于现状“等靠要”的、“穷则思变”没有行动的、勇于实践有成果的地区和个人进行区别对待,鼓励积极上进的,扶持要求进步的,激发安于现状的。建议对海南州、县、乡(镇)、村各级各类干部全面实施以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疗养体检为形式的“观念更新工程”,为江苏省与海南州的市场对接、项目对接、企业对接、经济对接奠定基础。

由于时间仓促,大量的调研材料尚未来得及消化和研究,以上汇报中的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海南项目组

张建强

二0一0年十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2013生态畜牧业座谈会材料

淄川区畜牧兽医局

关于全区生态有机畜牧业产业发展的座谈材料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生态畜牧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政策扶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

目前,全区畜牧产业已初步形成三大产业带:一是以昆仑、西河、罗村为中心的家禽产业带,饲养量占全区的80%左右。二是以西河、太河、寨里等镇的林下养殖产业带,这些镇的林下散养饲养量已占到全区的85%,三是以罗村、昆仑、岭子和开发区的生猪饲养产业带,这一区域生猪占全区饲养总量的85%以上,成为饲料、兽药、规模生产和生猪交易的主要集聚地。

(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今年来,我区畜牧业生产在生猪市场行情下滑、禽流感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仍然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据畜牧统计报表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生猪存栏23.5万头,出栏20.6万头,同比增长分别为5.6%、0.59%;家禽存栏219.9万只,出栏173.87万只,同比增长分别为2.3%和11.5%,受禽流感疫情影响,肉鸡存栏36.4万只,同比下降13.2%,出栏69.2万只,同比下降3.9%;牛存栏1.65万头,出栏0.46万头;羊存栏7.3万只,出栏2.76万头,肉蛋奶总产2.71万吨,畜牧业总产值5.17亿元。

(三)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通过品种引进和改良,全区畜禽良种率不断提高。到2012年底,全区二、三元母猪比重达90%;节粮型、食草型、特色畜禽快速发展,牛肉、羊肉、兔肉、禽肉占肉类总产比重由2010年17.38%上升到28.13%。全区已初步形成了由1个二级场(父母代场)和4个人工配种站(点)、众多孵化场组成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良种推广率达95%以上。

(四)畜牧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2012年底拥有3家市级以上畜牧业龙头企业,组建了74个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其中1个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摘星山),1个省级合作社示范社(陈氏黄粉虫),1个市级合作社示范社(冠川黄粉虫)。进一步做强品牌畜牧业,拥有浓香谷、锦川圣王、川山、东山里、正业土猪等多个产品品牌。畜产品超市销售、配送、网上买卖和连锁经营等逐渐扩大。

(五)生态畜牧业发展空间广阔

一方面我区具有数量较多的冬闲田和可利用草山草坡资源,种植优良牧草和饲料作物,发展食草畜禽。另一方面,我区山区地域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几十万亩的林果蔬菜园地可推广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畜牧业,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大力发展生态畜禽业空间较大。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畜禽产业布局的调整和饲养、经营、增长方式的转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展农牧结合、生态友好型畜牧业,构建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要求。在继续保持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同时,要加大畜牧服务业和产后加工销售的提升。利用生态优势,生产出更多的无公害优质畜产品,包括风味畜产品,并在省内外市场上创出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要挖掘当地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立足农村现实,扶持发展一批中小规模经营的养殖农户,让广大农民通过畜牧业增产增收。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良种工程和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保障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原则。通过区域布局规划,有效地利用山区资源;合理规划畜牧业用地,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畜产品自给水平,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坚持保护环境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畜牧业,而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畜牧业,重点发展生态型畜牧业,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及生产条件,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的目标。

3、坚持生态循环原则。按照养殖排泄物与消纳平衡原理,充分发挥山区自然和生态资源优势,以发展无公害、绿色、生态畜产品为重点,优先发展具有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型畜禽养殖业,把山区潜在的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经济优势。

(三)发展目标

按照区委区政府“生态区建设”和“绿色淄川”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区畜牧业发展目标是建成资源优化、环境友好、生态养殖、循环经济、科技兴牧、加工增值的山区生态畜牧业,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的。

至2015年,畜牧业总产值突破12亿元,比2010年增26%,产值占大农业45%以上,全区年出栏生猪50万头、羊10万头、林下散养65万头(只、箱)、肉禽500万只,肉蛋奶总产7万吨。在稳定发展数量的同时,着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到2015年,生猪、家禽、羊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0%、90%、80%,生猪、家禽生产基本实现产业化。优质商品猪比重提高到80%,生猪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规模化畜禽场粪便处理率达95%以上。生态规模养殖场实现品种优良、技术先进、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生态循环、产品安全。

三、基本思路、主要任务

(一)基本思路

实现两个转变,即畜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牧业发展由平原向山区迈进,山下向山上转变,抓好四项调整,即布局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工作调整。实施五项工程,即畜禽良种工程、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程、规模化畜禽场环境治理工程、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畜牧业管理数字化与信息化工程。

(二)主要任务

1、抓好四项调整

(1)布局结构调整。根据《淄川区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川政字〔2011〕68号),计划到2015年,畜禽禁止养殖区内,所有的畜禽养殖企业全部退出;畜禽控制养殖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新建小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达标排放标准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标准。要按照“规模养殖、综合治理”要求,逐步缩小散养比例,同时应加大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程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达不到要求的畜禽养殖场,要实现关停或搬迁;畜禽适合养殖区,适度发展畜禽养殖业,按照“畜牧进山,养殖上山”发展战略,尽量少占或不占用耕地,充分利 用闲杂地、荒山荒坡等非农用地,充分考虑周边种植业对畜牧粪便的消纳吸收能力,在远离城镇、村庄、公共要道、干流、水源区域布点,并落实到具体地块,发展融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于一体,养殖、环保、旅游观赏相和谐的生态循环型畜牧业。

(2)产业结构调整。在我区三大产业带布局基础上,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确定畜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主导品种和优势区域,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特色优势产品集聚,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畜产品产业区或产业带。主要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如下:生猪优势区域布局:以保供给、生态化、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提升罗村、昆仑、岭子规模生猪产业,稳定该区域生猪饲养总量;适当控制洪山镇、开发区、太河镇、双杨镇的生猪养殖量,加快发展寨里镇、西河镇等山区半山区规模化生态养殖。

林下养殖优势区域布局:重点利用林果园地、草地,建设优质散养山鸡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布局在太河、西河、寨里、龙泉等镇。节粮型、食草型畜禽优势区域布局:开发饲草资源,利用草坪、秸秆、农产品下脚料发展规模肉羊、肉牛场,重点布局在双杨镇、太河镇、西河镇、寨里镇、昆仑镇等山区半山区。特种畜禽优势区域布局:充分发挥特色品种优势,建立和完善特色畜禽品种良种体系。特种畜禽包括兔、蜜蜂、特种猪等畜禽种类,主要在具有特种畜禽生产传统区和具有一定产业基础、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镇。兔优势区域重点布局在太河镇、昆仑镇、寨里镇等;蜜蜂优势区域重点布局在西河、太河、龙泉、昆仑等镇;特种猪优势区域重点布局在西河、开发区、罗村等镇。家禽优势布局区域重点蛋鸡在昆仑、西河、罗村、洪山等镇,肉禽重点布局在罗村、寨里、双杨、西河等镇。畜产品加工产业区域布局:扶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龙头企 业,提高产品档次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主要布局在西河镇、松岭路办事处等有资源和传统优势的区域。

(3)产品结构调整。推进畜产品结构由初级向精深加工调整,猪肉产品精深加工由5%提高到30%,肉禽由20%提高到50%。逐年提高无公害畜产品比重,到2015年,规模养殖场(小区)基本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产地认定由10%提高到80%,产品认证由10%提高到50%。加快畜产品品牌建设,推出30个市级以上知名畜产品品牌。

(4)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工作调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工作已经从简单的技术行为,上升到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高度,成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的健康摆在防疫工作的首位;二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控关口前移,把握工作主动性;三是遵循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加强科学指导,实现科学防控;四是坚持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防控能力。

2、实施五项工程

(1)生态畜牧业示范建设工程。以生猪、家禽为重点,到2015年,在全区建设10处生态畜牧业示范场。示范场主要从农牧结合生态循环饲养设备、排泄物处理设施设备、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实现布局合理、建筑规范、清洁生产、管理科学的生态循环畜牧业目标。

(2)畜禽良种工程。为提高生产水平、产品品质和种质资源使用效率,重点建设种猪产业基地、人工授精站。用3至5年时间,优质三元杂交商品猪比重由70%提高到90%以上。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实施品种改良;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实现种猪繁 育、商品猪生产信息化管理。

(3)规模化畜禽场排泄物治理工程。为确保人畜健康和畜产品安全,发展循环经济,到2015年,全面完成对全区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环境治理,该工程主要是通过农牧结合,排泄物异地治理和发酵床零排放建设等生态治理模式,其中农牧结合利用模式包括明沟改暗沟、粪便发酵池、沉降池、排灌等;沼气资源利用模式包括发酵池、排污暗沟、沼气净化、异地消纳设备等;发酵床环保型模式包括建设排污暗沟、发酵车间等设施。

(4)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为建立科学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在队伍、技术、制度三个方面落实保障措施。规模养殖场的畜产品要求达到无公害标准,并通过畜牧业龙头企业推出10个在省内有影响的品牌畜产品。

(5)畜牧业管理信息化工程。一是建立畜产品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数字技术,利用5年时间构建猪肉质量安全数字化监控和可追溯体系,改变传统的畜产品质量监控方式。二是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与应急处置系统。建立疫情监测和预警数据库、应急决策咨询专家库,实现对动物疫情的及时采集、科学评估、快速检测、早期预警、高效处置。三是建立畜牧生产资源与预测预警系统。提供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畜牧资源、生产情况、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分析预测等信息。定期公布市场预警信息。四是建立畜牧科技咨询服务系统。整合省、市、县(区)、镇科技资源,实现网上技术咨询指导、项目申报,开展远程教育。

四、存在问题

(一)产业规模仍然偏小。虽然近年来我区畜牧业规模有了 发展,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但饲养规模偏小,农户散养方式,影响了畜禽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直接影响产业化进程。并且对农村的生活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在提升产品质量和确保畜产品安全等带来一系列问题。

(二)养殖用地问题突出。目前我区畜牧业发展用地规划仍然尚未制订,造成产业发展用地规划无从着落。由于传统和历史原因,以前许多生猪、家禽养殖场为生产经营方便,都在城郊建设。从当时的情况看,其选址与城镇、道路、居民区保持有一定的距离,是符合有关规定的。但是,随着城镇扩张,其间距离越来越近,原先可以用于畜牧用地的土地也随着城镇村庄的扩建被征用而逐渐缩小。同时,我区养殖场还存在着用地审批难的问题,畜牧用地成为困扰我区畜牧业发展瓶颈问题。

(三)粪污治理问题较为严峻。由于我区部分养殖场主环保意识不强、不舍得投入,以及政府投入畜牧业的资金严重不足等原因,使我区大部分养殖场基础设施条件差,缺乏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排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四)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健全。我区目前的良种繁育体系不适应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一是种畜禽场结构不合理。全区仅有一个种畜场,而且是二级繁育场,猪、禽、羊的供种能力较弱。二是基础设施简陋。由于种畜场建场时间早,基础设施超期使用,种畜场畜舍、饲养设备破损严重。

(五)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畜产品质量不高,名、优、特畜产品数量不足。畜产品加工与发达地区存在巨大差距。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量占畜产品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60-70%,而我区的加工比重极低,其中肉类加工比重不到10%,且加工技术较落后,企业规模较小。

五、建议采取措施

(一)建立畜牧业财政投入扶持机制。政府投入对产业发展的扶持作用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建立稳定增加的财政投入机制是推进我区畜牧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应加大公共财政对畜牧业的投入,形成稳步明显增加的财政投入扶持机制。财政资金主要用于畜禽良繁体系建设、新技术培训推广、流动资金贷款利息补贴、环境污染治理等符合财政公益性投入支持的环节。二是各涉农资金要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支持。三是增加环保资金对畜禽规模养殖粪污治理设施建设投入。基于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集中,养殖比较效益低,环境治理投入大而增加养殖成本的情况,政府公益性财政应当对畜禽排泄物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投入。在对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环境评价上,要尽量给予政策支持。

(二)发展生态立体种养循环经济。大力推广“猪-沼-果蔬林”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以及经济适用的综合治理技术,鼓励粪污经处理后上山、下田、入塘、自行消纳,变废为宝,做到零排放。扶持畜禽粪便加工利用企业的发展,鼓励畜禽粪便加工生物有机肥等,对农村利用沼气的企业和个人予以优惠政策,按照农牧业相结合、综合利用优先、种养平衡一体化的原则合理规划,合理组织畜禽养殖生产,实现畜禽养殖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三)强化服务意识。要按照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畜产品的要求组织生产,结合“四级联创”示范创建活动,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标准化进程。区、镇畜牧兽医部门要充分利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繁育母猪饲料发酵湿喂技术推广项目、“阳光工程”等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规模 养殖户的素质,加强技术指导,及时推广新品种、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生产水平。要制定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小区畜禽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和畜产品质量的监测,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使用和制售假、冒、伪、劣畜禽生产投入品的行为,促进安全生产的制度化,建立畜禽产品安全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区域布局工作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污染治理法律、法规和新建养殖场、禁止养殖区、禁建区、适度养殖区规定的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畜禽养殖生产、污染治理氛围。一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传单、宣传栏等媒体,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二要对养殖业的污染、治理等情况进行正、反两方面报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通过典型榜样的带动,引导广大养殖业主向生态养殖模式、山地畜牧业发展,走产业循环经济之路;三要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鼓励引导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全面增强社会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淄川区畜牧兽医局

2013年7月2日

第三篇:发展现代畜牧业考察报告

发展现代畜牧业调查报告

2011年8月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管理畜牧业,具有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和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

当前,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本文就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举措提出一些思考。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

首先,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加快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制约,种植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处于平稳增长期,而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质增效都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大。畜禽饲养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发展势头较好。二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0年畜牧业实现产值1亿元,为养殖户人均直接增收达到630元,2011年预计人均增收可达800元。三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

位越来越重要,以后一定会主辅换位,畜牧业在大农业中主导地位也会进一步确立。

其次,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改变传统畜禽饲养方式的必然归宿。传统畜牧业受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生产者素质、市场发育状况等因素影响,存在饲养规模小、疫病控制难、产品质量差、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经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发展专业化、大规模的现代畜牧业就成为历史必然。据调查,全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和适度规模养殖户总数超过600户,已占饲养总量的50%以上,规模化家禽养殖占总饲养量的90%以上。

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两型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正是顺应“两型社会”要求,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畜禽健康,产品优质安全”的标准组织生产,推动畜牧业朝着“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生态养殖模式方向发展。目前,全10多加养殖场(小区)建有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设施,对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了无害化排放。

第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当前,大中城市逐步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就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增强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规范畜禽产品养殖过

程和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促进畜禽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相关管理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市畜禽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养殖效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

二、发展现代畜牧业可行可为

(一)市场强力拉动,优惠政策驱动,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全国出现猪荒,生猪市场需求增大,供求矛盾突出。为了平抑物价,维护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包括国家生猪调出大市奖励政策,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地方政府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等等。市场的需求和各级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我们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推进我市现代畜牧业再上一个台阶。

(二)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夯实了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一是畜禽小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小型大规模的格局。截止目前,全市已经建成规模化养殖场(小区)17个,各类畜禽养殖大户达到600余户。标准化养殖方兴未艾,规模效益大幅增加。二是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的应用,是养殖场户节约了饲养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得到了养殖户和社会的一致认可。三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筑牢了产业基础。到目前为止全市建成龙头企业6家。

3、从业人员健康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发展现代化畜牧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各级、各部门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专题讲座、现场参观,组织畜禽养殖户参加国家级、省市市畜禽交易会、技术研讨会,了解国内外畜禽发展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知识,提高养殖者和从业人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一批能吃苦、观念新、善经营、懂技术、素质高的养殖队伍。

三、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注重的事项

一是注重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应针对我市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资金、市场等多种因素,遵循快速发展又恰如其分的原则,实现要持续发展,选择各自合理的生产规模和建设模式,通过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达到防御各种风险、降低成本、实现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目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市应重点推行两种经营方式。一是大力开展畜禽小区建设。按照品种良种化、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形成小区规模优势,到2015年,全市规模养殖场户总量达到1500户,其中年出栏2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达到500户,其中出栏千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100个;二是着力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行 “公司+基地+养殖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按保证农户收益的协议价收购,农户按标准修建(改造)圈舍进行规模养殖的“订单养殖”模式,推动畜牧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二是注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继续推进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良种猪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力争到2011年底,建成5—10个存栏300头左右优质能繁母猪的扩繁场。切实加强政策导向、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以市乡为主的生猪人工授精网络,不断提高制种供种能力。鼓励养殖场(小区)自繁自养,全面实现良种化。继续抓好奶牛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合理布局、发展我市肉牛生猪配种站,加强冷配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受精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优良家禽品种饲养面。切实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畜牧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工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牵引带头作用,加快良种良法推广。

三是注重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在动物疫情诊断、监测、防疫监督和兽药、兽医监察等方面条件。进一步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加快推进市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强化市级兽医部门的责任,建立一支布局合理的骨干防疫队伍。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体系,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完善以市、乡镇为主

干,以防检人员和村级防疫员为支点的疫病测报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科学指导疫病防控。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加强应急预备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兽医卫生监督所建设,切实加强乡镇、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动物疫病可追溯,逐步建成全市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体系和公益性乡镇)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经费及日常运转经费、村级防疫员补助等全额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保障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经费。到2015年,市、乡标准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四是注重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全面推行HACCP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畜禽饲养投入品的监管制度,指导养殖户规范饲养、科学用药,杜绝违法使用投入品的行为。强化畜禽及其产品检疫检验工作,推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畜禽免疫标识制度,建立牲畜信息档案,严把市场准入关。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畜产品药物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监测长效机制,逐步与国际市场对接。

五是注重建立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投入,有效整合财政支农及各类项目建设资金,相对集中投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地方政府扶持畜牧业的力度,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发展畜禽养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给信誉好、资金运转有困难的养殖企业提供必要的信用贷款,促进畜牧业发展。

六是注重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重点是要加大畜牧业保险力度。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抓好能繁母猪、肉猪的保险工作,并将保险延伸到畜牧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不断拓宽保险范围,防范因为自然、重大动物疫病灾害和市场等多种因素给养殖业带来的风险,保障我市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七是注重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把畜牧业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切实做到规划合理、生产标准、设施完善,用现代生物学、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指导生产,倡导畜禽粪便和污水通过无害化处理还田种稻、浇果和养鱼,实现氮、磷、钾的生态循环,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第四篇:发展现代畜牧业考察报告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管理畜牧业,具有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和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

当前,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县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就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举措提出一些思考。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

首先,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制约,种植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处于平稳增长期,而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质增效都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大。畜禽饲养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发展势头较好。二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0年畜牧业为农民直接增收达到263元,2011年预计可达280元。三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养殖业与种植业产值比为56.5:43.5,主辅换位,畜牧业在大农业中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其次,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改变传统畜禽饲养方式的必然归宿。传统畜牧业受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生产者素质、市场发育状况等因素影响,存在饲养规模小、疫病控制难、产品质量差、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经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发展专业化、大规模的现代畜牧业就成为历史必然。据调查,全县目前养猪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46%,5年降低约19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化生猪养殖已占饲养量的50%以上,规模化家禽养殖占总饲养量的70%以上,5年分别上升了约30和40个百分点。

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两型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正是顺应“两型社会”要求,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畜禽健康,产品优质安全”的标准组织生产,推动畜牧业朝着“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生态养殖模式方向发展。目前,全县60%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小区)对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了无害化排放。

第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当前,大中城市逐步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就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增强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规范畜禽产品养殖过程和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促进畜禽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相关管理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县畜禽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养殖效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

二、发展××现代畜牧业可行可为

(一)市场强力拉动,优惠政策驱动,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全国出现猪荒,生猪市场需求增大,供求矛盾突出。为了平抑物价,维护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包括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地方政府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等等。市场的需求和各级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我们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再上一个台阶。

(二)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夯实了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一是畜禽小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小型大规模的格局。截止2010年底,全县建成生猪养殖万头村××个,各类畜禽养殖大户达到××余户,生猪、小畜禽规模出栏率分别为52%和72%。标准化养殖方兴未艾,规模效益大幅增加。二是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初步探索了我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路子。大力推广“畜—沼—农(果、菜、粮)

第五篇:发展现代畜牧业考察报告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管理畜牧业,具有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技术密集、工业化程度高和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特征。

当前,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县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为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就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性、必要性和举措提出一些思考。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要性

首先,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受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产技术水平的制约,种植业特别是粮食发展处于平稳增长期,而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现农业增质增效都具有重要意义。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大。畜禽饲养总量及人均占有量逐年增长,发展势头较好。二是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12年畜牧业为农民直接增收达到263元,2012年预计可达280元。三是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养殖业与种植业产值比为56.5:43.5,主辅换位,畜牧业在大农业中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其次,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改变传统畜禽饲养方式的必然归宿。传统畜牧业受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生产者素质、市场发育状况等因素影响,存在饲养规模小、疫病控制难、产品质量差、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脆弱等弊端已经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与之相适应,发展专业化、大规模的现代畜牧业就成为历史必然。据调查,全县目前养猪农户仅占总农户数的46%,5年降低约19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化生猪养殖已占饲养量的50%以上,规模化家禽养殖占总饲养量的70%以上,5年分别上升了约30和40个百分点。

第三,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发展“两型畜牧业”,现代畜牧业正是顺应“两型社会”要求,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畜禽健康,产品优质安全”的标准组织生产,推动畜牧业朝着“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一致的生态养殖模式方向发展。目前,全县60%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小区)对粪便实行综合利用、做到了无害化排放。

第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当前,大中城市逐步实行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就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现代畜牧业有利于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的贯彻实施,增强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规范畜禽产品养殖过程和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促进畜禽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相关管理者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县畜禽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增强畜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提高养殖效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放心蛋”。

二、发展××现代畜牧业可行可为

(一)市场强力拉动,优惠政策驱动,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近年来,全国出现猪荒,生猪市场需求增大,供求矛盾突出。为了平抑物价,维护稳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生猪生产的扶持政策,包括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地方政府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等等。市场的需求和各级政府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为我们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抓住机遇,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再上一个台阶。

(二)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夯实了我县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一是畜禽小区建设初步形成了小型大规模的格局。截止2012年底,全县建成生猪养殖万头村××个,各类畜禽养殖大户达到××余户,生猪、小畜禽规模出栏率分别为52%和72%。标准化养殖方兴未艾,规模效益大幅增加。二是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初步探索了我县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路子。大力推广“畜—沼—农(果、菜、粮)”生态养殖模式,在养殖场(小区)推行“干稀分离、雨污分流、节水养殖、综合利用”,大力宣传、推广循环养殖,节约了饲养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得到了养殖户和社会的一致认可。三是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筑牢了产业基础。到目前为止全县各类产业化畜禽龙头企业6家。其中广东温氏“公司+基地+养户”模式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发展畜牧业,其合作养户年出栏肉鸡

达××万只以上;实施的“生猪30万头一体化项目”,其××种猪场已建成投产,目前存栏种猪3000多头;××扩繁场、××扩繁场也运行良好。四川×养殖公司常年存栏外系种猪800余头,年产“新加系”纯种、二杂母猪万余头;××食业有限公司设计年屠宰加工生猪60万头,2012年实现产值近5亿;××××猪肉××厂年需要50万头的猪肉原料,2012年产销两旺。

3、从业人员健康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发展现代化畜牧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各级、各部门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专题讲座、现场参观,组织畜禽养殖户参加国家级、省市县畜禽交易会、技术研讨会,了解国内外畜禽发展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知识,提高养殖者和从业人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一批能吃苦、观念新、善经营、懂技术、素质高的养殖队伍。

三、发展现代畜牧业必须注重的事项

一是注重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应针对我县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资金、市场等多种因素,遵循快速发展又恰如其分的原则,实现要持续发展,选择各自合理的生产规模和建设模式,通过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达到防御各种风险、降低成本、实现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目的。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县应重点推行两种经营方式。一是大力开展畜禽小区建设。按照“四化一园”(品种良种化、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生态养殖园区)的要求,发展若干畜禽养殖小区,形成小区规模优势,到2012年,全县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达到XX户,其中出栏万头以上优质生猪养殖场达到15个;年出栏1XX只以上肉鸡、肉鸭规模户达到1500户;年存栏2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养殖户达200户。二是着力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行温氏集团目前在我县运行有效的“公司+基地+养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按保证农户收益的协议价收购,农户按标准修建(改造)圈舍进行规模养殖的“订单养殖”模式,推动畜牧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

二是注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禽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继续推进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完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温氏集团“3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建设,力争到2012年底,×个分别存栏4000头左右优质能繁母猪的扩繁场全面投产。切实加强政策导向、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以县乡为主的生猪人工授精网络,不断提高制种供种能力。鼓励养殖场(小区)自繁自养,全面实现良种化。继续抓好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合理布局、巩固发展我县肉牛改良站,加强冷配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受精率,大力推广西门塔尔、夏洛莱、皮埃蒙特等优良肉牛品种,引导养殖户从役用牛饲养向肉用牛饲养转变,提高养殖效益。继续支持温氏、隆生公司发展养殖合作户,提高优良家禽品种饲养面。切实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畜牧科技入户”、“新型农民培训”等工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牵引带头作用,加快良种良法推广。

三是注重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在动物疫情诊断、监测、防疫监督和兽药、兽医监察等方面条件。进一步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加快推进县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强化县级兽医部门的责任,建立一支布局合理的骨干防疫队伍。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体系,加强疫情测报网络建设,完善以县、乡镇为主干,以防检人员和村级防疫员为支点的疫病测报网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科学指导疫病防控。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加强应急预备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兽医卫生监督所建设,切实加强乡镇、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动物疫病可追溯,逐步建成全县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撑体系和公益性乡镇)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经费及日常运转经费、村级防疫员补助等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偿机制,保障动物疫病的监测、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经费。到2012年,县、乡标准化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四是注重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全面推行haccp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畜禽饲养投入品的监管制度,指导养殖户规范饲养、科学用药,杜绝违法使用投入品的行为。强化畜禽及其产品检疫检验工作,推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畜禽免疫标识制度,建立牲畜信息档案,严把市场准入关。落实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使用的查处力度。建立健全畜产品药物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监测长效机制,逐步与国际市场对接。

五是注重建立多元化的长效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投入,有效整合财政支农及各类项目建设资金,相对集中投入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地方政府扶持畜牧业的力度,采取“以奖代补”、“贴息贷款”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发展畜禽养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给信誉好、资金运转有困难的养殖企业提供必要的信用贷款,促进畜牧业发展。

六是注重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重点是要加大畜牧业保险力度。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抓好能繁母猪、肉猪的保险工作,并将保险延伸到畜牧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不断拓宽保险范围,防范因为自然、重大动物疫病灾害和市场等多种因素给养殖业带来的风险,保障我县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

七是注重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把畜牧业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切实做到规划合理、生产标准、设施完善,用现代生物学、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指导生产,倡导畜禽粪便和污水通过无害化处理还田种稻、浇果和养鱼,实现氮、磷、钾的生态循环,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下载关于海南州生态畜牧业考察报告(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海南州生态畜牧业考察报告(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现代畜牧业考察报告

    发展现代畜牧业考察报告 现代畜牧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济管理科学管理畜牧业,具有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技术密集、工......

    生态畜牧业调查报告5篇

    关于XX县“一场一池一园”模式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调查 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农业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畜牧业调研报告

    木里镇生态畜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木里镇地处天峻县城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纯牧业的乡镇。草场面积25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58万亩,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占全省煤炭资源的66.7%,......

    生态畜牧业的研究

    生态畜牧业的研究 ——以织金现代农业发展为例 生态畜牧业是现代生态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产物,代表着未来畜牧业发展的方向。畜牧是大产业,生态是大概念,畜牧业生态化关系......

    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

    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省州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意见的通知》的要求,我州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在全州各级党......

    关于罗布泊生态考察报告

    一、罗布泊活动的简略介绍我于2010年9月11日,参加了由统一绿茶与《南都周刊》共同组办的罗布泊楼兰环保探险活动,作为随团的生态学者,于2010年9月21日结束了罗布泊环保探险考察......

    关于罗布泊生态考察报告

    一、罗布泊活动的简略介绍罗布泊,处于昆仑山与天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四周山地上所形成的河流,给予罗布泊以鲜活的生命,湖泊就是这样在盆地的洼处,找其归宿,而不能远流海洋,所以塔里......

    崇明生态考察报告

    崇明生态考察报告5月23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和学生会研究生分会的部分同学来到了崇明县前卫村,考察这一远近驰名的生态农业村。在前卫村,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当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