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培训文件
附件一:
一、培训内容
(一)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最新相关法律法规及“十二五”总体思路与目标;
(二)国家实用节能减排技术介绍与分析;
(三)“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发展低碳经济思路;
(四)“十二五”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综合方案介绍;
(五)节能量计算与碳计量、碳认证方法;
(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介绍;
(七)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思路、基本原则及排放预测方法;
(八)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范围、关键排放源、计算原理与方法;
(九)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监测和分解考核体系;
(十)温室气体指标分解考核统计体系与常规统计体系的结合;
(十一)清单编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十二)气候变化最新进展与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及案例;
(十三)能源、工业、农业、土地利用、民航、森林、建筑、废弃物等行业碳排放量核算方法及案例介绍。
二、师资安排
本期培训班拟邀请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清华大学、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等有关单位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授课。
三、参加人员
各地有关部门及清单编制单位主管人员;工业、农业、林业、节能环保、垃圾处理、环境规划、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等相关管理人员。
四、时间地点
时间:2011年10月21—24日(21日为报到日)
地点:北京市(具体办班地点及报道路线另行通知)
五、培训费用
2200元/人(含培训费、资料费、场地费、专家费等);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六、报名办法
参加培训班的人员请按要求将报名表认真填写好,传真至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经济研究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白桥大街22号七层(邮编:100062)联 系 人:蒋 雨 ***(fgwjiangyu@yeah.net)
电话/传真:010-***3
第二篇:发展中国家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发展中国家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检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家庭。
加快发展各种新兴经济形态。(1)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发展低碳经济,既要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入手,转变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也要从那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全过程中寻求节能途径,推广节能技术;还要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把低碳经济的理念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2)发展循环经济。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是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3)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十一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经济形态。
建立健全减少排放的体制机制。加强减少排放监督检查力度,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为,集中力量对挂牌督办企业、区域限批地区,以及重大环境事件和严重违法地区惊醒环保后督察。
建立专项基金,以经济手段促进减排。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训,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政府联合起来共同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等。
要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机遇,让社会公众了解并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清应对气候变化对国家、地区和企业自身发展和竞争力有重要影响。要倡导全民自觉参与,鼓励企业自愿采取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抑制奢侈消费。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制定并实施减缓碳排放的目标和措施。引导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社会民众消费方式的转变,逐渐形成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和机制。
富国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发达国家应根据《公约》和《议定书》正视并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继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
就发达国家应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方面来说,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可预测的、充足的资金,帮助和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减缓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行动,包括大量针对降低毁林排放、适应、技术发展和转让以及能力建设的资金。在采取实质性减缓行动和保证实施透明度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资金以满足发展中国家应对温室气体的排放的需要。同时,还应建立具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公平代表性管理机构的多边基金。这些资金中的适应资金将优先提供给最易受温室气体影响的国家。
就发达国家应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在技术开发与转让行动方面来说,应设立一个“技术机制”加速技术开发与转让,支持适应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可为推动气候友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障。
第三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讨论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会议指出,去年10月至今年6月,国务院部署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侵权和假冒伪劣突出问题,依法惩处犯罪分子,曝光处理违法违规企业,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取得显著成效。
会议强调,当前部分地区和领域仍存在侵权和假冒伪劣问题,一些地方对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工作重视不够、查处不力,甚至有案不办。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任务仍很艰巨。要着眼完善法律法规、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手段、提高执法能力、鼓励公众参与,抓紧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一要继续加强行政执法。针对食品、药品、化妆品、农资、建材、机电、汽车配件等重点商品和著作权、商标、专利等领域的突出问题,严格对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加强市场巡查,强化口岸执法,规范网络交易和经营秩序。二要强化刑事司法打击。公安机关对侵权和假冒伪劣犯罪要及时立案侦查。行政执法部门发现侵权和假冒伪劣行为涉嫌犯罪的,要及时向司法机关移送。建立跨地区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三要落实监管责任。地方人民政府对本地区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工作负总责,相关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监察机关要严格行政监察和问责。目前,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已全部完成软件正版化检查整改任务,各省级政府机关要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地(市)级政府机关要在2012年12月底前完成。四要强化违规失信惩戒。将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作为诚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建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诚信档案,完善信用信息查询和披露制度,加强对失信行为的协同监管。五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完善举报制度,鼓励社会公众举报侵权和假冒伪劣行为。依法将侵权和假冒伪劣案件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接受社会监督。广泛宣传法律政策,普及识假防骗知识,加强诚信和公德教育,增强公众自觉。六要修订完善打击侵权和假冒伪劣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研究修改刑法,降低侵权和假冒伪劣行为的刑事责任门槛,加大刑事处罚力度;提高罚款数额,建立对营利性故意侵权和假冒伪劣行为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侵权人举证责任,切实解决权利人举证难问题。完善检验和鉴定标准,改善检验检测技术条件,提高执法监管能力。七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多双边执法合作机制。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会议讨论通过《关于进一步做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决定设立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商务部。
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要求,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落实各项任务。一要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措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努力增加森林碳汇。开展低碳发展的试验试点。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二要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基础统计制度,制定核算指南。三要大力推动全社会低碳节能行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机构要发挥示范作用。落实企业责任,明确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排放控制标准和要求。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四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强经济适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方案对目标任务作了分解,明确了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
第四篇:全国省级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清单
全国省级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清单
编制交流研讨会在延安召开
为进一步推进全国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2011年8月28日至30日,全国“省级农业活动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交流研讨会”在延安圣都国际酒店召开。会议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主办,陕西省发改委和延安市发改委协办。来自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所的专家和上海、黑龙江等25个省、直辖市发改委分管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负责人,农业、气候领域研究学者68人参加了交流研讨会。
会议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徐华清所长助理主持,延安市政府张星副秘书长致开幕词。会议邀请陕西、辽宁、天津、浙江、广东、云南、湖北等7个试点省农业活动清单负责人介绍了清单编制经验,与会代表还对稻田甲烷清单、农田氧化亚氮清单、动物肠道甲烷清单、动物粪便甲烷和氧化亚氮清单进行了专题讨论,就相关问题做了交流发言。
下一步,各省、直辖市将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启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为国家制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和行动做好基础性工作。
延安市发改委节能中心李晓俊
二O一一年九月二日
第五篇:钢铁行业面临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挑战2011.7.29
钢铁行业面临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挑战
地域:信息类别:行业类别:
作者:发布人:发布时间:2011-07-29 15:06:25.0
澳大利亚博思格钢铁公司(BlueScope)首席执行官Paul O’Malley认为,钢铁行业出现废气排放方面的革命性改变可能尚需20-40年,且他对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的新技术信心不足。非政府环境组织——欧洲气候行动网络(CAN Europe)则表示,一些新技术的开发尽管昂贵,但距离投入应用并非遥远。
Paul O’Malley在上周表示,博思格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80%来自于钢铁生产。他说,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已成型的技术能令炼铁过程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而距离这种革命性新技术的到来至少还需要20-40年时间。
CAN Europe组织在一份报告中称,目前已有4项技术可大幅减少钢铁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最先可能被推广的技术是日本神户钢铁公司研发的Fastmelt直接还原法。这种工艺不使用焦炭和烧结矿,用煤作还原剂生产直接还原铁,在煤基熔化炉CDM中熔化铁料并实现渣铁分离,因此生产成本比传统小型高炉减少大约30%,如在此基础上再辅以碳捕捉与储存技术(CCS),整个钢铁生产过程将减少55%的二氧化碳排放。
另外,瑞典最近证实了一项高炉气体回收技术,预计可在2020年得以广泛应用。该技术可对高炉气体进行2次利用,在分离保存二氧化碳气体的同时,达到有效减少焦炭消耗的目的。
CAN Europe最为看好的是Hisarna技术,这项技术是将Isarna的熔融旋涡熔炼炉和HIsmelt熔融炉相结合,喷吹纯氧,并联合应用反应炉中煤预热和部分高温分解技术,由于省去了铁矿球团生产环节,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在传统基础上减少20%,配合CCS最高可减排80%。2010年,塔塔钢铁集团开始在荷兰IJmuiden建设一家利用HIsarna炼铁技术的实验性工厂,但真正投入商业生产可能还需要15年左右时间。
另一项仍处于初级试验阶段的电解炼铁技术是在液态氧化铁溶液中,通过电流作用使溶液分解成液态铁和氧气。CAN Europe表示,如果生产中的电能是通过绿色发电产生的,那么这项技术可真正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此外,一家名为Wasabi Energy的澳大利亚公司正在利用新研发的Kalina回收技术,对炼钢过程中的高温废气进行回收并发电,通过节能手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塔斯马尼亚Pitt and Sherry集团的气候改变专家Dominique La Fontaine认为,政府应该在政策上给予钢铁企业更多的支持,以鼓励对尖端科技的研发。他说,从钢铁行业的角度出发,减排无疑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因为其中涉及到诸多问题,如技术攻关以及商业发展战略等。博思格副总裁Andrew Purvis表示,公司已经与OneSteel和CSIRO等公司或组织合作,以求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获得突破性成果。