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

时间:2019-05-13 00:5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

第一篇: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

摘要: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其目的就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如何高效地使教育技术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实现其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目前教育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教育技术课程整合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3-6-8-收稿日期:49作者简介:王怀武96-甘肃会宁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正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的教育技术手段根本不能涵盖信息社会对人类教育的需求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这种整合中必将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目标、模式、方法及评价手段。本文试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1对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所谓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教育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确切地说教育技术本身不能自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但是它却是课程改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学习革命迫使人们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促进课程内容的革新。教育技术不仅可以利用新技术呈现学科课程内容而且根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提供的资源还可革新、充实原有课程的内容。同时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必须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等。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将带来传统教学策略和理念的革新。以网络为重要标志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正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将充分体现。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正在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一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还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助于课程评价的变革和改善。教育技术与课程评价整合后将带来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的革新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作为自测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了评价过程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与方法。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大量涌现对于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同时数字化学习也将成为学习者未来发展的方向。2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要使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整合在实践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整合的基础是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一种以优化教育资源为目标的组织形式是教育者特别是管理者通过对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以及课程资源的有机构建来实现组织形式的优化整合这是课程整合的保障与基础。理顺整合的途径进行过程整合。过程整合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以教与学为目的的具体操作形式。11即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运用与学科课程的学习探究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活动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对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同化与顺应的目的。这是课程整合的主体也是实现课程整合的途径。明确整合的目的进行能力整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手段也概莫能外。能力整合指的是通过研究资源整合和过程整合的这种课程整合形式更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教育技术培养既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又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不断学习的新世纪的学习者。3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一定理论的指导教学模式就没有了灵魂。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是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理论依据。主导-主体教学理论吸取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奥苏贝尔等以教为中心的学与教理论之长避两者之短认为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起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过程的组织帮助与指导等主导性作用使学与教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思想。1自主学习原则。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2教师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原则。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指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评价是否实现了问题解决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组织讨论、交流并在讨论中协调整合各个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适应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指导小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内化其思维过程并鼓励相互评价。鼓励交流、资源共享与协作原则。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安排结对交流和学习讨论结对交流是通过抽签、自由组合或其他方式使学生组合在一起就学习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寻求帮助。学生按要求创设规范的文件夹他们可以互相使用搜集到的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学习讨论是让学生讨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等共同协作提出解决方案。4重视评价和反思的原则。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的。这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任务制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标准本着充分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的原则进行。评价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在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注意的问题1重视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在未来社会中获取、选择、加工信息也将成为我们的一项基本能力。2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更新既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经验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软件重于硬件观念重于设备。信息技术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设备及技术无疑很重要没有设备及软件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但我们更应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要探索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4课件的使用和选择原则应以突破教学难点为根本目的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顺利突破教学难点。5整合需从一点一滴做起。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既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大局又要切实可行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既要学习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深刻认识学科教学的精髓与内涵。整合水平的高低关键在观念的转变。6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学的质量不是为整合而整合不是摆样子。因此在进行整合实验时要讲究实用不能脱离实际将教学质量搞上去这样的整合才是真正有价值才有生命力。7整合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整合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总的来说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和总结切实运用教育技术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

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

本学期两门理论课程中非传授性知识的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就如同所有经典书籍一样,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疑问而不是答案。那么本文主要也就针对这门课程对我留下的问题以及我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做一下总结。并以此作为总的课程总结。

首先第一节课《技术的本源与教育的意义》中,推荐了三本教材,提到了研究生应该如何学习的10点建议同时也提了课程的考核要求,要求有10篇读书笔记,2篇研讨报告,2篇文献综述,1篇课程论文和一篇课程总结。之后讨论了很传统的怎么来界定技术的问题。从一个我们无法达到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有味道。然后还讨论了教育的本源、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历史、教育发展的事务、国际教育技术名家给中国的10句话、sns、second life、以及从一定高度给我们讲述了在澳门、美国以及瑞士等国的参与会议和课程经历、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最后一节课讲了很实质的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如何参与学术会议和如何答辩的工具书一般的内容。自然会为许多同学提供很多的便利。

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认识到的问题:第一节课,焦老师在大家都认真听讲并且做笔记的时候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发讨论,内容是中国学生记的笔记千篇一律。经过对比我们发现确实是一样的。但是经过了激烈的争辩和讨论后,我们除了意识到一些人的表现欲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的看法:首先,人类交流是有情感交互和肢体动作的。第二,课堂讲授属于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第三,经过接近20年的基础教育(个人认为在中国,研究生以下等级包括一些研究生接触的仍属于基础教育范围。不属于高等教育),我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这60余人身上的共性要远远大于差异性。所以,在不到90分钟内,处于高度兴奋的60个人在同一个讲师相同的言语的手

势引导下(课堂上教师有专门的引导学生做笔记的动作和语气),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合适。并且拿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也不合适,原因是:第一国外高校学生入学条件很低,你即使什么都不会,只要有钱就可以上耶鲁、牛津这类的世界top 10。学生的多样性差距;第二是国外的大学并不规定统一的教材,上课前往往推荐接近10本左右的书作为参考学习的数目。而且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所以他们会根据课程内容不同调整自己的笔记内容。但是也不是完全的差别。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上课的方式的。虽然焦老师设计了很多课程讨论环节,但是课堂的气氛自始至终没有被调动起来。当然了这个问题不会很大问题上影响到教学质量,个人认为这个现象可能由以下的原因造成:一,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在课堂引发讨论会造成两个极端,要么所有人都很积极环境乱成一团、要么只有少数人发表言论比较沉闷。二,小组设计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分组设计要求按小组讨论并进行辩论会好一些。三,个人观点,这个可能与研究生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有关。前几节课发言的人很积极,但是言论也很极端(缺少学科知识、极端的偏见和一家之言较多)。随着课程的进行,发言者被学生看成是一种负面形象。从而导致了这种抑制。无论如何,在60多个年龄从20到50之间、经历又各不相同的人群中组织讨论都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推荐的书的。焦老师推荐的书,每一本都很好。可谓都是我们必读的经典著作,但是目前学术环境十分浮躁的情况下。我估计很少人看完了乔纳森的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而且对于目前的研究生,每一本书都价格不菲。很多人宁愿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带家教也不愿意翻看书多看两眼。当然了,这一点上我要自我反省一下。虽然我没有把空余的时间用在过分的事情上,但是这个学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做任务、做项目、做作业和做汇报上。所以我没有读完我应该读的书目。我们身边何尝不是这两种极端呢?一种是忙到不熬夜不习惯,天天面对着一大堆的deadline头痛,一天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东西就打发过去了。另一种人也忙,忙着天天游山玩水会朋友玩儿游戏,还吵吵着生活太乏味了就此

抱怨老师对自己不好。总之现在愿意坐下来安安静静的品读一本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还是赶快把自己书架上还没读完的10多本书趁着寒假读一遍吧。

第四个问题,有关于sns和second life,当然了也是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了。首先严格的来说sns导致的网络革命已经发生了两年,(当然了偷菜抢车位只有一年的历史)。然而这所有的便利之后导致的就是问题,我们迷恋sns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还是因为sns让我们上瘾,这一个问题在上一篇博文中略有叙述,再次不再冗述。接下来是second life,作为一个非职业菜鸟级游戏玩家,我不得不说second life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运用还得斟酌。

自小接触游戏到现在也有10多年了,从8086机器上的编写的鼻祖级乒乓球游戏开始发展,游戏可以分为许多种,即时战略啊,行为养成啊,rpg啊,卷轴式任务闯关啊,解密啊等等等等,但是XX年新世纪的网络发展和游戏革命带给游戏业的冲击,将游戏无情的分为两种: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中国人对于游戏的态度自打最初就没有好过,如果说某人游戏打得好,放到台面上往往大家都会嗤之以鼻。认为他一定不务正业吊儿郎当肯定没有正行。那么前一段杨某教授又对于玩儿魔兽的未成年儿童进行了“电击疗法”和“封闭训练”还搞出了不少流血牺牲,并托词说是因为孩子本来就是问题儿童,不服从管教造成的。我们就两个方面来看一下second life在教育应用的可行性:

从游戏历史上来讲,second life,是虚拟人生的一个网络版本,是前面说过XX年的网络游戏昌盛导致单机游戏没有市场的一个必然结果。而虚拟人生这个游戏,属于行为养成的游戏。的目的在于让人在现有的生活下建立另一种不存在的虚拟的人物,和爱情养成游戏还有城市建设类游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不得不提的是,虚拟人生这类游戏本身就是小众群体能接受的类型。而它的网络版本并不能规划为成功的网络游戏,而从某些角度上来看,游戏广告本身就是对于游戏者的一种讽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钱没有相貌没有成就的庐舍们在网络上可以来找到相应的安慰了。这一点是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我个人认为

是最基本的原因。而游戏的自由度过于宽泛也会导致游戏者的迷失,什么都能干还不如什么都不干。

而根据中国国情来看,我们国家的学生人群可以按照很多层面划分,那么现在就把他们分成两种层面:玩游戏的和不玩游戏的。前面我们讲过,中国人打内心并没有接受游戏自身是一种娱乐这种观点。我在大学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同学跟我立志:我大学四年一定不买电脑,我买电脑也不玩儿游戏,不聊qq。最终在帮别人修电脑的时候偶然看见她们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回寝室三四个人围在电脑前面上校内,争着抢着要踩别人页面。当然了,这不属于玩游戏的范围,但是这养的放松和减压确实不如玩游戏来的更爽快和高效。言归正传,我们有一大批这样的人在评论游戏,学习游戏的两个极端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适合,要不就是玩这些游戏太堕落了,要么就是玩这么没意思的东西还不如看书去。那么对于玩游戏的群体来说,两种游戏的哪一种都没有针对娱乐设计的游戏的趣味性高。所以也是不适合的。我们发展不出学习游戏并不在于游戏架构或者设计的问题,其本源还是认为学习和游戏并不是一种整体。而是相对立的,是互不接纳的。

就我学英语的经历来言,我认为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能比单独玩一个英文rpg更锻炼快速阅读能力和单词量了。想锻炼打字速度?上网跟别人聊天去,想扩展自己的知识?wikipedia和百度知道都能很好的给你提供很好的线索。想和国外朋友交流,mirc(历史差不多和因特网历史一样长)和skype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学习并不是一种单独的个体,学习无处不在。并不是说非要和一定的“学习内容”结合的才叫做学习。我们如果不考虑那么多教学设计和传统教案而采用泛在学习的观点来看待网络和网络游戏,或许会有很大的突破

当然了,学习整个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很多很多。总结呢,我也列下来单子了。不过有一点,因为时间不充裕所以一直没有写下来。我坚持认为,一个好的课程和一本好书,给听众和读者更多的不会是答案,而是更多的问题。我在焦老师的课程上,找到了更多的问题以及更多的切入点。这说明这门课程才是有价值的课程,是能让人受益匪浅的课程。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我们即将沿着焦老师的指引和点播,一步步的走入教育技术的更深领域。

第三篇:测控技术与仪器课程

相关课程信息

主干学科: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等。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源头,是光学、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她的专业面广,小到制造车间的检测,大到卫星火箭发射的监控。本专业最令人感兴趣的方向恐怕要数光盘生产了,很多同学认为这属于制造业,实际上由于对精度的严格要求,使她归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培养目标及学习内容

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具体说,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电子学、光学、测量与控制、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掌握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和实验研究能力,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4.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从系统论的角度说,“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

如何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个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开发理论和实践。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样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

一、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学习方式

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作为媒体工具作用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习质量;课程内容可以通过恰当的技术手段,把课程系统组织成为一个整体。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就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

课程是实体,而技术是载体,课程内容需要通过恰当的技术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形成有序的、系统性的课程体系。优秀的教学软件其操作界面友好、交互性强、艺术表现力强等,能很好地反映出内容与技术之间的和谐统一。

利用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

2、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

信息学习环境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借助信息技术而搭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由教学软件平台、学习系统平台、远程教育系统以及各种资源网站等等所构成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整合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教学设计体现出人性化、交互性、自主性、综合性等特点。

3、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做到“软硬兼施”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取决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硬件、软件、应用等,随着硬件设备的逐步到位,如何发挥信息化投资效益,重视软件、资源建设,尽快突破教育信息化面临的瓶颈;由“重建设、轻应用”到“建设与应用并重”。

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优先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设备,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比如数字教室、数字化办公室、数字化校园建设等。建设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搭建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只提供了处理教学或管理问题的工具,它必须要有加工的对象才能真正有价值,因此必须建设与软件配套的教育资源,比如支持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支持管理平台的管理信息资源等。

4、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根据学科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如在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单元教学中,安排实践性教学活动,利用互联网收集到世界能源消耗增长数字和发展趋势;世界已探明常规能源的贮量、新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现状及前景等;制作成演示文稿,以文字、图形、图片、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学生既掌握了学科知识,同时又掌握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网络等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并与同学协作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应用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其主体是课程,而并非信息技术,切务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以下列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误区:

1、整合课堂弱化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分依赖感官材料。传统的教学系统只有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要素。在现代化的教学系统中,多了一个要素——“教学媒体”。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而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结构,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为了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彻底改变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形象、直接、快捷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上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很多时候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直观学习水平上,课堂教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迷失了方向。

2、整合模式单一,以课堂演示和操作练习为主,交互性差。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这种模式的一般做法是: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在课前设计并制作课件,课堂上按设计的流程操作计算机,把知识内容逐一呈现给学生。尽管某些课件设计得比较精美,容量丰富,也具备多种感官刺激,但由于其缺乏交流互动,并未挖掘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尤如看了场电影,只观其面未达其意,教学效果不理想。而这种模式单一化、交互性差的课堂教学,也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

3、信息技术的使用流于公开课的形式。

目前,尽管有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公开课,然而信息技术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却使用得很少。许多整和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公开课“作秀”的背后却蕴藏着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困扰。许多一线教师表示考试压力重,教学倾向于满堂灌的口授,这不仅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不用说人文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来通过电化教学的直观反馈作用。采用信息教学只是为公开课的“作秀”罢了,疏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也无所适从,尽管教师课前也苦心经营,结果还是事倍功半。

4把握不住适用信息资源。

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它具有开放性和定性,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源在网络中都有很多。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对资源的取舍是掌握教学内容关键的关键。老师如果不能有的放矢,结果就只能在丰富的资源中徘徊。

5、滥用技术软件。

有教师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和的力度。在这种误解下,许多教师大力开发“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结果却导致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的对策

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的对策,首先要清楚信息技术其实只是为我们教学活动的一种工具,具体可以理解为: 教师教学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原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理念的提升和发展,原来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更加关注的辅助教学,而且将信息技术孤立于课程目标之外,不能作为教学结构的有机元素来看待,结果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非忽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功能,而是把其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实施整合的一个侧面来看待。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工具,主要是作为知识呈现工具、师生通讯交流工具、测评工具、以及情景展示工具等,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将更加关注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从课程目标出发,真正地把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之中。学生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区别于以往的辅助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与认知的有效工具,并且根据学习目标,学习者合理选择信息技术工具。信息技术主要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工具和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工具。学习者必须根据学习环境和目标,根据其预期结果,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

信息技术应该构建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真正在其中体验,学会在环境中主动建构、积极建构,构筑自己学习经验。信息技术构建学习环境,可以通过其网络通讯功能以及虚拟功能等方面体现,营造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环境。

如何使用好信息技术这个工具,避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产生的误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教学设计促进有效整合。

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缺乏科学合理实用的教学设计,就会出现有好教材不会合理应用,有条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能力而无法施展。好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设计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a、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教材,如:动画放映,分解演示,绘制图表,创设有效情景,故事讲解,单元练习课等。

b、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价优劣,不能认为多媒体教材做得越复杂,技术难度越高越好,其简单和复杂的程度,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教学实用性,要尽量以少而精的计算机资源,制作出简而优的多媒体教材。

c、研制多媒体教材要在创新上狠下功夫,创新,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性,了解最新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结合每一节课的教学特点,努力取得教学中第一手的实验资料和新的理论认识,积极探索精品制作与教学创新点相对应的良性循环路子。

d、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有优势也有不足,它只是综合了其他媒体的优势,而没有达到其它媒体的最佳表现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的安排,设计,搭配,应用多媒体和其它媒体,发挥出最佳综合效益。

2教学模式的有效选择。

a、讲授式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中讲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中的班级授课在网络教学中的新发现。它就是基于局域网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的硬件和软件的功能,进行屏幕广播、电子举手、屏幕监视等功能实现的一种非常类似于传统授课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对于软件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单机版演示型cai课件、视频、音频资料在局域网中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b、讨论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教学采取启发式,注重对部题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bbs一般要学生学习,登录到服务器上,或者利用浏览器游览基于web的bbs系统,登录进入相关的问题栏目。在这些栏目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可以游览别人关于问题的解答或发表自己的观点。相当于聊天室的功能作用,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在利用bbs或e-mail方式进行讨论式教学时,教师需要不断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答,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解答给以必要的指导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c、发现式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模式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归纳总结与概括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提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再由学生自主上网搜索关于主题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和概括。

4.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启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 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 地参与学习。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方法,采用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a、指导自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自主地开展学习。通过各种自学软件开展学习活动,既能有计划地、系统地安排学习过程,又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或超媒体功能有效地突破重点与难点问题,从而为学生自学起到导航、导疑、导思的作用。

b、独立练习,是指利用计算机帮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主要应用于英语科单词学习与句型训练、电脑课中英文录入训练,各学科单元复习时的自我检测等。这种练习方法一方面可以及时反馈、适时评价,有的 软件还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其次可以 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进行个别化的训练,并通过独立练习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把握学习的进度和难度;此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情境进行虚拟操作,即时反馈实验结果,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

c、协作学习,是师生之间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问题 讨论、开展协作学习。利用电子邮件(e一mail)、在线讨论、电子公告栏(bbs)、文件传输(ftp)及语音电话 等方式,使传统教学的单向交流扩展到双向交流以至 于多向交流。通过协同、竞争、角色扮演等基本的协作形式,使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能够在多层面、多方位、多形式上展开,让学生通过友好的界 面,获取教学内容,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换意见,有助于更加广泛、深入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分 析、综合、评价和复杂应用等认知能力,并增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d、网上学习,是学生通过校园网或1nternet进行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计算机互联网具有信息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到大量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通过网 络,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接受名牌学校的同步教学,随时向名师咨询并得到教师指导。计算机网络不仅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 学习的机会,也将大大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传输和应用各种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将人类的学习的内容到方式再到方法都进行了深刻的变革,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适时、适度的正确运用,才能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水平逐步有序地上一个新台阶;也才能更大限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继而提高我们的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更有力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五篇:测控技术与仪器课程

一、计算机学习:

大一:

1、Visual Basic:最适合入门的计算机语言,可功能很强,而且用起来无比方便。对我们测控专业的学生来说也很实用,可以在以后的各种与计算机相连的项目中用来设计界面。但不宜过于深入,掌握基本的东西,能做基本的界面即可。还应注意其在数据库程序设计方面的用法。

2、C语言:这个基本不用介绍了,可以说它之于我们测控就如嗓子之于歌唱家。你说你能不好好学学吗?强烈建议精通!

3、业余适当学习一些业余软件,费时不多,受益多多,比如:Photoshop、Flash等等。这些东西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但请记住我们的方向,不要沉迷,不要过于深入。

大二:

1、MATLAB:理工科学生不可不知的软件,功能实在是无比强大,因此也就很难掌握。但需注意与自己专业相连,因此我们重点学习其在数值计算、信号处理、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应用。(配套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等)

2、Multisim:主要用于电路仿真,当我们学习数电、模电时如果能用其模拟一下课本或作业中的电路,绝对会对我们的学习有不小的帮助。而且操作简单,结果直观,实乃精品。(配套课程:《电工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

3、LabVIEW:又一款测控专业所不可不知、不可不学的经典软件,很多电子工程师都在用它来帮助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相信每一个用过该软件的人都能真正体会到软件编程的快乐。(配套课程:《数据采集》、《自动检测系统》等)

4、Protel:制作电路板的最经典和最为普及的软件。为了我们以后的发展,为了以后设计系统以及做各种项目的需要,此软件我们必不可少。(配套课程:《电路CAD》)

大三:

1、单片机:如果我们测控专业需要吃饭,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我们的饭碗所在!测控专业的核心也正在此,如果你想找一份好工作,想幸福地生活,单片机你不能不精通。当然,此处我们默认是指课程中广泛学习的MCS-51系列单片机。(配套课程:《单片机基础》)

2、Keil C:学习单片机除了课本上的汇编语言以外,很明显,我们更重要的还要精通单片机开发的C语言,而学习用于单片机开发的C语言,我们当然离不开Keil C!(配套课程:《单片机基础》)

3、Proteus:我们学习单片机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开发板、编程器,然而这些东西价钱又不是那么便宜,对我们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很多学生都会被学习单片机的昂贵的开销所吓怕。然而,当你拥有了这款软件,你就会很惊奇的发现那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你会发现你所要的、甚至你没有想到的,它都提供给了你。这么一款神奇的软件,我们能够拒绝吗?(配套课程:《单片机基础》)

4、AVR、PIC等:单片机种类繁多,而课本只给了我们一种,很显然这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东西。那么这两类单片机绝对不能错过,它们都是极为经典的并且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优秀单片机。

大四:

1、DSP:和单片机差不多的一类东西,但与单片机的应用方向不尽相同。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复合型人才,这些知识当然也就不可缺少了。

2、ARM:它占领了32位单片机几乎8成的份额,而且,你能容忍自己直到32位单片机广泛应用时才去学习它吗?我们当然要事先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3、SOC、CPLD、FPGA等:作为一个立志要有所作为的学生,这些当前电子应用中的前沿知识你能错过吗?那么还等什么呢,趁着这大学里的最后时光,猛学一段吧!

4、综合应用你所学的这些东西,务必要注意动手,可以适当开发一些东西(事实上大三就可以开始了)。当然,这个不是一时的冲动,你完全可以在从大三开始的各种电子设计竞赛中就一展身手了。而且,这当然会为你的工作和学习增加很重的筹码!

加点,咱测控是机电一体的专业

大一可以看看autoCAD,学制图的时候顺道学了得了

还可以看看proe,测控仪器对机械方面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再推荐一个软件,机械设计手册的电子版

还有就是单片机值不当学那么多,学一种差不多了,了解思想,然后用其他的时候融汇贯通 还有就是plc,工业控制用的,也比较好用,咋说四年后梯形图要知道啥意思,cpld其实不是啥新东西,必须了解的,这个主要是学硬件编程语言,像Verilog和VHDL等,可以用软件仿真,常用的是modelsim

楼主的确是个高人啊,如果那些能做到,这大学四年必须不是白混的

下载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通用技术技术课程与个人发展

    技术课程与个人发展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通用技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它在高中的时候开课的,但是在我以前的高中是没有开过这门课,就连信息技术这门课也只是很形式的开......

    STEM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融合的探索(xiexiebang推荐)

    STEM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融合的探索 摘 要: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通用技术课程,灵活地将一部分课程打造为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实践创新、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

    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合集五篇)

    本学期两门理论课程中非传授性知识的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就如同所有经典书籍一样,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疑问而不是答案。那么本文主要也就针对这门课程对......

    《教育技术初级课程》 - 初级考试答案

    教育技术初级课程 - 初级考试答案 (红色答案是错误的) 1.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都包含“技术”一词,虽然所属学科不同,但研究......

    教育技术初级课程培训总结

    教育技术初级课程培训总结本着终身学习的宗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很高兴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级培训。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对教育技术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

    教育技术初级课程培训总结

    教育技术初级级培训总结 宣威市乐丰乡水炉完小:宁德富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为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让我的认识有了飞跃式的转变。本着终身学......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课程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课程(8个模块)研习一、模块一》活动1 分享信息化教育的故事(一)助学导师的话:本活动中,我们将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的形式,感受信息时代教育的形态和变化,体会教......

    电子测量与技术课程总结[合集]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电子测量与技术小论文题目: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摘要: 测量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工农业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