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通用技术课程整体解读下

时间:2019-05-12 11:5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教育]通用技术课程整体解读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教育]通用技术课程整体解读下》。

第一篇:[中学教育]通用技术课程整体解读下

主持人:上一讲的最后顾老师简要谈了课型对于我们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意义,他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技术1模块中存在的不同课型,为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各种类型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施水平。下面我们请几位老师一起,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就技术1模块中几种主要课型作深入的探讨。

教师1:理论课就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过去,我们往往把理论课看成就是一般的讲授课,这种认识是有些片面的。再说,理论课也不一定都要用讲授法。这也是技术理论课教学的一个特殊性。理论课有多种。一是科学理论,例如力的分析、投影理论等;二是技术理论。技术理论又分为两类,一是像技术的性质这样的内容,一是像技术设计原则这样的技术本体理论。(插入关于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教法)应当注意的是,通用技术课里对很多理论常常只要求学生承认,并不要求完全理解,但要求学生会应用去解决一些问题。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清楚。特别是对一些科学理论,由于老师们大都原是教科学课改行任教的,容易回到教科学课的习惯去教这些科学原理。还有理论课也包含了技术概念、原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要注意的是很多技术概念、原理只要求从内涵上去体会它们。因此,教学中决不可从概念出发去进行推理。对于技术课的理论课教学应多采用研讨、案例分析、试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教学,完全的讲授法还是不多。

教师2:技术的理论知识是比较枯燥的,但把它与学生的亲身经历相联系,就会表现出生动与活力,有时利用身边的事例设计巧妙的教学情景会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技术的价值”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技术情景,请三位同学先后利用普通小刀、手动转笔刀、电动转笔刀,来削同样的一支铅笔,并分别计算时间,看利用哪一种工具削得又快又好,结果不言而喻。这样学生身边的、亲身经历过的事例,一旦搬到课堂上就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技术的价值”、“技术可以解放人”这样的道理。

教师3:的确是这样,我们教通用技术课的老师,大都是由其他学科改行任教的,两位刘老师讲得很对,教学是要特别注意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同样是理论课,不能用原来其他学科的教法去教。特别是教材所涉及到的理论与技术原理不能由教师简单地灌输、机械地训练,就讲原理而讲原理。(插入:图片

5、图片6)而应由教师设置情境进行引入、在思维探究活动中由学生自己来了解、感悟、体会、掌握这些理论知识。

顾老师:几位老师讲得很有道理。实际上,在技术1模块,理论课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个是技术本身的知识,包括工具使用、材料加工、产品设计、制作工艺等,这类知识中主要涉及经验形态的知识”,但同时它们也有一些理论形态的知识。二是“关于技术的知识”,即我们技术1模块中“技术及其性质”主题主要以这类知识呈现。这两部分知识可以说,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一个是具体的,一个是一般的。对于以“技术素养”为目标的技术教育来说,这两类知识都同样重要。但我们的教师往往会忽视“关于技术的知识”这样的内容,教学时也往往会轻描淡写。实际上对于这类课型的课也是需要很好的设计的。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技术知识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如对一些价值性知识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价值辨析、实践感悟等教学策略,对一些普适性较强的技术理论知识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

在整体把握课程内容时还应注意重难点内容的把握。课堂教学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是相对宏观的,对“总体目标”、“阶段目标”等有所规定,而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等则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确定。如果偏离重难点,过分强调课堂的“大容量”,容易导致低效益。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和大容量,弃教学的重难点于不顾,拼命地搜集和使用资料,比如在讲技术的性质内容时,有的老师列举了10多个案例,这样一堂课“灌”下来,教学内容可谓丰富,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却很少,重难点也没有突破。

因此,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选取相关资料,并应注重适当、有度和高效。只有教师在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的基础上才能寻求最佳教学策略,合理处理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主持人: 从通用技术的课堂实践来看,构思课课型是老师们普遍感到难把握的一类课型,其原因在于方案构思涉及大量的比较、权衡、优化等技术的思想和方法,也运用了大量的发散性思维过程,对于学生的思维构成了较大的挑战。下面我们就请几位老师谈谈他们是怎么理解和上构思课的。教师1:“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构思课的内容包括构思的基本思路、构思的方法、创造技法,以及学生的构思实践等。

构思课是技术的思想方法教学较为集中的课型,构思从课题分析与资料分析开始,接着进行设计分析(要运用到设计原则与设计思想),采用各种方法构思多个方案(在构思中要采用多种创造技法与设计构思方法进行构思),再经过技术实验、方案比较、权衡直至确定设计方案。构思的过程又是设计小组集体研制的,研制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评价与技术试验要贯穿于构思过程的始终。

学生在构思的过程中,学习、实施各种技术思想方法,学习使用各种技术知识与技能,这些活动有可能是在课后进行的,也就是说,构思课的主要构思实践只要是在课外进行的。教师不仅要把握好学生在课内的思想方法的实习,帮助他们体会这些思想方法,而且要关心学生的课外活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构想心得体会。

教师2:在构思课的教学中,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把设计构思的主动权交给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想象能力。我在讲“设计课题的确定”这节课时,要求是“利用模型板设计一件作品,明确作品的形状、外观尺寸、结构方式、功能等,每人先构思一个方案,画草图表达出自己的构思”。构思方案完成之后,在组内充分进行交流、讨论,最后每组确定一个可行的设计方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贯彻了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的教学理念。

教师3:构思课是使学生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使大脑充分运转,思维开拓、思路活跃的课型。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设置便于开拓思路,激发灵感、思维碰撞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形式与内容不要设置的过死过严肃,过死过严肃可能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首先教师尽可能多的提供相关资料,学生在分析整理、借鉴、消化、吸收这些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独立构思设计,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随后将自己的构思在小组内进行切磋交流,思维的碰撞、通过互动交流使每个同学能较为全面地思考设计方案,使方案逐步趋于合理、科学。

顾老师:的确是这样,方案构思课有着极为丰富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对于这类课型究竟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需要探讨。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教师很容易把这类课型上成讲授课。当然我们不排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讲授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构思方法和创造技法,但构思课更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创造。也正因为此,在构思课中,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理解构思方法,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载体,作出恰当的选择。比如以上几位老师就采取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方法,先出示实物,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智慧的启迪,同时在具体的形式上可以运用幻灯片、运用故事、播放录像等方式等导入。

主持人:图样的绘制在技术1的教学内容中,是比较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的,然而它又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语言。我们再来研讨制图课。老师,请您谈谈对制图课的建议。

教师1:制图课包含了了解各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学习机械制图原理与技能、其主要部分是机械制图。制图课是通用技术课里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设计制图课型时,除了研究它作为一项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的所体现出来的技术语言的特性。这就是通用技术课里的制图课于数学课里的制图课的区别之一。

在数学课里,其三视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掌握三视图的原理,建立空间观念,主要是为了满足计算的需要。而在通用技术课里的的目标是: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其目的是为了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成果,主要是为了交流的需要。

我们在进行制图相关内容的教学时,不仅要学习它的绘图技能,还要注意他所规定的图形是如何呈现技术语言特征的。例如无歧异性、直观性、准确性、效率性、简明性、等等。通过机械制图学习、掌握技术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机械制图的教学,还具有教学学习技术语言方法的任务,要通过机械制图的学习学会学习技术语言的方法。教学建议:

1. 要时刻注意进行技术语言的教学,不要陷入具体制图原理、技能的教学中去,变成技术知识技能的教学。

2.设计的交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注意穿插案例,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小组活动等形式,采用口头语言、文本、技术图样、图表、模型、计算机演示、网页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此外,可组织班级之间的学生交流活动,有条件的可组织校际之间的交流活动。

3.对于技术图样的教学,针对不同的技术图样,有识读和绘制两类要求。教学中要侧重于培养学生识读技术图样的能力。对于学生“识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或者有关专业软件,还可以让学生识读一些实际的图样。关于草图基本画法的教学,教师要演示具体的画法,如如何握笔、如何徒手画线到基本图形的画法。

4.本主题的专业性比较强,比较抽象,难度较大。教学中可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注重感受与体验,关注情感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2:制图课是发展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好课型之一。我在制图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操作学习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参与。前面各学习小组已经完成了确定设计方案、画出效果图、确定作品尺寸等工作。上节课又详细讲解了制图标准,包括字体、比例、图线、尺寸标注、制图工具的使用等规范要求,学生也作了相应的绘图练习。这节课我先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详细的展示、讲解三视图原理,使学生清晰的构建出三视图的概念,明确画三视图的规范要求和注意的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各组作品的特点、形状、尺寸等,最后每人发一张绘图纸以及相应的工具,要求每人都要画出本组作品的三视图,并按要求画出标题栏,标明相应的绘图信息,为后面进一步的实物制作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学生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和效果图,用规范的三视图表达出自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识图能力等,学生的技术素养也就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教师3:我觉得在这类课型中,如何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化非常重要。如在《技术与设计1》正等轴测图中,我事前准备诸多典型的图例,大家越熟悉效果越好。从中挑选最合乎要求的,这样才能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同时精心选择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这样就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主持人:刚才三位老师分别就制图课分别就制图课谈了自己的体会和做法,下面我们来看几段制图课的课堂片段。顾老师:三位老师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制图为主的基础课,主要是使学生学会技术语言,并用技术语言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三位老师都能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取了较好的课程设计和活动设计,能及时的与学生互动,恰当使用教具和学具,而且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资源,能围绕重点、围绕技术课程的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对这一章内容研究的也非常深入,都体现了通用技术课程的特征,上的都非常精彩,当然老师们还可以对一些可以探究的知识点给学生留有探究空间,注意课程内容与整个技术课程的联系与呼应,将课程内容与技术设计联系起来,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更多的确定性的知识。

主持人:试验课是通用技术的独特的课型,对于这类课型我们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但经过几年的实践,许多老师还是积累一些经验,下面我们来听听老师们的理解和做法。

教师1:技术试验是通用技术课特有的教学内容,试验课型也是通用技术课的特有课型。技术试验是通过试验验证自己的设计、构想是否可行,如可行,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改进;或是比较几种方案,那种更符合需要;或是测量某个数据以供设计使用。

在科学学科中有实验课,它和试验课虽同为操作课,但有着根本不同,实验课的操作是知道某个结论而去验证这个结论,是验证性的;试验课的操作事先不知道结果,是探索性的。试验是要验证原有结论的正确性;而试验则常常是要找出原有设想存在的问题。实验常常是使用教师设计好的仪器、设备与程序进行;而试验则需要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方法、程序,选择甚至设计工具设备。

这种课型主要以学生进行技术试验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目的是在于让学生通过技术试验来验证技术方案,亲历技术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技术试验、探究技术过程来获得技术知识和感性认识,它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实践精神有很大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技术试验也是创新的重要方法与手段,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技术试验的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设计、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掌握试验的思想方法。在试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技术试验既包括基础知识,又包含基本技能;既有动脑构思、创造等思维过程,又有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多一些动手机会,通过动手,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人文因素,技术探究、试验与创造,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等方面的学习融为一体、有机统一。只有这样做了,才能达成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才不是一句空话。同时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刘玉修: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试验课与实验课混为一谈,把试验课与操作课等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好课型,真正通过试验课中的“试”发现原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优化、改进设计方案,使自己设计的作品更加完善,这样就实现了试验课的意图和作用。

教师3:实验课中也有为制作试验品的制作活动,这里的制作有提高操作技能的作用,但不是这种课里的主要教学目标,只是副产品。试验对象的设计倒是要注意的。但不能要求过高,学生设计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与指导。

顾老师:几位老师说的都有些道理,在技术课程设计时,技术试验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加以强调的。技术试验不仅是技术课程的内容,还是技术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在某项技术设计中,如果要根据强度来选择材料,最可行的办法就是通过材料的强度试验来选择。在具体的教学中,技术试验是通过活动的呈现形式,来发挥自身的价值的。学生的技术设计项目完成或多或少都要经历技术试验的环节。而这时,教师对技术试验学习的指导一定要跟上,要帮助学生一同分析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原因,提升他们的理性认识。

主持人:制作课也是通用技术课的特有课型,首先我们还是请几位老师谈谈对这种课型的看法。

刘海林:在通用技术课里,制作是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承担了评价设计方案的任务。“制作课”应该说成“模型制作课”,它包含制作工具知识、使用技能及工艺知识;根据设计方案设计模型设计;制定制作工艺;制作过程;以及根据模型对设计方案做出评价等教学内容。在我们的制作课里,制作与方案评价形成了一个整体。制作是为了方案评价而制作;评价是评价由模型所呈现出来的设计方案。

通用技术课里的制作和劳动技术课里的制作的根本不同是,通用技术课里的制作是和评价紧密相连的,制作的目的是为评价,是为了优化;劳动技术课里的制作是为了呈现操作技能水平。通用技术课里有与劳动技术课中的制作相同仅为技能训练进行的制作,也有为了技术试验而进行的制作,第一种是我们这里的制作工具知识、使用技能及工艺知识,它属于制作的预备知识与技能;第二种放在技术试验课中去说;这里讲的是模型制作。在通用技术课里进行制作课教学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模型制作课一方面有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一面,其中不仅有熟练已学技能的一面,更有利用已有技能与所学学习技能的方法学习新技能的一面。在学生需要学习一些新技能时,教师应当进行必要的辅导。对一些学生有实际困难的操作,教师应当进行必要的帮助。

(2)制作模型是为了评价,模型的设计应符合评价的需要。如材料不能随意选用不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材料,不能为了节省材料费而随意选用材料、工艺,或制作出只能反映外观的模型。教学中应紧紧掌握住制作不仅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评价。当然,应当注意使用再生材料,降低制作成本。教学中,教师应要求设计小组的同学讨论模型设计方案是否能放映设计意图,可否用于评价。

(3)评价是制作课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是制作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评价的目的,进行全面地评价。不要仅讲优点,也不能光讲问题,应是学生通过评价掌握评价的方法,理解评价在设计中的作用。虽然以前学生也进行过评价,但这次是比较大的评价,对培养学生评价的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价值。

教师2:制作课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实物的重要过程,实物可以是真实作品,也可以是模型。在进行制作课之前,学生和教师都要作好准备工作,学生要准备的有:作品设计方案、效果图、三视图、作品结构图、配料单、下料图、作品结构方式、采用的制作工艺、工具使用常识等等,教师要做的有:材料准备、工具准备、安全措施等,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亲自动手制作一件作品,体验制作的全过程,了解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制作课是学生最喜欢、最期待的一种课型,它可以把自己辛苦设计的作品转化为实物,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可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一个个的解决,这种真正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插入ppt2)

教师3: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两种工具使用,一两类工艺,这对学生的制作远远不够,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学需要的工具使用与工艺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与帮助,并注意学生在学习与使用新工具时的安全操作问题,(插入:图片

8、图片9)要求学生在学习使用前先学习安全操作规程。

顾老师:在技术1中,模型制作内容是作为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呈现的,有它独特的教育价值。当然它是否能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首先还在于老师们对它的正确理解。如果我们把模型制作单纯的当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这必然使得在教学时以某一手工制作为载体,强调讲解示范和模仿。这样不仅创造力培养无从谈起,就连学生的空间能力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也很难得到发展。事实上,模型制作中还包括大量的心智技能。我们在教学组织上,除了采取有效的讲解和示范外,还应该大量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不仅是新课程改革所极力倡导的学习和教学方式,也是适合我们通用技术课程特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为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制作等活动都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当然在目前的通用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还需要老师们精心的设计,需要遵循合作学习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的去体悟和改善。

在具体的制作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观察许多制作课课堂,发现老师都是以一个问题的解决者存在,学生一有问题马上请求老师解决,而老师也立即给出解决方案,这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不能得到提高,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也不能实现,合作学习也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充当问题解决的指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学生自己或者组内互动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协助高成就的学生和小组作更好的探究和制作,另一方面还要指导低成就的学生和小组完成任务,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制作过程。主持人:

在本专题中我们讨论了技术1模块中几种常见的课型,我们仅仅从教学内容这样一个角度来对课型进行了初步的划分,如果我们把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分别进行组合,会发现有更多的课型。认识课型的目的就在于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结构设计的规律。当然任何课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概念,课型的划分也是发展变化的。随着通用技术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技术课的类型也必将发展变化,推陈出新。关于“通用技术课程必修一的整体解读”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当然,对于有些问题我们在后面的专题中还要作更加深入的剖析。

第二篇:通用技术课程整体解读(下)

主持人:上一讲的最后顾老师简要谈了课型对于我们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意 义,他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技术1模块中存在的不同课型,为帮助大家更好的掌 握各种类型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切实提高教师的 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施水平。下面我们请几位老师一起,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就 技术1模块中几种主要课型作深入的探讨。

教师1:理论课就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过去,我们往往

把理论课看成就是一般的讲授课,这种认识是有些片面的。再说,理论课也不一 定都要用讲授法。这也是技术理论课教学的一个特殊性。理论课有多种。一是科 学理论,例如力的分析、投影理论等;二是技术理论。技术理论又分为两类,一 是像技术的性质这样的内容,一是像技术设计原则这样的技术本体理论。(插入 关于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教法)应当注意的是,通用技术课里对很多理论常常 只要求学生承认,并不要求完全理解,但要求学生会应用去解决一些问题。教学 中对理论知识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清楚。特别是对一些科学理论,由于老师们大都 原是教科学课改行任教的,容易回到教科学课的习惯去教这些科学原理。还有理 论课也包含了技术概念、原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要注意的是很多技术概念、原 理只要求从内涵上去体会它们。因此,教学中决不可从概念出发去进行推理。对 于技术课的理论课教学应多采用研讨、案例分析、试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教学,完全的讲授法还是不多。

教师2:技术的理论知识是比较枯燥的,但把它与学生的亲身经历相联系,就会表现出生动与活力,有时利用身边的事例设计巧妙的教学情景会明显地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技术的价值”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技术情景,请 三位同学先后利用普通小刀、手动转笔刀、电动转笔刀,来削同样的一支铅笔,并分别计算时间,看利用哪一种工具削得又快又好,结果不言而喻。这样学生身 边的、亲身经历过的事例,一旦搬到课堂上就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既吸引了学生 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技术的价值”、“技术可以解 放人”这样的道理。

教师3:的确是这样,我们教通用技术课的老师,大都是由其他学科改行任

教的,两位刘老师讲得很对,教学是要特别注意通用技术课的教学特点。同样是

理论课,不能用原来其他学科的教法去教。特别是教材所涉及到的理论与技术原理不能由教师简单地灌输、机械地训练,就讲原理而讲原理。(插入:图片

5、图片6)而应由教师设置情境进行引入、在思维探究活动中由学生自己来了解、感悟、体会、掌握这些理论知识。

顾老师:几位老师讲得很有道理。实际上,在技术1模块,理论课主要包括 两部分的内容:一个是技术本身的知识,包括工具使用、材料加工、产品设计、制作工艺等,这类知识中主要涉及经验形态的知识”,但同时它们也有一些理论 形态的知识。二是“关于技术的知识”,即我们技术1模块中“技术及其性质” 主题主要以这类知识呈现。这两部分知识可以说,一个是内在的,一个是外在的; 一个是具体的,一个是一般的。对于以“技术素养”为目标的技术教育来说,这两类知识都同样重要。但我们的教师往往会忽视“关于技术的知识”这样的内 容,教学时也往往会轻描淡写。实际上对于这类课型的课也是需要很好的设计的。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技术知识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如对 一些价值性知识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价值辨析、实践感悟等教学策略,对一些普 适性较强的技术理论知识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

在整体把握课程内容时还应注意重难点内容的把握。课堂教学时,要突出重 点,突破难点。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是相对宏观的,对“总体目标”、“阶段目标” 等有所规定,而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每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等则需要 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确定。如果偏离重难点,过分强调课堂的“大容量”,容易导致低效益。例如,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和大容量,弃教学 的重难点于不顾,拼命地搜集和使用资料,比如在讲技术的性质内容时,有的老 师列举了10多个案例,这样一堂课“灌”下来,教学内容可谓丰富,但学生理 解和掌握的却很少,重难点也没有突破。

因此,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选取相关资料,并应注重适当、有度和高效。只 有教师在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的基础上才能寻求最佳教学策略,合理处理教 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主持人: 从通用技术的课堂实践来看,构思课课型是老师们普遍感到难把

握的一类课型,其原因在于方案构思涉及大量的比较、权衡、优化等技术的思想 和方法,也运用了大量的发散性思维过程,对于学生的思维构成了较大的挑战。下面我们就请几位老师谈谈他们是怎么理解和上构思课的。教师1:“方案构思”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构思课的内容包括构

思的基本思路、构思的方法、创造技法,以及学生的构思实践等。

构思课是技术的思想方法教学较为集中的课型,构思从课题分析与资料分析 开始,接着进行设计分析(要运用到设计原则与设计思想),采用各种方法构思 多个方案(在构思中要采用多种创造技法与设计构思方法进行构思),再经过技 术实验、方案比较、权衡直至确定设计方案。构思的过程又是设计小组集体研制 的,研制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评价与技术试验要贯穿于构思过程 的始终。

学生在构思的过程中,学习、实施各种技术思想方法,学习使用各种技术知 识与技能,这些活动有可能是在课后进行的,也就是说,构思课的主要构思实践 只要是在课外进行的。教师不仅要把握好学生在课内的思想方法的实习,帮助他 们体会这些思想方法,而且要关心学生的课外活动,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必 要时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构想心得体会。

教师2:在构思课的教学中,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

体的要求,把设计构思的主动权交给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想象能 力。我在讲“设计课题的确定”这节课时,要求是“利用模型板设计一件作品,明确作品的形状、外观尺寸、结构方式、功能等,每人先构思一个方案,画草图 表达出自己的构思”。构思方案完成之后,在组内充分进行交流、讨论,最后每 组确定一个可行的设计方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 生都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贯彻了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的教学理念。教师3:构思课是使学生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使大脑充分运转,思维开拓、思路活跃的课型。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设置便于开拓思路,激发灵感、思维碰撞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形式与内容不要设置的过死过严肃,过 死过严肃可能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首先教师尽可能多的提供相关资料,学生在分析整理、借鉴、消化、吸收这些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独立构思设计,阐明 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随后将自己的构思在小组内进行切磋交流,思维的碰撞、通过互动交流使每个同学能较为全面地思考设计方案,使方案逐步 趋于合理、科学。

顾老师:的确是这样,方案构思课有着极为丰富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对于这类课型究竟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需要探讨。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教师很 容易把这类课型上成讲授课。当然我们不排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讲授 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构思方法和创造技法,但构思课更应该让学生在实 践中去体验、去创造。也正因为此,在构思课中,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使 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理解构思方法,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根据不 同的载体,作出恰当的选择。比如以上几位老师就采取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方法,先出示实物,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智慧的启迪,同时 在具体的形式上可以运用幻灯片、运用故事、播放录像等方式等导入。主持人:图样的绘制在技术1的教学内容中,是比较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的,然而它又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语言。我们再 来研讨制图课。老师,请您谈谈对制图课的建议。

教师1:制图课包含了了解各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学习机械制图原理与技能、其主要部分是机械制图。制图课是通用技术课里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在设计制图 课型时,除了研究它作为一项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的所体现出来的技术 语言的特性。这就是通用技术课里的制图课于数学课里的制图课的区别之一。在数学课里,其三视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掌握三视图的原理,建立空间观念,主要是为了满足计算的需要。而在通用技术课里的的目标是:了解技术语言的种 类及其应用,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 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其目的是为了能用恰当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设计想法和 成果,主要是为了交流的需要。

我们在进行制图相关内容的教学时,不仅要学习它的绘图技能,还要注意他所规 定的图形是如何呈现技术语言特征的。例如无歧异性、直观性、准确性、效率性、简明性、等等。通过机械制图学习、掌握技术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机械制图 的教学,还具有教学学习技术语言方法的任务,要通过机械制图的学习学会学习技术语言的方法。教学建议:

1. 要时刻注意进行技术语言的教学,不要陷入具体制图原理、技能的教学中去,变成技术知识技能的教学。

2.设计的交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注意穿插案例,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小组活动等形式,采用口头语言、文本、技术图样、图表、模型、计算机演示、网页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此外,可组 织班级之间的学生交流活动,有条件的可组织校际之间的交流活动。

3.对于技术图样的教学,针对不同的技术图样,有识读和绘制两类要求。教学 中要侧重于培养学生识读技术图样的能力。对于学生“识读”能力的培养,可以 运用多媒体课件或者有关专业软件,还可以让学生识读一些实际的图样。关于草 图基本画法的教学,教师要演示具体的画法,如如何握笔、如何徒手画线到基本 图形的画法。

4.本主题的专业性比较强,比较抽象,难度较大。教学中可采用探究式和启发 式教学,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注重感受与体验,关注情感发展,激发学习兴趣。教师2:制图课是发展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好课型之一。我在制图课的教

学中,以学生的操作学习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参与。前面各学习小 组已经完成了确定设计方案、画出效果图、确定作品尺寸等工作。上节课又详细 讲解了制图标准,包括字体、比例、图线、尺寸标注、制图工具的使用等规范要 求,学生也作了相应的绘图练习。这节课我先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详细 的展示、讲解三视图原理,使学生清晰的构建出三视图的概念,明确画三视图的 规范要求和注意的问题,然后分组讨论各组作品的特点、形状、尺寸等,最后每 人发一张绘图纸以及相应的工具,要求每人都要画出本组作品的三视图,并按要 求画出标题栏,标明相应的绘图信息,为后面进一步的实物制作做好充分准备。这样学生在没有实物的情况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和效果图,用规范的三视图 表达出自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识图能力等,学生 的技术素养也就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提高。

教师3:我觉得在这类课型中,如何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化非常重要。如 在《技术与设计1》正等轴测图中,我事前准备诸多典型的图例,大家越熟悉效 果越好。从中挑选最合乎要求的,这样才能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同时精心选择 多媒体素材,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这样就能有效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主持人:刚才三位老师分别就制图课分别就制图课谈了自己的体会和做法,下面

我们来看几段制图课的课堂片段。顾老师:三位老师的教学内容都是以制图为主的基础课,主要是使学生学会

技术语言,并用技术语言进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三位老师都能把 握好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取了较好的课程设计和活动设计,能及时的与学 生互动,恰当使用教具和学具,而且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资源,能围绕重点、围 绕技术课程的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对这一章内容研究的也非常深入,都体现了通 用技术课程的特征,上的都非常精彩,当然老师们还可以对一些可以探究的知识 点给学生留有探究空间,注意课程内容与整个技术课程的联系与呼应,将课程内 容与技术设计联系起来,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更多的确定性 的知识。

主持人:试验课是通用技术的独特的课型,对于这类课型我们没有多少经验 可以借鉴,但经过几年的实践,许多老师还是积累一些经验,下面我们来听听老 师们的理解和做法。

教师1:技术试验是通用技术课特有的教学内容,试验课型也是通用技术课 的特有课型。技术试验是通过试验验证自己的设计、构想是否可行,如可行,还 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改进;或是比较几种方案,那种更符合需要;或是测量某个数 据以供设计使用。

在科学学科中有实验课,它和试验课虽同为操作课,但有着根本不同,实验课的 操作是知道某个结论而去验证这个结论,是验证性的;试验课的操作事先不知道 结果,是探索性的。试验是要验证原有结论的正确性;而试验则常常是要找出原 有设想存在的问题。实验常常是使用教师设计好的仪器、设备与程序进行;而试 验则需要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方法、程序,选择甚至设计工具设备。

这种课型主要以学生进行技术试验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目的是在于让

学生通过技术试验来验证技术方案,亲历技术的全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技术试验、探究技术过程来获得技术知识和感性认识,它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实践 精神有很大的作用,就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技术试验也是创新的重要方法与手 段,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技术试验的教学中,要放手让学 生设计、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掌握试验的思想方法。在试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

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 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技术试验既包括基础知识,又包含基本技能;既有动脑构思、创造等思维过 程,又有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多一 些动手机会,通过动手,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技术的思想和方 法、技术的人文因素,技术探究、试验与创造,技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共 通能力等方面的学习融为一体、有机统一。只有这样做了,才能达成通用技术课 程的基本目标,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才不是一句空话。同时以学生的亲手操作, 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刘玉修: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试验课与实验课混为一谈,把试验课与操作课等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认真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好课型,真正通 过试验课中的“试”发现原有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优化、改进设计方案,使自己设计的作品更加完善,这样就实现了试验课的意图和作用。

教师3:实验课中也有为制作试验品的制作活动,这里的制作有提高操作技

能的作用,但不是这种课里的主要教学目标,只是副产品。试验对象的设计倒是 要注意的。但不能要求过高,学生设计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与指导。

顾老师:几位老师说的都有些道理,在技术课程设计时,技术试验是作为一 个重要的课程内容加以强调的。技术试验不仅是技术课程的内容,还是技术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在某项技术设计中,如果要根据强度来选择材料,最可行 的办法就是通过材料的强度试验来选择。在具体的教学中,技术试验是通过活动 的呈现形式,来发挥自身的价值的。学生的技术设计项目完成或多或少都要经历 技术试验的环节。而这时,教师对技术试验学习的指导一定要跟上,要帮助学生 一同分析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原因,提升他们的理性认识。主持人:制作课也是通用技术课的特有课型,首先我们还是请几位老师谈谈 对这种课型的看法。

刘海林:在通用技术课里,制作是设计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承担了评价 设计方案的任务。“制作课”应该说成“模型制作课”,它包含制作工具知识、使

用技能及工艺知识;根据设计方案设计模型设计;制定制作工艺;制作过程;以及根据模型对设计方案做出评价等教学内容。在我们的制作课里,制作与方案评

价形成了一个整体。制作是为了方案评价而制作;评价是评价由模型所呈现出来 的设计方案。

通用技术课里的制作和劳动技术课里的制作的根本不同是,通用技术课里的 制作是和评价紧密相连的,制作的目的是为评价,是为了优化;劳动技术课里的 制作是为了呈现操作技能水平。通用技术课里有与劳动技术课中的制作相同仅为 技能训练进行的制作,也有为了技术试验而进行的制作,第一种是我们这里的制 作工具知识、使用技能及工艺知识,它属于制作的预备知识与技能;第二种放在 技术试验课中去说;这里讲的是模型制作。在通用技术课里进行制作课教学需要 注意以下问题:

(1)模型制作课一方面有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一面,其中不仅有熟练已学技能 的一面,更有利用已有技能与所学学习技能的方法学习新技能的一面。在学生需 要学习一些新技能时,教师应当进行必要的辅导。对一些学生有实际困难的操作,教师应当进行必要的帮助。

(2)制作模型是为了评价,模型的设计应符合评价的需要。如材料不能随意选 用不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材料,不能为了节省材料费而随意选用材料、工艺,或制 作出只能反映外观的模型。教学中应紧紧掌握住制作不仅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 评价。当然,应当注意使用再生材料,降低制作成本。教学中,教师应要求设计 小组的同学讨论模型设计方案是否能放映设计意图,可否用于评价。

(3)评价是制作课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是制作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评 价的目的,进行全面地评价。不要仅讲优点,也不能光讲问题,应是学生通过评 价掌握评价的方法,理解评价在设计中的作用。虽然以前学生也进行过评价,但 这次是比较大的评价,对培养学生评价的思想方法有着重要的价值。

教师2:制作课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实物的重要过程,实物可以是真实作品,也可以是模型。在进行制作课之前,学生和教师都要作好准备工作,学生要准备 的有:作品设计方案、效果图、三视图、作品结构图、配料单、下料图、作品结 构方式、采用的制作工艺、工具使用常识等等,教师要做的有:材料准备、工具 准备、安全措施等,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亲自动手制作一件作品,体验制作的全过

程,了解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制作课是学生最喜欢、最期待的一种课型,它可以把自己辛苦设计的作品转化为实物,真正体验到成功的

乐趣,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可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事先 没有想到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一个个的解决,这种真正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插入ppt2)教师3: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掌握一两种工具使用,一两类工艺,这对学生 的制作远远不够,教学中需要学生自学需要的工具使用与工艺知识,教学中,教 师要注意给与帮助,并注意学生在学习与使用新工具时的安全操作问题,(插入: 图片

8、图片9)要求学生在学习使用前先学习安全操作规程。

顾老师:在技术1中,模型制作内容是作为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呈 现的,有它独特的教育价值。当然它是否能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首先还在于 老师们对它的正确理解。如果我们把模型制作单纯的当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训 练,这必然使得在教学时以某一手工制作为载体,强调讲解示范和模仿。这样不 仅创造力培养无从谈起,就连学生的空间能力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也很难得到发 展。事实上,模型制作中还包括大量的心智技能。我们在教学组织上,除了采取 有效的讲解和示范外,还应该大量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不仅是新课程 改革所极力倡导的学习和教学方式,也是适合我们通用技术课程特性的一种教学 方式和学习方式,因为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制作等活动都为合作学习提供 了天然的条件。当然在目前的通用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还需要老师们精心的设 计,需要遵循合作学习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的去体悟和改善。

在具体的制作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观 察许多制作课课堂,发现老师都是以一个问题的解决者存在,学生一有问题马上 请求老师解决,而老师也立即给出解决方案,这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不能得 到提高,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也不能实现,合作学习也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 我们建议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充当问题解决的指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学生自己或者 组内互动解决问题,一方面要协助高成就的学生和小组作更好的探究和制作,另 一方面还要指导低成就的学生和小组完成任务,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制作过程。主持人:

在本专题中我们讨论了技术1模块中几种常见的课型,我们仅仅从教学内容这样

一个角度来对课型进行了初步的划分,如果我们把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分别进行组合,会发现有更多的课型。认识课型的目的就在于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教学过

程结构设计的规律。当然任何课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概念,课型的 划分也是发展变化的。随着通用技术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技术课的类型也必将 发展变化,推陈出新。关于“通用技术课程必修一的整体解读”我们就讨论到这 里。当然,对于有些问题我们在后面的专题中还要作更加深入的剖析。

第三篇: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

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

本学期两门理论课程中非传授性知识的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就如同所有经典书籍一样,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疑问而不是答案。那么本文主要也就针对这门课程对我留下的问题以及我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做一下总结。并以此作为总的课程总结。

首先第一节课《技术的本源与教育的意义》中,推荐了三本教材,提到了研究生应该如何学习的10点建议同时也提了课程的考核要求,要求有10篇读书笔记,2篇研讨报告,2篇文献综述,1篇课程论文和一篇课程总结。之后讨论了很传统的怎么来界定技术的问题。从一个我们无法达到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有味道。然后还讨论了教育的本源、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历史、教育发展的事务、国际教育技术名家给中国的10句话、sns、second life、以及从一定高度给我们讲述了在澳门、美国以及瑞士等国的参与会议和课程经历、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最后一节课讲了很实质的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如何参与学术会议和如何答辩的工具书一般的内容。自然会为许多同学提供很多的便利。

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认识到的问题:第一节课,焦老师在大家都认真听讲并且做笔记的时候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发讨论,内容是中国学生记的笔记千篇一律。经过对比我们发现确实是一样的。但是经过了激烈的争辩和讨论后,我们除了意识到一些人的表现欲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的看法:首先,人类交流是有情感交互和肢体动作的。第二,课堂讲授属于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第三,经过接近20年的基础教育(个人认为在中国,研究生以下等级包括一些研究生接触的仍属于基础教育范围。不属于高等教育),我们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这60余人身上的共性要远远大于差异性。所以,在不到90分钟内,处于高度兴奋的60个人在同一个讲师相同的言语的手

势引导下(课堂上教师有专门的引导学生做笔记的动作和语气),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合适。并且拿国外学生和国内学生相比也不合适,原因是:第一国外高校学生入学条件很低,你即使什么都不会,只要有钱就可以上耶鲁、牛津这类的世界top 10。学生的多样性差距;第二是国外的大学并不规定统一的教材,上课前往往推荐接近10本左右的书作为参考学习的数目。而且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所以他们会根据课程内容不同调整自己的笔记内容。但是也不是完全的差别。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上课的方式的。虽然焦老师设计了很多课程讨论环节,但是课堂的气氛自始至终没有被调动起来。当然了这个问题不会很大问题上影响到教学质量,个人认为这个现象可能由以下的原因造成:一,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在课堂引发讨论会造成两个极端,要么所有人都很积极环境乱成一团、要么只有少数人发表言论比较沉闷。二,小组设计问题,如果一开始就分组设计要求按小组讨论并进行辩论会好一些。三,个人观点,这个可能与研究生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有关。前几节课发言的人很积极,但是言论也很极端(缺少学科知识、极端的偏见和一家之言较多)。随着课程的进行,发言者被学生看成是一种负面形象。从而导致了这种抑制。无论如何,在60多个年龄从20到50之间、经历又各不相同的人群中组织讨论都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推荐的书的。焦老师推荐的书,每一本都很好。可谓都是我们必读的经典著作,但是目前学术环境十分浮躁的情况下。我估计很少人看完了乔纳森的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而且对于目前的研究生,每一本书都价格不菲。很多人宁愿把自己的业余时间用来带家教也不愿意翻看书多看两眼。当然了,这一点上我要自我反省一下。虽然我没有把空余的时间用在过分的事情上,但是这个学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做任务、做项目、做作业和做汇报上。所以我没有读完我应该读的书目。我们身边何尝不是这两种极端呢?一种是忙到不熬夜不习惯,天天面对着一大堆的deadline头痛,一天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东西就打发过去了。另一种人也忙,忙着天天游山玩水会朋友玩儿游戏,还吵吵着生活太乏味了就此

抱怨老师对自己不好。总之现在愿意坐下来安安静静的品读一本书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还是赶快把自己书架上还没读完的10多本书趁着寒假读一遍吧。

第四个问题,有关于sns和second life,当然了也是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了。首先严格的来说sns导致的网络革命已经发生了两年,(当然了偷菜抢车位只有一年的历史)。然而这所有的便利之后导致的就是问题,我们迷恋sns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还是因为sns让我们上瘾,这一个问题在上一篇博文中略有叙述,再次不再冗述。接下来是second life,作为一个非职业菜鸟级游戏玩家,我不得不说second life在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运用还得斟酌。

自小接触游戏到现在也有10多年了,从8086机器上的编写的鼻祖级乒乓球游戏开始发展,游戏可以分为许多种,即时战略啊,行为养成啊,rpg啊,卷轴式任务闯关啊,解密啊等等等等,但是XX年新世纪的网络发展和游戏革命带给游戏业的冲击,将游戏无情的分为两种: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中国人对于游戏的态度自打最初就没有好过,如果说某人游戏打得好,放到台面上往往大家都会嗤之以鼻。认为他一定不务正业吊儿郎当肯定没有正行。那么前一段杨某教授又对于玩儿魔兽的未成年儿童进行了“电击疗法”和“封闭训练”还搞出了不少流血牺牲,并托词说是因为孩子本来就是问题儿童,不服从管教造成的。我们就两个方面来看一下second life在教育应用的可行性:

从游戏历史上来讲,second life,是虚拟人生的一个网络版本,是前面说过XX年的网络游戏昌盛导致单机游戏没有市场的一个必然结果。而虚拟人生这个游戏,属于行为养成的游戏。的目的在于让人在现有的生活下建立另一种不存在的虚拟的人物,和爱情养成游戏还有城市建设类游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不得不提的是,虚拟人生这类游戏本身就是小众群体能接受的类型。而它的网络版本并不能规划为成功的网络游戏,而从某些角度上来看,游戏广告本身就是对于游戏者的一种讽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钱没有相貌没有成就的庐舍们在网络上可以来找到相应的安慰了。这一点是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我个人认为

是最基本的原因。而游戏的自由度过于宽泛也会导致游戏者的迷失,什么都能干还不如什么都不干。

而根据中国国情来看,我们国家的学生人群可以按照很多层面划分,那么现在就把他们分成两种层面:玩游戏的和不玩游戏的。前面我们讲过,中国人打内心并没有接受游戏自身是一种娱乐这种观点。我在大学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同学跟我立志:我大学四年一定不买电脑,我买电脑也不玩儿游戏,不聊qq。最终在帮别人修电脑的时候偶然看见她们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一回寝室三四个人围在电脑前面上校内,争着抢着要踩别人页面。当然了,这不属于玩游戏的范围,但是这养的放松和减压确实不如玩游戏来的更爽快和高效。言归正传,我们有一大批这样的人在评论游戏,学习游戏的两个极端对于他们来说都不适合,要不就是玩这些游戏太堕落了,要么就是玩这么没意思的东西还不如看书去。那么对于玩游戏的群体来说,两种游戏的哪一种都没有针对娱乐设计的游戏的趣味性高。所以也是不适合的。我们发展不出学习游戏并不在于游戏架构或者设计的问题,其本源还是认为学习和游戏并不是一种整体。而是相对立的,是互不接纳的。

就我学英语的经历来言,我认为没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能比单独玩一个英文rpg更锻炼快速阅读能力和单词量了。想锻炼打字速度?上网跟别人聊天去,想扩展自己的知识?wikipedia和百度知道都能很好的给你提供很好的线索。想和国外朋友交流,mirc(历史差不多和因特网历史一样长)和skype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学习并不是一种单独的个体,学习无处不在。并不是说非要和一定的“学习内容”结合的才叫做学习。我们如果不考虑那么多教学设计和传统教案而采用泛在学习的观点来看待网络和网络游戏,或许会有很大的突破

当然了,学习整个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有很多很多。总结呢,我也列下来单子了。不过有一点,因为时间不充裕所以一直没有写下来。我坚持认为,一个好的课程和一本好书,给听众和读者更多的不会是答案,而是更多的问题。我在焦老师的课程上,找到了更多的问题以及更多的切入点。这说明这门课程才是有价值的课程,是能让人受益匪浅的课程。虽然课程结束了,但是我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我们即将沿着焦老师的指引和点播,一步步的走入教育技术的更深领域。

第四篇: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探讨

摘要: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其目的就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如何高效地使教育技术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实现其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目前教育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教育技术课程整合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3-6-8-收稿日期:49作者简介:王怀武96-甘肃会宁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正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影响。传统的教育技术手段根本不能涵盖信息社会对人类教育的需求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这种整合中必将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目标、模式、方法及评价手段。本文试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1对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所谓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教育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确切地说教育技术本身不能自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但是它却是课程改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学习革命迫使人们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促进课程内容的革新。教育技术不仅可以利用新技术呈现学科课程内容而且根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提供的资源还可革新、充实原有课程的内容。同时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必须增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等。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将带来传统教学策略和理念的革新。以网络为重要标志的信息化教育环境中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正被削弱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将充分体现。网络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正在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正在冲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一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还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助于课程评价的变革和改善。教育技术与课程评价整合后将带来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的革新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作为自测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了评价过程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与方法。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最主要的是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大量涌现对于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同时数字化学习也将成为学习者未来发展的方向。2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要使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整合在实践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整合的基础是资源整合。资源整合是一种以优化教育资源为目标的组织形式是教育者特别是管理者通过对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以及课程资源的有机构建来实现组织形式的优化整合这是课程整合的保障与基础。理顺整合的途径进行过程整合。过程整合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以教与学为目的的具体操作形式。11即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运用与学科课程的学习探究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活动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对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同化与顺应的目的。这是课程整合的主体也是实现课程整合的途径。明确整合的目的进行能力整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力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手段也概莫能外。能力整合指的是通过研究资源整合和过程整合的这种课程整合形式更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教育技术培养既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又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不断学习的新世纪的学习者。3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原则基于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一定理论的指导教学模式就没有了灵魂。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是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最主要的理论依据。主导-主体教学理论吸取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奥苏贝尔等以教为中心的学与教理论之长避两者之短认为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起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过程的组织帮助与指导等主导性作用使学与教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思想。1自主学习原则。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2教师发挥指导和促进作用原则。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指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评价是否实现了问题解决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组织讨论、交流并在讨论中协调整合各个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控制、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适应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指导小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内化其思维过程并鼓励相互评价。鼓励交流、资源共享与协作原则。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安排结对交流和学习讨论结对交流是通过抽签、自由组合或其他方式使学生组合在一起就学习内容、方法、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寻求帮助。学生按要求创设规范的文件夹他们可以互相使用搜集到的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学习讨论是让学生讨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等共同协作提出解决方案。4重视评价和反思的原则。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的。这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任务制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标准本着充分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的原则进行。评价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在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注意的问题1重视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在未来社会中获取、选择、加工信息也将成为我们的一项基本能力。2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更新既要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经验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软件重于硬件观念重于设备。信息技术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设备及技术无疑很重要没有设备及软件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但我们更应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要探索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4课件的使用和选择原则应以突破教学难点为根本目的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教学难点时才考虑使用课件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顺利突破教学难点。5整合需从一点一滴做起。整合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既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大局又要切实可行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经验既要学习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又要深刻认识学科教学的精髓与内涵。整合水平的高低关键在观念的转变。6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水平、教学的质量不是为整合而整合不是摆样子。因此在进行整合实验时要讲究实用不能脱离实际将教学质量搞上去这样的整合才是真正有价值才有生命力。7整合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整合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总的来说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我们不断地去实践、探索和总结切实运用教育技术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解读

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近三年来,我校以“立足课堂、学生为本、抓好特色、稳步推进”的科技教育工作思路,坚持以科技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狠抓科技教育管理,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师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丰富,科技教育成果累累的良好局面。现将我校在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使科技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成立科普工作领导小组。长期以来,我校把青少年的科技教育作为争创特色学校的重要特色项目来抓,为了全力推进科普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形成一种浓郁的科技校园文化,我校从健全组织网络入手,为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技术保证、后勤保证、科研保证。为此我校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校长xx同志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校长xx任副组长,成员有9位各学科的优秀教师,并指定xx老师为科技总辅导员。形成了由分管领导、教导处、科技总辅导员、专兼职的科技指导教师、42位班主任老师组成的科技教育工作辅导网络,使全校科技教育工作得到保障。

2、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我校中建立有完整的管理制度,明确了相应人员的岗位职责,如《xx市第xx中学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及奖励办法》、《xx市第xx中学关于学科竞赛的规定》等,对科普工作的经费、器材的采购及使用等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每年6月都要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内容包括科技讲座、科技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评比、器乐表演赛、舞蹈比赛、绘画书法展、摄影作品展比赛等。并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包括车模、船模、航模、创新发明、科学论文、少儿科幻画、科普宣传等项目。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科技活动计划,确保科技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激励每个学生成材,激发科技创新热情,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①为我们改传统的评价学生的办法,每学期组织开展“授星”活动,有智慧星、科技星、文明星、才艺星、进步星、环保星等16种之多,最大范围地涵盖了学生中各类可以肯定和褒扬的典型。每学年结集出版《xx中少年英才集》。将那些在德智体美劳、科技创新等,只要有一个方面表现突出或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均收录入集,印发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以激励每个学生成材。

②每一位学生建立“科技伴我行”成长档案,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文字材料、观察结果、展示形式、科学态度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在案。学校将及时公开表扬科技活动积极分子,定期开展“科技之星”评比活动,并在学校橱窗上张贴照片表扬。

③学生的科技成绩同“文明班级” “优秀班主任”评选挂钩。具体细则:校级一、二、三等奖每人次依次为该班级(班主任加积分3分、2分、1分;市级一、二、三等奖每人次依次为该班级(班主任加积分6分、5分、4分;国家专利每人次为该班级(班主任加积分5分。

二、统一认识,打造一支精良的科技团队。

我们把立足点放在科技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上,成立了科技教研组,组织科技辅导员学习科技活动课的有关理论,共同探讨科技课的教学思路,初步培养学生的科技技能,为学生参加校外、课外科技活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精良的科技辅导员队伍,高水平的科技活动课是开展科技活动的必备条件,为我校开展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丰富的资源,保证各类科技活动有效开展。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科普活动,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加强学校的建设,建起了科普阅览室,多媒体投影机、视频展示台,教师用笔记本,实验室开支。现每年支出科普经费3万元,其中器材添置1万元,工作活动1万元,资料1万元,另订科普刊物如《航空模型》、《电脑爱好者》、《电脑报》、《青少年科技报》、《少年科

学画报》等多份科技杂志,为科技辅导员、教师、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学校宣传橱窗定期布置科普材料,班级黑板报须有科技教育内容,校园广播定期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

2、科技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我们努力把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按要求开设科技课、实验课。学年课时总节数达20节,科普课程总节数达960节/学年。学校的理化生实验课全部开齐,效果好。力求通过科技课、信息技术课、实验课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3、通过专栏、影视、讲座等宣传培训形式普及科学知识。学校定期在在学术报告厅放科普或科幻影片,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科技展览。组织学生参加xx市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科普调查报告和科普论文的撰写等活动。

4、举办一次“三小”作品成果展。学校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时,结合各科教材向学生介绍科学家们热爱科学、坚持真理、严谨治学、勇于实践、献身事业的科学精神,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我们积极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以“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为主的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教育周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每学期举办一次“三小”作品成果展评活动,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以教代学,抓学科教学、重课堂渗透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推广力度,逐步改变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形成了“参与、探究、合作、活动”的课堂教学特色。

(1xx年9月开学,初中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开设发明创新教育课程。授课人:吴甫燕、王臣毅;

(2(3我校参考市科技馆《中小学英特尔电脑创新思维项目培训计划》实施特长教育,对爱好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操作的学生进行长期特长教育。

我们还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每学期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课,如:生物课——生物品种的认识;计算机课——信息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和设计技术;地理课——地球探秘;劳技课—灯箱制作、电磁共振等。每次科技教学活动教师都要根据教材要求制订教学活动方案,形成课前准备——现场指导——学生作业——课堂交流的教学过程。学校还对学生在社会实践课后完成的优秀作品给以展示和发表。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科技教育教学计划,以拓展课、研究课、活动课、信息技术、劳技课等为抓手,在全校普及科技教育。

四、以点带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途径。因此,我校在开展科技活动时进行了认真研讨,提出四点意见即:抓宣传,促认识;抓典型,促普及;抓展示,促提高;抓研讨,攻难点。

1、抓宣传,促认识。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普宣传月”到来之前,首先抓好宣传工作,通过板报、广播、标语等宣传形式向学生大力宣传爱科学月的主题,将要开展的活动等,并向学生发出倡议,鼓励学生每人选择参加1——2项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同时,学校积极开展科技板报评比;班队会评优;科技知识讲座;科技参观等活动,极大促进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各种宣传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激发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对爱科学月每年都有新的认识,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爱科学月活动的热情。几年来,我校在爱科学月活动中没有死角,真正做到班班有活动,人人得参与。

2、抓典型,促普及。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典型引路的办法以达到普及的目的。我们分三方面进行:第一,发现典型班级:在班级科技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学校根据科技活动的成绩,每年评选典型班级,作为全校的示范,并颁发荣誉奖状。有效地促进班级科技活动的

开展,使科技教育活动真正落实到基层,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活动中来。第二,奖励典型个人:学校每年召开科技活动总结表彰会,表彰在科技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及学生,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参与活动地积极性。

3、抓展示,促提高。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可以达到校级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借鉴,振奋师生精神,启动学校活力,赢得社会支持的目的。学校每年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科技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我校的二号教学楼顶楼、三号教学楼的四楼及五楼有多间教室挂牌为科技活动室、科技作品陈列室,现有美术绘画、手工风车、编织、电动船、风车、电动机模型等多种作品陈列。

4、抓研讨,攻难点。随着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会出现许多问题,学校积极抓住研讨工作不放松,先后开展了“我为科技活动献一计”,“科技活动一例谈”,“科技论文征集”等形式的研讨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xx年3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快乐校园”活动,学校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以“快乐校园”为主题的专题活动;学校根据有的教师提出拓展教育环境,积极开展校外科技教育活动的建议,积极开展了校外科技环保实践,如:二汽基地、五中天文台参观等校外科技活动,不仅扩展了学校科技活动的教育形式、内容,同时也使学生走进社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的实践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

五、不懈努力,科技教育初见成效

融入科技理念的教育教学活动,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近年来,我校的科技教育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1、xx参加xx市科协(科技馆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以下三个科技论文获得市一等奖:《xx》(学生:xx 指导教师:xx 《xx》(学生:xx;指导教师:xx 《xx》(学生:xx,张一汀;指导教师:xx 《xx》(学生:xx;指导教师:xx

2、xx参加xx市科协(科技馆科技创新大赛活动,xx同学的《xx》获得市发明创造设计三等奖。

3、xx年由市科技馆、市教育局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青少年学生科技节上共设9个竞赛项目,我校直接参与活动的竞赛项目6个,参与人数达200人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奖人次达23人,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12人。

4、近年来,我校在“科技小发明”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有曹李伟等120多位同学的小发明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5、xx年7月下旬,我校受邀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上,参赛学生的集体创意作品“xx”勇夺本次全国大赛团体金奖,另有6名获得个人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学校被授予“xx全国创新型学校”荣誉称号,带队校长xx、xx被评为“创新型校长”,指导教师xx被授予“创新型名师”。

三年来,我校在科技教育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科技活动,在新形势下如何把课堂内的科技教育与科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使各类主体组织开展的科技活动系列化、有序化和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科技活动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养?等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普教育基地;继续抓好环保科普兴趣小组活动;常年坚持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继续组织学生制作科技作品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拓宽活动领域,创新活动方式,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科技文化”氛围,使科技教育常抓常新。

下载[中学教育]通用技术课程整体解读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教育]通用技术课程整体解读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植物学》课程整体设计.

    《植物学》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计分析 (一)课程分析 《植物学》是园艺、植保、林业等农业技术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它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规律,植......

    【技术】浅谈整体成型工艺

    【技术】浅谈整体成型工艺 背景 复合材料由于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性能可设计、抗疲劳性和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航空飞行器,大大地促进了飞行器......

    中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自查报告(汇编)

    中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自查报告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目前在校学生数927人,共有23个教学班,占地总面积41800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2408平方米,绿化面积8200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1485......

    中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自查报告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目前在校学生数927人,共有 23个教学班,占地总面积41800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2408平方米,绿化面积8200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14852平方米。主要设教学区和运动......

    专题6:整体备课和模块解读文本资料

    2010年鲁、琼两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新课程远程研修文本资料 专题6:选修1模块解读和整体备课 课程专家:刘恩山 参与成员:乔文军 王 蕾 康 磊 主 持 人:乔文军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技术课程标准解读——课程评价建议(共五则)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课程评价建议 课程评价建议第二节 课程评价建议一、关于发展性评价观 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教师业务水平......

    教育技术基础研究课程总结(合集五篇)

    本学期两门理论课程中非传授性知识的基础理论研究课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结束了。就如同所有经典书籍一样,它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疑问而不是答案。那么本文主要也就针对这门课程对......

    《教育技术初级课程》 - 初级考试答案

    教育技术初级课程 - 初级考试答案 (红色答案是错误的) 1.关于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都包含“技术”一词,虽然所属学科不同,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