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山公园参观记
我校27届小学女子接力赛结束五
(六)班获得冠军
我校27届小学女子接力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于4月2日在实验小学操场举行。五年级六班获得冠军,五年级八班获得亚军,五年级一班获得季军。
实验小学五年级六班接力队是一支经验丰富的接力队。队员们素质好,配合默契,一直在队伍中遥遥领先,特别是吉林同学,爆发力好,冲刺快,在这次比赛中她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年级八班女子接力队,在比赛刚开始时,落下五年级六班一大圈,但她们并不气馁,在跑到第四棒时,与五年级六班打成平手,但由于她们体力不支,获得了第二名。
参加这届比赛共有8个班,这些班级积极参与,敢于表现自己的精神受到了一致好评。
临山公园参观记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临山,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瞻仰铁道游击队纪念碑。该园位于薛城区中心地带,占地约10公顷,由纪念广场、纪念碑、纪念馆、影视城、八大亭等景点构成,是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自1995年8月15日铁道游击队纪念碑落成以来,已有近百万人次前来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走近临山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迎面矗立着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纪念碑高33米,占地2000平方米,游击队
战士持枪冲杀的铸铜人物塑像,屹立于纪念碑顶端;底座正面刻有贴金碑文,两侧为花岗岩浮雕,再现了游击队员们当年英勇杀敌的场面。碑前及两侧八级台阶意为八年抗战,碑体正面为竖起铁轨的造型,体现了铁道游击队活跃在铁路线上,抗击日寇、浴血奋战的深刻含义。自上而下贯穿整个碑体的五十根枕木,象征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碑体正面上方手书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铁道游击队纪念碑” 八个金箔贴面大字。
走过一段甬道我们来到影视城,进入影视城可以了解到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及鲁南民俗文化风情,在铁道游击队展览馆陈列着一些当年铁道游击队杀敌用的物品等。这些都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敌的历史见证。
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记载着革命前辈英勇抗击日寇、争取民族解放的光辉历史,作为铁道游击队的传人,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纪念就是好好学习长大后努力把铁道游击队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建设的更美丽、更富强。
第二篇:临山公园游记2
临山游记
五九 张延浩
临山,伫立在枣庄市薛城区的中心地带。因薛城旧称临城,故山命名为临山。临城即上世纪四十年代闻名中外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乡。
200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政府将山前广场扩建整修一新。广场正前方横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九个大字。因薛城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为弘扬铁道游击队爱国抗战精神,所以广场又称为“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广场正中心大理石图案以火车道为背景,西面那一组有8根枕木,寓意着铁道游击队经历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东面一排有56根枕木,代表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纪念广场落成整整56年历程,同时也象征着祖国56个民族大团结。广场四周建有四尊汉代建筑风格的灯塔,好像是四个神勇庄重的卫兵,守护着广场。
沿着广场东面的台阶拾阶而上,两旁长满了花草树木,它们像是热情好客的主人,载歌载舞,迎接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他们消除旅途的疲劳。登上山顶,迎面矗立着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碑高约33米,由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名,纪念碑顶端为铁道游击队队员振臂高呼、带头冲锋的雕像。纪念碑碑座两侧为铁道游击队队员抗击日寇奋勇杀敌的浮雕,让人看着不由得倍受鼓舞、热血沸腾。碑座前后记载了铁道游击队抗击日寇的伟大事迹和树碑的有关经历。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记载着革命前辈英勇抗击日寇、争取民族解放的光辉历史,作为铁道游击队的传人,我们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教师点评:小作者以历史为主线,为我们介绍了铁道游击队昨天,今天,和明天,作为它的后人,我们无比骄傲与自豪。】
第三篇:参观记
参观“柏小和杨小”心得体会
阳春三月,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时,在校委会的安排下,3月6日参观了“柏园小学和杨仙逸小学”。主要参观了学校里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建设,使我深有体会。具体如下:
首先来到“柏园小学”,“柏园小学”虽然占地面积小,但是学校的文化氛围却是非常浓烈,走进校园传进眼球的全是各种标语、展板等,育人画面。从教学楼外的墙壁到走廊、楼梯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全都利用上了,给人一种浓烈的气氛。走进教室,从教室门口的班牌、班名到教室里的班务栏、黑板报、学生作品展等,给人的感觉就是“精美”,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柏园小学”的校园文化给人的感觉就是“氛围浓、布置精美、各有特色”。
接着我们又来到“杨仙逸小学”,走进校园,首先看到的是一条长长的“图书长廊”,在长廊里有学生阅读的各种书籍和学生作品展,图书和作品都整齐美观的布置,各个主题鲜明、布置精美。从长廊走进教室,各教室的班级文化布置同样是“主题鲜明、各有特色”,总体上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给人的感觉是“文化亮点突出、特色鲜明、教室布置精美整齐、注重学生作品的展示”。
参观完两所学校后,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把校园文化做起来。其实,我们学校同样也有我们的校园文化,只是两点还不够突出、布置还不够精美、部分展板陈旧,这都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具体是:首先,树立起校园总体文化特色,要有我们自己校园的文化主题。其次,各个班级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主题,各自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发挥各自的特点,建设“一班一特色、一班一亮点”,通过评比的方式调动各班的积极性。第三,学校有了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还需要把学校的文化思想渗入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去,通过学校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多样化,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加强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的“爱班级、爱学校、爱老师”的思想增强。
赵勇斌
2011.3.12
第四篇:重庆枇杷山公园
重庆枇杷山公园位于渝中区,海拔345米,为重庆旧城区最高点。其山名来历,一说早年该山多枇杷树,故名;二说其山形似琵琶,遂谐音“枇杷”;三说相传从前山上住过一位美丽的姑娘,每夜弹着琵琶召唤她在南岸的爱人,音乐极其美妙,后人怀念之传为山名。
枇杷山公园内山路蜿蜒、竹木成荫、花草繁茂、空气清新,为都市中一片绿洲。登临其最高点红星亭,可纵览市区风光,更是观山城夜景的好去处。
红星亭东长廊处,是抗战时期抵御日机轰炸重庆的高炮阵地遗址。站立枇把山公园红星亭,条条长街尽收眼底,南临长江,北面嘉陵江。虽然渝中区三面环水,仅一面靠陆地,但有彩虹飞架南北,使隔江相阻的南岸区、江北区天堑变通途。
重庆枇杷山公园里还有一副对联,高度集中地描述了山城的英雄历史。联文如下:
枇杷山头,听两江流水唱不尽古今豪情:蔓子悲歌,玉珍遗恨,邹容亮节,闇公壮志;更高吟一曲沁园春,响彻环宇。
红星亭畔,看万家灯火交映出南北风光:龙门皓月,海棠烟雨,鹅岭秀色,嘉陵夕照;还联缀千串夜明珠,辉耀星空。
上联连用了五个历史典故。
“蔓子悲歌”讲的是东周故事。巴国危急,蔓子将军到楚国搬来救兵,解除了巴国的危难。楚王要巴国割让三城谢恩。蔓子说:“要城不行,把我的头拿去作谢吧。”于是挥剑自刎。楚王见了人头,叹惜说:“假如我能得到巴蔓子这样的将才,拿城何为?”以上卿礼仪埋葬了蔓子的头。巴国也以上卿礼仪厚葬其身。
“玉珍遗恨”说的是1357年,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率领红巾军攻入重庆,以此为根据地,建立了夏国。到1366年,正图大举,可惜病逝。
“邹容亮节”——邹容,重庆巴县人,是一位才华横溢、敢想敢为的革命青年。18岁撰写的《革命军》,震动全国。为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作了有力的宣传和鼓动,不幸被清政府勾结英租界巡捕房逮捕,牺牲前,坚贞不屈,年仅20岁,被国人誉为革命马前卒,后被孙中山追封为大将军。
“闇公壮志”——杨闇公,早期的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他于1927年“三·三一”大惨案中,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临刑时,作悲壮演说,壮志凌云,气贯长虹。
“沁园春”说的是1945年,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从延安飞到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在红岩村书写了举世闻名的《沁园春·雪》一词。
/小南海导游词 ·重庆都市游导游词 ·导游词三峡工程导游词 ·神农架导游词。
第五篇:龙潭山公园导游词
游客们:
大家好!我叫悦悦。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去龙潭山游览,请您随身带好贵重物品,注意安全。
游客们,我先介绍一下吉林远近闻名的龙潭山。
龙潭山公园是是中国著名城市森林公园,它位于吉林省东北地区,松花江东岸,占地234公顷,始建于1957年。因山上有古池“龙潭”而得名,现在尚存1500多年前修建的高勾丽古城遗迹。一会儿我们进去的时候,会看到更详细的介绍。
看!我们已经位于龙潭山了。龙潭山山势雄伟,呈卧虎形西东走向。西路峰峦陡峭,拔地而起;东路绵延远去,没于群之中。龙潭山被近百种,一百二十余万株乔、灌木所覆盖其中百年以上古木有一百三十余株,不愧是森林公园。
游客们,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龙潭山中的龙潭,亦称水牢。
在龙潭山高勾丽城西北角最低处,是古人利用泉眼修建的贮水池。因为,传说有一条孽龙被所在潭中,铁链系与潭边一棵大树上,传说有人拉动铁链,立刻就会风云变色,潭水翻腾。故称“龙潭”。龙潭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呈长方形。东西长52.8米;南北25.7米,水深约10米。潭水主要以山上的雨水和积雪聚集而成,又因泉下有泉眼,故水深而碧,无涨无落,终年不固。每当浩月当空,倒影荡漾湖心,吉林八景“龙潭印月”即指此处。
与水牢距离250米处,是一圆形石砌深坑,称其“旱牢”,其实是高勾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地窖。
好了,我们这次“龙潭山一日游”就到次结束了,请大家玩好,欢迎大家常来游玩,一定会收获更多知识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