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
本学期两门理论课程中非传授性知识的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就如同所有经典书籍一样,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疑问而不是答案。那么本文主要也就针对这门课程对我留下的问题以及我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做一下总结。并以此作为总的课程总结。
首先第一节课《技术的本源与教育的意义》中,推荐了三本教材,提到了研究生应该如何学习的10点建议同时也提了课程的考核要求,要求有10篇读书笔记,2篇研讨报告,2篇文献综述,1篇课程论文和一篇课程总结。之后讨论了很传统的怎么来界定技术的问题。从一个我们无法达到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有味道。然后还讨论了教育的本源、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历史、教育发展的事务、国际教育技术名家给中国的10句话、SNS、Second life、以及从一定高度给我们讲述了在澳门、美国以及瑞士等国的参与会议和课程经历、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最后一节课讲了很实质的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如何参与学术会议和如何答辩的工具书一般的内容。自然会为许多同学提供很多的便利。
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认识到的问题:第一节课,焦老师在大家都认真听讲并且做笔记的时候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发讨论,内容是中国学生记的笔记千篇一律。经过对比我们发现确实是一样的。但是经过了激烈的争辩和讨论后,我们除了意识到一些人的表现欲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的看法:首先,人类交流是有情感交互和肢体动作的。第二,课堂讲授属于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第三,经过接近20年的基础教育(个人认为在中国,研究生以下等级包括一些研究生接触的仍属于基础教育范围。不属于高等教育),我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这60余人身上的共性要远远大于差异性。所以,在不到90分钟内,处于高度兴奋的60个人在同一个讲师相同的言语的手势引导下(课堂上教师有专门的引导学生做笔记的动作和语气),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合适。并且拿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也不合适,原因是:第一国外高校学生入学条件很低,你即使什么都不会,只要有钱就可以上耶鲁、牛津这类的世界Top 10。学生的多样性差距;第二是国外的大学并不规定统一的教材,上课前往往推荐接近10本左右的书作为参考学习的数目。而且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所以他们会根据课程内容不同调整自己的笔记内容。但是也不是完全的差别。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上课的方式的。虽然焦老师设计了很多课程讨论环节,但是课堂的气氛自始至终没有被调动起来。当然了这个问题不会很大问题上影响到教学质量,个人认为这个现象可能由以下的原因造成:一,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在课堂引发讨论会造成两个极端,要么所有人都很积极环境乱成一团、要么只有少数人发表言论比较沉闷。二,小组设计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分组设计要求按小组讨论并进行辩论会好一些。三,个人观点,这个可能与研究生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有关。前几节课发言的人很积极,但是言论也很极端(缺少学科知识、极端的偏见和一家之言较多)。随着课程的进行,发言者被学生看成是一种负面形象。从而导致了这种抑制。无论如何,在60多个年龄从20到50之间、经历又各不相同的人群中组织讨论都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推荐的书的。焦老师推荐的书,每一本都很好。可谓都是我们必读的经典著作,但是目前学术环境十分浮躁的情况下。我估计很少人看完了乔纳森的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而且对于目前的研究生,每一本书都价格不菲。很多人宁愿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带家教也不愿意翻看书多看两眼。当然了,这一点上我要自我反省一下。虽然我没有把空余的时间用在过分的事情上,但是这个学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做任务、做项目、做作业和做汇报上。所以我没有读完我应该读的书目。我们身边何尝不是这两种极端呢?一种是忙到不熬夜不习惯,天天面对着一大堆的deadline头痛,一天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东西就打发过去了。另一种人也忙,忙着天天游山玩水会朋友玩儿游戏,还吵吵着生活太乏味了就此抱怨老师对自己不好。总之现在愿意坐下来安安静静的品读一本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还是赶快把自己书架上还没读完的10多本书趁着寒假读一遍吧。
第四个问题,有关于SNS和Second Life,当然了也是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了。首先严格的来说SNS导致的网络革命已经发生了两年,(当然了偷菜抢车位只有一年的历史)。然而这所有的便利之后导致的就是问题,我们迷恋SNS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还是因为SNS让我们上瘾,这一个问题在上一篇博文中略有叙述,再次不再冗述。接下来是Second Life,作为一个非职业菜鸟级游戏玩家,我不得不说Second Life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运用还得斟酌。
自小接触游戏到现在也有10多年了,从8086机器上的编写的鼻祖级乒乓球游戏开始发展,游戏可以分为许多种,即时战略啊,行为养成啊,RpG啊,卷轴式任务闯关啊,解密啊等等等等,但是2000年新世纪的网络发展和游戏革命带给游戏业的冲击,将游戏无情的分为两种: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中国人对于游戏的态度自打最初就没有好过,如果说某人游戏打得好,放到台面上往往大家都会嗤之以鼻。认为他一定不务正业吊儿郎当肯定没有正行。那么前一段杨某教授又对于玩儿魔兽的未成年儿童进行了“电击疗法”和“封闭训练”还搞出了不少流血牺牲,并托词说是因为孩子本来就是问题儿童,不服从管教造成的。我们就两个方面来看一下second life在教育应用的可行性:
从游戏历史上来讲,second life,是虚拟人生的一个网络版本,是前面说过2000年的网络游戏昌盛导致单机游戏没有市场的一个必然结果。而虚拟人生这个游戏,属于行为养成的游戏。的目的在于让人在现有的生活下建立另一种不存在的虚拟的人物,和爱情养成游戏还有城市建设类游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不得不提的是,虚拟人生这类游戏本身就是小众群体能接受的类型。而它的网络版本并不能规划为成功的网络游戏,而从某些角度上来看,游戏广告本身就是对于游戏者的一种讽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钱没有相貌没有成就的庐舍们在网络上可以来找到相应的安慰了。这一点是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我个人认为是最基本的原因。而游戏的自由度过于宽泛也会导致游戏者的迷失,什么都能干还不如什么都不干。
而根据中国国情来看,我们国家的学生人群可以按照很多层面划分,那么现在就把他们分成两种层面:玩游戏的和不玩游戏的。前面我们讲过,中国人打内心并没有接受游戏自身是一种娱乐这种观点。我在大学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同学跟我立志:我大学四年一定不买电脑,我买电脑也不玩儿游戏,不聊qq。最终在帮别人修电脑的时候偶然看见她们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回寝室三四个人围在电脑前面上校内,争着抢着要踩别人页面。当然了,这不属于玩游戏的范围,但是这养的放松和减压确实不如玩游戏来的更爽快和高效。言归正传,我们有一大批这样的人在评论游戏,学习游戏的两个极端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适合,要不就是玩这些游戏太堕落了,要么就是玩这么没意思的东西还不如看书去。那么对于玩游戏的群体来说,两种游戏的哪一种都没有针对娱乐设计的游戏的趣味性高。所以也是不适合的。我们发展不出学习游戏并不在于游戏架构或者设计的问题,其本源还是认为学习和游戏并不是一种整体。而是相对立的,是互不接纳的。
就我学英语的经历来言,我认为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能比单独玩一个英文RpG更锻炼快速阅读能力和单词量了。想锻炼打字速度?上网跟别人聊天去,想扩展自己的知识?wikipedia和百度知道都能很好的给你提供很好的线索。想和国外朋友交流,mIRC(历史差不多和因特网历史一样长)和SKYpE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学习并不是一种单独的个体,学习无处不在。并不是说非要和一定的“学习内容”结合的才叫做学习。我们如果不考虑那么多教学设计和传统教案而采用泛在学习的观点来看待网络和网络游戏,或许会有很大的突破
当然了,学习整个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很多很多。总结呢,我也列下来单子了。不过有一点,因为时间不充裕所以一直没有写下来。我坚持认为,一个好的课程和一本好书,给听众和读者更多的不会是答案,而是更多的问题。我在焦老师的课程上,找到了更多的问题以及更多的切入点。这说明这门课程才是有价值的课程,是能让人受益匪浅的课程。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我们即将沿着焦老师的指引和点播,一步步的走入教育技术的更深领域。
第二篇: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
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
本学期两门理论课程中非传授性知识的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就如同所有经典书籍一样,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疑问而不是答案。那么本文主要也就针对这门课程对我留下的问题以及我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做一下总结。并以此作为总的课程总结。
首先第一节课《技术的本源与教育的意义》中,推荐了三本教材,提到了研究生应该如何学习的10点建议同时也提了课程的考核要求,要求有10篇读书笔记,2篇研讨报告,2篇文献综述,1篇课程论文和一篇课程总结。之后讨论了很传统的怎么来界定技术的问题。从一个我们无法达到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有味道。然后还讨论了教育的本源、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历史、教育发展的事务、国际教育技术名家给中国的10句话、sns、second life、以及从一定高度给我们讲述了在澳门、美国以及瑞士等国的参与会议和课程经历、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最后一节课讲了很实质的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如何参与学术会议和如何答辩的工具书一般的内容。自然会为许多同学提供很多的便利。
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认识到的问题:第一节课,焦老师在大家都认真听讲并且做笔记的时候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发讨论,内容是中国学生记的笔记千篇一律。经过对比我们发现确实是一样的。但是经过了激烈的争辩和讨论后,我们除了意识到一些人的表现欲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的看法:首先,人类交流是有情感交互和肢体动作的。第二,课堂讲授属于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第三,经过接近20年的基础教育(个人认为在中国,研究生以下等级包括一些研究生接触的仍属于基础教育范围。不属于高等教育),我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这60余人身上的共性要远远大于差异性。所以,在不到90分钟内,处于高度兴奋的60个人在同一个讲师相同的言语的手
势引导下(课堂上教师有专门的引导学生做笔记的动作和语气),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合适。并且拿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也不合适,原因是:第一国外高校学生入学条件很低,你即使什么都不会,只要有钱就可以上耶鲁、牛津这类的世界top 10。学生的多样性差距;第二是国外的大学并不规定统一的教材,上课前往往推荐接近10本左右的书作为参考学习的数目。而且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所以他们会根据课程内容不同调整自己的笔记内容。但是也不是完全的差别。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上课的方式的。虽然焦老师设计了很多课程讨论环节,但是课堂的气氛自始至终没有被调动起来。当然了这个问题不会很大问题上影响到教学质量,个人认为这个现象可能由以下的原因造成:一,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在课堂引发讨论会造成两个极端,要么所有人都很积极环境乱成一团、要么只有少数人发表言论比较沉闷。二,小组设计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分组设计要求按小组讨论并进行辩论会好一些。三,个人观点,这个可能与研究生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有关。前几节课发言的人很积极,但是言论也很极端(缺少学科知识、极端的偏见和一家之言较多)。随着课程的进行,发言者被学生看成是一种负面形象。从而导致了这种抑制。无论如何,在60多个年龄从20到50之间、经历又各不相同的人群中组织讨论都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推荐的书的。焦老师推荐的书,每一本都很好。可谓都是我们必读的经典著作,但是目前学术环境十分浮躁的情况下。我估计很少人看完了乔纳森的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而且对于目前的研究生,每一本书都价格不菲。很多人宁愿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带家教也不愿意翻看书多看两眼。当然了,这一点上我要自我反省一下。虽然我没有把空余的时间用在过分的事情上,但是这个学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做任务、做项目、做作业和做汇报上。所以我没有读完我应该读的书目。我们身边何尝不是这两种极端呢?一种是忙到不熬夜不习惯,天天面对着一大堆的deadline头痛,一天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东西就打发过去了。另一种人也忙,忙着天天游山玩水会朋友玩儿游戏,还吵吵着生活太乏味了就此
抱怨老师对自己不好。总之现在愿意坐下来安安静静的品读一本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还是赶快把自己书架上还没读完的10多本书趁着寒假读一遍吧。
第四个问题,有关于sns和second life,当然了也是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了。首先严格的来说sns导致的网络革命已经发生了两年,(当然了偷菜抢车位只有一年的历史)。然而这所有的便利之后导致的就是问题,我们迷恋sns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还是因为sns让我们上瘾,这一个问题在上一篇博文中略有叙述,再次不再冗述。接下来是second life,作为一个非职业菜鸟级游戏玩家,我不得不说second life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运用还得斟酌。
自小接触游戏到现在也有10多年了,从8086机器上的编写的鼻祖级乒乓球游戏开始发展,游戏可以分为许多种,即时战略啊,行为养成啊,rpg啊,卷轴式任务闯关啊,解密啊等等等等,但是XX年新世纪的网络发展和游戏革命带给游戏业的冲击,将游戏无情的分为两种: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中国人对于游戏的态度自打最初就没有好过,如果说某人游戏打得好,放到台面上往往大家都会嗤之以鼻。认为他一定不务正业吊儿郎当肯定没有正行。那么前一段杨某教授又对于玩儿魔兽的未成年儿童进行了“电击疗法”和“封闭训练”还搞出了不少流血牺牲,并托词说是因为孩子本来就是问题儿童,不服从管教造成的。我们就两个方面来看一下second life在教育应用的可行性:
从游戏历史上来讲,second life,是虚拟人生的一个网络版本,是前面说过XX年的网络游戏昌盛导致单机游戏没有市场的一个必然结果。而虚拟人生这个游戏,属于行为养成的游戏。的目的在于让人在现有的生活下建立另一种不存在的虚拟的人物,和爱情养成游戏还有城市建设类游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不得不提的是,虚拟人生这类游戏本身就是小众群体能接受的类型。而它的网络版本并不能规划为成功的网络游戏,而从某些角度上来看,游戏广告本身就是对于游戏者的一种讽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钱没有相貌没有成就的庐舍们在网络上可以来找到相应的安慰了。这一点是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我个人认为
是最基本的原因。而游戏的自由度过于宽泛也会导致游戏者的迷失,什么都能干还不如什么都不干。
而根据中国国情来看,我们国家的学生人群可以按照很多层面划分,那么现在就把他们分成两种层面:玩游戏的和不玩游戏的。前面我们讲过,中国人打内心并没有接受游戏自身是一种娱乐这种观点。我在大学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同学跟我立志:我大学四年一定不买电脑,我买电脑也不玩儿游戏,不聊qq。最终在帮别人修电脑的时候偶然看见她们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回寝室三四个人围在电脑前面上校内,争着抢着要踩别人页面。当然了,这不属于玩游戏的范围,但是这养的放松和减压确实不如玩游戏来的更爽快和高效。言归正传,我们有一大批这样的人在评论游戏,学习游戏的两个极端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适合,要不就是玩这些游戏太堕落了,要么就是玩这么没意思的东西还不如看书去。那么对于玩游戏的群体来说,两种游戏的哪一种都没有针对娱乐设计的游戏的趣味性高。所以也是不适合的。我们发展不出学习游戏并不在于游戏架构或者设计的问题,其本源还是认为学习和游戏并不是一种整体。而是相对立的,是互不接纳的。
就我学英语的经历来言,我认为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能比单独玩一个英文rpg更锻炼快速阅读能力和单词量了。想锻炼打字速度?上网跟别人聊天去,想扩展自己的知识?wikipedia和百度知道都能很好的给你提供很好的线索。想和国外朋友交流,mirc(历史差不多和因特网历史一样长)和skype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学习并不是一种单独的个体,学习无处不在。并不是说非要和一定的“学习内容”结合的才叫做学习。我们如果不考虑那么多教学设计和传统教案而采用泛在学习的观点来看待网络和网络游戏,或许会有很大的突破
当然了,学习整个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很多很多。总结呢,我也列下来单子了。不过有一点,因为时间不充裕所以一直没有写下来。我坚持认为,一个好的课程和一本好书,给听众和读者更多的不会是答案,而是更多的问题。我在焦老师的课程上,找到了更多的问题以及更多的切入点。这说明这门课程才是有价值的课程,是能让人受益匪浅的课程。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我们即将沿着焦老师的指引和点播,一步步的走入教育技术的更深领域。
第三篇:教育技术初级课程培训总结
教育技术初级课程培训总结
本着终身学习的宗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很高兴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级培训。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对教育技术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教学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现将学习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能跟大家分享。
首先,平台的课程按照模块化的组织结构设计,包含了丰富的资源、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及精选出的若干教学工具软件,这就帮助了我进行高效率的课程学习,顺利地完成培训任务。平台的课程深层剖析了教育技术的内涵,让我感受到了教育技术的魅力。在学习中我也遇到很多困难,通过请教老师和学友,外加自己动脑琢磨、动手操作,这些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增强了自己发扬坚定顽强的学习精神、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信心。
其次,通过培训和学习,我从真正意义上更新了教学观念,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也解除了我原来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充分认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了主题单元设计的重要性。以主题单元进行课题设计大大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以一个主题来进行单元规划,可以很好的兼顾课程整体目标和课程结
构,更有利于整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加强了专题之间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更具优化和逻辑性,比如说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把几篇课文视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教与学、讲与练、读与写、听与说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学习,我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通过培训改变了我的观念,并且尝试着设计了一个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学友们讨论了研究性课堂中常见的一些问题,真是受益匪浅,切实感受到了这种学习方式的独特价值,今后我决定在课堂上大力推广这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学习,我学会制作主题资源网站。主题资源网站对于教学的意义是在于它是由特定主题的资源构成的一个资源包,可以包含多种资源形式,且比较适合于不同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与共享资源。主题资源网站是一个半结构化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可以及时补充单元学习实施过程中所生成的新专题及其活动案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单元学习合作平台,不仅保证了信息化学习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也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成果和学习交流的广泛空间。尽管我制作的主题资源网站只是初具雏形,但随着我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会让它尽善尽美,充分发挥它在教学中的潜力和作用。
通过学习,我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要做到切实掌握各种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有效地把它们融入教学实践中:要由原来的重结果转向重过程,关注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学习交往活动,关注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多角度评价和综合评价,使学生由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参与发展,做到自我调控、自我更新、自我认识、自我判断、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能有效地改善自己的学习,从而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怎样去设计单元教学实施方案。教师在单元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将其所设计的活动准确地展示出来,必须研究管理策略,研究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控制与管理、教学的任务分配、学生学习的诊断与调控、学习活动的评价与激励等方面。同时,要学会对单元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就要涉及对这些方面进行重新审视、修改和完善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率地进行。
知识是无止境的,而真正意义的培训才刚刚开始,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学会把学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很好地整合起来,为学生展现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中充分发挥自主作用,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
第四篇:教育技术初级课程培训总结
教育技术初级级培训总结
宣威市乐丰乡水炉完小:宁德富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为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让我的认识有了飞跃式的转变。本着终身学习的宗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很高兴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级培训。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对教育技术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教学技术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现将学习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平台的课程按照模块化的组织结构设计,包含了丰富的资源、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及精选出的若干教学工具软件,这就帮助了我进行高效率的课程学习,顺利地完成培训任务。平台的课程深层剖析了教育技术的内涵,让我感受到了教育技术的魅力。在学习中我也遇到很多困难,通过请教老师和学友,外加自己动脑琢磨、动手操作,这些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就增强了自己发扬坚定顽强的学习精神、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信心。在这次学习中,我认识到了了主题单元规划的重要性,以主题单元进行课题设计大大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以一个主题来进行单元规划,可以很好的兼顾课程整体目标和课程结构,合理的安排这一主题单元课时,对于一个学期的时间安排提供了支持。同时,主题单元规划更有利于整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加强了原来节与节之间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更优化和逻辑性。
其次,通过培训和学习,我从真正意义上更新了教学观念,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也解除了我原来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充分认识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平时上课一般采用探究式教学,而新授课上一般很少用到研究性学习,通过培训改变了我的观念,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讲参与进来,记忆深刻,平时应该大大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本身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常规教学中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或方式来进行学习,有意识地将这种理念渗透、结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另一种是通过特定的研究型或探究型课程来开展。,我对研究性学习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通过培训改变了我的观念,并且尝试着设计了一个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学友们讨论了研究性课堂中常见的一些问题,真是受益匪浅,切实感受到了这种学习方式的独特价值,今后我决定在课堂上大力推广这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再次,我充分认识到了主题资源网站的魅力。主体资源包的使用对老师帮助很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借助多级文件夹来组织管理自己的资源,文件夹资源包是以文件夹的形式管理学校或教学资源,适合个人资源管理,却不利于资源的共享。主体资源网站是由特定主体的资源构成的一个资源包,可以包含多种资源形势,且比较适合于不同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与共享资源。题资
源网站是一个半结构化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可以及时补充单元学习实施过程中所生成的新专题及其活动案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单元学习合作平台,不仅保证了信息化学习活动的全方位开展,也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成果和学习交流的广泛空间。随着我的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我会让它尽善尽美,充分发挥它在教学中的潜力和作用。
最后,我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教学评价。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教学评价就是指以教学目的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要根据学科特点不断地研习各种各样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只有通过评价,老师才能正确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与提升情况,学生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以便修正自己在学习中的偏差。我认为评价不仅要覆盖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也要包含师评,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教师给予评价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同时用好量规评价,量规不仅可以为学习者指明学习方向,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同时也可以为不同的评价者提供统一的判断标准。
此次培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打破了以往的培训模式,不再是传统的讲授,而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协作的理念来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发展也迫在眉睫。教师要认清教育发展的现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服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整合是教学的需要。紧张的培训让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艺术成果,我如获至宝、倍感珍惜,我会毫无保留的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知识是无止境的,而真正意义的培训才刚刚开始,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我们要学会把学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很好地整合起来,为学生展现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中充分发挥自主作用,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
第五篇:教育技术初级课程培训总结 2
教育技术初级课程培训总结
镇雄县中屯中学申庆龙
经过近段时间的培训学习,不知不觉中,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也即将结束。作为一名农村的基层教师,能够参加这次培训,我感到十分欣慰,因为这次培训确实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了解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下面我对这次培训所得总结一下:
一、收获和体会
本次培训课题有:培训准备、初始教育技术、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授导型教学的设计、探究型学习的设计、教学实施计划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成果整理与展示。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无论在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还是在教育技术应用上,都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教育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前只是在相关的书籍上看到过,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此次培训,使我对教育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并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几个课件应用到课堂中去,真正感受到了教育技术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本次培训使我的教育观念也有了很大改变。以前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师生互动,师生平等,探究式教学,应用多种信息的教学。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中,我认真地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习、去完成学习任务,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
过去,我曾认为只要懂得word、excel、PowerPoint、flash、抓图
工具、视频剪辑工具等软件的使用就可以把课程上好,认为老师只要
教给学生课堂知识就够了。但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懂得了信息技术对
新课程的支持作用,更深刻的理解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并学会
了进行课程单元的教学设计,学会了综合应用各种技术资源创设高效
学习环境,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提高课堂效率。教
师教育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理论水平和专业技
术能力。今后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和钻研教程,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更上一层楼,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此次培训使我的知识面增加了许多。作为农村老师的我,先前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知道参加这次培训十分必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什
学习和么是探究型教学,什么是授导型教学,什么是教学评价,总之,很多相关的理论和概念明确了许多;我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
前只是用电脑打打字,上网随便浏览一下。而今,我发现电脑的作用
确实不小,利用它可以制作精美的图画去丰富课堂,利用它可以制作
教学设计文稿,利用它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补充教学内容。此次培训使
我的工作环境发生的很大变化,从原来的十分闭塞的工作环境中走了
出来,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与同行们交流教学经验,讨教相关的知
识,社交面扩大了许多。通过网络交换意见,传授教学经验的确是一
种比较好的方法。学习中我认真听了和看了专家们的视频资料,学到
了很多教学理念,增长了不少教学方面的知识。
二、今后的打算
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学习过程虽然结
束了,但学习任务还很艰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学习教
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努力学习,扎实工作,把所学到的教育技术
更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制作相应的课件去丰富课堂,利用多媒
体充实教学。通过网络与专家及本县教师保持联系,多听取他们的意
见和建议,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多向他们学习。努力学习新的教育
理念丰富自己的头脑,转变自己以前的教育观念,推陈出新,适应时
代的发展。总之,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我会更加努力
拼搏,刻苦学习,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真正
让教育技术走进课堂,应用于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紧张的学习环境
中自主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201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