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大全]

时间:2019-05-14 03:17: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大全]》。

第一篇: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大全]

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

林护发[2005]1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约有近40%的自然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区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但是,在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国情下,全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扩大湿地面积,对自然湿地实施抢救性保护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湿地保护的重点任务。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湿地保护属于社会公益事业,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在不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条件的湿地区域,也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扩大湿地面积,提高保护成效。为贯彻落实国办《通知》精神,促进湿地公园健康发展,现就加强湿地公园发展建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发展建设湿地公园的重要意义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可供公众浏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

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社会的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有序发展建设湿地公园

发展建设湿地公园,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湿地公园建设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并发挥湿地多种功能,应当突出湿地的自然生态特征和地域景观特色,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栖息地、防止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人工适度干预,促进修复或重建湿地生态景观,维护湿地生态过程,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湿地生态特征和自然风貌,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要注重挖掘、展示、利用源于湿地的人文资源,让公众在领略湿地自然风光、认识湿地的同时,了解湿地的文化、民俗及其在生态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使其不仅发挥特有的生态效益,也成为提高公众生态意识的教育基地。因此,应当鼓励在湿地自然特性和生态特征显著的湿地区域规划建立湿地公园;鼓励在具有生态恢复可能性的退化湿地区采取拯救性生态恢复措施并建立湿地公园;鼓励在具有典型的区域生态特性、典型的地理地带性特征,且具有合理利用潜力的生态脆弱湿地区域规划建立湿地公园;鼓励在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加强湿地区域地方文化遗产保护。

三、划建湿地公园的基本条件

(一)湿地公园选址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 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湿地生态特征显著; 2. 以湿地景观为主体,融合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科学、教育、其他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价值;

3.能够在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适宜的规划面积应能保持湿地生态完整性和其周围风貌。

(二)湿地公园建立应当满足以下管理条件:

1.区域内无土地权属争议,湿地公园经营机构具有土地使用经营权(包括承包、委托经营管理协议);

2.湿地生态用水权益基本保障;

3.建设投资主体确定,运行维护投入制度健全;

4.湿地公园经营机构明确;

5.具备开展湿地保护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能力。

四、设立湿地公园的申报、审批程序

国家湿地公园按以下程序申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附拟建国家湿地公园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函和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材料,报我局;我局组织国家湿地公园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对符合国家湿地公园标准的则批准设立。国家湿地公园设立后,我局将定期组织国家湿地公园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检查评估,经确认不再符合“国家湿地公园” 标准的,国家林业局将撤销其命名。

省级湿地公园由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法批准设立。

五、当前开展湿地公园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认清形势、统筹规划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正确认识当前湿地保护形势,要把解决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功能衰退的突出问题作为当前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抓住国家不断加大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各地的实际需求,积极推进湿地公园建设,促进湿地保护面积不断扩大,提高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水平。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实际情况,在对湿地资源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统筹规划辖区湿地公园的发展,避免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加强监测,科学管理

各湿地公园应当结合本区域湿地自然特点、文化历史特点和其他特点制定保护管理制度,对湿地利用过程中影响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主要人为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在湿地公园内,应当禁止或限制对各类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文化、休闲价值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活动。

应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科研、监测基地的作用,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提升湿地保护、恢复、合理利用以及科学管理水平。

湿地公园经营管理机构,应制定监测方案,定期开展监测活动,加强湿地生态和园区管理的监测,及时分析监测结果,适时调整管理对策,实现科学经营管理。

(三)加强指导,有序发展

国务院赋予国家林业局组织和协调全国湿地保护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一定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为进一步把国办《通知》精神落到实处,全面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效益和功能,促进湿地公园规范健康发展,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湿地公园发展建设的指导管理和组织协调。对符合条件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对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服务。应加强并逐步规范对湿地公园的申报及其检查、监督等管理工作。

六、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和湿地保护管理的开放性决定了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程度,同时发展建设湿地公园又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为此,湿地保护管理部门要树立生态型管理理念,积极稳妥地推进湿地公园发展建设的试点工作,在探索中不断提炼经验与总结教训,建立制度、完善规范,提高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水平。

发展建设湿地公园作为扩大湿地保留面积、保护湿地生态的一项积极措施,应当享受生态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各地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社会广泛参与湿地生态保护建设,并依法保护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湿地公园的业务指导,积极协助湿地公园经营管理机构研究解决发展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鼓励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湿地公园的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和运营模式等。国家林业局将继续推进湿地公园发展建设试点工作,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按照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在湿地公园发展和运营过程中,努力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推动湿地公园的健康发展。

国家林业局

二零零五年八月五日

第二篇: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ICS 65.020 B 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1755-2008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Construction regulation of national wetland park 2008-09-03发布 2008-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 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提出。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湿地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其功能分区和建设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LY/T 5132-1995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湿地wetlands 天然或人造、永久或暂时之死水或流水、淡水、做成或成水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区。3.2 湿地公园 wetland park 拥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湿地区域。3.3 国家湿地公园 national wetland park 经国家湿地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湿地公园。4 总则 4.1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应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防止湿地退化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适度人工干预,保护、修复或重建湿地景观,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展示湿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要根据湿地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等进行统筹规划;根据湿地的地域特点和保护目标合理布局;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以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分期建设。

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应重点突出湿地景观,保留湿地的生态特征;最大限度维持区域的自然风貌,体现特色;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湿地自然景观和湿地人文景观营造时要因地制宜。4.2建设目标

在对湿地生态系统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示范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公众提供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休闲场所。设立的基本条件 5.1 面积

国家湿地公园的面积应在20hm2以上。

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湿地面积一般应占总面积的60%以上。5.2 整体风貌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筑设施、人文景观及整体风格应与湿地景观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5.3 湿地生态系统

国家湿地公园中的湿地生态系统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是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

湿地生态需水应得到保证。

湿地水质应符合GB 3838-2002的要求。5.4 科普宣教

国家湿地公园应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可以开展湿地科普教育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5.5 管理条件

国家湿地公园应设有管理机构,区域内无土地权属争议。6 功能分区 6.1 分区结构

国家湿地公园一般包括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湿地体验区、服务管理区等区域。6.2 分区内容 6.2.1 湿地保育区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需要保护或恢复的湿地区域。

需要保护的湿地区域一般具有相对明显的湿地生态特征和完整的湿地生态过程,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或是湿地生物的栖息场所或迁徙通道。对有潜在生态价值的受损湿地,进行湿地恢复。

在湿地保育区内,可以针对特别需要保护或恢复的湿地生态系统、珍稀物种的繁殖地或原产地设置禁区或临时禁入区。6.2.2 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

展示湿地生态特征、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的区域。6.2.3 湿地体验区

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湿地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分布的湿地区域。

可以体验湿地农耕文化、渔事等生产活动,示范湿地的合理利用,本区域允许游客进行限制性的生态旅游、科学观察与探索,或者参与农业、渔业等生产过程。

6.2.4 服务管理区 服务管理区是指在湿地生态特征不明显或非湿地区域建设的可供游客进行体憩、餐饮、购物、娱乐、医疗、停车等活动,以及管理机构开展科普宦教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场所。7 主要建设内容 7.1 保护恢复工程建设 7.1.1 保护工程建设

针对需要保护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开展的工程。

包括隔离设施、管护站点和保护警示标识等设施建设。7.1.2 恢复工程建设

包括湿地基底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修复或重建以及水文水质恢复等内容,可以建设水中生境岛屿、开阔水域、河流片段、浅水滩涂以及带水沼泽等,以营造或恢复适合湿地生物栖息的生境。

湿地基底恢复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维护基底的稳定性。

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修复或重建可以通过植物配置、动物放养、鸟类招引等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所用的动植物物种应采用本地种。

湿地水文水质恢复包括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和湿地水质的改善。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可通过补水、滞水等措施来实现。湿地水质的改善可通过控制进入湿地公园水体的污染源,改造植被结构来实现。7.2 景观建设 7.2.1 水体景观建设

湿地公园内的湖泊、溪流、泡沼、滩涂以及库塘等以水为主体的景观建设。

水体景观的边坡宜采用自然或生态的护岸措施。7.2.2 植被景观建设

湿地公园内以雏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的植物的配置与管理。应以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湿地植物为主。

应考虑植物种类和景观的多样性以及水体净化等生态功能的需求,所用的植物物种应采用本地种。7.2.3 人文景观建设

各种源于湿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建设。

应与周边湿地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地域特色。

应优先采用生态材料和工艺。7.3 宣教工程建设

7.3.1 解说与宣教标识系统建设

解说系统是指通过讲解或物品展示等形式,宣传湿地和环保知识的材料及相关设备设施。

国家湿地公园应设立标志、标识、标牌和解说牌等,标志、标识、标牌和解说牌‘应设置合理、图文清晰、科学规范、整洁美观,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国家湿地公园应配备充足的文字、图片和多媒体等展示设施。

解说与宣教标识系统所用材料应符合有关环保要求。7.3.2 宣教中心建设

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应有固定的场所,一般设在服务管理区内。宣教中心应展示国家湿地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概况及与湿地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等。

7.4 科研监测工程建设

包括科研监测仪器的配备、科研监测设施的建设等。7.5 游览设施建设 7.5.1 指示牌

国家湿地公园的边界、出入口、功能区、景观、游径端点和险要地段,应设置明显的指示牌,以表达界限、指导方向、阐述园规、介绍情况、提示警告等信息。

指示牌的色彩和规格,应根据设置地点、指示内容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采用国际通用的标识符号,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7.5.2 游步道建设

一般道路不建议使用柏油、水泥等人工材料,游步道建议采用生态材料铺设。7.5.3 交通工具

各种旅游机动车(船),应以电瓶车(船)或石油液化气车(船)为主。7.6安全、卫生工程建设

按照LY/T 5132-1995中6.5“安全、卫生工程”条款的相关内容进行建设。7.7管理能力建设

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及经营管理工作。

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应配备必要的管理巡护设备。参考文献

[1]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20-123.[2]崔丽娟,Siephane Asselin.湿地恢复手册——原则·技术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2006.[3]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湿地功能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3).18-21.

第三篇: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案例分析

一、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

1.公园概况

湿地保护面积43平方公里,水域23平方公里,成为集拦洪、蓄水、调节气候、生态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观区。域内除湖泊湿地外,大部分为荒丘沙地,有部分渔池和农田。在低洼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现象比较突出,盐碱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在湿地边缘分布有芦苇和菖蒲等,植物种类较少,覆盖度低,生物多样性相对匮乏。

2.区位交通

星海湖湿地公园地处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下沿,毗邻石嘴山市老城区东侧,距银川市84公里。

3.景观特色

整个公园由“六景一山”组成,即:鹤翔谷、百鸟鸣、白鹭洲、新月海、金西域、南沙海和中华奇石山。其中,中华奇石山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分为世界园、西北园、东北园、民族园、西南园、华南园、石嘴山精神园等10个园区以及民族大团结雕塑园、民族之花雕塑园、世界名人雕塑园、中国著名科学雕塑园等8个雕塑园,还有三十六计擎天柱、三十六计碑。

4.功能分区

目前,已形成南域、北域、中域、东域、西域、新域6个湖面景区,总面积32Km2。

5.项目设置 游览项目:鹿儿岛水上体育运动观光看台、2万平方停靠船舶的渔人码头和南沙海码头、3000平方米供游人观光的木制码头、2000平方米的钓鱼岛餐饮服务中心、豪华游轮1艘

管理项目:地管理站、湿地鸟类救护站、鸟类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站、鸟类投饲点、观测瞭望塔(台)、鸟类救护等设施。

6.开发运营

投资25亿元集中打造星海湖南域旅游景观开发项目。2012年12月,石嘴山市与中基浩泰投资集团签订星海湖南域开发合作项目协议,该项目规划星海银河秀场、开心繁星岛、星辰欢乐广场、星海银河娱乐、星海体育休闲广场、中央地产景观、旅游度假商业区、观湖地产景观等八大功能组团,建设30个景点和景区,开启“星海银河”的新景观。项目计划三年建成主体景观,五年建成全部景观。

编制《石嘴山市环星海湖开发景观规划》。规划总面积68平方公里,分三级圈层开发,其中一级开发区域45平方公里,二级开发区域23平方公里,三级开发区域为周边辐射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滨湖大道、星海镇天然气等3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蓝波湾景区、中域东堤景观绿化等10个生态景观建设项目;中域和东域西侧清淤、中域和北域湖岸修护建设等8个水域治理项目及阳光谷、洗车营地等27个产业发展项目,共80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25亿元。

7.建设争议

在加大星海湖周边的环境整治,通过对煤矸石山、两个粉煤灰场的改造利用,将3座主要污染源建设成为绿宝石生态园、中华奇石山和人民公园的同时,湿地整治建设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由于起初一味追求水面的宽阔宏大,因而忽略了生态问题的现实存在。比如东侧的百鸟鸣景区,原来除了一些渔塘和少量农田外,本就是大片的草滩、沙丘和浅水湿地,成群的鸟类在草丛中繁衍生息。在整治建设中本应留些沙丘岛屿供鸟类筑巢产卵,但现实情况是只有一望无际的水面,因为卵产在岸边总被一些无知的孩子拿走,鸟类的数量和种群开始逐年减少;在白鹭洲景区,整治前有大片高大茂密的芦苇,的确有白鹭、仓鹭、中华秋沙鸭、大鸨、黑鸛等珍稀鸟类出没,但整治后,芦苇不见了踪影,许多沙丘岛屿堤埂也消失了,这些鸟类也都远走高飞。

8.个案总结

本案的亮点是中华奇石山的创意,同时为类似荒丘湿地的景观设计提供借鉴,因地制宜的地域性和湿地生境的生态性是湿地开发利用的必遵原则。

二、银川国家湿地公园

1.公园概况

银川国家湿地公园,分为鸣翠湖和阅海两个园区。

阅海湿地公园总面积210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200公顷,芦苇面积500余公顷,是银川市面积最大、原始地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块湿地。

鸣翠湖湿地公园总面积667公顷,鸣翠湖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优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研及科普教育价值。

2.区位交通

阅海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北侧,距市中心仅3公里。

鸣翠湖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东侧黄河附近,西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

3.景观特色

阅海湿地由湖泊、沼泽、草甸、鱼塘等组成,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一首“千顷浦苇吐翠,万只水鸟飞鸣,荷花争香斗艳”的诗句是对这里的由衷赞叹。

鸣翠湖湿地公园集黄土高原、黄河、湖泊、芦苇、湿地等景观于一身,开辟了十大景点,湖边的水车是标志性建筑。

4.功能分区

阅海湿地公园按照其功能分为湿地保护、湿地展示、湿地游览以及管理服务四大类功能以及芦苇鸟类密生区、湿地恢复区、农田保留区、特色农业种植区、生态抚育林区、防护林区、景观林区、水生植物展示区等八大分区。

鸣翠湖分为南、北两湖,南湖属湿地保育区,不对游客开放;北湖为湿地休闲养生游乐区,为市民提供休闲养生、观光度假、拓展培训、运动健身场所。北湖又划分为东区、中区、西区三大功能区,东区以会议、休闲为主功能的景观区域;中区为生态区,可分为芦苇迷宫区和完全保护区;西区为本园主要旅游区和控制中心。

5.项目设置

阅海12个精品项目:苇荡飞鸿”(核心保护区)、“雪山飞鸟”(滑雪运动区)、“柳岸闻莺”(湿地观赏区)、“阅海水苑”(休闲度假区)、“水韵江南”(休闲游乐区)、“西夏民耕”(农家乐)、“江枫渔火”(渔家乐)、“贺兰绿海”(生态观光区)、“长溪飞鹭”(鸟类科普区)、“阅海观雪”(生态游憩通道)、“天天渔港”(湿地观赏区)、“天街灯火”(南部餐饮一条街——商务休闲)。鸣翠湖10大精品项目:车水排云、碧水浮莲、千步廊桥、百鸟鸣翠、苇花追日、青纱漏月、迷宫寻鹭、白沙落雁、绿帐问茶、东堤夕照。此外,湿地科普文化中心新添项目,按1比15000微缩全国最美六大湿地公园,生动再现了东北、华中、华东、西南、东南、西北地区六个最美国家湿地公园的全貌。其中有湖北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辽宁盘锦国家湿地公园、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西北最美的湿地公园,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也在其中。

6.开发运营

2004年3月,宁夏阅海湿地旅游开发公司成立,同时成立了阅海湿地保护管理站。阅海湿地公园按照“以水景为主的集现代湿地旅游、适水产业经营、观光农业生产于一体的自然、生态、环保的综合景区”的个性定位,在阅海湿地保护区外,阅海湿地的发展与湿地周围农工的生产互相结合和促进,在生态农业、无公害水产品、水生植物种植、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引导和创新走一条西部地区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模式。

鸣翠湖园区坚持“以生态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相互促进,永续利用”为主题,在打造湿地休闲观光基地、湿地野生垂钓基地、湿地科普教育基地、湿地拓展训练基地、湿地摄影基地的基础上,同时努力恢复原有自然风貌和湿地范围,有效控制和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和破坏。

7.个案总结

本案两区,一重保护一重开发,同时将湿地开发利用与农渔业发展相联系,探索一产三产化和三产持续化之路。

三、千湖国家湿地公园

1.公园概况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 573.2公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珍稀水禽、湿地生态系统和进行水源地保护,同时开展科研、宣教和科普型生态旅游。

2.区位交通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千河谷地中游。

3.景观特色

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以河流湿地特征为主,集河流湿地、库塘湿地、沼泽湿地特征于一体,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黄土高原湿地。

4.功能分区

设有管理区、保育区、科研区、休闲区、新家园区五个功能区。

5.项目设置

水生植物园:占地1000余亩,属于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区,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为重点,创建各种野生禽鸟类动物栖息的场所,达到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相统一。

湿地门户区:占地面积61.2亩,建成松林花海、紫霞长坞、长林绿踪、花海走廊、桥头广场等7个功能区域,湿地博物馆和游客服务中心各1座,建绿地6.2万平方米,修建廊道、游步道2800余米。

珍禽观赏区:总面积51亩,由休闲活动区、花园景观区、鸟类观赏台三个部分组成。

西府秦风民俗园:占地面积143亩,规划分农耕园、灯火万家、野趣园、秦书苑、秦人坊、秦人牧马七个功能区,将在千湖南岸形成一个吃、住、游、玩、购综合性原生态民俗景区。纸坊湾风景区:依托县城东边的人工湖泊,造就了高峡出平湖的独特湿地景观,在周边的山坡地上,建成了万亩农业观光园。

6.开发运营

2008年千阳县专门成立了湿地公园管理处,制定了《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项目建设期限为7年,即2009~2015年,工程规划建设总投资8854.45万元。前期建设为2009-2011年,重点建设内容是湿地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中湿地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项目,生态旅游工程中城关景区、新兴商务休闲景区等项目,管理处、站等基础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后期建设为2012-2015年,主要建设内容是湿地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中湿地生物资源保护项目、科研与监测工程、宣传教育与解说系统工程、社区共管工程、生态旅游工程中的段坊景区项目建设等。2011年国庆节前,千阳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已开始接待游客,正式投入运营。

2013年,千阳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有限公司工作计划:一是投资1000万元,在千河北岸建设百花园,修建游园道路3650平方米,种植荷花、郁金香、薰衣草等花卉30余亩,安装荷兰风车1座、水车1组,建成儿童游乐场、射箭场垂钓平台等。二是投资300万元,在千河南岸建设3座观景平台,修建不同风格的景观廊架和观光台。三是投资130万元,在湿地公园南岸建成湿地水鸟养殖繁殖基地,建成繁殖救助中心,购买孵化、消毒、防疫设备,增加千湖公园水鸟景观,彰显湿地特色。7.个案总结

湿地开发、规划先行,生产(万亩农业观光园)、生活(西府秦风民俗园)、生态(水生植物园)等协调推进。

四、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1.公园概况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以“水、湿地、生态”为主题,区内的湖泊、河流等占景区总面积37%左右,总面积26平方公里,目前对游客开放的景区面积7平方公里。溱湖湿地公园建成以来,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球湿地宣传教育基地、长江湿地保护与管理先进集体、江苏省自驾游基地、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2.区位交通

位于江苏省中部里下河水网地区,是长江、淮河、黄海交汇的地方。3.景观特色

随着溱湖生态环境的改善,溱湖已日渐成为各种鸟类和野生动物栖息的天堂,据初步观察和统计,现在每年都有30多种近10万只候鸟在溱湖栖息,“万鸟云集,千鹭飞起”已经成为溱湖的一大景观特色。4.功能分区

溱湖湿地公园已形成以溱湖为主体的溱潼会船水文化景区,以中国溱湖湿地科普馆、科普长廊为主体的湿地科普教育区,以麋鹿故乡园、水禽园、鳄鱼馆为主体的湿地动物区,以湿地体验园、湿地精品园为主体的湿地生态展示区。5.项目设置

先后投资近10亿元,大力实施了科普宣教中心、喜鹊湖度假村新扩建、湿地精品园、湿地体验园、探险乐园、军体乐园、农事乐园、麋鹿观赏园等景点设施建设;开展了湿地恢复、水环境治理等生态恢复工程,累计恢复湿地近万亩,栽植各类耐湿树木450多万株、水生植物130多万株,恢复本土绿地近30万平方米。6.开发运营

先期邀请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院两家设计单位对溱湖湿地公园进行总体规划;2003年,又通过国际招标,选择深圳度假湾、中国东南建筑设计院两家单位,对编制的溱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完善,突出了湿地保护开发的主旋律;2005年,委托南京林业大学对溱湖湿地资源、旅游资源、森林资源 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证和规划;2006年,再次邀请杭州园林设计院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进行完善,并规划编制了湿地公园二期、三期工程详细规划。7.建设争议

位于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西侧的“华侨城”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3000亩,是一个涵盖纯水岸别墅、养生温泉、湿地高尔夫球场、主题酒店、水岸商业街与古寿圣寺等多种配套为一体的开发项目,同时,该别墅群已取得预售许可证。可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第十七条也规定:禁止擅自占用、征用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确需占用、征用的,用地单位应当征求国家林业局意见后,方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该办法第十八条还规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湿地公园内还将禁止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

8.个案总结

在系列规划指导下,个案将旅游开发与农渔生产相结合、良好的生态自然景观加上鲜明的地域人文特色是其运营的独特之处。

五、无锡梁鸿国家湿地公园

1.公园概况

梁鸿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1500平方米。梁鸿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是无锡太湖沿湖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规划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6.5亿元,无锡吴文化博览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主体。

经过建设,梁鸿湿地从一片杂乱无章的鱼塘、断头浜转变成了现在的河泊连片、碧水蓝天,草木繁茂、曲径通幽的自然生态景观园区,集中发展以文化展示、体验、宣教、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复合生态旅游。2.区位交通

无锡梁鸿湿地公园处于伯渎河和望虞河的交汇处,位于无锡市鸿山镇东部的中国吴文化博览园内,距无锡市区22 km,苏州市区23 km。3.景观特色

梁鸿湿地公园依托梁鸿孟光“举案齐眉”这一重大而又独享的文化资源,以弘扬和谐家庭文化为主题,建设梁孟和家庄园、梁孟恩爱祠、梁孟婚庆基地、梁孟婚纱摄影基地等,打造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恩爱主题公园”。4.功能分区

湿地保育区:重在展示湿地的原生态,不做景点设置。湿地体验区:由一湖一山多小岛组成,设有鸾石、芦苇荡、八仙荡、九洲荡、鸿太楼等项目。湿地展示区:区内北片以开阔的水域景观为特色,一大一小两个湖,大湖湖的两侧构建人工湿地,分别为蒲苇塘(复合人工湿地)、三清塘(多级处理塘);小湖中营建沉水植物群落和漂浮植物群落,建设水琥珀景点,湖心岛上恢复植被,招引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及鸟类,建设为蛙鸣洲;中部以河流景观为特色;南片以小畦农田景观为特色,主要景点有金鳌苑等。管理服务区:依托区内的河流建有水边小街“凤栖浜”,鸿义堂(湿地管理中心、保卫中心、游客接待中心)、鹤来庄(科教宣传中心、科研监测中心、野生动物保护站)、回眸斋(纪念品展销中心)。

湿地农业区:开发西施庄、鸿泉井、朱砂潭、舂米台、麻鸭漾等景点,游客还可通过认养等方式参与到种植和养殖的乐趣中,体验多彩的湿地农业。

湿地休闲区:以河流、河荡、河湾为景观特色,利用现有建筑,通过适当的改造,形成具有江南传统民居特色的村庄——先吴庄。庄内主要景点有以梁鸿孟光的故事为背景的迎晖阁、牛角亭、齐眉轩、十月酒坊。5.开发运营

在江苏省发改委太湖治理专项经费的支持下,梁鸿湿地公园开展了湿地保护恢复工程;投资800万元对约800亩湿地进行必要的恢复,其中江苏省政府投资约30%,地方配套70%。发展湿地农业。在沈家里、车家里建设果基鱼塘,其余地方仍然种植水稻;运用大地艺术设计稻—苇种植的星彩田,一大六小的七个圆形自然湿地像星星点缀在水稻田中,中间为芦苇湿地、两侧对称为千屈菜湿地、黄菖蒲湿地、香蒲湿地,通过这些自然湿地对区内农业污染进行净化,实现湿地农业“零排放”。在北头湾的稻田投放蟹苗,建设蟹田。

策划组织活动。湿地公园始建以来,组织植树活动和交通台自驾游、泰伯治水节及梁鸿相亲节等多场活动,对周边地区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社区参与湿地保护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6.建设经验

1)沼泽湿地保护与恢复

塑造浅滩地形。打断各鱼塘间塘梗,并利用塘梗土方进行回填,塑造缓坡,形成水系连通,整体相对平整、局部高程有起伏的地形,有利于沼泽湿地的恢复,形成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深水区,两侧为浅水区的沼泽湿地,为涉禽提供栖息地和觅食场所。

恢复近自然沼泽湿地。在上述缓坡、塘梗等浅水区域放置芦苇,经过芦苇自身的分蘖和根状茎的繁殖,恢复以芦苇为建群种的沼泽湿地。2)森林湿地保护与恢复

湿地保育区内原有桥头巷和吴家浜两处村庄沿河分布,村庄之间有香樟、广玉兰等苗圃,村庄内也有许多乡土树种,多样性较高,有水杉、香樟、构树、苦楝等,但未能形成一定规模的种群,工程中对该区房屋进行拆迁,再进行湿地恢复。

湿地保育区的东南角紧邻伯渎港大堤的区域原分布有42亩的杨树林,但该片杨树林为人工种植的纯林,物种组成单一,无明显垂直结构,物种多样性很低,通过人为干扰增加其物种多样性。

3)湖荡湿地保护与恢复

塑造水下地形。退渔还湿工程中将各鱼塘间塘梗全部挖开,挖深至0.77 m 的平均塘底面高程,将原有鱼塘群则打通形成一个完整的、底部有高低起伏的水体。同时,为了创造多水深的生境系统,在部分区域进行下挖处理,下挖深度达50cm,另在部分区域则进行上填处理,上填高度达1m。另外,为了提高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在地形改造过程中还构筑了一定面积的水下暗堤(保留了部分塘梗),顶高程 1.60m,高度为50cm,长度达 17m,宽度达12m,以满足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位的不同要求,构造多样化生境。生态岛及浮叶植被构建。利用塘梗土和塘底淤泥在大湖中堆积形成一个岛屿,岛屿结构形状是根据不同的风向、水流、土壤分布条件进行施工的。岛屿为生态排桩结构,在岛屿周围打上两层木质防护桩,防护桩顶端固定生长基质,恢复睡莲、芡实、荇菜、水鳖等浮叶植物群落。

湖滨带挺水植被恢复。以湖滨带斜坡上和构筑的水下暗堤为生境,构建挺水植被带,重点选取观赏价值高的挺水植物,同时兼顾景观效果和季相变化,构建单种群或共生群落,如恢复荷花群落、千屈菜群落、再力花‐花叶水葱群落、黄菖蒲‐慈姑群落等。水面以上构建灌丛湿地带,主要包括蔷薇、金钟花、三棱草等。4)河滨带植被保护与恢复 自然驳岸植被修复。对于区内没有泄洪压力的河道尽量保留天然的泥质护坡,恢复岸线的自然曲线,采用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

生态驳岸植被修复。按照水位由水中向陆地依次配置沉水植被、挺水植被、湿地灌丛植被、湿生乔草植被。石砌驳岸植被修复。区内石砌驳岸多分布在民宅附近,对于区内居住安全及宅基地的稳固有重要作用,不可随意拆除,工程采用绿化手段来软化驳。

水生植被恢复。在浅水区营建浮叶、沉水植物群落,在深水区营建漂浮植物群落,其中浮叶植物为芡实、荇菜等,沉水植物为苦草、菹草、狐尾藻等,漂浮植物为浮萍、槐叶萍等。7.个案总结

梁鸿国家湿地公园同彩云湖一样都以环境治理为主,不过一个在城中,一个在城郊。个案巧妙借用“举案齐眉”典故开展文化旅游。

六、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

1.公园概况

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约近1万亩,其中有近3000亩人工水杉林和4500亩的宝应湖。公园融湿地恢复保护、湿地生态监测、观光游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2.区位交通

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毗邻宝应县城,西靠金湖,北依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安,东临“水上长城”京杭大运河,依托广袤的宝应湖以及园区内纵横交错的水网系统,形成以湖泊湿地为主的湿地生态系统。3.景观特色

围绕“水”、“绿”、“野”、“趣”四大主题,融合厚重的运河文化和独特的里下河风情,着重发展特色旅游项目,丰富人文内涵和湖荡景观,力求形成“一湖一林、四区二十四景”,古运河水乡婉约文化旅游线。4.功能分区

设有有机农业、生态别墅住宅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综合服务区(临湖杉庄酒店)、内堤休闲风情带、沿湖风光带、水上庆典园等七大功能区块。5.项目设置

宝应湖区多荷藕菱角,设计规划中就有“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的观荷采菱项目;湖区有个白鹿岛,名称由来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在规划中也被充分利用。6.开发运营

公园先后投入1.58亿元全面启动规划建设,完全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 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生态住宅于一体。7.个案总结

个案的不同之处就是3000亩水杉,且因为完全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科研教育功能相对旅游度假更是弱化。

七、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

1.公园概况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属人工湿地类型,是由桃花溪上游人工修建的彩云湖、桃花溪部分河段和以净化城市生活污水为目的的人工湿地。湿地公园总面积为83.1公顷,其中湖面面积约21.6公顷、湿地面积达到8.2公顷、河道面积5.2公顷、绿地面积48.1公顷,由九龙坡区和高新区(40公顷)分区建设。这里原是一片被城市包围的臭水塘,经多年整治,组成了一个复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2.区位交通

公园位于二郎科技新城中心,由原规划的二郎高科技公园东区与桃花溪溪河公园合并而成。目前,已有12条公交线路供市民选择前往。3.景观特色

彩云湖公园的主打风格是“立体湿地”,形成溪流、池塘、梯田的组合,在立面展开湿地。同时,提取“桃林+人家+田地+溪流”等组合景观要素,从“湿地景观”、“生态保护”和“桃源文化”三个层面上打造“都市桃源”。4.功能分区

湿地保护保育区(核心区):主要包括彩云湖和环湖部分区域及坝后扬声桥污水处理厂以下沟谷部分和河道西侧部分,占公园总面积近50%。生态缓冲控制区:主要包括公园周边坡地林带及核心区周边水域,是公园湿地与城市之间的绿色屏障和保护壁垒。

湿地功能展示区:主要展示湿地的生态净化功能功能,对市民进行科普教育。游览活动区:开展湿地景观观赏、品茗、健身等休闲活动。公园管理服务区:主要包括湿地公园的管理、服务机构和设施。5.开发运营

“污水处理厂(生态补水设施)→立体湿地→彩云湖湖体→立体湿地→桃花溪溪流”的线状布置形式,搭建起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它亦是彩云湖的水体净化系统。

从“水——岸——山坡——山顶”规划设计植物。水体的溪流部分选用净化功能强的水生植物以梯田等多种形式种植,在开阔的湖面上布置水上花园、植物绿岛(生物浮床),对水体起进一步净化作用;水岸边选用挺水植物、湿生植物及林带共同构成层次分明、景观绿化效应突出的群体植物景观;山坡上以游览区为主,选用景观树种搭骨架,以芳香植物、观花植物、观果植物或竹类加以点缀;山顶部分主要是生态缓冲控制区的防护林带,选用乡土树种和先锋造林树种,乔、灌、草有机结合,使植物自然衍替,逐渐形成稳定的生态格局。

立体的游览道路。半山腰、环湖的主游览道,深入溪流边、沟谷内和梯田湿地植物之间的游步道;在湿地保护保育区,利用高架的城市污水箱涵规划空中游步道,在保护湿地不受游人影响的同时,可从空中俯瞰梯田与溪流湿地;公园南侧的蟠龙大道人行道旁建设系列观景平台,俯视彩云湖。

建筑以“隐为主、显为铺”。湿地公园内所有建筑(单体建筑和组群)的布局与其所处环境有机结合,体现巴渝民居建筑风貌,做到建筑与山、水体相协调。除特殊要求的景观性建筑外,其余建筑层高均控制在2层以内,以保障公园的自然景观效果。6.建设经验

1)彩云湖水质保持

湖水人工循环:“流水不腐”,针对湖区北部两个湾部水质状况较差的情况,将植物净化床的出水经过管渠输送至各个湖湾,促进湖湾中水的流动,缩短湖湾换水周期,从而提高湖水的自净能力,将“死”水带“活”,防止局部形成死水。人工复氧装置:在彩云湖湖心、湖湾处安放活水装置。通过装置内的螺旋桨使得水的表层和底层不断地循环,从而使底层的水体具有充足的溶解氧浓度,避免了营养物质的释放,增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环湖北岸设置雨水截流生物净化沟(渗滤沟):利用雨水截流生物净化沟上栽种根系发达的地被植物吸收和截流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使雨水得到净化后再排放入湖内。2)采取“引水成梯、垂直分带”让地形和植物做功

“引水成梯”是指利用彩云湖水库常水位为272米的水势,通过管道、沟渠向水库大坝下游沟谷两侧27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坡地上引水,形成跌落的净化池,状如梯田,在生物净化的同时还可增加物理净化的作用。“垂直分带”是根据湿地功能和河道洪水位变化的消落作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形成不同水深和功能的湿地景观带,并根据不同的水深及植物生长习性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从溪流到山坡依次形成溪流过水带--低沼泽带--消落带--缓冲带--水土保持带,植物景观上形成高低层次上的变化。3)过水面积最大化

湿地的生态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湿地过水面积的大小。彩云湖湿地谷底面积较小,必须尽量扩大水流的过流面积,使水体尽可能地与基质及植物根系发生作用,提高其湿地生物净化能力。即通过构筑堤坝的方式抬升水位,从而扩大水域面积,在不同的高程面上形成平整的湿地净化池,加大湿地面积,使水充分与大气接触,得到曝气、充氧,从而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使水更具活力。

4)对湿地内水流流速和滞留时间的优化

湿地中水的流速决定了水的滞留时间,影响植物的吸收净化,据有关研究:水流流速控制在0.7m/s以内,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使水更充分地与基质、微生物和植物发生作用,得到进一步净化。在减缓水流速度方面,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根据净化池和溪流的深度及功能,选种相应的植物品种、合理的密度和面积,通过植物的阻隔作用来限制水流的速度。二是通过地形高差和地形塑造,形成洲、岛、跌池、滩地等来减缓水流速度,尽可能的消除水流的汇流效应。三是通过对跌落水池和地形限制,来改变水流方向,形成迂回水流路线增加水在湿地中的滞留时间,增长水流线路,提高生态净化效应。5)流量控制和均匀布水

彩云湖湿地中利用管道闸阀、沟渠水坝等设施来控制调节水量的大小和水流分布使之达到均匀布水的目的。

6)生态化的驳岸和田坎设计

利用自然山石砌筑驳岸,使用土壤加水泥组成的泥土砂浆进行山石勾缝,其效果自然,也有利于植物生长;采用山区农民修筑梯田的方式修筑田坎,充分保障垂直方面进行绿化。7.个案总结

彩云湖湿地作为以污水治理为目标的城市人工湿地,将湿地系统的处理功能、湿地的自然过程以及景观艺术结合在一起。

八、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1.公园概况

东鄱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3628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3511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6.8%。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亚洲湿地面积最大、湿地物种最丰富、湿地景观最美丽、湿地文化最厚重的国家湿地公园。2.区位交通

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境内,地处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鄱阳湖的东岸。3.景观特色

该湿地具有典型性的由湖泊、河流、草洲、泥滩、岛屿、泛滥地、池塘、灌溉地等构成的自然与人工复合湿地系统。4.功能分区

一城:鄱阳湖文化水城。

七区:汉池湖水禽栖息地保护与保育区、白沙洲自然湿地展示区、珠湖水源湿地保护保育区、青山湖人工湿地综合利用示范区、鄱阳湖文化水城管理服务区。

两廊:白沙洲景观大堤至长江防洪大堤的绿色廊道和县城、上头湖、青山湖、珠湖之间的蓝色廊道。

四基质:湿地保护保育基质、湿地恢复与重建基质、湿地可持续利用基质、生态旅游基质,四大基质对湿地公园起着基础性的调控作用。5.项目设置

湿地科学园项目:建设总面积403.2亩。该项目主要建设布局为:天之区、地之区、水之区、服务区,其中天之区为鸟的天堂,地之区为植物及非物质文化宝库,水之区为水之泽国;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内外湖码头、湿地科学馆、科研楼、鄱阳居、鄱阳书屋、木船港湾、观鸟长廊、水族馆、鸟类环志站、采摘园、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潘阳湖国际度假村项目:是集鄱阳湖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日光沙滩休闲活动区、花溪浏香企业会所区、山林环线游憩区、丹枫醒秋酒店会所区、生态度假休闲区、入口配套服务区等。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影视基地项目:该项目建设内容有影视拍摄基地、电影制片厂、明星住宅小区、高尔夫练习场等。6.开发运营

在珠湖水源湿地保护保育区,通过对珠湖湖岸周边区域的建筑建设行为控制、污染源治理或搬迁、湖面养殖方式的调整、周边农村污水垃圾的综合治理、湖上旅游行为的规范化,实现对珠湖水质的保护。

在水禽栖息地保护保育区,加强日常,特别是候鸟迁飞季节、巡护、设立必要的水禽避难所和野外补食点,保护开敞的湖面和湖滨草洲、草滩。在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区,通过退田还湖和对湿地植被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发挥自然湿地的水质净化作用,减少河流对湖泊水质的污染,同时营造湿地景观和栖息地环境。

在白沙洲自然湿地展示区,主要建设了鄱阳湖湿地科学园、修建湿地宣教馆、湿地植物园、鸟类救护站等,同时通过疏通水上交通通道、修建部分栈桥和观鸟设施、观景平台、科普展牌等,提供游客近距离接触、体验和了解湿地。

在人工湿地综合利用示范区,发展生态农渔产业,示范带动周边湿地农业的良性发展。在城市湿地休闲区,利用位于城市中心的区位优势建设并发挥其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休憩场所的功能。

在鄱阳湖文化水城及管理服务区,打造以鄱阳湖湿地文化为特色的购物、餐饮、休憩于一体的服务走廊,建设鄱阳湖影视城等项。

重点打造湖景观游、湖侯鸟游、湖美食游、湖运动游、湖文化游、湖养生度假游六大系列,努力把鄱阳打造成集旅游、度假、科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内外著名生态旅游休闲目的地。同时提出“T-S-R”旅游新概念,该概念是以环保和公益为核心,明确了旅游企业和游客在发生旅游行为时,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7.个案总结

良好的生态基地以及每年大量白鹤的到来是东潘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优势所在,绿色旅游理念的倡导是其发展的亮点。

九、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1.公园概况

占地面积11.64平方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受西溪公园开发的带动,周边已成为杭州新的低密度高档住宅区域。在2012年,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同时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区位交通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距离杭州市中心仅5分钟车程,距西湖不到5公里。3.景观特色

以鱼塘为主,河港、湖漾、沼泽相间的次生湿地。它蕴涵了“梵、隐、俗、闲、野”五大主题文化要素,分区特征为“南隐、北俗、东闹、西静”。4.功能分区

三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一廊: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

三带: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5.项目设置

“一馆”,指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湿地博物馆。

“二中心”,指湿地科研中心和湿地科普中心。主要吸引国内外一流湿地研究机构、专家学者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科学研究。

“三区”,指朝天暮漾、千金漾和桃花滩3个观鸟区。

“四园”,是湿地植物园、生态渔业园、西溪农事园和自然体验园。

“五站”,指环境监测站、气象观测站、候鸟环志站、水循环实验站和野生动物救助站。“六基地”,是物种培育、十里桃花、百顷芦苇、千棵柿树、千年竹子、万点梅花基地。6.开发运营

公园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建设期6年。一期占地3.46平方公里,总投资15亿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恢复区、历史遗存保护区、服务设施区等。二期占地4.89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涵盖了花蒋堤特色景观带,湿地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展示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三期占地3.15平方公里,总投资43.14亿元,分为西溪五常民俗文化村,农耕文化体验村、西溪艺术集合村、湿地大众休憩村。

建设“生态湿地”。减少人为影响,除湿地内原居民的外迁和建筑拆除工作外,西溪湿地每天的游客量被控制在10000人左右。

建设“科普湿地”。建设“水下观光长廊”,沿着木阶梯走到水下,透过两边的玻璃可以看到河道的剖面,水深超过2米,从几厘米到几寸不等的植物根系清晰可见,如同置身水中,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有了最亲近的接触。西溪湿地公园还设立湿地科普展示馆和3个生物修复池,将西溪湿地中生态环境较好、最精华、最具湿地特色的区块实行相对封闭保护,杭州市农科院、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都已将西溪湿地公园作为科研基地。

建设“文化西溪”。留有各个时代的墨迹,米芾的“十里荷花飘磬远,一溪芦雪入庵深”,普通民居墙基上刻的“林外斜阳穿墙入,门前溪水和琴来”,无不衬景应时西溪的民俗风情也和文化遗存一样被完好保留:上世纪30年代的民居、70年代的三深大会堂,90年代的小洋楼等各个年代的建筑构成了河渚街的民居博物馆;梅竹文化区、烟水渔庄、高庄等景点则将西溪农耕文化中的养蚕织布、婚嫁、社戏、船拳、龙舟竞渡一一呈现。7.建设经验

在把握量的控制前提下,建设高标准、高技术、高效率、生态型和节约型的基础设施共享系统。

保护为主,以湿地公园的形式实行“积极保护”。适当开发,负载历史文化保护、民俗文化延续、湿地文化教育和普及等社会功能。

搬迁原先西溪地区农户和单位,总建筑面积降至1万多平方米,容积率仅0.38。景点建筑不超过二层。

配套设施选址在现状民居集中的区块,同时与民俗展示相结合。生态休闲设施以会馆、企业总部、主题沙龙、创作基地等形式推向市场。通过门票销售等手段控制入内人数。公园内只能步行和舟行。8.个案总结

西溪借助电影“非诚勿扰”成功实现了自身的营销,吸引了人气,同时又基于环境承载力考虑限制每日入园游客,生态环境、科研教育、地域文化皆有所体现。

十、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

1.公园概况

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在安邦河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兴建的,总面积10295公顷,其中核心区占38.7%、缓冲区占23.7%、实验区占37.6%。是典型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代表性公园,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湿地宣教中心。2.区位交通

公园地处安邦河下游,距双鸭山市区不足60公里,筑有平坦的柏油路直达湿地核心区。3.景观特色

公园保存完整自然性原始景观尤为突出,以多种类型湿地为主的自然景观与以北大荒民俗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为公园开展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休闲观光服务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4.功能分区

分为生态园、水上乐园、风情园、观鸟园和公园入口五个部分。5.项目设置

自然景观项目:荷花湖、塔头、芦苇床、白露湖、蒲棒沟、菱角泡、西泽湖、情人岛等。人文景观项目:宣教中心、北大荒民俗博物馆、文博馆、芦荡桥、观鸟台、栈道观鹤、游船码头、海盗船娱乐城、拓展训练营、湿地宾馆、农家饭庄等。6.开发运营

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以“生态、宣教、科研”为内涵,走过了一条由建区依始的严格保护到中期的以耕养湿、退耕还湿和现在的科学利用、以湿养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国退耕还湿、湿地资源的科学利用进行了有意的探索。7.个案总结

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与退耕还湿工作同步进行。

十一、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

1.公园概况

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占地160公顷。公园内沼泽湿地占90%以上,有90%的芦苇覆盖湿地中部水面,是毗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保留原始地貌最为完好的一块湿地。2.区位交通

公园位于哈尔滨道外区巨源镇,距市中心25公里,处于道外区松花江南岸的湿地,呈狭长分布。3.景观特色 湿地由湖泊、沼泽、草甸等组成,白鱼泡湿地公园的旅游产品的核心体验是:蓝天碧水绿苇、与鸟同游、与鱼同乐。4.功能分区

公园将划分为湿地公园管理区、湿地保育区、湿地科学园区、湿地保护与利用示范区和湿地旅游开发区五个主体部份。湿地公园管理区包括入口管理服务区和湿地保护宣传长廊;湿地保育区包括湿地重点保护区和湿地科研监测区;湿地科学园区按主题分为湿地动物园、湿地景观观赏、湿地鸟类观赏和湿地保护知识长廊;湿地保护与利用示范区包括湿地恢复区、鸟类栖息地保护区和生态种植业示范区;湿地旅游开发区包括鱼塘垂钓、荷塘采摘和水上游乐等休闲游乐区。其中,湿地重点保护区面积为67公顷,是湿地公园的一级保护区域,主要功能是保持园内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障候鸟迁徙及繁殖。5.项目设置

接待中心区、钓鱼区、别墅区、花园运动区、水上人家、种植园区、养殖区、果园区、稻香村、中央湿地、水上野餐区、芦苇迷宫区。6.开发运营

白渔泡湿地公园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办法,通过从农民手中回购湿地复种芦苇,彻底清理湿地内的垃圾,重新设计给排水工程,修复周边围堰。湿地公园投资120万元全面安装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湿地进入人员的监控以及对野生鸟类鱼类的监测;投资150万元引进适宜树种在白渔泡周围植树造林,通过造林进一步保证白渔泡湿地的原始生态。

湿地公园规划投入8000万元,打造一处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的湿地温泉会所。湿地温泉会所将打造温泉洗浴中心、理疗中心、健身中心、餐饮中心、休息中心、娱乐中心等配套设施,其中温泉洗浴中心分别设立室内、半室外、室外温泉池等,突出湿地温泉和北国风光的特点。7.个案总结

以沼泽湿地为主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引入科学研究及监测部门,对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和湿地生态恢复工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和引导。

十二、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1.公园概况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是目前环太湖地区规模最大、文化底蕴最丰富、原生态保护最完善的国家级湿地公园。2.区位交通

太湖湿地公园位于高新区西部镇湖街道的游湖地区,离苏州太湖仅1公里。3.景观特色

公园由风车堞影、栈桥探幽、悠然双亭、八仙过海、鸥鹭栖归、芦荡迷宫、渔舟唱晚、落日听涛等八大景观串连而成,是一个集水生植物观赏、生态科普、候鸟栖息、步道游览等旅游项目以及芦苇荡、生态湿地景观为主的生态主题公园。4.功能分区 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是集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度假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根据承载的不同功能和比较优势,合理划分功能区,规划了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培育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生态休息地、湿地展示区、原生湿地保护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形成特色突出、分工明确的七大功能区。5.项目设置

世博苏州新馆:整个展馆体现了“精、细、雅”的建筑特色,融汇了廊、亭、桥、门、窗等苏州元素。

太湖博物馆(筹):将通过对太湖地质生态演变、生物进化、民俗文化、渔耕文化和农耕文化等人文发展和历史的介绍,综合运用高科技手段,形象展示太湖与人类相依相存、和谐共生的悠久历史、生态现状和未来趋势。

熊猫主题广场:占地近3000平米,紧邻苏州太湖大熊猫科普馆,熊猫主题广场作为娱乐,餐饮,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广场,还包括了公园新项目湿地探险XD影院,近200平米,可容纳90人同时进餐的熊猫主题餐厅,超过100平米的熊猫主题商店,以及熊猫主题休闲长廊等配套设施。

大熊猫科普馆:大熊猫新月、竹韵在此安家。馆内设有两个室内活动区和两个室外活动区。太湖风情湖滨沙滩浴场:占地近万平米,是集游泳、水上娱乐、沙滩运动、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湖滨休闲娱乐区。

太湖春天湖景餐厅:依水而建,包括可以容纳6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一个容纳120人的多功能会议厅,及近千平米的湖景露台,是集美食、会务、户外party、时尚沙龙、艺术品鉴赏为一体的多功能餐厅。

此外有桃源人家、湿地知识长廊、农夫果园、水上活动中心、乐活林、渔矶台、天鹅湖、珍禽部落岛等项目。6.开发运营

圈层开发。即内圈以生态完善的湿地为核心区,中部为服务、休闲、展览、新农村产业等功能区,外圈为湿地公园协调区。

分期开发。一期工程为游湖中心水域,开放2.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71%,建设内容以修复、整理、造景为主,结合当地自然人文特色,展现太湖特有的渔文化、刺绣文化、农耕文化,成为集旅游娱乐、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园。公园投资近4亿元,园内建有各种桥梁52座,干道、支路、步行道和木栈道总长30多公里。二期工程则为游湖中心水域的外围区,面积2.3平方公里,以原生态保护、利用为主。7.个案总结

太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开发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新中式风格在其建筑和小品等构筑物中得以应用。

第四篇: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精选)

国 家 湿 地 公 园 管 理 办 法

(2017版)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同时废止。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根据《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及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本办法。

国家湿地公园的设立、建设、管理和撤销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

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

第三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可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

(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六)土地权属清晰,相关权利主体同意作为国家湿地公园。

(七)湿地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第六条 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的,可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国家林业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召开专家评审会,并在所在地进行公示,经审核后符合晋升条件的设立为国家湿地公园。

第七条 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所在地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交的申请文件、申报书。

(二)设立省级湿地公园的批复文件。

(三)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同意晋升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跨行政区域的,需提交其共同上级地方人民政府同意晋升国家湿地公园的文件。

(四)县级以上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设立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文件;法人证书;近2年保护管理经费的证明材料。

(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具的湿地公园土地权属清晰和相关权利主体同意纳入湿地公园管理的证明文件。

(六)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及其范围、功能区边界矢量图。

(七)反映湿地公园资源现状和建设管理情况的报告及影像资料。

第八条 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0公顷,湿地率不低于30%。

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不得重叠或者交叉。

第九条 国家湿地公园采取下列命名方式:

省级名称+地市级或县级名称+湿地名+国家湿地公园。

第十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进行标桩定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挪动界标。

第十一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划定保育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管理需要,可划分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实行分区管理。

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科学研究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应当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合理利用区应当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宣教活动,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体验及管理服务等活动。

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的面积之和及其湿地面积之和应分别大于湿地公园总面积、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的60%。

第十二条 国家湿地公园的撤销、更名、范围和功能区调整,须经国家林业局同意。

第十三条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具体负责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工作,制定并实施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完善保护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国家湿地公园应当设置宣教设施,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第十五条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建立档案,并根据监测情况釆取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第十六条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和谐的社区共管机制,优先吸收当地居民从事湿地资源管护和服务等活动。第十七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向国家林业局报送所在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情况,并通过“中国湿地公园”信息管理系统报送湿地公园数据。

第十八条 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确需征收、占用的,用地单位应当征求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方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十九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湿地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开(围)垦、填埋或者排干湿地。

(二)截断湿地水源。

(三)挖沙、采矿。

(四)倾倒有毒有害物质、废弃物、垃圾。

(五)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

(六)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鱼类洄游通道,滥采滥捕野生动植物。

(七)引入外来物种。

(八)擅自放牧、捕捞、取土、取水、排污、放生。

(九)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第二十条 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状况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整改意见。监督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准予设立国家湿地公园的本底条件是否发生变化。

(二)机构能力建设、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等情况。

(三)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四)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等情况。

(五)宣传教育、科研监测和档案管理等情况。

(六)其他应当检查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因自然因素造成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特征退化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进行调查,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制定实施补救方案,并向国家林业局报告。

经监督评估发现存在问题的国家湿地公园,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通知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的国家湿地公园应当在整改期满后15日内向下达整改通知的林业主管部门报送书面整改报告。

第二十二条 因管理不善导致国家湿地公园条件丧失的,或者对存在重大问题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国家林业局撤销其国家湿地公园的命名,并向社会公布。

撤销国家湿地公园命名的县级行政区内,自撤销之日起两年内不得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林湿发〔2010〕1号)同时废止。

内容解读

近日,国家林业局重新制定印发了《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办法》指出,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100公顷,湿地率不低于30%。明确了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必须具备的七个条件,以及九种禁止行为。

国家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湿地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目的,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保护和管理的特定区域。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社会公益事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或者志愿参与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建设工作。

《办法》指出,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不得重叠或者交叉。国家湿地公园应当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进行标桩定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和挪动界标。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国家湿地公园的土地。确需征收、占用的,用地单位应当征求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方可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办法》要求,国家湿地公园应划定保育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管理需要,可划分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实行分区管理。保育区除开展保护、监测、科学研究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外,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恢复重建区应当开展培育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活动。合理利用区应当开展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的宣教活动,可开展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体验及管理服务等活动。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的面积之和及其湿地面积之和应分别大于湿地公园总面积、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的60%。国家湿地公园应当设置宣教设施,建立和完善解说系统,宣传湿地功能和价值,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和谐的社区共管机制,优先吸收当地居民从事湿地资源管护和服务等活动。

《办法》明确,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二是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三是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四是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五是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六是土地权属清晰,相关权利主体同意作为国家湿地公园。七是湿地保护、科研监测、科普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办法》明确,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湿地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一是开(围)垦、填埋或者排干湿地。二是截断湿地水源。三是挖沙、采矿。四是倾倒有毒有害物质、废弃物、垃圾。五是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六是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鱼类洄游通道,滥采滥捕野生动植物。七是引入外来物种。八是擅自放牧、捕捞、取土、取水、排污、放生。九是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

《办法》还规定,因管理不善导致国家湿地公园条件丧失的,或者对存在重大问题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符合要求的,国家林业局撤销其国家湿地公园的命名,并向社会公布。撤销国家湿地公园命名的县级行政区内,自撤销之日起两年内不得申请设立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的撤销、更名、范围和功能区调整,须经国家林业局同意。

第五篇:国家湿地公园解说词(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欢迎莅临沁源县检查指导山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我是小赵,今天很荣幸为各位做湿地公园沿线的解说。

(第一部分——公园外)

现在距离湿地公园还有一段车程。首先,我允许我把沁源县、太岳林局、沁河,以及我们湿地公园建设概况向大家作个简介:

1.沁源简介

地理地貌

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长治市西北部,地处太岳山东麓,是沁河发源地。沁源因沁河源头而得名,县境四周环山,西北高而东南低,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5.7%,河谷、腹地仅占4.3%。海拔最高2523米,最低939米,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东连沁县,南接屯留、安泽县,西邻霍州市、古县、灵石县,北靠介休市、平遥县。

历史沿革

沁源,因沁河之源而得名,南北朝时期,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建义元年,(公元528年)因是沁河发源地始名沁源县。历史沿革过程中,除称沁源外,曾称沁州、义宁、和川、招运、谷近、谷州。1958年沁县和襄垣、沁源三县合并为沁州,县政府驻沁县城。1959年复称沁源县至今。

行政区划

归辖长治市,区域总面积2554平方公里,县政府驻沁河镇。全县辖5镇9乡,254个行政村。

人口资源

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万,耕地面积20万亩。

自然特征

县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平均温度8.6℃,年均降雨量656.7mm,年均气温8.7℃。

资源特点

沁源县的经济以农、林、牧、煤为主。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有18种,储量大的有煤、铁、铝矾土、石灰岩4种。煤炭总贮量128亿吨,可采贮量90亿吨,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80%,盛产木耳、磨菇、核桃等土特产品和黄芩、党参、柴胡、连翘等药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5.3%,居全省之首。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沁河汾河两大水系。

经济概况近年来,沁源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科教文卫事业取得新的成绩。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实现了小学阶段义务教育达标,高中阶段率先实施免费教育。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建有22个文化活动中心站,1998年,跻身于国家级文化先进县行列。

城市荣誉 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此外,还被誉为“三晋绿肺 太岳花篮”。历史遗迹

李世民赐名花坡,点将台;灵空山圣寿寺唐先师菩萨李偘(《沁洲志》记载);木盆沟田虎山寨(据《水浒》记载)

2.太岳林局简介

太岳林局创建于1942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诞生,是我党在山西建立最早的林局。地处山西省腹地,跨涉晋中、长治、临汾、吕梁4个市13个县(市),下设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4个国有林场以及公安分局、防检分局、森林消防队、勘测设计队、郭道苗圃、职工培训中心等33个基层单位。全局在册职工1466人,在职职工844人,离退休职工622人。全局经营总面积254.4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94.9万亩。森林覆盖率76.6%,是我省不可多得的绿色宝库,在山西生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太岳林局森林茂密,资源丰富。要树种有油松、辽东栎、桦树、山杨、落叶松等;珍贵树种有白皮松、漆树、等。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动物金钱豹、二级稀有珍贵动物原麝、黑鹳、褐马鸡等。此外,还有木耳、松蘑菇、蕨菜等。

境内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气候凉爽宜人,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是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

3.沁河简介

沁源乃千里沁河之源。据《水经注》载:“沁水即少水,三源奇注,经泻一隍;又南会三山水,左右近溪,参差翼注入也”。

沁河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北魏郦道元著的《水经注》写到:“谒戾之山,沁水出焉”。这谒戾之山,也就是绵山,而沁水,就是沁河。正是有了沁河的水,有了沁水带来的灵气,才有了沁河两岸的生机和繁荣。

沁河古称沁水,发端于两眼泉水,顺河沟而下,汇娟娟之水成浩荡之流,出沁源、过安泽、下沁水,穿太行、历济源、入沁阳,南注黄河。古人诗云:“银汉高连云漠漠,金风暗转韵悠悠,浪及中州勤灌溉,但叫临省屡丰收”。

沁河是山西省境内仅次于汾河的第二大河流、黄河下游的一级支流,汇集了青龙河、紫红河、韩洪河、聪子峪河、赤石桥河、狼尾河、白狐窑河八大支流,流经山西、河南两省,沁源、阳城等10县(市),在河南武陟(zhi)县汇入黄河,全长456公里,流域面积1.29万平方公里。

沁河流域名士倍出。荀子、董仲舒、李商隐、唐寅、赵树理等人分别在不同领域各有建树,使得沁河流域的历史文化遗存日益流光溢彩。

总之,一个独具中华文明特色的河流,加上其别具一格的发源地。一个奇异的生态系统支撑着两个四级不断流的龙泉凤眼,这给沁河文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保护好这块祥瑞之地,留住这股圣泉之水,我们责无旁贷。4.湿地公园简介

为了管理保护好这块净土,充分发掘生态综合效益,2009年,4 原将台林场进一步将沁河源头申报了省级湿地公园,并于2011年获得省林业厅的批复(晋林保发[2011]194号)。之后,经林局推动,将省级湿地公园申报为国家级湿地公园。2013年12月31日,山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批建,2016年经省编办、省林业厅批准成立管理机构,为副处级建制,隶属于山西省太岳山国有林管理局管理。2017年1月1日,湿地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

公园管理局机关设在郭道镇(原太岳林局职工医院),共有在册职工53人,其中在职职工31,离退休职工22人。下设办公室、资源保护室、科研技术室、规划财务室4个科室和及王家湾管护站1处。

山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48.32公顷,其中现有湿地面积88.43公顷,湿地率35.61%;规划湿地面积94.43公顷,湿地率为38.03%。公园划分为5个功能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服务管理区。

湿地公园涵盖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库塘湿地三大类型,具有特色鲜明的黄土高原河流湿地特征,属于黄河支流源头湿地生态系统。

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最显著的特点是,姊妹泉源头及其独特的补水系统。泉眼以上的整个山谷地带生态类型丰富而复杂,乔木、灌丛、草甸、溶岩、苔藓,形成的生态岛效应以及独特的地形形成了地下天然的储水堰,能聚得起,存得住,维持着沁河水源源不断,流淌千年。湿地公园内地形、地貌复杂,呈现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共有植物137科918种,其中有水曲柳、野大豆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湿地动物64科220种,其中有黑鹳、褐马鸡、金雕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25种。

沁河源湿地公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自然山水为依托,森林风光为主体,人文景观为点缀,是集避暑揽胜、探险攀登、科考教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公园内有姊妹泉(又名龙泉、沁河源头)、玉屏山、双乳峰、水帘壁、天柱峰、一剑峡、石门洞、龟背岭、点将台、炮台、红河水、将军石、路明石(位于景区北端,成片落叶松人工林绵延数十里,如绿色长廊,其态其势,蔚为壮观)、五松朝阳等诸多景观。

湿地公园千山叠翠,绘天然之图画。源头生态奇异,流清吐玉。生态林区,因沁河而山明水秀;千里沁水,因双泉而源远流长。

湿地公园峰峦层叠,步移景换,真是青山书画卷、碧波绘涟漪。人游其间有“青山夹明镜,秀水伴仙行”之感。

(第二部分——沿途介绍)(路经村户、学校、猎场——3.31联合防火宣传 携手保卫家园)

为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有效预防森林火情火灾,打响打胜春季防火“攻坚战”,确保林区稳定和资源安全,今年3月31日,我管理局牵头,联合韩洪乡人民政府、太岳林局好地方林场以及山西华夏国际狩猎场四方,开展了宣传活动。活动采取防火“进校园”、“进村户”、“进猎场”的形式展开。在韩洪乡小学宣传中,还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千人防火宣传签名”活动,起到小手拉大手、防火保家园的良好效果。

通过此次多方联合宣传活动,营造出了人人“关注防火、支持防火、参与防火”的良好社会氛围,使广大群众进一步掌握了防火知识,全面提升了森林防火安全意识,达到了防火工作“网格化、全覆盖”的宣传效果,确保了森林防火宣传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清明”期间防火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部分——管理服务区/景观导览)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们马上就要到达湿地公园的管理服务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王家湾管护站。

(1.王家湾管护站)为了提高湿地公园的服务接待能力,我们利用新建的王家湾管护站为游客服务中心。这里位置优越、醒目、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部设施齐全、功能体现充分。

服务中心设有湿地公园景区生态图片展示栏、投诉建议窗口、游客咨询处。

游客服务中心,起着窗口的作用,通过这个窗口,游客可以了解整个湿地公园区域内环境、景物和旅游各组成要素的分布,可为游客提供咨询、投诉、小件寄存、旅游线路推介、游客手册等免费资料的发放等服务。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向他们宣传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意义和价值。(2.公园大门)

为了方便游客和市民参观游览,公园依托现有的基础设施,在湿地公园的主入口处设立了全景图、导览图、景点介绍牌、标识牌等独具特色的引导标识。极大的方便了游客。

(3.景区导览——景点简介)略

(第三部分——合理利用区)

我们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的规划面积为51.18公顷,占总面积的20.16%。合理利用区是湿地公园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主要区域,我们坚持在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组织适量的游人进行湿地观光、游憩、休闲和湿地体验活动。

为保护沁河源湿地,传达走进湿地、认识湿地和宣传湿地的心声和理念,同时也为了让大家融入大自然的怀抱,静下心来,追求肢体与心灵间的平衡,感受“天地身心合一”的奇妙,2017年8月18日,我局与长治市沁源县怡心瑜伽养生馆协商,在山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内,联合举办“8.18瑜悦身心·富氧生活”主题户外瑜伽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因地制宜地建设沙滩排球、露营基地等活动场所,开发趣味梅花桩、沙滩排球、荡秋千、攀岩等旅游项目。当然,在开发中将严禁破坏地质地貌、偷砍乱伐、破坏植被的行为。

(第四部分——宣教展示区)(1.总述)

我们的宣教展示区规划面积为10.34公顷,占湿地公园的4.16%,分为室内宣教和室外宣教两大部分。

映入眼帘的这排房屋原来是抚育作业点,在2017年上半年对老旧房子进行了修缮。现在,它由六部分组成:湿地宣教中心、湿地自然课堂、公园管理办公室、监测管护站、游客服务中心和职工宿舍。

(2.宣教馆)

现在宣教馆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我们可以跟着地面指示箭头进行参观。整个科普宣教馆我们分为湿地各类常识图片展区(“神奇的湿地”“世界湿地现状”、“中国湿地现状”“沁河源湿地现状”“生态保护的节事”“水生植物科普”“鸟类常识科普”七大板块组成)、湿地动植物图片展区、湿地课堂、湿地宣教放映区等几大部分。

我们的科普宣教馆地理位置优越,相比整个湿地公园生态项目来说,科普馆虽然袖珍,但位置绝佳:与湿地文化长廊及湿地文化广场共同组成湿地公园宣教展示区。在馆内也可内观湿地,赏碧水微澜,看鸟飞鱼跃。

湿地课堂:是我们当地科普宣教的特色,可以组织中小学生进行湿地宣教活动,在此通过老师授课、游戏实验环节、观看湿地宣教影像资料、查阅书籍等形式让大众更直接的了解并参与到湿地保护中。自湿地课堂建成后,我们将组织中小学前来开展宣教活动。宣教放映区,大屏幕上将来播放的是我们拍摄制作的宣传片《山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宣传片》,通过实景展现了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现状。

(3.宣教长廊)

大家请跟我来,这是我们今年新建的科普宣教长廊。它将由 湿地与沁河水文化、湿地动物文化、沁河历史文化、沁河源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几大版面组成。

宣教版面清晰明了,内容深入浅出,做到了三秒读通题目、三秒阅便内容,三秒了解大意(宣教版面3个3原则)。

在建筑上,选择毛石、木材等环保有机材料,最大限度的体现人和自然共融的特点。为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最大可能的减少建筑单体对周边的影响,以退让的姿态协调好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和谐关系。

(4.绘画活动)

作为中小学生的科普活动基地,我们将与沁源县的各个中小学达成协议,让湿地走入课堂,定期组织湿地科普活动,让孩子们带着书本上的知识走进大自然,通过实地宣传、发挥教育功能,让广大学生以及了解湿地知识、感知湿地氛围,进而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

2017年9月24日我局与“CAN儿童与自然长治指导中心”协 商,在宣教展示区内,联合举办了9.24“走进沁河源 畅想绘未来”少儿主题科普宣教活动。

本次宣教活动传达了走进湿地、认识湿地、宣传湿地和保护湿地的心声和理念,同时也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创意思维,最终起到了大手拉小手,携手建家园的目的。

(5.植树活动)

2017年5月20日,我局与沁源县韩洪乡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5.20同植爱情树 见证百年情”大型公益活动也在宣教展示区内进行。活动共邀请情侣33对,种植云杉99棵,代表爱情长长久久。

植树祈愿活动主要环节共分为植爱情树、起心意名、挂祈愿牌、颁荣誉证、留见证影五个环节。此次宣教活动使情侣们用植树的方式种下了一片绿,同播了一片爱,传达了走进湿地、认识湿地和宣传湿地的心声和理念,凝聚了绿色力量,强化了爱心传递,树立了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山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山西晚报》、沁源县电视台、沁源县新闻中心等新闻媒体的全面关注和跟踪报道。

(5.观鸟台)

大家请跟我来,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湿地公园的观鸟台。这座观鸟台今年新建。它建在公园之巅,居高临远,风光无限!利用现有的这座两层塔,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将设置望远镜一架,供湿地管理人员用于湿地动植物监测和瞭望巡护。

登塔眺望,远山含黛,万物皆现;俯视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名木纷繁,层林尽染,如画如梦,烟雾浩渺。这里极好的视野,非常适合进行湿地风光的观赏,同时对我们湿地物种的监测也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塑造良好的自然景观、打造野生动物适宜的生存家园,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第五部分——结束语)

沁河源湿地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我们湿地公园的全体职工将会为沁河源湿地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讲解到此结束,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各位领导、专家对沁河源湿地公园有个初步了解。下面的几个功能分区将由我的同事董超同志介绍。

谢谢各位领导,专家!

下载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简介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张掖市委、市政府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全力打造张掖生态优势、凸显张掖生态特色的一个重大建设项目。张掖坐落在河西走廊中部,南面......

    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DOC)

    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亲爱的朋友,现在您来到的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是201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2015年2月6日被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评审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5年8月14......

    风景园林工程项目(国家湿地公园)

    风景园林工程项目(国家湿地公园)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1.功能区划时,在同等生境状况下,遵循流域的顺序,一般将流域上游范围区划为 。 A.恢复重建区 B.宣教展示区 C.保育区......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10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汇编)

    附件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促进国家湿地公园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国家湿地公园的建立、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

    相思湖湿地公园建设发展方案

    相思湖湿地公园建设发展方案 一、相思湖湿地公园的范围 相思湖湿地公园位于相思湖新区、邕江上游,包括相思湖、可利湖、可心江、明月湖以及西明江、石埠河、石灵河等水系湿地......

    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汇报

    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情况汇报 长汀县林业局 (2016年6月20日) 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自2012年7月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期间举行奠基仪式以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精选五篇)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提要 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 1.4 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 建设背景 2.1 项目建设背景 2.2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